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51程序框架

1

并行通信——Parallel Communication

终端与其他设备(例如其他终端、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通过数据传输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在计算机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是靠电缆或信道

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实现的。如果一组数据的各数据位在多

条线上同时被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并行通信。

并行数据传输的特点:各数据位同时传输,传输速度快、效率高,多用在实时、快速的场合。

并行传输的数据宽度可以是1~128位,甚至更宽,但是有多少数据位就需要多少根数据线,因此长距离并行传输的线路成本较高。

在集成电路芯片的内部、同一插件板上各部件之间、同一机箱内个插件板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并行的。 以计算机的字长,通常是8位、16位或32位为传输单位,一次传送一个字长的数据

适合于外部设备与微机之间进行近距离、大量和快速的信息交换。

并行数据传输只适用于近距离的通信,通常传输距离小于30米。

例如:微机与并行接口打印机、磁盘驱动器

微机系统中最基本的信息交换方法

例如:系统板上各部件之间,接口电路板上各部件之间

8255A 的方式1:

单向选通输入/输出方式(strobe Input/Output ) 方式1是一种带选通信号的单方向输入/输出工作方式,

其特点是:与外设传送数据时,需要联络信号进行协调,允

许用查询或中断方式传送数据。

由于C 口的PC0, PC1

和PC2定义为B 口工作在方式1

的联络信号线,PC3, PC4和PC5定义为A 口工作方式1的联

络信号线,因此只允许A 口和B 口工作在方式1。

A 口和

B 口工作在方式1,当数据输入时,

C 口的引脚信

号定义如图

7.6

所示。PC3, PC4和PC5定义为A 口的联络信号线INTRA,

和IBFA, PC0, PC1和PC2定义为B 口的联络信号线INTRB, IBFB 和,剩余的PC6和PC7仍可以作为基本I/O 线,工作在方式0。

方式1输入联络信号的功能如下:

(strobe input ):选通信号,输入,低电平有效。此信号由外设产生输入,当

有效时,选通A 口或B 口的输入数据锁存器,锁存由外设输入的数据,供CPU 读取。

IBF (input buffer full ):输入缓冲器满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当A 口或B 口的输入数据锁存器接收到外设输入的数据时,IBF 变为高电平,作为对外设

的响应信号,CPU 读取数据后IBF 被清除。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51单片

2 INTR :中断请求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用于请求以中断方式传送数据。

为了能实现用中断方式传送数据,在8255A 内部设有一个中断允许触发器INTE ,当触发器为“1”时允许中断,为“0”时禁止中断。A 口的触发器由PC4置位或复位,B 口的触发器由PC2置位或复位。

当外设的数据准备就绪后,向8255A 发送信号以便锁存输入的数据,的宽度至少为500ns ,在

有效之后的约300ns ,IBF 变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到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待CPU 读取数据后约300ns 变为低电平,表示一次数据传送结束。INTR 是在中断允许触发器INTE 为1,且IBF 为1(8255A 接收到数据)的条件下,在后沿(由低变高)之后约300ns 变为高电平,用以向CPU 发出中断请求,待变为低电平后约400ns, INTR 被撤销。

A 口和

B 口工作在方式1,当数据输出时,

C 口的引脚信号定义如图7.8所示。

PC3, PC6和PC7定义为A 口联络信号线INTRA,和,PC0, PC1和PC2定义为B 口联络信号线

INTRB, 和,剩余的PC4和PC5仍可以作为基本I/O 线,工作在方式0。

方式1输出联络信号的功能如下:

(output buffer full ):输出缓冲器满指示信号,输出,低电平有效。

信号由8255A 发送给外设,当CPU 将数据写入数据端口时,变为低电平,用于通知外设读取数据端口中的数据。

(acknowledge input ):应答信号,输入,低电平有效。信号由外设发送给8255A ,作为对信号的响应信号,表示输出的数据已经被外设接收,同时清除

信号。 INTR :中断请求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用于请求以中断方式传送数据。

方式1数据输出的时序:当CPU 向8255A 写入数据时,信号上升沿后约650ns ,有效,发送给外

设,作为外设接收数据的选通信号。当外设接收到送来的数据后,向8255A 回送信号,作为对信号的应答。

信号有效之后约350ns, 变为无效,表明一次数据传送结束。INTR 信号在中断允许触发器INTE 为1且信号无效之后约350ns 变为高电平。

若用中断方式传送数据时,通常把INTR 连到8259A 的请求输入端IR i 。

8255A 的方式2:双向选通输入/输出方式(bi-directional bus )

方式2是方式1输入和输出的组合,即同一端口的信号线既可以输入又可以输出。由于C 口的PC7~PC3定义为A 口工作在方式2时的联络信号线,因此只允许A 口工作在方式2。PA7~PA0为双方向数据端口,既可以输入数据又可以输出数据。C 口的PC7~PC3定义为A 口的联络信号线,其中PC4和PC5作为数据输入时的联络信号线,PC4定义为输入选通信号,PC5定义为输入缓冲器满IBFA ;

PC6和PC7作为数据输出时的联络信号线,PC7定义为输出缓冲器满

,PC6定义为输出应答信号;PC3定义为中断请求信号INTRA 。

需要注意的是:输入和输出公用一个中断请求线PC3,但中断允许触发器有两个,即输入中断允许触发器为INTE2,由PC4写入设置,输出中断允许触发器为INTE1,由PC6写入设置,剩余的PC2~PC0仍可以作为基本I/O 线,工作在方式0。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概述 1、 数据通信一一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2、 传输代码 常用的传输代码有: ?国际5号码IA5( 7单位代码)一一ASCII 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 ?国际电报2号码ITA2 (5单位代码) ? EBCDIC ^( 8单位代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 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 --------------- ?数据信号 ?传输控制器一一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 ,包括差错 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 要遵照通信协议)。 数据电路 ?传输信道一一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 2题)一一是DTE 与传 输信道之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 DTE 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 DCE 是调制解调器(MODEM 发送方将DTE 送来的数据 I 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 (同时变成模拟信号) 再送往 1 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I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 DCE 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 服务单元。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 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中央计算机系统 ,-主机——进行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一一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 , 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 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一一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 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 电话网传输信道; 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物理实线 双绞线 同轴电缆

数据通信原理(最终版)

1)数据通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他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传输。 3)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4)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组成。 5)传输信道:通信线路、通信设备(模拟通信设备、数字通信设备)。 6)通信控制器: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 7)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按传输方式分):物理实线传输媒介信道(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8)传输损耗:D=10 lg 01 P P 。(P 0为发送功率,P 1为接收功率,单位dB ) 9)信噪比:(N S )dB =10 lg (s n P P )。(P s 为信号平均功率,P n 为噪声平均功率) 10)数据传输方式:?? ?? ?????? 传输顺序: 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同步方式: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1)数据传输系统的有效性指标:调制速率,数据传信速率、数据传送速率。 12)调制速率:N Baud = ) (1s T 。(N Baud 为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又称波特率, 单位Baud ,T(s)为码元持续时间。 13)数据传信速率:每秒所传输的信息量,单位bit/s (二进制)。当信号为M 进制时,传信速率(R )与调制速率(N )的关系为R=Nlog 2M 。 14)频带利用率:η= 频带速率 符号速率(Baud/Hz ),η=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bit/(s ·Hz)]。 15)差错率:用 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来表示。 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 误字符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区别

这里说的通信是指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8位二进制数,可以使用信号线传输,一种方案是使用一条数据线按照次序一个位一个位的传送,每传送完8位为一个字节,叫串行通信。另一种方法是使用8条数据线分别传送8位,一次传送一个字节,叫并行通信。 实际传输有可能不是8位数据而是其它,但原理是相同的。 理论上并行速度比较快,但是串行口线间干扰小,稍远的距离速度不低于并行口。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区别 分类:IT知识 2006.8.21 17:22 作者:goldenkelly | 评论:3 | 阅读:5948 并行通信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发送设备将这些数据位通过对应的数据线传送给接收设备,还可附加一位数据校验位。接收设备可同时接收到这些数据,不需要做任何变换就可直接使用。并行方式主要用于近距离通信。计算机内的总线结构就是并行通信的例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处理简单。 串行数据传输时,数据是一位一位地在通信线上传输的,先由具有几位总线的计算机内的发送设备,将几位并行数据经并--串转换硬件转换成串行方式,再逐位经传输线到达接收站的设备中,并在接收端将数据从串行方式重新转换成并行方式,以供接收方使用。串行数据传输的速度要比并行传输慢得多,但对于覆盖面极其广阔的公用电话系统来说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并行通信是把一个字符的各数位用几条线同时进行传输,传输速度快,信息率高。但它比串行通信所用的电缆多,故常用在传输距离较短(几米至几十米)、数据传输率较高的场合。 实现并行通信的接口就是并行接口。 并行接口可设计为只作为输入/输出接口,也可设计为既作为输入又作为输出的接口。它可以用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利用同一个接口中的两个通路,一个作输入通路,一个作输出通路;另一种使用同一个双向通路,既作为输入又作为输出。 连接设备接口有PS/2,PATA,LPT等 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其只要少数几条线就可以在系统间交换信息,特别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连接设备接口有SATA,USB等 lpt是并行通信接口,一般链接打印机。 com是串行通信接口,一般链接modem,串口鼠标 一: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简称NIC),也称网络适配器,是电脑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接口。无论是普通电脑还是高端服务器,只要连接到局域网,就都需要安装一块网卡。如果有必要,一台电脑也可以同时安装两块或多块网卡。 电脑之间在进行相互通讯时,数据不是以流而是以帧的方式进行传输的。我们可以把帧看做是一种数据包,在数据包中不仅包含有数据信息,而且还包含有数据的发送地、接收地信息和数据的校验信息。 网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将电脑的数据封装为帧,并通过网线(对无线网络来说就是电磁波)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去;二是接收网络上传过来的帧,并将帧重新组合成数据,发送到所在的电脑中。网卡接收所有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但只接受发送到该电脑的帧和广播帧,将其余的帧丢弃。然后,传送到系统CPU 做进一步处理。当电脑发送数据时,网卡等待合适的时间将分组插入到数据流中。接收系统通知电脑消息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 (Principle of the Data Communication) (学时:50 ) 一、前言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共50学时,3.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10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的数字信号传输的理论课,它是为满足通信领域对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等后继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且为以后从事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数据信号的传输理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内容,了解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本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较完整的概念和构成。 2.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课为辅。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授课教材 《数据通信原理》詹仕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主要参考书目 《数据通信技术教程》蒋占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版)。 《数据通信原理》毛京丽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数据通信原理》杨世平等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现代通信原理》钱学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五、学分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0学分,总教学共5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六、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内容(40学时)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数据通信原理-简答 2

1.X.25适用什么场合?分几层结构? 答:适用于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型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标准,它涉及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三层结构。各层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比特、帧和分组 2.X.25建议中表示逻辑信道的字段共有多少位?提供多 少个逻辑信道号? 分组头、逻辑信道的字段占12位,能提供4095个逻辑信道号。 3.简述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 数据交换、路由选择、通信流量控制等。 4.OSI-RM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写出7个功能层的名称。 答案: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7个功能层的名称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物理层DTE/DCE接口标准包哪些特性? 答:包括四大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6. HDLC三种不同类的帧。 信息帧、无编号帧、监控帧 7.在HDLC中控制字段中N(R)的功能? 答:N(R)通知对方,N(R)-1以前的所有I帧均已收妥,期待对方应发的帧号为N(R)。 8.什么是数据通信? 答: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它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9.什么是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 构成? 答: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它由中央计算机系统、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3部分构成。 10.数据通信网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数据通信网是一个由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交换设备、通信线路所构成,以及为硬件而配置的网路协议。 11.什么是分组码? 是将k个信息码划分为一组然后由这k个码元按一定规则产生r个监督吗,从而组成长度为n=k+r的码组。12.说明卷积码和分组码的基本差别。 分组码总的监督位是由该码组中的信息码元产生,且仅监督笨码组内的信息码元。而卷积码中每组的监督位不但与本码组的信息码元相关,而且还与前面若干组信息码元相关即不是分组监督而是每个监督码元对其它码组的信息码元也实行监督。 13.说明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答:1.封闭性,是指码中任意两许用码组之和仍为一许用码组; 2.码的最小距离等于非零码的最小的重量。 14.解释R(0)-R(∞)=σ2的物理意义。 平稳随机过程的平均功率与直流功率之差=它的交流功率。 15.解释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R(τ)=R(-τ)。R(τ)为τ的偶函数 16.时域均衡器的作用是什么? ①消除均衡器的作用②消除取样点上的符号间干扰③提高 判决的可靠性 17.时域均衡器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情况下才能完全消 除符号间干扰? 答:将接收信号通过2N节迟延线,每节群迟延T=1/2f N , 将每节的输出信号再乘上一个加权系数c k ,将各抽头的信号加在一起作为均衡的信号,在一定准则约束下来调 整这些加权系数c k 以达到消除符号间干扰目的。 18.简述前向纠错方式的基本思路。 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序列变成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的译码器根据编码规律检验出错误的位置并纠正。 19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有哪几种传输应答方式? 正常相应方式(NRM)、异步相应方式(ARM)、异步平衡方式(ABM)。 20数据终端设备的功能是什么? 答:把人们的信息变成以数字代码表示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输送到远端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可以接收远端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结果——数据,并将它变为人能理解的信息,DTE相当于人和机器(计算机)间的接口。 21说明基带数据传输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答:①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信号频带;②信道可以使各种形式的电缆,用作传输数据的通道;③接收滤波器用来滤除噪声和干扰;四均衡器用来均衡信道畸变;⑤取样判决电路是恢复发端的数码,由于有噪声,恢复的 数码可能有错,故用{a k }表示。 22.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对位定时信号的传输和提取所提 出的要求有哪些?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 2.接收端的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 的最佳相位关系。 23.采用基本型数据传输控制规程的通信系统中,其数据 链路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答:①非交换点对点结构的主站/从站;②交换点对点结构 的主站/从站; ③多点分支(辅助站)结构的控制站。 24.为什么在数据传输中要对传输的数据序列进行扰乱? 答:因为用微分整流法提取定时信号时,如果基带信号中 出现较长时间的连“1”或连“0”码时就取不出微分信 号,因而要影响定时信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误码率。 25.传输系统对时钟同步的要求是什么?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2.接收端的 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的最佳 相位关系。 26一个完整的接口标准应包括哪些特性? 答:机械、电气、功能、规程特性。 27简述报文交换基本原理 答: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 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用户终 端 28.报文交换方式什特点? 将报文截成若干比较短的、规格化的“分组”进行 交换和传输的通信方式。 29.试说明数据通信中三种交换方式的应用场合。 答:①分组交换适用于报文不是很长的数据通信; ②电路交换适用于报文长且通信量大的数据通信,通信对 象是比较确定的用户; ③报文交换适用公众电报和电子信箱业务。 30.数据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答:(数据报方式是将每一个数据分组单独当作一份报来处 理的)特点有: 1.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阶段, 对于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 2.数据分组传输的时延时间较大,且离散度大,因为不同 传输路径的延迟时间差别较大。 3.对网路拥塞或故障的适应的能力较强。如在网路的一部 分形成拥塞或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数据报可绕开那 个拥塞的地区和某个故障节点另找路由。 ★31.流量控制的目的有哪四个? 答: 1.保证网路内数据流量的平滑均匀, 2.提高网路的吞吐能力 3.提高网路的可靠性, 4.防止阻塞和死锁现象的 发生。 32分组交换网中,虚电路方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虚电路方式中,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开始互相发送和 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网路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这 与电路交换中建立的物理信道是不同的。 33.分组交换网中,虚电路传输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是什 么? 答:原理: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 前需要通过网路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这与电路交换 中建立的物理信道是不同的。 特点:1.终端之间的路由在数据传送前已被确定;2.一次 通信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清除三个阶段;3. 数据分组按已建立的路径顺序通过网络,在网络终点不 需要对数据重新排序,分组传输时延小,而且不易产生 数据分组的丢失 34.分组交换网中远程集中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将离分组交换机较远地区的终端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中、 高速传输信道与分组交换机连接起来 35.从设备来看,分组交换网由哪些设备所组成? 分组交换机、网管中心(NMC)、远程集中器(包括PAD)、用 户终端设备、线路传输设备。 36.在分组交换网中分组长度的选取和交换过程中的什么 因素有关? 延迟时间、交换机存储容量、线路利用率、信道传输 质量、数据业务统计特性以及交换机费用等。 37.在分组交换网中,网管中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1.用户管理;2.网路配置管理;3.测量管理;4.计费 管理; 5.网路状态监督; 6.路由控制; 7.软件管理; 8. 运行日志。 38 分组交换中,数据报传输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答:原理:数据报方式是将每一个数据分组单独当作一份 报来处理的,不同的分组到达终点的顺序不同经过的路 径也可不同。 特点:1.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 阶段,对于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2.数据分组传 输的时延时间较大,且离散度大,因为不同传输路径的 延迟时间差别较大。3.对网路拥塞或故障的适应的能力 较强。如在网路的一部分形成拥塞或某个节点出现故障, 数据报可以绕开那个拥塞的地区和某个故障节点另找 路由。 39. 分组交换数据网主要有哪些性能指标? 答:1.吞吐量;2.数据分组传送时延;3.呼叫建立时延; 4.残留差错率; 5.网路可用性 6.帧和分组 40.分组交换方式特点。 分组交换吸收报文交换优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把 报文分割为若干较短的规格化的分组,对分组进行交 换和传输,每个分组都带有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 41.简述扰乱器的作用。 将系列中存在的短周期序列按某种规律变换为长周期序列 以便恢复接收端的定时。 42.当采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时,为提高传输 可靠性可采用奇偶校验措施,并在电文格式中设一校 验码BCC。试问该校验码是如何生成的? 采用奇偶校验时除了对每个字符生成垂直校验位外,还要 对若干字符组成的字符生成水平校验位,从而产生一个 校验码BCC。 43.路由算法有哪几大类?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答:有两大类分别为:自适应型和非自适应型路由算法。 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如网路的流量、 时延等,是根据统计资料得来的,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变; 而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值将根据当前通 信网内的各有关因素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修改。 44.常见的非自适应性路由选择算法有哪些? 扩散式、固定式、最小权数法和分支流量法。 45.简述非自适应型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的特征。 答:如网路的流量、时延等,是根据统计资料的来的,在 较长的时间内不变。 46.什么叫高斯白噪声? 答:一般把既服从高斯分布而功率谱密度又是均匀分布的 噪声称为高斯白噪声。 47.绝对调相与相对调相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a n 的相对调相就是D n 的绝对调相,即相对调相的本质就 是相对码变换后的数据序列的绝对调相 48.简述数字调相8相解调中的低通滤波器的作用。 答:作用是滤除2f c 的调制产物,其输出取样,正值判为 “1”,负值判为“0”。 49.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发送端在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码元(称为监 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数据)码元之间以 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着;接收端根据既定的规则检 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传输过程中 发现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这一关系将受 到破坏,从而使接收端可以发现传输中的错误,乃至纠 正错误。 50.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A.检错重发(ARQ),B.前向纠错(FEC),C.混合纠错 检错(HEC),D.信息反馈 51.差错控制中的错误图样是如何得到的? 答:由发送的数据序列与接收序列对应码位的模2和所得 的差错序列中就可得到错误图样。 52.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哪四 种类型? 答:A.检错重发(ARQ),B.前向纠错(FEC),C.混合纠错 检错(HEC),D.信息反馈 53.检错重发有哪几种具体形式?哪种形式效率最高? 答案:常见的3种: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选择重发。 选择重发的传输效率最高 54.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1.建立数据链路; 2.数据传输; 3.传输结束。 55.什么是网际互连?网际互连的目的? 答网际互连是指若干通信网根据一定的条件互连。它的目的 正是使一个网上的数据终端设备DTE不仅可与本网上别 的DTE通信,还可以与另一个网上的任何DTE通信,从而 实现跨网通信及资源共享。 56.时域均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是根据大多数高、中速数据传输设备的判决可靠性, 都是建立在消除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的基础上,并不要 求传输波形的所有细节都与奈氏准则所要求的理想波 形相一致,因此它利用接收波形本身来进行补偿,消除 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提高判决的可靠性。 57.简述位定时同步的作用。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2.接收端的 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的最佳 相位关系。 58.星座图上的点表示什么含义?在一定发射功率下,点 的数量与传输性能有什么关系? 答:表示相应的数据信号。星座图上的点数越多,频带利 用率越高,但抗干扰能力越差。各信号点之间的距离越 大抗误码能力越强。 59.(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有什么特点? 答:生成多项式g(x)特点是:其前面的(k-1)位都是零, 而第K位及第N位为1,即幂次大于n-k的系数为0, X n-k及X0的系数为1,而其他系数为0或为1的码多项 式。 60.数据电路由什么组成?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有什么区 别? 答: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传输线路)及其两端的数据电 路终接设备(DCE)组成。 在数据电路的两端加上传输控制器就是数据链路,注意在 课本上两端一边是传输控制器一边是通信控制器。 61.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中,滚降系数对系统特性 有什么影响? 答:滚降系数为a,a=0为没有滚降,即理想低通情况;a=1 表示最大滚降,其冲激响应的前导和后尾衰减很快,因 此,允许取样定时相位有较大的偏移。然而a越大,频 谱利用率越小,因每赫兹波特数等于 2fn/fn(1+a)=2/(1+a),所以当a=1时,每赫兹可传1Bd. 62.绝对调相和相对调相的参考相位不同? 答:绝对调相的参考相位是未调载波的相位;而相对调相 的参考相位是前一码元的载波的相位 63.为什么数字二相调相中,2DPSK比2PSK使用更加广泛? 因为在2PSK系统中接收端进行载波提取时会出现相位模 糊或倒相的情况,影响正确的想干解调,2DPSK通过差 分编码有效地克服。 64.简述2DPSK信号的解调方法。 答:根据2DPSK和2PSK信号的内在联系,只要将输入序列 变换成相对序列,然后再用相对序列去进行绝对调相, 便可得到2DPSK信号。解调的方法有两种:极性比较法, 相位比较法。 65.什么是DDN?DDN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DDN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更 确切的讲,DDN是以满足开放系统互连(OSI)数据通 信环境为基本需要,采用数字交叉连接技术和数字传输 系统,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的数字数据网; 由本地传输系统、分时复用和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 输及同步时钟供给系统和网路管理系统组成 66.写出(7,4)汉明码的监督关系式。 答:S 1 =a 6○ +a 5 ○+a 4 +a 2 ; S 2 =a 6 +a 5 +a 3 +a 1; S 3 =a 6 +a 4 +a 3 +a 这里的加号均带外圆框 67.流量控制有哪几种分级? 答案:流量控制结构分四级:段级控制、“源—目的”级控 制、“网一端”级控制和“端—端”级控制。 68.在部分响应形成系统中,为什么有误码扩散现象?如 何解决误码扩散现象? 答:因为接收时由信道噪声干扰可能导致接收判决错误, 从而可能是下一个码也发生误判,即引起误码扩散。 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发端采用预编码。 69.什么是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答:寻求一种可实现的传输系统,它允许存在一定的、受 控的符号间干扰。而在接收端可以加以消除,这样的系 统既能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又可降低 对定时取样精度的要求,这类系统称为部分响应形成系 统。 70.奇偶监督码的编码规则。 答:先将所要传输的数据码元分组,在每组数据后面附加 一位监督位使得该组码连同监督位在内的码组中的“1” 的个数为偶数(称为偶校验)或奇数(称为奇校验), 在接收端按同样的规律检查,如发现不符就说明产生了 差错,但是不能确定差错的具体位置,即不能纠错。 71.什么是速率适配?一般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速率适 配? 答:又称速度适配,类似于数据通信时分复用的码速调整, 它是把输入时分复用器的不等时的数据信号变为等时 的(具有统一脉冲长度)数据信号,而该等时数据信号 的时钟与时分复用器的时钟同步。 72.何谓全双工传输?通常有哪几种实现方法? 是在两个数据站间,可以在两个方向同时传输。通常 用四线线路实现,也可以用二线线路实现 73.最小码距与纠检错能力之间的关系式分别是什 么? 一个码组内能检测e个错码,最小码距d min >=e+1 …t个错码,最小码距d min >=2t+1 …t个错码,同时能检测e(e>t)个错码,最小码距 d min >=e+t+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讨论的是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传输信息。协议定义了通信的规则,以便发送者和接收者能够协调他们的活动。在物理层上,信息被转换成可以通过有线媒体(铜线或光缆)或无线媒体(无线电或红外线传输)传输的信号。高层协议则定义了传输信息的封装、流控制和在传输中被丢失或破坏信息的恢复技术。 通信协议 可以将通信协议比喻成外交大使馆中使用的外交协议。各种级别的外交官们负责处理不同类型的协议。他们与其他大使馆同等级别的外交官进行联系。同样,通信协议也有一个分层的体系结构。当两个系统交换数据时,每层中协议互相通信以处理通信的各个方面。图D-2是一个简表。 图D-2 分层网络结构示意简表 很久以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年开发了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该模型采用分层结构,把网络协议分为七个层次,由下向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模型中规定了各层的功能及其与相临层的接口。按照"开放系统OSI互连参考模型"设计和组建的网络是彼此开放和可以互连的,从而可以保证世界各地的网络连为一体。尽管OSI模型从未成为流行的标准,但是它仍用于描述协议分层。 物理层传输媒体和信号 通信系统由传输媒体和它所连接的设备组成。媒体可以是有向的或无向的。其中有向媒体是指金属电缆或光缆,而无向媒体是指无线传输。

涉及数据传输的设备可以是发送器、接收器减兼有这两种功能的设备。如果一个系统只进行传输而另一个系统只进行接收,则该链路称为单工。如果两个设备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但是,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设备进行,则这种链路称为半双工。全双工链路则允许两个系统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网络通信可以采取一对一传输、一对多或多对多传输的形式。连接两个设备的通信系统称为点对点系统。而共享系统则连接可以在同一媒体上进行传输的的很多设备(但一时间只有一个设备能进行传输)。图D-3对两种系统都进行了阐释。 图D-3 共享信息系统和点对点信息系统 与点对点系统相比,端对端链路指跨越多个链路的两个系统之间的链路。图D-3中的系统A和系统Z之间的链路就是端对端链路。 多路复用指通过单个链路发送多个传输的技术。通过多路复用技术,多个终端能共享一条高速信道,从而达到节省信道资源的目的。在TDM(时分复用)系统中,每个信道由时隙流中的周期时隙定义。在FDM(频分复用)系统中,每一个信道占用一个特定的频率。在数据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系统中,各个数据分组或信元在网络中穿行,与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类似。 模拟和数字信号 设备使用适配器(产生用于通过某些媒体传输数据的信号)被连接到传输媒体中。模拟通信系统传输的是幅值和频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这些正弦波信号频率的度量单位是每秒的周期数,或Hz(赫兹)。而数字通信系统则使用离散的高和低的电压值来表示数据信号。 带宽表示通信信道的信息传送能力。信道可以是模拟或数字的。对于数字系统,容量这个术语指它的信息传送能力,通常以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或线速表示。吞吐量是与系统规

串行并行接口差别

串口与并口的区别 传输方式 串口形容一下就是一条车道,而并口就是有8个车道同一时刻能传送8位(一个位元组)数据。但是并不是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传输时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当传输出错时,要同时重新传8个位的数据。串口没有干扰,传输出错后重发一位就可以了。所以要比并口快。串口硬盘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从原理上讲,串行传输是按位传输方式,只利用一条信号线进行传输,例如:要传送一个字节(8位)数据,是按照该字节中从最高位逐位传输,直至最低位。 而并行传输是一次将所有一字节中8位信号一并传送出去。自然最少需要8根信号线。 如果按每次传送的数据流量来看,并行传输要远快于串口,在电脑发展初期,由于数据传输速率不是很高,并行传输还是很快的。 发展趋势 并口传输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干扰问题。 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传输速率太快,一般达到100M以上,信号线上传递的频率将超过100MHz。想想看,调频收音机的频率也不过 88~108MHz,也就是说,若用并行传输的话,是8根天线放在一起来传输信号,不发生干扰才怪。但如果加强屏蔽,减小信号线间的耦合电容,是可以继续增大传输速率的,不过这将变得不现实,因为这必然导致信号线将耗用更多金属,截面积更大。但这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2、同步问题(最主要问题) 并行传输时,发送器是同时将8位信号电平加在信号线上,电信号虽然是以光速传输的,但仍有延迟,因此8位信号不是严格同时到达接受端,速率小时,由于每一字节在信号线上的持续时间较长,这种到达时间上的不同步并不严重,随着传输速率的增加,与8位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异相比,每一字节的持续时间显得越来越短,最终导致前一字节的某几位与后一字节的几位同时到达接受端,这就造成了传输失败,而且随着信号线的加长这种现象还会越发严重,直至无法使用。——这是并口传输的致命缺点。 串行传输由于只有一位信号在信号线上,没有位同步问题,因此传送频率可以继续提高,当前传输速率已经达到1Gb/s(1000Mb)以上,而且还在提高,而并行传输在100Mb/s左右就停滞不前了,可以预见,串行传输

串口通信与网络通信

串口通信与网络通信 本文背景是研究通过将采集的温度数据通过串口和网络通信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手机端进行处理,手机端用eclipse进行开发,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存档、处理以及发送控制命令。温度采集控制部分采用单片机为核心器件,通过串口和网络进行传输和控制。 2 串口通信原理及配置 2.1 串口通信原理 串行接口在嵌入式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数据通信接口,其本质功能是作为CPU 和串行设备间的编码转换器。在发送数据时,数据从CPU经串行端口,字节数据转换为串行的位;在接收数据时,串行的位转换为字节数据。[1] 笔者以STC89C52为例来介绍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 设有两个单片机进行串口通信,甲机发送,乙机接收,甲机CPU向SBUF写入数据A,启动发送过程。A中的并行数据送入SBUF,在发送控制器的控制下,按设定的波特率,每来一个移位时钟,数据移出一位。乙机按设定的波特率,每来一个移位时钟,移入一位到SBUF,因此两边的波特率必须一致。 2.2 串口通信配置 首先要对串口进行相应的配置,在本系统中采用串口工作方式1,波特率可变10位异步通信方式,无奇偶校验.故在此仅以工作模式1为例来说明串口通讯波特率的选择。在串行端口工作于模式1,其波特率将由计时/计数器1来产生,通常设置定时器工作于模式2(自动再加模式),根据此模式下波特率计算公式得到相应的配置数据。 本系统采用晶振的频率为11.0592MHz,T1工作在模式2下,波特率为9600b/s,将上述数据带入公式后得T1的初值为0xFD,对下列寄存器进行配置:EA=0;SCON=0X50;TMOD=0x20;TH1=0xfd;TL1=0xfd;TR1=1; ES = 1;EA=1; 3 网络通信 3.1 网络通信原理 Socket是一种抽象层,应用程序通过它来发送和接收数据,使用Socket可以将应用程序添加到网络中,与处于同一网络中的其他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本系统采用蓝牙模块作为连接单片机和手机设备的外设接口,因此选用基于蓝牙socket开发Android通信,以下为蓝牙socket通信原理: 在服务器端,使用BluetoothServerSocket类来创建一个监听服务端口。

数据通信原理习题与答案

1什么叫数据通信? 答:数据通信的定义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兀之间传递数据信 息。它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或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器的功能是什么? 答:传输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包括差错控制和通信协 议的实现等。 3、异步传输、同步传输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异步传输的优点是实现字符同步比较简单,收发双方的时钟信号不需要精确的同步,缺 点是每个字符都需加入起始位和终止位,传输效率低。 同步传输的优点是不需要对每一个字符单独加起始位和终止位,传输效率高,缺点是 在技术上比异步传输复杂。 4、什么是奈氏第一准则? 答:奈氏第一准则是:如系统等效网络具有理想低通特性,且截止频率为f N时,则该系统中允许的最高码元(符号)速率为2f N,这时系统输出波形在峰值点上不产生前后 符号间干扰。 5、下图所示的滚降低通形成网络是否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为什么?(设符号速率 f s 2 f N) 4 H(f) 答:图中所示的滚降低通形成网络不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因为 降低通的幅频特性以C(f N,0.5 )点呈奇对称滚降时才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 而图中所示的滚降低通幅频特性是以( 1.5 f N,0.5 )呈奇对称滚降。 6、部分响应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答:部分响应系统的特点是:冲激响应波形的前导和后尾衰减较快,可达到极限频带利用率 f s 2f N,只有当滚

2Bd/Hz,并且物理上可实现,但有符号间干扰,该符号间干扰是固定的,可以消除的。 7、基带传输时域均衡的作用是什么?答:尽管在设计基带形成滤波器时是按照奈氏第一准则的要求,但如果信道特性发生畸变, 会使形成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f )改变,其冲激响应波形有可能会产生符号间干扰。时域均衡器的作用就是消除符号间干扰,即使得时域均衡器的输出波形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 8、频带传输系统中收端低通的作用是什么?答:频带传输系统中收端低通的作用是除去解调中出现的高次产物并起基带波形形成的功能。 9、相对调相与绝对调相的关系是什么?答:相对调相就是经过相对码变换后的数字信号序列的绝对调相。 10、格型编码调制(TCM的概念是什么? 答:TCM方式是将调制和编码合为一体的调制技术,它打破了调制与编码的界限,禾U用信号空间状态的冗余度实现纠错编码,以实现高速率、高性能的传输。 11、什么是数字数据传输? 答:数字数据传输就是在数字信道中传输数据信号,即利用PCM系统的时隙传输数据信号。 12、D DN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DDN由本地传输系统、复用和数字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及网同步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 13、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答: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有: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检错及信息反馈。 14、卷积码的概念是什么? 答:卷积码的编码器在任何一段时间内产生的n个码元,不仅取决于这段时间中的k个信息位,而且还取决于前N-1段规定时间内的信息位。这时,监督位监督着这N段时间内的信息。 15、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答: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是: ①传输质量高。 ②可靠性高。 ③为不同种类的终端相互通信提供方便。 ④能满足通信实时性要求。 ⑤可实现分组多路通信。 ⑥经济性好。 分组交换的主要缺点是: ①开销较大,对长报文通信的传输效率比较低。 ②要求交换机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16、虚电路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答:虚电路方式的特点有: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哪个更好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哪个更好 近两年,大家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串行传输了。从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串行传输方式大有彻底取代并行传输方式的势头,USB取代 IEEE 1284,SATA取代PATA,PCI Express取代PCI…… 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的宽阔大道,而串行传输则是仅能允许一辆汽车通过的乡间公路。以古老而又典型的标准并行口(Standard Parallel Port)和串行口(俗称COM口)为例,并行接口的位宽为8,数据传输率高;而串行接口只有1位,数据传输速度低。在串行口传送1位的时间内,并行口可以传送一个字节。当并行口完成单词“advanced”的传送任务时,串行口中仅传送了这个单词的首字母“a”。 图1:并行接口速度是串行接口的8倍 那么,现在的串行传输方式为何会更胜一筹呢? 一、并行传输技术遭遇发展困境 电脑中的总线和接口是主机与外部设备间传送数据的“大动脉”,随着处理器速度的节节攀升,总线和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也需要逐步提高,否则就会成为电脑发展的瓶颈。 图2 PC总线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总线的情况。1981年第一台PC中以ISA总线为标志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使用了ISA总线,数据总线为8位,工作频率为8.33MHz,这在当时却已经算作“先进技术(Advanced Technology)”了,所以ISA总线还有另一个名字“AT总线”。到了286时,ISA的位宽提高到了16位,为了保持与8位的ISA兼容,工作频率仍为8.33MHz。ISA总线虽然只有16MBps的数据传输率,但直到386时代,都一直是主板与外部设备间最快的数据通道。 到了486时代,同时出现了PCI和VESA两种更快的总线标准,它们具有相同的位宽(32位),

数据通信原理常见问题

第1章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区别是什么? 答: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区别在于表征信号的参量(例如幅值)是否离散。 2.什么是多进制数字信号? 答:若信号幅度取值可能有多种(例如4或8种),这种数字信号叫多进制数字信号。 3.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②便于加密处理。 ③利于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④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⑤占用频带宽。 4.数字通信占用的带宽比模拟通信大,能举例吗? 答:一路模拟电话所占频带仅4kHz,而一路数字电话的频带为64kHz,而后者是前者的16倍。 5.为什么使用分贝表示两功率之比? 答: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 ①读写、计算方便。 如多级放大器的总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相乘,用分贝可改用相加。 ②能如实地反映人对声音的感觉。 实践证明,声音的分贝数增加或减少一倍,人耳听觉响度也提高或降低一倍。即人耳听觉与声音功率分贝数成正比。例如蚊子叫声与大炮响声相差100万倍,但人的感觉仅有60倍的差异,恰好分贝。 第2章 1.什么是语音信号编码? 答:模拟语音信号数字化称为语音信号编码(简称语音编码)。同理,图像信号的数字化称为图像编码。 2.PAM信号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答:我们要考察受调参量的变化是否离散。PAM调制的受调参量是脉冲的幅度,而调制后PAM信号在幅度上仍然是连续的,所以PAM信号是模拟信号。 3.产生折叠噪声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抽样频率选得不合适,以低通型信号为例,若,则会产生折叠噪声。 4.对于话音通信产生折叠噪声的后果是什么? 答:有折叠噪声就意味着一次下边带与原始频带重叠,造成的后果是收端无法用低通滤波器准确地恢复原模拟话音信号。 5.为了产生折叠噪声,抽样频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答:抽样频率不是越高越好,太高时会增加占用的带宽,使信道利用率降低。 6.PCM通信系统中发端低通的作用是什么? 答:发端低通的作用是予滤波,即防止高于3.4KHz的信号通过,避免PAM信号产生折叠噪声。

数据通信原理试题

综合练习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 15分) 1、偶校验码组中“0”的个数为。 A、偶数 B、奇数 C、未知数 D、以上都不对 2、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第三层是。 A、运输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链路层 3、一个理想低通网络。 A、它的冲激响应波形在取样点上不存在符号干扰 B、它的冲激响应波形的前导和拖尾衰减较为理想 C、其传输特性很理想 D、物理上便于实现 4、某一基带系统,若传输的比特数不变,而将二电平传输改为八电平传输,如T2和T8分别 表示二电平和八电平码元间隔,则它们的关系是。 A、T8=3T2 B、T8=2T2 C、T8=8T2 D、T8=4T2 5、若采用8电平传输,则数据传信速率是调制速率(即码元速率)的 倍。 A、 2 B、3 C、4 D、8 6、模拟标准幅度调制(AM)系统占用的带宽是消息带宽Wm的倍。 A、1 B、2 C、0.5 D、4 7、PCM原理是由抽样、、编码三个步骤构成,其功能是完成模---数转换,实现 连续消息数字化。 A、自然抽样 B、积分 C、微分 D、量化 8、数字信号的载波调制也有三种方式,即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 A、ASK B、PSK C、FSK D、DSB 9、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都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其中复用技术主要分 为、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A、调制解调 B、频分复用 C、码分多址 D、模拟复用 10、通信网分为和广播网。 A、交换网 B、局域网 C、电路交换网 D、分文交换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数据通信是一种把计算机技术和结合起来的新型通信方式。一般来说,数据 用户双方只有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之后,通信双方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数据通信。 2、根据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的关系,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单工、 和数据传输。 3、一个理想低通系统,截止频率为3000Hz,进行数据传输时,它的奎斯特速率为波 特。 4、差错控制方式分为检错重发、、混合纠错和信息反馈。 5、同步在通信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功能上来看,同步为 分、、帧同步等。

串行传输_VS_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VS并行传输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句老话,但电脑领域却发生了多根线比不过1根线的怪事。无论从通信速度、造价还是通信质量上来看,现今的串行传输方式都比并行传输方式更胜一筹。近两年,大家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串行传输了。从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串行传输方式大有彻底取代并行传输方式的势头,USB取代IEEE1284,SATA取代PATA,PCIExpress 取代PCI……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的宽阔大道,而串行传输则是仅能允许一辆汽车通过的乡间公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句老话,但电脑领域却发生了多根线比不过1根线的怪事。无论从通信速度、造价还是通信质量上来看,现今的串行传输方式都比并行传输方式更胜一筹。 近两年,大家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串行传输了。从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串行传输方式大有彻底取代并行传输方式的势头,USB取代IEEE1284,SATA取代PATA,PCIExpress取代PCI……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的宽阔大道,而串行传输则是仅能允许一辆汽车通过的乡间公路。以古老而又典型的标准并行口(StandardParallelPort)和串行口(俗称COM口)为例,并行接口有8根数据线,数据传输率高;而串行接口只有1根数据线,数据传输速度低。在串行口传送1位的时间内,并行口可以传送一个字节。当并行口完成单词“advanced”的传送任务时,串行口中仅传送了这个单词的首字母“a”。 图1:并行接口速度是串行接口的8倍 那么,为何现在的串行传输方式会更胜一筹?下文将从并行、串行的变革以及技术特点,分析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