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胡蜂

防胡蜂

防胡蜂
防胡蜂

西乡县隆基中学预防胡蜂蜇人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西乡县人民政府10月11日预防胡蜂蜇人工作紧急会议精神和西乡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切实做好预防胡蜂蜇人工作的紧急通知,确保学校预防胡蜂蜇人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伤害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王雄心

副组长:黄朝炜

成员:苏建贵杨林郭永波胡立严豫安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学生对胡蜂蜇人的预防与救治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特别是专家分析胡蜂频频袭击当地居民的四种原因如胡蜂活动区域受到居民无意识的侵犯,进入夏秋季是胡蜂繁殖的高峰期,胡蜂对颜色鲜艳、气味特殊和奔跑活动的人或者动物极其敏感,我县生态改善、植被茂盛利于胡蜂繁殖。

2、利用国旗下讲话、校(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防胡蜂蜇人安全的教育,重点强调全校师生

不得擅自开展灭杀工作。

3、当发生胡蜂蜇学生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请求西乡县急救中心、柳树镇卫生院救助。

4、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三、学校防胡蜂蜇人的具体措施

1、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宣传单等进行安全教育,重点是防胡蜂蜇人安全教育。

2、各班要开展一次防胡蜂蜇人主题教育班会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进行防胡蜂蜇人知识宣传。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防胡蜂蜇人的预防与救治宣传单,加强与家长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知晓并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杜绝管理盲点。

3、开展一次排查和调查活动,排查学校周围是否有胡蜂窝,在学生中调查路途是否有胡蜂窝,对排查出的胡蜂窝,全校师生要主动避让,并报告当地政府处置,学校、师生不得擅自开展灭杀工作。

四、胡蜂蜇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如果学生因不慎而发生胡蜂蜇人事故,受伤者应当用所掌握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进行自救,同时要报告家长和学

校。

2、学校接到学生胡蜂蜇人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当地党委、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报告。

3、动用一切器材对被蜇者进行营救,尽快将被蛰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4、如果发现重度伤害,必须马上如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西乡县隆基中学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二日

胡蜂防治应急预案

老县中学 胡蜂防治应急预案 最近,我县农村地区频发胡蜂伤人事件,引起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贯彻落实县教体局关于胡蜂防治工作的文件精神,老县初级中学成立了胡蜂防控工作小组,做好全体师生关于胡蜂防治与救护的教育宣传工作,并加强学校、村镇周边、道路沿线等认为活动频繁区域的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避免胡蜂伤人事件的发生。 一、胡蜂伤人原因分析 胡蜂频频袭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气候原因。胡蜂主要的食物是蠕虫昆虫,气候变暖,蠕虫类昆虫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食物资源,造成大量繁殖。二是生态改善。以前村子周边的树木少,现在退耕还林,树木多了,胡蜂又回到村子周围,在一些房檐下、大树、电干、广告牌上安家。三是人为干扰。村民劳动活动频繁,无意识侵犯了胡蜂,胡蜂可能以为要抢夺食物或者要攻击它,就群起而攻之,而且穷追不舍。四是是胡蜂多活动于山区,对颜色鲜艳、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特殊气味的物品、对奔跑活动人或动物极其敏感。另外,胡蜂蜇人后、死亡几率较以前大增、与广泛使用农药,胡蜂综合毒素较以前变得更加恶毒有关。 二、胡蜂防控小组成员: 组长:钟涛 副组长:陈运泉陈伟

成员:陈伟胡兴民陈云李蒙郑虎各班主任 三、胡蜂的防范与救治 1、预防方法。严禁师生上山游玩,采摘野果,不到野外开展实践活动;胡蜂对奔跑活动的人或及其敏感,学生尽量不要到植被茂盛的地方玩耍;蜂类嗅觉极为敏锐,不应携带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涂抹化妆品。 2、防护方法。胡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有意或无意地刺激、伤害了它们。学生不可因为一时好玩,拿棍棒捣蜂子窝,若遇蜂巢应绕行避开,不要靠近。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万一被蜂群攻击,要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不要迅速奔跑,可蹲伏不动,不要反复扑打。若有学生家住在在胡蜂分布密集区,要穿长衣裤,注意面部、手的防护。 3、紧急处理。若是胡蜂蛰伤,要立即检查蛰伤处,把毒针拔出,涂抹食醋中和毒液,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同时,在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局部剧痛者,可用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通用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通用版)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

胡峰蜇人防治技术方案

胡蜂蜇人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 为科学控制胡蜂危害,有效预防胡蜂蜇人事件发生,确保广大群众生命安全,根据胡蜂生物特性,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了解胡蜂生物学习性 胡蜂,又称为马蜂、黄蜂,以胡蜂总科的黑盾胡蜂、黑基胡蜂及黑绒虎头蜂、黑腹虎头蜂、黑虎头蜂等为主,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一)形态特征 该蜂体大而凶猛,体长约19-27mm,棕黑色,腹部2-6节黑色,头胸部具密集的棕色毛,中胸背板中隆线明显。胸腹节黑色,有中纵沟。腹部被棕色毛。翅为棕色。各足基节、转节、腿节、跗节黑色,足其余部分为棕色。 (二)生物习性 1、胡蜂1年常可发生3代(每代指从卵、到幼虫、蛹最后到成虫的过程),有的品种发生1-2代,以受精雌蜂过冬。到深秋季节,气温降低至15-17℃时开始离巢,至10月下旬气温低于11℃左右、全部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避寒过冬,常数十、数百只聚成一团,抵御寒冷。第2年春季气温转暖,达到14-15℃时,即开始散团,重新活跃起来,选择适合生活的地方筑巢入居,继续交配、产卵、孵化、变蛹和羽化。 2、胡蜂巢的构筑材料多为木质,如草根、树皮、锯木屑等。建造的体积一般较宽大,蜂巢先呈圆球体,约12-14cm,后增大呈长梨形,蜂群增加后,蜂巢直径会增加到20cm以上,高达 40-90cm,常称为“葫芦包”,每群蜂数目可达1-2万只。蜂巢

常筑在林内树叉上或土穴、树洞中,有时在村镇居民窗前檐下筑巢,处所多为比较避风向阳的环境。胡蜂的巢每年只住半年,秋季离巢后就废弃不用,来年春天重筑新巢。 3、胡蜂是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尖利的大牙。胡蜂食性复杂,除了吸食花蜜外,成虫还具捕食性,树上的毛毛虫、小青虫,都是它的捕食目标。由于胡蜂捕食的对象都是害虫,这一点上,它与蜜蜂一样都是益虫。胡蜂分有毒和无毒两种,有毒的是雌蜂。 4、胡蜂和蜜蜂都有群居的生活习惯,但其排外,护幼、护巢习性很强。它们的脾气比蜜蜂更暴躁,更“好战”,对于误闯进来的成员,会群起而攻之,将其杀死。胡蜂蜇完人还能活着,胡蜂的螫针细长,蜇完人后可以顺利带出。虽然每次蜇完人后,它们的“战斗力”会减弱,但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复原,并且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而蜜蜂的螫针与内脏相连,蜇完人后内脏也会随螫针一同被拔出,它们一生只能蜇一次人,并且蜇伤人后会很快死去。 二、胡蜂危害人畜原因分析 胡蜂是有益昆虫,它能捕食其他昆虫的幼虫、消灭森林和农田中的害虫。根据观察,每只胡蜂每年可捕食1000只苍蝇和1000只害虫,一个蜂巢可控制5000亩森林免遭害虫危害,维持森林昆虫生态平衡;胡蜂蜂房有祛风、杀虫、解毒的功效,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胡蜂作为和人一样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有时又会和人类产生矛盾,甚至给人类造成重大伤害。胡蜂伤人畜原因共6种。

胡蜂的危害和防治

胡蜂的危害和防治 胡蜂又称为“马蜂”、“葫芦包”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毒素和螫针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 中毒表现; 胡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胡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胡蜂危害最为严重。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胡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3.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 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猛喷,将蜂巢打碎。也可在长竹竿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4.携药毒杀胡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这些胡蜂回巢后,其它胡蜂就会来舔食其身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 胡蜂的预防: 1.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 2.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 3.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4.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5.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6.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紧急处理: 胡蜂腹部毒针刺入皮肤即注入毒液。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体质的人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若是胡蜂蜇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涂抹食醋中和毒液,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重伤可用0.1%肾上腺素0.5m l皮下注射或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局部剧痛者,可用0.1%利多卡因或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重症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构扒中心卫生院宣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

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马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马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马蜂取水提供了便利;马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马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马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马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

关于马蜂防治安全教育

关于马蜂防治安全教育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马蜂防治安全教育 2—3班肖鸣华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马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马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马蜂取水提供了便利;马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马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马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马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3.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猛喷,将蜂巢打碎。也可在长竹竿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_周熹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局(365400)周熹 夏秋季在山区养蜂,常遇到各种敌害,胡蜂可推为第一大敌害。笔者曾在本县济村乡长坊村亲眼目睹大胡蜂攻击一中蜂群的状况,5只大胡蜂在中蜂群周围盘旋,寻找攻击目标,时而捕食归巢的工蜂,时而逼近巢门,企图攻入箱内。而中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振翅示威抗击。但胡蜂还是占了上风,它不仅严重扰乱了蜂群正常的采集与育虫,而且该群蜂尸满地,最终被胡蜂攻入而举群逃亡。因此,山区要发展养蜂,必须加强对胡蜂的防治。 一、胡蜂的种类及危害情况 胡蜂属于胡蜂科(V espidae)胡蜂属(Vesp a L in-naeus),种类很多,宁化县常见的有三种:墨胸胡蜂(Vesp a nigr ithor ax Buysson)、金环胡蜂(Vesp a man-dar inia Smith)和黑盾胡蜂(V esp a bicolor Fabr icius),当地人分别俗称油箩蜂、土地蜂和黄蜂。 11黑胸胡蜂:营巢于高大的树干上或树洞里,巢大如竹笼。蜂体长25毫米左右,头、胸背板黑色,腹部深黑色,间有金黄色的环带。夏秋,它们常鼓翅悬空守候在蜂箱前方,拦劫采集回巢的蜜蜂,将捕获蜜蜂掳到附近树枝上啮食其蜜囊中的贮蜜,把蜜蜂肌体带回巢哺喂幼虫,甚至还会冲入蜂箱劫食,使蜂群被迫逃亡。 21金环胡蜂:常在土洞或坟穴中营巢,蜂体比墨胸胡蜂肥大,体长30~40毫米,头部棕褐色,中胸背板褐色,腹部棕褐色,并杂有黄色的环带。此蜂性极凶猛,食量大,上颚发达锐利,能咬开木巢门,大肆地残杀蜜蜂。它们常结伙攻占蜂群巢门口,连续咬杀守卫蜜蜂数十至数百只,经常咬坏巢门,攻入巢内,洗劫一空。蜜蜂伤亡惨重,最终弃巢逃亡。 31黑盾胡蜂:喜欢在屋檐下营巢,巢较小,蜂体也较前两种蜂小,体长15~20毫米,几乎全身黄色,腹面尤其黄,中胸背板黑色,腹节间有黑色环节。它飞行敏捷,能在花间追击蜜蜂,也常在蜂群上空劫杀归巢的采集蜂。 二、胡蜂的主要生活习性 胡蜂过着社会性的群居生活。它们营巢于地穴、树干、树洞、壁洞或建筑物下,巢房六角形,比蜜蜂的巢房大得多。胡蜂喜肉食,以蜂类、小昆虫为主,但也取食花蜜和花粉。所以,当外界蜜粉源丰富的时候,胡蜂很少侵犯蜜蜂。到7~9月山区蜜源枯竭,胡蜂正处于繁殖的高峰期,由于食源缺乏,便全面转向蜂场危害蜜蜂。10月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胡蜂逐渐减少。下霜后,胡蜂的雄蜂和工蜂均被冻死,唯有受精发育的雌蜂潜伏越冬,这时蜂场上的胡蜂便绝迹。待翌年春暖花开,顺利越冬的雌胡蜂开始外出活动:觅食、修筑新巢、产卵、育儿等。每只越过冬的胡蜂都能筑造一个新的胡蜂巢。 三、胡蜂的防治方法 发现胡蜂危害时,养蜂员首先要做到坚守蜂场,持苍蝇拍或木板条进行人工扑打,来一只拍杀一只。这是一种简而易行的方法。但单一采用拍打法费工。若能结合以下几种措施,将会成倍地提高效益。 11更换巢门:胡蜂上颚锐利,能咬开蜂箱巢门,所以应把木巢门换成竹巢门或拉上铁丝网,胡蜂便无法攻入巢内。 21引诱捕杀:胡蜂不但喜食蜜蜂,也咬食同类的尸体,利用这一习性,把每天打死的胡蜂集中到胡蜂喜欢攻击的几群蜂附近,来犯胡蜂容易扑上,在它扑食尸体的时候,再用木拍消灭它们。拍打时一定要对准,否则大胡蜂一拍不中就会反冲螫人。也可把胡蜂的尸体集中在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或养蜂员住处前,进行诱杀,这样不致于影响蜂群的正常活动。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多时一天能消灭数百只胡蜂。 31携药毒杀:大胡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这些胡蜂回巢后,其它胡蜂就会来舔食其体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我们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当地蜂农,很容易被接受。使用福建农业大学研制的/毁巢灵0,通过/人工敷药法0或/自动敷药法0进行防治,效果更显著。使用这些方法,虽不能直接看到胡蜂死亡,但蜂场周围的胡蜂明显地减少。 41巢穴薰杀:捣毁胡蜂巢,可采用烧、毒、薰等方法。由于当地集体蜂场、养蜂专业户少,绝大部分都是作为家庭副业的一部分,所以很少养蜂员专门来寻找胡蜂巢穴,但可以鼓励放牛的孩子和砍柴、竹的农户来寻找胡蜂巢。许多人还喜欢取食胡蜂幼虫,土洞中的胡蜂巢用烟火薰杀后,便可取其幼虫,美美地享受一餐。养蜂员发现胡蜂巢穴后,也可入夜时将农药撒到巢内或巢口,毒死整群胡蜂,但这样毒死的胡蜂幼虫不可吃,以免食者中毒。树木或建筑物上的胡蜂巢,可用 15 1999Vol.50No.5中国养蜂A PICU LT U R E OF CHIN A

案例及防范注意事项

室外施工防马蜂叮咬安全警示 近期,公司发生两起室外施工作业时被马蜂叮咬事件。 事件一:2012年6月29日,在珠三角某地,某施工队的施工人员甲在室外布放光缆时被马蜂蜇至颈部,导致中毒,被发现后紧急送医。 事件二:2012年7月3日,某施工队施工人员上基站施工作业,遭到黄蜂叮咬晕倒,消防队和110救护人员到现场进行急救。 由于抢救比较及时,被马蜂叮咬的施工人员都能脱落危险。 温馨提示: 1.近期气温较高,各施工队要做好防中暑的工作,避开户外高温时段施工 作业。 2.上基站施工时,上塔施工人员除了配戴好 安全带、安全帽、自锁器等防护用品外,

还要配备喷雾杀虫剂。上塔前用望远镜对塔顶的情况进行评估,之前曾经出现过黄蜂的基站,施工时要至少配备两套防蜂服。 3.野外施工作业时,要做好防毒蛇、黄蜂叮咬等防范措施。 安全知识普及: 一、被马蜂蜇伤后应急处理 马蜂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毒性很大,其蜇针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被称为抗原5的蛋白,被马蜂蜇伤后应及时处理。 1.马蜂毒呈弱碱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无极膏擦洗伤处。 2、伤口残留的毒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再拔火罐吸出毒汁,减少毒素的吸收。 3.用冰块敷在蛰咬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物。 4.如果有蔓延的趋势,可能有过敏反应,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而敏等抗过敏药物。 5.密切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哪怕一点也要立即送最近的医院去急救。 6. 特别提醒大家重视的是任何损伤,都不要以土、破布、脏手绢等东西堵塞伤口,以免发生破伤风,造成人为的死亡。

胡蜂防治安全常识

胡蜂防治安全常识 胡蜂俗称“葫芦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昆虫。目前正值胡蜂大量繁殖的活跃期,极易发生蛰人事件。8月27日,我县发生一起胡蜂伤人事件,导致两人死亡。为避免胡蜂蛰伤学生,我校特将《胡蜂防治常识》告知各位家长。家长必须切实履行对学生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坚决避免胡蜂伤人事故的发生。 一、胡蜂的预防 1、主动避蜂。近期在户外活动一定要注意摸清周围胡蜂分布状况,不去不熟悉的山林活动。胡蜂最忌讳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因此,在胡蜂出没的季节最好不要穿红、黄衣物。 2、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3、不能随意用石头、砖瓦打蜂巢,更不能用竹竿捅蜂窝。一旦惊动胡蜂,应立即伏地包头裹脸静止不动,待胡蜂离去后方可行动。 4、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户外活动时如遇盘旋单飞的胡蜂, 要尽快离开,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近距离观察它,以免招来群蜂攻击。 5、一旦遭到胡蜂追击时,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6、附近发现胡蜂巢穴,应及时报告镇村干部和胡蜂防控部门处理。 二、科学救治 胡蜂腹部毒针刺入皮肤即注入毒液。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体质的人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若被胡蜂蛰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涂抹食醋中和毒液,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等,并就近到医院观察治疗,伤势较重者要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回执 学校已将《胡蜂防治安全常识》交给我,我认真阅读了内容,了解了预 防胡蜂伤人及学校安全各方面的相关要求。我一定承担起监护责任,确保孩 子的安全。 学校名称:绕溪镇中心学校班级:年级班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2015年9月1日

胡蜂防治基本常识

胡蜂防治基本常识 近段时间以来,陆续发生胡蜂伤人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且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为切实做好胡蜂防控工作,现将胡蜂防控基本常识简要做以介绍: 一、胡蜂的基本特性 胡蜂,俗称马蜂、黄蜂,属社会性昆虫。该蜂体大而凶猛,体长约19~27毫米,棕黑色。胡蜂1年常可发生3代,有的品种发生1-2代,喜群居生活。进入秋季,气温降低,受精雌蜂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墙缝、树洞等比较避风、恒温处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暖至14-15度时,开始重新活跃,并选择在树木、屋檐等树木、屋檐等通风透气的地方筑巢入居。胡蜂巢似球形,巢壳似鱼鳞片状,褐色,最大直径可达1米左右。 二、胡蜂对人的危害 胡蜂尾部长有螯针,人被蛰伤后,伤口往往肿起小水泡,并迅速化脓,受伤严重者出现无尿,或者尿呈浓茶色、酱油色的症状,特别严重的在3个小时内就可以因中毒性心肌炎死亡。 三、胡蜂预防基本常识 1、发现胡蜂时,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 2、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翻松土壤,减少胡蜂筑巢的机会,房前屋后避免栽种多汁植物,减少胡蜂进入宅院的机会。 3、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 4、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5、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6、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7、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8、野外活动时应注意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蜂巢,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时要穿深色长衣裤防护。 9、野外活动时如遇见单飞的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近距离观察胡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10、在人类活动区附近发现胡蜂巢穴,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报告森防、消防部门处理。野外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醋、蛇药、息斯敏等)。 四、捕杀胡蜂的基本方法

胡蜂养殖技术

胡蜂养殖技术第一步 发布时间:2015/12/10 | 浏览次数:10324 | 来源:admin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胡蜂养殖技术可谓难上加难,这第一步关系一年的收获,而且环环相扣,一步失误满盘皆输。闲言少叙,下面介绍黄氏蜂业养殖技术的第一步:人工引导胡蜂交配。 1.每年9月底10月初,首先用倒须笼收取工蜂,大约收取整个蜂巢的80%至90%,将蜂群分离出雄蜂和雌蜂,然后打开蜂巢收取雄蜂和雌蜂,分别放到交配棚中用蛋白质与维生素混合而成的饲料进行喂养,一直要喂养到各自性成熟交配结束为止。 2.胡蜂交配:蜂种交配前应注意营养配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一定要充足。雄蜂与雌蜂交配结束后,即时人工将其移入到越冬棚。胡蜂交配时间长达10分钟以上。移入越冬棚后,越冬棚内的食槽要准备好充足的饲料。这期间雄蜂与雌蜂有可能进行第二次交配。雄蜂交配结束后即自然死亡。交配后的雌蜂这时已经成为准蜂王,将在这里度过寒冬。 3.今年截止11月15日,黄氏蜂业已经圆满完成蜂种交配工作,目前收获已经交配的蜂王超过10万,后续蜂王越冬已经开始,需要学习蜂王越冬技术的学员朋友现在可以到

黄氏蜂业公司总部报名了,同时现在开始对需要购买蜂种的养蜂人士接受预定,详情请咨询在线客服 黄国忠这位只上过3年小学的山里汉子,凭着与生俱来的一股韧劲痴迷于蜂,经过30余年的不懈探索,成功地破译了人工驯养胡蜂的“密码”,把论文写在青山碧水间,将驯养胡蜂做成了年产值逾百万元、带领山民养蜂致富的产业。这位“土专家”的科研成果让“学院派”的专家们感叹。让我们循着他的人生“蜂迹”去探奇、去寻访——“蜂王”黄国忠 仲秋时节,走进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村村民黄国忠的养蜂园,可见一包包“篮球”或“面盆”般大小的蜂巢参差错落地挂在树林中,一群群胡蜂有的在林中觅食,有的在花间嬉戏,有的围着蜂包(巢)游弋护卫家园,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这里日照充足,林茂竹丰,山花烂漫,清溪潺潺,空气清新,是畜禽养殖的风水宝地。铁纱围护的交配室里,黄国忠正在放飞种(雌)蜂,20多平方米的室内一群群翻飞的蜂子奏着鸣笛腾起小小的气浪,我略有几丝惊悚,就怕蜂群冲破樊笼向我扑来。让人惊奇的是,翻飞的蜂子围着黄国忠团团旋转做俯冲状,有几只蜂子落在他的面颊上,只见他岿然不动,他小心翼翼地退到门口,然后用竹筷轻轻地将面颊的种蜂挟住放回室内,动作干净利落。“蜂子怎么不蛰你,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

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 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马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马蜂数 量增加。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马蜂提供了丰富 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马 蜂取水提供了便利;马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 最高的紫阳县受马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 妆品中有与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马蜂的攻击。

防胡蜂

西乡县隆基中学预防胡蜂蜇人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西乡县人民政府10月11日预防胡蜂蜇人工作紧急会议精神和西乡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切实做好预防胡蜂蜇人工作的紧急通知,确保学校预防胡蜂蜇人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伤害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王雄心 副组长:黄朝炜 成员:苏建贵杨林郭永波胡立严豫安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学生对胡蜂蜇人的预防与救治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特别是专家分析胡蜂频频袭击当地居民的四种原因如胡蜂活动区域受到居民无意识的侵犯,进入夏秋季是胡蜂繁殖的高峰期,胡蜂对颜色鲜艳、气味特殊和奔跑活动的人或者动物极其敏感,我县生态改善、植被茂盛利于胡蜂繁殖。 2、利用国旗下讲话、校(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防胡蜂蜇人安全的教育,重点强调全校师生

不得擅自开展灭杀工作。 3、当发生胡蜂蜇学生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请求西乡县急救中心、柳树镇卫生院救助。 4、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三、学校防胡蜂蜇人的具体措施 1、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宣传单等进行安全教育,重点是防胡蜂蜇人安全教育。 2、各班要开展一次防胡蜂蜇人主题教育班会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进行防胡蜂蜇人知识宣传。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防胡蜂蜇人的预防与救治宣传单,加强与家长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知晓并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杜绝管理盲点。 3、开展一次排查和调查活动,排查学校周围是否有胡蜂窝,在学生中调查路途是否有胡蜂窝,对排查出的胡蜂窝,全校师生要主动避让,并报告当地政府处置,学校、师生不得擅自开展灭杀工作。 四、胡蜂蜇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如果学生因不慎而发生胡蜂蜇人事故,受伤者应当用所掌握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进行自救,同时要报告家长和学

如何防治马蜂

如何防治马蜂 【遇见马蜂切记】1.要躲避不要狂跑:用衣服紧紧包住头颈,反方向逃跑或原地趴下,不要狂跑,以免马蜂群起追击;2.要烟熏不要火烧:点燃谷草或其他可燃物,将火弄灭,让烟将被蜇的人包围起来;3.要碱水不要碘酒:被蜇伤应马上涂抹碱水,中和蜂毒的酸性,用碘酒反而会加重肿胀。 如何防范和应对 4月至10月是马蜂繁殖高峰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亦称胡蜂。每年的4月~10月,都是马蜂的繁殖高峰,期间植物生长旺盛,自然界的花粉、蜜比较多,食物充足,马蜂数量和群体也会大大增加。 马蜂通常会选择通风良好、遮风避雨、光照合适的地方做窝,例如房檐下、阳台等位臵,在小区较多。此外,马蜂吃昆虫尸体,也很喜欢甜食,城市树木花草增多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昆虫和蜜源等食物,垃圾堆里也有大量适合马蜂吃的食物,就给马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马蜂也会骤增。 马蜂马蜂毒性很强,其蜇针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被称为抗原5的蛋白,被马蜂蜇后伤口会立刻红肿,且感到火辣辣的痛,严重时,会致人死亡。如何防范马蜂?

一、野外作业或游玩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包括穿浅色衣裤,避免使用芳香浓郁的护肤品或香水,随身携带防毒蜂蜇伤的药水等。 二、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翻松土壤,减少马蜂筑巢的机会,注意不要惊扰马蜂,房前屋后避免栽种多汁植物,减少马蜂进入宅院的机会。 三、不应在住宅内大量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马蜂集结。 四、马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被马蜂蛰了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马蜂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市民最好不要去捅马蜂窝,以免受到马蜂攻击。一旦受到马蜂攻击时,千万不可狂奔,以免马蜂群起而攻之。最好的办法是就地卧倒,并用衣物保护好头颈等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如被马蜂蜇到,应首先挑出伤口里的蜂针,不要挤压或吮吸伤口,可用肥皂水冲洗,或用酒精消毒,然后再涂上白花油之类的药物。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另外,一些过敏体质的人被马蜂蜇伤后,可能会休克,这样的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否则会出现生命危险。气温升高,马蜂肆虐

使用毁巢灵防除胡峰的具体方法

使用“毁巢灵”防除胡峰的具体方法 要根除胡蜂的危害,必须摧毁养蜂场周围的胡蜂巢,但许多胡蜂营巢隐蔽不易发现,或蜂巢高空悬挂,无法举巢歼灭。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养蜂场上捕擒来犯的胡蜂,给其敷药处理后再纵其归巢,最终达到毁其全巢的目的。其39蜂疗网给大家讲解具体方法:(1)人工敷药法 需要使用人工敷药器。敷药器由白色透明塑料制成,分诱入腔、出口通道和驱蜂阀三部分。通道直径约为蜂体的两倍,但不容胡蜂有钩腹行螯的余地。诱入腔直径30~40毫米,附有诱入腔盖和通道棉塞。在养蜂场网捕到胡蜂后,打开诱入腔盖顺势把网内的胡蜂诱入腔内,盖上腔盖,推动驱蜂阀,当胡蜂进入出口通道时,取出棉塞,胡蜂沿通道伸出头胸部(腹部仍在通道内)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从胸侧按住蜂体,右手取棉签或小柴梗沾蘸“毁巢灵”粉剂少许(约2~3毫克)敷散在胡蜂胸部背板绒毛间,然后放开胡蜂,让其归巢,污染全巢。 (2)自动敷药法 同上法网捕到胡蜂后,诱入100~150毫升的广口普通瓶子内,立即罩上瓶盖。因瓶内预置“毁巢灵”粉剂1克左右,借瓶内的胡蜂挣脱振翅的气流,自动地将药粉均匀地敷散到蜂体各部分,旋即掀盖放蜂归巢,可更快地污染全巢,进而毁除全巢。 (3)“毁巢灵”防除效果 从上可知,在胡蜂巢口捕捉的胡蜂经敷药处理后再放蜂让其归巢,有明显的防除效果。应用“人工敷药法”处理的胡蜂,第二天胡蜂出勤率明显下降,通常在l0天内全巢胡蜂中毒死亡。巢内遗留许多中毒死亡的成蜂和子脾。而应用自动效药法处理的胡蜂,效果更佳,各巢在敷药处理后1~3小时出勤蜂锐减,大多数经1~2天。最长8天全巢胡蜂中毒死亡.也遗留下大量的死蜂和子脾。在养蜂场上直接网捕胡蜂进行“两法”敷药处理,同样有显著的防除效果,通常处理后1~2天,直接捕杀蜂场上蜜蜂的胡蜂明显减少,3~7天后.就不见或极少数胡蜂袭击蜂场。 防治实践还证明,敷药后放蜂归巢,蜂场距离胡蜂巢越近,敷药蜂回巢的比例越大。反之越少。在蜂场上网捕到的胡蜂,因不明其胡蜂巢远近,最宜两法兼用,才能保证都有一定数量的敷药蜂回巢,确保毁其全巢的防除效果。 防除胡蜂的最佳时期是越冬后开始营巢产卵活动到第一代成蜂羽化之前,这时期自然界活动的胡蜂均为越冬蜂王,消灭一只,就等于消灭当年的一巢胡蜂。

胡蜂宣传标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胡蜂宣传标语 篇一:胡蜂防控知识宣传卡 胡蜂防控知识宣传卡 (学校回执) 学生及家长:胡蜂又名马蜂、黄蜂(俗称葫芦包),其毒性猛烈 ,蜇人 后严重时可致人死亡,现将胡蜂防控知识明白卡发给你们, 请认真阅读,并教育孩子。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特告知镇关镇新桃小学学校 20XX年9月2日 家长签字:电话:请家长在阅读后签字、写上电话号码沿中线裁剪后,交回学校存档。胡蜂防控知识宣传卡(家长及学生留存) 学生及家长: 胡蜂的预防知识:

1、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 2、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翻松土壤,减少胡蜂筑巢的机 会,房前屋后避免栽种多汁植物,减少胡蜂进入宅院的机会。 3、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 4、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 5、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6、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绝不要挥赶或骚扰,不要近距离观察,尽快离开。蜂停落在头 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7、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 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8、野外活动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蜂巢,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深色长衣裤防护。 9、一旦发现有人被胡蜂蜇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或3%硼酸溶液洗涂伤口,立即拨打120求救电话,尽快到医院救治。 10、学生不要到野外玩耍,特别是树林里及树林周围。 城关镇新桃学校

20XX年9月2 日 篇二:标语 胡蜂防控宣传标语 1、加强胡蜂防控,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2、提高胡蜂防控意识,造福当地群众 3、加强防范措施,严禁私自摘除买卖蜂巢 4、正确宣传引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胡蜂可控不可怕 6、远离胡蜂,切勿惊扰 7、胡蜂是色盲,绝不要挥赶 8、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戴帽子,不穿艳丽衣服 9、胡蜂是有益昆虫,是农林害虫的天敌,林内胡蜂应加强保护 10、胡蜂防治是重点,科普宣传是关键 11、全民参与总动员,一定打赢攻坚战 12、胡蜂灭杀要注意,早六晚七最适宜 13、遇蜂攻击莫惊慌,包裹头脸蹲地上 篇三:胡蜂防治基本常识 胡蜂防控基本常识 我市野生蜂种类较多,许多野生蜂都有蛰人的特性,其中毒性较大的是胡蜂(俗称“葫芦包”)历史上这种蜂伤人

关于马蜂防治安全教育

马蜂防治安全教育 2—3班肖鸣华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马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马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马蜂取水提供了便利;马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马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马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马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3.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猛喷,将蜂巢打碎。也可在长竹竿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4.焚毁蜂群深秋季节,当气温降低至15度时马蜂就开始离巢,迁居至石洞、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