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创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改革创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改革创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改革创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改革创新,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20年发展历程的启示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孙芳仲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号角,从农村开始的土地联产承包制,而后波及到中国的城市。农村与城市的改革使中国干部与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从此,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工农业及其他各行各业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呼唤着人才,也呼唤着高等教育的改革。

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职业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它以“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的新型理念出现在神州大地,引起了当时的不小震动。自1980年我国首次在苏南一些中心城市创办职业大学后,1985年达到最高峰全国各地办起了128所短期职业大学,除了个别省份没有职业大学之外,职业大学遍及中国,有的省份,如江苏、广东、辽宁福建等多达10所以上。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同志就提出每个地市办一所职业大学的观念,福建省也因此创办了12所职业大学,而且其中一所为民办职业大学,一所为公办侨助性质的职业大学,这在那时是不多见的,足见当时领导的远见卓识。随后,由于办学体制较单一等原因(职业大学大多由地方政府投资),职业大学或多或少出现了因财力不足、仓促上马而导致的办学条件不足,不能达到高校办学指标的现象,致使许多职业大学在1988年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中遭遇“黄牌”警告,有的甚至在遭遇“红牌”警告后下马。

1990年在广东召开了全国高等专科学校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职业大学要进行分流向高专靠拢。由于当时的决策缺乏调查研究,遭到大多数职业大学的反对,其理由是高职的办学有其自身特色,受到社会的好评,不必再走老高专的道路。分流的结果因于实际不相符合而不了了之。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出现在

官方文件上,当时,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闻之欢呼雀跃,“十年磨一剑”、“十来年努力终于得到中央最高领导层的承认”,这是当时高职创业者们发自内心的感慨。应当说,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序幕自此真正大规模拉开。

1998年,教育部提出“三教统筹”共同探索培育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也就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此后,在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中央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把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置权、专业审批权和招生权都下放到省级教育部门。2002年7月国家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使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回顾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自身曾经历的办学艰辛,我以为有如下几点启示是我们今后办学者与研究者应该思考的。

一、坚持改革方向,走创新之路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法宝

1、新形势要求高职院校走创新之路

回想当年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一个口号是“在改革开放年代诞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当时的职业大学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率先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职业,重研究轻应用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跳出来,举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适应型人才的旗子,开创了“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的高教改革的先河,走出了传统高校的象牙塔式的教育模式,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之路。可以说它们是现今高校收费与自主择业的雏形与模式,虽然其探索还在初期阶段,但那时这是职业大学明显的标志,标志之二是他们对理论课时的压缩与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加强,“实在实用,上手快”成为当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宝及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一大批毕业生走上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岗位,弥补了当时存在的严重的应用性人才短缺的问题。国家与政

府花不多的钱就解决了大问题,这是当时职业大学得以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反思历史,当时的成功说白了还是因为职业大学代表着高校改革的新方向,有着自身的创新之处,有自己不同与本科院校的特色,也许正是这些使它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而今,高等教育的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都与20世纪80年代有了大大的不同。高等职业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是自身特色的东西,曾经被认为是秘密武器的许多“招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也就是说旧的“法宝”没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2、创新的关键——高职办学体制的创新

这个创新之路我理解,不但要在教学改革上,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关键的还是在办学体制上的创新。为什么呢?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深化改革,在体制改革上创新。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说也是适用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20余年的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办学经验,这些经验是珍贵的,但是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态势,再根据老经验来办学是不够的,应该创新,尤其是在办学体制与投资体制上的创新。由于高职院校大多由地市政府创办、投资,而地市政府财政资金的欠缺必然造成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如校舍建筑面积、图书仪器设备、校园占地面积等)不足。客观上的不足使许多高职院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努力难以实现。资金不足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发展的最大问题,而问题解决的途径显然必须通过办学体制多元化、投资体制多元化,走改革创新之路来实现。我以为,解决地方高校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湖北经济学院院长许建国教授提出的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学校成本收费为主,政府资助为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机制是可行的。在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更需要的是政府多形式的支持,例如在规划审批学校发展用地、置换原有校区土地和减免有关税费方面政府应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对于政府的支持方式,我以为可考虑引进市场机制,采取诸

如政府贴息、财政投融资、发行职业教育彩券等形式。

3、创新的保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认真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必须的。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先要突出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点,这表现在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人才培养定位要准确。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地方经济,即为地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定位也应以地方经济为基点。。二是注意对教学中理论知识的“适度”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的合理把握。社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在走向社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现实也表明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应具有转化科技成果的技能和直接应用技术的能力,这带来了高职教育对理论基础的适度与适用的要求。同时,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正进入学习型社会,学校教育不再是终点,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应教学生“学会学习”,做到开展技能教育与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有机结合。

其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突出多样化特征。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体系的具体操作中可考虑按以下方式运行:其一,以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其二,在培养方案上,要改革刚性的、单一的培养方案。创造条件提供多样化的“盆菜”——不同的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在一定的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自助餐式”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不同类型技能教育,达到因需施教的人才培养目的。其三,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网上教育模式,实现高职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有机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终身教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考虑坚持高职特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教学改

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特性的集中体现,是高职教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其一应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力求使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合理结合并给予理论学习应有的关注,这应是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策略。其二,在强调教学内容的现实实用性(即与现实岗位的相关性)的同时,考虑学生未来发展能力,不仅要为学生的当前就业服务,而且要为学生今后服务,把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特性还体现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并重。定位在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除了进行学历教育之外,还有必要与职业资格制度相结合,发挥其职业资格和劳动就业准入的教育功能。

当然,高职院校还不能忽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要遵循,要向老的高等院校学习,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但不能照搬照套,在人事编制上应该精兵简政,人员精干,实行高效的管理;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应该按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实行效益优先,然后才兼顾公平。大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让市场进入学校,减少学校在后勤方面的投入。

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观念应该更新

无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还是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的来看,更新都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在办学理念中有几种观念的更新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第一、摒弃精英教育的旧观念,树立高等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新观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精英教育的观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时代潮流,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在素质培养方面应注意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的体能素质和灵活多变、开拓创新、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素质。

第二、摒弃传统的计划观念,树立新型的市场观念。高等教育

不能离开市场,应按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设置专业,确定招生计划,把社会需求放在首位。树立新型的市场观念,意味着在办学中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市场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

第三、摒弃以“大”取胜的旧观念,树立以“特”取胜的观念。在高等学校群雄并立、五彩纷呈的园地中,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要生存与发展,应有自身的特色,要在“特”字上大做文章,不盲目与其他高校攀比,不片面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大,而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体制上的突破,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

第四、摒弃“大而全”的旧观念,树立“大效益”的观念。教育投资也有优化问题,不应只看重产出而不计投入,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专业。不能产业化,但可以进行产业运作,两个效益一起抓,既讲社会效益又讲经济效益的“大效益”观念。

第五、摒弃论资排辈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念。大学要留住人才,就要树立新型人才观,打破资历界限,以实际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作为衡量标准,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报酬标准,彻底打破按资历分配和平均分配的旧格局。

第六、摒弃依赖观念,增强“断乳”意识。这首先要改变过分依赖行政主管部门和被动地“等、靠、要”的思想。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框架内,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办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第七、摒弃封闭办学观念,增强合作竞争意识。实行开放的办学,与产业、行业、部门合作办学,与同行开展合作竞争。

三、增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新、更为健康地向前发展

综观高职20余年的发展历程,政府的支持,尤其是政策的支持力度显得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关键。目前高职已形成908所院校、在校生480万人的规模,也已占领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它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着重要作用,也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要使高职更好地得到健康发展,外部

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政策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1、学习借鉴国外高职发展的办学经验,以法规的形式制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尤其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政策法规,确保高职发展

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框架内,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厂商、行业或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教育部为此也提出了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非常正确的。但当前产学研结合是一方冷,一方热。虽然高职院校积极性很高,但由于中国企业的现状,他们还无法积极主动与高职院校实行产学研结合。为此,政府的促进作用非常重要,或者说政府的有关法律政策的制定要能为高职发展提供导向作用。我国政府一方面应学习借鉴德国、法国等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明确高职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应制定一套机制使企业有积极性参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政府可以与行业有关管理部门配合科学制定社会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及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就业准入制度,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在经费、技术、人员等方面给高职教育以支持,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宏观环境。当然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也应在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下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能力,合理调整培训计划、师资、设备和课程内容安排,并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内容,以实现最佳办学效果。

2、为高职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高职教育要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或者说要与其他高校竞争市场空间。于是把握所在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熟悉高职院校所在地的职业教育市场布局,成为赢得市场竞争的基础工作。欲实现高职院校的布局与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相

适应,单靠高职院校自身努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不但要为高职院校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建立供需市场间的信息反馈机制,发挥行业、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在调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作用。同时政府应支持高职院校改革现行招生制度,采用适应市场规则和需求的、灵活的招生办法,给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松绑放权,尤其是对专业设置应予以放开,允许高职院校不按专业指导目录设置而真正围着市场需求转。同时对办学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应允许其创办二级学院,允许部分条件具备的高职院校进行“宽进严出”的试点;在财政拨款方面,在设置二级学院等方面给予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同等待遇;在投融资方面,应允许高职院校大胆实行投资体系的改革,吸纳社会资金,实行股份制试点,在初始阶段可进行一校两制的试点;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打破现行人才体系,允许高职院校从企业自主引进高层次“双师型”师资力量;在合作办学方面,应允许高职院校在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与规定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尴尬处境及应对措施

边远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尴尬处境及应对措施 凯里市第十一小学张力 摘要: 笔者曾在农村工作过12年,且因工作需要到过了不少农村小学参观和交流,并亲自参与了所在农村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也经常与许多农村小学的远程教师交流经验和感受,发现远程教育在许多边远农村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开展,深切地感受到了边远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艰辛与困惑,也看到了现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对现在的基层领导流于形式而不重实效的工作作风感到很难过。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如果基层的领导只是忙里忙外去编造虚假材料应付上级检查,或者上级领导只喜欢听下级报喜不报忧的话,那么这项惠泽9亿农民的伟大工程只能是劳民伤财而难见成果。现在,我将我所见到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各种困难,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实写下,并提出自己肤浅的观点,希望能与关心远程教育的领导和同事交流,共同把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实现党中央利民惠农的美好愿望。 关键字: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尴尬处境剖析应对措施 一、背景分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规划,鼓励农民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对知识的获取。逐步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农村各中小学校就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中央的这个惠民政策使一些闭塞落后的农村小学师生和农民终于有机会触摸到了电脑,初步有了“网络”、“远程”“信息”等这些现代科技的朦胧印象。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服务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也就是要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农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农业技术教育、市场信息传播、先进文化渗透和精神文明建设,最终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对农民进行农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民富国强。 二、现实状况 自从党中央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利民惠农的政策执行以来,有些地方会利用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如火如荼地鼓动农民参加学习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硕果累累,让农民的的确确得到了实惠。但是,我们在为远程鲜花簇簇绽放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看到某些阴暗墙角的远程花苗发育不良和未绽先凋的现象。目前有些边远农村的远程教育工作存在以下不容乐观的现象。 1、农村远程教师师资、场所严重紧缺。由于上级政府只给学校配备一套远程设备,而不配备远程教师编制和场地,有的村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特点浅析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特点浅析 作者:王琳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10-2-4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特点浅析 摘要:目前,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分析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一些特点,内容涉及讲课所要运用的语言、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作为经济类、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教育和普通本科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科院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为主, 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学有所用。 前者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后者针对的对象则是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意在分析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一些特点以及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抓好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教育与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共赢 习水县回龙镇中心小学陈月平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等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2003年全国开始实施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习水老区人民的厚爱,是我县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这项工作的实施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强化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和村支部充分认识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校长和村(居)支部书记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领导协调,管理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选配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管理人员,聘任了远教专职教师,同时成立了远程教育教师培训领导小组,远程教育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为我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制定了《远教工作计划》、《远教教师培训计划》、《利用远教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农村党员干部远教培训实施方案》。 2、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长效工作机制。 学校制定了《远教工作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资源使用登记制度》、《接收资源管理制度》、《资料验收负责制度》、《软件装入制度》、《现代远程教育接班制度》、《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培训制度》、《资源下载制度》、《关于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管理的通知》、《将现代远程教育纳入常规考核的通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及为农户培训服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远程教育工作岗位职责,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3、切实加强设备管理,将远程教育纳入学校固定国有资产登记。进一步落实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制,对远程教育设备资产进行认真核准登记,纳入固定资产管理,明确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落实损失赔偿责任制,维护了远程教育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教育教学活动

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前言 学生发展 ............................................................................................ 立德树人 就业质量 职业发展 自主创业 计分卡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 教师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 学校管理 . 政府责任 ........................................................................................... 政策落实 “行动计划”引领创新发展 质量保障 经费保证 . 国际合作 ........................................................................................... 国际影响 独特贡献 来华留学 合作发展 服务贡献 ............................................................................................ 服务贡献强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服务农业现代化 服务中国制造 服务现代服务业 . 面临挑战 ........................................................................................... 定力不足挑战内涵发展 投入不足挑战整体提升 环境质量挑战能力建设 管理能力挑战人才培养 附件:高职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的地区分布 附件:指标名词解释 附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后记

2019年远程教育典型范文

2019年远程教育典型范文 篇一:远程教育典型材料借鉴集锦 目录 一、会议发言材料 1、学用出成效创新呈亮点不断提升我区远程教育工作 整体水平????????????中共鹿城区委组织部(4) 2、强化领导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 教育学用水平??????????中共泰顺县委组织部(10) 3、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提升防汛防台水平??温州市水利局(17) 4、发挥电信资源优势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温州远程教 育工作提供平台支持和技术保障 ????????????????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21)

5、建立健全四大机制着力解决四个问题努力把远程教 育工作做成党建工作新亮点???中共永嘉县岩头镇委(25) 6、岭上茶香飘满园远教助推新跨越 ???????????苍南县五凤乡八亩后村茶叶基地(30) 7、从?电脑盲?到?优秀远教管理员? ??????文成县周壤乡岭南村站点管理员胡立安(35) 二、书面交流材料 1、开展?远程健康服务?工作努力打造老百姓身边的 ?大医院???????????????温州市卫生局(40) 2、统筹城乡共建共享扎实推进区域化远教中心阵地 建设??????????????中共瓯海区委组织部(45)

3、明职责抓管理重考核促作用???中共永嘉县委组织部(50) 4、建立农村远程教育?五大体系?助推社会主义新渔 村建设???????????????中共洞头县委组织部(57) 5、构建规范运行体系破解山区远教难题 ??????????????????????中共文成县委组织部(62) 6、以?四强化、四坚持?为途径努力打造农村党员干部 远程教育工作新局面????????中共平阳县昆阳镇委(67) 7、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服务居民实施远程教育?三三 三?促学法 ?????鹿城区南浦街道清风社区站点管理员戴淑贞(73) 8、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努力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的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商务英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为例 【内容摘要】2010届是嘉兴学院平湖校区第一届专科毕业生,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就业情况意义重大。笔者针对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商务英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和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及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深化,英语人才,尤其是既懂商业贸易、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愈加紧缺。然而,由于对就业情况与企业需求缺乏了解,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和就业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笔者对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商务英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和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及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的目的 为全面了解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就业状况, 掌握他们实际工作中对专业学习的要求,为本专业下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供重要依据。 (二)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调查活动的对象是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商务英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共发样卷12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89份, 回收率74.17%。 (三)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题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及素质需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从业资格证书在就业中的定性;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业者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 辅以信函、访谈等方法进行。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性质是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下表为1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1 就业单位性质 从上表可以看出, 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能够进入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只占15 %左右。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的专本科要求并不能一概而论。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硬性要求多,高职学生很难

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

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 按照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本村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我校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常识和文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镇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2、基本目标: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精神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会和掌握1-2种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及时掌握有关农民致富的新经验、新信息,了解常用的经营管理和科普、文化、卫生知识,熟悉文明常识,努力培养大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我镇农村实际,本着系统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民道德和影视戏剧欣赏等1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是: 1、政治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辅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组织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村务公开和**管理、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等。 2、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粮食安全、资源与环保、土地承包、农村费税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 3、国内外农业介绍 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农业概况及先进技术、生产模式,世界农产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09年)

目录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概览 (1) 第二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17)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26) 第四篇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31)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管理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报告 (36) 第六篇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 (43) 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44) 对接产业工学结合努力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45)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适用人才 (48) 创新体制机制,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51) 坚持开放创新,增强服务能力 (53) 第一汽车服务(FAW)模式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55) 实施董事会制度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57) 集约共享,协同发展,建设常州模式的高职教育园区 (59) 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61) 制度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 (64) 产学一体,集团发展 (66) 从订单培养到合作发展 (67) 民营经济环境下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70)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一所高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72) 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 (74) 推进多样化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76) 造峰填谷,守正出奇,小学校能做大文章 (78)

?与船同行、融学于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的实践与创新 (80) 破解创业遗传代码 (81) 建立教官制——创新行业统筹人力资源共享的人事管理制度 (84) 深化校内管理改革推进校企互动双赢 (86) 构建可视受控、持续改进的数字校园 (88)

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及走向

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及走向 一、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的重点和内涵是不同的。农村 远程教育的发展同远程教育手段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及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育。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函授教育在中国农村发展起来。函授教育是运 用通讯方式与短期面授相结合进行的学历教育形式。这个时期,参加 函授教育的对象为农村技术人员和农业干部及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1956年,高等农业函授教育作为系统的学历教育,在原北京农业大学 开办农学、植物保护两个专业。1962年,为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作 出“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教 育部提出,“依靠全日制的相关学校,根据可能条件,有重点地试办 函授教育”。对于函授教育的内容,1965年高等教育部指出,重点内 容是农村需要的农学、畜牧兽医、机电、水利、土建、医药卫生。如 北京成立农业函授大学,设有农学、果林、畜牧兽医3个专业;西南 农学院、湖南师范学院分别举办农业中学师资培训班。随着“文革” 的到来,这种发展势头并没有持续下去。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农村改革的步伐加快,广播电视教育以投入低、效率高、容量大、覆盖面 广和学员不离岗、不离乡等特点受到了农村地区的欢迎。中国农学会 于1980年提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农业科技知识广播讲座”的 建议。1980年,国家农委等10个单位联合成立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同时开创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目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 视台第七套节目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在中央电台拥有“致富 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中央农广校建有卫星主站,可利用卫星视频 开展教育培训;在全国农村建立了12872多个“大喇叭”广播站。形 成了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龙头,有省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9所,地(市)级校336所,县级校2184所,乡、镇教学班7323个,村级 教学班4606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2065个,专兼职教师10万名。广播电视教育主要是普及农业知识和技术为主,同时也兼有成人学历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名词和领域,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起步不早,但是我们非常希望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和已经成功的一些模式,来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借此机会,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托,对中国高职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我们未来的一些设想作一介绍。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介绍高职教育前,还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况作一简单回顾。 一、2004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图1 办学机构类型 从下页图1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有三大块:一是普通高等学校,二是成人高等学校,三是各类社会力量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一共是1 731所(截止到2004年的数据),举办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机构全国一共是3 500个,这样看来,普通高等学校占全国各级各类举办高等教育机构的50.6%,在1 73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有将近6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举办高职教育的普通学校中,有的高职教育占学校主体,有的只是补充,其中以举办高职技术教育为最主要形式的学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学校,截止到2004年年底,一共是1 047所,2005年10月份之前又增加了几十所,其数目占整个普通高等学校的60%多。 另外,成人高等学校、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和其他的各类机构,它们的办学主体都

是高等职业教育高专教育。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四种: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不在校生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育。其中全日制在校学习方式主要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 400余万人,年招生规模近500万人,2005年已达到500万人,其中高职生占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42.1%,招生量占49.5%,都接近了一半。非全日制在校学习生主要是由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举办,其中高职生占整个非全日制在校生的66.3%,高职高专生招生规模占整个招生数的65.7%,非全日制不在校学习主要以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这种形式来举办,主要以非学历教育机构和国家考试这两个为框架,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有1 200余万,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历的人数近400万。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来逐步开展起来的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育,现在,这类教育在中国的注册学生数已达236万,共涉及150余个专业。这是到2004年年底为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回顾。 二、1998年至2004年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为什么把时间框在这儿呢?因为中国高职教育真正纳入到高等学历教育基本上就是从1998年后开始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在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司设置了高职高专处,来统筹管理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在这几年中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关于人才培养、办学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定位问题。我们对于中国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人才。那么,对学生的定位是什么呢?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换句话说就是高级的蓝领和初级的白领。从我们国家来说,定位于银领人才。目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在专科层次,也就是两到三年学制的学历教育。为什么说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从1998年到2004年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发展呢?因为中国是从那时开始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办学目标的。而在提出这个目标时,高职高专教育占高等教育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经过近五六年的发展,现在从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已发展到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高职高专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在校生是596万人,这是我们的办学规模。刚才我已说到,除此之外,还有成人和网络教育这两种形式,这两年的成人高职高专在校生是278万人,网络生是109万人。半壁江山的主体是指普通高等教育,在成人和网络里则占有更大比例。 图2 1998~2004年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数

项目建设目标与思路 - 高职高专教育网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财经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市场营销类 项目主持单位(盖章)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人马广水 联合申报单位: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淄博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科技大学(台湾)北京联合大学上海商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北京市商业学校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山东鲁商学院鲁商教育集团 中国商业联合会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统一企业公司(台湾)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日期2013年5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 二○一三年四月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目录 一、项目建设基础与条件 (1) (一)国家商指委独家支持,行业协会全程跟进 (1) (二)鲁商集团鼎力支持,各地职教集团踊跃参与 (1) (三)主持院校优势突出,申报专业商科特色显著 (2) (四)指导团队“政-校-企-协”四方联动,行业权威 (3) (五)开发团队强者云集,汇聚业界精英 (3)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思路 (6) (一)建设目标 (6) (二)建设思路 (7) 三、建设规划 (8) (一)结构及任务规划 (8) (二)进程规划 (10) 四、项目建设内容 (11) (一)课程资源 (12) (二)专业资源 (15) (三)素材库 (18) (四)用户需求清单 (19) (五)特色资源 (22) 五、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24) 六、项目建设步骤 (27) 七、项目预期效果 (28) 八、保障措施 (29) (一)政策保障 (29) (二)组织保障 (29) (三)资金保障 (32) (四)制度保障 (32) 附件1: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34) 附件2: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7) 附件3:联合开发高职院校建设成果一览表 (39)

论新农村建设中远程教育的功能诉求

论新农村建设中远程教育的功能诉求 摘要:教育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新农村建设赋予远程教育新使命。广播电视大学致力服务三农,发挥了远程教育专业体系的功能优势。按照“发展开放教育、强化职业教育、拓展技能培训”的思路,调整功能定位,依托农村社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与培训服务,是远程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一、新农村建设对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 1.新农村建设面临人才开发的严峻挑战 农村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但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割的社会制度以及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的边缘化,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市相差近三年;农村每lO 万人中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仅为5 130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20人。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将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成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源。这是现阶段中国政府和全社会不容回避的紧迫问题。 2.加强发展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人力资本之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w.舒尔茨指出:技术人才的缺乏和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而由人力资本不足引起的这种不平衡很难通过引进加以解决。弱质的农村不可能依靠从城市引进的方式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状况。教育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这便充分阐明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向县镇和农村延伸,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3.新农村建设赋予现代远程教育新使命 我国1999年启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推进了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从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经过六年的实践与发展,远程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并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入社会稳

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教学改革

2教学改革 2.1专业设置 2014年,高职院校停招或撤销的专业点数多于新增的专业点数,新增专业主要瞄准新产业和新业态,更加关注民生需求。主动停招或撤销了与地方产业相关度低,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点数5269,多于新增专业点数2004个,超过61.4%。就业水平较低的文秘,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法律事务等专业分布点分别由442﹑288﹑240﹑149个减少到378﹑263﹑217和105个,下降趋势明显。新增的专业点数3265个,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新兴产业,老年服务,康复治疗,社区管理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以及新能源应用技术,软件外包服务,城市轨道交通等与地方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度的专业领域,在适应的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及服务民生领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发挥。 各地对专业的设置与调整的统筹力度继续加大,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庆市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专家论证评议制度,优先扶持发展对接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石油化工,材料,能源与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紧缺专业。浙江省引导高职院校对接腾龙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环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的“四换三名”工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 案例3: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及“高精尖”产业发展,实

施“五个一批”高职专业调整战略;针对限制和禁止发展产业,撤并一批面向低端,重复设置的专业;针对转型产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针对疏解转移产业,与承接地合作办好一批品牌专业;针对“高精尖”产业,优先发展一批新兴专业;针对城市管理需要,重点建设一批紧缺专业。2014年新增48个面向文化传媒,轨道交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专业点,停招,撤销33个多头布点及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点。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主动服务江西省“绿色崛起,生态立省”战略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规划,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做强做大林业技术,园林技术,森林资产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涉林专业,为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浙江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影视产业试验区和横店影视城,围绕影视文化艺术产业链,发挥民办院校的体制机制优势,规划调整现有专业。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瞄准国防核工业基地的高端制造领域,以生产工艺和流程为主线系统设计教学项目,构建职业能力课程;融合德国AHK数控加工技师证书标准和日本FANUC数控系统技术规范,开发了43个岗位能力标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核九院和跨国企业高度认可,学生成为重庆市先进制造业的“抢手货” 2.2产教融合 在国家校企合作政策引导下,高职院校创新“政行企校”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成为产教融合的“新亮点”。为贯彻

(完整版)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意在经过1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具备通过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的水平。 高职英语为高职院校学生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高职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英语课程,它涵盖各行业的基本专业词汇、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以及科技用语等,为学生以后学习会计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等专业英语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中的英文术语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强调其实践性:一是课堂内的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实践;二是通过开展语音语调大赛、语音语调模仿、"演讲"、"情景对话"等旨在通过比赛改善学生的英语发音,提高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多听,多说,多练英语的活泼的学习气氛,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本校高职英语教学使用教材为《现代实用职业英语综合教程》(Modern Practical Vocational English)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本教材坚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正确方向,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了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的。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共分为4册(本校大部分专业学习2册书的内容),每册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读(Reading and Skill Developing)、写(Grammar Studying and Writing)三部分组成,另有一个“达人英语”(Expert English)部分。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包括:热身训练、回答问题、语音练习、句子或短对话、短文听力、等。其选取材料形式多样,并以丰富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增加语音输入,强化语言技能,学生边学边练。 2. Reading and Skill Developing 本部分注重“阅读与技能培养”,由围绕同一主题的两篇文章组成。题材、体裁丰富多彩,原汁原味,涉猎面广博,体现了多元化、多方位文化的只是输入。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能增加自己的应用性知识。 3. Grammar Studying and Writing 本部分结合中国学生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力图使学生从认识错误到改正错误再到有意识地避免错误,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鉴于目前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的水平差异较

2020年农村年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农村年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农村年度远程教育是指为促进城乡优质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年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切实加强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让远程真正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学校计划及我校工作实际,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以上级远程教育精神、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卫星数据接收、计算机网络设备,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送到教师手里,使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做好远程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积极配合党委政府,作好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培训。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远程教育主要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领导,分工明确

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来专门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师生服务。 3、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逐步推进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信息量大,资源范围广,可利用价值高。我们如何把这些资源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为此,我校准备从以下方面来抓: ①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要运用好远程,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此,我校在本学期继续大力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在原有"计算机全员培训"操作技能基础上,提高操作层次,都熟悉远程各版块内容。 ②加大远程的课堂应用率

为使远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要制订远程利用教师课程表,每位教师按表上课,并不断总结经验,使远程与学校实际教育现状达到互融地步。 ③远程为农村服务 我校地处农村,远程上同样有许多能为农业提供帮助的知识。学校要配合镇政府对农村党员、农民进行远程教育培训,使他们能通过远程教育学到致富信息,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让远程为农村服务。 ④做好计算机教室与远教资源的整合 把远教的资源共享到网络教室,每天开放微机教室,使每个教师都到微机教室里面学习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1、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各有关人员把教学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料接收下来,进行数据的保存、、刻录,按要求好后投入使用。 2、仪器、设备保管完好、干净,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各种仪器、设备、机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要求,并动手保养和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 王明伦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3001) 摘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发展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速度过快,内涵建设乏力,投入严重不足,区域发展不和谐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营造适合高职教育和谐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大力推进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着力加强质量工程的基础能力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发展问题;发展政策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识石马: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7)25—0005—05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批以面向地方,服务经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大学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从其发展规模看,占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变化分析 (一)高职院校数发展状况 到2007年4月,我国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发展到1109所(含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占本科院校数的66.9%。校均规模为3909人。 (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变化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图1)的变化,从1998年的43万人到2005年的268.10万人,7年间招生数增长6.2倍,每年b~29.87%的速度扩张。在校生规模(图2)从1998年的117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713万人,增长了6.1倍。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 指引 何谓“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更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终结大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中询,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调研,首次提出“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四个全面形成的过程以及在总书记的一番话中我理解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四个全面”与“中国梦”有着密切的内在的根本的联系。以“中国梦”为主线深刻理解并宣传阐释好“四个全面”,是我们宣传思想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个全面”从哲学的视角,为改革开放进行顶层设计提供了战略思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路径,其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基本的哲学要素。其之所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因为实现中梦的历史前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其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肩负着民族使命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这个追求就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特色。不论在什么年代,党都没有放弃这一理想,都在践行这一使命。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旗帜上飘扬的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思

想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依然没有改旗易帜,继续以社会主义为发展的方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之路。这自然包含着“四个全面”的理论要素的历史折射。 “四个全面”之所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和哲学要素,既有其的历史原因,也有其的现实诉求;既有其的哲学要求,也有其的理论条件。它主要包涵四个哲学条件和理论元素。其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攻坚战。标注着中国共产党在走向伟大彼岸的思想高度的形成。其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正是围绕这些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新常态,为改革开放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方法论。其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则,也是关于中国梦新思想形成条件的辩证法。其四是从严治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哲学高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史的基本结论。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辩证法,它是一个历史刻度,在证明着中国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它是一个时代刻度,在回答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问题。它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哲学命题,是以时代的力量,激荡中国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形成中国梦的哲学高度。是用历史的眼光,形成中国梦新思想体系的理论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的搭建了第一阶梯;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的提供了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给与了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根本保证!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植于东方文明体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传承创新,特色鲜明,表达更亲切、更务实,更具激励作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