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界中水的学案

自然界中水的学案

自然界中水的学案
自然界中水的学案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

学习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能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水的利用

3、了解常见净化水的方法:加入净水剂;过滤;煮沸或蒸馏

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能知道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净化常见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复习、思考:

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纯净物、混合物),它是色味

的液体,4℃时密度最大,为 g/cm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

点是,凝固点是,水结成冰浮在水面上,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

水的化学性质:(1)用电能和太阳能分解水;

(2)利用水与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可以合成新物质。

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的转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5、水污染的途径是:工业的任意排放,农业上的不

合理使用,生活的任意排放。

6、如何防止水污染?①加强对水的;②工业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使用;④生活处理达标后排放。

一、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现象:①两电极上都,汇集在玻璃管的顶端;

②接极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大约是接极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倍。

2、生成气体的检验:

正极气体的检验:将木条平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

开活塞,,说明气体是

负极气体的检验: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的尖嘴处点燃(或

用一支小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后移至酒精灯火焰处),,

说明气体是

3、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

4、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实验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放出

大量的,烧杯内壁有。

2、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上面两个实验,说明水是由和元素组成的。

【交流与讨论】课本P48页

【课堂练习】

1、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接通直流电源后,甲试管内产生的是气,乙试管内

产生的是气,A电极为极,B电极为极.

(2)甲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与乙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3)水中要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4)检验甲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5)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组成。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3)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二、水的利用

【交流与讨论】课本P52页

1、水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农业灌溉、工业、林牧渔、城镇生活、农村生活都要用水。其中用水最大。

2、就人们在用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学生思考】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海水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阅读课本49页:联想与启示

三、水的净化

实验室有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氯化钠溶液。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

【实验1】从瓶中各取10ml液体,分别加到两只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水将被蒸干。

(1)用作到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2)现象及结论:蒸发皿中,是蒸馏水;

蒸发皿中,是氯化钠溶液。

(3)玻棒的作用:①②

(4)用蒸发皿给液体加热注意事项:

①液体量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②给蒸发皿加热不需

③加热时要用搅拌,④当蒸发皿中出现,停止加热。【讨论】想一想:区别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还有哪些方法?

【实验2】在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ml蒸馏水,在一只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氯化钙,搅拌使它完全溶解。再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一些肥皂水搅拌。

现象:泡沫浮渣的是氯化钙溶液;泡沫浮渣的是氯化钙溶液。

1、硬水与软水

①某些外观看来与水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的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②硬水是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软水是几乎不溶有或溶有较少的钙、镁化合物的水。

③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加入,泡沫浮渣的是硬水;

泡沫浮渣的是软水。

④硬水的危害: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有害;锅炉用水不能用硬水;长期用硬水洗衣服会使

衣服硬化

,浪费肥皂。

⑤硬水转化软水的方法:、。

注:蒸馏是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后将其冷却变成纯净的水,即蒸馏水。蒸馏可除去水中可溶的物质。

【活动与探究】

⑴将一些浑浊的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明矾,搅拌使明矾溶解,静置.

现象是:。

明矾的作用。

⑵制作一个过滤器。

⑶将烧杯中上层液体倒入另一只烧杯中,余下的液体缓缓地沿着玻璃棒注入漏斗中。待液

体全部过滤完,取出滤纸,观察滤液和滤纸上的物质。

2、过滤

①过滤是一种能从液体中分离出固体的一种方法。

利用此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②过滤用到的仪器:、、、。

③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贴:与漏斗紧贴;

二低:滤纸低于边缘,漏斗内低于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漏斗紧靠烧杯;

④玻璃棒的作用。

3、水的净化方法

①可以用煮沸或蒸馏降低水的硬度。

②对于不溶性杂质,可以在水中加入净水剂(如明矾),或过滤除之。

③对于水中的细菌可以加漂白粉或氯气来消毒杀菌。(化学变化)

④可用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有异味的物质。(物理变化)

根据水中含有杂质的种类和水的使用要求,单独或综合应用水的净化方法。

【拓宽视野】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一般生产过程:水源→加入明矾或其它混凝剂使较大颗粒沉降→沙滤池吸附水中的细小颗粒→通入氯气杀菌消毒→自来水→千家万户

【练习】

1、下列仪器在蒸发操作中不需用到的是()

A、玻璃棒

B、酒精灯

C、铁架台

D、漏斗

2、下列仪器在过滤操作中不需用到的是()

A、玻璃棒

B、酒精灯

C、铁架台

D、漏斗

3、下列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过滤

B、搅拌

C、煮沸

D、蒸馏

4、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明矾粉末搅拌

溶解,静置一会儿,采用图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其作用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

(3)过滤后观察,发现水仍浑浊,可能原因有、

,、

(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 理由。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的方法是。

. .

高中地理必修1优质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体的概念和组成,河流补给的类型与河、湖补给关系。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 3.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1)组成:由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连续但不规则。 2.水体 空间 分布 ?? ? ?? 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大气水:分布最广 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 水等 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h.蒸发、植物蒸腾、c.降水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思考』 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提示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2.河流水和地下水永远是相互补给的吗? 提示一般情况下河流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但是也不能太绝对,地上河则永远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流水,河流水永远补给地下水。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提示否。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

自然界的水循环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导学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 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 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 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 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表 形态。 三、典题解析 [例1](03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2)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及过程; 2、理解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 3、培养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联系及综合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一、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图1 (1)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B(或D) ,C ,E ,F ,G ,H 。 (2)在水循环类型A→B环节组成的是,ACDEHG环节组成的是。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环节。 【课堂活动区】 一、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 【思维导图】 根据水循环从新的角度将大气降水、河流、内流湖、外流湖冰川、海洋、地下水、雨、雪、季节性积雪、内流河、外流河串联画出思维导图。 【开拓角度研析考点】 探究点一地表水的下渗 图2 1.读图2思考降水后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有哪些?(降水特点、坡度和植被) 2.换个角度,为什么说降水后地表的下渗条件不好会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3.图示法表示植被是如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2019·全国卷Ⅲ] 图3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 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图3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2.4 自然界的水 学案

第四节自然界的水(学案) 1. 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气;B试管里产生气;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1)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水污染是全球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下列 各项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的是 ( ) ①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②农业上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③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④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②④ D.全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5.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 例: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下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思路分析: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过滤器中滤纸紧贴 漏斗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一定要稍低于滤纸的边缘。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往过滤器中倾倒液体时,盛液体的烧杯嘴要紧靠导流的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要轻轻斜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接受滤液的烧杯内壁,答案:

1.水是纯净物是因为 ( ) A .水具有固定的组成、性质 B .能溶解许多物质 C .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D .自来水可以饮用 2.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错误的是 ( )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B . 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能燃烧 C . 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D .用试管收集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能燃烧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将一滴雨水滴在玻璃片上,凉干后有痕迹证明雨水不是纯净物 B .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 C .鉴别蒸馏水还是自来水可滴加肥皂水 D .自来水可以饮用所以是纯净物 4.在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A .加速溶解 B .引流 C .防液飞溅 D .转移固体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一定是纯水 B .水是生命之源,但淡水占总水量不足1%,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C.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含氢.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水 D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地球上淡水储水量最大 6.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 ) A.蒸溜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7. 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恢复湖中荷.菱.水葫芦的种植充分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3. 如图所示的图标是 徽记,它表示的意义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自然界的水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2课时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 目标 1.理解化合价的含义,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3.初步学会使用化合价规则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4.初步学会应用化合价书写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 课堂导学 知识点二 化合价 1.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用“化合价”来反映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情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很多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新的物质。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n 个电子,化合价为+n 价,形成带n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n 个电子,化合价为-n 价,形成带n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因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密切关系。例如,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 2+ ,化合价为+2价。 有一些物质,如Ca(OH)2、CaCO 3等,它们中的一些带电的原子团,如OH - 、CO 2- 3,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做根,根也有化合价,如OH - 带1个单位负电荷,表示得1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通常是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来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为“+1”或“-1”时,“1”不能省略。如,M +2g O -2 、Na +1OH -1 、Ca +2 (OH -1 )2。试比较与离子符号书写的差异性: +1价的氢元素①__________;氢离子②__________; -2价的硫酸根③__________;硫酸根离子④____________。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阅读教材P85,了解化合价的规律。 (1)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⑤________。 (2)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价有正价和⑥_______,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⑦________。 (3)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显⑧________,非金属元素显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13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 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目标定位].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的存在形式 ()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但③的圈层。 .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⑥、⑦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⑧的 过程。 .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类型:图中表示⑨循环,又称大循环;为海上内循环;为⑩循环。 ()环节:图中为蒸发,为?,为降水,为?,为?,为地下径流,为 ?,为蒸发(或蒸腾)。 .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和传输的作用,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 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 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 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网年月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 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平方千米,较年增加了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 是冰雪融水。 ()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 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 地上河”,只存在补给的情况。 探究点二水循环及其意义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月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 用卡”在全国推出一周年的日子。 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 ()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和,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和。 ()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和环节施加影响 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的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补给关系,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积极合作讨论,大胆展示自己,通过探究思考能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游戏预热】合并同类项:请观察图片中的水体,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划分 1.水圈的构成 A 按照存在形态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 。其中_________ 分布最广,__________ 数量最大。__________ 只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B按照存在空间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__ 是最主要的,占全 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 。 【合作思考一】 2.水体的相互补给 (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请分析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吗? 洪水期,___________ 补给__________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合作思考二】 3.水循环过程 (1)用箭头画出各水循环的过程并用文字标注主要环节。 (2)说出各个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海陆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2.3.2 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2.3.2 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新版)沪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纯净水和自来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鉴别方法; 2.学会两种基本操作——过滤和蒸发; 3.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鉴别方法; 2.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 【学习难点】过滤的基本操作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阅读〗P44~45 1.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两气体的体积比 为。 【新知导学】: 你知道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的区别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水的净化 活动一、如何区分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蒸馏水、食盐水? 活动二、1. 蒸发 (1)蒸发是用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里,再把它放在铁架台的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利用使液体蒸干。 (2)蒸发操作的作用: ①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判断水中是否溶有可溶性的固体;

②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三、2. 硬水及硬水的软化 (1)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少量并搅拌(或振荡), 泡沫较垢状物沉淀较的是硬水, 泡沫较垢状物沉淀较的是软水。 (3)硬水的危害: ①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②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③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水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4)硬水的软化: 硬水软化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等。 生活中,通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工业上,通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用方法得到的水纯度最高。 活动四、3.过滤 过滤是将的固体物质与分离的方法。 对于含有杂质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1)过滤器的制作: 将滤纸对折次的滤纸变为圆锥形,放入漏斗内,用少量 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壁,不能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的边缘; ②液面低于的边缘; 三靠: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 ②玻璃棒轻靠滤纸; ③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的内壁。 上述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净物吗?,理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 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表示 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2)环节:图中a为蒸发,b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降水,d为 ?_____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_,f为地下径流,g为?____________,h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网xx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 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

自然界的水复习学案

永和中学八年级化学导学案课型:复习审核人:备课人:王庚文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自然界的水 一、复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4、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5、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6、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 7、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8(拓展)、了解氢气的相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检验、验纯、用途。) 二、知识梳理 (一)化学基本概念 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3、分子 4、原子 5、硬水 6、软水 基本操作:沉淀、过滤、蒸馏 (二)有关概念之间的比较 1、单质和化合物 2、原子和分子 (三)水 1、水的电解实验 水的电解文字表达式: 2、水的净化 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 ⑴过滤操作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二低: 三靠: ⑵通过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 硬水软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护水资源 (四)氢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检验、验纯、用途 三、知识网络 四、方法总结 本单元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块:一是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操作。其中重点内容是: 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 2.原子、分子的概念。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3.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五、同步测试 1.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数量,防止形成酸雨 ②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⑤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A.全部 B.①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2.下列方法中可明显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过滤 B.静置 C.煮沸 D.混合 3.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D .量筒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 A.空气、铁粉 B.水银、氧化汞 C.二氧化硫、氧气 D.冰、干冰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可以结合成分子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将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陆地上各种水体类型、相互补给关系及其影响,能够根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2.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提高判读水循环示意图的能力。3.学会分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方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液态 、固态和 气态 组成:由 (1) 。 不规则 特征:连续但 (2) ?? ? ??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大气水:分布最广 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 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水体空间分布 2. 。 相互补给 .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 3 思考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 学。答案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连续运动 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岩石 圈、 大气 圈、 水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 1 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h蒸发、植物蒸腾、c降水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判断 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 )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 ) 探究点一河流补给类型与水文特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2.4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204 自然界中的水 1.学习目标 ⑴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了解水污染及水资源的保护。 ⑵了解水的物理性质,掌握水的组成。 ⑶掌握氢气的可燃性。 ⑷了解水、江河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硬水的联系和区别。 ⑸学会蒸发和过滤二实验基本操作。 2.学习方法 3.预习导航 ⑴地球表面水面积约占___________,但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只占不到_______ ⑵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______,负极产生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⑶氢气燃烧时,火焰呈______色,如果氢气中混有空气,则点燃后可能会引起________ ⑷硬水是含有较多_____、_____离子的水,工业锅炉不能使用硬水是因为硬水煮沸后会产生_______和氢氧化镁沉淀,附着在锅炉内壁,使锅炉受热不均容易爆炸。锅炉爆炸属于____ _变化。 4.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1. 水占地球表面的3/4。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较少。 2. 水占人体体重的。 二、水的性质与组成 1.水的物理性质 (1)色味的体。 (2)4℃时,密度为。 (3)在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为,沸点为。 2.水的化学性质 (1)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水通电能分解 ①实验装置图 - + a b

②现象: 注:V正:V负=。 ③反应表达式: 化学式: ④结论:水由组成。 说明: a、采用直流电 b、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c、实验数据体积比误差分析:;少数氧气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 三、氢气在空气燃烧 1.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 2.化学性质 ⑴氢气在空气燃烧 ①现象: ②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说明:氢气点燃前要,原因: 1.由电解水实验和氢气在空气燃烧实验得出:水由组成。 2.氢气在玻璃导管口燃烧发出火焰。 ⑵氢气的还原性 如: 【补充】实验室制氢气 ⑴药品: ⑵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⑶实验装置 ⑷氢气的收集方法及依据 ,依据

自然界中的水(2)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2) 【学习目标】1、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和蒸馏水的区别,知道硬水与软水,区别会硬水与软水。 2、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了解水净化常用的方法。 3、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学习重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水净化常用的方法。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 3、你知道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食盐水的区别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水的净化 1. 蒸发(1)蒸发是用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里,再把它放在铁架台的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利用使液体蒸干。 2. 硬水及硬水的软化 (1)硬水是,什么叫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取样,加入少量并搅拌,泡沫较且有的是硬水,泡沫较且有的是软水。 (3)硬水的危害:①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②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③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水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4)硬水的软化:硬水软化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等。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用方法得到的水纯度最高。 3.过滤---过滤是将的固体物质与分离的方法。对于含有杂质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1)过滤器的制作:将滤纸对折次的滤纸变为圆锥形,放入 漏斗内,用少量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壁,不能留有气泡,否则会影 响。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的边缘;②液面低于的边缘; 三靠: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②玻璃棒轻靠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的内壁。 上述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净物吗? ,理由是。 4.水的净化流程(自来水生产过程): 天然水→(加明矾)沉降→ 过滤→ 吸附→ 消毒→ 净水 (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班级姓名组别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运用图示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类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分布有什么特点? 2.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哪些类型? 3.陆地上水体都有哪些类型?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4.河流的补给形式及特点:(结合课本P54图3.2和下表理解记忆) (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尽管上游靠地下水补给,但其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其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

2.用示意图描述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标明各环节)。 (结合课本P55图3.3) 3.水循环的意义。(课本P56勾画并记住) 【我的疑惑】 【随堂练习】 1.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河水与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A. 两岸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 两岸潜水经常得到河水补给 C. 两岸潜水与河水互补 D. 两岸潜水与河水均不补给 图1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3.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和。(2)、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我的收获】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考纲及解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描述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区别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的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 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 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 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的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水的补给类型: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案例1: 补给关系为: 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知识点小结]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 ,季节变化较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 ,流量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 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

初三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 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 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 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考点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 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型器具等。 考点2、水体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2 水的净化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 考点二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 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的内壁(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速度)。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的边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 .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二、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 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 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 页的读图思考题。

【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自主导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自主探究学案 ——调节水循环探索海绵城市 【自主探究一】阅读教材P55“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绘制莆田市水循环示意图。添画水循环环节,标注数字表示其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名称(1蒸发2植物蒸腾3降水4水汽输送5地表径流6地下径流7下渗),实现水的连续运动。 【自主探究二】哪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影响? 【自主探究三】影响下渗的因素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经济发展建设中,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B A C

1、在森林破坏前, A 、 B 两地的下渗量有何差异? 2、若植被状况一致,B 、C 两地的下渗量有何差异? 3、若植被状况一致,C 地分别经历了降水量相同的一场短时暴雨与一场绵绵细雨,下渗量又有何差异? 4、若植被、降水状况一致,甲河处修建水库前后,其下渗量会有何变化? 5、若降水状况一致,植被破坏前后,C 地的下渗量有何变化? 【自主探究四】雨水花园:20世纪9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一个新建住宅区为每栋住宅配建30-40平方米蓄积雨水的场地,称为“雨水花园”。经过数年的追踪监测,发现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此后,在世界各地都开始广泛地建造各种形式的雨水花园。 1.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 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2.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3.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什 么? 4.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呢? 【自主探究五】读海绵城市示意图,运用水循 环原理,探讨海绵城市解决城市“内涝、缺水、水脏”的途径。 解决 海绵城市途径 调节水循环环节 内涝 缺水 水脏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教案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从形态上看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④______,分布⑤______;液态水:数量⑥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⑦______、⑧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2.从空间分布上看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⑨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⑩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 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得到? ______、?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____、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 ________。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之一。 (3)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________。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探究材料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来。而自然界的各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