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论文论文题目: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恶性肿瘤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尽管诊断和治疗水平

有所进步,但很多肿瘤生存率一直很低。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肿瘤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涉及多种受体或信号通路网络。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多靶点药物

的治疗效果优于单靶点药物,多靶点抑制肿瘤信号转导是肿瘤防

治药物重要的研究方向。人类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在肿瘤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肿

瘤治疗新靶点。本文根据化学结构分类,对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及其发展前景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肿瘤;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蛋白酪氨酸激酶

1.前言

长期以来,肿瘤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医药研究面临

的一项挑战。近年来,人们对肿瘤学和肿瘤病灶部位分子水平研

究的深入、及许多新的治疗靶点的发现,为新型抗肿瘤药的开发

提供了可能。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新

型抗肿瘤靶向药物的设计与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年发现了几种新的抗肿瘤靶点。其中酪氨酸激酶已成为一

种新的很有前景的抗肿瘤靶点。蛋白质酪氨酸在一系列细胞活动

(例如细胞长、分化和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类型的肿瘤因为有功能紊乱的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从而导致不正确的有丝分裂信号。因此在包括癌症和其他许多疾病的治疗研究中,酪氨酸激酶(PTKs)都是研究的目标和对象。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tyrosine protein kinase PTK)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PTK途径的激活属于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有关的信号途径[1]。在肿瘤细胞中PTK的活性非常高,PTK的活性已经成为衡量细胞增殖恶变的标志,用来衡量某些分化诱导剂对肿瘤细胞的作用[2]。PTK的这些作用提示我们可以用PTK抑制剂抑制肿瘤和增生类疾病,例如牛皮癣,骨关节炎[3]。

目前PTK抑制剂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抗肿瘤[4]。在合成PTK 抑制剂的研究中,针对各种受体和非受体上的PTK的药物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研究对象,尤其抑制EGF-RPTK的抑制剂是研究的最多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一类抑制剂[5],这就为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因此,PTK不仅在癌基因机制研究方面。而且在抑制肿瘤疾病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酪氨酸激酶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机理

原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的产物广泛分布,遍及了从细胞膜外至

膜内的全部信号传递系统。其中PTK是最关键酶之一,该通路的激

活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有关。PTK分为受体型和非受

体型,多数为受体型PTK。受体型PTK细胞膜外侧结合位点与胞外

配基特异性地结合后激活位于细胞膜内的受体PTK,然后通过一系

列的链式反应激发细胞的生物学应答,直至进入细胞核激活特异

性基因转录;也可以影响到细胞骨架的重组、细胞一细胞间的相

互作用及代谢反应等,PTK 以上述方式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及形

态发生[6]。

PTK激活信号控制着细胞内众多靶分子活性,包括Ras/MAPK、STAT、JNK、PI3K,还可调整转录因子的活性。其中一条PTK激活

的细胞内信号通路是,磷酸化后的受体与下游靶点结合,激活分裂

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和磷酸肌 3一激酶(PI3K)/AKT激酶通路。MAPK是促细胞分裂的信号,而PI3K/AKT激酶是促细胞抗凋亡、存

活的信号,因此PTK催化受体磷酸化的最终结果是促使细胞增殖、

抑制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已有研究结果表

明[7],肿瘤患者体内bcrabl、EGFR、HER 和PKC等蛋白激酶的表达

异常增高,它们都属于PTK范畴,特别是EGFR在多种恶性肿瘤如神

经胶质细胞瘤、乳腺瘤、肺癌、卵巢癌、头颈部鳞癌、宫颈癌、

食道癌、前列腺癌、肝癌、结肠癌、胃癌中都有过度表达。激活EGFR会加快肿瘤细胞繁殖,促进肿瘤血管生长,加速肿瘤转移,阻碍肿瘤凋亡[8]。

3.抗肿瘤和细胞增殖作用

在人类肿瘤细胞中,生长因子受体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大幅度提高,对于EGFR过度表达类的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案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TK (EGFR PTK)[9],用RG13022处理过的鳞癌异种移植模型出现了明显的生长迟缓的现象。

RG13022在血浆中呈二次函数衰减。其半衰期为50.4min.注射后20min RG1 3022的血浆浓度小于luM ,RG1 3022的初代谢产物是它的几何同分异构体(E)-RG13022.RG13022和(E)一RG1 3022在浓度分别为Icso一1luM 和lc 一30uM 时都能抑制HN5细咆的蛋白质合成。RG1 3022和(E)RG13022都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RG13022的衰减特性,当缓慢给药时RGI3022,无论是对刚接种的HN5肿瘤还是对已经形成的异种移植的HN5肿瘤的生长都没有影响。

4. 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PTK抑制剂和亚胺环己酮(eycloheximide)抑制Li+对移入非去极化介质的小脑颗粒神经原的保护作用,当把离体培养的小脑颗

粒神经原快速移入非去极化介质里时,该种细胞会大量凋亡,近

来研究表明Li+能极大地提高细胞的存活率,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

与营养因子的活化有密切关系,提示PTK抑制剂可能对Li+的这种

保护作用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证明genistein和herbimyein A

的确能抑制Li+的这种作用。

5.对离子通道的影响

Gonistein抑制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

的ca 通道的开放[10],PDGF能介导信号致ca 信号传导机制的激活,PDGF-BB能檄发磷脂酶C—r1(PLC)-rl的酪氨酸蛋白残基磷酸化形

成PcL-r1/PDGF-β受体膜复合物并生成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使钙通道开放,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将细胞预先培养在含genistein的培养液中,genistein可阻止PDGF引导的这种反应

6.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发展

PTKs抑制剂已成为世界抗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国际上各大

研究机构。制药集团都非常重视以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包括发展小分子PTKs抑制剂,PTKs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反义

寡核苷酸等。目前已有10余种PTKs抑制剂和抗体进入I~III期临

床试验阶段,个别的已经上市。多靶点药物可以抑制多条信号通

路或一条信号通路中的多个分子,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该类药物

对单靶点抑制剂耐药的肿瘤有效。

酪氨酸激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进展[11]。酪氨酸激酶功能的失调,会导致其下游信号途径激活,引起细胞增殖调节紊乱,最终导致肿瘤形成[12]。PTKs基因的过表达(如EGFR和HER-2基因过表达在一些肿瘤中很常见)增强了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改变了其下游的信号。基因的重排(如染色体易位)能导致有持续激活激酶活性的融合蛋白产生(如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p210BCR-ABL(融合蛋白)。许多酪氨酸激酶和肿瘤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酪氨酸激酶的过表达或表达下降可能对肿瘤病人有评价预后价值(可能显示肿瘤生物学特性或预测对治疗的反应和生存率)。酪氨酸激酶中的EGFR家族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EGFR(HER-1)在卵巢、头颈部、食管、子宫颈、膀胱、乳腺、结直肠、胃和子宫内膜等肿瘤中的过表达和预后差有关[13]。HER-2的过表达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和骨癌等肿瘤患者预后差有关。C-KIT酪氨酸激酶突变与胃肠间质瘤病人的生存率低有关。在小细胞肺癌,C-KIT的表达亦与其生存率低有关。

7.结论和展望

PTK抑制剂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种:①直接作用于PTK,竞争性抑制ATP与PTK结台或抑制PTK 的活性;②作用于PTK的台成过

程,降低有活性的PTK的表达,酪氨酸蛋白残基的磷酸化广泛存在

于细胞的各种生理过程中。PTK抑制剂不但抑制肿瘤生长,还能调

节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信号转导抑制剂下调肿瘤的生存和增殖

信号,促进细胞凋亡,而不是通过细胞毒作用,因此选择性较高、毒副作用较小。大多数信号转导抑制剂只是抑制肿瘤生长,不能

彻底杀死肿瘤细胞,因此,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此类抑制剂应

与常规化疗、放疗联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细胞含有复杂的信号

转导通路,即使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某些信号途径,另外一些途径

仍可以转导信号,并可能产生代偿性而上调,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抑制信号转导的抗肿瘤策略也应该多途径、多靶点联合用药,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从长期用药着眼,采用联合疗法也可以

降低抗药性。

尽管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新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为

各类实体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打开了一扇新窗口,而且其副作用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但仍然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细胞

传导通路十分复杂,对细胞内多条通路的阻断能否提高抗肿瘤疗效,值得人们思索和探讨。各种已知阻断细胞信号传递的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仅对有限的肿瘤有抗击效果;作为新型抗肿瘤

药物,它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可靠的依据;此外昂贵的价

格也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开发新的更高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更深入精确地了解这类已有药物和已知靶点蛋白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加深入的认识其抗击肿瘤的细致机理,无疑将有助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临床的时间不长,它们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如何,尚缺少有说服力的资料。当然,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开发抗肿瘤药物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充满了艰辛、机遇和挑战,随着人们对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认识日益深入,为合理设计抑制信号转导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为人类战胜肿瘤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Jin Najia Rafat A,Denis E.e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yrosine kinase pathway and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pathway in smooth muscle American Physiology,1996.971(4 part 2):H 1348 .

[2]柴希运,寨慧.蛋白激酶与细胞分化N种分化诱导剂对酪氮酸蛋

白激酶的抑制[J].生物化学杂志,l993,9;l52.

[3]Sharpe T R Vasios G W. PTK inhibkors for treating osteoarthrilis.PCT fnt Appl WO 97 l997一Apr:1 692.34 [4]Traxler P M .Mar L PTK inhibitors in cancer treatment Expert Opin Ther Pat,l99 7.7(6):571

[5]Trazier P M ,Furet P M . L et aI Design and synthesis。Of novel tyrosine kinae inhibitors using pharmacophore model ofATP— binding site of the EGFR .J PhaTmelg.1997,52(2);58

[6]许娇红,游育红,许建华.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10,22(7):8-11.

[7]周意明,孙黎光.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解剖

科学进展,2000,6(3):214-217.

[8]任晓岚,汪鑫,李志裕,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7):821—826.

[9]刘靖,王林,杨晓明. 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36(3):161-171.

[10]曹川, 戴霞,李世荣. 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结构与功能[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5):952-954.

[11]彭珧,张怡轩,郑更新.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7):451-456.

[12]茆勇军,李海泓,李剑峰,等.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

径与抗肿瘤药物[J].药学学报,2008,43(4):323—334.[13]茆勇军,李海泓,李剑峰,沈敬. 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与抗肿瘤药物[J]. 药学学报, 2008,43(4):323—334.

医学分子生物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 疾病和基因关系始终是医学领域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认识的初期,就发现许多疾病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遵守孟德尔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遗传连锁定律的提出,现代经典遗传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上世纪40年代,L Pauling提出了”分子病”的概念,1956年,V Ingram发现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氨基酸从谷氨酸突变为缬氨酸是导致镰刀状贫血的原因。几乎同时,J.Lejeune发现Down综合症是由于21号染色体三陪体异常所致,系列染色体疾病病因。1976年,H Vanmus 和M Bishop在对肿瘤病毒学的研究中,发现了病毒癌基因,继而又无确定细胞癌基因的存在,此后抑癌基因也相继被发现,建立了肿瘤发生的基因理论,肿瘤被认为是体细胞的遗传病得到了普遍的认可。1983年,将亨廷顿病基因定位于第四号染色体上,1986年,克隆了慢性肉芽肿病的致病基因,同年杜氏肌营养不良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也被定位克隆成功,掀起了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鉴定和克隆的热潮。世纪之交,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新的DNA标记的发现,为研究常见病的遗传因素成为了可能,2005年,首次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解析了视网膜黄斑变性病的相关基因,揭开了复杂性疾病易感基因确定的序幕,此后,一系列的常见多发疾病基因的GWAS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加深了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认知。今天,疾病和基因关系仍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解析疾病基因,不但可以确定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有目的的开展预防、诊治,更

重要的是了解疾病新的致病机制,为分子诊断、分子靶向干预提供分子靶点。另一方面,药物作用靶点分子基因在人群的多态性,对药物作用的疗效影响;参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的基因多态性,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即药物基因组方面的研究,必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以疾病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组学研究进展,将为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肿瘤的流行规律、拟订肿瘤的防治对策及检验肿瘤防治对策效果。 肺癌危险因素 1. 吸烟; 2. 职业因素:接触砷的无机化合物、石棉、二氯甲醚、铬及其他化合物,镍冶炼、芥子体、氯乙烯、煤油、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硫酸烟雾等; 3. 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 4. 空气污染: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化石燃料以及柏油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 5. 饮食营养失衡:(体重下降)在致癌的环境因素中,饮食和营养是重要构成部分,营养状况能够通过改变表遗传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7. 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及家庭遗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二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癌基因 基因组中存在的一类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基因。 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逆转录病毒的转导;病毒插入,进入或靠近宿主细胞原癌基因而增强后者的表达;点突变,在ras癌基因中特别重要;染色体移位,不同染色体的一部分合并,造成基因重排,表达增加,如CML患者9号和22号染色体移位;基因扩增。抑癌基因 是一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突变或缺失而功能失活后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抑癌基因的失活机制 Knudson氏的两次打击论: 二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缺失; 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 基因5,端CpG岛胞嘧啶(C-5)高度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转录。 P53基因的功能 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调亡;参与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三细胞信号传导 G protein G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和七个跨膜结构域,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的作用。 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cAMP、cGMP、Ca2+、IP3和DAG等。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受体酪氨酸激酶,细胞表面一类具有细胞外受体结构域、可使酪氨酸磷酸化的跨膜受体蛋白,在细胞信号的跨膜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MAP kinase cascade MAP激酶级联式反应,是多种生长因子及其他信号分子与RTK作用后信号传导的下游通路,级联式反应中的最后一个

医学分子生物学讲义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 1.ORF 答:ORF是open reading frame的缩写,即开放阅读框架。在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列,叫做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2.结构基因 答: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或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3.断裂基因 答: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一个基因不仅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 RNA 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位于编码区 5 ' 端与 3 ' 端的非编码序列和内含子。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4.选择性剪接 答: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表型。 5.C值 答: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其DNA的含量来表示,我们把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成为C值(C value)。 6.生物大分子 答: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7.酚抽提法 答:酚抽提法最初于1976年由Stafford及其同事提出,通过改良,以含EDTA、SDS及无DNA酶的RNA酶裂解缓冲液破碎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用pH8.0的Tris饱和酚抽提DNA,重复抽提至一定纯度后,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透析或沉淀处理获得所需的DNA样品。 8.凝胶过滤层析 答: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利用凝胶分子筛对大小、形状不同的分子进行层析分离,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9.多重PCR 答:多重PCR技术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由于每对引物扩增的片段长度不同,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等技术加以鉴别。 10.荧光域值 答:荧光阈值是在荧光扩增曲线上人为设定的一个值,它可以设定在荧光信号指数扩增阶段任意位置上,一般荧光阈值的设置是基线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 11.退火 答:温度突然降至37-58℃时,变性的DNA单链在碱基互补的基础上重新形成氢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1.肿瘤流行病学: 研究肿瘤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索各种不同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可以用四个词概括:Distribution、Etiology、Prevention、Evaluation。 2.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1).危险因素: 吸烟、新鲜蔬菜摄入少、呼吸系统疾病、低体质指数、心理因素、厨房油烟、大气污染、遗传易感性。 (2).保护因素: 新鲜蔬菜水果、醋、葱蒜、辛辣食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饮茶、常吃奶及奶制品和蛋类、β-胡萝卜素、维生素E、膳食纤维。3.肝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一).危险因素: (1).生物学因素: 病毒(病毒性肝炎)、细菌(黄曲霉毒素)、寄生虫(肝吸虫); (2).化学因素: 饮水污染、吸烟、饮酒、有机溶剂、药物(癫痫药物、降压药、避孕药、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 (3).营养因素:油炸食品、非新鲜水果、腌制食品、高脂高盐食品; (4).社会心理因素:抑郁、精神压力

(5).遗传因素. (二).保护因素: 饮绿茶、新鲜蔬菜、无油烟、接种乙肝疫苗。 4.癌基因及激活机制: (一).癌基因: 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当基因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异,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激活机制:(1)基因点突变(主要活化方式):单个碱基替换 (2)DNA扩增:原癌基因数量增加或表达活性增强; (3)染色体易位重排:原癌基因可能移至强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被激活 (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发生低甲基化改变,导致癌基因或相关因子大量表达。 (5)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基因过量表达(二).抑癌基因: 即肿瘤抑制基因,是指一大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在特定条件下失去正常功能而导致肿瘤发生。 失活机制: (1).基因突变: 重要方式。点突变、无义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纯合性丢失: 等位基因丢失,导致编码的功能蛋白不能表达;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版) 一名词解释 1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DNA斑迹法 / RNA转移吸印技术。是为了检测待检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性质和数量(基因拷贝数)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二者均属于印迹转移杂交术,所不同的是前者用于检测DNA样品;后者用于检测RNA样品。 2 cis-acting element / trans-acting factor—顺式作用元件 / 反式作用因子。均为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转录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是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 (A)加尾信号。反式作用因子是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如RNA聚合酶、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3VNTR / STR—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短串联重复。均为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前者也叫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重复单位约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变化高度多态性;后者也叫微卫星DNA,重复单位约2~6 bp,重复次数约10~60次,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 。(参考第7题) 4 viral oncogene / cellular oncogene—病毒癌基因 / 细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指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体外能使细胞转化、体内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细胞癌基因也叫原癌基因,指存在于细胞内,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正常情况下不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5 ORF / UTR—开放阅读框 / 非翻译区。均指在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前者是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功能;后者是位于前者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序列,主要参与翻译起始调控,为前者的多肽链序列信息转变为多肽链所必需。 6 enhancer / silencer—增强子 / 沉默子。均为顺式作用元件。前者是一段含多个作用元件的短DNA序列,可特异性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基因的转录活性,可以位于基因任何位置,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0到-300个碱基对处;后者是前者内含的负调控序列,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 micro-satellite / minisatellite—微卫星DNA / 小卫星DNA 。卫星DNA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特点是有固定重复单位且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形成重复序列片段,串联重复单位长短不等,重复次数大小不一。微卫星DNA即STR;小卫星DNA分为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即VNTR)和端粒DNA。(参考第3题) 8 SNP / RFLP—单核苷酸多态性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前者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

南师大肿瘤生物学复习题(含个人整理答案)

第一章概论 1. 肿瘤化生转化细胞癌变永生性 肿瘤(tumor):属赘生性(neoplasia)疾病,为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扩张性增生。细胞特征和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并常伴有浸润和转移 化生:一种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 转化: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导致表型发生变化 癌变:上皮细胞类(外,内胚层起源的细胞)起源的肿瘤。 永生性:胞具有持续生存的能力,不死性或永生性细胞系 2. 恶性肿瘤细胞有哪 3种基本特征? 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 3. 细胞异型增生? 细胞增生,且细胞失去分化和组织结构丧失。 胃粘膜上皮的异型增生是指胃粘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和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均先有异型增生,很少可不经过个阶段而直接从正常转化为恶性的,因此,它不同于单纯性增生及肿瘤性增生。单纯性增生只有细胞的过度生长,而无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异型性表现;肿瘤性增生则为细胞的自主性生长且伴有细胞的结构上明显的异型性。应该说异型增生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病变,是真正的癌前期病变。 4. 肿瘤主要分为哪几类?命名与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把由上皮细胞形成称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的称为瘤,来源于血液和淋巴的为血癌。 1、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将所涉及的细胞类型的名字置于词 缀“carcinoma癌”前,还需另外鉴定上皮的类型: 腺上皮可形成腺癌 adenocarcinoma 前列腺癌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鳞状上皮可形成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来源于间充质细胞的肿瘤命名时将涉及的细胞类型的名字置于词缀”sarcomas”之前: 如: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骨肉瘤 osteosarcoma 3、白细胞癌即白血病(leukaemia),在命名上有些特殊 (1)根据他们进展的速度进一步定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 (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医学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单体、有效部位2.一次代谢产物、二次代谢产物3.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4.正相色谱、反相色谱5.水/醇法、醇/水法 二、填空题: 1.溶剂提取法中选择溶剂的依据__________。 2.色谱法按其基本原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硅胶为________性吸附剂,适于分离________成分,化合物的极性越大,与吸附剂吸附得越____,越_____被洗脱下来。 4.凝胶色谱法分离天然产物中大分子时,主要依据化合物____________差异。 5.葡聚糖凝胶的商品型号是按其交链度大小分类,并以________表示。英文字母G代表________,后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凝胶的吸水量再乘以________的值,如G-25的吸水量为________。 6.分配层析是利用各成分在的两相溶剂中不同而进行分离的层析方法。 7.聚酰胺吸附属于________吸附,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分离方法,特别适于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化合物。 8.硅胶活化温度________,时间________,超过________丧失吸附力,硅胶含水量达________不能作吸附剂使用,只能作分配色谱。 9.中药液体制剂常采用“水提醇沉”法,水可以提取如糖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成分,醇沉可以沉淀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10.使用混合溶剂重结晶时,一般是将样品先溶于__________的溶剂中,在加热的情况下滴加__________溶剂直至__________,再稍滴加__________溶剂使__________后让其渐渐析晶。 11.纸色谱的原理属__________,特别适合于________成分的分离鉴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聚酰胺在含水溶剂中的吸附能力大致有三个规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13.硅胶、氧化铝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试样量的__________倍,试样极性较小、难以分离者, 吸附剂用量可适当提高至试样量的__________倍。 14.TLC展开时,使组分R f值达到__________的溶剂系统可选用为柱色谱分离该相应组分的 最佳溶剂系统。 15.活性炭是__________吸附剂,对__________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在水溶液中吸附力 __________,在有机溶剂中吸附力__________。 16.常见的极性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等,欲从水提取也重萃取极性成分,

肿瘤分子生物学资料

非病毒性生物载体(化学和物理方法) 由于病毒载体是一类外源性的核酸结构材料, 且病毒本身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故不少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一些人体本身的生物结构材料来作为人类基因治疗的载体, 如人体细胞某些核酸结构材料.非病毒载体广义上讲就是除了病毒载体外的所有基因治疗 载体。本质:模仿病毒 非病毒载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需要解决对靶细胞转染的定向性、转染效率低、表达时间短、全身应用及保存不稳定性等问题。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基因治疗将不断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1) 裸DNA(naked DNA)(基因枪,水压法) 将目的基因连接在表达质粒或噬菌体中直接注射而不依赖其它物质介导,是最简单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将质粒直接导入动物组织,诱导动物的免疫系统对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即基因疫苗。Nakamura等将荧光素酶基因的裸DNA直接接种到小鼠胃浆膜下,发现该基因能在胃部明显高表达,一次接种后的高表达时间可持续12h之久,其他临近器官则无明显基因表达。肌内注射后可直接诱导相应的免疫反应,也可检测到DNA明显表达。电穿孔(electroporation)技术和微粒子轰击法(microparticle bombardment,即基因 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裸DNA的转染效率,而且可使DNA直接到达细胞核,避免了各种酶对DNA的降解。Dietrich等采用该方法将白介素12/自介素2基因质粒转染皮下负荷Lewis肺癌的裸鼠,证明能明显减慢肿瘤生长、减少肿瘤转移、延长宿主生存期。 2) 脂质体和脂质复合物(Liposome and lipoplexes) 脂质体能够介导极性大分子穿透细胞膜,携带DNA进入细胞。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它一般都带有一个疏水基团,保证脂质体分散在水介质中时形成脂双层结构,有效保护分子中的疏水部分,将氨基暴露在水介质中,后者通过静电引力与DNA结合并将DNA大分子压缩成可运输的小单元,成三明治状,形成脂质体复合物。增加分子中N+数目以及N+与疏水链的距离即有利于基因转移。阳离子脂质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颗粒大小从50 am到1 pm不等;体外细胞试验中大颗粒的转染效率优于小颗粒。物理因素如Zeta 电位、粒子大小、DNA/J]旨质体比例和介质离子强度等都影响脂质复合物的稳定性、复合物的形成和转染效率。脂质体DNA复合物局部注射,报告基因仅表达在注射点周围;肝门静脉、动脉血管注射后主要分布在肝脏[5]。脂质体或脂质复合物也可直接应用于病变部位,如气管内给药可使肺泡上皮细胞中的p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给予P53凋亡诱导基因可使早期肺肿瘤缩小。使用精蛋白或组蛋白来源的肽压缩DNA后,则DNA被包裹在脂质囊内部,如脂质/鱼精蛋白/DNA复合物,后者是研究的最热门的系统之一。该复合物粒子大小介于100 am 到250 am之间,比传统脂质复合物小3—4倍,介导基因转移的效果优于传统脂质复合物。氯喹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传染,因其可提高内吞体的pH而有效抑制内吞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作用,促进复合物从内吞体中释放。联用电穿孔技术或者结合灭活病毒或其肽片段作为膜激动剂能提高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的能力。静脉注射脂质体/DNA复合物,对肿瘤部位超声处理可增加肿瘤组织对脂质体/DNA复合物的摄取和表达。 3) 阳离子多聚物(Polyplex) 阳离子聚合物表面的正电荷可与带负电的基因形成带正电荷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借静电作用吸附于细胞表面,通过细胞内吞而将基因导入细胞,并获得表达。目前研究较多的阳离子聚合物主要有多肽类:聚赖氨酸、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多聚胺类:聚乙烯亚胺、聚丙烯亚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糖蛋白与蛋白聚糖、脂蛋白、细胞信号传导 名词解释: 1、构型:指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 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不同构型之间相互转化会涉及化学键 的断裂,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2、构象:构成分子的原子和基团因为化学键的旋转而形成在三维空间的不同的 排布、走向。不同的构象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涉及化学键的破裂。构象改变 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3、肽平面: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而不能自由旋转,这样C、N 原子同它们连接的 O、H和两个 Cα共六个原子就被约束在一个刚性平面上,这个平面被称为肽平面。 4、基序或模体:相邻的几个二级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组合体称为超二级 结构,是特殊的序列或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又称为基序或模体。 5、结构域: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进一步组合折叠成半独立紧密的球状结构域。 6、糖蛋白:在分子组成中以蛋白质为主,其一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链(约4%)相连所构成的分子。 7、蛋白聚糖:蛋白聚糖是一类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其分子中的含糖量通常为50%~90%。 8、血脂:血浆所含的脂类统称为血脂,它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游离 脂酸。 9、血浆脂蛋白:在血浆中血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血浆脂蛋白。 10、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 11、脂蛋白受体:脂蛋白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们能以高亲和 性的方式与其相应的脂蛋白配体相互作用,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 从而进一步调节血浆脂蛋白和血脂的水平。 12、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 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精)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Northern Blot P40第九 2、 motif P12第七 3、 open reading frame,ORF P25第八 4、 secondary massager 5、 receptor P73第一 6、 probe 7、 vector P39第三 8、 Gene therapy P44第五 9、癌基因 P94第二 10、 Transgenic animal 11、不对称 PCR 12、多重 PCR 13、蛋白质变性 14、 Enhancer P32第三 15、 cis-acting elements 16、 molecular chaperone 17、 G protein P69第八

18、基因文库 P40第六 19、α-互补 P40第七 20、融合蛋白 21、 DNA 芯片(DNA chips P6第 14 22、 Anti-oncogene P94第三 23、 RFLP P5第四 24、 gene superfamily P5第二 25、 insertion sequence 26、 trans-acting factor P31第六 27、 housekeeping gene P31第四 28、转座子(transposon 29、 Klenow 片断 30、 Structural domain P12第 13 31、 S-D 序列 P25第 10 32、 cDNA 文库 P40第五 33、 Gene targeting 34、 Gene diagnosis P44第一 35、自杀基因 36、不对称转录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肿瘤的发生机制 (4) 第三节癌基因及其致癌的分子机制 (5) 第四节抑癌基因及其抑癌的分子机制 (9) 第五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11) 第六节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13) 第一节概述 一、肿瘤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不过有极少数良性肿瘤因其靠近生命中枢或能合成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也可能杀伤宿主。例如,脑膜上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通过压迫使得生命中枢萎缩破坏,最终导致宿主死亡;胰岛细胞良性肿瘤可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体内胰岛素过量,导致低血糖和死亡。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临床诊断的癌症患者多处于中晚期。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不合理饮食习惯,以及环境污染增加等因素,在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各国许多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或维持在高水平,在我国的情况亦大致如此。目前除几种较少见的癌症如妇科的宫颈癌、绒癌等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外,多数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还处于令人忧心的高位态势下。有研究者预测,在21世纪癌症仍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故应引起预防、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恶性肿瘤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均可发生。根据组织学来源,癌症的起源可分为三种:癌(carcinoma)起源于上皮细胞,大部分成人癌症属此类;淋巴瘤起源于脾和淋巴结等的淋巴细胞;肉瘤(sarcoma)起源于间叶组织如结缔组织、骨和肌肉等。以上在各种实质性组织、脏器中发生的癌症属实体肿瘤(solid tumor)。白血病起源于骨髓造血细胞,恶性细胞存在于流动的血液中,属液体肿瘤(liquid tumor)。 肿瘤分子生物学,就是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肿瘤的一门科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1、癌症是体细胞遗传病 就本质而论,癌症是一种遗传学疾病或体细胞遗传学疾病,可简称为遗传病。在癌细胞中发生的遗传学变异有:基因内的碱基替代、缺失、插入和基因扩增等,以及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如非整倍体、易位等;表遗传学改变有:DNA甲基化型式改变、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改型等。这些改变引起了肿瘤抑制基因灭活和原癌基因的活化,它们所产生的恶性表型通过有丝分裂能在细胞世代间传递。上述过程均发生在体细胞,这是占全部癌症中绝大多数的、散发性癌症的发生模式。遗传性癌综合征不同于其他一些遗传病,它遗传的仅是癌易感性,还需要体细胞的多次击中才能产生恶性表型。 基因组内存在两类癌相关基因:一类基因直接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运动与黏着,以及细胞基质的改型等,并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结果得以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的自稳性。当这些基因缺陷造成上述过程失衡,随着细胞各种恶性特征的积累,最终癌症发生。这些基因包括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中把关基因(gatekeeper gene);另一类基因并不直接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而是影响第一类癌相关基因的突变速率的管护基因(caretaker gene),这包括各类DNA修复基因,还包括代谢酶多态性在内的一组修饰基因(modifier gene)。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基因是核酸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gencme):细胞或生物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一种生物所需的全套基因及间隔序列)称为基因组。基因组的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SD sequence) 是mRNA能在细菌核糖体上产生有效结合和转译所需要的序列。SD序列与16S rRNA的3’末端碱基(AUUCCUCCAC-UAG-5’)互补,以控制转译的起始 分子克隆:克隆(clone):是指单细胞纯系无性繁殖,现代概念是将实验得到的人们所需的微量基因结构,引入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去,在合适的生理环境中进行无性繁殖,从而利用宿主的生理机制繁衍人们所需要的基因结构,并进行表达。由于整个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所以称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动物克隆(Animal cloning)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 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 (DNA水平)及其表达水平(RNA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治疗就是将有功能的基因转移到病人的细胞中以纠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有的可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转基因动物就是把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或其囊胚细胞中,并在细胞基因组中稳定整合,再将合格的重组受精卵或囊胚细胞筛选出来,采用借腹怀孕法寄养在雌性动物(foster mother)的子宫内,使之发育成具有表达目的基因的胚胎动物,并能传给下一代。这样,生育的动物为转基因动物。 探针:在核酸杂交分析过程中,常将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进行标记。这种带有一定标记的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称为探针。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专门切割DNA 的酶,它们能特异结合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顺序的特殊DNA序列并切割dsDNA。 载体: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RFLP):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er-phism,RFLP)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碱基组成或(和)顺序发生改变,会在基因结构中产生新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或使原有的位点消失. 用限制酶对不同个体基因组进行消化时,其电泳条带的数目和大小就会产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以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 简答题: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成分参与,参与因子,作用?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或模板)” tRNA是原料氨基酸的“搬运工” rRNA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合成多肽链的装配机(操作台) tRNA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但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20种氨基酸与mRNA的碱基之间缺乏特殊的亲和力。因此,需要转运RNA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中的mRNA上 rRNA 核糖体RNA(r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就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在行使翻译功能即肽链合成时聚合成整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场所。

肿瘤分子生物学新选.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 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部分是依据来自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观察。妇女有两条X染色体,在卵裂的后期其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如一位基因杂合子的妇女患癌,若是多克隆起源,癌细胞则可能有两种等位基因表达的产物;若是单克隆起源,则癌细胞仅有一种等位基因表达产物,而研究结果证实了癌为单克隆起源。 由于与DNA修复和细胞分裂等一系列相关基因的缺陷,使癌细胞基因组和染色体的稳定性下降,于是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就可能不断产生新的癌细胞干系,它们彼此间免疫系统和治疗等因子作用下,如不能被全部杀灭,就可能选择了恶性程度更高的癌细胞干系,它们继续重复突变、扩增和选择的过程,给治疗带来困难。 二、癌基因 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基因即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一种转化形式。它编码具有显性转化性质的调节蛋白,即改变了的单拷贝序列能转化整个细胞,而另一正常序列不能阻断这种转化能力。 1. 原癌基因的蛋白质产物 (1)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生长因子刺激静止期或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这一有丝分裂应答需要两个生长因子互补群之间的协同作用。第一互补群是“感受性因子”(competence factors),如PDGF、

(完整word版)医学分子生物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 可被转录形成 mRNA,并转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ORF 开放阅读框架( open reading frame,ORF ): 是指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 C值(C-value): 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用以衡量基因组的大小。 C值矛盾/ C值悖论: 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基因组(genome): 是指生物体全套遗传信息,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 重叠基因 是指同一段DNA片段能够参与编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蛋白质分子。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 e nucleotid e polymorphism) 是由基因组DNA上的单个碱基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是人群中个体差异最具代表性的DNA多态性,相当一部分还直接或间接与个体的表型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能力、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相关。SNP被认为是一种能稳定遗传的早期突变 蛋白质组(proteomics): 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 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MS 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间质核比(m/z)的差异来分离并确定分子量 开放阅读框=ORF 基因工程

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和表达的技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 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水解酶。 逆转录酶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它以RNA为模板、4种dNTP为底物,催化合成DNA,其功能主要有:1)逆转录作用;2)核酸酶H的水解作用;3)依赖DNA的DNA聚合酶作用。 粘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割后突出的部分就是粘性末端(来自360问答) 载体vector 指能携带外源DNA片段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工具。载体的本质为DNA。多克隆位点 载体上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单一切点(即在载体的其他部位无这些酶的相同切点)称为多克隆位点 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 是指处于待测基因下游并通过转录和表达水平来反映上游待测基因功能的基因,又称报道基因。 转化 以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 感受态细胞 细胞膜结构改变、通透性增加并具有摄取外源DNA能力的细胞称谓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 碱裂解法 在NaOH提供的高pH(12.0~12.6)条件下,用强阳离子去垢剂SDS破坏细胞壁,裂解细胞,与NaOH共同使宿主细胞的蛋白质与染色体DNA发生变性,释放出质粒DNA。 核酸变性 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维系DNA分子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由双螺旋变成单链过程。 核酸复性

(完整word版)医学分子生物学思考题作业答案.

《医学分子生物学》作业 (供“专升本”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成人教育学院 《医学分子生物学》思考题 1、述 DNA的右手双螺旋模型结构要点。 (1两股反向平行的 DNA 链绕成同轴右手双螺旋,双螺旋表面有大沟和小沟。 (2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 DNA 主链,位于双螺旋的外表面,糖基平面与螺旋轴平行;碱基则位于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3两股 DNA 链通过 Watson-Crick 碱基对结合,即 A 与 T 通过两个氢键结合,G 与 C 通过三个氢键结合,称为碱基互补原则。这样,一股 DNA 的碱基序列决定了另一股DNA 的碱基序列,两股 DNA 链互相称为互补链。(4双螺旋直径为 2cm 2、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1.真核生物基因组 DNA 是线性分子,其末端序列特殊,由寡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构成,称为端粒。 2.真核生物基因组 DNA 有多个复制起点。 3.真核生物有完整的细胞核,核 DNA 与组蛋白、非组蛋白及 RNA 形成染色体结构。 4.每一种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一定的,除了配子(精子和卵子是单倍体以外,体细胞一般是二倍体。 5.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中仅有不到 10%是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在基因组序列中的比例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组的重要区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生物进化的标尺。

6.真核生物基因组含大量重复序列,包括高度重复序列和中度重复序列。 7.真核生物基冈是断裂基因,即基因是不连续的,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替构成。 8.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单顺反子 mRNA。 9.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各种基因家族,基因家族成员可以串联在一起,也可以相距很远,但即使串联在一起的基因也是分别表达的。 3、论述参与 DNA 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及其作用。 原核生物 DNA 的复制过程需要 30 多种酶和蛋白质参加。主要有 DNA 聚合酶、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引物酶和 DNA 连接酶等:(1DNA 聚合酶 DNA 聚酶的作用是催化 dNTP 按5'→3'方向合成 DNA。反应只消耗 dNTP,但还有两种成分必不可少:①模板:DNA 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是 DNA 的复制,即合成单链 DNA 的互补链,所以必须为其提供单链 DNA,这就是模板;②引物:有了底物和模板,DNA聚合酶还是不能合成 DNA,因为它不能从无到有合成 DNA 链,只能把脱 氧核苷酸连接在已有核酸的 3'-羟基上,而且该核酸的序列必须与 DNA 模板的3'端序列互补,并形成结合,这已有的核酸就是引物。(2解链、解旋酶类 DNA 具有超螺旋、双螺旋等结构,在复制时,作为模板的亲代 DNA 分子需松弛螺旋,解开双链,暴露碱基,才能按碱基互补原则合成子代 DNA。参与亲代 DNA 双链解链、并将基维持在解链状态的酶和蛋白质主要有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和单链 DNA 结合蛋白。(3引物酶 DNA 复制需要 RNA 引物,RNA 引物由引物酶催化合成。(4连接酶环状DNA 或冈崎片段合成之后都留下切口,需要一种酶,能催化切口处的 5'-磷酸基与 3'-羟基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这种酶就是 DNA 连接酶。 4、转录与复制的不同点。 ①目的不同,所使用的酶、原料及其它辅助因子不同,转录是合成 RNA,复制是合成 DNA;②方式不同:转录是不对称的,只在双链 DNA 的一条链上进行,只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复制为半不连续的,分别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在 DNA 的两条

什么是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1.什么是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答:一、异型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肿瘤的异型性可以分为(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层次,丧失了极性。(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包括:瘤细胞的多形性,核的多形性,包浆多呈嗜碱性等。 二、扩散和转移 扩散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主要的途径有(1)直接蔓延:瘤细胞由原发部位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神经束衣等侵入邻近组织和器官继续生长,称直接蔓延,如晚期子宫颈癌向前蔓延达膀胱,向后可至直肠。(2)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癌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到所属局部淋巴结,形成淋巴管栓塞,在局部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癌,淋巴结转移一般按淋巴引流方向,一站一站转移,最后可经胸导管入血,继发血道转移。(3)血道转移:这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瘤细胞直接侵入血管,随血流到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血道转移虽可发生在许多器官,但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肝。转移瘤的形态特点是边界清楚,常为多个散在分布的结节且靠近器官表面。(4)种植性

转移:是指发生于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当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的现象。最常见于腹腔器官的恶性肿瘤,如胃的印戒细胞癌侵及浆膜后种植在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肿瘤称为Krukenberg瘤 2.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现在主要分 为哪几个类型? 答:(1)200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Perou和 Sorlie等根据cDNA 微阵列技术将乳腺癌分为几种不同的亚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 like型,nomal breast like型。成为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基础。 (2)根据2011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以免疫组化为基础按ER、PR、HER-2、Ki67、CK5/6、EGFR状态将乳腺癌分为五个分子分型:luminal A (ER+,PR+,HER2-,ki-67 ≤14%),luminal B (ER+and/or PR+,HER2-,ki-67>14%; ER+and/or PR+, HER2+),HER2-overexpression(ER-, PR-,HER2+), Basal-like:ER- and PR- and HER2 -,CK5/6 + and/or EGFR +和normal-like型:ER- and PR- and HER2 -,CK5/6 - and /or EGFR - 3.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特点及治疗? 答:Luminal A 型: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分子亚型,发病率为44.5%- 69.0%。ER 和/或 PR +,Her-2 –,预后最好。内分泌治疗效果最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