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

与流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与流程

一、组织管理

1、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为麻醉科麻醉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麻醉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每月一次,并形成书目材料交医务科,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

2、医务科,医疗质量督查办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二、麻醉评级标准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

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

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

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

的抑制或很不稳定,

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

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

术。

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三、流程

麻醉镇痛效果评价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 7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 评分) 图表分析:7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41例,其中应用VAS 评分 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1例,2分15 例,3分4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90%, 3分4例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0%。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 例数 U0分 1分 □ 2 分 □ 3 分 □ 4分

好,患者满意度高。下一步工作过程中逐步提高麻醉手术后镇痛的使用,最大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因手术切口带给患者的疼痛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 8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 评分) I 0分 1 1分 -1 2分 □ 3分 口 4分 图表分析:8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93例,相比较7月份有了 很大的提高,这与7月份手术量增加有关。其中应用 VAS 评分麻醉 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3例,1分46例,2分33例,3 分5例,4分6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 89%, 3-4分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U0分 1分 □ 2 分 □ 3 分 例数 例数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1%。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对麻醉手术后镇痛认可程度加强。评分为4 分的主要为骨科的患者,麻醉手术后疼痛刺激大,有些患者影响睡眠。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镇痛泵的配药剂量,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到持续改进。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9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评分) ■o分ni分 _12分ZI3分 ■4分 一15分 图表分析:9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63例,相比较月份例数减少,这与9月份手术量较少有关。其中应用VAS评分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9例,2分22例,3分4例,4 分6例,5分1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82%, 3-4分□0分□1分□2分□3 例数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二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插管 器具、吸引器等器具准备。 2、药品:诱导药(略)肌肉松弛药(略)吸入麻醉药(略)^ 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 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 ①.由麻醉医生主持与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 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②.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

③.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 ( 四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 1、进行手部消毒打开一次性全麻包并检查喉镜、一次性气管导管。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气道 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辅助呼吸。 3、维持输液管道通畅,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 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右手扶 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左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 至病人呼吸停止,肌松完善。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自 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托住病人颞枕 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 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 门轻柔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 7、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导管气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 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称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 挤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称,再听诊剑

医学评分表

【ASA评分】 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可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Apgar评分】 ================================================================ ============================体征评分标准 ==============================================================- ――――――――――――0分―――――――1分――――――― 2分 ================================================================ 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身体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次/分)――――――无――――― 小于100次/分――― 大于100次 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无反应―― 有些动作如皱眉――― 哭、喷嚏 肌张力―――――――――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能活动 呼吸――――――――――无――――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 注: 娩出后1分钟评定一次,称Apgar 1min评分; 娩出后5分钟评定一次,称Apgar 5min评分。 ==============================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pdf

医院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70% 达标/符合程度≥80% 达标/符合程度≤90% 项目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结果 a b c d e 1.麻醉管理(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 1.1麻醉工作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1.开展麻醉工作能满足临床业务与患者的需要 2.可随时(24小时X7天)提供麻醉、心肺复苏、镇痛服务 3.开展院外的麻醉服务有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有登记 1.2有麻醉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1.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 2. 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3. 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4. 麻醉用具清洗、消毒符合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5. 重大麻醉报告、审批制度 6. 麻醉缺陷管理与意外应急处理预案,有具体措施 7. 有麻醉风险评估的制度,实施分级(ASA 分级)管理 8. 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和安全管理会,有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1.3基本仪器设备1. 实施麻醉的手术必须具备麻醉机 2. 每床配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至少包括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 3. 麻醉及手术所用的消耗物品应有合格证明,包括全麻回路、阻滞麻醉用针、有创监测装置等 4. 开展全麻应具有麻醉气体监测仪 5. 每个手术间应备有气管插管条件(包括直接喉镜、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医用气源 6. 急救复苏设备(包括简易呼气器、便携式氧气等) 2.麻醉质量管理团队(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 2.1质量管理团队1.由麻醉专业主任医师负责管理麻醉质量工作 2.由多名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人员团队负责麻醉日常(节假日)的管理工作 2.2实施质量管理1.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2.负责制定与实施麻醉质量控制方案 3.负责制定、实施与审核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3.实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手术通知单、排班表中获得证实) 3.1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落实1. 医院对麻醉医师资质与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2.分级授权到每名医师

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

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公利医院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检查时间:201 年第季度 有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技 能培训的制度; 科室年度培训计划;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培训记录; 业务学习培训考核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考核记录; 定期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记录; 继续教育达标率超过90%。 麻醉科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符合规定 有无年度人员招聘计划 麻醉科主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

护士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非主治以上人员不能独立实施麻醉。 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有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 有麻醉前讨论制度; 有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麻醉前讨论制度。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执行情况。执行麻醉前访视,记录完整; 由具有资质的麻醉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麻醉方案; 高风险择期、疑难危重和死亡患者讨论记录; 取消或延期手术有记录和登记; 麻醉科对麻醉前访视、评估和讨论自

有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有及时报告的流程; 处理过程应该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各项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落实到位。 变更麻醉方法有明确的适应症,获得上级医师同意; 变更麻醉方法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内容充分理解; 变更麻醉方法有记录并签名; 有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检查记录。麻醉医师参加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达100%;

按照规定内容书写麻醉记录单; 麻醉全过程在病历麻醉记录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科室对麻醉记录单有定期自查、分析和反馈。 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完整、准确;有麻醉效果评定记录和麻醉小结;正确执行术后随访制度。 有麻醉效果评价的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价的规范与流程有效落实; 有麻醉效果评定记录和小结; 科室定期对麻醉效果资料有分析、评价、总结,有改进措施。 麻醉效果优良率高。 麻醉后复苏室床位与手术台比不低于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一、ASA评分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与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与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与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与周到。 ASA分级分六级 ASA 1级无器官、生理、生化或精神系统紊乱。 举例:无。 ASA 2级伴有系统性疾病,尚无功能受限。 举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非复杂性糖尿病。 ASA 3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出现功能不全。 举例:糖尿病伴血管系统并发症;既往心肌梗塞史。

ASA 4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经常威胁着生命。 举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 ASA 5级濒死病人,无论手术与否,不抱挽回生命的希望。 举例:主动脉破裂;颅内出血伴颅内高压。 ASA 6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举例:ASA 1E病人脑死亡;又如健康病人急诊阑尾手术脑死亡 E 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例(在相应的ASA 级数之后加“E”字)。 二、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 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与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与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

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 这是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的总结包括ASA评分,.Apgar 评分,全麻效果评级标准.,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 Ramsay镇静评分心脏危险程度改良Goldman评分,术前ASA麻醉危险度分级,术后苏醒评估项目(POR)計 分,Steward苏醒评分,寒战评分,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 评分,气管插管时肌松程度分级等【ASA评分】 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可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 【Apgar评分】 ----------------------------------------------------------------

----------------------------体征评分标准 --------------------------------------------------------------- ――――――――――――0分―――――――1分――――――― 2分 ---------------------------------------------------------------- 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身体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次/分)――――――无――――― 小于100次/分-――― 大于100次 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 哭、喷嚏 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 四肢能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

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麻醉科规培)

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60% 医院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 合程度≥70%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达标/符合程度≥80% 达标/符合程度≤90% 评价结果项目评价内容与方法 a b c d e 1. 麻醉管理(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 证实) 1. 开展麻醉工作能满足临床业务与患者的需要 1.1麻醉工作与医院功 2. 可随时(24小时X7天)提供麻 醉、心肺复苏、镇痛服务能任务相适应 3. 开展院 外的麻醉服务有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有登记 1. 人员 岗位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 2. 各项业务管理 规章制度 3. 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1.2有麻醉工作质 量和 4. 麻醉用具清洗、消毒符合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安 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 5. 重大麻 醉报告、审批制度规程 6. 麻醉缺陷管理与意外应急处 理预案,有具体措施 7. 有麻醉风险评估的制度,实施 分级(ASA 分级)管理 8. 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和安全 管理会,有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1. 实施麻醉的手术必 须具备麻醉机 2. 每床配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至少包括无创 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 3. 麻醉及手术所用的 消耗物品应有合格证明,包括全麻回路、阻滞 1.3基本仪 器设备麻醉用针、有创监测装置等 4. 开展全麻应具有 麻醉气体监测仪 5. 每个手术间应备有气管插管条件(包括直 接喉镜、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医用气源 6.

急救复苏设备(包括简易呼气器、便携式氧气等)2. 麻醉质量管理团队(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1.由麻醉专业主任医师负责管理麻醉质量工作 2.1质量管理团队 2.由多名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人员团队负责麻醉日常(节假日)的管理工作 1.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2.2实施质量管理 2.负责制定与实施麻醉质量控制方案 3.负责制定、实施与审核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3. 实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手术通知单、排班表中获得证实)1. 医院对麻醉医师资质与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3.1麻醉与镇痛操作分 2.分级授权到每名医师级与授权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医院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制度,有评价记录1 CHA-PJPG 麻醉管理 4.具有麻醉学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进行各种 麻醉操作5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不可独立进行麻醉活动, 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6全麻原则上应由副主任医 师主持执行 1.人员设置,至少做到每张手术台具一名主治医师 以上麻醉专职人员 3.2心肺复苏高级教程 2. 每一位麻醉医师均经心 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能熟练掌握,有培培训训记录 4.麻醉前管 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 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 1. 每位病人都应有麻醉前评估。(1) 选择麻醉方法和制定麻醉计划(2)安全地使用合适的麻醉药

麻醉效果评定表、流程、定期评价

西昌市人民医院麻醉效果评定表(麻醉科科内存档) 日期: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 效果评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全身麻醉诱导 期 麻醉诱导平稳、无躁 动、无呛咳及血液动 力学地变化,插管顺 利无损伤 麻醉诱导时稍有 呛咳和血流动力 学地改变 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 插管有呛咳、躁动,血 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 反应强烈 维持 期 麻醉维持期深浅适 度,既无明显地应急 反应,又无呼吸循环 地抑制,肌松良好, 为手术提供良好地 条件 麻醉维持期深度 掌握不够熟练,血 液动力学有改变, 肌松尚可,配合手 术欠理想 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 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 烈,呼吸和循环地抑制 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 配合手术勉强. 麻醉 结束 麻醉结束,苏醒期平 稳,既没有过早或过 迟苏醒,呼吸和循环 各项监测正常,肌松 恢复良好,拔管恰 当,无不良反应 麻醉结束缝皮时 病人略有躁动,血 压和呼吸稍有不 平稳 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 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 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 进行拔管, 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椎管内麻 醉麻醉完善、无痛、肌 松良好、安静,为手 术提供良好条件,心 肺功能和血流动力 学保持相对稳定 麻醉欠完善,有轻 度疼痛表现,肌松 欠佳,有内脏牵引 痛,需用镇静剂, 血流动力学有波 动.(非病情所致) 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 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 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 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 成手术 需改用其 他麻醉方 法,才能完 成手术 神经阻滞阻滞范围完善,病人 无痛、安静,肌松满 意,为手术提供良好 条件阻滞范围欠完善, 肌松效果欠满意, 病人有疼痛表情 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 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 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 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 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 成手术 麻醉失败, 需改用其 他麻醉方 法后才能 完成手术 有无并发 症无并发症出现难以防止地 轻度并发症 产生严重并发症

麻醉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与检查表

考核评分分值考核内容扣分原因得项目100(每一项次不达标扣 2 分,直至本项0 分)分质量管理10 1 有以科主任为责任人的质量控制小组, 小组 2 每月有科内质量自查 1 次,自查有记录、有评价、有奖惩 授权管理10 1. 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 2.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资格、能力相符。 3.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麻醉医师知晓率 100%。 麻醉前病101.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内容包括:(1)明确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的 情评估制重点范围。(2)手术风险评估。( 3)术前麻醉准备。( 4)对临床诊断、拟施行 度、术前讨的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的风险、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论制度2.有术前讨论制度,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 前讨论。 麻醉计划101.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为每一位手术患者制订麻醉计划。 2.麻醉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拟施行的麻醉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等。 3.根据麻醉计划进行麻醉前的各项准备。 4.按照计划实施麻醉,变更麻醉方法要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 导和同意,家属知情,记录于病历/ 麻醉单中。 术前术后10 1. 手术前一天完成术前访视病人,与患者谈话,内容全面,体检细心,风险评 麻醉访视估具体,记录准确;麻醉同意书记录完整。 2.术后随访全麻在 48 小时完成,一般麻醉在 72小时内完成,有麻醉并发症 及时随访和处理,在麻醉单上有记录。 麻醉记录101.按照规定,执行手术安全核查。 2.按规定内容书写麻醉单。麻醉记录单记录全面、准确、清晰、不得有涂改, 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 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1

医院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与流程 一、组织管理 1、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为麻醉科麻醉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麻醉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每月一次,并形成书目材料交医务科,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 2、医务科,医疗质量督查办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二、麻醉评级标准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

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 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 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三、流程

麻醉镇痛效果评价

图表分析:7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41例,其中应用VAS 评分 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1例,2分15 例,3分4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90%, 3分4例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0%。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 例数 U0分 1分 □ 2分 □ 3分 □ 4分 □ 0分 □ 1分 □ 2分 □ 3分 ■ 4分

好,患者满意度高。下一步工作过程中逐步提高麻醉手术后镇痛的使用,最大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因手术切口带给患者的疼痛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

I 0分 1 1分 -1 2分 □ 3分 口 4分 图表分析:8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 93例,相比较7月份有了 很大的提高,这与7月份手术量增加有关。其中应用 VAS 评分麻醉 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3例,1分46例,2分33例,3 分5例,4分6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 89%, 3-4分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U0分 1分 □ 2分 □ 3分 □ 4分 例数 例数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1%。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对麻醉手术后镇痛认可程度加强。评分为4 分的主要为骨科的患者,麻醉手术后疼痛刺激大,有些患者影响睡眠。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镇痛泵的配药剂量,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到持续改进。

■o分 ni分丄2分 ZI3分 ■4分 一15分 图表分析:9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63例,相比较月份例数减少,这与9月份手术量较少有关。其中应用VAS评分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9例,2分22例,3分4例,4 分6例,5分1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82%, 3-4分□0分□1分□2分□3分LI4分□5分 例数

全身麻醉的麻醉操作评分标准

全身麻醉的麻醉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年月日主考人签名

患者王某,女,42岁,因“停经37+2周,下腹痛及阴道流水2小时”于2017年07月20日16:00入院。入院查体: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腹部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骨盆外测量无明显异常,双下肢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2cm,腹围105 cm,胎位LOA ,胎心140次/分,宫缩无,阴道检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先露S-3头,彩超示:BPD:9.3cm,FL7.6cm,胎盘P-Ⅱ级,AFI:16.5m.病毒三项:HIV(-)HCV(-) TP(-) 肝肾功正常,葡萄糖:4.55mmol/L 血常规:WBC 6.64×109/L RBC 3.91×1012/L HGB 105 g/L PLT 188×109/L HBSAg(-)BM(A)尿常规:pro(-).患者于2017年07月20日18:00规律宫缩,于2017年07月21日6:00分娩以男婴,体重4500克。胎盘娩出,约700克,边缘完整。宫缩欠佳,给予安列克及相应治疗,效果不好,阴道出血不止,出血量约800毫升,紧急备血,入手术室,拟在全麻下行子宫次全切术。 1.导管进入气管内的确认方法:①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②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并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③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④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⑤如能监测呼气末ETCO2则ETCO2图形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2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的并发症? 气管导管梗阻,导管脱出,呛咳动作,支气管痉挛,吸痰操作不当 3拔管和拔管后并发症? 喉痉挛,误吸和呼吸道梗阻,拔管后气管萎陷,咽喉痛,声带麻痹,勺状软骨脱位,喉水肿,上颌窦炎,肺感染,其他。. 4.什么是全身麻醉? 是指麻醉药物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等方法进入患者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患者意识消失而无疼痛感觉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 流程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与流程 一、组织管理 1、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为麻醉科麻醉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麻醉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每月一次,并形成书目材料交医务科,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 2、医务科,医疗质量督查办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二、麻醉评级标准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 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 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 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 的抑制或很不稳定, 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 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 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神经臂丛、下肢等) 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Ramsay镇静评分 1分为不安静、烦躁; 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 4分为睡眠状态,但可唤醒; 5分为呼吸反应迟钝; 6分为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其中2~4分镇静满意,5~6分镇静过度。 ★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 0分为持续疼痛;

麻醉效果评定表

南翔医院麻醉效果评定表(麻醉科科内存档) 麻醉效果评定流程

南翔医院麻醉科麻醉效果检查单

定,每月一次。医务科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对存在得问题督促整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学号:成绩: 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者签名:

椎管内麻醉提问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有哪些 2.椎管内麻醉的优点是什么 !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有哪些 4.为什么蛛网膜下隙阻滞会造成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有哪些 6.硬膜外置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7.简述全脊麻的处理原则。 8.如何鉴别脊髓早期损伤与脊神经根损伤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如何 10.全脊麻的临床表现如何 】 参考答案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为所需麻醉药的剂量和容量较小,但能使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 2.椎管内麻醉能明显阻断外科手术刺激产生的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应用这些技术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卫生保健经费。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有:①下腹及盆腔手术;②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③下肢手术。 4.血压下降主要因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等造成的。心率缓慢是因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所致。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包括:①血压骤降使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③手术牵拉内脏。 6.置管注意事项有:①导管已越过穿刺针斜口而遇阻力需将导管退出重

插时,必须将导管与穿刺针一并拔出,切忌只拔导管,否则会有针尖斜 口割断导管的危险;②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肢体异感或弹跳,提示导 管已偏于侧腔而刺激脊神经根。为避免脊神经根损害,应将穿刺针与导 管一并拔出,重新穿刺置管;③导管内流出全血,提示导管已刺破硬膜 外间隙静脉丛,可用含少量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如仍流血时,应 考虑另换间隙作穿刺置管;④为阻止硬膜外间隙内的药液回流入注射 器,可用胶布把注射器芯固定。 7.全脊麻的处理原则:①维持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如病人神志消失,应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速输液,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若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30分钟后病人即可清醒;②如出现心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和严格采用试验剂量注药是预防全脊麻的重要措施。 8.脊髓损伤早期与脊神经根损伤的鉴别:①脊神经根损伤当时有“触电”或痛感,而脊髓损伤时为剧痛,偶伴一过性意识障碍;②脊神经根损伤以感觉障碍为主,有典型“根痛”,很少运动障碍;③脊神经根损伤后感觉缺失仅限于1~2根脊神经支配的皮区,与穿刺点棘突的平面一致,而脊髓损伤的感觉障碍与穿刺点不在同一平面,如颈部.上胸部.和下胸部分别低1.2和3个节段。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为:开始时背痛,短时间后出现肌无及及括约肌障碍,发展至完全截瘫。 10.全脊麻的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

各种医学评分表word版本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 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1〕。 VAS用于疼痛的评估在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广泛,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各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此方法简单易行,相对比较客观,而且敏感,目前临床常用的VAS尺正面“0”端和“10”端之间有一游动标,背面有“0-10”的刻度,实用而方便。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可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麻醉风险评估表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姓名性别住院号拟行手术日期总分 拟行手术拟行麻醉 手术及麻醉安全度评估(125) 节置换→5,前关节置换→4,股骨内固定→3,导管介入→2,开胸心脏手术→0.5,双部位手术相减/2 拟行麻醉局麻→15,MAC→11,神经阻滞→9,神经丛→7,椎管内→5,全麻→3,复合麻醉→4,镇静有监测有人工气道→8,镇静无看护无人工气道→0 心功能不全无→15,曾经有→10,代偿→9,药控代偿→8,失代偿药物控制稳定→2,

失代偿药物控制不稳定→0 肾功能不全无→10,曾经有→8,代偿→6,移植肾维持稳定→4,经透析稳定2,经透 呼吸功能不全无→10,慢性呼衰代偿→8,慢性呼衰失代偿→6,慢性呼衰失代偿并发其他脏器异常→4,呼衰Ⅰ型→2,呼衰Ⅱ型→0 心律失常无→10,快、慢速率失常血流动力学稳定→8,频发室早→6,快、慢速率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4,Ⅱ°房室传导阻滞→2,Ⅲ°房室传导阻滞→0 高血压无→10,高血压Ⅰ→8,高血压Ⅱ→6,高血压Ⅲ→4,药物控制稳定→2,药物控制不稳定→-4 病史近期心梗-30,过敏及过敏性哮喘-30,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0,脑梗塞-20,鼾症-20,近期手术史-10 总分 气道安全评估(10)得分 张口度﹥4cm 甲骸距离﹥6.5cm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2 2 2 2 入室综合状态评估(10)得分 紧张度神智BP HR SpO2 0 0 0 0 0 1 1 1 1 1 2 2 2 2

2 麻醉医师签字 麻醉后恢复Steward 苏醒评分得分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