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

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

3-3-2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A 组——知能训练 1.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 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 2 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 2氧化成SO 3 ④使用CS 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 A 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 B .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以与木炭反应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解析: 使蔗糖碳化这是浓硫酸显示了脱水性。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需要加热,在常温下不反应。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但它是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的干燥剂,因其有酸性,所以不能干燥具有碱性的氨气。 答案: D 3.将浓硫酸和2 mol/L 的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a 、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 .a 升华、b 冷凝 B .a 挥发、b 吸水 C .a 蒸发、b 潮解 D .a 冷凝、b 吸水 解析: 图中a 曲线为稀硫酸,其质量减小,原因是溶液中的水蒸发了,b 曲线为浓硫酸,其质量增加,原因是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答案: B 4.(2011·富阳高一质检)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到含0.200 mol H 2SO 4的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 A .因发生“钝化”而不反应 B .产生的SO 2为0.100 mol C .产生的SO 2少于0.100 mol D .除SO 2外还会有H 2产生 解析: 锌与浓硫酸不会“钝化”,故A 选项不正确;开始发生:Zn +2H 2SO 4=====△ ZnSO 4+SO 2↑+2H 2O ,随反应进行,H 2SO 4浓度变稀,又发生反应:Zn +H 2SO 4===ZnSO 4+H 2↑,因生成SO 2的反应中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不到0.200 mol ,故生成的SO 2少于0.100 mol ,因此本题C 、D 选项正确。 答案: CD 5.m g 铜与足量的浓H 2SO 4共热时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 L 气体,则被还原的H 2SO 4的量是(双选)( ) A.m 32 mol B.m 64 mol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导学案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二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问题引入: 1.硝酸是一种强酸,活泼的金属如铁、锌与之反应确不会生成氢气?,你知道为什么吗? 2.工业上,常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浓硝酸,难道不反应吗?为什么? 一、硝酸 1.物理性质P15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见光易或受热易分解,浓度越大,分解速度越快): 2)强氧化性(体现在氮原子上) A.与某些不活泼金属反应,如和铜 浓硝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钝化: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都会使铝或铁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随堂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硝酸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 (2)铜与浓硝酸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3)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 2.工业上用废铜屑作原料制备硝酸铜。为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宜采取的方法是()

3.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溶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硫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二、酸雨及其防治 1.正常雨水的PH值大约,怎么形成的: 。酸雨的类型主要有: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2. 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 3.列举出几种防治酸雨的措施: 随堂测 1.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 B.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与碳氢化合物有关 C.pH为5.6~7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和浓氨水反应产生白烟 C.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措施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的酸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现状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控制 1.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1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欧、美、亚世界三大酸雨区中,我国的强酸雨区(PH<4.5)面积最大,长江以南地区是全球强酸雨中心。我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SO42 -和 NO3-以及NH4+和 Ca2 +分别是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并且浓度远高于欧洲和北美。 1.2区域变化 赵艳霞等对中国气象局全国酸雨监测网 80多个酸雨观测站的 1993-2006 年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主要酸雨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等省、直辖市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另外,北方地区也存在范围不小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近 14 年我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其中,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南方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地区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地区。 1.3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 SO42 -、 NO3-、 Cl-、HCO3-,阳离子为 NH4+、 Ca2 +、 Na+、 K+、 Mg2 +、 H+。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 NH4+和 Ca2 +,阴离子是SO42 -和 NO3-。文献引用 A =[ SO42 -]/[ 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 3 档: 当A≤0. 5 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 0.5 < A <3. 0 为混合型; 当 A≥3 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 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却在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第2课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酸雨及其防治学业分层测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酸雨及其防治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CH4、H2、CO、NH3B.CO2、H2、SO2、Cl2 C.CO、CH4、HCl、HBr D.SO2、CO2、H2、H2S 【解析】能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如A中的NH3,C中的HBr,D中的H2S。 【答案】B 2.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 A.酸性B.脱水性 C.强氧化性D.吸水性 【解析】在含有水分的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浓硫酸先吸水,再脱水使蔗糖碳化,再将碳单质氧化成CO2。 【答案】A 3.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与Mg、Zn、Fe、Al反应产生H2 B.都能与Cu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都具有脱水性 D.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A不正确,浓硫酸在常温下使Fe、Al钝化,与Mg、Zn反应生成SO2;B 不正确,稀硫酸在加热的情况下也不与铜反应;C不正确,稀硫酸没有脱水性;D正确,不论是浓硫酸还是稀硫酸,在水溶液中均能产生SO2-4,Ba2++SO2-4===BaSO4↓。 【答案】D 4.(2016·东营高一检测)相同质量的四份铜片,分别置于足量的下列酸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浓硫酸 B .稀硫酸 C .浓硝酸 D .稀硝酸 【解析】 Cu 与稀H 2SO 4不反应,其余三项可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 C 5.下列反应中,浓H 2SO 4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 .2NaCl(固)+H 2SO 4(浓)=====△ Na 2SO 4+2HCl↑ B .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C .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D .Fe 2O 3+3H 2SO 4(浓)=====△ Fe 2(SO 4)3+3H 2O 【解析】 H 2SO 4中S 元素化合价降低,则表现强氧化性;有硫酸盐生成,则表现酸性。 【答案】 C 6.关于浓H 2SO 4与Cu 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 【导学号:20250059】 A .在反应中,浓H 2SO 4只表现出氧化性 B .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在反应中,浓H 2SO 4只表现出酸性 D .每1 mol 铜参加反应就有1 mol H 2SO 4被还原,同时生成1 mol SO 2 【解析】 Cu 与浓H 2SO 4的反应为: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反应中H 2SO 4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A 、C 错误。1 mol Cu 参加反应时,有2 mol H 2SO 4发生反应,其中有1 mol 被还原,产生1 mol SO 2,D 正确。 【答案】 D 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 教学时间:2018年4月26日一、教学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两分钟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李维浩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08级1班选修号165)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 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 ,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 1、酸雨的概念 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 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2、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 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3、酸雨的危害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 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3.3酸雨破坏土壤、植被、森林。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酸雨还会影响固氮菌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北京六必居白醋用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

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 8.得出结论。 9.小结和反思: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你有哪些需要总结和反思的。 10.提出新问题:做完这个探究实验,你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请把问题写下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设计新的探究方案,继续探究。 11.最后写实验报告交给老师。(要求开学就交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并要求配有你做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图片资料)。 如果有条件,最好探究不同等级的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导: 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的方法步骤: 1、; 2、; 3、; 4、; 。。。。。。。 实验结果:(填入上述表格或你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数据的统计整理,作出柱状统计图。 实验结果的分析:, 。 得出结论:。 小结和反思:, 。 提出新问题:。

2020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3节硫的转化第2课时硫酸酸雨及其防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 硫酸 酸雨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 1.能预测H 2SO 4的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2.设计检验SO 2- 4的实验方案。3.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讨论酸雨防治、食品安全等问题。 1.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电离方程式为H 2SO 4===2H + +SO 2- 4。 ②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01酸碱指示剂作用,也可与□02活泼金属、□03碱、□04碱性氧化物及某些盐反应。 (2)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无色、黏稠、□05难挥发的油状液体,稀释时□06放出大量热。 (3)浓硫酸的特性 ①强氧化性 ②吸水性 浓硫酸能够吸水,故常用作□10干燥剂。 ③脱水性 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氧、氢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2.酸雨及其防治

一、浓H 2SO 4的特性 [交流研讨] 将浓H 2SO 4滴到紫色石蕊试纸上会发现试纸先变红后变黑,同时有刺激性气味产生,你能解释上述实验现象吗? 提示:试纸变红体现了硫酸的酸性;变黑说明浓H 2SO 4有脱水性,使试纸炭化,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有SO 2生成,即浓H 2SO 4中的+6价硫变为含+4价硫的SO 2,说明浓H 2SO 4具有强的氧化性。 [点拨提升] 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1)Fe 、Al 的钝化 常温下,当Fe 、Al 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2)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反应: Zn +2H 2SO 4(浓)=====△ ZnSO 4+SO 2↑+2H 2O 规律:①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②浓硫酸一旦变稀,就发生:Zn +H 2SO 4===ZnSO 4+H 2↑。 (3)与氢之后的不活泼金属(除Au 、Pt 外)反应: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 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 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 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3.教学方法: 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4.教学安排: 1课时 5.教学用具: 智能手机,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

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 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

宣科传统的教法,紧密地联系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次探究是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适宜的课题,尝试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我确定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主题。由于八年级学生没有学过化学,对PH值和酸雨的知识不太了解,所以需老师进行讲解,实验过程中使用酸性溶液有一定的危险性,可用食用白醋作为实验材料,另外绿豆也是身边常见材料,因此可将本次探究化难为易,本次探究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对生物实验有了初步了解,加上平时物理学科中也渗透了实验设置方法、原则等,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探究方案的设计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因此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加引导来进行,通过引导掌握探究的原则、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中领悟探究的要点,得出结论,增强兴趣。 【教学条件分析】: 我们学校属于新建学校,学校场地大,环境优美,实验室配备的器材较多,加上绿豆、食醋、PH试纸等材料都比较常见,易准备,所以此次实验开展起来困难不大,加上最近几年全国各城市雾霾天气较多,危害较大,让学生通过“酸雨”探究实验亲自体验并感受一下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我想应该比单纯讲解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理解探究实验原则,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本次探究方案, 2、解决策略: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2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硝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①化学方程式:4HNO 3=====△或光照4NO 2↑+O 2↑+2H 2O 。 ②保存: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2)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铜反应 浓硝酸与Cu 反应:4HNO 3(浓)+Cu===Cu(NO 3)2+2NO 2↑+2H 2O ; 稀硝酸与Cu 反应:__8HNO 3(稀)+3Cu===3Cu(NO 3)2+2NO↑+4H 2O 。 ②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使铁、铝钝化(铁、铝表面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故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或浓硫酸。 ③王水 原理: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如图所示。

写出每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1)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还原反应) (2)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氧化反应) (3)2NO +O 2===2NO 2(氧化反应) (4)3NO 2+H 2O===2HNO 3+NO(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三个守恒、一个关系” 1.三个守恒 (1)得失电子守恒:金属失电子数=n (NO 2)+3n (NO)。 (2)氮原子守恒:n (HNO 3)=xn [M(NO 3)x ]+n (NO 2)+n (NO)。 (3)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恰好使M x + 沉淀完全,此时溶质为NaNO 3,则存在:n (Na +)=n (NO - 3)=n (HNO 3)-n (NO)-n (NO 2)。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班级 高一实验一 二、小组成员 秦润轩,王琪松,孙浩,谢毅夫 三、内容摘要 1.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3.防治: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 四、探究目的 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3方面探究,关注城市密布区域的酸雨问题,感受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了解解决方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五、研究方式 上网查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雨);实地勘察

六、研究结果 概念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 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为5.65。pH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检验水的酸碱度一般可以用几个工具:石蕊试剂\酚酞试液\pH试纸(精确率高,能检验pH)\pH计(能测出更精确的pH值)。 酸雨率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金鱼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培养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14-115页的一个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设计,只是在实验提示中这样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课本中的这种设计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并且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通过以下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不仅能让大家很明显地看到酸雨对动物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实验原理 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的范围内。把金鱼分别放在装有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可以观察到小鱼在模拟酸雨的水中感到明显不适。三分钟后出现了死皮的现象。 三、实验过程 1、将金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 2、三分钟后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模拟酸雨中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养在清水中的金鱼,生命现象正常;养在模拟酸雨中的金鱼,生命受到威胁。 实验结论:上述结果说明酸雨对金鱼有影响。 五、小结 本实验设计不仅能说明酸雨对金鱼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时间,效果明显。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酸雨对动物的危害和影响如此之大。是啊!世界并不是人类自己的,也是世界万物的,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如果人类放肆的排放黑烟、污染环境的话,就会形成酸雨或者强酸雨,就会导致一些动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酸雨专题复习之探究

酸雨专题复习之探究 发表时间:2015-02-09T14:06:41.9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月总第168期供稿作者:王宇[导读]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王宇四川省广元市青川中学校628100 当前,环境问题是世界一大热门话题。随着工业革命到来,世界工业快速发展,世界环境迅速恶化,酸雨就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人民。因此,环境问题中,酸雨的问题也就自然成为综合科化学高考的热点问题。但学生对酸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课本的一点介绍,并且对酸雨知识也只是被动地了解,解题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因此,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谈谈在高三综合科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与酸雨有关的系统知识。 (2)通过这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能力、推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一切酸雨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4)了解各种与酸雨有关的常见现象的本质以及相关解决酸雨问题的方法和实用技术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图书馆)、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解题实践法。 三、研究过程 1.准备。与大家讨论,共同确定子课题:(1)酸雨具体含义;(2)酸雨的形成原理;(3)酸雨的危害;(4)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5)根据(1)(2)(4)知识点解答实际综合科化学的练习。 2.学生按子课题(1)、(2)、(4)分组行动。 3.集中交流与讨论。 4.由各组的组长总结归纳相应知识。 5.上课时给出具体练习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意见,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由大家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四、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学生分好子课题后,立即开展行动。(1)(2)(4)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需要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酸雨方面的资料,并且下载了大量的有关酸雨的含义、原理、形成等资料。(3)组的同学经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动手收集实验药品,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实验。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硝酸、混凝土、石头、活鱼、盆景、水、钢。 操作:1.用稀硫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2.用稀硝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3.把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后重复上述的实验。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酸雨的危害。 结论:酸雨之所以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因为有以下危害:1.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直接造成危害;2.使土壤酸化、贫瘠化;3.危害植物、农作物和森林;4.对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造成腐蚀;5.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面对大家已得到的结论,笔者马上给出练习: 1.谚语所说的“雷雨肥庄稼”的化学原理是什么?雷雨是酸雨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如何减少酸雨? 3.火力发电厂为什么将“含硫煤与石灰石粉末混合”燃烧发电? 学生根据自己所归纳总结的知识以及自己探究知识所得到经验,大多可以快速、准确的回答问题。 五、研究成果与收获 1.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学生系统的了解了酸雨的危害,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查阅,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具体含义、原理、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 3.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1)(2)(4)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在上网查找资料时,收集到相关资料很多,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特别是(3)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证明酸雨的危害,他们需要设计好实验,动手做实验,从实验收集、处理信息,最终找出酸雨的具体危害。在学生认识酸雨以后,及时给出相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酸雨的知识和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来综合分析题目,从而自然地得出答案。 4.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仅有单科知识的教师对综合科化学的不适应性和网络对综合科教学的重要性和方便性,体会到这样教学的难控制性和课堂的随意性。 六、研究体会 通过这节研究性学习,学生从自己研究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知识,紧接着又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下课后,开始自己寻找新的课题、动手设计新的方案,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高三综合科化学的综合解题能力得到大大地提高。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赢得了学生的友谊。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中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增加老师的知识含量,培养老师的研究热情,提高老师的研究能力,从而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范文精选-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A 组——知能训练 1.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 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 2 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 2氧化成SO 3 ④使用CS 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 A 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 B .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以与木炭反应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解析: 使蔗糖碳化这是浓硫酸显示了脱水性。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需要加热,在常温下不反应。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但它是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的干燥剂,因其有酸性,所以不能干燥具有碱性的氨气。 答案: D 3.将浓硫酸和2 mol/L 的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a 、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 .a 升华、b 冷凝 B .a 挥发、b 吸水 C .a 蒸发、b 潮解 D .a 冷凝、b 吸水 解析: 图中a 曲线为稀硫酸,其质量减小,原因是溶液中的水蒸发了,b 曲线为浓硫酸,其质量增加,原因是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答案: B 4.(2011·富阳高一质检)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到含0.200 mol H 2SO 4的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 A .因发生“钝化”而不反应 B .产生的SO 2为0.100 mol C .产生的SO 2少于0.100 mol D .除SO 2外还会有H 2产生 解析: 锌与浓硫酸不会“钝化”,故A 选项不正确;开始发生:Zn +2H 2SO 4=====△ ZnSO 4+SO 2↑+2H 2O ,随反应进行,H 2SO 4浓度变稀,又发生反应:Zn +H 2SO 4===ZnSO 4+H 2↑,因生成SO 2的反应中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不到0.200 mol ,故生成的SO 2少于0.100 mol ,因此本题C 、D 选项正确。 答案: CD 5.m g 铜与足量的浓H 2SO 4共热时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 L 气体,则被还原的H 2SO 4的量是(双选)( ) A.m 32 mol B.m 64 mol C.98n 22.4 g D.196n 22.4 g 解析: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m 64 mol n 22.4 mol 参加反应的Cu 、生成的SO 2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 BC 6.(2011·常德高一质检)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 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试液中有SO 2-4。 方案甲:试液――→BaCl 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HCl 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足量稀HCl 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足量稀HNO 3无沉淀――→Ba ?NO 3?2溶液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doc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 篇一: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d715410670.html, 小草范文网: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学习报告 一、班级 高一实验一 二、小组成员 秦润轩,王琪松,孙浩,谢毅夫 三、内容摘要 1.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3.防治: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 四、探究目的

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3方面探究,关注城市密布区域的酸雨问题,感受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了解解决方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五、研究方式 上网查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雨);实地勘察 六、研究结果 概念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 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