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人际关系理

论及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管理心理学学科形成的基础。从20世纪60年代作为独立

的学科,到80年代逐步分化,至今其重点关注的问题既有一贯的核心问题,也有一些

热点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管理心理学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对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和实际应用,应首先掌握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和

模型。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管理心理学家把自20世纪初以来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泰勒

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

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

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一、管理心理学的早期研究

管理心理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生

产效率。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它

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缓解早期工业社会劳资关系的矛盾。在早期的工业

社会,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资方的目标,而改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工资福利待

遇是劳方的要求。资方追求效益,劳方期待公平,满足生活和人性方面的需求。劳资

矛盾的加剧,比如,引发的大规模罢工、关闭工厂甚至流血冲突等,会使得劳资双方

管理心理学

两败俱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劳资矛盾非常突出。

解决劳资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劳资双方不应为争夺少得可怜的一小块利益而喋喋不休,而应设法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资和改善条件。只有这样,劳资双方的日子都好过。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满足军需物质生产的需要。

当时交战各国的男性青壮年大量应征入伍。工厂由于缺乏熟练工人,除雇佣大量妇女外,还不得不采取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等办法来增加生产。但延长劳动时间,增加了工人的疲劳度,因而还是达不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这就引起了对疲劳的研究。

如英国就专门设立了疲劳研究所。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 W. Taylor,1856—1915)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的工作效率问题。他在美国伯利恒钢铁厂对工人实行严格管理,并用记件奖励工资激励工人努力生产。他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Taylor,1964),工人按他设计的工具和操作方法进行劳动,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berg,1863—1916)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心理学之父”,首次在英国伦敦出版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为《心理学和工业效率》(Münsterberg,1913)一书中,芒斯特伯格明确提出,他的目标在于去发现:(1)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3)企业如何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

芒斯特伯格的著作得到莉莲·吉尔布里斯(L. M. Gilbreth,1878—1972)创新思想的补充。在1914年出版的《管理心理学》(Gilbert,1980)一书中,吉尔布里斯就想把早期的心理学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实践中去。她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她强调,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必须首先看到工人,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要。工人很多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单调,而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关心不够。她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力图把早期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但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把心理学应用到管理方面的另一位重要的早期管理心理学家是沃尔特·斯科特(W. D. Scott,1869—1955),他于1900年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写过许多关于把心理学概念应用于广告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书(Scott,1908),还写了一些关于有效地选拔人才等人事管理实务方面的著作(Scott,196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兵员选拔上的需要也推动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各交战国为了有效地使用兵员资源,需要对应征入伍的大量兵员进行甄别和选拔。这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学的人员测评研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有很多心理学家被征召

2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从事兵员的选拔工作。一战后,心理学家设计的人事测评方法和技术很快就被应用于

工业界,成为选拔工人的重要手段。此外,从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开始逐步认识

到心理学在工作环境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心理学开始兴起。这里所指的工

业心理学是指以企业中的人—机关系、人际关系和人—工作环境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

学科(朱祖祥,2001)。管理心理学被看作是其一个分支。

二、霍桑实验的影响

1927—1932年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从事著名试验的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1880—1949)、罗特利斯伯格(F.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和其他一些

人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早在1924—1927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

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开展一项研究,以确定照明和其他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他

们发现,对试验小组的照明,无论是增强还是减弱,生产率都有提高。在研究人员打

算宣布整个试验失败之际,哈佛大学的埃尔顿·梅奥却看出某些不寻常的东西,便和

罗特利斯伯格以及其他一些人继续进行研究。改变试验小组照明度,改善休息时间,

缩短工作日和变换有鼓励性的工资制度,似乎都不能解释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于是梅

奥和他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必定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他们认为,生产率的提高是

一些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如士气、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一种归属感)

以及有效的管理。这一类的管理工作,要求了解人的行为,特别是集体行为,并且通

过这样一些人际之间的处事方法,如激励、劝导、领导和信息交流等方式开展管理工作。上述试验小组所出现的现象,基本上是由于受人“注意了”而引起的,这统称为“霍桑效应”(Mayo,1960;Roethlisberger,1941;Roethlisberger & Dickson,1966)。

霍桑实验及早期人际关系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其中引人

注目之处包括如下七个方面:(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个社

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5)

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6)管理者不仅

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而且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

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小资料:霍桑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这是霍桑实验中最主要的一项。为了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对工

人生产率的影响而设计出来的一组试验,于1931年11月到1932年5月间进行。这次

3

管理心理学

实验选了14名男工在一间单独的观察室中进行。通过实验,研究者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工人们对“合理的日工作量”有明确的概念。而他们认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低于企业管理当局拟订的产量标准。工人们估计,如果他们的产量超过了那个非正式的定额,工资率就会降低,或者产量定额就会提高;如果他们的产量低于那个非正式定额,又会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不满,所以他们就制定了这个非正式的定额,并运用群体的压力使每个工人遵循这个定额。对电话线圈装配工中社会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组织中存在着两个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下面四条不成文的纪律:(1)你不应该干活过多;(2)你不应该干活过少;(3)你不应该向监工报告任何有损于同伴的事;(4)你不应该对同伴保持疏远的态度或者好管闲事。

梅奥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s Theory)闻名于世,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从此,更多的管理专家学者关注并致力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不断取得的成果又促进了对该问题的研究进程,从而导致行为科学这一新兴学科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正式形成。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提出了“行为科学”的概念。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邀请一些大学的著名学者研讨后,正式把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

(Behavior Sciences)。行为科学是凭借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如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生物学、医学、宗教学等)的理论来研究人的各种行为,因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是由相关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心理学是其形成的一块重要基石。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促成了行为科学学派的形成。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H. J. Leavitt)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Leavitt,1958),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进入到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此后,管理心理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基本上停留在经验和朴素的认识上。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1935—1937年周先庚在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与陈立合作,在北平南口机车厂进行了关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调查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摸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这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实验研究。1935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撰写并出版了《工业心理学概

4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观》一书,第一次从环境、疲劳、休息、工作方法、事故与效率,以及工业组织、激

励与动机等重要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工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从20世

纪50年代开始,我国已逐步开展工程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研究,但管理心理学的起

步较晚。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术界对西方正在迅速

发展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知之甚少。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工业部门感到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调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心理学

界也感到需要开展有关生产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正是在这种改革和开放的形

势下,管理心理学才逐步得到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管理心理学的起步。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成立于1985年,实际上是管理心理

学会,迄今为止各省市基本上都成立了行为科学学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有两个工业心理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心理学

的研究。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经济与心理行为研究中心(原名工业心理

研究室),另一个是浙江大学的工程心理学(原杭州大学的工业心理专业)。它们均

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热的兴起,全国许

多高校的管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开始从事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一批硕士生和博士

生以管理心理学领域作为学位论文的课题。从80年代起,我国翻译出版了一批国外较

有影响的著作,如薛恩(Shein)的《组织心理学》(薛恩,1987)、马斯洛(Maslow)

的《动机与人格》(马斯洛,2005)、麦考密克(McCormick)等人的《工业与组织心

理学》(麦考密克,伊尔根,1991)以及一些以“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命

名的其他著作。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由我国学者卢盛忠编写的《管理心理学》教材,

随后,又出版了许多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著作。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俞文钊

的《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陈立的《工业管理心理学》(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8),徐联仓、陈龙的《管理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和王

重鸣的《劳动人事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类

著作逾百种。在这个领域内,也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激励、人员测评、岗位胜

任特征、工作业绩评价、管理培训与发展、领导的CPM理论、变革型领导、管理决策、

跨文化研究、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组织公民行为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我国在研究和从业人员数量、成果的数量和创新性、

社会影响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是组织行为学,它们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5

管理心理学

一、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很多,本书采用美国学者罗宾斯(1997)的定义。他认为,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与管理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管理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如表1-1所示。

表1-1 与管理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既有一贯的核心问题,也有一些热点问题。以下两个问题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早期的管理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与工作、职业的匹配,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已从过去的人如何适应机器向机器怎样适合于人转变。

近年来管理心理学家开始注意研究人与组织、环境的匹配问题。其研究结论为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2)激励问题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过去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和强化学派等有关激励的理论。此外,与激励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是有关工作承诺的研究,主要从工作价值观、职业发展、工作责任心、组织认同和对社会的态度进行研究。

6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来看,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管理心

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具体表现在

如下四个方面:

(1)研究的目的相同。即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揭示其规律,并

以此规律指导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2)研究的对象一致。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都把心理与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

对象。当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不涉及人的行为;

当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不涉及人的心理。

(3)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内容构架基本相同,如都

包括个体问题、群体问题、激励问题、领导问题、组织文化与变革问题等。

(4)很多理论来源相同。虽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比较宽广,但很多理论来源

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来源相同,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生理学。其中

心理学是一门主要学科。

(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虽说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诸多方面是相同或一致的,都是边缘学科和应用

学科,很多学者也容易将两者混同起来,但它们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表1-2对这些差

别作出了比较。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前者的研

究对象是指组织中人的心理(包括外在、可观测、可变的行为,也包括内在的、甚至

是不可观测、不可变的行为,如思维、本能),而后者的研究对象是指组织中人的外在、可观测、可变的行为。由此决定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得比较抽象、隐晦和

理论化,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更为具体、直观、实用。为克服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成果的不足,本书尽量吸取和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

表1-2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比较

7

管理心理学

小资料:瑞士联邦工业大学为毕业生开设应急的管理心理学课程在大部分学科中,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管理方面的课程。然而,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几乎立即就会面临人际关系、集体协作、交流技巧、处理压力等诸多问题。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最低限度的“进入准备”,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开设了一系列管理心理学方面的强化、应急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时间及压力管理,不同的管理风格,交际技巧,有感召力的公开演讲,顾客关注焦点及高质量服务,谈判技巧和艺术,冲突处理等。这些专题强化教学班,每班人数不得超过12人,除要求学生了解重要的原理外,特别强调能够立刻应用。为此他们设计了大量的实践练习、情景练习,并配有相应的教材。这一短期应急课程对所有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开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的确是行之有效的。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模型

(一)研究方法

传统管理心理学家关心的是组织理论内部的逻辑一致性,即设法保证得出的结论是从一系列数据中合乎逻辑地推衍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数据来自于实验室实验,而不是来自现实的组织及其行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这种实验室研究方法在管理心理研究中颇为盛行。但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以实验室实验为基础的传统方法论体系受到质疑和挑战,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适合现实的组织,理论脱离实际。由此引发了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转向外部有用性的

8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体系。这种以现实有效性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面向现实的组织,强调研究的现实意义,

发展一种直接与现实组织相联系的概念模型和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

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包括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

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下面对它们分别加以介绍。

1.实验法

这是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造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者

产生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按实验

地点的性质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在过去,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研究采

用实验室实验法。但目前比较多地使用现场实验法。现场实验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步骤:(1)进行实验设计,主要包括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

组和控制组,拟订实验程序;(2)进行实验,主要观察和收集由自变量引发的心理现

象(因变量)等方面的数据;(3)对从实验组和控制组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并写出实验报告。

2.经验总结法

这是研究者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经验,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归纳、总

结的一种研究方法。优秀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的管

理经验在媒体发表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但由于他们可能缺乏管理理论包括管理

心理学的知识,其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缺乏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这就需要管

理心理学家与他们合作,开展咨询活动,从理论上提高他们的经验,使之科学化,总

结后再加以推广。

3.现场研究法

现场研究是在现有组织的环境范围之内进行的研究,通常与实际工作者合作共同

完成。现场研究所用资料包括观察者记录的组织成员的行为、组织成员填写的问卷、

谈话记录或录音、书面文件、各种有关产量和质量的报表等。

现场研究也包括研究者出于研究目的的挂职行为。研究者以某一层次的真正管理

者的身份出现,参与企业的某些实际管理过程,从而在管理一线获得机会超前识别并

解决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心理问题。

4.案例比较法

案例研究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的详尽分析。案例比较法是将若干案例比较后得出一

般性的结论。这种方法在于认识和描述不同组织结构中的基本相同点。对这些相同点

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产生一些能够作为预测未来发展的工具而应用于其他类似的或可比

较情景的一般结论。可见,案例比较法有其广泛的实用价值。

5.测验法

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可能要结合使用测验法,即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或精密的测

9

管理心理学

量仪器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的一种方法。运用测验法需要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这些用文字或图形等表达内容的测验工具称为“量表”。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许多心理学量表被采用。测验法在时间和经济上都比较经济,通常情况下测试结果还可用它探求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之间的关系。

(二)一般模型

管理心理学在三个层面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1)个体水平,主要研究个性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群体水平,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力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3)组织水平,主要从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管理心理的影响。

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和行为的结果总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有效性表现出来,从而显示心理和行为(自变量)与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自变量有时通过中间/中介变量影响因变量。根据哈克曼(Hackman,1983)对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如果以下三个标准得到满足,就可以说个体、群体或组织在有效地从事工作:(1)组织的产出(产品或服务)超过那些接受、评价或使用这种产出的个体或群体所需要的最低质量或数量标准;(2)从事目前工作的经历有助于提高组织进一步完成新工作的能力;(3)组织中的人在本组织中工作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满足程度的提高。

表现上述行为有效性的指标比较常见的有:(1)效果(effectiveness);(2)效率(efficiency);(3)缺勤(absenteeism);(4)离职(turnover);(5)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效果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方向、目标正确,做正确的事;后者是指快速地实现目标,正确地做事,少走弯路。管理心理学模型就在于通过定量的数学方法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心理和行为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关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从目前国际流行的实证研究方法来看,许多变量需要通过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加以测量。比方说,对于“离职倾向”,就可以通过下面三个陈述加以测量:(1)在未来的12个月内,我可能会离开这家公司。

(2)在未来的三年内,我可能会离开这家公司。

(3)如果能够得到多一点薪水,我就可能跳槽。

苏方国,赵曙明(2005)对上述“离职倾向”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认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0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11 小资料:人格类型和控制源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

蒋奖,许燕,周莉著文(2004)探讨医护人员A 型人格、控制源与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关系。他们认为,A 型人格者缺乏耐心、有时间紧迫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敌意。与之相对的

B 型人格者缺乏时间紧迫感、竞争性弱、容易满足。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 )表明个体对事件结果与自身行为之间关系的看法。控制源有两种倾向,即内控(Internal Control )与外控(External control )。内控者倾向于把自己成功或失败归于个人的能力、人格和努力等,而外控者则将之归于运气、命运和有权力的他人等。本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人格(A 型或者B 型),另一个是控制源(内控者或者外控者)。因变量也有两个:一个是工作满意度,另一个是心理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医护人员A 型人格、控制源和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即越是A 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其工作满意度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越是外控的医护人员其工作满意度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当然,本研究主要是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思考练习1-1:简答题

1.什么是霍桑实验?

2.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3.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的模型?

思考练习1-2:单项选择题

1.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 )。

(1)梅奥(Elton Mayo ) (2)霍桑(Hawthorne )

(3)泰勒(F. W. Taylor ) (4)斯科特(W. D. Scott )

2.霍桑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是为了研究( )。

(1)员工满意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2)工作环境的物质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3)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4)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3.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概念的学者是( )。

管理心理学

12 (1)梅奥(Elton Mayo)(2)莱维特(H. J. Leavitt)(3)莉莲·吉尔布里斯(Lillian M. Gilbreth)(4)斯科特(W. D. Scott)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13

思考练习1-3:是非判断题

目的:本练习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管理心理学知识如何促进其对组织生活的理解。 指示:阅读下面每句陈述,并根据学生的看法对其正确与否画圈。全班讨论后,

再由老师解释。

1.是 否 快乐员工的生产效率高。

2.是 否 即使有迹象表明决策无效,但决策仍会继续支持决策的实施。

3.是 否 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

4.是 否 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

5.是 否 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

6.是 否 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工作绩效更佳。

7.是 否 与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

8.是 否 大多数高层领导是A 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

竞争,好发脾气,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

9.是 否 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的报酬时,员工通常会

感到占了便宜,感到内疚。

管理游戏1-1:我的期望

在任何时候,只有知道对方到底想要什么,才能很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满足对方的需要,这个游戏就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说明了这一点。

参与人数:集体参与

时间:10分钟

场地:室内

道具:纸笔,“我的期望”卡

应用:教学刚开始前的沟通与交流

游戏规则和程序:

1.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我的期望”卡,给他们两分钟时间,让他们讲今天来这里上课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想要从这个课程里面得到什么。

2.接下来让大家分享一下他们来这里的目的,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等。

相关讨论:

1.大家分享一下彼此来此学习的目的,这个游戏对于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好处?

2.这种方式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管理心理学

14

管理游戏1-2:奖励的妙处

希望好的情况会继续出现时,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这一点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教学中,都是非常有用的。这个游戏采取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保持好的状态并继续发挥这种状态。

参与人数:集体参与

时间:3分钟

道具:事先准备好的强化刺激用品

场地:课室

应用:激励学生积极表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规则和程序:

1.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想得到的奖品(比如巧克力、书或入场券等)。

2.向他们说明游戏的奖励机制,告诉学生:只要他们作出积极的举动,他们是可以获得这些奖励的。

3.在奖品上贴上速贴标签,上面写着:“成功来自于能够,而不是不能”。学生会为这一口号而大为振奋,当看到自己的行为被大家认可并因此得到奖励时,他们会喜欢上这个游戏,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4.任何时候,只要有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见解或者用一句幽默的话打破房间的沉闷气氛,就奖励此人一件奖品,这会促使其他人也加倍努力去赢得他们想要的奖品。

相关讨论:

1.为什么学生会积极参与?你认为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15 2.如果教师扣发一次奖品,学生的反应会怎样?会出现什么后果?

3.如果教师选择了错误的奖品,学生的反应会怎样?会出现什么后果?

讨论题1-1: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工人抽烟

某药业有限公司是自1998年11月由原国有一家制药厂转制成立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中成药品,年销售额逾两亿元、利润超两千万元,产品销往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地。近年来,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 认证标准,制药厂花巨资引进了新的设备,工人上班前必须换衣服和接受必要的消毒程序才能进入工厂内工作。当班的主管有时发现,虽然明文规定工人在厂内上班的时间不准抽烟,但是仍有少数工人因烟瘾发作,乘主管不注意,在厂内的偏僻处抽烟,严重地违反操作规程。

请根据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模型,从个人、群体、组织三个层面考虑,如何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工人在厂内抽烟。以下几个问题供讨论时参考:(1)对烟瘾很大的工人是否可考虑安排做其他的工作?(2)抽烟的工人群体是否会效仿别人的抽烟行为?(3)是否给工人中途的休息时间,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到厂外抽烟,并重新换衣服和消毒以入厂?(4)对违反纪律的工人给予严惩是否对防止和杜绝工人抽烟有效?(5)主管加强监督是否有效?

参考文献

1.蒋奖,许燕,周莉.医护人员A 型人格、控制源与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359~361

2.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

3.朱祖祥.工业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美)斯帝芬·P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孙建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美)麦考密克(McMormick E J ),伊尔根(Ilgen D R ).工业与组织行为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美)薛恩.组织心理学.余凯成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

8.苏方国,赵曙明.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08):111~116

9.Gilbert Lillian M. The psychology of management: The function of the mind in

管理心理学

determining, teaching, and installing methods of least waste. Easton: Hive Pub. Co, 1980.

10.Hackman J R. Doing research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Edward, L.(Ed.). Doing Research That Is Useful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Tossey—Bass, 1983 11.Leavitt Harold J. Managerial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individuals, pairs, and groups in organiza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12.Mayo Elton. 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New York: Viking Press, 1960

13.Münsterberg Hugo. 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London: Constable, 1913

14.Roethlisberger F J. Manageement and morale.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1

15.Roethlisberger F J, William J Dickson. Management and the Worker: An Account of A Research Program Conducted by the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 Hawthorne Works, Chicago.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16.Scott Walter D. The Psychology of Advertising: A Simple Exposi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in Their Relation to Successful Advertising. Boston: Small, Maynard, 1908 17.Scott Walter D. Personnel management: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oint of View (6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961

18.Taylor F W. Scientific management: Comprising Shop management;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estimony Before the Special House Committee.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4

16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浅述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doc 6页)

浅述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doc 6页)

第一章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一、早期管理理论 1. 科学管理理论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科学,并形成了科学管理学派。这一学派注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直接的管理目标,以便增强组织效能,即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高额利润和长远发展。科学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Taylor通过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的著名的“搬铁块”实验和“时间—动作分析”,以及相继完成的“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等多项实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他于1911年所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成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作。 Taylor提出了以下科学管理原则: (1)把工作组织的所有责任分配给经理而不是工人。由管理人员负责工作的计划和设计,而让工人执行工作任务;

(2)运用科学方法决定每一工作任务的最好方式。由经理设计每位工人的工作,确定完 成任务的标准和方法; (3)对每一种工作选择最适合的人。经理应该使每位工人的能力与各自工作的需要相匹 配; (4)对工人进行培训,以便正确从事其工作。经理应该训练工人在工作中运用标准的方 法; (5)对工作作业进行监控,以保证正确执行具体工作程序,并取得适当成果。经理应该实施规范的控制,确保所管辖的工人总是以最佳的 方式开展工作; (6)通过计划工作任务分配和消除中断动作来提供进一步支持。经理能够帮助自身工人继续完成高水平工作任务。 科学管理的焦点仍然是人。其他一些管理科学家也在科学管理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Henry L.Gantt(1861-1919)建立的“任务奖金工资计划”,把员工任务成效与管理人员的奖金联系在一起。他所发明的“计划比较

智慧树 管理百年试题范围

第一章《管理百年》教学大纲 章节详细内容 CHAPTER 1 历史起源 主要通过对管理,管理活动,管理学科及其历史发展沿革,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时代变化的分析对管理的重要性及学习的必要性进行解释 1管理思想萌芽中外管理思想比较 2管理活动与定义和管理者角色与管理技能对管理的科学界定,承担管理活动的个体认识。 第二章CHAPTER 2 理论发展 通过对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三阶段主要流派的展示,结合与管理学理论紧密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主要认识,强调现代管理丛林时代理论新发展为讲授主线 3理论发展(上)管理理论三阶段,现代以来管理理论发展主线 4理论发展(下)管理理论知识来源,管理学科的主要架构;管理丛林时代的新探索现代管理热点问题、热点领域。 1世界上翼展最长的飞机是H4赫拉克勒斯,绰号“云杉鹅”。 A.√ B.× 2现代飞机的五大部分包括:机身、机翼、动力装置、起落装置和驾驶舱。 A.√ B.× 3天气现象主要集中在对流层。 A.√ B.× 4航空发动机被称作“工业之花”。 A.√ B.× 5升降舵控制飞机的俯仰。 A.√ B.× 6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

A.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B.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7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 A.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B.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8()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C.《计件工资制》 D.《动作研究》 9“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是()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 A.组织 B.系统 C.科学 D.行为 10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种基本活动。 A.四 B.五 C.六 D.三 第三章CHAPTER 3 时代背景 商业企业所处时代从重“利”到重“德”、从单赢到双赢,这需要我们对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和管理道德有清楚的认识,并对形成优良道德水准的影响因素,企业道德观的主要形式及演进方式进行阐述 5时代背景管理的发展背景,管理活动主体道德认知,企业道德观与管理质量。 1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 ) 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电子教材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二节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也就是说,通过严格的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一道工序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是这一阶段执行质量职能的主要内容。在由谁来检验把关方面,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①在20世纪以前,生产方式主要是小作坊形式,那时的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检验者,制造和检验的职能都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②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勒(F.W.Taylor)提出了在生产中应该将计划与执行、生产与检验分开的主张。于是,在一些工厂中建立了“工长制”,将质量检验的职能从操作者身上分离出来,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这一变化强化了质量检验的职能,称为“工长质量管理”。③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分工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在管理分工概念的影响下,一些工厂便设立了专职的检验部门并配备专职的检验人员来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质量检验的职能从工长转移给了质量检验员,称为“检验员质量管理”。 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和专职的质量检验员,使用专门的检验工具,业务比较专精,对保证产品质量起到了把关的作用。然而,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只有检验部门负责,没有其他管理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参与,尤其是直接操作者不参与质量检验和管理,就容易与检验人员产生矛盾,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②主要采取全数检验,不仅检验工作量大,检验周期长,而且检验费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管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现代管理心理学 程正方 第四版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及其理论思想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及其理论思想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外国管理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计件工资制》 《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1.管理原则(内容): (1)搜集、分析和整理企业的所有经验数据、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工作方法(2)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培训 (3)培养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精神 (4)明确分工 2.科学管理的目的:确保每一个雇主获得最大限度的财富,确保每一个雇员获得 3.局限: (1)经济人的人性假设 (2)机械的管理方式,忽视人的因素、作用 (3)为资本家剥削工人 (4)认为工人不必要参与管理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强调组织架构与企业经营 2.企业经营的职能:计划、商业、财务、会计、保养与安全、管理 管理:计划——研究现有条件、预测将来发展,制定行动计划 指挥——建立一个从事活动的人的机构和物的机构 控制——维持组织中的人员的活动 协调——企业的工作和活动保持一致 组织——按原有计划和指挥来完成 14条管理原则:专业化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性、命令的统一、智慧的统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公平合理的报酬、创造性等 3.特点: (1)认为管理是企业六中职能之一,管理是对人起作用的职能。 (2)组织跟管理密切相关 (3)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4)只考察了组织的内在因素,没有考虑周围环境,是封闭的。 韦伯的组织理论——官僚模型 任何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的。 1.主要管理理念:明确分工、职位阶层、法规条例、不讲人情 支薪用人、书面案卷、资源控制 2.有利于调高生产效率,但不利于从事以创造和革新为重点的非常规的灵活的组织活动,可能助长专职、独裁行为,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百年》读后感

《管理百年》读后感 大一开学前,姨妈送了我一本关于管理学的书——《管理百年》,恰好就是这学期老师推荐阅读书籍的其中之一,她希望我能在经济管理学院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管理的历史,理解管理的意义。但我当时一看书名就觉得这是一本枯燥无味,单调陈述管理发展的“历史书”,索性将书放到了书架最底层,但这学期因为管理学这门课,引起了我对管理学的兴趣,我又将书找了出来,花了三周左右读完这本由著名作家斯图尔特·克雷纳所写的管理学巨著,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作者克雷纳通过每十年为一个阶段的形式,用一种批判性思维而非单纯的总结概括,来展现管理思想和形式的发展历史和问题,逐步分析了过去百年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史,像是一个百年管理学的索引,脉络清晰简单的思想史,按照时间顺序,将比较主流的思想和观点罗列出来,同时期的书籍标注出来,每种管理思想出现的背景给出了简单说明。时间就是最好的逻辑结构,让我这等小白对管理的历史变迁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当作是系统学习管理学的首选读本,更是具有对管理学演变逻辑,或者说是发展轨迹的重要研究价值。 1900年-2000年,是人类经历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灾难的100年,也是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并引领世界走向的100年。在这100年中,科学和数字史无前例的在组织管理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同样也是在这过去的百年里,管理才被人们所真正的认识及定义。这本书的框架极为清晰,按照时间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去解读。第一部分:1900年-1930年:前三章,主要讲述了科学管理,组织结构。这段时间内,所有的管理学方面的研究,和企业做的努力,都是在如何提升生产效率方面,比如掐表计时,装配线技术等等。第二部分:1931年-1980年:四到八章,在这个时间段内,社会才真正的意识到管理的正确研究方向,那就是对人的研究,在第一部分里面,人人都在谈管理,谈工作,谈生产,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是人在进行工作,是人在进行生产,而生产工作的本质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好。这一部分,管理思想收获颇为丰硕,战略,营销,企业文化……但是却没有人意识到,企业将会面临的巨大危机。第三部分:1981年-2000年:企业遇到了问题,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很少有企业能够想到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去规避问题。质量,是对管理思想的再一次提升,而管理走到了这里之后,似乎人们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去继续提升了。所以管理学的大师们又开始对管理从头开始解释,公司再造、竞争战略、领导力……一切追根溯源的解释,都是对管理思路脉络的一次理清,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管理,这一个难以研究的学科的本质。并且随着时间的前进,管理这个大千世界慢慢呈现出形态知识化、组织虚拟化、结构扁平化、手段和设施网络化、文化全球化等显著特点,管理思想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也正处于一个流派林立、群星璀璨、成果丰硕的繁荣时期。 这本书还记录了63位管理大师在20世纪舞台上的精彩演绎,梳理了20世纪这个管理黄金时代中管理理论及实践的清晰脉络,还揭示出管理未来的重要线索。这期间各种管理思想和体系不断交替出现并且推陈出新。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们之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不能否认它们对这个时代来说的意义。每一个管理理念体系的出现,必定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以及是对前人管理理念的继承与

运营管理历史及发展

运营管理历史及发展

运营管理的发展历史与理论工具 在人们开始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时,运营管理就随之产生。虽然运营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待早期文明时期,但是主要的发展线索集中在最近的200年。 一、产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最具重大意义的是蒸汽机的发明、劳动分工概念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提出。 1、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发明了蒸汽机,为制造业提供了机械动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2、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认为:(1)分工可重复单项操作,提高熟练程度,提高效率;(2)分工可减少变换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工具和机器的改进。 3、莱特.惠特尼提出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正是采用了标准化的配件,才实现了零件的可互换性,零件才无需定制,才能快速批量生产,才能以标准化的方式生产上万支滑膛枪,才使得后来福特汽车装配线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得制造业得到飞速发展,使得当时人们迫切需要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 二、科学管理(20世纪10年代) 1、以泰勒为代表创立的科学管理原理,给工厂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通过时间研究和工作研究概念的形成,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科学管理原理,其精髓在于:(1)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观测、分析和改进;

(2)建立在方法研究基础上的差别计件工资制;(3)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科学地挑选并培训工人;(4)设立计划部门,负责合同管理、方法研究与标准化、进度安排、成本分析、业绩考核与工资发放以及纪律检查等管理职能。 2、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工业心理学,把心理学的成果运用于动作研究,提出了节约动作的10个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为止仍在被用于操作和运动的进化与优化。 3、亨利.福特看到了非物质利益对激励工人的价值,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甘特图。利用甘特图,使计划的编制更加快捷和直观。 4、亨利·福特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为在汽车行业采用大量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汽车进入了美国普通居民的家庭。在汽车在美国开始畅销,福特公司的T型车大获成功,供不应求。为提高运营效率,福特组建了汽车装配线,并把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工厂管理。同时,一方面在于他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使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论;另一方面得惠了惠特尼提出的标准化。因此,能够使大量生产变成现实。 5、美国的F·W·哈里斯发表关于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通过订货管理EOQ开创了现代库存理论的研究。 三、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1920—1970年) 科学管理十分强调运营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运行与控制的技术因素,而人际关系学说则强调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1、质量管理模型,修哈特和洛米格运用抽样检验和统计表,在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管理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管理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摘要: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管理学交叉而成的一个应用心理学科。本文首先介绍 了管理心理学概念, 并把管理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成初级水平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对各个阶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然后对管理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 发展历程; 问题; 政策措施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把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运用于组织管理中, 通过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进而控制和预测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进而控制和预测组织中的人的行为,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发挥人的潜能, 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改善人际关系及增强组织功能。其中重要的内容是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 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 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管理学交叉而成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 属于应用心理学科。20世纪初, 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先驱, 梅奥领导的霍桑实验则是推动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到20世纪60年代, 管理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外, 不同的行业对管理心理学有不同的称呼, 如心理学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心理学, 工商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行为学。 一、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初级水平阶段 1980年, 中国心理学会筹建了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在其首次专业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工业心理学分为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以后, 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倡导下, 各地相继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管理心理学讲习班和讲座, 经济院校管理学专业也开设了管理心理学课程。首先是翻译、撰写和出版了一批用于高校教学和干部培训的管理心理学书籍。如夏恩的组织心理学、麦柯米可等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以及我国学者编写的管理心理学著作, 如俞文钊的管理心理学。并且陆续成立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学术团体和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 在中国心理学会建立了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同时, 行为科学被逐步介绍到我国。1985年成立了/中国行为科学学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也成立了行为科学组, 全国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管理干部相结合的研究与应用队伍, 为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有关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的研究成为我国管理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徐联仓等修订了日本学者三隅二不二的PM 调查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管理学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赵程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处处闪烁着管理思想的光辉,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西方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旨在对19世纪末至今的管理学发展历程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作一总结、评析,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管理理论服务。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发展历程;特点;趋势; 1 管理学理论的传统管理阶段 1.1中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共 13 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就是一例。这种辩证的策略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孙武的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的必备书籍。 战国时代的另一本书《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工程等方面。该书对封建国家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1.2外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以及古罗马人在这些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不自觉地进行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管理 2)现代管理 3)当代管理 1. 古典管理理论 1.1科学管理 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要做什么 2)怎样去做 3)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行为指导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2)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4)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5)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 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 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 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工作定量系统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管理 阅读书目:《管理百年》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 概述:选择斯图尔特·克雷纳这本《管理百年》是因为这本书是管理学中的经典之作,回顾了1900-2000这一百年中管理这门科学从萌芽到发展到现今的成熟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了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有条理的历史性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每一个管理的历史性阶段作出的深刻的反思,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过去的被视为权威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和观察并得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进行单薄的陈述。所以这本书折射出了作者对于管理的永不满足的态度和批判性的精神,就像作者在书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这一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一百年来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读完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部分便是最初的管理者们的纯粹的对效率的追求到中期的对于组织的重视再到后来的对人的探求,当然这种分法并不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对不同的管理内容的思考,只不过是在某一些时期中,某些探讨显得也尤为重要而已。而书中对于历史的回顾也主要是用具体的研究者或管理者和具体的案例来呈现的。 追求效率::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阶段,生产力已经被极大地提高,资本家管控的工人开始越来越多,管理的思想开始渐渐的萌芽,但是管理却并不被重视也没有基本的定义,直到亨利法约尔的出现,他开始意识到管理师一门科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他给出了关于管理的严格的定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重要的是他明确了管理者的职能所在,这开启了这个对管理探索的新的世纪。在法约尔之后的最杰出的管理者应该非泰勒莫属了,科学管理概念的提出让他一举成名,曾经有人评述说科学管理的精要就是对“对创造能细分体力劳动的流程的压倒性的重视”,的确,在科学管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泰勒对于效率的强调,在他的思想中,工人必须要用严格的是时间管理来督促他们不磨洋工,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处最多的产品,这就是多即是好的信条。这当然极大的促发了生产力的提高甚至把人类的生产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科学管理中缺乏信任,基本的尊重还有沟通,工人只是生产的工具,在后来的出现的理论中可以被归为“X”型人,没有规定,督促就不能完成最大量的任务,这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科学管理只是给了资本家,工厂主等人更好的剥削工人的知识基础,虽然造成的结果与泰勒的初衷相悖而行。泰勒的一个忠实而又成功的跟随者便是福特了,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生产线的发明设计者,最优秀的公司的总经理,这些头衔或许都不能全面的概括出福特的贡献和成就。福特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者和创新者,他的公司的成功毋庸置疑地说明了这一理念的成功,当然,他的个人的敏锐的对市场的直觉等因素也不容忽视,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对于工人们的几乎无缝隙的控制,追求市场导向而不是客户导向,过于自负的判断以及对利润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在福特下任后福特汽车公司的一步步衰落,而几乎同时期成长起来的松下公司则在关注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感和对员工的信任和沟通,从而走的也更加的远。不得不说,者20年是人们疯狂地追求效率的时期,虽然后来很多人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理论等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必要的阶段为后来的人们进一步探寻管理的真谛准备了条件。 发现组织 《管理百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清晰发展脉络的便是组织了。在泰勒和福特时代,组织被他们长时间的忽视,发现组织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合理的组织架构模式的人是马克思·韦伯,他提出了影响了后来的好几十年的官僚组织模型,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级制度,非人格性,维护既定的规律,劳动的专业分工,效率的原则是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部

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第一章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一、早期管理理论 1. 科学管理理论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科学,并形成了科学管理学派。这一学派注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直接的管理目标,以便增强组织效能,即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高额利润和长远发展。科学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Taylor通过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的着名的“搬铁块”实验和“时间—动作分析”,以及相继完成的“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等多项实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他于1911年所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成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作。Taylor提出了以下 科学管理原则: (1)把工作组织的所有责任分配给经理而不是工人。由管理人员负责工作 的计划和设计,而让工人执行工作任务; (2)运用科学方法决定每一工作任务的最好方式。由经理设计每位工人的 工作,确定完成任务的标准和方法; (3)对每一种工作选择最适合的人。经理应该使每位工人的能力与各自工 作的需要相匹配;

(4)对工人进行培训,以便正确从事其工作。经理应该训练工人在工作中 运用标准的方法; (5)对工作作业进行监控,以保证正确执行具体工作程序,并取得适当成果。经理应该实施规范的控制,确保所管辖的工人总是以最佳的方式开展工 作; (6)通过计划工作任务分配和消除中断动作来提供进一步支持。经理能够 帮助自身工人继续完成高水平工作任务。 科学管理的焦点仍然是人。其他一些管理科学家也在科学管理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Henry L.Gantt(1861-1919)建立的“任务奖金工资计划”,把员工任务成效与管理人员的奖金联系在一起。他所发明的“计划比较图表”,以甘特的名字命名,称为“甘特图表”。现代管理中流行的“方案评价与回顾技术”,(PERT)就是以甘特图表为基础的。Frank Gilbreth (1868—1924)和Lillian Gilbreth夫妇(1878—1972)发明的一种快速测量仪,进行了动作研究,对工人操作时的手部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确定了每一动作所需的时间。我国企业现行的“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等管理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泰勒制”。这些制度与系统的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 当时工业心理学的主流以曾经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Hugo Münsterberg(1913)为代表。他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早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采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的心理技术学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国际上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ScheduleControlSystems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2.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相关利益者的冲突不断增加,降低项目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迫使作为项目业主/客户的一些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作为项目实施者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和认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发和使用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大型建设工程以及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和现代化,使得现代项目管理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同时,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在这一时期也迅速扩展到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而且项目管理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例外管理(这些都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做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例如,欧洲的ABB公司作为一个处于领先地位的全球性工程公司,其绝大部分工作都要求开展项目管理;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它公开承认项目管理是对其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摩托罗拉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通讯设备和服务供应商之一,它在九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