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公共卫生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浅议公共卫生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浅议公共卫生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浅议公共卫生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浅议公共卫生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摘要: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迅速成为全球旅游业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但其间国内多次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以SARS、甲型H1N1流感等为例),曾在相当长时间且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旅游业的发展。为此,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危机管理与行业正常时期的营运管理已成为行业经营的两大重点,预防并有效管理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不可回避。

关键词:旅游业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一、

随着国际旅游大规模发展,2012年全球旅游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0亿人次;其中,中国游客在这一年多达8300万人,成为全球旅游市场最大的增长动力,澳新银行甚至断言中国旅游业将迎来80年代日本式的繁荣。然而据估测,伴随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庞大的旅游大军中20%~50%的人携带或面临某种疾病,由此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旅游业!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大规模旅行和人类与自然的更多接触使许多疾病产生或重新出现。”如十年前的SARS危机就让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考验。“非典”期间旅游业成了受影响程度最重的领域之一,经济上旅游类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的下滑幅度将达40%~50%,高的会至80%左右,至使我国多年来塑造的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国际市场上倍受动摇和打击。于是,面对难以预料的公共卫生危机,我国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它对旅游业的严重影响,并逐步开始了相关问题的探讨,如何预防、控制、管理并将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成为我国旅游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

世界旅游组织(WTO)把危机阐述为: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这类事件可能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许多年中不断发生;而所谓旅游业公共卫生危机,则是指:由于各种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的突发性、传染性疾病蔓延而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旅游业造成损害和影响的旅游危机。其特征有四:一是旅游带来的大规模人员流动,使疫情容易在较大范围内爆发,危害性极大;二是人们对它难以事先预知,危机发生后留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三是危机大多并非由旅游业自身造成,但对旅游业的各相关行业会连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业本身对其难以控制,不可控性特征明显;四是危机的爆发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循环,形成周期性的特性。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基本特性决定其触角将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而外界瞬息的变故都会牵动它敏感的神经;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旅游者而言,客观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其旅游行为模式的改变,并对其精神产生影响,使其对危机爆发地区的旅游吸引力、游览环境和居住环境等失去信心。对旅游企业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请做环保旅游者 2008-07-07解放日报·余泓· ▲…由网友组织的浙西某山区背包自由行。午餐时,大家围坐在山间林地上吃喝说笑,人走后随风飘落的塑料袋、胡乱丢弃的饮料瓶、快餐盒到处可见,也无人捡拾。 ▲…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必将对当地造成一定的空气和噪声污染。一些自驾车主环保意识不到位,所到之处垃圾乱扔,不利于当地长远开发和保护。 ▲“爱护环境,环保旅游”,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公民道德修养与环保意识的体现。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风景什么也别带走”,只有对大自然真诚爱护,大自然才会处处展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让人陶醉。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网络编辑) 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的生态旅游时尚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的开发旅游资源,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现象,所有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部门和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必须尽早采取措施,用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爱心来善待生态环

境和文明旅游,使生态旅游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一.旅游业所面临的问题 借开发生态旅游之名,竭泽而渔,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使一场生态之旅变成了污染之旅。 1.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少问题,煤、电、石油、能源和水源消耗增大,必然伴随大气、水体污染物和各种物质消耗所产生的固体污染物、废气物总量增大。旅游设施(如宾馆饭店等)所带来废水废渣、油污排放、以及生活垃圾、汽车尾气、各种噪声等正在污染和破坏环境。有的招待所、餐馆以砍伐景区林木为燃料,违法经营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又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景区的现象。不少生态环境大规模砍伐树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为了经济效益,违规建造宾馆饭店、停车场、道路、索道、商场、歌舞厅、游乐场等旅游设施,这降低了植被覆盖率,导致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的整体性、统一性造成了破坏。集聚的旅游设施和过量的游客又使风景区的大气环流受到影响,致使生态环境的气候反常。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风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建,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风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

浅析旅游业的危机管理

浅析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各个企业,危机管理与企业正常时期的营运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两大重点。旅游企业同样摆脱不了危机的影响,然而我国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发展得非常缓慢,其危机管理研究与旅游企业快速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无法满足旅游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加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可谓迫在眉睫。旅游业历来都是十分敏感的行业,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旅游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其面临危机的可能性比其他企业会更高,因此,旅游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危机意识,并切实重视危机管理。 关键词:旅游危机、旅游企业、公关、危机管理 当今全球各种危机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美国的9.11事件、英国的口蹄疫、印尼的巴厘岛爆炸案等危机事件对旅游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促进了旅游业内对于危机的大范围的讨论与研究,因此关于危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但是对旅游业危机的关注却不多。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旅游业危机管理做深入系统的了解,为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持与保障。 一、旅游业危机管理基本理论介绍 世界旅游组织(WTO)把危机阐述为: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这类事件可能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许多年中不断发生。 从危机产生的根源,可以将旅游业危机划分为旅游业受波及引起的危机、旅游业内部的危机两大类。旅游业受波及引起的危机,是指发生在其他行业里的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波及到旅游行业、使旅游业客源骤减、目的地形象受损的危机,如战争、金融风波、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危机等。旅游业内部的危机,是指发生在旅游业运营的范围内、直接对游客或旅游从业人员发生威胁、影响旅游活动的危机,如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饭店火灾、旅游娱乐设施发生意外等。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产生于20世纪的80年代至90 年代,其依据就是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的观点是,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成长,都要经历以下各个阶段:一是创业阶段,二是聚合阶段,三是规范化阶段,四是成熟阶段,五是再发展或

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

±鬯鳖苎些生笪型垫业至璺垫鲞璺!塑f望塑!塑塑)Chin.i尘£旦丛。皇巴!(JI丝∑些型型!:! 对企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即根据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水平、产品的种类、对人体危害程度以及日常卫生监督监测的结果,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信誉评估,根据信誉评估的等级确定监督和检钡j的频率,将有限的监督资源重点放在信誉不好的企业。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既舍理分配监督资源,又提高了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观念。卫生部门将评定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以引导消费者消费,从而激发企业的卫生管理积极性。政府的监督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的监督资源是无穷的,广大消费者和媒体的参与,必然加大卫生执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收稿日期:2003—09—30 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 康杰(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00045) 中围分类号:R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61【2004】02012202 本文拟用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和规则,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角度,对危机种类、发生的原因等进行阐述和分析。 1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向特定公众疏导、获取信息的方法、手段和步骤的科学,是~种为本组织树立良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周密的协调决策、快速的传播沟通、广泛的社会交往、正确的咨询建议,这也是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危机工作所需要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妥善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危机,应贯彻公共关系学中的事实性原则和公众利益原则,即以客观现实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发挥公共关系的信息、决策、宣传、外交和协调功能,宣传、督促、引导公众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卫生_j击规。在对内对外工作中,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全面,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船、共识、信任、好感和合作。 2常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工作中的危机种类 2l组织内部关系危机这往往是由于部门关系、职工关系、上下级关系处理不当或因内部关系未能理顺、协调好造成的,人为地产生内部矛盾,阻碍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形成组织内部危机。 2.2组织关系危机这种危机往往发生在协作组织之间,如公共卫生机构在监督执法以及处理疫情过程中,必须要得到其它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当组织之间在某一同题上产生矛盾,而又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解决,就会使矛盾不断加深、激化,造成危机。 2.3政府关系危机这种危机发生在政府部门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政府部门认定公共卫生机构在卫生监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有违反国家政策、违纪行为、瞒报、缓报、漏报等而要求其纠正,公共卫生机构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与政府的关系危机,使政府对其产生不信任感。 24社区关系危机这是发生在公共卫生机构与辖区单位的危机。辖区单位认为公共卫生机构在发放许可证、处理投诉举报、监测收费等工作上有不舍理现象,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而要求其做出解释,而又得不到满意答复时,即会形成社区关系危机。 } 社区关系危机还包括某一地区发生重大疫情或食物中毒、水源性污染等重大事故,公共卫生机构未能及时与医疗、公安、相关科研部门等迅速取得联系,妥善处理事故,而造成严重恶果也可引起危机事件的发生。 3处理危机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3.1要加强预测分析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平时要对本地区可能由重大疫情所引发的危机做出预羽l、分析和判断,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预测内容~般包括:有多少种危机可能发生,备类危机的性质、规模,危机发生后产生的影响与范围等。 3.2要县备应变能力必须制定一套解决危机的方案。制定方案时,要准备适应疫情变化的形势而随机应变,应变需要理智和机智。它要求我们能有整体和全局观念,不拘泥于某一局部利益,而忽略与整体目标一致,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权衡利弊,制定出最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去应对危机、解决危机。这就要求在制定方案时要多作各种假设,也就是说,不仅仅提出一个方案,特别是不能局限于制定一个把一切条件都作理想化估计的方案,而要多拿出几个方案来,这样,事先可以经过反复比较,评定出哪个最佳,又可把其它方案作为候补方案,以防疫情发生变化,即可提出来实施。 3.3要确定发言人危机事件发生后,首先应指派一名组织的高级负责人,作为组织的发言人,由他讲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以及组织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在公布疫情前,组织内部先要就如何公布内容、如何措辞等问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和口径。公布疫情真相时,应尽量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技术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词句.必要时,可以准备较详细的书面材料发进新闻媒体,以避免报导失实。如果有的疫情不宜于公开,则应诚恳地说明理由,求得公众的同情和理解。 3.4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事先对在危机情况中如何同新闻界打交道要做好安排,立即拟定应付危机新闻的计划,因为,一旦危机发生,组织在处理新闻发布方面的方法,可以决定该事件对公众所引起的注意程度,而新闻媒体的报道对组织的信誉叉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们在与新闻媒体沟通时,要确立一个基本原则,即不隐瞒事实的原则。隐瞒事实只会引起新闻媒体的猜疑和反感,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去挖掘消息,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这就很容易产生失实的或不利于组织的报道。明智的办法是公布事实真相,公开表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另外,还包括平时同新闻媒体建立长期的关系,让他们对公共卫生工作有明确地了解,以便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全面。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化生系生物技术11 麦柳明学号:2011111778 一、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起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变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还可以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发展旅游,可以使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它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旅游业获得的资金又可以使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 2、提高环境质量 旅游业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大气污染等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三)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

旅游企业论文:浅析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

旅游企业论文:浅析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摘要:旅游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遇见很多给企业的经营和生存带来严重危机的事件。本文就旅行社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危机表现形式和如何去规避此类危机等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旅游企业危机管理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所涉及的因素较为繁杂,在旅游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因素的改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旅游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民收入水平、各国各地区的旅游政策、国际局势、旅游地安全保障、出入境制度、汇兑率、旅游基本服务的价格和旅游地语言、文化、习俗的异同,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而这些并非某一个旅行社企业能够区掌控的,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例如海湾战争、亚洲金融危机、科索沃战争、“9.11”事件、sars 疫情、印尼海啸等突发事件使全球旅游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旅行企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这些经营上的风险和危机,制定相应的预警系统,从而在最大范围内将损失减少到最低,规避企业的风险。 一、危机与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含义 关于旅游危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

在当时世界旅游业遭受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严重冲击背 景下,旅行研究协会开始关注危机,该协会的年度会议主题为“旅行研究在危机年代中的贡献”。旅游者们在这一旅游研究会议上探讨了旅行和旅灾难和危机时刻的脆弱性。 “危机管理”这个术语的内容非常丰富,这是由“危机”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危机管理中的“危机”,包括emergency(紧急事态)、crisis(危机)及risk(风险)等表述危险状态或者紧急事态的情形。而世界旅游组织把危机定义为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和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 非预期性事件。 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就是为避免和减轻各种非预期性 事件可能给旅游企业所带来的严重威胁和可能的损失,通过危机分析、危机预警和危机控制达到恢复旅游经营环境,恢复旅游消费信心的管理活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危机事件会严重影响其正常运作,因此必须立即妥善处理,也就是要进行及时的危机管理。 二、旅游企业主要的危机表现形式 1、突发事件危机。旅游是敏感度很高的产业,旅行社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风险频繁。首先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等;再就是人为造成的事故,如人身伤害、行程变更、刑事案件、疾病及财产损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do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 ——欧洲“毒黄瓜”事件的应对分析一、事件回顾: 欧洲毒黄瓜事件始末 2011年5月初,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了第一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例,随后德国东北部数州报告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死亡病例首度扩散到德国北部以外地区,截至5月31日,死亡人数增至16人,1人在瑞典,其余在德国。感染人数已超过1200人,其中373人为重症患者。此外,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欧洲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截至该年6月,造成9个国家至少1500人患病,其中470人出现肾衰竭症状,至少18人死亡。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德国联邦及地区相关卫生食品防疫部门的代表5月30日在柏林举行了紧急会议。德国卫生部长巴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局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所以他预计新增病例还将继续上升。 不久,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表示,产自西班牙的黄瓜可能是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源之一。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停止进口并下架西班牙黄瓜。 德国汉堡卫生研究部门已宣布,除在自西班牙进口的黄瓜上发现出血性大肠杆菌之外,是否其他蔬果也带有大肠杆菌病毒,需要进一步追踪确认。因此,德国卫生部门建议民众,生吃黄瓜、西红柿和生菜沙拉,存在很大风险,建议煮熟后食用。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公告,警惕德国出现的大肠杆菌疫情,表示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毒性和复制能力都更强的”大肠杆菌病毒,这可以解释为何这次欧洲疫情范围广且危害大、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并提醒民众,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渠道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入厕后。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同时提醒民众不可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以防加重病情。 由于这种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产生更大毒性,因此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这一病菌感染,但德国部分医院积极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予以应对。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于去年用一种特殊的抗体治疗3名年幼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获得成功。获知这一消息后,德国汉堡、汉诺威等地的医院已开始对一些重症患者试用这种方法。 通过对涉及进口黄瓜的两家西班牙公司的调查,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肆虐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的致病原并非西班牙进口黄瓜。 6月初,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农业部长林德曼表示,在汉堡市郊于尔森区一个有机农场的豆芽等芽苗菜样本中发现大肠杆菌,初步怀疑是疫情源头。经过检测,德国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表示,他们已确认豆芽等芽苗菜是造成此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源头。 最终,尽管西班牙黄瓜“沉冤得雪”,但消费者又陷入了对芽类蔬菜的恐慌。而这轮大肠杆菌疫情暴发之初,德国卫生部门曾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疫情源头。欧洲多国随即发布对西班牙蔬菜和水果的进口禁令,招致西班牙方面的强烈抗议。西班牙环境大臣里韦罗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所长滕仁明 写在课前的话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 (一)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炎症

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什么是食品安全?其所引发的疾病分为几类? 对于食源性疾病如何进行判断?如何完成事件处理报告? 潜伏期主要症状有关微生物或毒物 主要或第一症状为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味觉异常,口有灼烧 不到1小时 金属盐 感

浅 析 旅 游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浅析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预计将达1.4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字:旅游与旅游业、旅游环境、环境问题、原因、对策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公共卫生危机

绪论第1章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1.1基本概念界定1.1.1公共卫生危机的概念与特征1.1.2公共卫生危机类型与危害1.2奥斯托罗姆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1.2.1多中心理论的产生背景1.2.2多中心治理理论内涵1.2.3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第2章盘锦市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2.1盘锦市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现状 2.1.1盘锦市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事件回顾 2.1.2盘锦市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工作现状2.2盘锦市公共卫生危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2.1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短缺2.2.2相关部门难以形成合力2.2.3公共卫生危机的预警、预测能力有限2.2.4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保障措施缺乏第3章多中心理论下盘锦市公共卫生危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1政府角色的越位与缺位 3.1.1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职能不足 3.1.2多头管理体制的存在 3.1.3危机预警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不够健全 3.1.4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培养机制尚未完善 3.1.5考核评估与责任追究相对缺乏 3.1.6相关法律、规章的缺位 3.2第三部门、公民个人以及媒体作用发挥不够 3.2.1传统思维的影响 3.2.2民间卫生应急组织尚未健全3.2.3公民个人主动参与的渠道和机制不畅3.2.4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3.2.5媒体在危机治理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3.3市场激励作用发挥不足 3.3.1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动员机制未建立 3.3.2危机状态下市场供给机制不完备第4章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对策 4.1强化政府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治理4.1.1转变政府职能4.1.2理顺管理体制 4.1.3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4.1.4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4.1.5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4.1.6推进卫生法制建设4.2有效发挥第三部门、公民个人以及媒体的作用4.2.1强化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文化建设4.2.2建立民间公共卫生应急组织和专业预备团队4.2.3提升公民个人自身参与能力4.2.4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4.2.5充分发挥媒体在危机治理中的作用4.3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4.3.1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激励机制 4.3.2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和转运系统结语参考文献致谢绪论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采取紧急措施,做到有效应 对,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 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 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总经办领导副组长: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并对预案 的适宜性进行审核,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具 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 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工程物业部和营运部应当建立 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 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 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教育培训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及时将情况报告应急 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应急小组 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5.3.1.1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危险性分析评估,根据专业人员有关意见和政 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及时采取防范突发事件的应对措 施。 5.3.1.2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 作,普及卫生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5.3.1.3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练, 增强全体员工和广大客户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3.1.4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 械的物资储备。 5.3.1.5出现突发卫生事件后,履行报告职责,主要内容包括:发生或者可 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情况;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 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 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的物质生活变得十分丰富。然而,物质的丰富变得让人满足后,不少人开始寻找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最能让我们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旅游,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城市也开始着力发展自己的旅游业,来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下面,我将分析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积极影响: 旅游会带来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绿化、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旅游透明度的提高。通过到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公众对环境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游客需要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游览和体验城市风光、风情、历史和文化,这样就促使旅游接待地政府重视环境问题,下工夫改善环境,搞好接待地卫生。 使道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和完善。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会采取措施改善和完善已有的基础设施,如河湖的疏浚、交通的顺畅等。 促进地区饮食、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旅游是个综合性产业,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旅游兴而百业兴,旅游的发展可以促使旅游接待地增加酒店餐饮休闲和娱乐场所,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暂居条件,从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所有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主要的吸引物。为发展旅游业,当地有关部门必然会加强管理,维护、恢复这些旅游发展的基础。如果管理得当,就能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种经济保障。这些资源的持续利用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能长期为政府增加税收。 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旅游,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依赖于健康、完好的生态系统。为保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决策者就必须下决心改善森林、水、空气和风景区的环境状况。有些地方是以林业和煤矿业为经济支柱的,如黑龙江。旅游业的兴起,使得当地在失去林业和煤矿业方面的生活机遇后,逐渐从旅游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内游客数量和私人投资的增加为改善自然、历史和文化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资金保证,促进了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草原、火山和人文景观的维护、保护和恢复。 消极影响: 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冲突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由于无序开发、盲目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损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旅游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旅游目的地本来的正常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将会造成对周围野生生物的干扰,导致某些生物灭绝。如保护区人口数量的季节性增加、车辆流动和废气排放都会对动植物本来宁静的生存环境造成干扰,对处于繁育期的水禽造成影响,迫使成鸟弃巢,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旅游开发还会破坏森林植被,使高纬度地区和山区易受水土流失、淤积河道的影响;湿地水位下降,使芦苇和水草枯死,增加了草原火险隐患,破坏了动植物系统。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就会恶化。 破坏旅游目的地。本来的自然景观不当的旅游开发会对土地、植被造成损害,造成自然景观的消失,而且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不和谐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或设施规模,无处不在的索道都会产生负面的视觉影响,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风景名胜遭到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1)、造成环境污染 1. 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是旅游资源开发时,旅游交通的建设若规划不当,如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地随意采石砍树等,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完整性。二是在旅游食宿措施的建设过程中,水、电及其他能源供应的絮乱,费水、废气、垃圾的处理不及时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 2. 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表现在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产生的污染,如旅游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粪便以及乱掷垃圾、废瓶、废纸、罐头盒等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间接污染主要还是大气的污染,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游者从居住地到风景区的载体,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呼啸而过,汽车尾气在空中四处弥漫。这种废气不止污染空气,而且对人体也极为有害。此外,西南与中南地区的酸雨危害面积大,已经使一些地区的树木枯死,环境质量下降。 3. 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或乱建滥造旅游措施,而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或独特、协调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受破坏。因游人乱刻乱画,随意触摸文物,随意丢弃废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不胜枚举。如在故宫的宫墙、石板走道、各类门栏上,在泰山的摩崖石刻上,在古老长城的城墙、城楼上,都留有游客不文明的印迹。 4. 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的退化。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要,各旅游区多放弃传统文化的社会、精神意义及艺术含义,随意改变其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使传统文化粗糙、简单地舞台化、商品化。传统民俗、庆典活动等再也不按特定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而由“旅游需求”随时随地举行,仿佛其存在基础是旅游者需求而非当地的社会生活。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制作转向面对大众市场,机械批量生产,并逐渐走向粗制滥造,失去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5. 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旅游者消极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极易使部分旅游区居民失去纯朴的美德,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从而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碴)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 (2)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停留带来趁出以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从旅游者角度分析旅游污染环境的途径可以看出旅游作为污染源存在着不同于一般污染源的特殊性。 (二)、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总是需要开发自然资源。许多开发活动对环境是具有破坏作用的,而健康有序的旅游活动,可以实现部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的破坏。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开展

公卫医师考试案例分析

公卫医师考试案例分析 实践技能,总结转,第二站:公共卫生案例分析(口试) 【案例1,案例2,20min,40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 现场调查设计 一、现场调查目的:1 核实诊断 2确定是否爆发(短时间内、同居住区、同样临床表现;单峰流行曲线; 同源性/相同传播途径;发病率高于历年水平) 3 描述疾病分布、特征(三间分布) 4 查明传染来源和暴露的易感人群 5 采取相应的措施,扑灭疫情 二、现场调查设计(调查方案) 1 调查目的 (1)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2)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3)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对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概述:主要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暴发或流行的情况

进行三间分布(空间、时间、人间)的描述(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 (2)主要方法:个案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横断面调查-罹患率/感染率、回顾性或前瞻性纵向调查-发病率/感染发生率) (3)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病例对照:以确诊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一组患者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疾病的一组个体为对 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的差异,研究疾病与 这些因素的关系,由果到因,论证性不强,适用于罕见病,选择偏倚。OR值队列研究: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N个群组或队列,追 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 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由因到果,论证性强, RR值、AR值 (4)实验干预流行病学 接到疫情报告后需询问和记录上报的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 (2)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表现 (3)已采取的措施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4)报告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3 调查表的设计

公共卫生危机事件 广西水污染案例报告

案例分析 水污染专题——广西两起镉污染事件 (从两起事件中看政府在危机信息传播上的进步) 水滋养生命,是自然界中万物之源。水质污染已经成为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一次次的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有关河水被“染色”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表明国内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呈多发态势。 一、事件回顾 开端:1月15日,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鱼突然批量死亡。 加剧:宜州市环保部门经过调查发现,死鱼是由于龙江河宜州拉浪段镉浓度严重超标引起。 扩散:1月26日,污染团进入龙江下游的柳江。27日,柳江上游部分河段现轻微污染,柳州寻备用水源。 应急:28日,广西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29日,镉污染已进入柳州水源保护地。 危机信息传播阶段分析: 广西镉污染事件发生后,事件传播一共出现五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但是一直到第三阶段政府才有效介入,直到第五阶段政府才出面进行民意安抚,图示如下: 第一阶段:1月19日—1月24日危机静默期 媒体开始报道,公众关注低。政府在此过程中没有明显危机应对动作,信息封锁。

第二阶段:1月25日—1月26日危机渐进期 柳州发生“抢水”风波,媒体进行了一定量的报道,官方关于镉污染信息处理较为模糊。此阶段中涉及镉污染信息大量出现,政府正视谣言的严峻性。 第三阶段:1月27日—1月31日危机爆发期 媒体报道转载频繁,公众关注快速上涨并达到峰值。政府发布了镉污染处理响应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民众,镉污染情况得到控制。 第四阶段:2月1日—2月3日危机稳定期 官方通报新进展,民众强烈关切,政府回应民众的疑问,在道歉同时加强了危机的安抚。 第五阶段:2月3日后危机衰退期 污染防控取得成效,没有造成严重镉污染,相关责任人被问责。但媒体继续进行追问。 二、危机事件中的政府角色 ※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引导、协调、处置 1.权威发布。2012年2月1日河池市举行正式新闻发布会,由市长发布新闻。大家关注的很多内容,比如整个污染事故的处置,企业排查处置的情况,详细说明对群众信息发布的情况 2.资源合理配置。村里的自来水已经停止供应,只要打一个用水的求助电话给政府,水车就会马上来送水,解决市民恐慌性抢购、囤积矿泉水行为 3.安抚情绪。2012年1月24日,柳州市开始通过网络论坛、微博、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滚动公布水情监测结果,平息市民恐慌情绪。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后:评估和恢复 1.处置,公开。2012年1月30日下午,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对涉嫌造成此次污染事件的企业进行了通报 2.补偿,赔偿。政府将帮助养殖户对污染企业进行索赔,受污染水体达标稳定后,及时开展污染水域渔业资源受损失的情况调查和评估 三、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媒体 位于事发地的河池市和下游的柳州市两个城市对新闻媒体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最初几天,河池市的信息发布极度匮乏,公众只能获得只言片语的零星消息。两周之后,河池市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称该市正全力推进龙江河段污染处置工作,污染水体镉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对事发原因、污染源、环保数据等关键信息只字未提。不同的是,柳州市一直利用报纸、电视公布事件进展及水质情况。从23日开始每两小时向市民公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我国近几年大力支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也积极维护和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更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切入点。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来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一、环境与旅游活动息息相关。 旅游环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旅游环境包括旅游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氛围环境四个方面。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是一种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旅游的发展依赖于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 旅游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增长知识的康乐。旅游观赏是环境给予旅游者的一种心理活动。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 二、旅游对环境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旅游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自然环境:主要涉及水质、大气、土壤、地质、植被、野生动物状况等,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能够对旅游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将有助于维护和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环境状况。能够保护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好历史古迹;旅游的发展还能改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如机场、道路、通信、用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的一些基础设施;旅游接待地采取必要措施强化环境管理,提高环境质量;强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投身一大自然中,会使他们深切认识到大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更珍惜一草一木。 经济环境: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对经济环境的

公卫医师考试案例分析

实践技能(总结转) 第二站:公共卫生案例分析(口试) 【案例1,案例2,20min,40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 现场调查设计 一、现场调查目的:1 核实诊断 2确定是否爆发(短时间内、同居住区、同样临床表现;单峰流行曲线; 同源性/相同传播途径;发病率高于历年水平) 3 描述疾病分布、特征(三间分布) 4 查明传染来源和暴露的易感人群 5 采取相应的措施,扑灭疫情 二、现场调查设计(调查方案) 1 调查目的 (1)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2)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3)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对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概述:主要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暴发或流行的情况进行三间分布(空间、时间、人间)的描述(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 (2)主要方法:个案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横断面调查-罹患率/感染率、回顾性或前瞻性纵向调查-发病率/感染发生率) (3)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病例对照:以确诊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一组患者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疾病的一组个体为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的差异,研究疾病与 这些因素的关系,由果到因,论证性不强,适用于罕见病,选择偏倚。OR值 队列研究: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 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由因到果,论证性强, RR值、AR值 (4)实验干预流行病学 接到疫情报告后需询问和记录上报的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 (2)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表现 (3)已采取的措施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4)报告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3 调查表的设计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2)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发病情况(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及治疗情况 (3)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4小时内食物摄入情况的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密切接触者情况(4)已采用的防治措施 (5)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 4 调查步骤 (1)调查前获取初步信息 (2)进入现场收集发病和暴露信息 (3)初步分析资料并提出假设(掌握三间分布、流行曲线的绘制和解释、的概念)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 意义: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 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