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地震时间剖面的特征

2.1地震时间剖面的特征

第二章地震层序分析?2.1 地震时间剖面的特征

?2.2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

?2.3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2.4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2.5地震地层单元划分

1

第1节地震反射波基本特征

一、地震波有关概念

二、地震子波有关概念

三、单道地震记录形成机制

四地震剖面特征

四、地震剖面特征

五、地震波分辨率

2

一、地震波有关概念

地震波指振动即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来往返1波的类型按传播过程中质点地震波:指振动,即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来回往返的运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纵波

1、波的类型—按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方向

纵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向平行,称为纵波,

又称为压缩波。

横波:介质中质点的振

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向垂直,称为横波,横波激发接收困难,地震勘探主要采用纵波,横3又称为剪切波。波在流体中不能传播,速度为纵波的0%~70%。故纵横波联合勘探是发展方向。

1、波的类型—按传播过程中传播路径特点

4

3、地震波性质

回顾波最基本的形式是谐波,以正弦波为例,其在不同时刻的位移量U (与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U=Asin(ωt+φ0)A 为振幅,指谐振动曲线中代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A

ω为频率,指谐振动系统在一秒中所完成的振动次数。频率的倒数为周期T,它是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秒)间(秒)。ωt+φ0为相位,它是时间t的线性函数,它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的数值并决定着该时刻的位移值。A

U

φ

0为初始相位,是与谐振动开始时间有关的一个量。波峰:质点位移为正时的极值点。

波谷:质点位移为负时的极值点。

周期:相邻两波峰(或波谷)间的时间间隔。

U 6持续时间:初始振动到终止振动所持续的时间

相位数:在持续时间内波峰或波谷的个数

实际的地震波并非简谐波,而是一种复杂的波,

严格讲不具周期性,但它可以看作是由无数简谐波

叠加形成的复合波又具有类似于简谐波的特点叠加形成的复合波。又具有类似于简谐波的特点,这时可借鉴简谐波的概念描述,但前面要冠以“视”

视振幅: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量

视周期:相邻两波峰(或波谷)间的时间间隔

波峰:质点位移为正时的极值点。

波谷:质点位移为负时的极值点。

持续时间7

持续时间:初始振动到终止振动所持续的时间

相位数:在持续时间内波峰或波谷的个数

二、地震子波有关概念

激发接收震子波由人震源所激发出的

地震子波:由人工震源所激发出的1~2

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在传播过程中由于

大地滤波作用,尖脉冲变成频率较低,具

有一定延续时间且相对比较稳定的波形,

有定延续时间且相对比较稳定的波形

称其为地震子波。

8

地震子波传播

地震子波传播到界面上时,

地震子波传播到界面上时

一部分能量传过界面继续向

前传播,一部分则被反射回

前传播部分则被反射回

来,为便于讨论,将它们分

别称为入射子波、透射子波

别称为入射子波透射子波

和反射子波。

9

三单道地震记录形成机制三、单道地震记录形成机制1单道地震记录褶积模型?1、单道地震记录褶积模型

单道地震记录Y(t)由两部分组成:?Y(t)=A(t)+B(t)Y(t) A(t)B(t)

?其中A(t)为有效波,B(t)为干效

扰波。对于有效波可用褶积模型来描述。

10

2、反射地震记录形成

褶积模型在一维空间上讨论问题,

其假设前提是地层在横向上稳定不

变,地震反射特征只与地层介质的

层状结构性质有关,从而在地层界

面的法线方向上研究问题其数学面的法线方向上研究问题。其数学

表达式为:

X(t)为地震子波 A t X t R t X R t d ()()*()()()==??∞∞∫τττ A

式中X(t)为地震子波,

R(t)为反射系数时间序列。

X 反射系数:(ρ2v 2-ρ1v 1)/ (ρ2v 2+ρ1v 1)

11

子波反射系数合成记录

12反射地震记录形成

3、地震剖面的极性

极性:是表示一个界面波阻抗增加或减小的反射系数(或正或波谷

波峰

负)的符号。

地震剖面极性与地层界面关系

(a)波阻抗;(b)反射系数;(c)正极性记录;(d)负极性记录

地震子波的极性13地震子波具有极性

Interpre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 t Si th Editi A R B

Data, Sixth Edition, A R Brown

14

1、三维地震剖面

时间剖面是有众多相邻的单道地震记录所组成的。单道地震记录反映的是该点时间剖面是有众多相邻的单道地震记录所组成的

Line表示测线号,Trace为道号

17

2、二维纸剖面特征

18

19

3、时间剖面显示基本形式

波形显示:

用振动图形式显示地震记录的波形震

。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地震动力学特

征(如振幅、频率和波形),但是

反映界面起伏的直观性较差。

波形+变面积显示:

在波形显示的基础上,用梯形面积的

大小和边缘的陡缓表示地震能量的强

弱这种显示能够反映界面的形态弱。这种显示能够反映界面的形态,

直观性强,外形与地质剖面接近,但

是波的动力学特征细节不清20

是波的动力学特征细节不清。

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

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 摘要:通过对单道地震采集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海上试验和应用效果,从环境背景、震源选择等方面对单道地震采集系统的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通过研究原理和试验,总结出一套可行性较强的单道地震调查施工技术方法,提高单道地震剖面分辨率,获取更高精准度及信噪比资料。 关键词: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 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作为揭示海底表面以下浅层地质结构、潜在地质灾 害以及活动断裂带特征的重要手段,对海洋地质调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上操作过程中会 受到各项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获取的资料信噪比也较低,影响后处理及解释工作。目前对于 海上单道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例如波浪静矫正、气泡效益、次波压制等。文 章通过对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的研究,提高单道地震剖面分辨率,以便 获得较高信噪比的资料。 一、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 单道地震采集主要依托于单道地震采集系统实现,采集系统由采集主机、接收电缆、震 源和导航定位系统组成。震源主要有气枪和电火花两种形式。其中气枪震源由空压机、枪控 单元、气枪等组成,电火花震源由电火花震源箱体、电火花释放单元组成;接收电缆主要是 由单道48元(或24元、8元)的水听器组成的。通常情况下,采集系统应用的是一发一收 模式,即1个激发震源配备1个接收水听器[1]。当探测地层较深时,激发间隔和记录量程一 般是在1s以上,这就导致对地层的探测分辨率过低,地层水平分辨率一般处于5至6米。一发双收模式是指1个激发震源配备2组接收水听器,这样可以同时获取2道数字地震记录, 实现提高地层浅层部分高分辨率和地层深层部分探测深度大的效果。双道接收单道地震布置 图的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除以上两种,还有双发三收的模式,即利用三组不同响应频率的 电缆,分别接收两个激发震源的反射信号。利用高频电缆接收电火花震源的信号,利用低频 电缆和中频电缆与GI震源构成一发双收的采集模式,这样能够缩小采集间隔,更好记录海底表层的高频反射信号,实现清晰反映地震剖面深层结构和构造形态的目的。通过分析可以看 出双发三收模式也意在将低频电缆或中频电缆与震源形成一发双收模式,进而进行数据采集,从作业的操作适用性来说,还是一发双收的模式更适合单道地震调查数据的采集。 图1 双道接收单道地震布置图 二、单道地震数据采集控制过程分析 在进行野外地震采集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因素较多,包括震源、采集参数、电缆长度 等多项选择内容。其次工区环境背景的影响也较大,在采集作业过程中,记录剖面应以穿透 目的层、具有高分辨率为原则。 .在噪声干扰控制方面 单道地震调查不利影响主要是噪声过大,噪声影响分为有源噪声影响和环境噪声影响, 有源噪声影响指在震源或次生震源形成时以发生的噪声作背景,包括多次波、气泡效应、直 达波、绕射波等产生的噪声;环境噪声影响是指由于海洋内洋流涌浪、船动力噪音干扰、机 械振动、随机噪声等引发的噪声[2]。在通常情况下,干扰噪声最小的位置在位于船尾左右舷 的外侧,并要避开船尾处涡流区域;有双机动力的船避开动力一侧,与勘测的震源保持一定 的距离。在勘探线路时匀速直线拖曳,减少电缆摆动、起伏造成的噪声影响。 .航速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在相同的触发间隔下,船速越快,炮距离间距越大,水平分辨率越低(如表1所示)。 较快的船速会增加电缆拖曳时产生的噪声,船速为5.5Kn时产生的噪声要比船速为4Kn时产 生的噪声大1γPa。4kn速度下,如使用的是气枪震源,空压机供足够压强的气大约需要5s, 在控制废炮率的前提下,那么水平分辨率将会达到10m左右。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期末复习(王松版) 1地震资料解释——以地质理论和规律为指导,运用地震波传播理论和地震勘探方法原理,综合地质、测井、钻井和其它物探资料,对地震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的过程。 2地震子波(wavelet):地震勘探过程中,爆炸产生的尖脉冲传播到一定距离时波形逐渐稳定。 3褶积模型的应用: 已知r(t)和w(t),求s(t):正演问题 已知w(t) 和s(t) ,求r(t) :反演问题 已知s(t) 和r(t),求w(t):子波处理 4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 5极性判断 6有效波的识别标志 1)强振幅: 叠后资料往往经提高信噪处理,反射波能量大于干扰波能量 2)波形相似性: 子波相同、同一界面反射波传播路径相近,传播过程影响因素相近,相邻地震道上的波形特征(主周期、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是相似的。 3)同相性: 同一个反射波的相同相位,在相邻地震道上的到达时间也是相近的,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是相似的,形成一条平滑的、有一定长度的同相轴,也称相干性。 4)时差变化规律: 在共炮点道集上,直达波、折射波是直线,反射波、绕射波、多次波等为曲线。在动校正后的剖面上,原来直线的同相轴被校正成曲线,一次反射波成为直线,多次波、绕射波为曲线。 1、2用于识别波的出现; 3、4用于识别波的类型、特征及地层界面特征的判断。 7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 (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它通常随深度或空间而变化。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但是反射波同相轴是与地下的分界面相对应,同相轴与界面两侧的地层、岩性有关。必须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如声阻抗反演技术等)才能把反射波所包含的“界面”的信息转换成为与“层”有关的信息后,才能与地质和钻井资料进行直接地对比。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1、合成人工记录和层位标定 2、追层位,注意闭合 3、解释断层 3、平面成图 在解释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五种技术方法: 1.层位标定技术 2.三维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4.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5.断点组合技术 其中各项技术的具体用法自己去查资料 若遇到潜山和特殊岩性体时,在成图前增加1项,速度场分析即第6项技术变速成图技术;若有储层描述部分,还需增加反演处理。 1、反演工区建立 2、地震子波提取 3、井地标定 4、初始模型建立 5、反演参数选取 6、反演处理 7、砂体追踪描述 8、成图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有井斜资料的井,分层段进行了井深校正,将测井井深校正为垂直井深。通过钻井资料的校正,利用校正数据表的数据,对断层的断点位置和断距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三维地震所做的构造图与钻井数据相矛盾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分析油藏油水关系,对一些四、五级断层进行组合、修正,反复修改构造,最后编制研究区构造图。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深度剖面]depth record 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速度界面]velocity 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有效速度] effective velocity; 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

地震勘探复习简答题

简答: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接收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精度的优点,但耗资大. 2.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区别?分别用什么方法压制? 1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传播方向上有可能不同,可以用组合检波来压制. 2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道上有差别,可以采用频率滤波来压制,即带通滤波. 3有效波与干扰波在动校正后在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可以采用多次叠加来压制. 4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他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也可以用组合方法来压制. 3.写出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并指出有何缺陷? 1地震资料采集2进行室内的解编,即将资料转变为道序形式和处理系统内部格式表示的数据形式3道编辑,删除废炮,废道及类脉冲等非期望波.4观测系统的定义5切除处理6静校正,消除地形等的影响7滤波8振幅校正9反褶积,提高分辨率10速度分析和动校正11水平叠加,这便是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其缺点是:当界面倾斜时,我们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其实并不是真的共反射点叠加,在剖面上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凹转波没有归位等问题.叠加部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水平界面时与实际情况符合,倾斜时与情况不符. 4.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多次覆盖参数的选择,动校正速度的大小,地层本身的性质. 5.在地震剖面上常见的异常波识别标志有那些? 常见的异常波有三种即岩性突变点,有关的绕射波,断面处出现断面反射波和凹界面产生的回转波.绕射波同相轴经动校正水平叠加后为曲线.而反射波经动校正后为一条直线,断面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断开,数目突增减或消失,同相轴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和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回转波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蝴蝶结状同相轴交逆叉. 6.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地震反射界面指波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他不能完全反映岩性存在差异的界面,但是能反映一些岩性突变点,如不整合面,断续,以及凹界面等,从而帮助查明地下构造. 7.简述费马原理与惠更斯原理?并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遵循时间最短原理,可用数学上求最小值方法,利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惠更撕原理:波前传播至一位置,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波源,每个质点都激发球面波向前传播. 8.检波器组合能压制那类干扰波?为什么? 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与有效波方向上有差别的干扰波,首先检波器组合可以使信号增强,但有效波增强幅度大,干扰波相对得到压制,其次,检波器组合可以使通放带变窄,则相应压制带就变宽了,所以说可以压制方向存在差别的干扰波. 9.简述地震记录面貌的形成物理过程,学写出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过程及他的作用. 地震记录面貌形成过程,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指地震子波s(t)和各个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随界面双程垂直时间t的变化R(t),来计算反射率地震记录x(t).可以用来辅助确定反射同相轴对应的地质层位,复杂构造解释,小砂体的固定等,另外可以初步估计反射的界面,深度,品质,主要的多次波能量衰减情况等. 10.什么叫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中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11.为什么要进行偏移处理?偏移处理后的剖面与常见的水平叠加剖面有何不同? 由于水平叠加的剖面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如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回转波没有归位等,并且其显示出来的反射点位置也往往不是地下真实的位置,因此要求进行偏移处理,经过处理后,剖面上绕射波收敛,回转波归位,从而更真实的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 12.什么叫叠加速度谱?什么叫速度扫描? 叠加速度谱指将每个t0时刻上计算出的各个速度值对应的振幅平均绝对值在t0-v平面上以能量团的形式绘制出来.速度扫描指对在速度谱分析的基础上,对叠加效果不好的层段和区段,在速度谱分析的粗略拾值附近,用一系列小

垂直地震剖面法

一种地震勘探技术——垂直地震剖面法 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地震观测方法。它与通常地面观测的地震剖面相对应。垂直地震剖面方法是在地表附近的一些点上激发地震波,在沿井孔不同深度布置的一些多级多分量的检波点上进行观测。在垂直地震剖面中,因为检波器通过井置于地层内部,所以不仅能接收到自下而上传播的上行纵波和上行转换波,也能接收到自上而下传播的下行纵波及下行转换波,甚至能接收到横波。这是垂直地震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相比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该技术的完整概念和系统的试验研究起源于苏联,苏联在加尔彼林院士的领导和组织下,研制了垂直地震剖面观测的专门的仪器系统,试验了成套的野外工作方法,并发展了解释的理论基础,从而才使垂直地震剖面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独立的新的观测方法。 VSP的观测方式目前主要有零井源距(零偏)、非零井源距(非零偏)、W ALKA WAY、3D-VSP等,呈现点——线——体的发展趋势。零井源距VSP的主要作用有:求取精确的地层平均速度、层速度等速度资料,以VSP资料为标尺,综合测井、钻井、录井和地面地震资料,在过本井地震剖面上,准确标定各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钻井地层预测、识别多次波。非零井源距VSP及3D-VSP 的主要作用有:落实井旁构造细节、利用纵波、转换波VSP-CDP成像剖面对储层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研究井旁裂缝发育情况及地震属性分析、通过分析研究VSP资料、对大炮资料的处理、解释起到辅助作用。 该技术与地表观测剖面相比在基本前提方面有着许多优点。第一、地表剖面是通过观测波场在地表的分布来研究地质剖面的垂向变化,而垂直地震剖面是通过观测波场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来研究地质剖面的垂向变化。因此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更明显、更直接、更灵敏。第二、地表剖面上的观测点离开我们要探测的介质内部有意义的界面往往较远,而垂直剖面的观测点就在界面上或界面邻近。因而可直接记录与界面有关的单纯波型。第三、地表剖面的地震记录上主要的干扰波大都来自剖面上部,也很难避开剖面上部的干扰,而直剖面在“安静的”地球内部观测,因而可避开和减弱剖面上部的干扰,易于识别波的性质。第四、地表剖面上能观测到的有意义的波其传播方向都是从介质内部指向地表,即都是上行波垂直地震剖面观测点在介质内部。它既可以观测到自下而上的上行波,也可以观测到自上而下的下行波。因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波的到达方向的特点。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特点,例如:便于观测波的质点运动轨迹等。 应用成效: 该技术在四川地质勘测中初见成效。1987年VSP野外数据采集队开始了试验、研究工作。通过3年的工作.采集了20余口井的数据,作了炸药、气枪、电火花等震源试验,处理丁一批VSP资料.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该技术还在大庆油气勘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朱光明垂直地震剖面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0年03期 唐文祥垂直地震剖面法四川地质应用中初见成效天燃气工业1990年03期

地震剖面的形成..

第四章 地震剖面的形成(15学时) 第一节 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速度的用途 1、 在地震勘探的各个阶段中,速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其重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 设计多次覆盖观海系统,确定组合检波形成,都需要知道有效波和干扰波的速度。 剩余时差: ???????≤≤≤≤???? ???????????≤≤≤?≤?≤≤≤≤-=**n T V n n T V o n T n n T t o n y n n y o v v x t F F x F F F d to td 212121 )11(2222δχδδ有有有有有 2、速度是资料处理所必须的参数 动校正:o t v x t 22 2=? 精校正:)()(1 221111v h v h v h v h v h v h o o s o o +++++ 偏移迭加需要偏移速度,迭加速度等 3、 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1)时深转换的重要参数,把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利用下式: o av t V h 2 1= (2)利用速度资料计算空校量板,进行偏移归位 (3)根据速度资料辨别波的性质:如:多次波(低速异常)、绕射波(高速异常)、 利用速度资料,计算空气校量板,进行偏移归位。折射波、面波、声波。 (4)利用速度资料进行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地质层位。 1 1221122)()()()(v v v v t a b t t x ρρρρδδ+-=?= (5)利用速度纵向和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6)利用层速度资料,直接划分地层和岩性,进行烃类检测。 (7)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的比值,判别粮店性质(含气→低速),上此可见速度资料对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而最终都影响到解释成果的精度,提取分析和利用速度资料,也是地震解释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ProMax 简介LandMark的地震处理软件 2.Focus Paradigm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EPOS3 TE(Third Editon)的版本。 3.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O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U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GreenMountain 绿山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Om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Vista Window 2D/3D

10.GeoCT-I 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 GeoTomo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克浪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 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https://www.doczj.com/doc/d814493904.html,ndMark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dMark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https://www.doczj.com/doc/d814493904.html,ndMark R2003.4软件全套,55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55CD,包括工作站系统全套、Linux全套和部分Windows版本的软件(软件清单另列)。 https://www.doczj.com/doc/d814493904.html,ndMark R2003.12软件全套,46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46CD。 17.Discovery Discovery--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软件,是美国Landmark公司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无论地质情况简单还是复杂,Discovery都将为您提供一整套非常有效的工具,把地质研究、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开发生产动态管理集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设计的内容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相解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并标识断层,在平面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组合,并且进行地层对比追踪,最后根据解释的断层和层位做等T0构造图。地震相解释主要内容是在剖面上识别水道的形状,在平面上识别水道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剖面上的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投影到平面上做出平面地震相图。 实验一、地震构造解释 一、实验目的 学会Discovery软件的安装、建立工区、三维数据加载、剖面显示地震记录。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以及根据解释的层位和断层做出等时构造图。结合剖面图会分析地质意义和盆地内生储盖组合。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以Discovery软件为解释平台进行以下实验: 1 利用Discovery 中模块建立中国的工区和Seisvision模块加载数据。 2断层的剖面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 根据断层的识别标志进行断层的识别,并结合相干体提高断层识别准度 (期间常见的问题: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断层往往不闭合,解决办法是要根据两个方向综合判断断层。) 3 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的识别及追踪对比。 4 等T0构造图的绘制。。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1)同相轴错断、波组波系错断(中小断层); (2)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同生断层); (3)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边界断层); (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小断层); (5)断面波、绕射波。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 (1)单一同相轴的基本追踪对比方法

★反射波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记录道的同一同相轴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 ★相邻记录道同一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波形特征相似,即振幅、周期、相位数等相似,它们在空间上是逐渐地变化的。 (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波组是相邻若干个界面形成的多个强反射同相轴的组合。波组之间是一些振幅比较弱的同相轴, ★多个波组组成一个波系。不同波组的相位数多少、振幅强弱、波的疏密程度往往不同,而不同波系所包含的波组个数,各波组间的间隔关系等往往不一样。(3)根据振幅包络线进行对比 ★由于角度不整合面上下相接触的地层层位横向上变化很大,从而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甚至于极性变化很大,这使得角度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特征很不稳定。当进行同相轴对比时,往往很困难。这时应当根据地震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即对比界面可以穿相位。 ★在对比基底界面时,根据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更是常用的方法。因为基底反射波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振幅一般较弱,对比时要注意沉积岩盖层与基底在宏观反射特征上的差别。 (4)通过剖面闭合检查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单条剖面的对比完成后,需要与正交剖面进行闭合检查,若在一个环形闭合圈中同相轴不能闭合,则说明对比有误。 ★剖面闭合了,是否解释就肯定正确? 不一定。剖面闭合只说明地震反射界面从几何学的角度上是正确的了,至于其地质意义是否正确还要根据更多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因此剖面闭合是地质解释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四、过程分析及成图解释

地震剖面解释要知道的内容

第一章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一节地震波的基本特征? 一、波的类型 二、地震波的特征? 第二节地震剖面特点与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一、地震剖面的一般概念? 二、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简介? 第三节偏移现象和偏移归位? 一、时间剖面的偏移现象? 二、偏移叠加原理? 三、偏移叠加、叠加偏移和叠前偏移 四、二维偏移和三维偏移? 第四节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 一、子波的概念? 二、地震子波与分辨能力的关系? 三、垂直分辨率? 四、水平分辨率? 第五节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地质因素 一、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 第二章地震解释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一、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二、地震反射标准层具备的条件? 三、确定反射标准层的方法? 四、确定反射标准层的代号和对比标? 第二节时间剖面的对比? 一、反射波对比的基本原则? 二、实际对比方法? 第三节与复杂地质现象有关的异常波 一、绕射波? 二、断面波 三、多次波? 四、伴随波?

第四节弯曲界面反射波? 一、凸界面反射波的特点 二、凹界面反射波的特点? 第五节地震解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假象? 一、表层变化引起的假象? 二、速度变化引起的假象?? 第三章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第一节地震构造解释概论? 一、构造解释流程? 二、资料准备? 三、构造解释内容简介? 第二节断层解释? 一、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二、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 三、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系的解释? 第三节断层基本要素的确定与组合? 一、断层基本要素的确定? 二、断层组合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典型构造解释 一、披覆构造)? 二、挤压褶皱与高陡构造? 三、底辟构造? 四、流体底辟构造? 五、花状构造 第五节不整合面的解释? 一、不整合的一般概念? 二、不整合面的反射特征? 三、几种典型的不整合面剖面特征? 第六节深度剖面绘制? 一、平均速度法? 二、曲射线法 三、值的求法 第七节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一、地震构造图的基本概念?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1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剖面闭合:是检查对比质量,连接层位,保证解工作正确进行的有效办法,他包括测线交点闭合,测线网的闭合,时间闭合等.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水平分辨率: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其值为根号下0.5λh. 时距曲线:从地震源出发,传播主观测点的时间t与观测中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tom之差. 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 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维空间的特征. 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一时刻tk各道的信息,更便于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个查明某些特殊地质现象. 同相轴: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 相位:一个完整波形的第i个波峰或波谷.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类型不同的,与其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

2.1地震时间剖面的特征

第二章地震层序分析?2.1 地震时间剖面的特征 ?2.2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 ?2.3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2.4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2.5地震地层单元划分 1

第1节地震反射波基本特征 一、地震波有关概念 二、地震子波有关概念 三、单道地震记录形成机制 四地震剖面特征 四、地震剖面特征 五、地震波分辨率 2

一、地震波有关概念 地震波指振动即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来往返1波的类型按传播过程中质点地震波:指振动,即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来回往返的运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纵波 1、波的类型—按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方向 纵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向平行,称为纵波, 又称为压缩波。 横波:介质中质点的振 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向垂直,称为横波,横波激发接收困难,地震勘探主要采用纵波,横3又称为剪切波。波在流体中不能传播,速度为纵波的0%~70%。故纵横波联合勘探是发展方向。

1、波的类型—按传播过程中传播路径特点 4

3、地震波性质 回顾波最基本的形式是谐波,以正弦波为例,其在不同时刻的位移量U (与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U=Asin(ωt+φ0)A 为振幅,指谐振动曲线中代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A ω为频率,指谐振动系统在一秒中所完成的振动次数。频率的倒数为周期T,它是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秒)间(秒)。ωt+φ0为相位,它是时间t的线性函数,它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的数值并决定着该时刻的位移值。A U φ 0为初始相位,是与谐振动开始时间有关的一个量。波峰:质点位移为正时的极值点。 波谷:质点位移为负时的极值点。 周期:相邻两波峰(或波谷)间的时间间隔。 U 6持续时间:初始振动到终止振动所持续的时间 相位数:在持续时间内波峰或波谷的个数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1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时间: 2011年5月22日

目录 一、英文翻译 (1) 二、报告 (2) (1)地震资料的解释流程……………………………………………… (2)地震构造图的分析………………………………………………… (3)体会和建议………………………………………………………… (3)致谢…………………………………………………………………

第一章英文翻译 联合地球物理实验室北海地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实习 【目标】 这次设计实践旨在说明使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资料来解释复杂勘探任务的优点。解释中用三维偏移数据的设计一个复杂的地理模型来表示一套典型的北海地质序列。利用多个水平切片进行勘探解释的技术在未来会进一步得到提高。资料中的垂直剖面和测井记录合成同样需要建立准确的解释。 【问题】 我们公司拥有北海十号区块,1983年度的预算可以允许我们在八个较好的 位置打两口钻井。利用手头现有的地震和钻井资料确定最好的钻井位置,解释区块内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确定布伦特组和斯坦爵组砂岩体的平面展布范围。我们目的就是在整个租赁区块内选定最佳井位。 研讨会应重点关注如何综合应用垂直和水平剖面辅助解释复杂地质构造。研讨会结束以后,请仔细考虑找到最优钻探点和正常在自己的办公室做出相同的决定所花时间的时间。 【工作资料】 1.(标有)测线几何和可能(钻)井位(置)的测量图。 2.七条横跨区块南-北向垂直三维偏移剖面 3.七条东-西向垂直三维偏移剖面 4.时间从1060ms到1520ms,间隔20ms的24张等时切片图。 5 区块内第一口生产井(16号)的合成地震记录图,图中标注深度和速度信息。 研讨会你会得到如下数据资料图: 6.侏罗系不整合,布伦特组和斯坦爵组的图件 7.沙体组与不整合面的接触关系图件 8.石油储层分布范围图件。 9.过生产井的理想垂直剖面 研讨会结束以候你需要去展示: 10.能用图像处理器演示数据体交互解释部分的电影或磁带 【解释流程】 Ⅰ. 1.在垂直剖面上标出九个井的位置。 2.在测量图件的覆盖(叠加)图件上标出井位,共深度记录道号和线号。 3.通过与16#井的合成地震记录作标定,在其中一条(如线60E)垂直地震剖面上找出斯坦爵组的底界面。 4.在线60E的1520ms水平时间切片上找出斯坦爵组。 5.使用2)中得到的透明纸图件,根据水平地震剖面图作Statfjord组砂体的等t。时间图。在1200ms到1520ms的等时水平切片上,画出如上图左下方所示的断层构造。从一系列的等时间切片图中出找出相同构造的同相轴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