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基础物理学

( 一) 质点的运动

1. 理解质点、参考系、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力学概念。

2. 掌握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作实际应用。

3. 熟悉曲线运动的矢量描写。

4. 了解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和对时空的经典描写。

( 二) 牛顿运动定律

1. 了解常见力和基本力及其特点。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3. 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微分形式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4. 了解惯性力及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

( 三) 动量与角动量

1. 理解动量、冲量概念, 使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

2.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3. 理解质点的角动量概念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四) 功和能

129

1. 理解动能、势能、保守力等概念。

2. 掌握动能定理, 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能原理。

4.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五) 刚体的定轴转动

1. 了解刚体的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

2. 掌握力矩、转动惯量和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并能实际应用。

3. 掌握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和动能定理。

4. 了解定轴转动刚体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六) 静电场

1. 知道库仑定律。

2. 理解电场强度及其通量。

3. 掌握高斯定理及应用。

( 七) 电势

1. 了解静电场的保守性。

2. 理解电势叠加原理。

3. 会计算电势及电势差。

4. 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 八) 静电场中的导体

1. 知道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以及静电平衡导体的电荷分布。

2. 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

( 九) 稳恒磁场

1. 理解磁感强度、磁通量和磁场高斯定理。

2. 理解并会使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

3. 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十) 电磁感应电磁波

1.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30

2. 会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 了解互感与自感、磁场的能量。

二、基础化学

( 一)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 长式) 的结构( 周期、族) 及其应用。

2. 以第3 周期为例, 掌握同一周期元素性质( 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以IA 和喻A 族为例, 掌握同一主族元素性质( 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理解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认识其一般规律。

6. 会由式驻G= 驻H-T驻S 判别反应的方向。

7.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三) 氧化还原反应

1. 了解氧化剂、还原剂和元素的氧化数等概念。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 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131

4.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 四) 电解质溶液

1. 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 了解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 的定义。

5. 能用测定溶液pH 的方法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6. 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7.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概况, 掌握酸碱电离和酸、碱质子理论。

8.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9. 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的概念和应用。

10. 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原理。

1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以及常见离子的

检验方法。

12.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13. 掌握Ksp 的意义及浓度积规则, 掌握Ksp 与摩尔溶解度( S) 的关系、换算及Ksp 的有关计算。

( 五)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 掌握典型金属( IA 和域A 族) 和典型非金属( 卤族)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 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4.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32

三、基础生物学

( 一) 生命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

1. 知道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知道细胞形态结构。

3. 理解细胞生命活动过程。

4. 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

( 二) 生殖和发育

1. 知道生物的生殖方式。

2. 了解高等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三)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1. 知道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2. 理解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3. 知道遗传学的基本定律。

4. 知道生物进化的机理与证据。

( 四) 生物世界

1. 了解生物的基本分类。

2. 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 五) 生物与环境

1. 了解种群生态、群落生态。

2.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部分学科课标与教材

一、科学探究

( 一) 认识科学探究

133

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 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

重要性。

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了解合理

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

技术。

( 二) 提出问题

1. 能从“ 这是什么冶“ 为什么会这样冶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 安

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 三) 猜想与假设

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 什么是事实。

( 四) 制订计划

1.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 五) 观察、实验、制作

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

事物的形态特征。

2. 能用简单的工具( 放大镜、显微镜等) 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

134

察, 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 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 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采集数据, 并作简单记录。

4.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并作实验记录。

5.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绘制

简单图表。

6.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制作岩石标本, 昆虫模型, 火山、地层模

型等。

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起重机模

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 六) 搜集整理信息

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 七) 思考与结论

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 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3.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 八) 表达与交流

1.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 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 表述研究过

程和结果。

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一) 对待科学学习

1. 想知道, 爱提问。

2. 喜欢大胆想象。

135

3. 尊重证据。

4.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5. 愿意合作与交流。

6.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 二) 对待科学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不迷信权威。

( 三) 对待自然

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珍爱生命。

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三、生命世界

( 一) 多样的生物

1. 常见的植物。

( 1)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 2)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 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3)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 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 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2. 常见的动物。

( 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

类。

( 2) 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 3)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 4)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 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 5)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36

( 6) 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3. 常见的其他生物。

( 1)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 2)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 3) 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 二) 生命的共同特征

1. 动植物的一生。

( 1) 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 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 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 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 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

程的复杂多样。

2. 生物的繁殖。

( 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 2) 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 3) 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3.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 2) 探究根、茎的作用。

( 3)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或标本, 或观看多媒体软件, 指认一些主要

器官。

( 4)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 生物的基本需求。

( 1) 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 2) 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3) 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 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

些食物作为能量。

137

( 4)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下制造淀粉和氧气, 同时吸收二氧化

碳。

5. 遗传现象。

( 1) 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

( 2) 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 三) 生物与环境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观察植物的外形, 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 2) 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 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

起来。

( 3)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 4)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 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 5)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 6)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 7) 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 8)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既依赖于环境, 又影响环境,

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 进化现象。

( 1)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 2) 能以某类生物为例, 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 3) 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 四) 健康生活

1. 生理与健康。

( 1)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

性。

( 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3)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138

( 4)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 5)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6) 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 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 7)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 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 总指挥部冶。

2. 生长发育。

( 1)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 2) 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 3)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3. 良好生活习惯。

( 1)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 2)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 3)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能积极参加锻炼, 注重个人

保健。

四、物质世界

( 一) 物体与物质

1. 物体的特征。

( 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 并加以描述。

( 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 3) 会使用简单仪器( 如尺、天平、温度计) 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 长度、重量、温度) , 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 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 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列举

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139

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1)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 2)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 如是否导电, 是否溶解, 是否传热, 沉浮

性等) , 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

相联系。

( 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

身的需求, 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 激发创新意识。

3. 物质的变化。

( 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

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 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另一类会

产生新的物质。

( 3) 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 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

4. 物质的利用。

( 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2)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

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 知道一些常用的防、安全和健康措施。

( 3)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人对环

境负有责任。

( 二) 运动与力

1. 位置与运动。

( 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前后、左右、远近等) , 理解物

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140

(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

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2. 常见的力。

( 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推和拉都是力。力

有大小和方向。

( 2)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 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3. 简单机械。

( 1)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 2)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 三) 能量的表现形式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2) 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 3)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 热现象。

( 1)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 2)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知道温度的单位, 会使用温

度计。

( 3)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

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3. 光的传播。

( 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3)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141

4. 简单电路。

( 1)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

识。

( 2)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知道开关的功能;

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 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 磁现象。

( 1)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 磁铁的两极, 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

极相吸的规律。

( 2) 知道电能产生磁,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

铁的应用。

6. 能量的转换。

( 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 2)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五、地球与宇宙

( 一)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1. 地球的概貌。

(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 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 3) 知道地球部有炽热的岩浆。

( 4)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 5) 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 地球的物质之一: 岩石、沙、土壤。

( 1) 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 2)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142

( 3) 知道土壤的构成。

( 4) 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

性。

3. 地球的物质之二: 水。

( 1)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 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 3)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 4) 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 5)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4. 地球的物质之三: 空气。

( 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 2) 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 3)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联系空气对植物的作用, 体验大气

层对地球生命的意义。

( 二)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1.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 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 1)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如温度、风向、风力、

降水量、云量等) 。

( 2)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 搜集有关数据, 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

( 3) 探究雨或雪的成因。

( 4) 探究风的成因。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 讨论自然界风的成因。

( 5) 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 6) 欣赏美丽的天气。

( 7)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

143

( 8) 体验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 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

( 1)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自转一周为一天, 需24 小时。( 2)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 3)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 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 1)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 2)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 3) 了解地震现象。

( 4)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 5)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4.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 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

( 1) 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2) 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三) 天空中的星体

1. 天空中的星体之一: 太阳和月球。

( 1)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 2)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 3) 理解没有太阳, 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 4)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 5) 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 6) 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 7)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8) 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2. 天空中的星体之二: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

( 1)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 2) 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144

( 3)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 天空中的星体之三: 探索宇宙的历史。

( 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 2)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

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 3) 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 4)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三部分学科课程教学指导

一、科学( 3 年级~ 6 年级)课程标准

( 一) 知道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二) 知道科学课程性质和价值

( 三) 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四) 会用科学课程的目标

( 五) 理解科学探究, 并能运用它进行教学

二、科学教学过程和原则

( 一) 认识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 二) 了解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的基本矛盾三、科学教学方法

( 一) 了解科学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 二) 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 三) 能综合运用和优化教学方法

四、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 一) 了解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145

( 二) 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五、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教学

( 一

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2020版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学科教育论复习讲义

2020版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科学学科教育论复习讲义 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及概况 一、国外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1)美国《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教育计划——“2061”计划,美国的教育界和科技界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响亮口号。 美国全民科学素养型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在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设计和安排实验、控制变因、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尊重数据、分析资料和归纳推理的习惯;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独立自学能力,尊重他人、互助合作,并能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态度评价处理各种事物;在困难情况下,能以开放的心智和理性的心态,查找变因、走出困境。 (2)英国“教育改革法”与《国家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STS”)、集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3)日本新的理科“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理科改革的基本方针是: A、贴近自然; B、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和实验; C、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态度; D、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维方法。 二、我国小学的科学教育概况 1、科学课改的基本理念 A宗旨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B课程以探究为基础 C强调整体性 2、科学课改的基本趋势 A教育目标趋向全面性

B课程内容更趋向综合性 C课程实施上更强调探究式、体验式学习 三、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1)国家把“科教兴国”立为国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2)新“课标”的制定与实验试点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含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在本学科的具体体现,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胆实践,经常加以反思,促进不断提高。 教改实验区、实验校是课改的先行者、探索者,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如何理解课程名称从《自然》、《常识》到《科学》的转变 (1)体现了课程观念的更新、内容的拓展。 (2)与国际接轨,利于国际交流。 (3)反映课程目标的转变。 现代关于科学教育的一种观点: 一种通过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学会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的有关问题作出明智的抉择,以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任务: (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2)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3)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4)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5)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小学科学新课程、新理念介绍 一、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与主要理念 1、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高级中学) 注: 1.2018 年教师资格笔试报名在9月4日开始; 2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 提高教师认定门槛, 加大了考试难度, 笔试通过率只有30%左右; 3.想考证小伙伴抓紧时间准备吧!备考同学请认真看下下面考试大纲作有针对性复习,预祝考试成功!主页中有2017 年国考考试真题,建议下载熟悉题型.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 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 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课程目标, 针对高中学生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内容, 制定具体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个体差异, 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特点,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设

计多样化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 恰当选用相关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获得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信息意识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基本知识与方法, 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 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 目标.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实验室登记表

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开出登记册 (二0 一学年第学期) 填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请按时登记,于每学期结束前按要求统计好,并上交教务处 仪器室管理制度

(1)仪器的存放要分类,定室、定橱、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存放。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尘和清洁工作。 (2)建立与健全仪器明细帐、仪器清册和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清册、报表、物相符。人员调动要办理交接手续。 (3)仪器借用,报损要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等实验活动)应填写借用单。实验后还须记载(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记好实验 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成败原因。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地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失少应及时登记、查找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5)仪器用后应及时进行保养工作后归橱。并根据仪器特点定期进行保养与维修工作。 (6)学期结束前清理一次仪器,并核对帐物,处理好有关事项。统计各实验活动的开出率,按要求上报。 实验室管理规则(学生须知) (1)学生在上课前须按教师要求进行准备。 (2)进入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按规定就座,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实验用品。 (3)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仪器性能,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时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如不按规定操作而损坏仪器,则应酌情赔偿。 (4)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教师。 (5)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并清点实验用品,按要求摆列整齐,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工作,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室内物品不得带出室外,丢失和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教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2.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价值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1.课程的总体目标。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线索。 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基础 1.什么是活动设计。 2.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1.主题设计的原则。 2.主题的来源。 3.主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4.主题的类型。 (三)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活动方案的构成。 2.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设计。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 2.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2.具体实施阶段。 3.不同类型活动的实施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如何将活动引向深入。 2.学生遇到困难时。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4.安全保障工作。 5.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 6.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游戏活动方式、探究活动方式、交往活动方式、表现活动方式)。 2.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教学方式(观察法、考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模拟体验等等)。 3.教师的指导任务。 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及原则 1.当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原则。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评价。 2.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评价。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方法 1.审议法。 2.师生民主评议法。 3.档案袋法。 4.自我评价法。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 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理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2.考查考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组织开展科学探究、科学观察、测量、调查和科学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为主。 1.生命科学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及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复习提纲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复习提纲 1.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反映出来的情况和消息就称为信息。 2.信息具有普遍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 3.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通常称为信息技术。 4.从古到今,信息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5次重大的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信与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计算机的发明和因特网的诞生。 5.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组成的。中央处理器是进行运算和控制。存储器主要是存放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是输入程序和数据。输出设备是显示打印数据处理结果。 6.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存取信息方便快捷,但是关闭电源后信息将会丢失。外存储器能长久地保存信息,因此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应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外存储器中。 7.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8.鼠标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它的左右键来指挥计算机工作。 9.键盘的功能主要是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以及发出控制命令。一般键盘有104个键,分为功能键区、主键盘区、辅助键盘区、操作键区、键盘指示灯区。 10.主要键:跳格键(tab)、大小写字母锁定键(caps lock)、换档键(shift)、控制键(ctrl)、转换键(alt)、空格键、回车键

(enter)、退格键、删除键(delete)等。 11.windows桌面一般由桌面背景、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等部分组成。 12.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方法: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13.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作区四部分组成。 14.窗口按钮有最小化、最大化、关闭、还原四种按钮。 15.两个定位键是F J,8个基准键:ASDFJKL; 16.通过文件夹可以对电脑中的文件进行管理。 17.新建一个文件夹的方法是打开脑中的某个分区,单击菜单栏上“文件”、“新建”、“文件夹”即可。或者右击鼠标、新建、文件夹即可。 18.一次选择多个连续的文件,可用shift+单击某个不相邻的文件。一次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可用Ctrl+单击某个不相邻的文件。19.画图窗口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画布几部分组成。 20.工具栏中有任意形状的剪裁、选定、取色、填充、放大镜、铅笔、刷子、喷枪、文字、直线、曲线、矩形、多边形、椭圆、圆角矩形十六种工具。 21.在绘画过程中,要修改细小的地方,可以借助放大镜工具。 22.椭圆工具的三种填充形式:前景色画线条,无颜色填充,即空心椭圆;前景色画线条,背景色填充,即镶边实心圆;无线条,前景色填充,即实心椭圆。

2020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试题大纲

2020教师招聘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面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及其《解读》为主要依据。 1.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 2.知道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 3.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4.掌握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和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结合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分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5.了解小学科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6.掌握评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方式方法。 7.能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活动特点,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分析。

8.了解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运用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是贯彻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 1.理解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能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2.知道不同的科学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小学生活动的探究方案。 3.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于组织小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4.知道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基本的探究和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过程和方法,根据探究目标控制实验条件,领会实验仪器的使用要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实验结论进行的分析和评价。

5.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传授科学知识的关系。 (三)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以小学《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内容标准为主,延伸至高中、高等教育(专科)相关内容。 1.知道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等方面的知识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含义,以及适用的条件。 3.知道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表达形式(包含文字、数学公式、图表、图解等)。 4.应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科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四)其他 1.了解小学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2017年小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1.考查考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知识与能力。 2.考查考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知识、教学技能及其应用。 (二)考试要求 1.考查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现行教材所要求的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2.考查高等教育中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测试考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及应用能力。 3.考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 具备从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学科专业知识 1.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3)信息技术的发展,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4)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其工作原理。 (5)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 (6)前沿技术(如移动终端设备、蓝牙、可穿戴技术、3D打印、云存储、物联网等)应用。 (7)机器人的应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2.信息的获取 (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因特网、网址及超链接等概念。 (4)能使用目录查找、搜索引擎等方式获取信息。 (5)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式。 (6)图像、声音、视频数字化采集的原理与方法。 3.信息的加工 (1)各种媒体的基本特性、数据格式、转换方法和应用特点。 (2)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压缩原理、技术。 (3)整合、制作、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学习环境,如微课的使用与制作。 (4)利用Word软件进行图文排版、编辑表格等。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4-05-23 15:28:22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理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2.考查考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组织开展科学探究、科学观察、测量、调查和科学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为主。 1.生命科学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及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器官的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植物和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遗传与变异: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生物的变异类型;常见的遗传病;遗传育种。 生殖与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与发育。

2020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重点复习提纲(超强)

2018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重点复习提纲 目录 第一部分信息与信息技术 (4)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组成 (4) 第三部分Windows的基本操作 (6) 第四部分Word(文字处理) (10) 第五部分Excel(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 (14) 第六部分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 (16) 第七部分网络基础知识 (17) 第一部分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载体性、共享性、时效性、可伪性、价值相对性。 3、信息的载体:用于表示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形式。如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表、图像等,它们本身并不是信息,信息载体表示的内容才是信息。 4、信息技术: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及利用信息的技术。 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5、人类历史中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1)语言→(2)文字→(3)印刷术→(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5)计算机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指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看得见,摸得 着的物理设备。 软件:是在硬件上运行的各类程序、数据及有 关文档的总称。 2、普通的一台计算机: 硬件外观上看主要由显示器、主机箱、 键盘、鼠标、音箱等几部分构成。 软件主要有: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Word ,Powerpoint,Excel)还有一些常用工具如:聊天软件(如:QQ)、下载软件(如:迅雷,FlashGet)、播放软件(如:暴风影音)、杀毒软件(如:360杀毒软件)、压缩软件(如:WinRAR)等等。以下图标可能是你熟悉的: 图为:计算机的组成详图 识记: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 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3、鼠标的五种基体操作:移动、单击、右击、双击、拖动 鼠标指针各种不同形状的含义: 4、键盘的基础知识 按键的分类: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打字基本键: a s d f. j. k l ; 各主要按键及功能: Esc :Esc键功能:取消、停止 Space: 空格键功能: 每按下一次打一个空格 Shift:上档键:1.打出上档字符 2.和字母键同时按则打出大写字母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习题

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 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 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 例2. 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例3. 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A.文字B.视频 C.声音D.图像 2.信息的一般特征: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 例4. 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1)计算机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2)通信技术具有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2017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考点解析

2013年泉州现代中学《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考点解析 __班__号姓名_____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考点解析】 一、信息获取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 1、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 2、基本特征: (1)载体依附性:任何信息都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如报纸与新闻内容。 (2)价值性:可分为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价值,如阅读可使人愉悦。 (3)时效性:股票信息、天气预报、交通信息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4)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有多个接收者,如网络信息等。 3、载体表现形式: 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概念: 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应用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2、发展历程: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3、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4、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软件、手机的使用、MP3的使用等。

青海2020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小学科学《学科素养》科目考试大纲

2020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 小学科学《学科素养》科目 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相关初中内容的理解。 2.考查考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以及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3.考查考生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有关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科学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新进展以及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考查考生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并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考查考生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为主。

1.生命科学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及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植物和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遗传与变异: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孟德尔遗传的基本定律;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生物的变异类型;常见的遗传病。 生殖与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与发育。 应激性:应激性的含义;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人体的激素调节。 (3)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生物的分类: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019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2019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选拔新任教师,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参加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福建省小学信 息技术现行教材所要求的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把握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2.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中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运用 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有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小学信息 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范围 (一)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 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了解计算机编码的一般特征; 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 2.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了解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能通过目录搜索引擎、全文引擎获取信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题库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题库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的理解,使他们学会的策略,为他们和生活打好基础。 2、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更要关注他们。评价指标应该是的,要包括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的;评价主体则应 包括、、等。 3、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和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 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展开。 4、科学课程要面。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 导。 5、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6、《课标》的分目标有、和。 7、《标准》共分个部分。第三部分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 8、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 9 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 10、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 11、科学探究大致涉及、、、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的结论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12、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13、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14、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15、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到、由到、由到再的过程逐步进行。 16、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 的、和。 17、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爱好、技能、思维水平和 活动能力。 18、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19、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 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材料科学基础讲义第十章

第十章目录 第一节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第二节相变热力学 第三节相变动力学 第四节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转变第五节钢的加热转变 第六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七节钢的退火与正火处理 第八节钢的淬火 第九节钢的回火 第十节钢的表面热处理 小结

第十章固态相变及材料热处理 固态相变—固态物质内部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 1.晶体结构的变化,如纯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马氏体相变。 2.化学成分的变化,如单相固溶体的调幅分解,其特点是只有成分转变而无相结构的变化。 3.有序程度的变化,如合金的有序化转变,即点阵中原子的配位发生变化,以及与电子结构变化相关的转变(磁性转变、超导转变等)。 固态相变是材料热处理的基础。

第一节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 一、固态相变的特点 1、相界面 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共格界面、半共格(部分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三种,如图10-1

3.位向关系 2.应变能 固态相变时,由于新相与母相的比体积不同,使新相形成时发生的体积变化受母相的约束而引起弹性畸变,产生应变能. 3.位向关系 为了减少界面能,新相与母相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关系.通常是以原子密度大而彼此匹配较好的低指数晶面互相平行. 4.惯析面 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析面.

6.原子扩散5.晶体缺陷的影响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有促进作用(非均匀形核)。新相晶核常常优先在母相的晶体缺陷(晶界、位错、空位)处形成。 6.原子扩散 在很多情况下,新相与母相的成分不同,相变时必须通过组元的扩散才能进行。此时扩散成为相变的控制因素。 7.过渡相(中间亚稳相)的形成 相变过程可以写成: 母相—较不稳定过渡相—较稳定过渡相—稳定相 固态相变根据具体条件分阶段进行的规律,称为相变阶段规则。

最新小学信息技术内容

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目录 三年级上册 第一章认识计算机 一、计算机就在你身边 二、计算机的特点 三、计算机的身体--硬件 第二章唤醒沉睡的计算机 一、启动Windows XP 二、Windows Xp 桌面的组成 三、Windows Xp 的退出 四、鼠标操作 第三章键盘与指法训练(一) 一、认识键盘 二、键盘指法 第四章键盘与指法训练(二) 一、基本键的落指方法 二、F 键和J 键的练习 三、A 键和;键的练习 四、基本键的练习 五、G 键的练习 六、H 键的练习 七、G 键和H 键的综合练习

八、R 键和U 键的练习 九、E 键和I 键的练习 十、W 键和O 键的练习 十一、Q 键和P 键的练习 十二、T 键和Y 键的练习 十三、V 键和N 键的练习 十四、B 键和M 键的练习 十五、C 键和,键的练习 十六、X 键和.键的练习 十七、Z 键和/键的练习 十八、练习使用Shift 键,转换大小写字母第五章认识多媒体 一、认识多媒体 第六章计算机在学习中的应用 一、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学习 二、资源获取 三、多媒体学习 四、交流与讨论 五、利用计算机写网络日记 第七章计算机的灵魂--软件 一、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三、软件保护 四、计算机病毒 三年级下册第一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一、打开Windows XP 窗口 二、窗口的结构和基本操作 三、在窗口中查看磁盘和文件夹中的文件第二章认识画图软件 一、如何启动画图软件 二、认识画图软件窗口 三、认识工具箱 四、认识调色板 第三章铅笔、橡皮擦、刷子 一、铅笔工具 二、橡皮擦工具 三、刷子工具 第四章五颜六色巧打扮 一、填充工具 二、喷枪工具 第五章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直线工具 二、矩形工具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1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1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 四年级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任课授课时间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类别完成情况 2、19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演示实验优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2、21 2、点亮小灯泡演示实验优泡1个。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2、26 3、简单电路演示实验优电池盒各1个、导线若干根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2、28 4、电路出故障了演示实验优座各2个、导线若干根 4、16 3、营养要均衡均衡膳食宝塔图演示实验优 生、熟马铃薯、两小块生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4、18 鸡肉、酒精灯、水、烧杯、演示实验优物镊子。 发霉的面包、干面包四小4、23 5、面包发霉了演示实验优块、滴管、水、塑料袋。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新鲜和腐败的小鱼、镊子、4、25 演示实验优度一次性橡胶手套。 4、30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食品包装袋若干。演示实验优 放大镜、烧杯、岩石矿物5、7 1、各种各样的岩石演示实验优标本实验盒。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岩石矿物标本实验盒、滴5、9 演示实验优石管、放大镜、稀盐酸。 花岗岩、石英、长石、云 5、20 3、岩石的组成母、其他矿物标本、放大演示实验优

镜。 石英、长石、云母、其他4、观察、描述矿物5、30 较深色的矿物、白色和深演示实验优 (一) 色瓷砖。 不同透明程度的纸、玻璃、 泥土、蜡烛、丝绸、手电5、观察、描述矿物6、4 筒、黑色卡纸、不同透明演示实验优 (二) 程度的矿物、不同金属光 泽的矿物。 矿物多种、铜钥匙、小刀、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6、6 放大镜、白色和深色瓷砖、演示实验优物空白矿物资料卡。 岩石、矿物制品、矿产资 6、11 7、岩石、矿物和我们演示实验优源图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