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经临床诊治和CT检查的脑转移瘤78例。结果: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0例,幕下6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肿块结节状41例,36例少数病灶周围水肿较轻,6例平扫呈等离密度肿块影,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肿型19例,19例患者病灶全部为坏死囊变;水肿型有10例。行碘海醇静脉团注增强扫描时,肿块均有强化,其中肿块均匀强化41例,不均匀强化8例,环状及花环样强化11例,10例水肿型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瘤体。结论:脑转移瘤CT诊断的要点为年龄是中老年人,并有身体其它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病灶大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CT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及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或环状强化,边界清,中心凹凸不平,靠近脑皮质的壁较厚:病灶周围脑水肿及占位征象较明显。

关键词:脑转移瘤;CT;诊断

脑转移瘤是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入侵颅内所致,也可经脑脊液种植、转移。本文分析了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经手术病理或有明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史而被CT诊断的脑转移瘤7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其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26~78岁,平均53.4岁,以50~70岁最多,52例,占74.3%。70例中有明确病史48例,其中肺癌30例,乳腺癌5例,鼻咽癌5例,食管癌5例,肝癌3例。原发病灶不明22例,但均有典型的CT表现。脑转移瘤主要以头痛为主的37例;恶心呕吐33例。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双螺旋CT(SOMATO spirit),以OM线为基线向颅顶方向做断层连续扫描,按常规共扫描12层,层距、层厚均为10mm,所有病例都做5mm 薄层重建,然后静脉注入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增强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00mgI/mL,100mL/次,静脉推注[1]。

2 结果

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0例(占85.7%),其中顶区10例,额区4例,额顶区6例,颞顶区2例,颞枕区1例,枕顶区7例,累及2个叶以上30例;幕下6例(占8.6%),小脑半球5例,小脑蚓部1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占5.7%)。

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2015 年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生率约为颅内原发肿瘤的10 倍。8%-10% 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颅内转移。尸检报道的结果甚至比这个概率更高。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病人得到了合适的治疗,最终并非死于脑转移。 尽管文献报道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概率最高,但是肺癌仍是最常见的颅内转移来源,约占颅内转移瘤的50%。乳腺癌患者因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的发生率越来越高。80% 的脑转移瘤发生在大脑半球,15% 发生在小脑,5% 发生在脑干。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分支血管较窄,所以转移瘤好发于此处。 MRI 检查显示脑转移以多发为主,脑转移瘤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 治疗概述 1. 外科治疗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的死亡率已经从1988-1990 年的4.6% 下降到 1997-2000 的2.3%,手术切除+ 全脑放疗(WBRT)是目前颅内单发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之一。但是手术的效果和医院的规模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相关。 Patchel 将95 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手术+WBRT 组。结果术后行WBRT 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率(18% 比70%,p<0.001)及神经相关死亡率(14% 比44%,p=0.003),两组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来说,外科的作用仅限于获取病理或者减轻占位效应及颅高压症状。然而也有证据显示对一些预后较好的1-3 个转移瘤患者手术切除可以延长生存期。 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和外科手术相比,SRS 微创,无手术相关死亡,水肿及放射性坏死等晚期并发症少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总的肿瘤体积比转移灶个数更能预测脑转移瘤患者SRS 治疗后的生存期。 1 项对205 例行SRS 的脑多发转移(4 个或更多)患者的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总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而转移灶个数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同一个研究另外一项分析提示总体积小于7cc 且转移灶小于7 个的患者亚群预后更好,这些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13 个月比6 个月,p<0.0005)。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脑转移瘤总的治疗体积<5cc 或者5-10cc 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大于10cc 的患者,单发与多发脑转移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 Chang 等根据转移灶个数将患者分组,发现各组间生存期及局部控制率都无明显差别。然而15 个病灶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新的转移灶及远处肿瘤进展。 总的来说,总的肿瘤体积较小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适合行SRS。另外,预后好的病理类型(如乳腺癌)以及原发肿瘤得到控制的患者不论转移灶的多少更能从SRS 治疗中获益。对一些放疗抗拒的病理类型如恶性黑色素瘤及肾癌,SRS 也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其他SRS 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PS 评分以及原发肿瘤控制情况等。 日本学者将直径小于3 cm、病灶数1-4 个的132 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RS 组和SRS+WBRT 组。SRS 后行WBRT 降低了1 年局部复发率(47% 比 76%,p<0.01),但是并没有延长中位生存期(7.5 个月比 8 个月)。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因SRS+WBRT 组相比SRS 组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功能下降(52% 比24%),入组了58 例患者而提前终止。数据分析提示SRS+WBRT 组1 年无复发生存率高于SRS 组(73% 比27%)。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s of the lung)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大量尸检结果显示,有20%~54%胸外恶性肿瘤的病人发生肺转移。肺转移的途径可以是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或邻近器官直接侵犯。以绒毛膜癌、乳腺癌多见,恶性软组织肿瘤、肝癌、骨肉瘤和胰腺癌次之;还有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肾胚胎癌等。 肺转移瘤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血行转移为肿瘤细胞经腔静脉回流到右心而转移到肺。瘤栓到达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后,可浸润并穿过血管壁,在周围间质及肺泡内生长,形成肺转移瘤。淋巴道转移多由血行转移至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床,继而穿过血管壁侵入支气管血管周围淋巴结,癌瘤在淋巴管内增殖,形成多发的小结节病灶。常发生于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小叶间隔及胸膜下间质,并通过淋巴管在肺内播散。肿瘤向肺内直接转移的原发病变为胸膜、胸壁及纵隔的恶性肿瘤。 肺部转移性肿瘤较小时,很少出现症状,特别是血行性转移,咳嗽和痰中带血并不多见。大量的肺转移可出现气促,尤其是淋巴性转移。通常起病潜隐而进展较快,在数周内迅速加重。胸膜转移时,有胸闷或胸痛。肺部转移性肿瘤变化快,短期内可见肿瘤增大、增多,有的在原发肿瘤切除后或放疗、化疗后。有时可缩小或消失。 典型肺转移多能明确诊断,主要表现为: 1.血行转移:多发是肺转移瘤特征(在多发肺结节中,转移瘤占70%~80%),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灶, 边缘多清楚、密度均匀,以两肺中下野、外周常见,67%见于胸膜下, 25%发生在肺野外1/3。较大的病灶可达10cm以上,较小的病灶为粟粒结节病灶,小结节及粟粒病灶多见于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绒毛膜上皮癌转移;多发及单发的较大结节及肿块多见于肾癌、结肠癌、黑色素瘤、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等的转移。 粟粒样肺转移: DMLD (diffuse micronodular lung disease), each nodule being < 3mm in diameter and occupying more

2015 年 NCCN 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2015年NCCN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生率约为颅内原发肿瘤的10倍。8%-1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颅内转移。尸检报道的结果甚至比这个概率更高。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病人得到了合适的治疗,最终并非死于脑转移。 尽管文献报道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概率最高,但是肺癌仍是最常见的颅内转移来源,约占颅内转移瘤的50%。乳腺癌患者因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的发生率越来越高。80%的脑转移瘤发生在大脑半球,15%发生在小脑,5%发生在脑干。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分支血管较窄,所以转移瘤好发于此处。 MRI检查显示脑转移以多发为主,脑转移瘤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 治疗概述 1.外科治疗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的死亡率已经从1988-1990年的4.6%下降到1997-2000的2.3%,手术切除+全脑放疗(WBRT)是目前颅内单发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之一。但是手术的效果和医院的规模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相关。

Patchel将95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手术 +WBRT组。结果术后行WBRT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率(18%比70%, p<0.001)及神经相关死亡率(14%比44%,p=0.003),两组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来说,外科的作用仅限于获取病理或者减轻占位效应及颅高压症状。然而也有证据显示对一些预后较好的1-3个转移瘤患者手术切除可以延长生存期。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和外科手术相比,SRS微创,无手术相关死亡,水肿及放射性坏死等晚期并发症少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总的肿瘤体积比转移灶个数更能预测脑转移瘤患者SRS治疗后的生存期。 1项对205例行SRS的脑多发转移(4个或更多)患者的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总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而转移灶个数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同一个研究另外一项分析提示总体积小于7cc且转移灶小于7个的患者亚群预后更好,这些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13个月比6个月,p<0.0005)。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脑转移瘤总的治疗体积<5cc或者 5-10cc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大于10cc的患者,单发与多发脑转移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

2015-年-NCCN-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丁香园

2015 年NCCN 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丁香园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生率约为颅内原发肿瘤的10 倍。8%-10% 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颅内转移。尸检报道的结果甚至比这个概率更高。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病人得到了合适的治疗,最终并非死于脑转移。尽管文献报道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概率最高,但是肺癌仍是最常见的颅内转移来源,约占颅内转移瘤的50%。乳腺癌患者因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的发生率越来越高。80% 的脑转移瘤发生在大脑半球,15% 发生在小脑,5% 发生在脑干。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分支血管较窄,所以转移瘤好发于此处。MRI 检查显示脑转移以多发为主,脑转移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和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治疗概述1. 外科治疗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的死亡率已经从1988-1990 年的4.6% 下降到1997-2000 的2.3%,手术切除全脑放疗(WBRT)是目前颅内单发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之一。但是手术的效果和医院的规模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相关。Patchel 将95 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手术WBRT 组。结果术后行WBRT 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率(18% 比70%,p<0.001)及神经相关死亡率(14% 比44%,p=0.003),两组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多发脑转移瘤

来说,外科的作用仅限于获取病理或者减轻占位效应及颅高压症状。然而也有证据显示对一些预后较好的1-3 个转移瘤患者手术切除可以延长生存期。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外科手术相比,SRS 微创,无手术相关死亡,水肿及放射性坏死等晚期并发症少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总的肿瘤体积比转移灶个数更能预测脑转移瘤患者SRS 治疗后的生存期。1 项对205 例行SRS 的脑多发转移(4 个或更多)患者的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总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而转移灶个数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同一个研究另外一项分析提示总体积小于7cc 且转移灶小于7 个的患者亚群预后更好,这些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13 个月比6 个月,p<0.0005)。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脑转移瘤总的治疗体积<5cc 或者5-10cc 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大于10cc 的患者,单发和多发脑转移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Chang 等根据转移灶个数将患者分组,发现各组间生存期及局部控制率都无明显差别。然而15 个病灶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新的转移灶及远处肿瘤进展。总的来说,总的肿瘤体积较小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适合行SRS。另外,预后好的病理类型(如乳腺癌)以及原发肿瘤得到控制的患者不论转移灶的多少更能从SRS 治疗中获益。对一些放疗抗拒的病理类型如恶性黑色素瘤及肾癌,SRS 也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其他SRS 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PS 评分以及原发肿瘤控制情况

脑转移瘤诊疗指南

脑转移瘤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中老年人多见。 2.可有原发恶性肿瘤史。 3.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明显。 4.根据病变部位出现局部定位体征。 5.可有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 【体格检查】 1.颅内高压征。 2.局灶性脑损害征。 【辅助检查】 1.CT、MRI扫描:可提示肿瘤部位、数量、范围,脑组织周围水肿及移位情况。 2.实验室检查:腰穿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高或个别可找到瘤细胞。 3.ECG、胸部X光片,肝、肾、前列腺功能及肝肾超声,电解质、血糖等。 【诊断】 1.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病人,出现颅内高压征及局部定位征。 2.无恶性肿瘤病史,年龄在40~60岁的病人出现颅内高压征及局部定位征,短期内病情进展较快。

3.CT、MRI呈现典型影像,脑实质内多发或单发圆形占位,强化后明显增强,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4.对疑有转移瘤的患者,应常规行肺部X光片、腹腔实质脏器B超及消化道造影检查。 【鉴别诊断】 1.胶质瘤很少多发,无周身肿瘤史,瘤周水肿相对较转移瘤轻。 2.脑脓肿多有感染史,如:中耳炎、乳突炎、心脏病史。 3.脑出血CT平扫可显示高密度影,但肿瘤CT强化可见瘤结节。 【治疗原则】 1.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首选药物治疗,如:激素、脱水剂等,病情稳定后再采取其它治疗方法。 2.多发性转移瘤,手术不能全部切除肿瘤,放疗、化疗较为合理。 3.单发转移瘤,原发灶切除后,应及早切除转移瘤,辅以放疗、化疗。 4.对查不出原发肿瘤的脑转移瘤,应尽早手术切除病灶,以明确诊断。 5.化疗可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选用适当抗癌药物。 6.放疗可选用r刀、直线加速器,放射剂量为3900rad/21天或5200rad/35天。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叶兆祥鲍润贤 肺转移瘤相当常见,尸检报告肺转移瘤的发生率为30%~53%。从理论上讲任何恶性肿瘤均可发生肺转移,但一些富血运以及直接引流到体静脉的肿瘤更易发生肺转移。 CT对检出肺转移瘤的敏感性远胜于胸部平片及普通体层摄影。因而,对一些极易发生肺转移或以肺作为转移首站的一些肺外肿瘤患者,以及有无肺转移明显影响治疗方案的患者,CT检查应列为常规及首选的检查。此类病变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肾癌,睾丸癌,绒毛膜癌,骨及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肾上腺);大多数小儿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除外)等等。 对某些肿瘤,肺部可能是作为第二个转移站。如消化道肿瘤(胃、胰腺、结肠)及卵巢癌的瘤栓通常先抵达肝,再经门静脉引流后抵肺。此类肿瘤除肺外,尚应仔细探查其他部位(如肝)有无转移。如首站未发现有转移灶,则肺内转移的可能性就比较低。 一、肺转移瘤的发病机理 肺、胸膜及气管的继发性肿瘤侵犯可由:①肿瘤直接侵犯;②或经动脉(通常由肺动脉,少数由支气管动脉)、肺淋巴管、越过胸腔以及罕见经气道而发生的真正转移。 (一)肿瘤直接侵犯 肿瘤直接侵犯到肺或气管远较转移少见,通常发生于相邻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的直接侵蚀。 (二)转移 肺外恶性肿瘤可经由4个途径转移至肺和胸膜。 1.经肺或支气管动脉播散:在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肿瘤细胞,或在淋巴管内的肿瘤细胞经胸导管引入静脉,最终经肺动脉(常见)或支气管动脉(少见)转移至肺。 2.经肺及胸膜淋巴管播散。可经由两个途径:①首先经血运播散至肺内小动脉,然后侵犯邻近的间质及淋巴管,沿此途径播散至肺门或肺外围;②首先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然后沿淋巴管逆行播散到肺门及支气管肺淋巴结,最后累及胸膜及肺淋巴管,并向肺外围播散。 3.经胸膜腔播散。肿瘤细胞或碎片脱落到胸腔后可越过胸腔至肺。 4.经气道播散。从实验动物中证明,肿瘤细胞可经由气道接种。 二、肺转移瘤的CT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前CT上可发现的最小结节约为0.5mm直径。据各家报道,CT对检测小结节的敏感性约为51%~73%之间。除病灶太小,其他一些因素,诸如部分容积效应、呼吸深度不一、误为血管断面、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申文江北大医院100034 恶性肿瘤脑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脑转移,尤其是好发生在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临床、影像、和尸体解剖显示脑转移病例的一半是孤立性,另一半则为多发性。多发转移病灶,70%在幕上。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精神状态改变和限局性衰弱,大约一半以上病人有较明显症状。接近一半的患者有明显脑转移体征,如癫痫发作,10%~20%的病人有步态共济失调。 脑转移的预后因素 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一般都很差,最常用的预后分析系统是美国放射肿瘤协会(RTOG)根据递归分割分析(RPA)作出的分类。根据患者确诊时的年龄、有无颅外转移灶、体能状态评分(KPS),及原发灶的状况,将预后分为3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表1)。根据这个分析的结果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2.3个月~7.1个月。Sperduto等根据RTOG脑转移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建议用新的预后因子,另用3个指数,制定出修订版的预后评估量表(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GPA),用影像因子(转移个数)、中线偏移、全脑放疗(WBRT)后的反应,将预后状况分为0-4分,分值升高说明生存状况改进(表2)。RTOG递归分割分析数据库认为,原发癌的情况对脑转移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RTOG分级预后的评估量表的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1个,2-3个,或超过3个,对判断预后有价值。两个评估系统都未提及原发癌的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表1.脑转移瘤RTOG RPA分级 分级病例特点MST(月) 1 KPS≥70 7.1 <65岁 原发肿瘤控制 无颅外转移 2 全部其他情况 4.2 表2.脑转移瘤RTOG GPA预后评估分级 分值 0 0.5 1.0 年龄(岁)>60 50-59 <50 KPS <70 70-80 90-100 CNS转移数>3 2-3 1 GPA记分MST(月)病例数 0-1 2.6 143 1.5- 2.5 3.8 666 3 6.9 168 3.4- 4.0 11 102 GPA:预后评估量表(Sperduto,2008) 脑转移的病理生理学和疗效 在全部脑转移中,肺癌占30%-60%,其他原发癌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

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3例分析)

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3例分析) 吴小玲 (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CT室,广东怀集526400) 摘要:目的 探讨CT对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3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 13例中共检出40个病灶;多发9例,占70%;单发4例,占30%;CT平扫呈等、低或等低混杂密度9例,占70%;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灶4例,占30%,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增强扫描,等密度部分均有中度或明显变化,呈环状或结节样强化。11例有明显灶周水肿,2例有轻度水肿。8例原发灶在肺,2例原发灶为乳腺癌,2例为鼻咽癌,1例为胃癌。结论 资料表明,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可靠的准确性。颅外肿瘤的查找有助于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的CT检查非常必要。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脑内转移瘤;瘤周水肿;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学科分类代码:32014410 中图分类号:R4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75(2005)02-0091-02 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ral Metastasis Tumor W U X iao-l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ji County of Guangdong Province,Cuangdong526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discu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in cerebral metastasis tum or to im 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di2 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Methods 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13cases brain metastasis tum or patient were ana2 lyzed retrospectively.R esults The40local lesion of13patients were found with9cases multiple lesions and4cases single lesion.The plan scan of CT showed low and mixture density as70%and high density as30%and all patients were taken enhanced scan.The primary tum or were pulm onary carcinoma,mammary carcinoma,nas opharyngeal carcino2 ma,gastric carcinoma with edema edge.Conclusion There might reliable accuracy to diagnose the metastasis tum or in brain and primary tum or should be detected especially lung CT to obta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K ey w ords:Cerebral metastasis tum or;Edema edge;CT 本文就我院13例CT扫描诊断为转移瘤并经临床证实脑内转移瘤的病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1 病例资料 本组13例脑内转移瘤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8岁。 112 主要临床症状 多数病人其首发症状为头痛,以后出现局灶症状,头痛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约有1/4的病人其局灶性症状出现在颅内压增高之前,特别是额部及顶部转移瘤,常以局限性癫痫发病,继之出现偏瘫及失语等,有的病人伴恶液质,有的表现视力模糊。1例昏迷就诊。 113 CT扫描方法 用东芝TCT-300S CT机,OM线为基线,自颅底向上连续扫描8~12层,层厚、层距各10mm,部分层面加扫5mm薄层。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增强用碘海醇或安其格纳芬80m L静脉推注。 2 结果 CT表现:(1)肿瘤分布:病灶位于幕上8例,幕上幕下3例,原发在肺8例,乳腺癌2例,鼻咽癌2例,胃癌1例;(2)肿瘤部位:左大脑半球20个,其中额叶8个,顶叶5个,颞叶3个,枕叶4个,右侧大脑半球18个,其中额叶8个,顶叶4个,颞叶3个,枕叶3个,左小脑2个,最大病灶4cm×412cm,最小者仅013cm×013cm;(3)肿瘤数目:多发9例,占

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脑转移瘤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由于其高发生率和高误诊率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应用MRI后,极大地提高了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本文搜集整理了自2005年10月~2009年5月经病理及临床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病例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9~80岁,平均54岁。临床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者33例,有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者12例,无明显症状者5例。 1.2 影像学方法:采用GE公司的SignaProfile/o0.2T磁共振成像仪,标配头线圈,常规选择自旋回波T1、快速自旋回波T2以及水抑制脉冲序列,行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必要时行冠状面扫描。层厚6mm,无层间距。增强扫描时对比剂为国产(康臣)磁显葡胺,使用剂量为0.2ml/kg,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后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 2 结果 2.1 脑转移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及形态特点:50例中单发13例,多发37例。发生于幕上31例,幕下8例,幕上下同时受累11例;共162个脑转移灶,其中额叶57个,颞叶28个,顶叶26个,枕叶21个,小脑20个,丘脑7个,胼胝体3个。大小为0.3cm×0.5cm~6.0cm×7.0cm之间。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环形或结节状,常为多形并存。 2.2 MRI信号特点:T1WI77个病灶呈低信号,38个病灶呈等信号,47个病灶未发现,增强扫描后发现;T2WI84个病灶呈高信号,31个呈混杂信号。瘤周水肿分为四个等级:轻度,水肿长度小于(下转230页)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脑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脑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五位[1]。结直肠癌远处转移器官主要是肝、肺、骨、脑等,针对肝脏和肺脏转移的治疗趋于规范,但对于预后更差的脑转移患者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 由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较前延长,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脑转移灶更容易被发现,结直肠癌脑转移发生率较前明显升高。若不进行治疗,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差。而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并无针对脑转移的诊疗流程,在此背景下,我们针对结直肠癌脑转移的多学科诊疗的目标、诊疗方式、随访监测等方面的问题和争议,组织多学科专家编写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实践。 一、方法学 1.专家小组的构成: 专家组成员 专家组成员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学组以及其他专科的特邀专家,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专业方向包括神经外科、结直肠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等。 2.声明: 组织专家撰写共识初稿,随后进行的共识研讨会上,参会专家对初稿中的问题和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充分的讨论,再针对共识中涉及的诊疗

过程设定了相关问题,发给专家组所有专家代表进行投票,收集他们对每个问题的投票结果。 3.共识一致性级别: (1)投票100%一致:所有专家完全达成共识,一致推荐。(2)投票75%~99%一致:绝大多数专家达成共识,推荐。(3)投票50%~74%一致:多数专家达成共识,少数专家存在分歧但推荐。(4)投票<50%一致:不推荐。 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和分类 脑转移性肿瘤包括脑实质转移(brain metastasis)和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脑实质转移常见的部位依次是大脑半球、小脑、脑干;软脑膜转移又称癌性脑膜炎(carcinomatous meningitis),比较少见但预后更差[2]。脑转移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率较低,约为0.6%~3.2%[3],其中直肠癌脑转移的发生率略高于结肠癌(4.4% vs. 2.9%)[4]。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原发疾病诊断至脑转移诊断的时间间隔为20~40个月[3]。脑转移发生较晚,在确诊前常伴有其他器官(如肝脏、肺脏)的远处转移[5,6]。 1.脑实质转移 脑转移瘤与颅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特异的局限性症状和体征[7]。随着病情进展,晚期脑转移患者主要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各功能区病变有其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不同部位可产生不同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包括:精神症状、癫痫发作、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经临床诊治和CT检查的脑转移瘤78例。结果: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0例,幕下6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肿块结节状41例,36例少数病灶周围水肿较轻,6例平扫呈等离密度肿块影,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肿型19例,19例患者病灶全部为坏死囊变;水肿型有10例。行碘海醇静脉团注增强扫描时,肿块均有强化,其中肿块均匀强化41例,不均匀强化8例,环状及花环样强化11例,10例水肿型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瘤体。结论:脑转移瘤CT诊断的要点为年龄是中老年人,并有身体其它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病灶大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CT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及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或环状强化,边界清,中心凹凸不平,靠近脑皮质的壁较厚:病灶周围脑水肿及占位征象较明显。 关键词:脑转移瘤;CT;诊断 脑转移瘤是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入侵颅内所致,也可经脑脊液种植、转移。本文分析了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经手术病理或有明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史而被CT诊断的脑转移瘤7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其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26~78岁,平均53.4岁,以50~70岁最多,52例,占74.3%。70例中有明确病史48例,其中肺癌30例,乳腺癌5例,鼻咽癌5例,食管癌5例,肝癌3例。原发病灶不明22例,但均有典型的CT表现。脑转移瘤主要以头痛为主的37例;恶心呕吐33例。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双螺旋CT(SOMATO spirit),以OM线为基线向颅顶方向做断层连续扫描,按常规共扫描12层,层距、层厚均为10mm,所有病例都做5mm 薄层重建,然后静脉注入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增强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00mgI/mL,100mL/次,静脉推注[1]。 2 结果 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0例(占85.7%),其中顶区10例,额区4例,额顶区6例,颞顶区2例,颞枕区1例,枕顶区7例,累及2个叶以上30例;幕下6例(占8.6%),小脑半球5例,小脑蚓部1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占5.7%)。

DWI在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2年11月第9卷第33期·影像与介入· 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脑胶质瘤与转移瘤是成人脑内常见的肿瘤类型,能准确 无创鉴别诊断这两种类型的肿瘤对于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帮 助。常规MRI 显示脑胶质瘤、脑转移瘤瘤旁水肿区均为长 T1、长T2信号影,而DWI 是通过测量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 (布朗运动)来鉴别不同的组织病变[1-2]。病理学的研究发现脑 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瘤旁水肿区不同(脑胶质瘤瘤旁水肿区有 肿瘤细胞的浸润,而脑转移瘤瘤旁水肿区为血管源性水肿)[3-4], 因此,DWI 能帮助鉴别这两种类型的肿瘤。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7月~2012年4月在我院检查并经手术病理、临床证实的脑内占位性病灶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7~66岁,平均(52.45±10.53)岁。高级别脑胶质瘤20例(间变性星型细胞瘤WHO Ⅲ级8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瘤WHO Ⅲ级2例,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10例)和18例脑转移瘤(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1.2影像学资料采用GE Signa 3.0T HDx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38例患者均进行了MRI 常规平扫,MRI 常规检查包括Ax-MPRGE : DWI在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黄仁华1沈加林2路青2闫俊荣2谢华英1白永瑞1▲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疗科,上海200127;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127 [摘要]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 )在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脑内占位病例,20例脑胶质瘤(WHO 分级Ⅲ级10例,Ⅳ级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脑转移瘤,所有患者均行MRI 常规检查和DWI 检查。测量瘤体、瘤旁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区的ADC 值,瘤体区的标准化ADC 值(rADC-t )=瘤体ADC 值/对侧正常区ADC 值;瘤旁水肿区的标准化ADC 值(rADC-p )=瘤旁水肿区ADC 值/对侧正常区ADC 值。结果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液化坏死区DWI 上均呈低信号。20例胶质瘤瘤体及瘤旁水肿区的ADC 值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18例脑转移瘤瘤体及瘤旁水肿区的ADC 值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胶质瘤与脑转移瘤rADC-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胶质瘤的rADC-p 值明显低于脑转移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WI 可以用来帮助鉴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从而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脑胶质瘤;弥散加权成像;脑转移瘤 [中图分类号]R445.2;R73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c )-0093-03 Application of DW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ain glioma and brain metastases HUANG Renhua 1SHEN Jialin 2LU Qing 2YAN Junrong 2XIE Huaying 1BAI Yongrui 1▲ 1.Department of Chemotherapy,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7,China; 2.Department of Radiology,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s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ain glioma and brain metastatic.Methods 38cases of brain space occupying,20cases of brain glioma (WHO,grade Ⅲ10cas -es,grade Ⅳ20cases,all cases were confirmed histologically)and 18cases of brain metastases were collected.All the pa -tients were given normal MRI examination and DWI examination.Value of ADC of tumor area,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u -mor and normal control area were measured.Value of normalized ADC of tumor area (rADC-t)=value of ADC of tumor area/value of ADC of normal control area;value of normalized ADC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umor (rADC-p)=value of ADC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umor/value of ADC of normal control area.Results DWI test shown low signal levels in liquefy and necrosis areas of brain gliomas and brain metastases.In 20cases of brain glioma,ADC values of tumor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umor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 area,and all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in 18cases of brain metastases,ADC values of tumor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umor were higher than the value of c normal control area,and all groups had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rADC-t between brain gliomas and brain metastases (P >0.05);rADC-p value of brain gliomas was signifi -cantly less than the value of brain metastases,and two groups of value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Conclusion DWI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brain glioma and brain metastases,and provide the best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Brain gliomas;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Brain metastases [作者简介]黄仁华(1981.5-),女,江西樟树人,主要从事头颈部肿瘤放射 诊断治疗。 ▲通讯作者9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