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及穴位位置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及穴位位置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及穴位位置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及穴位位置

人体穴位经络图——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左右各9穴。本经循行路线: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于心包,过膈肌,经胸部、上腹、下腹络于三焦。由胸部分出支脉1沿上臂前侧的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间下行入肘横纹,向下走小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肌腱与掌长肌肌腱)间入掌中,沿手中指桡侧出指末端。由掌中分出支脉2沿手无名指出指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胸胁胀满,腋肿,肘、臂部拘挛不能屈伸,手心热。

内脏——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诸痛痒疮、胃病等。

天池(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疠,疟疾,乳痈。

天泉(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置:臂内侧,腋前纹头下展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心悸。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穴;合穴)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尺侧缘。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咳嗽,泄泻。

郄门(心包经穴;郄穴)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5寸。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咯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胃痛,热病,肘、臂痛。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穴;经穴)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3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症,腋肿,肘挛,肘、臂痛,咯血,呕血。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症,郁症,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腕、臂痛。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穴;俞穴;原穴)位置:腕掌横纹中点,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失眠,头痛,热病,腕、臂痛。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穴;荥穴)位置:手掌心,第2掌骨与第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井穴)位置: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掌中热,心烦。

---------------------------------------------------------------------按压心包经的关键

《黄帝内经》有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脏坚固,邪弗能容;……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之主脉也……。所以,欲治心病,要由心包入手,方为正途。

按压心包经的关键是要得气,所以按压的速度不宜太快。我们的目的是要让经络上每一点的按压,都能真正被传送到心包上,从而使心包内的积液、废物尽快的被排泄掉,使心脏恢复活力并增强搏动力。

按压心包经主要是从胸到手循经按压,穴位正确与否不重要,所谓“离穴不离经”,只要沿着这条线一点一点地按压过去,遇到痛的点就停住不动,直到它不痛,要让按压到的每一点都能一直传导到心脏里去。每一点的按压都要深透,但不是力量重,而是时间长,这样才能得气。每一点按下去都能听到声音就通透了。

可以用听诊器放在腹部倾听腹内传出的声音,以检验按压的效果。开始时可能什么声音也没有,但是,按压得时间长了,或按压了几次之后,一定可以听到得气之后产生的声音,而且听到的声音也会由开始的浑浊不清到后来的清晰可闻,有时甚至可以让坐在旁边的人都清楚地听到。

可在每晚睡前按压心包经一个小时左右,等到按压心包经时产生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流畅以后,保持每周两次的频度也就可以了。

按压心包经时可配按命门穴(也可以通过压腿的方法疏通此穴,即把腿放在高一点的地方压一压,抻拉一下腰、腿部位的膀胱经,有利于帮助打通心包经)、昆仑穴、膈俞穴。

按压心包经的重点要在心包经别,即胸腹中线的任脉一段,尤其是膻中穴。

睡前,把手指平放在膻中穴上,闭眼冥想这一点,直至指下出现跳动的感觉,就此入睡最好,如做不到,可如此做五至十分钟;第二天起床前再做五至十分钟。持之以恒,直到不必如此做时,清晨醒来,也能感觉到身体里气机流畅运作的那一天。

按压心包经时无论痛与不痛都要按,并且两边都要按。因为保持心脏良好的工作能力,对于人体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心包经按压起来痛,是因为它已经阻塞了,而且身体也在努力地要使它通畅,所以会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帮助身体尽快打通它,所以要按。心包经按压起来不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络本身没有阻塞,这时按压起来就不会痛,而且按压时间长了可以听到得气时产生的声音;另一种是经络已经严重阻塞,同时人体的气血水平又很低,导致气机已经运行不到这一段经脉上了,所以按压时既不会痛也听不到有得气产生的声音。对于第一种情况,保持每周两次的按压,以帮助心脏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第二种情况,要先做好敲胆经与早睡这两件事,让身体的血气赶快充足起来,等到身体有能力做修整、调理的工作了,再按压心包经时,它就会有痛感了,这时按压起来也就会有效果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经络腧穴学 教学笔记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

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经络与腧穴期末题库完整

第七节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1. 与眼眦有关的经脉是() A. 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阴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阴脾经 2. 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二侧线位于() A. 脊柱椎体横突外侧缘 B. 肩胛骨缘线上与脊柱平行 C. 脊柱正中与肩胛骨缘连线的中点处 D. 肩胛骨下角与脊柱正中连线中点处 E. 肩胛骨下角缘垂直线上 3. 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是() A. 委阳 B.委中 C.昆仑 D.丰隆 E.飞扬 4. 关于风门穴,下列正确的是() A. 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B. 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C.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 D.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3 寸 E.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5. 命门穴旁开 3 寸为() A. 腰阳关 B.关元俞 C.肾俞 D.志室 E.秩边 6. 与命门穴相平的穴位是() A. 大肠俞 B.肾俞 C.小肠俞 D.秩边 E.腰阳关 7. 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旁开 1.3 寸,平枕外隆突上缘凹陷处是() A.凤池 B.脑户 C.玉枕 D.风门 E.风府 8. 阳跻郄穴附阳为何经穴位?()

A. 膀胱经 B.肾经 C.脾经 D.肝经 E.小肠经 9. 次髎穴主治下列何种病症() A.月经不调 B.腹泻 C.便秘 D.痔疮 E.头痛 10. 下列足太阳膀胱经穴不位于背部第一侧线的是() A.膈俞 B.督俞 C.膏肓 D.厥阴俞 E.气海俞 11. 第 2 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的穴位是() A.附分 B.风门 C.魄户 D.肩中俞 E.肝俞 12. 第 5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的穴位的是() A.气海俞 B.大肠俞 C.关元俞 D.小肠俞 E.三焦俞 13. 天柱穴主治除下列什么证以外的各证() A.项强 B.后头痛 C.鼻塞 D.癫狂 E.手痛 14. 膈俞穴除下列什么证以外的各证() A.呃逆 B.瘾疹 C.潮热盗汗 D.气喘 E.牙痛 15. 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部循行的部位是() E.侧中间 A.外侧前缘 B.外侧中间 C.外侧后缘 D.胫骨与腓骨之间 16. 足太阳膀胱经入合腘窝的穴位是() A.会阳 B.浮郄 C.委阳 D.阴谷 E.委中 17. 不位于小腿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是() A.承筋 B.承山 C.昆仑 D.飞扬 E.束骨 18. 下列治疗眼病的穴位位于目眦的是() A.瞳子髎 B.攒竹 C.承泣 D.丝竹空 E.睛明 19. 承山穴主治除下列什么证以外的各证() A.癫痫 B.便秘 C.阳痿 D.痔疮 E.腰腿疼痛 20. 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是() A.京骨 B.委中 C.昆仑 D.飞扬 E.束骨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一、经脉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心包络,向下经过横膈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部向外侧循行,至腋下3寸处,再向上抵达腋部,沿上臂内侧下行于手太阴、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中,再向下到前臂,沿两筋之间,进入掌中,循行至中指的末端。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图9‐0)。 图9‐0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二、主要病候 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三、主治概要 1. 心胸、神志病 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 2. 胃腑病证 胃痛,呕吐等。 3.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上臂内侧痛,肘、臂、腕挛痛,掌中热等。

四、本经腧穴(9穴) 1. 天池(Tiānchí) 【出处】《灵枢·本输》 【别名】天会 【穴名释义】天,指高位,上部;池,水聚之处,或储水之处,穴当胸廓乳房,居高位,乳房为乳汁储存之所,泌乳之处,喻之为池,故名天池。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图9‐1)。 图9‐1 【解剖】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为第4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4肋间神经。 【功效】宽胸理气,散瘀止痛。 【主治】①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等心肺病证;②腋肿,乳痈,乳少;③瘰疬。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常用配伍】 ①配乳根、膻中,治乳痈。 ②配内关、心俞、厥阴俞,治心烦,心痛,胸痛。 ③配委阳,治腋肿。 2. 天泉(Tiānquán) 【出处】《针灸甲乙经》。 【别名】天温、天湿、天泾。 【穴名释义】天,指上部;泉,指水之出处。本穴上接天池,位于臂部上端,脉气似泉水由此下行,故名天泉。 【定位】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图9‐2)。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本科《经络输穴学》(十一五)(整理版)

第四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本章包括经络和腧穴两部分。第一节为经络,包括手阳明经脉、手阳明络脉、手阳明经别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颊、鼻旁。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第二节为腧穴,首穴是商阳,末穴是迎香,左右各20穴。 第一节手阳明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下齿、鼻,属大肠,络肺,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络脉别于偏历。经别入柱骨,循喉咙。经筋结于肩前,绕肩胛,挟脊,上额角,散络头部。 一、手阳明经脉 (一)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膈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一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灵枢-经脉》)。 【注释】 [1]大指次指:大指侧的次指,即食指。 [2]指上廉:食指的桡侧边。此按曲肘立拳位描述,故称上廉。 [3]合谷两骨:指第一、第二掌骨,因其分歧,合称歧骨。中间为合谷穴,即以其开合凹陷如谷而得名。 [4]两筋: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 [5]臂上廉:前臂桡侧,此按曲肘立拳体位,故称上廉,即阳溪至曲池穴之间。 [6]肘外廉:肘横纹外侧,约曲池穴部。 [7]髑骨:肩胛骨肩峰部。 [8]柱骨之会:柱骨,指颈椎,或指锁骨;会,此指大椎穴。 [9]缺盆:锁骨上窝部;缺盆骨即锁骨,其上有缺盆穴。 [10]交人中:经脉在人中左右交叉。 手阳明大肠经,①从食指末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第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部(锁骨上窝),⑥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颈部支脉,⑦从缺盆部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夹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口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二)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灵枢·经脉》)。 【注释】 [1]颈肿:据《脉经》、《太素》、《铜人》和《素问》林亿新校正引文及《脉书》文字应 作“出页肿”。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练习题

一、A1 1、中冲穴的定位是 A、中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B、中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C、无名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D、中指尖端的中央 E、无名指尖端的中央 2、间使穴的定位是 A、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C、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1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E、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呕血、咳血、疔疮的腧穴是 A、内关 B、孔最 C、间使 D、外关 E、郄门 4、下列哪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止穴 A、天池、中冲 B、极泉、中冲 C、天池、少冲 D、极泉、少冲 E、少府、少冲 5、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凹陷处的腧穴是 A、少海 B、小海 C、曲泽 D、曲池 E、尺泽 6、中冲穴的主治病证是 A、热病、舌强肿痛 B、咯血、肘臂挛痛 C、心痛、心悸 D、胃痛、呕吐 E、热病、疟疾 7、除心、心包、胸、神志病外,手厥阴经腧穴还可用于治疗的病证是 A、胆病 B、脾病 C、胃病

D、肾病 E、肝病 8、下列不属于曲泽穴主治病证的是 A、暑热病 B、肘臂挛痛 C、心痛、善惊 D、胃痛、呕血 E、咳嗽、胸满 二、B 1、A.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腕横纹上4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C.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E.腕横纹上1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 、间使穴的定位是 A B C D E <2> 、内关穴的定位是 A B C D E 2、A.内关 B.劳宫 C.间使 D.外关 E.曲泽 <1> 、善于治疗心痛、烦闷、口疮、口臭的腧穴是 A B C D E <2> 、善于治疗胃痛、呕血、呕吐、暑热病的腧穴是 A B C D E 3、A.天池、少冲 B.极泉、中冲 C.天池、中冲 D.极泉、少冲 E.中府、少冲 <1> 、以上哪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止穴 A B C D E <2> 、以上哪组是手少阴心经的起止穴 A B C D E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及穴位位置

人体穴位经络图——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左右各9穴。本经循行路线: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于心包,过膈肌,经胸部、上腹、下腹络于三焦。由胸部分出支脉1沿上臂前侧的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间下行入肘横纹,向下走小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肌腱与掌长肌肌腱)间入掌中,沿手中指桡侧出指末端。由掌中分出支脉2沿手无名指出指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胸胁胀满,腋肿,肘、臂部拘挛不能屈伸,手心热。 内脏——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诸痛痒疮、胃病等。 天池(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疠,疟疾,乳痈。 天泉(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置:臂内侧,腋前纹头下展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心悸。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穴;合穴)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尺侧缘。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咳嗽,泄泻。 郄门(心包经穴;郄穴)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5寸。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咯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胃痛,热病,肘、臂痛。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穴;经穴)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3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症,腋肿,肘挛,肘、臂痛,咯血,呕血。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症,郁症,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腕、臂痛。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穴;俞穴;原穴)位置:腕掌横纹中点,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失眠,头痛,热病,腕、臂痛。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穴;荥穴)位置:手掌心,第2掌骨与第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井穴)位置: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掌中热,心烦。

足厥阴肝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厥阴肝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穴,末穴期门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1) 大敦穴LR1 Dà dūn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2) 行间穴LR2 Xíng jiān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荥穴。 (3) 太冲穴LR3 Tài chōng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试题与答案

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入上齿中”的经脉是: A 足阳明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足少阳胆经 E 督脉2.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为: A 迎香 B 睛明 C 承泣 D 四白 E 瞳子髎 3.根据《灵枢·经脉》,足阳明胃经: A 主胃所生病 B 主血所生病 C 主气所生病 D 主津所生病 E 主液所生病 4.足三里穴五行属性为: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5.具有祛痰作用的穴位是: A 天枢 B 解溪 C 下巨虚 D 梁丘 E 丰隆 6.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 A 阴市 B 解溪 C 条口 D 梁丘 E 地机 7.足阳明胃经在腹部距前正中线旁开: A 0.5寸 B 1寸 C 2寸 D 3.5寸 E 4寸 8.足阳明大肠经经穴单侧共有: A 44个 B 45个 C 46个 D 47个 E 48个 9.针灸治疗面瘫经常采用地仓透: A 颊车 B 迎香 C 水沟 D 下关 E 大迎 10.足阳明络脉名: A 条口 B 偏历 C 丰隆 D 飞扬 E 光明 11.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是: A 大迎 B 颧髎 C 四白 D 迎香 E 巨髎 12.下关穴治疗牙痛属于腧穴的: A 近治作用 B 远治作用 C 双向作用 D 相对特殊作用 E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13.上巨虚位于胫骨前缘一横指,当足三里穴下: A 6寸 B 5寸 C 4寸 D 3寸 E 2寸 14.治疗肩臂痛常选足阳明胃经的: A 冲阳穴 B 条口穴 C 伏兔穴 D 下巨虚穴 E 厉兑穴 15.《灵枢·经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描述的是: A 手阳明络脉 B 手太阳络脉 C 足阳明络脉 D 手阳明经脉 E 督脉 16.以下是《灵枢·经脉》对足阳明胃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入上齿中,还出挟口 B 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 C 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D 下挟脐,入气街中 E 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大指间 17.以下是《灵枢·经脉》对足阳明胃经病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B 狂,疟,温淫 C 颈肿,喉痹 D 口苦,善太息 E 骭厥18.下列那项可以选用四白穴治疗: A 面痛 B 耳聋 C 瘰疬 D 喉痹 E 牙痛 19.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是:

第十四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本科《经络输穴学》(十一五)(整理版)

第十四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本章包括经络和腧穴两部分。第一节为经络,包括足厥阴经脉、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经别和足厥阴经筋。经脉分布于足大趾,在内踝上八寸以下分布于小腿内侧的足太阴经脉之前,在内踝上八寸以上,分布于大腿内侧的足太阴和足少阴之间,至小腹,布胁肋,入颃颡,连目系,至巅顶,环唇内。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大体分布于经脉的外部。第二节为腧穴,首穴是大敦,末穴是期门,左右各14穴。 第一节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阴器,目系,喉咙之后,颃颡,唇内,胃,肺,属肝,络胆,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络脉上睾,结于茎。经别至毛际。经筋结于阴器,络诸筋。 一、足厥阴经脉 (一)经脉循行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胴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灵枢·经脉》)。 【注释】 [1]丛毛:指足大趾爪甲后方有毫毛处,意同“三毛”。 [2]上踝八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足厥阴行足太阴之前,上踝八寸,而厥阴复出太阴之后也。” [3]股阴:股指大腿,内侧为阴。即指本经行于大腿内侧。 [4]环阴器:环,原作“过”。此据《脉经》、《甲乙》、《太素》、《千金》、《素问·刺疟》王冰注引文等改,意指环绕阴部。 [5]颃颡:指鼻咽部,喉头以上至鼻后窍之间,又写作“吭嗓”。 [6]巅:本字应作“颠”。《说文》“颠,顶也”。指头顶高处,百会穴所在。 足厥阴肝经,①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至距内踝一寸(中封)处,上循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②上膝腘内侧(膝关、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③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④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⑤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⑥沿气管之后,向上入颃颡(鼻咽部),连接目系(眼与脑的联系),⑦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目部支脉,⑧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⑨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二)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癀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灵枢·经脉》)。 【注释】 [1]僓疝:与颓同,小肠下坠于阴囊或腹股沟。妇女子宫脱垂古称“胞落颓”,亦属此类。 [2]少腹肿:张介宾说,“足厥阴气逆则为睾肿卒疝,妇人少腹肿,即疝病也”。 [3]面尘脱色:面垢如尘,神色晦暗。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练习题及答案: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练习题及答案: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是 A.尺泽 B.曲泽 C.曲池 D.少海 E.支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曲泽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 治疗心悸,应首选 A.合谷 B.尺泽 C.内关 D.太冲 E.劳宫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内关主治: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系病证。 腕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A.阳溪 B.神门

C.腕骨 D.大陵 E.太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陵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少阴肾经、腧穴 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 A.太溪 B.俞府 C.至阴 D.涌泉 E.然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是涌泉。 照海通于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E.阴跷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照海属于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位于足少阴神经。 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为 A.照海 B.太溪 C.阴谷 D.复溜 E.然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太溪为足少阴经的原穴,也是输穴。 属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是 A.血海 B.少海 C.小海 D.照海 E.气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照海属于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位于足少阴神经。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手少阳 1.经脉循行

三焦经、腧穴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 耳门、丝竹空(10穴) A.外关 B.阳池 C.关冲 D.中渚 E.支沟 手少阳经的输穴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手少阳经的井穴是关冲;输穴为中渚;原穴为阳池;络穴、八脉交会穴为外关。 手少阳经的络穴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手少阳经的井穴是关冲;输穴为中渚;原穴为阳池;络穴、八脉交会穴为外关。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一)定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二)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阴阳学说又结合脏腑学说而命名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 (三)作用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四)十二经脉的分布 1、分布特征: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2、走向特征: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之三阳头外足。 3、排列特征(四肢) 内侧: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

经络腧穴试题

经络腧穴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阿是”穴首见于 A.《内经》 B.《甲乙经》 C.《备急千金要方》 D.《肘后备急方》 E.《针灸大成》 2.郄穴的概念为哪项 A.气血流注的源泉 B.各经经气深聚的穴 C.肢端末梢的穴 D.脏腑原气经过留止的腧穴 E.经气最强的穴 3.脏会穴是 A.章门 B.中庭 C.中脘 D.下脘 E.中极 4. 八脉交会穴中,通督脉的穴位是 A. 后溪 B. 外关 C. 内关 D. 列缺 E. 公孙 5.一横指的骨度是指 A.患者第一食指宽度 B.医生食指第一指间宽度 C.医生的中指第二指间宽度 D.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 E.患者的小指第一指间宽度 6.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是 A.《难经》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十四经发挥》 D.《针灸甲乙经》 E. 以上均不是 7.尺泽穴五行属 A. 金 B. 木 C. 火 D. 土 E. 水 8.少商 A.属井属金 B.属井属木 C.属荥属水 D.属荥属土 E.以上都不是 9.下列腧穴定位正确的是 A.条口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2横指处 B.孔最在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太渊上6寸处 C.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后缘外1横指处 D.手三里在曲池与阳溪的连线上,曲池下3寸处 E.下巨虚在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处 10.以下腧穴定位正确的是 A.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距指甲角寸 B.关冲穴在手环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寸 C.少冲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寸 D.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寸

E.内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 11.口眼歪斜应选 A.合谷 B.迎香 C.曲池 D.偏历 E.人中 12.手阳明经的腧穴可主治下列哪项病证 A.肾病 B.心病 C.热病 D.胁肋病 E.寒病 13.有关温溜穴的内容,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主治齿痛 B.是大肠经的荥穴 C.主治头痛、面肿 D.平刺 E.腕上6寸 14. 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的经脉是 A. 脾经 B. 肝经 C. 胃经 D.任脉 E.肾经 15. 大横与天枢相距 A. 2寸 B. 3寸 C. 4寸 D. 5寸 E. 6寸 16. 在下列井穴中具有治疗崩漏作用的是 A. 关冲 B. 中冲 C. 少冲 D. 少泽 E. 隐白 17. 足厥阴肝经在小腿循行过程中,交何经之前 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 足阳明胃经 E.以上均不是 18.神门穴与通里穴相距 寸寸寸寸寸 19.手太阳经的表里经是 A.手阳明经 B.手太阴经 C.足太阴经 D.手少阴经 E.足厥阴经 20.下列经脉在耳、颊部有穴位 A.手太阴 B.手太阳经 C.手阳明 D.足太阳 E.足太阴 21.小海属性为 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经穴 E.合穴 C. 命门三焦俞志室 D. 命门气海俞志室 E. 以上都不是 22. 以下腧穴主治正确的是 A. 申脉穴主治失眠 B. 太渊穴主治小儿惊风 C. 涌泉穴主治腹痛 D. 太溪穴主治癫狂痫 E. 照海穴主治气喘 23.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的穴位是 A.昆仑 B.京骨 C.京骨 D.仆参 E.申脉 24.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的穴位是 A.腰阳关 B.三焦俞 C.志室 D.肾俞 E.大肠俞 25.善于治疗腰痛的穴位是 A.支沟 B.足三里 C.曲泉 D.委中 E.期门

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现代医学并无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候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黄。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心包经有异常时,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卫等。心包经异常时,请利用以上列举的穴道加以治疗,症状就能获得改善。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 天池PC1 Tiān chí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附注]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2) 天泉PC2 Tiān quán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配伍]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 曲泽PC3 Qū zé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配伍]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

足厥阴经络与腧试题与答案穴

第十五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何经直上巅顶 A.手太阴肺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厥阴心包经 2.起于足大趾外侧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任脉 C.足少阴肾经 D.足厥阴肝经 3.下列既能治疗崩漏,又能治疗疝气的穴位是 A.隐白 B.大敦 C.归来 D.横骨 4.肝经的络穴是 A.中都 B.太冲 C.蠡沟 D.光明 5.下列各穴中,不属于肝经的是 A.中极 B.行间 C.章门 D.太冲 6.下列哪组穴不是经脉的起止穴 A. 长强、兑端 B.大敦、章门 C.隐白、大包 D.涌泉、俞府 7.下列各穴中归属肝经的是 A.商丘 B.丘墟 C.解溪 D.曲泉 8.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的穴位是 A.内庭 B.行间 C.太冲 D.侠溪 9.治疗疝气多用 A.大敦 B.行间 C.内庭 D.太冲 10.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穴位是 A.京门 B.期门 C.内庭 D.日月 (二)X型题(依题意选择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1.下列穴位中,归属于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 A.章门 B.期门 C.幽门 D.金门 E.行间 12.下列经脉中连系“目系”的有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阴心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13.下列经脉中,与舌有关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少阴心经 14.在十二经脉循行中,“环唇”的经脉有 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阴肾经 E.手阳明大肠经 15.在十二经脉中“挟口”的经脉有 A.足太阴脾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太阳小肠经 16.太冲穴可主治 A.癫狂 B.中风 C.妇科病 D.小儿惊风 E.下肢痿痹 17.关于行间穴下列正确的有: A.在足背,当第二、三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B.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C.主治肝经风热头目病证 D.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经带病证 E.主治瘰疬 18.关于章门穴下列不正确的有: A.位于第11肋游离端下际 B.位于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C.主治胁痛、黄疸等肝脾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9腧穴功效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9腧穴功效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9个腧穴心包是我们常说的第六脏,配三焦这个腑,相表里,心包经的循行时间为晚上19 -21点,戌时。心包常理解为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不受病的,心脏之病由心包代受,所以心包就是用来保护心脏,让心脏机能正常运行。心包经上的病症跟心脏受到伤害是一样的反应,比如脸红、心悸,心率不齐,心痛等,心包络异常可以从其经络的募穴膻中及其背输穴厥阴俞压痛来确诊,心包经是通过膻中,中脘,和阴交三穴和三焦经相络,其主干是从腋下天池开始,往上沿上臂内侧至掌中劳宫,出于中指的末端中冲穴,共9个穴位。其它五脏五行属性,分属木火土金水,心包经不一样,从夏至到冬至属火,从冬至到夏至属水,这样我们在选用心包经上的五俞穴,利用其穴性来治病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季节的因素,比如现在属冬至到夏至间,心包经属水,中冲是其井穴,属木,水生木,那中冲穴是子穴,当要用中冲穴来泄的时候,根据泄井当泄荥的原则,我们选劳宫穴来用,下半年的时候心包经属火,那我们再选子穴时就不是中冲了,而是大陵穴。区别就在这里。心包经主要治疗的病症也和心经上的差不多,主要是胸心循环系统及其对应的神志方面的疾病,以及经络所循行路线上的问题。

天池穴,天泉穴 天池穴在乳头外一寸,也在第4与5肋间,很好找,这个地方是女性有可能乳房里长硬块的地方,如果在这个位置,就要考虑从心包经上治疗。天泉穴在腋横纹头下两寸,在骨头边取穴。用得也不多,知道位置就好。 曲泽穴——心脏上的病症、胃痛 天泉穴往下是曲泽穴,肘中间有一条大筋,筋的外侧是尺泽,内侧就是曲泽。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属性为水,如果是现在下半年(冬至到夏至),心包经属水,曲泽穴就是心包经的本穴,曲泽除了利用穴性来治疗心脏上的病症,还有一个作用治治疗急性胃痛,因为腑病合治,曲泽穴刺血或针刺,一般几分钟就可以见效。间使穴——经穴,心脏病人的保健医、心包经上的虚症 腕横纹正中直上5寸,掌长肌键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主急症痛症,当有心脏病突发,心梗,心痛等症,可以快速重按郄门穴,症状很快缓解。是急救要穴,危急时刻使用,效果快速。间使穴——经穴,心脏病人的保健医、心包经上的虚症间使穴从腕横纹往上找为三寸。

经络与腧穴半期题库完整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节经络总论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腹部 C.胸部 D.四肢末端 E.经颈部 2.十二经脉中,在头面部交接的是() A.足三阳经 B.同名阳经 C.阴经 D.同名阴经 E.手三阳经 3.命名以“手足阴阳脏腑”的是() A.十二经别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4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与() A.无名指 B.小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5.十二经主要以何而命名() A.阴阳.五行.脏腑 B.手足.阴阳.脏腑 C.五行.手足.阴阳 D.脏腑.手足.阴阳 E.以上均非 6.在躯干足三阳经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7.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 A.肝与大肠 B.心包与小肠 C.肾与膀胱 D.胆与心包 E.脾与肾

8.下列有离.人.出.合的循行特点是()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二皮部 D.十五络脉 E.十二经筋 9.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胸部 B.头面部 C.上肢部 D.手足部 E.下肢部 10.同名经在何处连接() A.背部 B.头面 C.手足 D.腹 E.胸 11.三焦经与胆经衔接于() A耳旁B.耳中C.外眦D.眦E.目中 12.在食指衔接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B.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C.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D.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E.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阴心经 13.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衔接于() A.心中 B.小指 C.肺中 D.大趾 E.面 14.从足阳明经运行到下一条经是() A.胃经的同名经 B.胃经的表里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阳明大肠经 15..在鼻旁衔接的经脉是() A.一对同名阴经 B.一阴一阳经 C.一对表里经 D.一对同名阳经 E.以上都不对 16.下列哪个的特点是“联系脏,沟通表里”()

经络概述及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第一、三章经络概述及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现存最早的经络文献是() A.《灵枢》B.《内经》C.《甲乙经》D.《脉书》E.《脉经》2.《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皇甫谧B.孙思邈C.王惟一D.滑伯仁E.杨继洲3.《十四经发挥》的主要蓝本是() A.《甲乙经》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C.《针灸资生经》 D.《金蓝循经取穴图解》E.《针灸大成》 4.十二经的命名,主要包涵了哪些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手足、阴阳、脏腑D.脏腑、手足、五行E.以上均非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B.《灵枢》C.《素问》D.《难经》E.《针灸大成》1.其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形成() 2.《内经》中最详尽记载经络的书为() A.364 B.354 C.360 D.365 E.361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 4.《针灸逢源》载穴)() (三)C型题 A.从四肢开始B.手足各经脉互相衔接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1.《脉书》记载脉气的运行特点是() 2.《内经》记载脉气的运行特点是() A.李时珍B.叶天士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3.注重分经辨证用药的医家是() 4.《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是() (四)K型题 1.“一源三歧”指的是() ①任脉②督脉③冲脉④带脉 2.膀胱经在背腰部的循行线距正中线为() ①2.5寸②1.5寸③2寸④3寸 二、填空题 1.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其分布在胸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寸,分布在腹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寸。 2.“阴脉营其藏”之意是,“阳脉营其府”之意是。 三、名词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