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专业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园林专业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园林专业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园林专业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 来源:本站时间:2006-2-22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光反应与暗反应;

2、C3途径与C4途径;

3、光系统;

4、反应中心;

5、光合午休现象;

6、原初反应;

7、磷光现象;

8、荧光现象;

9、红降现象;10、量子效率;11、量子需要量;12、爱默生增益效应;13、PQ循环;14、光合色素;15、光合作用;16、光合作用单位;17、反应中心色素;

18、聚光色素;19、激子传递;20、共振传递;21、解偶联剂;22、水氧化钟;23、希尔反应;24、光合磷酸化;25、光呼吸;26、光补偿点;27、CO2补偿点;28、光饱和点;29、光能利用率;30、光合速率;31、C3-C4中间植物;32、光合滞后期;33、叶面积系数;34、共质体与质外体;35、压力流动学说;36、细胞质泵动学说;37、代谢源与代谢库;38、比集转运速率(SMTR);39、运输速率;40、溢泌现象;41、P-蛋白;42、有机物质装载;43、有机物质卸出;44、收缩蛋白学说;

45、协同转移;46、磷酸运转器;47、界面扩散;48、可运库与非运库;49、转移细胞;50、出胞现象;51、生长中心;52、库-源单位;53、供应能力;54、竞争能力;55、运输能力。

二、缩写符号翻译

1、Fe-S;

2、Mal;

3、OAA;

4、BSC;

5、CFl-Fo;

6、NAR;

7、PC;

8、CAM;

9、NADP+;10、Fd;

11、PEPCase;12、RuBPO;13、P680,P700;14、PQ;15、PEP;16、PGA;17、Pn;18、Pheo;19、PSP;20、Q;21、RuBP;22、RubisC(RuBPC);23、Rubisco(RuBPCO);24、LSP;25、LCP;26、DCMU;

27、FNR;28、LHC;29、pmf;30、TP;31、PSI;32、PSII。

三、填空题

1、光合作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被还原,被氧化;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在中进行的;光反应是在上进行的。

2、在光合电子传递中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当形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活跃的化学能;

当形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稳定的化学能。

4、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色,在透射光下观察呈色。

5、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主要有、、、和。

6、P70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初电子受体是,原初反应的作用中心包

括、、。

7、双光增益效应说明。

8、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亦称为。类囊体膜上的四种主要复合物是、、和。

9、光合作用分为反应和反应两大步骤,从能量角度看,第一步完成

了的转变,第二步完成了的转变。

10、真正光合速率等于与之和。

11、PSⅠ复合物的颗粒,直径是,在类囊体膜的侧,其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为。PSⅡ复合物的颗粒,直径是,在类囊体膜的侧,其作用中心色素分子为。

12、光反应包括和,暗反应指的是。

13、原初反应包括、和三步反应,此过程发生在上。

14、光反应是需光的过程,其实只有过程需要光。

15、光合磷酸化有下列三种类型:、和,通常情况下以占主要地位。

16、小麦和玉米同化二氧化碳的途径分别是和途径,玉米最初固定二氧化碳的受体是,催化该反应的酶是,第一个产物是,进行的部位是

在细胞。小麦固定二氧化碳受体是,催化该反应的酶是,第一个产物是,进行的部位是在细胞。

17、光合作用中产生的 O2 来源于。

18、50 年代由等,利用和等方法,经过 10 年研究,提出了光合碳循环途径。

19、光合作用中心包括、和。

20、PSⅠ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PSⅡ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

21、电子传递通过两个光系统进行,PSⅠ的吸收峰是,PSⅡ的吸收峰是。

22、光合作用同化一分子二氧化碳,需要个 NADPH+H + ,需要个 ATP ;形成一分子葡萄糖,需要个 NADPH+H + ,需要个 ATP 。

23、光反应形成的同化力是和。

24、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途径中,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2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包括和两大步骤,其产物

是、、,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上。

26、卡尔文循环中五个光调节酶是、、、和。

27、CAM 植物光合碳代谢的特点是夜间进行途径,白天进行途径。鉴别 CAM 植物的方法有和。

28、C3 植物的 CO 2 补偿点是, C4 植物的 CO 2 补偿点是, CO2 补偿点低说明。

29、景天科酸代谢途径的植物,夜间吸收,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转变成苹果酸,贮藏在中,白天再释放出,进入卡尔文循环,形成碳水化合物。

30、C4 植物是在细胞中固定 CO 2 ,形成四碳化合物,在细胞中将 CO 2 还原为碳水化合物。

31、C4植物同化 CO 2 时 PEP 羧化酶催化和生成。 RuBP 羧化酶催化和生成。

32、光呼吸的底物是,暗呼吸的底物通常是,光呼吸发生

在、、三个细胞器中,暗呼吸发生在细胞器中。

33、光呼吸的底物是,主要是在酶催化下生成的。

34、许多植物之所以发生光呼吸是因为酶,既是酶,又是酶。

35、光呼吸的底物是在细胞器中合成的,耗 O 2 发生在和两种细胞器中,而二氧化碳的释放发生在和两种细胞器中。

36、光合碳循环的提出者是,化学渗透假说的提出者是,双光增益效应的提出者是,压力流动学说的提出者是。

37、高等植物同化 CO 2 的途径有、和,其中途径为最基本最普遍。因为只有此途径能产生。

38、农作物中主要的 C3 植物有、、等, C4 植物

有、、等。

39、RuBP 羧化酶—加氧酶在条件下起羧化酶作用,在条件下起加氧酶作用。

40、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和等。

41、发生光饱和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和。

42、光合作用三个最突出的特点是、、。

43、根据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色素和色素。

44、植物的光合产物中,淀粉是在中合成的,而蔗糖则是在中合成的。

45、C4 植物的 Rubisco 位于细胞中,而 PEP 羧化酶则位于细胞中。

46. 光合色素经纸层析后,形成同心圆环,从外向内依次为、、和。

47. 叶绿素提取液与醋酸共热,可观察到溶液变,这是由于叶绿素转变为,如果再加些醋酸铜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变,这是由于形成了。

48、提取叶绿素时,加入 CaCO3 是为了。

49、用红外线 CO2 分析仪测定光合速率时,如果采用开放式气路,就需要测定气路中气体

的,如果采用封闭式气路,则需要测定气路中气体的。

50、用红外线 CO 2 分析仪以开放式气路测定光合速率时,除了测定 CO 2 浓度下降值外,还需要测定、和。

51、用红外线 CO 2 分析仪能够测定的生理指标有、、、等。

52、在叶绿素的皂化反应实验中,可观察到溶液分层现象:上层是黄色,为溶液,其中溶有和;下层为绿色,为溶液,其中溶有和。53、用红外线 CO 2 分析仪测定光合速率的叶室,按照其结构大致可分为三

种:、和。

54、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色,在透射光下观察呈色。

四、选择题

1、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对可见的吸收峰主要是在()。

A、红光区;

B、绿光区;

C、蓝紫光区;

D、蓝紫光区和红光区。

2、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最大吸收带在()。

A、红光;

B、绿光;

C、蓝紫光;

D、橙光。

3、光对叶绿素的形成有影响,主要是光影响到()。

A、由δ - 氨基酮戊酸→原叶绿素酸酯的形成;

B、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的形成;

C、叶绿素酸酯→叶绿素的形成;

D、δ - 氨基酮戊酸→叶绿素形成的每一个过程。

4、光合产物主要以什么形式运出叶绿体()。

A、G1P ;

B、FBP ;

C、蔗糖;

D、TP 。

5、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来源于()

A、CO 2 ;

B、H 2 O ;

C、CO 2 和 H 2 O ;

D、C 6 H 12 O 6 。

6、Calvin 循环的最初产物是()。

A、OAA ;

B、3-PGA ;

C、PEP ;

D、GAP 。

7、C3 途径是由哪位植物生理学家发现的?()

A、Calvin ;

B、Hatch ;

C、Arnon ;

D、Mitchell 。

8、C4 途径中穿梭脱羧的物质是()。

A、RuBP ;

B、OAA ;

C、PGA ;

D、苹果酸和天冬氨酸。

9、光合作用中合成蔗糖的部位是()。

A、细胞质;

B、叶绿体间质;

C、类囊体;

D、核糖体。

10、光合作用吸收的 CO 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 CO 2 达到动态平衡时,此时外界的 CO 2 浓度称为:()。

A、光补偿点;

B、光饱和点;

C、CO 2 补偿点;

D、CO 2 饱和点。

11、下列四组物质中,卡尔文循环所必的是()。

A、叶绿素,胡萝卜素, O 2 ;

B、叶黄素,叶绿素 a, H 2 O ;

C、CO 2 ,NHDPH+H +, ATP;

D、叶绿素 b,H 2 O, PEP 。

12、光呼吸测定值最低的植物是()。

A、水稻;

B、小麦;

C、高粱;

D、大豆。

13、维持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A、等于光补偿点;

B、高于光补偿点;

C、低于光补偿点;

D、与光照强度无关。

14、CO 2 补偿点高的植物是()。

A、玉米;

B、高粱;

C、棉花;

D、甘蔗。

15、在达到光补偿点时,光合产物形成的情况是()。

A、无光合产物生成;

B、有光合产物积累;

C、呼吸消耗 = 光合产物积累;

D、光合产物积累>呼吸消耗。

16、具备合成蔗糖、淀粉等光合产物的途径是()。

A、 C3 途径;

B、C4 途径;

C、CAM 途径;

D、TCA 途径。

17、光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有()。

A、谷氨酸;

B、丙氨酸;

C、丝氨酸;

D、酪氨酸。

18、C4 植物固定 CO 2 的最初受体是()。

A、PEP ;

B、RuBP ;

C、PGA ;

D、OAA 。

19、类胡萝卜素对光的吸收峰位于()。

A、440~450 nm ;

B、540~550 nm ;

C、680~700 nm ;

D、725~730 nm 。

20、叶绿体间质中,能够提高 Rubisco 活性的离子是()。

A、Mg 2+ ;

B、K + ;

C、Ca 2+ ;

D、Cl - 。

21、提取光合色素常用的溶剂是()。

A、无水乙醇;

B、95% 乙醇;

C、蒸馏水;

D、乙酸乙酯。

22、进入红外线 CO 2 分析仪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的气体,常用的干燥剂是()。

A、碱石灰;

B、硅胶;

C、氯化钙;

D、碳酸钙。

23、从叶片提取叶绿素时,为什么需要加入少量 CaCO 3 ?()

A、便于研磨;

B、增加细胞质透性;

C、防止叶绿素分解;

D、利于叶绿素分解成小分子。

五、是非题

1、叶绿体色素都能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2、叶绿素的荧光波长往往比吸收光的波长要长。()

3、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水的光解。()

4、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最终电子供体是H2O 。()

5、所有的叶绿素a都是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6、PC是含Fe的电子传递体。()

7、高等植物的气孔都是白天张开,夜间关闭。()

8、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是在间质中进行的。()

9、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具有叶绿体。()

10、Rubisco 在CO2浓度高光照强时,起羧化酶的作用。()

11. CAM植物叶肉细胞内的苹果酸含量,夜间高于白天。()

12、一般来说CAM植物的抗旱能力比C3植物强。()

13、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证明了植物体内存在两个光系统。()

14、NAD + 是光合链的电子最终受体。()

15、暗反应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进行。()

16、植物的光呼吸是在光照下进行的,暗呼吸是在黑暗中进行的。()

17、只有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才能引起水的光解放 O 2 。()

18、光合作用的产物蔗糖和淀粉,是在叶绿体内合成的。()

19、PEP 羧化酶对CO 2的亲和力和 Km 值,均高于RuBP羧化酶。()

20、C3植物的CO2受体是RuBP ,最初产物是 3-PGA 。()

21、植物的光呼吸是消耗碳素和浪费能量的,因此对植物是有害无益的。()

22、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光合作用提供的。()

23、水的光解放氧是原初反应的第一步。()

24、光补偿点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5、测定叶绿素含量通常需要同时作标准曲线。()

26、观察荧光观象时用稀释的光合色素提取液,用于皂化反应则要用浓的光合色素提取液。()

27、红外线CO 2分析仪绝对值零点标定时,通常用纯氮气或通过碱石灰的空气。()

28、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提高CO 2浓度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也随之提高。()

六、简答题

1、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是来自H2O而不是来自CO2?

2、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呈现黄色和红色?

3、简要介绍测定光合速率的三种方法及原理。

4、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哪三大步骤?

5、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中,PQ有什么重要的生理作用?

6、光合磷酸化有几个类型?其电子传递有什么特点?

7、高等植物的碳同化途径有几条? 哪条途径才具备合成淀粉等光合产物的能力?

8、C3途径是谁发现的?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9、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调节方式有哪几个方面?

10、在维管束鞘细胞内,C4途径的脱羧反应类型有哪几种?

11、简述CAM植物同化C02的特点。

12、氧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13、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14、追施N肥为什么会提高光合速率?

15、分析植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16、作物的光合速率高产量就一定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7、为什么说CO2 是一种最好的抗蒸腾剂?

18、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的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19、如何证明C3途径CO2的受体是RuBP,而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3-PGA?

20、糖浓度与能量供应状况如何调节有机物质的运输?

21、植物激素如何调节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22、何谓源-库单位?为什么在有机物质的分配问题上会出现源-库单位的现象?

23、叶片中制造的有机物质是如何装载到韧皮部筛管分子的?有哪些证据证明有机物质的装载是一个主动过程?

24、机物质的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如何?

25、为什么“树怕剥皮”?

26、“三蹲棵”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27、一株马铃薯在100天内块茎增重250克,其中有机物质占24%,地下茎韧皮部横截面积0.004cm2,求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运量。

七、论述题

1、试评价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2、 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试述其原因?

3、论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4、请说明测定光呼吸的原理。

5、试述环境因素对有机物质运输的影响?

6、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

7、试述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

8、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规律如何?

9、何谓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10、试绘制一般植物的光强-光合曲线,并对曲线的特点加以说明。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光反应( light reaction)与暗反应(dark reaction ):光合作用中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电子传递及同化力的形成;暗反应是指光合作用中不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还原及碳水化合物的形成。

2、C3途径(C3 pathway )与C4途径(C4 pathway ):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3、光系统(photosystem, PS ):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其中PSI的中心色素为叶绿素a P700,PSII的中心色素为叶绿素a P680.

4、反应中心( reaction center):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5、光合午休现象(midday depression ):光合作用在中午时下降的现象。

6、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7、磷光现象(phosphorescence phenomenon ):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8、荧光现象(fluorescence phenomenon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

9、红降现象(red drop ):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10、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又称量子产额或光合效率。指吸收一个光量子后放出的氧分子数目或固定二氧化碳的分子数目。

11、量子需要量(quantum requirement ):同化1分子的CO2或释放1分子的02所需要的光量子数目。

12、爱默生增益效应( Emerson enhancement effect):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13、PQ循环(plastoquinone cycle ):伴随PQ的氧化还原,可使2H+从间质移至类囊体膜内空间,即质子横渡类囊体膜,在搬运2H+的同时也传递2e至Fe-S,PQ的这种氧化还原往复变化称PQ循环。

14、光合色素(photosynthetic pigment):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15、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02和H20,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02 的过程。

16、光合作用单位( photosynthetic unit):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17、反应中心色素(reaction center pigment ):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18、聚光色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 ):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

19、激子传递(exciton transfer ):激子通常是指非金属晶体中由电子激发的量子,在相同分子内部依靠激子传递来转移能量的方式。

20、共振传递(resonance transfer ):在光合色素系统中,依靠高能电子振动在分子内传递能量的方式。

21、解偶联剂(uncoupler ):能消除类囊体膜(或线粒体内膜)内外质子梯度,解除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反应之间偶联的试剂。

22、水氧化钟( water oxidizing clock):是Kok等根据一系列瞬间闪光处理叶绿体与放O2 的关系提出的解释水氧化机制的一种模型。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推动氧化钟前进一步。

23、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 ):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加入氢受体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24、光合磷酸化(photosynthetic phosphorylation,photophosphorylation ):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25、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 ):植物的绿色细胞在照光下放出CO2和吸收02的过程。

26、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0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0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7、C02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 ):当光合吸收的C02量与呼吸释放的C02量相等时,外界的CO2浓度。

28、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 ):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9、光能利用率(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30、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释放O2的量)。

31、C3- C4中间植物(C3-C4intermediate plant ):指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介于C3植物与C4植物之间的植物。

32、光合滞后期(lag phase of photosynthesis ):置于暗中或弱光中的植物转入合适的的光照条件下,其光合速率上升至稳态值所经历的时间。

33、叶面积系数(leaf area index ,LAI ):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LAI)。

34、共质体(symplast )与质外体(apoplast ):无数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联成一体,构成共质体。质外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及导管等。

35、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theory ):其基本论点是有机物在筛管中隨着液体的流动而移动,这种液体流动的动力是由于输导系统两端的压力势差引起的。

36、细胞质泵动学说(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该学说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贯筛管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的收缩与舒张,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随之流动。

37、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 )与代谢库(metabolic sink ):代谢源是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代谢库是指贮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38、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积的有机物质的量。

39、运输速度(transport velocity ):单位时间内有机物质运输的距离。

40、溢泌现象(overflow phenomenon ):韧皮部筛管被刺穿后,从伤口处有汁液分泌出来,这种现象称溢泌现象。

41、P-蛋白(P - protein ):亦称韧皮蛋白(phloem - protein)。是在细胞质中存在的构成微管结构的蛋白质,可以利用ATP的能量,推动微管的收缩,从而推动物质的长距离运输。

42、有机物质装载(organic matter loading ):指同化物从筛管周围的叶源细胞装载到筛管中的过程。

43、有机物质卸出(organic matter unloading) :指同化物从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过程。

44、收缩蛋白学说(contractile protein theory ):该学说认为,筛管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接的网状结构,微纤丝由收缩蛋白的收缩丝组成。收缩蛋白分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收缩与舒张进行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

45、协同转移(symport ):指质子促进糖穿过膜进入韧皮细胞的过程,即在同化物的装载过程中,质子与糖一同进入韧皮部细胞。

46、磷酸运转器(phosphate translocator ):位于叶绿体内膜上承担输出磷酸丙糖和输入Pi的运转器。

47、界面扩散( boundary layer diffusion):指物质在两个互不相容的液体或液体与气体之间的界面上进行的扩散。

48、可运库(available transport sink)与非运库(nonavailable transport sink ):叶内蔗糖的输出率与蔗糖的浓度有关,当蔗糖的浓度低于某一阈值时,对其输出有限制作用,这种低于阈值的糖称为非运库;而高于阈值的糖称为可运库。

49、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s):在共质体与质外体的交替运输过程中,有一种特化的细胞起运转过渡作用。这种细胞的细胞壁与质膜向内延伸,形成许多皱褶,扩大了物质转移的表面,有利于物质在细胞间的转移。这种细胞称转移细胞。

50、出胞现象(exocytosis):转移细胞的皱褶有时形成小囊泡,囊泡的运动还可以挤压物质向外分泌到输导系统,这种现象称为出胞现象。

51、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 ):指生长旺盛,代谢强的部位。如茎生长点。

52、库-源单位(source-sink unit ):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

53、供应能力(supply ability ):指源内有机物质能否输出以及输出多少的能力。

54、竞争能力(compete ability ):指库中能否输入同化物以及输入多少的能力。

55、运输能力(transport ability )_:指有机物质输出和输入部分之间的网络分布、畅通程度及距离远近。

二、缩写符号翻译

1、Fe-S—铁硫蛋白;

2、Mal—苹果酸;

3、0AA—草酰乙酸;

4、BSC—维管束鞘细胞;

5、CFl_Fo—偶联因子复合物;

6、NAR—净同化率;

7、PC—质体蓝素;

8、CAM—景天科植物酸代谢;

9、NADP+—氧化态辅酶Ⅱ;10、Fd—铁氧还蛋白;11、PEPCase—PEP羧化酶;12、RuBPO—RuBP加氧酶;13、P680—吸收峰波长为680nm的叶绿素a;P700—吸收峰波长为700nm的叶绿素a ;14、PQ—质体醌;

15、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6、PGA—3-磷酸甘油酸;17、Pn—净光合速率;18、Pheo—去镁叶绿素;19、PSP—光合磷酸化;20、Q—半醌离子;21、RuBP—l,5-二磷酸核酮糖;22、

RubisC(RuBPC)—RuBP羧化酶;23、Rubisco(RuBPCO)—RuBP羧化酶/加氧酶;24、LSP-光饱和点;

25、LCP-光补偿点;26、DCMU-二氯苯基二甲基脲,敌草隆;27、FNR-铁氧还蛋白- NADP+还原酶;28、LHC-聚光色素复合体;29、 pmf-质子动力;30、 TP-磷酸丙糖;31、 PSI-光系统 I;32、 PSII-光系统II。

三、填空题

1、CO2,H20,叶绿体间质,类囊体膜(光合膜);

2、H20,NADP+;

3、ATP及NADPH,碳水化合物;

4、红,绿;

5、光,温度,水分,矿质营养,O2;

6、PC,Fd,原初电子供,受体,中心色素;

7、光合作用可能包括两个光系统;

8、光合膜PSI,PSII,Cytb6/f,ATP酶四类蛋白复合体;

9、光,

暗,光能向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向稳定化学能;10、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1、100 ,外, P 700 , 175 ,内, P 680;12、原初反应,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碳素同化作用;13、光能的吸收,传递,光能转变成电能,类囊体膜;14、原初反应;15、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环式光合磷酸化,假环式光合磷酸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16、 C 3 , C 4 , PEP , PEP 羧化酶,草酰乙酸,叶肉, RuBP , RuBP 羧化酶, 3 –磷酸甘油酸,叶肉;17、 H 2 O;18、卡尔文,同位素示踪,纸谱色层分析;19、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供体,原初电子受体;20、P 700 , P 680 ;

21、 700nm , 680nm; 22、2 ,3 ,12 ,18; 23、ATP , NADPH+H +; 24、H 2 O , NADP +; 25、原初反应,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ATP , NADPH+H + , O 2 ,类囊体膜;26、 RuBP羧化

酶, NADP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FBP 磷酸酯酶, SBP 磷酸酯酶, Ru5P 激酶;27、CAM , C3 ,夜间气孔张开,夜间有机酸含量高;28、50 μmol/mol 左右, 0~5 μmol/mol , PEP 羧化酶

对 CO2 的亲和能力强;29、CO 2 ,液泡, CO 2 ;30、叶肉,维管束鞘;

31、 PEP , CO 2 , OAA , RuBP , CO2 , PGA; 32、乙醇酸,葡萄糖,叶绿体,过氧化体,线粒体,线粒体;33、乙醇酸, RuBP 加氧;34、 RuBP 羧化酶 - 加氧酶( Rubisco ),羧化,加氧;35、叶绿体,叶绿体,过氧化体,叶绿体,线粒体;36、卡尔文,米切尔,爱默生,明希;

37、C3 , C4 , CAM 代谢途径, C3 ,糖;38、小麦,大豆,棉花,玉米,甘蔗,高粱;39、CO 2 /O 2 比值高, CO 2 /O 2 比值低;40、光照,温度,水分, CO2 ,矿质营养;41、光反应不能利用全部光能,暗反应跟不上;42、H2O 被氧化到 O2 水平, CO 2 被还原到糖的( CH 2 O )水平,同时伴有光能的吸收,转换与贮存;43、反应中心,聚光(天线);44、叶绿体,细胞质;45、维管素鞘,叶肉;46、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 ,叶绿素 b; 47、褐色,去镁叶绿素,翠绿色,铜代叶绿素;48、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49、流速,体积;50、气体流速,叶室温度,叶面积;51、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或 CO 2 补偿点, CO 2 饱和点,表观量子产额);52、苯,胡萝卜素,叶黄素,乙醇,皂化的叶绿素a ,皂化的叶绿素b; 53、密闭式,气封式,夹心式; 54、红,绿。

四、选择题

1、D;

2、C;

3、B;

4、D;

5、B;

6、B;

7、A;

8、D;

9、A; 10、C ;11、C; 12、C; 13、 B; 14、C; 15、C; 16、A; 17、C; 18、A; 19、 A; 20、A; 21、B; 22、C; 23、C 。

五、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14、×;15、×; 16、×; 17、×; 18、×;19、×;

20、√;21、×; 22、×; 23、×;24、×;25、×; 26、×; 27、√; 28、√。

六、简答题

1、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 是来自H2O而不是来自CO2?

答:用氧同位素标记的H2O饲喂植物,照光后如果释放的O2是同位素标记的O2,则说明O2来自H2O。或用希尔反应证明,在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受体如Fe3+等,在没有CO2 参与的条件下照光后有

O2的释放。

2、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呈现黄色和红色?

答: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很少,所以植物的叶片呈绿色。秋天树变黄是由于低温抑制了叶绿素的的生物合成,已形成的叶绿素也被分解破坏,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至于红叶,是因为秋天降温,体内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叶子就呈红色。

3、简要介绍测定光合速率的三种方法及原理。

答:(1)改良半叶法:主要是测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干重的增加量。(2)红外线C02分析法:其原理是CO2对特定波长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CO2量的多少与红外线辐射能量降低量之间有一线性关系。(3)氧电极法:氧电极由铂和银所构成,外罩以聚乙烯薄膜,当外加极化电压时,溶氧

透过薄膜在阴极上还原,同时产生扩散电流,溶氧量越高,电流愈强。

4、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哪三大步骤?

答:(1)原初反应,即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变为电能的过程。(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即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3)碳同化,即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

5、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中,PQ有什么重要的生理作用?

答: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质体醌数量比其他传递体成员的数量多出好几倍,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1)PQ 具有脂溶性,在类囊体膜上易于移动,可沟通数个电子传递链,也有助于两个光系统电子传递均衡运转。(2)伴随着PQ的氧化还原,将2H+从间质移至类囊体的膜内空间,既可传递电子,又可传递质子,有利于质子动力势形成,进而促进ATP的生成。

6、光合磷酸化有几个类型?其电子传递有什么特点?

答:光合磷酸化可分为三个类型:(1)非循环式光合NADP+磷酸化,其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通路。

(2)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其电子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3)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其电子传递也是一个开放的通路,但其最终电子受体不是,而是O2。

7、高等植物的碳同化途径有几条? 哪条途径才具备合成淀粉等光合产物的能力?

答:有三条:卡尔文循环、C4途径和景天科植物酸代谢途径。只有卡尔文循环具备合成淀粉等光合产物的能力,而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只起到固定和转运CO2的作用。

8、C3途径是谁发现的?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C3途径是卡尔文(Calvin)等人发现的。可分为三个阶段:(1)羧化阶段。C02被固定,生成3-磷酸甘油酸,为最初产物。(2)还原阶段。利用同化力(NADPH、ATP)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一光合作用中的第一个三碳糖。(3)更新阶段。光合碳循环中形成的3-磷酸甘油醛,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再重新形成RuBP的过程。

9、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调节方式有哪几个方面?

答:(1)酶活性调节。光通过光反应改变叶的内部环境,间接影响酶的活性。如间质中pH的升高,Mg2+浓度升高,可激活RuBPCase和Ru5p激酶等。如果在暗中这些酶活性下降。

(2)质量作用的调节。代谢物的浓度可以影响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3)转运作用的调节。叶绿体内的光合最初产物一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的数量,受细胞质里的Pi数量所控制。Pi充足,进入叶绿体内多,就有利于叶绿体内磷酸丙糖的输出,光合速率就会加快。

10、在维管束鞘细胞内,C4途径的脱羧反应类型有哪几种?

答:(1)NADP苹果酸酶类型;(2)NAD苹果酸酶类型;(3)PEP羧激酶类型。

11、简述CAM植物同化C02的特点。

答:这类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02,在PEP羧化酶作用下与PEP结合形成苹果酸,累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运到细胞质,放出C02,放出的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具有两步羧化的特点。

12、氧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1)加强氧与C02对RuBP的结合竞争,提高光呼吸速率。(2)氧能与 NADP+竞争接受电子,使NADPH合成量减少,使碳同化需要的还原能力减少。(3)氧接受电子后形成的超氧阴离子会破坏光合膜。(4)在强光下氧参与光合色素的光氧化,破坏光合色素。

13、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答:植物种类不同、生长条件不同,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也不同。有以下几种原因:(1)中午水分供给不足、气孔关闭。(2)C0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02的运输。(4)中午时的高温低湿降低了碳同化酶的活性。(5)生理钟调控。14、追施N肥为什么会提高光合速率?

答: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间接影响,即能促进叶片面积增大,叶片数目增多,增加光合面积。

另一方面是直接影响,即促进叶绿素含量急剧增加,加速光反应。氮亦能增加叶片蛋白质含量,而蛋白质是酶的主要组成成分,使暗反应顺利进行。总之施N肥可促进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15、分析植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答: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1)辐射到地面的光能只有可见光的一部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2)照到叶片上的光被反射、透射。吸收的光能,大量消耗于蒸腾作用。(3)叶片光合能力的限制。(4)呼吸的消耗。(5)CO2、矿质元素、水分等供应不足。(6)病虫危害。

16、作物的光合速率高产量就一定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光合性能的五个方面,即光合速率、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和光合产物分配与消耗。

17、为什么说CO2 是一种最好的抗蒸腾剂?

答:所有的抗蒸腾剂都是通过降低气孔导度来减少蒸腾,气孔导度降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限制了CO2 向叶肉内的扩散,降低了光合速率。而增加CO2 不仅可以降低气孔导度减少蒸腾,同时也增加了CO2向叶肉内的扩散速度,不至于因气孔导度的降低使光合下降。

18、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的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大豆首先死亡,一段时间后高粱也死亡。因为大豆是C3植物,它的CO2补偿点高于C4植物高粱。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室内的CO2浓度越来越低,当低于大豆的CO2补偿点时,大豆便没有净光合只有消耗,不久便死亡。此时的CO2浓度仍高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所以高粱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当密闭室内的CO2浓度低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时,高粱便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19、如何证明C3途径CO2的受体是RuBP,而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3-PGA?

答:给植物饲喂标记的14CO2,在不同的照光时间下,分别浸在沸酒精中将植物杀死,提取14C化合物,用纸层析分析结合放射自显影方法追踪14C在各种化合物出现的先后次序。最早标记的化合物即为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在C3植物中最早标记的化合物是3-PGA。用同样的技术结合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当CO2浓度突然下降时,RUBP的量急剧增高,而3-PGA的量则相应急剧下降,说明3-PGA是RuBP的羧化产物,故CO2浓度降低时,3-PGA突然下降,同时说明3-PGA可转变为RuBP,否则RuBP的量不至于升高。

20、糖浓度与能量供应状况如何调节有机物质的运输?

答:叶片中蔗糖的浓度对输出速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叶片中蔗糖的浓度高于某一阈值时,明显地提高输出率,低于这一阈值时,则明显地降低输出率。前者属于可运库,后者属于非运库。同化物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供应。充足的能量供应有利于同化物的运输。ATP的作用一方面作为直接的动力,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膜透性而对运输起作用。

21、植物激素如何调节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答:植物激素对有机物质的运输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除ETH以外,其它几种激素都有促进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IAA有吸引有机物质向它所在的器官积累的功能。关于植物激素促进有机物运输的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1)激素与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去极化作用,降低膜势;(2)植物激素改变膜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膜透性;(3)植物激素促进RNA与蛋白质的合成,合成某些与同化物运输有关的酶。

22、何谓源-库单位?为什么在有机物质的分配问题上会出现源-库单位的现象?

答: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源库单位的形成首先符合器官的同伸规律(相应部位的根、茎、叶、蘖在生长时间上的同步性);其次,还与维管束的走向,距离远近有关。它决定了有机物质分配的特点。

23、叶片中制造的有机物质是如何装载到韧皮部筛管分子的?有哪些证据证明有机物质的装载是一个主动过程?

答:首先,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蔗糖释放到质外体,然后蔗糖分子再进入筛管-伴胞复合体。质外体中的蔗糖分子进入筛管-伴胞复合体是与质子协同进行的。因此,有人提出了糖-质子协同转移模

型。该模型的要点如下:在筛管分子或伴胞的质膜中,H+-ATP酶不断地将H+泵到细胞壁(质外体),质外体中H+浓度较共质体高,于是形成了跨膜的电化学势差。当H+趋于平衡而回流到共质体时,通过质膜上的蔗糖/H+共向转运器,H+与蔗糖一同进入筛管分子。

24、有机物质的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如何?

答:作物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而经济系数与同化物的分配有关。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应该促使光合产物尽可能地分配到产品器官,提高经济系数。否则,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并不一定高。

25、为什么“树怕剥皮”?

答:因为根系需要地上部供应有机营养,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正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树剥皮后,韧皮部被破坏,影响了有机物质的运输,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根系的生长,进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

26、“三蹲棵”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答:“三蹲棵”是指秋季将玉米连根拔出,并不立即收获,将玉米连穗带棵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收获,这样可以提高产量5%~10%。主要是利用有机物质可以再利用的特点,将茎杆中积累的有机物质充分的转运到穗中,从而提高产量。

27、一株马铃薯在100天内块茎增重250克,其中有机物质占24%,地下茎韧皮部横截面积0.004cm2,求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运量。

答:比集转运速率=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物质的量/韧皮部的横截面积=(250×40%)

/ (0.004×24×100)=6.25(g/cm2.h)答: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转运速率为6.25g/cm2.h。

七、论述题

1、试评价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答:光呼吸是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的,但也有害处。(1)回收碳素:通过C2循环可回收乙醇酸中3/4的碳素(2个乙醇酸转化1个PGA,释放1个CO2)。(2)维持C3光合碳循环的运转:在叶片气孔关闭或外界CO2浓度降低时,光呼吸释放的CO2能被C3途径再利用,以维持C3光合碳循环的运转。(3)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在强光下,光反应中形成的同化力会超过暗反应的需要,叶绿体中NADPH/NADP、ATP/ADP的比值增高,由光激发的高能电子会传递给O2,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O2.-对光合机构具有伤害作用,而光呼吸可消耗过剩的同化力和高能电子,减少O2.-的形成,从而保护光合机构。(4)消除乙醇酸:乙醇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它的产生在代谢中是不可避免的。光呼吸是消除乙醇酸的代谢,使细胞免受伤害。另外,光呼吸代谢中涉及多种氨基酸的转化过程,它可能对绿色细胞的氮代谢有利。

有害方面:减少了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累积,不仅不能贮备能量,还消耗大量能量

2、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试述其原因?

答:C4植物光呼吸低。因为光呼吸是由RuBP加氧酶催化RuBP加氧造成的。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只进行由PEP羧化酶催化的羧化活动,且PEP羧化酶对C02亲和力高,固定C02的能力强,在叶肉细胞形成C4二羧酸之后。再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后放出C02,就起到了”CO2泵”的作用,增加了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O2浓度,抑制了鞘细胞中Rubisco的加氧活性并提高了它的羧化活性,有利于CO2的固定和还原,不利于乙醇酸形成,不利于光呼吸进行,所以C4植物光呼吸值很低。

而C3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C02,叶肉细胞的CO2/02的比值较低,此时,RuBP加氧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而且C3植物中RuBP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低,此外,光呼吸释放的CO2,不易被重新固定。

3、论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答:(1)增加光合面积:①合理密植;②改善株型。(2)延长光合时间:①提高复种指数;②延长生育期;③补充人工光照。(3)提高光合速率:①增加田间CO2浓度;②降低光呼吸;③减缓逆境对光合的抑制作用;④减轻光合午休;⑤延缓早衰。

4、请说明测定光呼吸的原理。

答:(1)光呼吸受氧浓度的影响当大气中含氧量从21%降至1~3%时,C3植物的净光合率约增高30~50%,增加的这部分就代表在高氧气条件下光呼吸的消耗,因此可以分别测定3%和21% O2下的光合速率,两者之差便为光呼吸速率。

(2)测定叶片在光下的吸氧量在光下测定在无CO2空气中叶片的吸氧量。也可以用18O2标记,测定叶片在光下对18O2的吸收速率。

(3)测定无CO2空气中CO2的释放量在光下,通入无CO2的气体到叶室中,然后测定叶片CO2的释放量。也可以用14CO2饲喂,先使叶片在光下同化14CO2一段时间,然后通入无CO2的气体,并测定叶片释放出的14CO2量。可以用光下释放的14CO2量和黑暗中释放的14CO2量的比值表示。(4)测定从光转暗后的CO2猝发将C3植物叶片放入叶室,照光一段时间后停止照光,则有CO2释放高峰,一般认为停止光照后的CO2猝发为光呼吸的残余。

5、试述环境因素对有机物质运输的影响?

答:环境因素水分、光照、温度、矿质等,对同化物的运输均有较大的影响。

温度:糖的运输速率以20℃~30℃最快,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运输速率下降。

光照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功能叶白天的输出率高于夜间。

水分胁迫使水势降低,光合降低,叶片中可运态蔗糖的浓度降低,影响输出速率。

矿物质,如N、P、K、B等都会对有机物质的运输产生影响。

N:N多,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物质向产品器官输出;N少则会引起叶片的早衰,C/N比适中对运输有利。

P:P可以促进光合,促进可运态蔗糖浓度的提高,促进ATP的合成,所以可以促进物质的运输。K:K能促进库内蔗糖向淀粉的转化,维持库源两端的压力差,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B:B与糖结合成复合物,有利于透过质膜,从而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6、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答: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管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接的网状结构,微纤丝由收缩蛋白的收缩丝组成。收缩蛋白分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收缩与舒张进行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

细胞质泵动学说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贯筛管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的收缩与舒张,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随之流动。

这两个学说共同的特点是,认为有机物质的运输需要能量供应,同时解决了筛管中有机物质的双向运输问题。

7、试述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

答: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有三种类型:(1)源限制型;(2)库限制型;(3)源库协调型。源与库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要高产不仅需要有大的源与大的库,还要源与库的协调统一。同时,库大会促进源,源大会促进库;库小会抑制源,源小会抑制库。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适当地增源或增库以及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都会达到增产的效果。

8、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规律如何?

答:有机物质的分配受供应能力、竞争能力及运输能力的影响。

供应能力是指源的同化物能否输出以及输出的多少。当源的同化物产生较少,本身生长又需要时,基本不输出;只有同化物形成超过自身需要时,才能输出。且生产越多,外运潜力越大。源似乎有一种“推力”,把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的多余部分向外“推出”。

竞争能力是指库对同化物的吸引和‘争调’的能力。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的部位,对养分竞争的能力强,得到的同化物则多。

运输能力包括与源、库之间的输导系统的联系、畅通程度和距离远近有关。源、库之间联系直接、畅通,且距离又近,则库得到的同化物就多。

在这三中因素中,竞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9、何谓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又叫集流学说。其要点是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两端之间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在源端(叶片),光合产物被不断地装载到SE-CC复合体中,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从邻近的木质部吸水膨胀,压力势升高,推动物质向库端流动;在库端,同化物不断地从SE-CC复合体卸出到库中去,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则流向邻近的木质部,从而引起库端压力势下降。于是在源库两端便产生了压力势差,推动物质由源到库源源不断地流动。

其实验依据是:(1)溢泌现象表明,筛管内有正压力的存在;(2)在接近源、库的两端存在着糖的浓度梯度,这种梯度的大小与运输相一致;(3)生长素实验表明,生长素的运输能够随着筛管内集流流动。

其不足之处是:(1)无法解释筛管中有机物质的双向运输问题;(2)物质在筛管进行集流运动,其运动速度很快,需要的压力差并非筛管两端的蔗糖浓度差所能给出的。

10、试绘制一般植物的光强-光合曲线,并对曲线的特点加以说明。

答:如图所示,在暗中叶片无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释放CO2(图中的OD为呼吸速率)。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但超过一定光强后,光合速率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出现光饱和点的实质是强光下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因此,限制饱和阶段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CO2扩散速率(受CO2浓度影响)和CO2固定速率(受羧化酶活性和RuBP再生速率影响)等。

在光强-光合曲线的不同阶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弱光下,光强是控制光合的主要因素,曲线的斜率即为表观量子效率。曲线的斜率大,表明植物吸收与转换光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可能较多,利用弱光的能力强。随着光强增高,叶片吸收光能增多,光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同化力多,于是CO2固定速率加快。此外,气孔开度、Rubisco?活性及光呼吸速率也影响直线阶段(A)的光合速率,因为这些因素都会随光强的提高而增大,其中前二者的提高对光合速率有正效应,后者有负效应。

光合作用发现历史

光合作用发现历史资料整理 一、传统史料---光合作用反应式的发现 1.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完全依靠于土壤。 2. 1648年,一位荷兰科学家范·赫尔蒙特对此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设计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虽然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但从此拉开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赫尔蒙特把90千克的土壤放在花盆中,然后种上2千克重的柳树,并经常浇水,5年过去了,柳树长到76千克重,而花盆中的土壤只少了60克。 3.早在1637年,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论气》一文中,已注意到空气和植物的关系,提出“人所食物皆为气所化,故复于气耳”。可惜因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精辟的论断。直到1727年,英国植物学家斯蒂芬·黑尔斯才提出植物生长时主要以空气为营养的观点。而最先用实验方法证明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养分的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在1771年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4.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恩豪斯(Jan Ingenhousz)进一步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而其他所有器官即使在白天也会使空气变坏。这些实验结果为后来人们认识植物绿色部分和光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奠定了基础。 5.1872年,科学家塞尼比尔(J.Senebier)如何做实验证明光和CO2的必要性。 6.1804年,瑞士学者德·索苏尔研究了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放出的氧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发现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和释放出的氧的总量,远远超过它们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由于实验中只使用植物、空气和水,别无他物,因此,他断定植物在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不仅需要二氧化碳,水也必然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他认为是CO 2 O乃是植物体有机物之来源。此结论不仅证实了海尔蒙脱关于柳树生长过程中合成植物和H 2 体的物质主要来自水的推论,而且把人们对光合作用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德·索叙尔实验告诉我们,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园艺植物育种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品种 2.系谱选择法 3.杂种优势 4.基因工程 5.诱变育种 6.实生选种 7.多亲杂交 8.自交衰退 9.双交种10.苗期标记性状11.杂交种品种12.种质13.远缘杂交14.一般配合力15.生物学混杂16.一元单倍体17.杂种不稔性18.品种整齐性19特殊配合力 二、填空题 1.新品种审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优良、整齐、、、等五个方面。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首先在于。 3.在制定育种目标时不但要注重也要注重。 4.园艺产品的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感官品质、、 和等。 5.豌豆是雌雄同花,南瓜是,菠菜是。 6.保存种子的种子库有短期库、和三种类型。 7.引种的类型包括:和。 8.杜鹃植物引种到北方栽培可能出现生长缓慢,长势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因为杜鹃生长发育 过程中喜好类型土壤。 9.为防止有害生物以及病原菌的传播,引种过程中,环节是必须的。 10.兰花、松树等园艺植物一般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为保证引种成功,必要的措 施 是。 11.根据园艺植物对日照长短要求的不同,可将园艺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 12.在园林植物引种过程中,必须进行引种试验,其内容具体包括_ __ 试验、_ _ 试验和__ _ 试验,然后确定推广应用。 13.芽变选种一般按二级选种程序,包括初选、_ __ 和_ __ 三个阶段。 14.芽变开始发生时多以嵌合体的形式出现,根据组织发生层内和层间的细胞遗传物质差异可将芽变嵌合体分为__ _ 和_ __ 两种类型;对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用_ __ 、__ _ 、_ __ 等方法使其转化,最终获得同质的纯化突变体。 15.在园林植物杂交育种中,如果称A×B 为正交,则B×A 称为__ _,(A×B)×B 称为_ __。 16.甘蓝、大白菜等异花授粉植物具有典型的自交不亲和性特点,该特点在选育F1杂种新品种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其父、母本的保持常采用手段得以实现。 17.根据不同材料之间性状遗传力大小具有差异,在添加杂交方式中材料应先进行杂交。 18.诱变育种中利用化学药剂处理的方法有、、和注入法。 19.体细胞杂交的程序主要包括、、的鉴定三个环节。 20.根据来源与性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可以分为主栽品种、、、等。 21.北方洋葱引种到南方栽培常出现地上部徒长,鳞茎发育不良,其原因主要是。 22.栀子引种到北方栽培可能出现生长缓慢,长势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因为栀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喜

园林植物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练习题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20分) 1.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植应本着 (美观)、(实用)、(经济)相结 合以及其(树木特性)与(环境 条件)相适应的原则。 2.花境近设计形式分类可分为(单 面观赏花境)、(四面观赏花境)、 (对应式花境)三种。 3.水生植物学在园林设计中要求: (1)(因地制宜,合理搭配);(2)(数量适当,有疏有密);(3)(控 制生长,安置设施)。 4.自然分类系统中,采用的分类单 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5.常用的植物分类系统有两种,一 种是(人为分类)法,一种是(自 然分类)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20分)1.下列属于茎的变态的是 ( C )。 A.大丽花;B.萝卜;C.洋 葱;D.菟丝子。 2.葡萄的卷须属于( B )的变态。 A.根;B.茎;C.花;D.果 实。 3.马铃薯是植物的( B )。 A.根;B.茎;C.花;D.果 实。 4.刺槐的花属于( A ) A.总状花序;B.穗状花序; C.头状花序;D.伞形花序。 5.苏铁属于( D )门。 A.蕨类植物门;B.苏铁植物 门;C.裸子植物门;D.种子 植物门。 6.在自然分类系统中,(D )是分 类的基本单位。 A.品种;B.亚种;C.科; D.种。

7.我们食用的红薯是(B )。 A.块根;B.块茎;C.根状 茎;D.肉质直根。 8.在裸子植物门中,(B )被称为 活化石。它是冰川孑遗树种。 A.苏铁;B.银杏;C.水松; D.樟树。 9.水松属于(B )科。 A.松科;B.杉科;C.柏科; D.榆科。 10.仙人掌上的刺是(B ) A.茎刺;B.叶刺;C.根刺; D.托叶刺。 三、判断正误:(每题1分总计10 分) 1.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和裸子植 物两个亚门。(×) 2.水杉属于裸子植物门。(√) 3.草莓的果实为聚花果。(×) 4.所有无籽果实都是单性结实的结 果。(×) 5.皂荚树上刺属于叶的变态。 (×) 6.国际上对植物的命名采用的是瑞 典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的“双名 法”。(×) 7.自然分类法又可以称为园艺分类 法。(×) 8.花台是一种自然式花卉布置形 式,是花卉种植的最小单元或组 合。(×) 9.花坛植物种类的选择应根据花坛 的类型和观赏时期不同而不同。 (√) 10.园林中没有植物就不能称为真 正的园林。(√) 四、解释名词:(每题2分总计20 分) 1.自然分类法:分类学家根据植物间长期进化自然形成的亲缘关系,将生物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就是自然分类法。

(完整版)光合作用练习题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关于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1昼夜是为了将淀粉运走耗尽 B、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1昼夜是为了进行光合作用 C、将叶片放到酒精中,水浴加热是为了让叶片褪色 D、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植物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B、为动物和人提供物质和能量 C、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 D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B、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C、使天竺葵只进行呼吸,耗尽原有的淀粉便于用碘液检验 D、方便进行实验 4、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实验用的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实验的结果是() A、叶片黄白色,酒精绿色 B、叶片黄白色,酒精无色 C、叶片绿色,酒精绿色 D、叶片蓝色,酒精无色

5、天竺葵叶制造有机物所需要的原料有( A、光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 D、水和二氧化碳 6、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叶绿体 B、表皮 C、叶绿素 D、细胞膜 6、在鱼缸里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 A、增加了鱼的食物C、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美化了环境D、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7.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8、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实验前天竺葵要在光亮处中放置24小时以上 B.光合作用时应确保周围空气中没有CO2,以免干扰实验 C.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是为了给叶片消毒 D .滴加碘酒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9.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科)》考试复习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 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 3.体细胞杂交1 4.实生选种1 5.选择育种 二、单项选择题 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 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 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 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 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 A. M0 B. M1 C. M2 D. M1和M2 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 A.1 B.2 C.3 D.4 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 A. 适当提早播种 B. 适当延期播种 C. 适当疏植 D. 补光延长日照 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 C. F1用于生产 D. F1用于留种 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 B. 育种 C. 选种 D.留种 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A. 引种 B. 诱变 C. 选择 D.杂交 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A. 种间 B. 属间 C. 品种间 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 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 A. 银杏 B. 水杉 C. 珙桐 D.鸡蛋花 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梅花 B. 牡丹 C. 芍药 D.水仙 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独立的育种手段 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D.物种进化 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A.很少产生嵌合体 B.便于运输和贮藏 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D.可诱发孤雌生殖 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 A.可让其自交 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 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 D.不利用

(完整word版)园林植物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春期2017级农学班《园林植物》期末考试试题 试题班级: 2017级农学班命题范围: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植物分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人为分类法,另一种是__________分类法。 2、分类学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划分为七个层次,它们从上到 下是界、门、纲、_____、科、属、种 3、植物的命名一般采用双名法,第一个字是______名,第二个字是种名。 4、植物的分类检索表有两种形式,一是定距检索表,另一种是_________检索表。 5、常见的园林植物主要分布于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中,尤以种子植物门的 ____________亚门为最多。 6、针叶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落叶针叶树,另一类是__________针叶树。 7、公园五大树种是指__________、雪松、日本金松、南洋杉、巨杉。 8、被喻为活化石植物,俗名公孙树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 9、水松是落叶针叶树,_________科,水松属。 10、被喻为“雪中四友”的是迎春、山茶、腊梅和_______。 11、被喻为“岁寒三友”的是松、竹、__________。 12、多浆及仙人掌类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多汁,具有发达的_________组织。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些科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门 A、腊梅科 B、杨柳科 C、银杏科 D、棕榈科 2、下列哪些科的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 A、木兰科 B、松科 C、石蒜科 D、禾本科 3、下列哪些科的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 A、山茶科 B、柏科 C、十字花科 D、竹亚科 4、下列植物是落叶针叶树的是() A、罗汉松 B、银杏 C、樟树 D、垂柳 5、下列植物是常绿针叶树的是() A、柳杉 B、金钱松 C、水松 D、水杉 6、下列植物是落叶乔木的是() A、桂花 B、荷花玉兰 C、女贞 D、紫薇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复习课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 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光反应与暗反应; 2、C3途径与C4途径; 3、光系统; 4、反应中心; 5、光合午休现象; 6、原初反应; 7、磷光现象; 8、荧光现象; 9、红降现象;10、量子效率;11、量子需要量;12、爱默生增益效应;13、PQ循环;14、光合色素;15、光合作用;16、光合作用单位;17、反应中心色素;18、聚光色素; 19、激子传递;20、共振传递;21、解偶联剂;22、水氧化钟;23、希尔反应;24、光合磷酸化;25、光呼吸;26、光补偿点;27、CO2补偿点;28、光饱和点;29、光能利用率;30、光合速率;31、C3-C4中间植物;32、光合滞后期;33、叶面积系数;34、共质体与质外体;35、压力流动学说;36、细胞质泵动学说;37、代谢源与代谢库;38、比集转运速率(SMTR);39、运输速率;40、溢泌现象;41、P-蛋白;42、有机物质装载;43、有机物质卸出;44、收缩蛋白学说;45、协同转移;46、磷酸运转器;47、界面扩散;48、可运库与非运库;49、转移细胞;50、出胞现象;51、生长中心;52、库-源单位;53、供应能力;54、竞争能力;55、运输能力。 二、缩写符号翻译 1、Fe-S; 2、Mal; 3、OAA; 4、BSC; 5、CFl-Fo; 6、NAR; 7、PC; 8、CAM; 9、NADP+;10、Fd;11、PEPCase;12、RuBPO;13、P680,P700;14、PQ; 15、PEP;16、PGA;17、Pn;18、Pheo;19、PSP;20、Q;21、RuBP;22、RubisC(RuBPC);23、Rubisco(RuBPCO);24、LSP;25、LCP;26、DCMU;27、FNR;28、LHC;29、pmf;30、TP;31、PSI;32、PSII。 三、填空题

园林植物育种学 复习复习课程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

1、姊妹染色单体:同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2、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3、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4、直感现象:由于花粉作用而引起种子,果实的特征特性表现差异的现象,有胚乳直感和果实直感两 种。 5、遗传:亲代性状在子代出现,使子代与亲代基本相似的现象。 6、变异:亲子代之间和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 7、分离规律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1> 研究的生物必须是二倍体,研究的性状必须区分明显(相对性状); 2> 控制性状的基因显性作用完全,并不受别的基因影响而改变发育方式; 3> 减数分裂中形成的两类配子数目相等,受精时各类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4> 各种配子及由分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必须具有同样的成活率; 5> 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8、孟德尔成败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1> 成功的原因: ①选用适当的研究材料——豌豆; ②严格的试验方法,正确的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③独特的思维方式。 2> 孟德尔长期不被接受的原因: ①孟德尔在科学界是一个无名之辈; ②他的研究显示:遗传因子与性状在世代间的稳定传递,与当时进化论强调的生物界广泛变异的思想也似乎并不相吻合; ③孟德尔思想具有超前性; ④孟德尔对其理论普遍适用性的研究遇到挫折。 9、显性关系包括: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和镶嵌显性4种类型。 10、多因一效:许多基因控制,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影响,控制多个性状发育的现象。 11、基因间互作: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表现为上位性和下位性。 12、能遗传的变异:指性状的改变能在后代中反复出现。 非遗传变异: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引起性状的改变,但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化。 13、基因型:是遗传的基础,是生物性状遗传的可能性。 表现型:是生物体在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总和,是遗传基础在外界条件下最终表现出来的现实性。 14、同位基因:相对的遗传因子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成员上,位置相等,称为同位基因(等位基因)。 15、种质资源:园林植物材料中能将其特定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称。 16、种质资源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试卷及答案解析试题及答案解析样卷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一、名词解释(10分) 1、扦插育苗: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切取其根、茎、叶等一部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插入土壤、沙或其它基质中,使其生根、发芽长成为一独立新植株的方法。 2、名木:具有特别纪念或历史意义、有社会深远影响及珍稀名贵树种称为名木。 3、叶面施肥:指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将各种速效肥水溶液,喷洒在叶片、枝条及果实上的追肥方法,是一种临时性的辅助追肥措施。 4、促成栽培:即通过人为地控制环境条件,应用栽培技术、药剂,使植物改变自然花期,开放不时之花。其中比自然花期提早的栽培方式称促成栽培。 5、生理成熟:当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到一定程度,种胚形成,种实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之为种子的“生理成熟”。 6、修剪:修剪是指对植株的某些器官,如芽、干、枝、叶、花、果、根等进行剪截、疏除或其它处理的具体操作。 7、假植:是将苗木的根系用湿润的土壤进行暂时的埋植处理。 8、插穗:扦插育苗中用来繁殖新个体的营养器官材料。 9、层积催芽:把种子与湿润物(沙子、泥炭、蛭石等)混合或分层放置,通过较长时间的冷湿处理,促其达到发芽程序的方法。 10、种批:同一树种,产地的立地条件、母树性状等大体一致,可以作为一个单位接受同一次检验、调运、贮藏的一批种子。 二、填空题(25分每空0.5分) 1、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内部因素有(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含水量)、(种子的成熟度)、(种子的机械损伤度)。 2、土壤消毒的方法一般有(高温)处理和(药物)处理消毒。 3、苗期管理的技术环节有(遮荫)、(间苗与补苗)、(截根)、(幼苗移栽)、(松土除草)、(灌溉与排水)、(施肥)、(苗木防寒)、(病虫害防治)。 4、、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有(植物激素处理)、(化学药剂处理)、(温水浸泡)。 5、越冬假植开沟方向与当地(主风方向)垂直,苗稍朝(顺风方向)。 6、球根花卉栽植的深度一般为球高的(3)倍。但晚香玉及葱兰以覆土到(球根顶部)为宜,朱顶红需要将球根的(1/4~1/3)露出土面,百合类中的多数种类要求栽植深度为球高的(4)倍以上。 7、保护地的设施有(温室)、(塑料大棚)、(风障)、(温床和冷床)、(荫棚)等。 8、土壤施肥的方法通常有(环状沟施肥法)、(放射状沟施肥法)、(穴施法)、(全面撒施)。 9、保护地栽培花卉通常用的施肥方法是(叶面喷施)、(混施)、(撒施)、(穴施)、(条施)、(液施)。 10、修剪时为了调节侧枝的生长势应对强侧枝(弱)剪,对弱侧枝应(强)剪,以花果压枝势。 11、苗圃内生产用地一般划分为(播种区)、(营养繁殖区)、(移植区)、(大苗区)、(母树区)、(引种驯化区)。 12、鳞茎类分生繁殖通常采用(分栽子球)、(扦插鳞片)和(种植珠芽)等方法繁殖。 三、选择填空(10分) 1、桂花一般适用压条繁殖中的(B )方法繁殖。 A 水平压条 B 空中压条 C 普通压条 D 堆土压条 2、下列植物哪种是一年生植物( C )? A 芍药 B 菊花 C 一串红 D 紫罗兰

肖倩倩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第六章第一节,共一课时。主要内容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探究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教学。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了植物基本层次结构中的细胞组织器官,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组成,但是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不是很了解,许多同学在小学阶段大概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具体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光合作用如何进行,学生没有掌握。因此学生带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本节内容。对下一节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能力目标: 在学习前人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收集材料,锻炼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敢于修正前人科学成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说出光合作用过程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光探究资料 教师准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有关视频,挂图和课件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探究的实验材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1、〖引言〗“世界万物靠太阳”这句话对吗? 对于植物来说太阳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2、你了解光合作用吗?它是怎么被发现的 呢?具有怎样的过程呢?教师通过谚语,引 出本节课题。 1、对的,植物需要太阳进行 光合作用。 2、带着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发 现历程(一)范海尔蒙特实验1、教师出示PPT,展示出范海尔蒙特的实 验图,并呈现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描 述实验过程,思考实验结论 2、对于范海尔蒙特的实验,大家有没有自 己想说的话?他的实验严谨吗?引导学生 思考实验的不足,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实验的 学习。 1、学生看图讲述实验过程, 思考讨论实验的结论。 2、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思考, 意识到范海尔蒙特没有考虑 到阳光等其他因素。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卷)库参考答案解析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题 一、名词解释: 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 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 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5、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6、选择反应: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决定于选择差与遗传力 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7、芽变: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 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8、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 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9、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 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0、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 成对杂交或单交。 11、多亲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 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12、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称回交。 13、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称添加杂交。 14、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15、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 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16、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 中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 17、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 交。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和。2.变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 3.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称为潜育期。 4.黄瓜霜霉病的菌丝体在越冬植株上越冬,其传播途径有气流传播、 雨水和昆虫传播. 5.在气温25—30℃条件下,雨量与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6.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有关的消化腺。 7.昆虫的腹部是的中心,腹腔内有 等器官。 8.不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只经过三个阶段。 9.仙人掌的类品种易感炭疽病。 10.我国危害茄科蔬菜的瓢虫主要有和两种。 11.美人蕉锈病病原属于菌,病菌主要以 越夏和越冬。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经济阂值: 2.侵染循环: 3.世代重叠: 4.食物链和食物网:

5.多胚生殖: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苹果轮纹病有性繁殖产生的抱子为( )。 A.抱囊孢子 B.子囊孢子 C.接合孢子 D.厚垣孢子 2.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 )。 A.植物幼嫩部位 B.自然孔口 C.植物根部 D.微伤口 3.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苏云金杆菌属于(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4.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 )。 A.营养体为丝状体 B.具有细胞结构 C.以产生抱子的方式繁殖 D.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 5.属于病毒病的是( )。 A.黄瓜霜霉病 B.番茄早疫病 C.辣椒白绢病 D.黄瓜花叶病 6.属于被动传播的是( )。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C.游动抱子在水中的游动 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7.描述苹果轮纹病的是( )。 A.树干及枝条上产生溃疡型病斑 B.树体负载量过高是发病的关键

5第五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光反应( light reaction)与暗反应(dark reaction ):光合作用中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电子传递及同化力的形成;暗反应是指光合作用中不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还原及碳水化合物的形成。 2、C 3途径(C 3 pathway )与C 4 途径(C 4 pathway ):以RUBP为CO 2 受体、CO 2 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 3途径;以PEP为CO 2 受体、CO 2 固定后 的最初产物为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 4 途径。 3、光系统(photosystem, PS ):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其中PSI的中心色素为叶绿素a P700,PSII的中心色素为叶绿素a P680. 4、反应中心( reaction center):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5、光合午休现象(midday depression ):光合作用在中午时下降的现象。 6、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7、磷光现象(phosphorescence phenomenon ):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8、荧光现象(fluorescence phenomenon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 9、红降现象(red drop ):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10、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又称量子产额或光合效率。指吸收一个光量子后放出的氧分子数目或固定二氧化碳的分子数目。 11、量子需要量(quantum requirement ):同化1分子的CO 2 或释放1分子 的0 2 所需要的光量子数目。 12、爱默生增益效应( Emerson enhancement effect):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13、PQ循环(plastoquinone cycle ):伴随PQ的氧化还原,可使2H+从间质移至类囊体膜内空间,即质子横渡类囊体膜,在搬运2H+的同时也传递2e至Fe-S,PQ的这种氧化还原往复变化称PQ循环。 14、光合色素(photosynthetic pigment):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15、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0 2和H 2 0,制 造有机物质,并释放0 2 的过程。 16、光合作用单位( photosynthetic unit):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17、反应中心色素(reaction center pigment ):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园林植物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园林植物》练习题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20 分) 1.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植应本着 (美观)、(实用)、(经济) 相结合以及其(树木特性)与 (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原则。2.花境近设计形式分类可分为(单 面观赏花境)、(四面观赏花 境)、(对应式花境)三种。3.水生植物学在园林设计中要求: (1)(因地制宜,合理搭 配);(2)(数量适当,有疏 有密);(3)(控制生长,安 置设施)。 4.自然分类系统中,采用的分类单 位有(界)、(门)、(纲) (目)、(科)、(属)、 (种)等。 5.常用的植物分类系统有两种,一 种是(人为分类)法,一种是 (自然分类)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20 分) 1.下列属于茎的变态的是 (C)。 A.大丽花;B.萝卜; C.洋葱;D.菟丝子。 2.葡萄的卷须属于(B)的变 态。 A.根;B.茎;C.花; D.果实。 3.马铃薯是植物的(B)。 A.根;B.茎;C.花; D.果实。 4.刺槐的花属于(A) A.总状花序;B.穗状花

序;C.头状花序;D.伞形 花序。 5.苏铁属于(D)门。 A.蕨类植物门;B.苏铁植 物门;C.裸子植物门; D.种子植物门。 6.在自然分类系统中,(D)是分 类的基本单位。 A.品种;B.亚种; C.科;D.种。 7.我们食用的红薯是(B)。 A.块根;B.块茎;C.根 状茎;D.肉质直根。 8.在裸子植物门中,(B)被称为 活化石。它是冰川孑遗树种。 A.苏铁;B.银杏;C.水 松;D.樟树。 9.水松属于(B)科。 A.松科;B.杉科;C.柏 科;D.榆科。 10.仙人掌上的刺是(B) A.茎刺;B.叶刺;C.根 刺;D.托叶刺。 三、判断正误:(每题1分总计10 分) 1.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和裸子植 物两个亚门。(×) 2.水杉属于裸子植物门。(√) 3.草莓的果实为聚花果。(×) 4.所有无籽果实都是单性结实的结 果。(×) 5.皂荚树上刺属于叶的变态。 (×) 6.国际上对植物的命名采用的是瑞 典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的“双名 法”。(×) 7.自然分类法又可以称为园艺分类 法。(×)

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一)解释名词 1、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光合作用是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2、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 希尔(Robert.Hill)发现在分离的叶绿体(实际是被膜破裂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如草酸铁),照光时可使水分解而释放氧气,这个反应称为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 。其中的电子受体被称为希尔氧化剂(Hill oxidant)。 3、光反应(light reaction) 光合作用中需要光的反应。为发生在类囊体上的光的吸收、传递与转换、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等反应的总称。 4、暗反应(dark reaction) 光合作用中的酶促反应,即发生在叶绿体间质中的同化CO2反应。 5、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 ATP和NADPH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由光能转化来的活跃的化学能,具有在黑暗中同化CO2为有机物的能力,所以被称为"同化力"。 6、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又称量子产额(quantum yield) 是指光合作用中吸收一个光量子所能引起的光合产物量的变化,如放出的氧分子数或固定的CO2的分子数。 7、量子需要量(quantum requirement) 量子效率的倒数,即释放1个O2和还原1个CO2所需吸收的光量子数。一般认为最低量子需要量为8~10,这个数值相当于0.12~0.08的量子效率。 8、光合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 最初是指释放1个O2分子所需要的叶绿素数目,测定值为2500chl/O2。若以吸收1个光量子计算,光合单位为300个叶绿素分子;若以传递1个电子计算,光合单位为600个叶绿素分子。而现在把存在于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完整光反应的最小结构单位称为光合单位。它应是包括两个反应中心的约600个叶绿素分子(300×2)以及连结这两个反应中心的光合电子传递链。它能独立地捕集光能,导致氧的释放和NADP的还原。 9、光合膜(photosynthetic membrane) 即为类囊体膜,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10、红降现象(red drop) 光合作用的量子产额在波长大于680nm时急剧下降的现象。 11、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增益效应(Emerson enhancement effect)- 在用远红光照射时补加一点稍短波长的光(例如650nm的光),则量子产额大增,比用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这种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被称为双光增益效应,因这一现象最初由爱默生(Emerson)发现的,故又叫爱默生增益效应。 12、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指光合作用中最初的反应,从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起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共1课时。主要内容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探究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教学。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植物基本层次结构中的细胞组织器官,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组成,但是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不是很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大概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具体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光合作用如何进行,学生没有掌握。因此学生带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本节内容。为学习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做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探究,认识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在模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前人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发现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并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 通过探究发现过程,建构光合作用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有关图片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5小题,3分一题) 1、植物群落: 2、垂直绿化: 3、花坛: 4、空间感: 5、寒害: 二、填空题(20空,1分一空) 1、株形是园林植物从整体形态上呈现的外部轮廓。它包括、圆柱形、、、、棕榈形以及其他形。其他形还有风致形和藤蔓形两种。 2、一般观赏果实的形状以、、为鉴赏标准。3花相按照花叶开放的时间顺序来分有、、。 4水生植物包括: 5植物的配置原则: 三、判断题(5小题,2分一题) 1、园林中障景的运用时,遮是手段,显是目的,遮是为了更好的显。() 2、植物水平分布以垂直分布为基础,水平分布不能超越垂直分布。() 3、海拔由低到高,植物群落由复杂到简单,纬度越低,垂直带越完整。()

4、组合花坛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5、冻害指气温在0℃以上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四、问答题(3题,1题10分)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 五、应用题(2题,1题10分,2题15分) 1.试列举我国从南到北的植被景观区划,并说明其对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2. 试论述花境和花坛的区别,并列举常见花境材料10种。

参考答案: 一. 1.植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结合。它们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之间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3.花坛:指按照设计意图,在有一定的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以园林草花为主要材料布置而成的,具有艳丽色彩或图案纹样的植物景观。 4.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5.寒害:指气温在0℃以上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二.1.尖塔型、圆锥形、暖圆形(圆球形) 2.奇、巨、丰 3.阳性植物、中性植物、阴性植物。 4.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 5.园林植物主要功能的确定、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适用原则、美观原则、多样性原则、突出地域特点,注重地方特色。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课时训练09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新人教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九)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限时:30分钟) |基础达标| 1.[2018·临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黎明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图K9-1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C.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2.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图K9-2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 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3. [2018·台州]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褪色时间过短 B.光照时间过短 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铝箔遮光不严 4.[2017·枣庄]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下列是为探究叶绿素是否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甲组置于光照高温环境,乙组置于黑暗低温环境 B.甲组置于光照环境,乙组置于黑暗环境 C.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D.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5.[2017·太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可用下边的式子表示,其中的物质X和物质Y分别是( ) X+水有机物+Y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淀粉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淀粉 6.[2018·十堰] 2017年十堰当选魅力中国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十堰特色,夏季走进青山绿水的怀抱,我们感到清新凉爽,这主要与植物的什么生理作用相关( ) 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植物的碳、氧平衡 7.[2018·广东]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合作用( ) ①消耗二氧化碳②产生氧气③消耗水④产生有机物 A.①③ B.②③

光合作用发现史

光合作用发现史 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这一观点一直沿用到18世纪中期。17 世纪上半叶,比利时学者海尔蒙特所做的柳树试验,使他自然而然地相信:柳树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来自于浇灌的水。这个结论首次提出了水参与植物有机物制造,但没有考虑到空气对植物体物质形成的作用。 2、我国明代学者宋应星、英国植物学家斯蒂芬.黑尔斯也曾指出:植物在生长时主要用空气当养分。但他们并未用实验证明这一判断。 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由于普里斯特利所做的这个出色的实验,人们把1771 年定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年代。但是,他并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当时有人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这个实验引起人们的关注。 4、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直到1785年,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5、1782年,瑞士牧师吉恩.谢尼伯证实了英格豪斯的发现,并指出植物“净化”空气的活性,除光合作用外,还取决于“所固定的空气”。 6、1804年,瑞士学者索热尔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吸收量、有机物生成量、氧气释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发现,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总量和氧气释放量,远远超过二氧化碳吸收量。根据实验中除植物、空气和水以外,没有其他物质,他断定光合作用除吸收二氧化碳外,二氧化碳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 7、1817年,法国的两位植物学家,佩利蒂欧和卡文陶从叶片中分离出叶绿素。后来有人证明叶绿素对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当时人们用下式表示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 CO2 + H2O + 光——→O2 + 有机物质+ 能量 9、1864 年,法国植物生理学家鲍辛高特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精密地测定多种陆生植物,发现它们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和吸收的二氧化碳体积的比值接近1。 10、1864 年,德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朱利叶斯.萨克斯用实验成功地证明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形成淀粉。他先把绿叶放在黑暗中数小时,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叶片中的物质的输出和呼吸代谢的结果,使原先存在于叶片里的淀粉消失。然后把经黑暗处理的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叶片仍然置于黑暗中,经过一定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子,结果发现处于黑暗的一半叶片无颜色变化,而曝光的一半叶片显示出深蓝色。这是由于碘与淀粉形成淀粉-碘络合物的结果。 11、1880 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把装有水绵和嗜氧细菌悬浮液的载玻片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里,然后照光。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嗜氧细菌向被光照射到的水绵的叶绿体部位集中,从而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放氧结构是叶绿体。在另一组实验中,他把一个棱镜放在光源与显微镜台之间,用光照射水绵,结果发现位于蓝、红光下的叶绿体周围细菌最多。藻中的叶绿素吸收蓝光和红光,恩吉尔曼得出结论: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接收光的色素。 12、1939 年,英国的希尔发现从破碎的叶子中分离出来的叶绿体,一旦加入人工电子受体(如高铁氰化钾),照光后便会释放出氧气,这就更直接证明了氧气是从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13、1938年,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首先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氧气的来源,它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