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文档资源★★★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成本与效益的认识开展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成本与效应、效益相结合;信息系统只是解决管理问题的一种方式,可以选用多种渠道;信息化建设成本要与信息化时代相结合,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发展要经历“单元信息化、集成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3个时代,不同时代对信息化的成本、效应和效益不能相同评价标准;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简、精、实”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化;成本;控制

信息化已经作为我国强国富民的重要国策,信息化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企业信息化工程投入的成本与期望的效果相差甚远,而加入“WTO”对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信息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企业界、理论界关注的复杂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效益的认识

一提信息化就会立刻联想起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电脑、复杂的网络结构、昂贵的资金投入和彻底的业务重组,企业开展一场脱胎换骨的****,期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使得一般企业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没有充足资金、技术和人员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困难,成功的机会更少。其实不然,无锡拉链集团的ERP实施成功使小企业发展成行业龙头集团,而南汽ERP实施的失败案例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效应的认知观。

多办事少花钱成了评价业绩的传统标准,可是信息化建设往往要花大钱,担风险。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首先要搞清为什么要建设信息系统,然后选择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案。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案去解决,信息化建设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盲目采购电脑,构建网络,强行推行软件管理思想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正常管理,最终导致投入大见效少,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1. 成本效应与效益认识

信息化建设中成本的筹划必须与待解决方案相结合,分析信息系统建设能解决什么问题,效应能有多少和多长时间,强调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与效应。同时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效应不仅是今天,而且是明天或更远的将来。为此,信息化建设必须先做总体规划,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怎样规划,如何规划用好钱,所做的事能有多长时间的效应。在效益估算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时期内的效益,制订出正确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 信息化建设成本构成与效益认识

在信息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投入,缺乏软(咨询、监理、培训、制度建设等)投入。无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说明:没有信息咨询或信息技术咨询投入不够,企业往往把成功希望押在ASP(应用服务提供商)的诚

信上;没有监理,实施质量完全依靠ASP的职业道德;没有足够的培训,当信息化系统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无法正确解决。即使信息系统投入了正常运行,但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多变的,信息系统必须持续维护,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应该是持续的。咨询、监理和培训都需要花钱,而且不少。这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保障,不要怕花钱,而要核算花钱的效益,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降低成本,提高信息化工程实施成功率,信息化的教育,没有ERP系统的ERP管理理念先行,信息系统托管或代理,构建虚拟信息中心的建立等均是实施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不要把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功能集中分布到每个企业,这将会导致更大的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行业、地方政府的中央数据库建设更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成本与效益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每个项目都必须认真分析其经济性,判别是否能产生效益?什么时候能产生效益?确定是属于近期效益还是远期效益。企业信息化过程可分成单元信息化、集成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3个时代。

1. 单元信息化时代

单元信息化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中的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了解、实践,计算机技术与相关的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单项技术的信息化。CAD、CAM、CAPP、CA T等制造信息系统技术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总账处理、会计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逐步引入应用,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局限于某一职能部门,或职能部门的某些事务处理,所以信息加工传递不广、数据共享性差,形成严重的信息孤岛。因此,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这一时代信息化建设往往投入大,信息化成本增加大于企业信息系统产生的利润增加。

2. 集成信息化时代

集成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解决企业内部从硬件、软件、数据3个不同平台的集成到国家各部委内部、行业内部的硬件、软件、数据的集成,实现信息有偿共享,信息服务提供商、信息处理软件研发商、咨询中介机构、信息化实施监理部门、信息使用单位协调发展。这一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的信息时代。这一时代往往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巨大的资金,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正处于转换阶段,信息系统产生的效益明显增加,集成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性提高,通过一体化管理,企业活动的可控性加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效益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投入与创造的利润相当,出现利润增加大于等于信息化投入,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3. 社会信息化时代

信息危机引起新一轮的信息****,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使信息真正成为人类拥有的资源,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起步往往不是自发行为,不是企业制订的战略规划的实施,而是从国家宏观层面的基础建设,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从政府角度提出全面推进信息化工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化工程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信息系统运行成熟,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信息的使用更加普及,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的成本远远小于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脱离了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图1 信息化建设成本与效益关系示意图

从信息化产生的效益和需要的成本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投入

与效益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集成信息化,并以社会信息化为信息化建设目标。从理论上寻找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律作为指导,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制订信息化工程实施规划和方式,一步到位、追求最好是不经济的,也是造成信息化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状态,都不能忽视单元信息化建设,单元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全面提高阶段,也是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三、信息系统建设对策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所有信息化工程追求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牢记“简、精、实”的原则。

“简”:信息化迫使企业减少组织层次,简化组织结构,向扁平型重组,企业的中间层管理工作大部分被信息系统所替代。企业组织结构按企业各种流程设置,便于控制、协调。镇江船用辅机厂把供应、生产、销售合成运作中心、由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的运行方式十分有效。企业还可以分别设置信息中心、财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组织,这些中心的负责人应当由相应的副总经理直接担任,取消信息无效传递的成本,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在信息化工程中不仅企业组织结构要“简”,而且各种流程和制订的各级管理制度也要尽量简单,而高效。把复杂的运算、相互制约规则由信息系统软件实现。

“精”: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员工技能培养、企业资源配置和各类计划都要以精为基本要求,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新的机遇,JIT和LP生产方式是信息化成功的基石。“简”必须与“精”相结合,简而不精,无法达到目标,缺乏竞争力。因此,“简”是手段,“精”是关键。同时,只有通过精益求精的方式,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信息化才有用武之地,信息系统才能发挥作用。没有精益求精思想的企业实施信息化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实”: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实为本。这不仅要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传递数据、存储数据和利用信息,还需要实时地实现上述各个功能。脱离实际的数据对信息系统来讲是毒品,将加速系统的失败。过时的数据是次品、废品,无法发挥信息系统效能。

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企业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目前却成了试金石。企业界和理论界只有不断共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道路,才能减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作为试验品的风险。

四、总结

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是直接的,显而易见。但是信息化生产的效益是间接的,交融在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脱离企业活动单纯评价信息系统生产的效益是十分困难的。如何评价信息系统建设产生的绩效一直是理论界、企业界关注的难题,从不同的角度往往评价的结论相差很大。事实上企业的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重组等都属于信息化的范畴。从这个角度去评价信息化产生的效益就容易得多。同样,领导决策能力提高、计划可执行性加强和管理制度规范也属于信息化建设的效益评价范畴。

更多相关文档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探析(7833字)·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4786字)

·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研究(5181字)·跨国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及对策

(3915字)

·企业信息化的几点改进建议(3307字)·信息化对组织员工的塑造(4858字)

·企业信息化模式的概念和意义探讨(4456字)·中小型企业实施ERP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6507字)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4290字)·浅议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构建(4253字)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

收藏到书签里:Email:hxdoc@https://www.doczj.com/doc/d811816843.html,

站长统计

钠笠笛≡裎?9%的企业选择合作开发的模式,只有30%的企业进行自行开发。供应商为承接项目作出许多承诺,这些承诺有些是可行的,有些是要打折扣的,有些是不可行的,这就造成了开发速度慢、开发与业务脱节等问题,造成项目延期、不实用,甚至中途失败。即使是成功的项目,若没有售后跟进,也不可能有很大的作为。应承认,我国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率不高,大部分原因来自于系统开发商。

四、提高我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构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重视人才,是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核心的问题。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是职能的分工组合,而且包括战略层面的全局把握和操作层面的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强调的是将企业员工作为一种最活跃、最具动力的可开发的资源来对待,企业的所有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开发、经营、管理。

(二)提高管理者素质,建立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企业的日益重视,产生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大量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精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精通经营知识,应该具有专业化的工作态度,具有更多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巧。企业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是否是“真才”,而真正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素质,还包括持久的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人际沟通协调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等。“真才”的获得只能采用科学的衡量工具和手段。国外普遍采用的智能测量、人格测量、评价中心等科学方法应当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使企业的人才招聘选拔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真正选到人才。

(三)完善培训工作,注重人才自我评价的实现

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的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

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意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1. 组织管理原则

贯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原则——全局性、使用效果、稳定性和规范性.

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部署

一是如何将一个大的系统划分为多个小系统;二是如何安排这些小系统的开发顺序,使开发工作比较顺利。

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是由许多部门分别完成的。一般地讲,数据相互关联较紧密的业务会集中在同一个部门。另一方面,系统的开发必须以现有的部门设置为基础,不可能因为系统开发与实施就要求调整部门的设置。因此系统的划分大体上应以部门的设置为依据。经过一次划分,如果还嫌复杂,则可以继续划分到其下一级的部门(或班组)。划分系统,尤其要注意的是系统间的联系,其中包括相关的数据及其属性等,并以此规范各有关子系统。这是最终形成统一的大系统的基本保证。

3.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控制

数据的分类组织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根本任务。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全局性的数据

系统所涉及的数据种类十分复杂,即便是采用直接抽象的方法,直接从原始数据入手,让系统分析员全面地掌握所有数据也是难以做到的。在所涉及的数据中,有些与许多部门有关,关系到系统的全局,是系统分析员必须掌握的;有些则是某个部门单独使用的,和全局无关,则可以由系统分析员自己掌握,提出开发目标和开发顺序即可,不必陷入到具体的数据分析之中去。对于较大的系统,在总的系统分析员之下还可以设立多个局部系统分析员,让他们完成局部数据的控制。

(2)数据量

有些数据产生的频率很高,数据量较大,用户必须安排一定的工作量才能完成输入,如果能将这些数据很好地组织到系统中来,就能够构成系统的主体,其他数据的组织就不成问题了。系统开发的过程中,组织的重点是那些输入量较大的数据。输入量较小的数据可以穿插安排,在开发的过程中组织完成。

(3)数据平台的分层

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数据平台应该是规范的、稳定的。实际工作中的数据常常是不规范的、不稳定的,可以采用数据分层的方法****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即在数据平台的高层存放规范而稳定的数据,连接输出;底层则存放不规范或不稳定的数据,连接输入。通过程序变换,将前面的数据变换成后面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把不规范或不稳定因素局限在输入端。比如供电局工业用户的电费计算,需要将实际的表示数乘以相应的变化,可以将表示数和变比的倍数作为前一层的数据保存起来,通过程序的变换,得到实际的用电度数,并将其作为最终的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当变比有变化时,只需要修改变比的数值和相关的变换程序,而最终的数据及其后的程序则保持不变。系统开发主要是控制高层的数据平台。

4.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建立一种与计算机系统共处的工作方式。有些工作要用计算机处理,有些工作则要由人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以后,由人来完成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和系统投入运行以前是不同的,需要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建立起来。因此,系统开发实际上是建立两套系统,一套是计算机系统本身,另一套则是新的人工工作方式,后

者是计算机系统运行的保障。只有这两套系统都完备地建立起来并达到和谐统一,系统建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建立新的人工工作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原始数据档案、使用规程和系统维护等。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方法与案例精讲

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一个方法与案例 李劲华 在国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加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为了让IT的投资价值显现出来,需要一种合理的评估和效益分析方法。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出现的许多理论、原则和方法,例如:总体拥有成本TCO、经济增加值EVA、总体经济影响TEI、平衡记分卡BSC,等等,但是,这些方法由于下列主要原因,使得企业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能计算出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 缺乏可操作性:这些方法都没有给出具体可以运用的具体步骤和工具; 没有统计数据:这些方法基本上是源自国外,其中使用的指标和数据不能直接应用; 缺乏应针对性:这些方法的通用性强,但针对性弱,它们既可以应用到CRM、ERP,也可以应用在PLM或者EIP,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说服力。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推广信息化进程,利用各种形式投入专项资金,扶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笔者所在的企业曾分别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信息化贷款、拨款等资助。由于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

巨大,企业在决定是否申请资金、需要多少的时候,除了考虑企业的发展,最关心的就是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什么企业可以收回投入资金并获得赢利。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公司获得国家信息化资金支持后,介绍我们在信息化项目投资分析方面的具体实践,期望给国内同行更多的帮助。为了方便起见,以后称笔者所在公司为X公司。 1.1. 信息化效益分析的考虑因素 我们认为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的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指标、参数和数据。简单而言,指标是济效益分析模型的变量组,是分析信息化经济效益的一组计算公式,可以包括例如总体经济影响TEI、财务净现值NPV、总体拥有成本TCO等,合适的模型指标可以充分表明信息系统应用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些模型元素通常是一些计算公式,其中的变量是企业的关键基础数据,表示企业的实际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这些数据通常可以从企业的财务、统计报表中得到;常量参数表明企业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在生产、市场、服务、产品与研发等方面的绩效改进程度,是应用信息系统的可以达到的牵引目标。在X公司分析信息系统应用的经济效益、确定指标和参数这两个要素时,我们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发展战略以及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关键需求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关键需求,是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一,是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对于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主要体现在

工程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工程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实施目标 一、编制依据 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实施细则》(草案)以及《2004-2010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XX建股份公司有关信息化规划布置。 集团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XX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 二、实施目标 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企业外部网站;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具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从2007年3月13日开始,到2010年3月13日止,为特级资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渡期。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要求使用一年以上。)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三、实施目的 建立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

建立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公司→所属单位和项目”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能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建立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 建立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单位和项目部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第二章目前现状 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施工领域的拓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自身也需要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管理体制的进步也迫切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满足现在的管理需求。从而使整个企业都可以依靠科技手段来保障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些都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紧迫而又现实的需求。 一年来,公司领导对信息化建设比较重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舍得出钱出力,对公司办公楼进行了结构化布线,建立了公司网络机房,购置了一台路由器、一台硬件防火墙、三台服务器(财务、网站、备用)、五台交换机,给每位机关人员配备了计算机,建立了公司门户网站、CCS远程应用U8财务管理系统、CCS远程应用中普审计系统,接通了互联网等。 第三章组织管理机构 一、成立信息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x文峰 副组长:xxxx 成员: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编制:闫军伟 单位:河南振华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成为制约建筑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无疑将成为保证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作用 建筑企业信息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已经历了数据管理一信息管理一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其中,数据是企业最原始的资源,信息是有用资源,而知识是有价值的资源。在强调知识管理的今天,信息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途径。二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的发展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项目前期决策到规划设计,再到项目实施及竣工试运行分为四个阶段。特别是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保、合同等方面的信息浩如烟海,难免处于失控状态。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进行企业扁平化、现代化管理,建立远程动态监控体系,增强了企业和项目管理的可控性,以实现企业法人零距离管理项目的目标。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的管理能力角度来看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

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管理。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工程项目角度看,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账目不清,还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方便了企业管理者对每个项目进行实时监控了解运作情况,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企业总部、专业子分公司、外地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在当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已经是一个全面而广泛的共识。但信息化在建筑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还呈现出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尤其作为最为核心的产业环节一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仍发展缓慢、踯躅不前,信息化仍未成为企业主要/核心竞争能力。其实决定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实施信息化失败的表面现象也不尽相同:软件功能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数据不能及时

施工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范茂庆 公司受体制、机制和历史问题影响,在力能资源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与当前市场要求不相适应。随着电力建设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司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这困难时期,能及时捋清思路,积极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是抓住了企业的当务之急。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建筑企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管理密集型企业 公司施工项目众多,分布面广,管理难度大。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发挥最大的效益,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建筑产品的特殊性: 1、生产周期长,要求管理的连续性; 2、产品固定,生产要素流动,管理受地域影响大; 3、产品具有单一性,管理受项目特点影响; 4、影响产品生产的因素多。 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难点: 1、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 2、施工区域分散,资源优化配置难。 工程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企业管理紧密相连,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手段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安全、质量和进度,因此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管理密集型企业。 二、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1、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原则和紧迫性。

对大多数国内建筑企业而言,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应用软件并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翻版,而是体现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思想,是规范企业管理的工具。 建筑施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加之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各种信息量庞大,存在潜在的风险。如何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妥善处理,使工程项目可控、在控,已是建筑企业刻不容缓的工作,也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公司信息化工作现状及工程管理难点和解决途径。 公司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究其实质,在管理上发挥的成效并不多。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真正在管理上发挥效益,必须从全局考虑,提出企业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 公司各工程项目基本是独立运作,目前的管理手段对项目动态信息掌握数量不够、时效性差,对各项目的经营、进度、质量、安全控制仅靠月度、年度的报表及次数不多的突击、巡回检查,管理难度很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止恶性事件发生缺乏预见性和控制手段,也造成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从管理理论上看,放权是必须的,问题是缺乏上层管理、监控的有效手段。 信息化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使项目数据信息及时反馈回总部,使公司准确掌握各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实现对项目部的全方位监控,使管理工作简单化和清晰化。 三、公司信息化工作思路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大,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方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下到上,由内及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企业信息化成本与效益分析

企业信息化成本与效益 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内容摘要】??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企业改善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和效益控制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所以,对企业信息化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信息化进行了概述,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然后,重点论述了企业信息化成本和效益的构成与表现,成本与效益均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我们需要针对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信息化不断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中,让信息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成本?效益?构成?对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必然会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企业如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处理和反馈信息,那么就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运营的全面自动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企业信息化以企业业务流程改进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应用智能网络工具,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集成和管理,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企业改善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 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 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 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 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多数系 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 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 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 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 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 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 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 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 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 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 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 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 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 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 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 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 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 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 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从而 实现企业信息化,以达到显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信息化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来源:首都建设报2016年12月16日版次:06作者: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李洪涛 “十三五”,国家进入信息技术革命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进行创新和转型,建筑业也同样面临信息化建设的挑战。这对于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 北京城建亚泰集团自2014年初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以来,截止目前,OA办公平台、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财务NC等系统全部上线运行。笔者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亲身经历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桎梏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融合的艰辛历程,并对当前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广泛调研。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原因 据了解,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而且高资质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低资质企业。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

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基本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是,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自动传递。 造成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建筑业属于传统行业,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较深,企业对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作用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建筑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缺乏顶层设计;企业管理观念没有转变,管理流程仍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等等。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下滑,建筑、市政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政府监管更加严格,“微利”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特征,一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施工企业创造了一个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平台。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扩散和创新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管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促进企业持续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挑选。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一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差不多或即将启动。 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仍然是全新的课题,不管在规划依然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都存在不少疑虑和困惑。而一些it企业、问公司出于纯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自觉、别自觉地误导企业,又进一步含糊了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及其效果的认识,使他们对究竟怎么规划和建设本企业的信息化更加茫然,或仓促上马招致失败,或迟疑别决贻误良机。所以,对一批差不多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用户企业来说,其当务之急是,在策略、战术上,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三方的信息化问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咨询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流程、需求动身,从怎么为用户企业提供客观、中立、第三方的问服务的角度提出企业信息化四个时期的八个策略咨询题与大伙儿讨论,供企业参考。 一是企业定位策略 虽然在企业制度、治理模式、技术工艺、行业属性、进展时期、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能够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从来别存在彻底相同的企业,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彻底照抄照搬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问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治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境和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时期、力度和深度,才干既别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以后经营进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是时机挑选策略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说固然是时别待我,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如今”就上马信息化项目。时机的挑选关系到项目的成败。竞争的压力、信息技术的飞快进展、与供应商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需要等等,构成信息化的拉力和动力。而企业在体制、治理、观念、人员it素养、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预备或预备别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推迟信息化启动的时刻。企业应当在第三方问顾咨询的帮助下,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两方面因素的消长变化,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打算地预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 三是全员培训策略 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问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般职员就信息化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别同于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商对系统和终端用户进行的应用操作技能的培训。它别仅有助于尽快形成全体职员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职员参与度和积极性、制造性,减少障碍,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擦亮用户的双眼”,培养和提高企业治理层特别高层决策者对信息技术、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认识和推断力,以便正确地挑选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其供应商、实施商,落低选型风险,防止决策失误。 四是招标选型策略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投资所面临的挑战,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谈了IT“黑洞”的成因。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 引言 许多企业现在都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企业研究市场、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各种数据信息。不少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些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遭到病毒侵害,出现了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因此,对信息系统开展经济效益分析,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已迫在眉睫。 一、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它的一般概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消耗+资源占用)。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就是要以最少的系统操作人员、系统开发维护人员和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检查分析计算机的利用情况,使计算机设备能被充分利用。通过检查分析,可以让信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各种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尽可能提高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2分析研究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只有分析了各种情况及原因以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的信息需求。 3检查分析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般应建立起组织开发控制、软硬件控制、安全性控制、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输入控制、输出控制等规章制度。检查分析制度

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分析信息系统中各岗位的技术操作人员是否能各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信息系统中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通过分析、研究和探讨,开辟信息系统的新用途。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不断听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进一步拓展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从而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信息系统投资所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变革,旧的企业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改造企业管理手段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人们预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事实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有调查显示:80 %~90 %的信息技术投资并未达到预定目标;80 %到位迟或超过预算;40 %以部分失败告终或最终放弃;不足25 %完全符合了企业和技术的目标;只有10 %~20 %满足所有既定工作标准。 从宏观层面上看,各行各业在IT 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尤其是一些高技 术和竟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但是投资收益并不乐观。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企业在IT 应用上投资了1 万亿美元。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任务方案.doc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任务方案1 精心整理 某某企业 信息化建设项目 任务书 承建单位:某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 1.1 同 所有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和完善管理,使所有员工都能方便地使用公司内部网络,并能够安全高效地访问公司内的网络应用服务和因特网。 1.2用户环境 由于某某集团已经在所有的办公场所完成了综合布线系统,因此本项目只包含机房系统、数据中心系统、网络及安全系统。 1.3项目组成 本项目有三个系统组成,机房系统、数据中心系统、网络及安全系统。机房系统首先入场,重新测量机房,定制相应的装修材料;数据中心系统指为实现ERP系统所搭建的硬件环境,包

含服务器、小机、数据库软件等;网络安全系统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依据前期规划设计进行实施,需要在实施现场沟通最后的客户需求。 2总体需求 2.1 2.2 可管理性。系统中应提供尽量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便于系统管理员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方便地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 更低的成本。系统设计应尽量降低整个系统的总体成本 安全性。在系统的设计、实现及应用上采用多种安全手段保障网络安全。 良好的售后服务支持。 3项目设计指导思想 本次某某集团的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将采用先进的系统、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以及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一个集团的办公网络体系。网络中的各类服务器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各种应用系统和应用软件必须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国内外及各行业的通用性,并且要有良好的市场形象与售后技术支持,便于维护和升级。 总体来讲,为了使项目的实施顺利进行,并使系统规划能够满足**集团的应用和发展的需求,

?应提供完善的培训及售后服务。 4集团网络建设要求 **集团此次的网络建设是在对原有网络资源的利用上,进行全新的规划设计,以便能够避免原有网络的性能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安全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 4.1现有网络情况 根据我公司对贵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集团网络建设于2008年,用户信息点在1000个以下。地理分布范围在多个区域,主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外部业务活动。主要的信息点有东区**楼、**楼、**厂、**公寓、**服务楼、**大院、**学生公寓及各生产车间。各信息点线路基本全部到位。距离较远的以光纤接入,楼层内以超五类布线,实现了百兆到桌面的网络部署。中心机房核心交换机为华为5700;核心路由器华为AR2220作为整个网络的出口;网络接入层交换机为H3C的S3100,大部分不能远程管理。随着集团规模的增加,需要网络办公的人数越来越多,现在的网络设备性能 现 ,出口 4.2 ?充分考虑**集团网络现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 ?建设一个通畅、高效、安全、稳定、可扩展的企业网络,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作者:孔继利2005-11-16 09:55:16 阅读:1553 次 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 指的是制造企业能够把握市场机遇,及时动态地重组生产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其它企业相比)向市场推出有利可图的、用户认可的、高质量的产品。以计算机网络将本地的、异地的,甚至异国的制造企业或制造资源(设备、产品设计或工艺规程)联成一个整体,为共同的目的,进行协调的努力。如果说,CIMS侧重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那么,敏捷制造则发展到企业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的企业,被称为“Virtual Enterprise”有的中文文献上译为“虚拟企业”。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 Line )非对称数字线 它利用变通的电话线路,理论上可提供高达34Mbs的传输速率,而且ADSL对现有电话线路不需进行改造,因此可以节省许多费用。这里的不对称,指不同方向数据传输速率不一样。 ASP(Appliance Service Provider)简称应用服务提供者 一般指通过网络给企业提供租赁式应用软件的服务商。企业只需支付少量成本就可通过这些应用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并获得ASP专业人士的外部支援。一句话,ASP就是给企业提供"网上外脑"的服务。理论上的ASP商业模式是:在Internet上或者其它网络上出租企业核心应用程序的访问。目前国内外的ASP们大多都采用与客户面对面的推销方式,主要提供IT应用软件和网络解决方案,或租或卖,形式很灵活。 BIS(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 )商务智能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公司信息化建设未来三五年发展规划

中铁五局建筑公司未来三~五年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是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础;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中铁五局建筑公司自2009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坚持以IT基础架构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服务的原则,紧密结合业务应用需求,整合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公司信息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从最初的计算机打字、简单的工资管理、编制预算、财务管理等单机单用户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步扩展到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2009年后,公司信息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不断推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机关建立了中心机房、局域网,实现网络信息传递,光纤专线联接互联网。2009年,集团公司引进建设了网络OA办公平台,覆盖所属基层单位、直管项目部。集团公司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引进浪潮GS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2009年集团公司为实现特级资质升级,建设了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依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在全局推广

项目成本管理系统。2010年公司还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2014年~2015年逐步建设完成公司到主要区域指挥部、直管项目部的二级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2014年公司为提高党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党务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了公司党群工作信息化系统。2015年公司为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立体联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培育、开发和利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北京宏景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系统。 虽然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于初步应用、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公司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实施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公司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应用体系,用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 1、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企业外部网站;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建设部首次对施工总承包特

施工公司信息化解决方案1.doc

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1 信息化产品介绍(一) 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建设行业最大的软件开发实体,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无论在开发力量、关键技术、行业经验还是软件在建设行业的占有率方面都始终处在同行的先进行列,承担多项国家七五、八五、863及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并且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与上海长宁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上海市政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哈尔滨质量监督机构、唐山市定额站、北京质量监督总站、云南质量监督机构、江苏质量监督机构、福建质量监督机构、湖北、湖南监督机构、河南省质量监督机构、重庆质量监督机构、新疆质量监督机构等单位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建设行业政府监督管理领域的产品开发与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监控措施不到位,监管机制和监督手段相对滞后,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范的有形的建筑市场的形成,导致了市场活动的透明度低,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难以到位,往往只有“亡羊补牢”式的事后查处,而没有“未雨绸缪”式的事前监控。 为规范建筑业监督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行为,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建设行业政府职能机构对工程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政府监管的信息化将有效地强化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管手段;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质量安全、工程造价情况、

重大工程项目和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督;以及工程项目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质量安全事故等在信息网络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建筑业政府执法及监督部门与社会的互动性,为决策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数据。 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筑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建设部制定了2004-2010行业信息化规划,对建筑业信息化作了明确的要求,信息技术又被列入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之一进行推广。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动态管理、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以争取更大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阶段,国家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施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大力推动施工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高科技和施工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在建筑行业,建设企业信息化技术被列为建设部建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摘要:信息化具有广泛的行业渗透力,信息化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信息化工程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投入的成本与期望的效果相差甚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信息化建设是必然选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信息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企业界、理论界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extensive industry penetr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of current our country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however,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project executive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cost and the expected effect differs very far. after our country joins w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fierce day by day, the enterprise wants to be in intense competi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how to reduce cost, improve efficiency is the key of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also be business circles,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哈尔滨惠佳贝食品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企业基本情况 (3) 1.企业简介 (3) 2.法定地址 (4) 3.从业人员 (4) 4.法人代表 (4) 5.所属行业 (4) 6.企业规模 (4) 7.主要产品 (4) 8.生产方式 (4) 二、可行性分析 (4) 1、现有计算机设备及软件应用情况 (5) 2、技术力量情况 (5) 3、存在的问题 (5) 4、必要性分析 (10) 5、可行性分析 (17) 1)系统开发技术可行性 (17) 2)组织管理的可行性 (18) 三、系统的目标及功能 (18) 1、实施规划目标 (18) 2、数据统一规范制订与管理方面 (24) 3、网络设计方案 (27) 四、企业内部重组计划 (29) 1、企业改革情况 (29) 2、现有组织机构及流程(用框图) (30) 五、企业财务状况 (30) 1、经济效益状况 (30) 2、资产及负债情况 (32) 3、银行信誉等级状况 (32) 六、实施步骤及合作单位概况 (32) 1、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及合作单位概况 (32) 2、准备阶段 (42) 1、计算机网络建设阶段 (42) 4、软件开发阶段 (43) 5、运行实施阶段 (54)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 (59) 1、投资计划 (59) 2、资金来源 (60) 3、效益分析 (60)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简介 哈尔滨惠佳贝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以研发、生产、销售出口大 宗奶粉及“惠天力”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主的中美合资企业。 我公司奶源基地来自黑龙江小兴安岭腹地,属北纬47°世界三大“黄金带”森 林氧吧牧场之一。这里拥有世界仅存的原始红松林、纯净的天然牧场、珍贵的 天然含锌山泉水源、澳洲良种奶牛,为“惠天力”提供了健康、绿色、天然的三 好优质奶源。 我公司生产基地分别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尚志市一面坡镇和伊春市新青区。 公司坚持用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生产车间均按国际洁净厂房GMP十万级标准建成,并不断追加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 打造多元化产品线。优质的原料、先进的设备、严格的管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公司于2004年率先通过国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ISO140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HACCP(CNAB SI 52: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OHSAS180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 我公司现有“惠天力”品牌系列奶粉、豆奶粉、蛋白粉三大系列40余个品种。产品行销全国26个省市, 08年奶粉出口突破2500万吨,稳居“全国第一”,同 时远销东南亚、中东、非洲、美国、瑞士、俄罗斯、等近十几个国家。是中国 境内2007年度“联合国唯一合作乳品企业”,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