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完整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精编完整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学科分类号(二级)88041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以倘甸马街完小和凤合中心完小为例

姓名赵秀芳

院、系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育系

专业教育学

指导教师阳谦

职称(学历)副教授(硕士)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以倘甸马街完小和凤合中心完小为例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无论在哪个国家,因为关系重大,无不受到重视。而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对轿子雪山旅游开发区和倘甸产业园区(两区)两所乡镇小学(倘甸、凤合、)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就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阅读教学;问题和策略

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1、选题缘由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的阐明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①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课标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立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②通过对以往两所实习学校(倘甸马街完小和凤合中心完小)学生语文阅读状况的初步了解,我发现高年级(5—6年级)学生每天自主阅读语文课外书的时间平均不超过2个小时,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145 万字。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要求:1.阅读教学需总分结合、梯度有序;2.阅读教学需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3.阅读教学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这样的背景,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可见在以往的应试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以及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①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65

②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66-67

10 年的课改之路,语文阅读教学为何还存在诸多问题,奋战在一线的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师进行各式各样的探索,但是收效甚微。所以阅读教学的课程理念一定要在落实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力促新的改革,对新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本论文从阅读教学的关键阶段——小学高年级段来进行现状调查,找出一些问题,不仅可以为阅读教学的实践提供一些方法借鉴,并为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实施补充了一些课改实证,还可以更好的诠释《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新课标颁布的意义。

(2)实践意义

①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高效减负,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核心理念也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新课程实施 10 年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并未实现这个核心理念。

由此可见,研究阅读教学现状,是建设高素质语文教师队伍的需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保证;研究阅读教学现状,可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②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早在 1978 年,吕淑湘在《人民日报》提出:“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确实是令人担忧,用近 1/3 的课时,却完不成教学大纲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也令人费解。然而,自 2001 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从未间断,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研究人员探索了不少新的教学模式。教材教法不断更新,各种教改实验此起彼伏,但实际上教师还是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也很辛苦,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能力低的现象仍然存在,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的需要提升实践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两区两所小学五、六年级共 4班级的师、生共 207 人研究样本。访谈法的对象为三所学校参加问卷的语文教师共 6 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图 1-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表 1-1

笔者在该校实习期间,随机抽查了五六两个年级的两个班和相应年级的六位老师进行了调查。通过与高年级老师们的交谈,学校把教学的重心放在高年级,而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在于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而大多数老师普遍反映阅读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普遍感觉阅读难,不知该如何下手。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实施了这次研究,旨在为广大师生在阅读以及阅读教学方法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本研究主要从中国知网网上,进行了关键词条的检索,搜集了多篇与阅读教学相关的论文,并在云南师大图书馆查阅了很多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和期刊。

通过对论文、书籍和期刊的阅读、整理和分析,了解阅读的一些相关研究,对有关的资料进行总结概述,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

2、问卷调查

笔者在参考前人研究的科学问卷基础上,进行修改。给学生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反馈。随后,笔者对两区两所小学高年级(5—6年级)4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 250份问卷,回收学生问卷 201 份,教师问卷 6份,共回收有效问卷 207 份,回收有效率为 80.86%,笔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编码、录入,采用 SPSS软件进行了百分比统计。

3、访谈法

访谈调查: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笔者在小学高年级组中选取了 6 位语文老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并事先分别

约好了这 6 位老师,每位老师的访谈时间大约为 10-15 分钟。笔者对访谈后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4、课堂观察

观察法:教育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比较客观的教育材料,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笔者先联系好需要调查小学的教务处,跟教学秘书沟通好后,分别拿到了各小学高年级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阅读课课程表。并且跟所有准备听课的老师事先进行了沟通,得到了允许。每个年级的上课进度差不多,所以,听课可能出现重复。笔者尽量选择听取了不一样进度的阅读课,但还是未能避免,但这并不影响笔者的后期分析。

三、两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现状

本研究选取两区两所小学五、六年级共 4班级的师、生共 201人为研究样本,其中问卷调查时共发放 2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201份,回收有效率为80.40%。访谈法的对象为两所学校参加问卷的语文教师共 6名,每位老师的访谈时间约为10—15分钟。

(一)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对两区两所小学高年级(5—6 年级)4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是从阅读教学中:1.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内容和对阅读的认识情况;2.老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法能力、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及老师阅读教学理念几个维度进行调查。以下是对问卷的数据分析:

1、学生问卷的分析

(1)学生的阅读兴趣

表 2-1. 学生阅读兴趣的问卷分析(单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两所学校的学生语文阅读整体水平处中上游。尽管学生的兴趣浓厚,自主课外阅读拓展水平也较高。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语文阅读课上,还有 11.0%的同学不是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少数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有些被动。

(2)学生的阅读习惯

表 2-2. 学生阅读习惯的问卷分析(单位:%)

明确表示会使用工具书的学生占 85.10%,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必要条件,也说明高年级学生在运用工具书这一块已经有独立能力了。但是整体阅读习惯并不很理想。而且高年级学生还不懂得怎样坚持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持之以恒的

做好语文阅读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所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任何成功的取得都贵在坚持,要注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

(3)学生的阅读方法

表 2-3. 学生阅读方法的问卷分析(单位:%)

这个调查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忧的是学生缺乏情感交流,是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所以要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于阅读方法的探讨和交流,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来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学生的阅读能力

表 2-4. 学生阅读能力的问卷分析(单位:%)

从整体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小部分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弱,最主要的是有近半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的阅读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发挥不稳定。

(5)学生的阅读内容

综合起来,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独立评价的能力和辨别书籍内容的能力。但是在他们认为语文课文新颖、有趣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对语文课本和辅导资料的兴趣不大。课外阅读依然大大的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他们已经迫切的想要阅读课外知识来丰富自己。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6)学生的阅读认识

表 2-6. 学生对阅读认识的问卷分析(单位:%)

从表 1-6 来看,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强,认识到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有少数同学主动性和认识能力不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依然枷锁着学生的成长,这是值得教育者反思的现象;对于语文学习,希望阅读使自己哪些方面得到提高,四个答案中选阅读能力占的比例最高,选择情感体验的最少,由此可以看出,高年级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水平比较高,对自我认识也很强,但是关键的一点是,学生情感体验薄弱。

2、教师问卷的分析

(1)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策略

表 3-1: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策略问卷分析(单位:%)

总体上来,教师是懂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多媒体运用的不够。而从实际上,有些老师并未能大力度践行新课程理念:自主、探究、合作没能让学生发挥自主性。

(2)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表 3-2. 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的分析(单位:%)

通过表 2-2 来看,75%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而有 25%的表示有时会;对于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100%的老师选择会;并且有 75%的老师鼓励同学熟练的使用工具书;62.5%的老师要求学生复习旧课巩固知识。绝大数的老师都懂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表 2-2 数据体现出学生本身的阅读习惯并不

好。所以表 1-2 问题的原因在于还有部分的老师在培养阅读习惯这一块力度不够。(3)老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策略

表 3-3. 老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策略分析(单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老师会注重学生对语言积累的培养,但在教授过程中不太注重课堂深入讨论,很大程度上两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都注重制定阅读计划,都要有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能力的意识。将近半数的老师都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摘抄佳句、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其中选择边读边思阅读教学方法的老师最多,显然老师对学生阅读方法应用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不均衡性;老师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课堂,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交流多了,情感丰富了,语文阅读的方法也就积累起来了。

(4)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表 3-4. 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问卷分析(单位:%)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表2-4看来,显然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感受力和创作力方面做的不够,并且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情感。

(5)教师对学生阅读内容的建议

表 3-5. 教师对学生阅读内容建议的问卷分析(单位:%)

总体上看,老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把握的不到位,教师还是以教材为中心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甚至还有部分老师的只重视教科书内容的讲述,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扩大阅读知识面。因为从表 2-5 学生层面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非常大,如果老师不改变观念,势必跟学生之间产生代沟,削弱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6)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问卷

表 3-6. 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的问卷分析(单位:%)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比较丰富,但实际上,教师对阅读

教学的理念理解还不够深刻,实际操作的也少,尽管 72.7%的教师认为课上应重视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但从表 2-3 的数据表明,师生交流流于形式,并未深入教师也并未真正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

3、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笔者进入凤合中心完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进行了观察并作了听课记录。听课观察主要从课堂阅读教学的六个角度进行:阅读中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资源的开发情况、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阅读的情感体验以及阅读拓展情况。以下是对听课观察和课堂实录的分析:

(1)阅读中的教学设计

方案1:

尹老师:同学们见过梅花吗?梅花开放的季节?梅花的颜色?接着,老师简单的介绍了梅花开放在冬末春初,有高洁的品质。老师的导入很简洁,简单的介绍了梅花开放的季节,以及颜色,并且具有高洁的品质,但是同学们如何来理解这种高洁呢?无从知道。

方案2:

伍老师:梅花的特性是什么?

生1:五个瓣。

生2:开在冬天。

师:请同学背诵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老师先背道:“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是宋朝,王安石的诗《咏梅》”

生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伍老师选择用诗来引出梅花,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特性,而且还能让学生从诗中体会梅花高洁的品质,恰到好处地点到了新课的主旨。

《梅花魂》一文不仅要求学生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还要学生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高贵的品格,梅花代表了一种中国文化,外祖父的思想是一种文化乡愁,是寻求一种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归属感。因此方案 2的导入要优于方案1,所以在阅读教学设计方面:有的新课导入意图不明,无法做到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有时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2)对学生资源的开发情况

方案3:

师: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默读课文,并划出来其中表达这种快乐的字、词、句。

师:请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字、词、或句子划出来,并说出为什么?

课文是以童年的口吻来记录一种思乡之情,那么这种桂花带给人的快乐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收集,桂花能够制作什么?然后从课文的桂花联系到实际的生活中,同学们童年的快乐源自哪里?让他们自己去发掘和收集,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上课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但在方案 3 中,课文内容的讲授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教师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仅限于桂花和仅限于划书上的句子。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充满智慧与创新的,这需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资源,并利用学生资源,激活学生热爱生活和善于观察自然的态度,才能使课文的价值得以体现。

(3)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情况

从案例 1 到案例 3中,梅花、桂花,这些美好的事物老师大多以板书呈现,这个传统的方法是好,且很必要,需要继承和发扬。但是如果能配上图片和音乐也可以很好的诠释,为什么不融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为一体,来完成教学任务呢?观察中发现:课堂阅读教学未扣住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来应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组织加工信息和进行创作的能力,并且还能避免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用学习兴趣来抵制网络的诸多诱惑。③

(4)课堂师生互动情况

课堂提问记录中,老师在处理诗歌朗读、语气、语调、停顿等方面都处理的非常好。但是由于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小学生不一定能全面了解诗歌语言的意义。阅读中教师不能入情入境的诠释诗歌中的内容,不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去波动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深刻。

③杨德伦工作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

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获得一种情感体验,最后理解少年儿童应该有爱国的热情和“中华少年”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在情感价值方面得到教育。

(5)阅读课的拓展情况

从阅读教学课堂实录案例 1—3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老师对整堂课的总结较少,留下给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不多。《语文课程目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很显然,课后的总结和拓展未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一堂好的阅读课,学生不仅要学会体验情感,还要学会积累和运用,完成学习知识向运用知识的转化。阅读课后的总结和拓展非常重要,不容忽视。课后的归纳总结,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对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拓展,可以让学生对阅读课文文本理解更深。只有把阅读拓展分配在每一节课后,点滴积累才能汇集成学生日后的阅读能力,才能完成阅读课标要求。

4、访谈的结果

访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充问卷和观察中不能及时收集到的信息,从教师看问题的角度出发,调查阅读教学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如何处理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见解?访谈从更细的地方了解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力求使前后调查关注的角度保持一致,以便更好的掌握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对 6位老师的访谈,对访谈记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归纳起来,教师对访谈问题的回答如下:(访谈内容见附录)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阅读课上依然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主动性差,参与度低下。

②班级人数多,无法实施因材施教。学生个体差异大,能力各异,基础不同,由于成班率高,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人。并且很多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而教师也不能及时的关注,所以学生很容易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③教材本身编排有些问题,部分课后的习作没有围绕单元主题。

④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忙于择校,课外补习班多,没有课余时间阅读;教

师的压力大,忙于应付小升初考试。

(2)教师如何看待并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①改变教师的观念,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实行小班化教学,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的差异大,有能力强的,也有弱的,班级太大,学生得不到关注,差的学生相对更容易落后。

③教师尽量多的跟家长沟通,跟家长协作,使家长积极配合,促进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个别谈话,个别辅导,然

后再次讲解,用爱的眼光去关注他,引导他。

④教师师要加大对教材的研读,处理好教材在编排上的不足,阅读教材要注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

①充分抓住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对阅读表现好的学生,适当的采取奖励,并对表现一般的同学要采取鼓励,从而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写读后感,并且让同学之间互相的传阅,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学会自评和他评,并发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从而互相的学习,共同的

进步。

③尽量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还增强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欣赏和观察能力。

(4)教师对课外书的看法和态度

①课堂上以语文课本为主,课外鼓励学生增大阅读量,多读,多看,有选择的看。看对语文学习有帮助的书,看适合儿童成长的书。

②老师推荐同学多看的书有:作文书、成语故事、寓言童话、四大名著、历史故事。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借阅。

③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儿童读物,按照儿童的思维去看问题,譬如说把好的

读物拍成好的儿童电影,让儿童愿意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孩子的阅

读兴趣。

(5)教师对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的见解

①部分老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少,对新课程的理念不清楚。

②部分老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是:以前是老师讲为主,现在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引导为主。

③部分老师认为新课标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有应试教育在,实践起来很难,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

四、结论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低

在阅读课听课实录中,笔者发现多处学生在做各种小动作,并没有参与老师课堂教学,而老师并未发现这种现象,还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进度继续讲课。少数明显影响课堂纪律的现象老师能够发现,并进行了严厉批评,但是笔者发现这种批评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对老师的访谈中,针对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两位老师提出班级人数多,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老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同学。

2、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性

从课堂观察中可以看出,阅读课上,师生交流环节,多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几乎没有提出过问题反问老师,主动性差。师生之间合作、探究的问题少,情感交流就少,再加上学生的主动性差,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匮乏,学生也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未恰当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资源开发不够

在听课观察中,看到阅读课堂教学几乎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表 2-1 的数据反映:运用多媒体受到了条件限制,多是公开课时用,大多数老师表示制作课件浪费时间。在访谈中,教师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应尽量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声音和画面结合,不仅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欣赏和观察能力,另外在更大程度上激发

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4、教师不注重研读阅读教材

通过教师问卷的分析,一部分老师认为阅读课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其余的老师觉得学习成绩、情感体验、阅读能力、做人的道理都应重视;对于成功的阅读教学,所有的教师都进行了多选,75%的进行了全选,认为应具备有现代教学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教学技巧、研读教材的能力,其中选择研读教材能力的最少。而在问及老师对新课程中阅读教学的见解时,多数老师认为教学依然是老师讲为主,新课标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可见老师不仅对新课标的理解比较少,还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不深刻;另一方面也不注重对阅读教材的研究,不能正确的处理教材,教师对课程理念的忽视必然导致教学的随意。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应时时关注教学的改革,有教学研究的能力,注重教材的研读,才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

5、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从调查中发现,小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很单一,依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小学语文阅读高年级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能最终形成阅读能力。

6、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不多,阅读能力存在差距

综合表格数据可以看到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使是有部分的同学有好的阅读方式,但不能形成习惯。教师平时虽然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但是力度不够。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少部分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弱,最主要的是有近半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这种能力不稳定。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稳定阅读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稳定的阅读能力对于阅读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7、阅读的拓展迁移少,难以全面满足学生需求

从阅读教学课堂案例 1—3 分析中,不难看出,老师对整堂课的总结很少,教师的拓展迁移不够。从表 1-1 的数据看,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83.25%的学生选择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但是教师访谈中发现: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看课外阅读,尽管老师也推荐同学多进行课外阅读;但是实际上,从课堂实录看来,在每堂课后,老师很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适量的拓展。虽然课业负担重,学进行科学适当的引导,那么盲目的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会适得其反,更不能很好的完成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综合三种调查,一致的发现,阅读教学拓展少,课外阅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

1、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1)关注其心理发展特征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小学高年级的小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还无法进行和具体事物相距较远的高度抽象概括的活动,也只能对一些过程、结构简单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口头词汇更加丰富,对词与概念的理解日益丰富、深刻,可以凭借语言进行想象和目的,按顺序、有选择地进行回想;独白的言语逐渐成为口头语言的主要形式。这些心理特征或直接或间接,都在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④

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才能进行相关的语文学习,否则,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发生困难。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了解心理学有关儿童识字、阅读、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科学施教,提高语文教学效率。⑤

所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关注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阅读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

(2)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

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关注个别差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去。对学生的认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④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8

⑤钟启泉,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16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