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界中的水(1)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1)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1)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1)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1)

【学习目标】1.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2. 了解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操作、现象;

3. 知道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并通过氢气的燃烧产物建立水的组成概念。【学习重点】水电解实验及水的组成探究

【学习方法】资料收集——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

一、回顾、预习、交流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判断河水、海水、湖水、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冰水、澄清石灰水

2.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思考、交流与点拨

活动一、电解水的实验

现象:

结论:用途:

问题思考:(1)水的分解与水的沸腾的区别是

(2)电解水的电源用(填“交流”或“直流”)电。

(3)氢气燃烧生成水也能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 B.海水 C.雨水 D.蒸馏水

2. 从“电解水实验”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或推论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氢气的密度小于氧气

C.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能燃烧

D.正、负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3.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下图:

①.实验A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②.实验B是通过电解水生成氧气和,可以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③.实验C原理与(填实验代号)实验相同。

四、总结、反思与提升

1.电解水实验时,常在水中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为什么?

2.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纯度,如果点燃不纯氢气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

问题讨论:验纯时,如果响声很小,是不是说明氢气绝对纯净了?

五、练习巩固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电解

B.水结冰

C. 水沸腾

D.水挥发

2.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蒸发食盐水得食盐 B 。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

C.电解水得氢气和氧气 D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火焰,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壁上有_________,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_________。此此实验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性,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如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

(1)a电极是电源的极,电源用(填“交流”或“直流”)电。

(2)甲、乙两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为_____ __、。

(3)要检验甲、乙两管的气体采用的方法与现象分别是:

甲乙。

(4)在水中往往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a b

(5)电解水时,将转化为化学能。

高中地理必修1优质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体的概念和组成,河流补给的类型与河、湖补给关系。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 3.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1)组成:由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连续但不规则。 2.水体 空间 分布 ?? ? ?? 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大气水:分布最广 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 水等 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h.蒸发、植物蒸腾、c.降水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思考』 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提示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2.河流水和地下水永远是相互补给的吗? 提示一般情况下河流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但是也不能太绝对,地上河则永远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流水,河流水永远补给地下水。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提示否。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8-2-2《自然界中的水》导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共2课时) 第1课时自学-诊断 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 1. 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懂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重点) 3.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水的天然循环,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改善家乡的饮水条件愿望。 二、问题导学: 1.阅读课本P30的图片及文字,了解水的天然循环,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__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_。假设你是一个水分子,说一下你是怎样实现水的天然循环的。 2.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处理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净物 混合物比如:蒸馏水是,矿泉水是。4.阅读课本P34长话短说,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_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__ 三、学情诊断: 【诊断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 B.煤 C.葡萄酒 D.岩石 【诊断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酒 B.矿泉水 C.24K黄金 D.铁矿石 第1课时问题-探究 四、探究重点: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五、问题记录: 六、论证演练: 第1课时觉悟-发展 七、水平过关: 1.硬水中溶解有较多的() A.钠的化合物 B.钙、镁的化合物 C.铝的化合物 D.铁、钙的化合物 2.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4 自然界的水 学案

第四节自然界的水(学案) 1. 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气;B试管里产生气;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1)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水污染是全球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下列 各项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的是 ( ) ①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②农业上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③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④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②④ D.全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5.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 例: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下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思路分析: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过滤器中滤纸紧贴 漏斗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一定要稍低于滤纸的边缘。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往过滤器中倾倒液体时,盛液体的烧杯嘴要紧靠导流的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要轻轻斜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接受滤液的烧杯内壁,答案:

1.水是纯净物是因为 ( ) A .水具有固定的组成、性质 B .能溶解许多物质 C .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D .自来水可以饮用 2.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错误的是 ( )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B . 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能燃烧 C . 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D .用试管收集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能燃烧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将一滴雨水滴在玻璃片上,凉干后有痕迹证明雨水不是纯净物 B .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 C .鉴别蒸馏水还是自来水可滴加肥皂水 D .自来水可以饮用所以是纯净物 4.在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A .加速溶解 B .引流 C .防液飞溅 D .转移固体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一定是纯水 B .水是生命之源,但淡水占总水量不足1%,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C.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含氢.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水 D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地球上淡水储水量最大 6.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 ) A.蒸溜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7. 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恢复湖中荷.菱.水葫芦的种植充分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3. 如图所示的图标是 徽记,它表示的意义是: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水(2)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2)导学案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阅读〗P44~45 1、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 3、你知道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食盐水的区别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水的净化 1. 蒸发(1)蒸发是用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里,再把它放在铁架台的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利用使液体蒸干。(2)蒸发操作的作用: ①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判断水中是否溶有可溶性的固体; ②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 硬水及硬水的软化 (1)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取样,加入少量并搅拌,泡沫较且有的是硬水,泡沫较且有的是软水。 (3)硬水的危害:①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②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③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水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4)硬水的软化: 硬水软化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等。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用方法得到的水纯度最高。3.过滤--------过滤是将的固体物质与分离的方法。对于含有杂质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1)过滤器的制作: 将滤纸对折次的滤纸变为圆锥形,放入漏斗内,用少量润湿, 使之紧贴漏斗壁,不能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的边缘; ②液面低于的边缘; 三靠: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 ②玻璃棒轻靠滤纸; ③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的内壁。 上述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净物吗? ,理由是。4.水的净化流程(自来水生产过程): 天然水→(加明矾)沉降→ 过滤→ 吸附→ 消毒→ 净水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2.3.2 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2.3.2 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新版)沪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纯净水和自来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鉴别方法; 2.学会两种基本操作——过滤和蒸发; 3.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鉴别方法; 2.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 【学习难点】过滤的基本操作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阅读〗P44~45 1.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两气体的体积比 为。 【新知导学】: 你知道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的区别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水的净化 活动一、如何区分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蒸馏水、食盐水? 活动二、1. 蒸发 (1)蒸发是用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里,再把它放在铁架台的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利用使液体蒸干。 (2)蒸发操作的作用: ①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判断水中是否溶有可溶性的固体;

②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三、2. 硬水及硬水的软化 (1)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少量并搅拌(或振荡), 泡沫较垢状物沉淀较的是硬水, 泡沫较垢状物沉淀较的是软水。 (3)硬水的危害: ①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②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③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水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4)硬水的软化: 硬水软化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等。 生活中,通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工业上,通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用方法得到的水纯度最高。 活动四、3.过滤 过滤是将的固体物质与分离的方法。 对于含有杂质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1)过滤器的制作: 将滤纸对折次的滤纸变为圆锥形,放入漏斗内,用少量 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壁,不能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的边缘; ②液面低于的边缘; 三靠: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 ②玻璃棒轻靠滤纸; ③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的内壁。 上述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净物吗?,理由

九年级化学全册 2.3.1 自然界中的水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第2章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2. 了解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操作、现象; 3. 知道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并通过氢气的燃烧产物建立水的组成概念。 【学习重点】水电解实验及水的组成探究 【学习难点】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学习方法】资料收集——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质? 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 [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 [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新知导学】:氢气的燃烧实验及相关推导 现象:氢气燃烧,产生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烧杯发烫。 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同时放热 文字表达式为。 由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规律可以推知水是由组成的。 因为氢气有可燃性,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 注意:尖嘴导管必须由某种金属制成,如果是普通玻璃导管,产生的火焰呈色,这是因为玻璃中含有钠元素。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碳酸氢铵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酸氢铵的组成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 (一)电解水的实验 主要器材水电解器、电源、导线 实验现象(1)通电后,两极上都有产生。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大约为 产物检验(1)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证明是。 (2)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点燃能,产生 火焰,证明是。 实验结论水是由组成的。 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 【思考与交流】:(1)水的分解与水的沸腾的区别: 在水的分解过程中生成了,是变化,而水的沸腾只是水的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是变化; (2)电解水的电源用(填“交流”或“直流”)电。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回扣目标】: 【拓展提升】: 1.电解水实验时,常在水中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为什么? 2.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纯度,如果点燃不纯氢气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验纯的方法:用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上方,松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响声很小,说明氢气已纯。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2.4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204 自然界中的水 1.学习目标 ⑴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了解水污染及水资源的保护。 ⑵了解水的物理性质,掌握水的组成。 ⑶掌握氢气的可燃性。 ⑷了解水、江河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硬水的联系和区别。 ⑸学会蒸发和过滤二实验基本操作。 2.学习方法 3.预习导航 ⑴地球表面水面积约占___________,但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只占不到_______ ⑵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______,负极产生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⑶氢气燃烧时,火焰呈______色,如果氢气中混有空气,则点燃后可能会引起________ ⑷硬水是含有较多_____、_____离子的水,工业锅炉不能使用硬水是因为硬水煮沸后会产生_______和氢氧化镁沉淀,附着在锅炉内壁,使锅炉受热不均容易爆炸。锅炉爆炸属于____ _变化。 4.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1. 水占地球表面的3/4。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较少。 2. 水占人体体重的。 二、水的性质与组成 1.水的物理性质 (1)色味的体。 (2)4℃时,密度为。 (3)在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为,沸点为。 2.水的化学性质 (1)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水通电能分解 ①实验装置图 - + a b

②现象: 注:V正:V负=。 ③反应表达式: 化学式: ④结论:水由组成。 说明: a、采用直流电 b、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c、实验数据体积比误差分析:;少数氧气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 三、氢气在空气燃烧 1.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 2.化学性质 ⑴氢气在空气燃烧 ①现象: ②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说明:氢气点燃前要,原因: 1.由电解水实验和氢气在空气燃烧实验得出:水由组成。 2.氢气在玻璃导管口燃烧发出火焰。 ⑵氢气的还原性 如: 【补充】实验室制氢气 ⑴药品: ⑵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⑶实验装置 ⑷氢气的收集方法及依据 ,依据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2.4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学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2.4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学案 沪教版 一、学习目标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水与自然水的区别; 二、自主练习 1、阅读教材,完成“你已经知道什么” 2、水的物理性质: 。 3、水的组成 实验:电解水 向水中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实验现象: 产物的检验:正极上的气体能使,说明该气体为,负极上的气体能燃烧,产生火焰,火焰上罩一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产生,该气体是。 发生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4、阅读教材,完成“交流与讨论”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解难 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气;B试管里产生气;B试管里的 气体可用来检验 (3)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五、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河水 B.海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2.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B.海水是蓝色的,湖水是绿色的,所以水有多种颜色 C.水蒸气的密度小于液态水的密度,液态水的密度小于冰的密度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3.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水元素组成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4.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 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于身体健康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这种纯净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物质 5.某同学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6.不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的事实是() A.炒脆的瓜子敞口放一段时间后回软 B.夏天打开电冰箱看到有白雾产生 C.夏天在室内放一杯冰水,发现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是分解反应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分解 9.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C__________。 (2)在图中括号内标上“+”“-” (3).写出A、B内收集到的气体的名称: A内气体_____ _,B内气体_____ _, 其中A与B体积比为;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_________ 。 (4).用燃着的木条放在A、B管口,分别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该实验能得出哪些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7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NO:16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 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 2、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2)孕育: (3)次第:( 4)载途: (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陆地上各种水体类型、相互补给关系及其影响,能够根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2.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提高判读水循环示意图的能力。3.学会分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方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液态 、固态和 气态 组成:由 (1) 。 不规则 特征:连续但 (2) ?? ? ??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大气水:分布最广 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 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水体空间分布 2. 。 相互补给 .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 3 思考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 学。答案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连续运动 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岩石 圈、 大气 圈、 水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 1 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h蒸发、植物蒸腾、c降水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判断 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 )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 ) 探究点一河流补给类型与水文特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第二章 自然界中的水 教案示例 沪教版

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教案示例 https://www.doczj.com/doc/872485930.html, 第1课时 一、水的用途 引言: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含水占体重的2/3,鱼70%—80%,蔬菜90%。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一个月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水。 1.水是维持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2.水是工农业生产和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溶剂。因为营养物质以及各种反应物等必须以水粒子的形式均匀地溶解在水中,才能渗透到动植物的细泡的组织液中,从而被吸收利用。 3.动力工业上:水力可以发电,比起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要清洁得多,对环境无负面影响,我国即将建成的三峡水电站,就是为了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不让一江春水白白地东流入海。 4.水是制取很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如制清洁能源氢气、化肥等。 5.水在交通运输业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过渡:那么水如此重要,水的现状如何呢? 二、水的现状 地球总水量占地表面积的3/4,淡水资源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如此短缺的水,如此重要的水,却得不到所有人的关爱,多少人为了个体的利益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请看这样一些事例: 某生产酸的化工厂,废液未达标排放,导致其下游某水电站的发电机组严重锈蚀,设备报损,电力无法供应,用石头彻成的堤坝严重漏水,沿途庄稼颗粒无收。 学生:谈一谈你见过的水被污染导致的灾难。 被污染的水会危害人类,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水污染的各种情况: 三、如何防止水污染 为了解决由于生产和使用化学用品所造成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作用,1990所美国国会通过了“预防污染法案”,它包括废弃物质清除、处理、回收、减少污染源和杜绝污染源。杜绝污染源代表了绿色化学的最终目标。我国科学家也已在1997年加入这一研究行列。 1.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工业三废经处理以后再达标排放,2、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3.城市生活污水要经污水处理后再排放。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 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表示 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2)环节:图中a为蒸发,b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降水,d为 ?_____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_,f为地下径流,g为?____________,h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网xx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 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

初三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 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 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 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考点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 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型器具等。 考点2、水体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2 水的净化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 考点二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 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的内壁(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速度)。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的边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练习沪教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选择题 9.(2017·苏州)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 C.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2:1 故选D 11.(2017·邵阳)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故选:A. 6.(2017·长沙)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D.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故选C. 5.(2017·益阳)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检测到我市安化县境内某溶洞中的流水中溶有较多量的Ca(HCO3)2.下列对该溶洞中的流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洞中的流水是硬水

B.取适量溶洞中的流水,加肥皂水时会出现较多浮渣 C.溶洞中的流水可作为优质饮用水 D.溶洞中的流水不宜直接洗衣服 故选C. (2017·桂林)7. 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 A.蔗糖水 B.肥皂水 C.食盐水 D.食醋 答案:B (2017·广州)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答案A (2017·江西)3.为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 B.蒸馏 C.吸附 D.静置沉淀 答案B (2017·鄂州)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为软水 答案D 6.(2分)(2017?重庆)重庆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水通电在正极获得氧气 D.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答案D 8.(2分)(2017?重庆)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答案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答】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思考】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自然界中的水(2)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2) 【学习目标】1、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和蒸馏水的区别,知道硬水与软水,区别会硬水与软水。 2、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了解水净化常用的方法。 3、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学习重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水净化常用的方法。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 3、你知道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食盐水的区别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水的净化 1. 蒸发(1)蒸发是用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里,再把它放在铁架台的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利用使液体蒸干。 2. 硬水及硬水的软化 (1)硬水是,什么叫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取样,加入少量并搅拌,泡沫较且有的是硬水,泡沫较且有的是软水。 (3)硬水的危害:①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②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③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水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4)硬水的软化:硬水软化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等。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用方法得到的水纯度最高。 3.过滤---过滤是将的固体物质与分离的方法。对于含有杂质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1)过滤器的制作:将滤纸对折次的滤纸变为圆锥形,放入 漏斗内,用少量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壁,不能留有气泡,否则会影 响。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的边缘;②液面低于的边缘; 三靠: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②玻璃棒轻靠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的内壁。 上述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净物吗? ,理由是。 4.水的净化流程(自来水生产过程): 天然水→(加明矾)沉降→ 过滤→ 吸附→ 消毒→ 净水 (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年级下册第1课《清清的水》教学设计

第1课《清清的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清清的水》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本课从自然界到身边让学生认识水,先让学生说说自然界里哪里见过水,从而认识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接着再通过与茶水的特征对比来认识清水的特征,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是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自然界的水”。本活动先让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水,然后进行交流,从而让他们认识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活动2是“观察一杯水”,在知道了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后,我们就来观察一杯水,了解水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但他们很少会去关注水的特征,并且对水的一些特征,如没有颜色,常常存在迷思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的时候已经学会用眼看、鼻闻、舌尝、耳听、手摸的方法观察物体,本课让学生使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是对观察方法使用的再次巩固。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展示多幅图片唤起学生的记忆。课前让学生收集旅游时曾拍摄过的自然界水的照片,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充分交流在自然界哪里见过水。 2.从学的方面来说,一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所以通过解密暗瓶,激发探究兴趣。 把清水与茶水倒入不透明的瓶子里,让学生猜猜哪瓶是清水,哪瓶是茶水,会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驱动他们调用多种感觉器官来对清水与茶水进行观察和比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能说出在哪里见过水。 2.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3.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可以流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可以流动。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六、教学准备 有关水的各种图片、一杯清水、一杯茶水、一杯牛奶。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妍妍、波波在动物园里参观,他们看见有三匹马在岸边喝水。 问题:动物园里的马有人工喂水,那野外的动物去哪找水呢? 交流:动物可以到自然界的哪里找水喝?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清清的水”。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自然界的水 媒体:出示自然界中水的照片。 问题:在自然界里,你见过哪里有水? 活动:在旅游时我们看到过很多自然界中的水,例如湖水、溪水、海水,现在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旅游时拍摄到的自然界中水的照片,并介绍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的,在哪里见过水。 小结: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 2.活动2:观察一杯水 任务:在这两个不透明的瓶子里分别装着清水和茶水,在不把它们倒出来的情况下,你能分辨出哪瓶是清水,哪瓶是茶水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