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周运动呢?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

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

②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难点

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②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

1.瞬时速度的概念

2.初步的极限思想

3.思考、讨论的习惯

4.数学课中对角度大小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

讨论、讲授、推理、概括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认识圆周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

演示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

展示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图片

观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

观看花样滑冰视频

提出问题: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答:它们的轨迹是一个圆.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周运动

观看动画,思考问题:这两个球匀速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答:快慢不同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

学生动手,分组实践,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思考与讨论:

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中的质点都在做圆周运动。

比较哪些点运动得更快些?说说你比较的理由。

讨论后,展示自行车传动装置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提问:如何比较物体圆周运动快慢?师生共同分析,小结可能的比较方法:

方案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

方案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

方案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

方案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非常好!”、“你(们)真棒!”、“说得对!”等。

(二)新课教学

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线速度是怎么定义的?单位是什么?

2.线速度的方向怎样?请说出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3.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说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这里的“匀速”是指什么不变?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后,概括如下:点击幻灯片,全方位学习小结线速度的概念;并通过砂轮切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下:

线速度:

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 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大小:v=Δl/Δt (分析:当Δt很小时,v即圆周各点的瞬时速度。)

单位:m/s 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看砂轮工作视频)。

物理意义:描述通过弧长的快慢。

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看动画,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请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讨论:

1.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此处的“匀速”是指速度不变吗?

2.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

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很好!”“你(们)真了不起!”等。

讨论后,小结如下: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线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

“匀速”指速率不变

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角速度

看图片,回答问题:(转向角速度学习)

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分析P点和N点,M点和N点哪点运动得更快些?哪点转动得更快些?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质点运动得快与转动得快不是一回事!有必要引入一个表示转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转入角速度学习)

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分析得好!”“不错!”等。

下面我们研究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P14-15,思考以下问题:

角速度是怎么定义的?

1.角度的单位是什么?它和通常意义上的单位有何不同?

2.角度的大小是怎么表示的?

°,45°,60°,90°,180°,360°,用弧度作单位该怎么表示?

4.角速度的单位是什么?计算带单位时为什么应写为

s-1?

5.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后,概括如下:点击幻灯片,全方位学习小结角速度的概念

1.角速度:

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大小:ω=Δθ/Δt

单位:rad/s

物理意义:描述半径扫过角度的快慢。

2.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

问题: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可以怎么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

看动画,讨论,得出方案:

即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或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看动画,学习周期和转速的概念。

周期与转速

1.周期:

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大小:T=2πr/v=2π/ω

单位:秒(s)

2.转速:n

定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叫转速

单位:转/ 秒(r/s)、转/分(r/min)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看动画,思考与讨论:

观察电风扇转动,定性比较扇叶上A,B,C,D,E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用数学方法推导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有定量什么关系?v = rω

设物体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在Δt内通过的弧长为Δl ,半径转过的角度为Δθ

由数学知识得Δl = rΔθ

v=Δl/Δt=rΔθ/Δt= rω

关于V=ωr的讨论:

当r一定时,V与ω成正比

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

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

小结: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点击幻灯片)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Δl/Δt=2πr/T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ω=Δθ/Δt=2π/T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ω

观看动画,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两个重要的结论

同一传动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同轴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本课小结及板书设计:

§5.圆周运动

1.圆周运动:轨迹是圆周的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Δl/Δt

单位:m/s 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物理意义:描述通过弧长的快慢。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2)角速度:ω=Δθ/Δt

单位:rad/s

物理意义:描述半径扫过角度的快慢。

(3)周期:T=2πr/v=2π/ω

单位:秒(s)

(4)转速:n

单位:转/ 秒(r/s)、转/分(r/min)

3.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v=Δl /Δt=2πr/T

ω=Δθ/Δt=2π/T

v = rω

4.两个重要关系:

(1)同一传动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2)同轴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思考:A、B、C三点那些点角速度相等,哪些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若A、B、C所在轮的半径之比为2:1:4,求A、B、C三点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之比。

1:1:4

1:2:2

2:1:1

1:2:2

研究性学习:如何估算你骑自行车的正常速度?

(1)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写出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与测量量之间的关系

(3)估算正常行驶的速度

作业:课本问题与练习

课题

圆周运动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1.教材明确引入了平均和瞬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也不和以往那样仅限于匀速圆周运动。2.“转速”也是归类于研究一般的圆周运动的概念,只有“周期”这一概念才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提出的,比较严谨,规范。

3.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原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新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圆周运动》是这一章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知识的前提,在这一节中,更能突出速度的矢量性。

5.教材通过实例,先介绍了什么是圆周运动,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

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这是本节的重点。

6.角速度的概念学生初次接触,应使学生有确切理解。公式中的φ就应当用弧度做单位来表示,这一点要提示学生注意,这对得出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7.教材介绍了转速的概念,应该要求学生能独立地由转速(单位符号r/min)得到周期(单位符号为s)或角速度(单位符号为rad/s)。

8.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虽然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9.这一节概念较多,要通过实验和列举实例(包括播放有关视频),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认识现象,建立概念。学情分析

圆周运动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后,接触到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部分的起始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注意观察和实验,并结合实际经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重点理解和掌握线速度v、角速度ω、同期T和转速n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明确线速度和角速度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线速度描述质点沿圆弧运动的

快慢,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1.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共性和个性。展示一些物体的圆周运动情景,例如,唱片上某点的运动、电风扇叶片上某点的转动、竖直面内小球的圆周运动等等,要求学生观察物体运动的轨迹形状以及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否变化。

2.通过生活实例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

3.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的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4.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

5.在课堂中采用实验演示、多媒体、电脑动画模拟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降低难度。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1.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的实例,找出共同特征。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大小,周期T、转速n等。3.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4.探究线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结合,导出。

5.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

4.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1.什么是圆周运动?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怎样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4.V、T、ω之间的关系?

教学

重难

点分

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概念的理解,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难点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的理解。

突破

重难

点的

方法

本节学习的一些物理量较抽象,教学中应联系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想办法多做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抽象的物理量具体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多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例子说明一些较难说清的问题,如用钟表指针针尖的运动快慢来说明为什么周期越大运动就越慢;风扇转动时,同一叶片上各点做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

间内转过和角度相同而经过的弧长不同,这时仅用线速度并不能反映它们运动的快慢,从而有必要引入另一个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请同学们回忆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叫抛体运动?

②什么叫做平抛运动?

③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2.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就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1.回忆旧知识,认真思考,并回答:①以一定的初速度被抛出,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做曲线运动叫抛体运动;②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叫做平抛运动;③平抛运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分别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的规律:x=v0t,y=gt2/2。

圆周运动

1.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电扇、风车等转动时,上面各个点运动的轨迹是圆……大到宇宙天体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都可看做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2.出示一个大钟让学生仔细观察分针、时针,分针、时针上的点做圆周运动,再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卫星做圆周运动,而且它们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3.引导学生得出匀速圆周运动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棗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4.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出质点做圆周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

1.认真听老师讲解,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信心,分小组讨论与交流后,纷纷举例。

2.选出代表发言: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上的点,运动的车轮上的点,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等。

3.仔细观察钟和观看视频资料,学生感知卫星做圆周运动,

而且它们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进行新课

线速度

1.待学生举例后,提出问题:这些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2.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3.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的学习上来。4.我们曾经用速度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快慢,那么我们能否继续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呢?如果能,该怎样定义呢?

5.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投影]阅读提纲:

①线速度的物理意义

②线速度的定义

③线速度的定义式

④线速度的瞬时性

⑤线速度的方向

⑥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

6.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5.3 直线运动》word教案 (2)

直线运动

【点拨】师: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 【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议一议】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 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 —t 图、v —t 图。 【小结归纳】(板书)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演示课件】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1991年在日本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跑完100m 的情景,并附有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 【想一想】刘易斯在这100 m 的运动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m/s) 距离(cm )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 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 . . .

吗? 生:不是。 【议一议】为什么刘易斯在这100 m 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100m 的运动过程中,哪个10m 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 【交流】学生: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等(或他在每一段的速度不等)。 【投影】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观察照片分析苹果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小结归纳】(板书) 2、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描述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使用v=s/t 示速度,但这个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匀速直线运动 [例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v= t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速度v 和路程s 成正比,和时间t 成反比 D.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例2]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 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 在甲前面0.6米处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4.1 匀速圆周运动 学案 本章要求:1、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2、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3、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己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知道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能用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理解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学习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己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知识要点】: 1、圆周运动的概念: 运动轨迹为 是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变速运动,其速度的 始终发生变化。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叫匀速圆周运动 2、圆周运动的描述: 1)、线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不只有大小,还有方向,实际上是矢量。 2)、角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计算公式 ;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只有大小。 3)、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改变,就会有加速度的产生,而圆周运动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的,其速度方向总是发生改变,所以,速度是发生变化的,则必然有加速度的存在;若是变速率圆周运动,加速度不仅会改变方向,还会改变大小;若是匀速度(率)圆周运动,加速度则仅仅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其运动学计算公式为:; ππ?ωππ2f T 2;2fr T 2r t s ======t v 222222r 4f T 4r r v r ππω====心a 4)、周期与频率: 匀速圆周运动一周素用的时间叫 ,它的倒数叫做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数。 5)、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以及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典型题型】 1、 同轴转动问题: 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两个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线速度之间的关系R :r 。学生自己推出: 2、 异轴转动问题: a b 如图a 所示:当两圆相切时Q 与P 点具有相同的线速度 如图b 所示:当实线连接时Q 与P 点的线速度相同,当虚线连接时Q 点与 P` 点相同。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docx

匀速直线运动(一) [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既使他们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物理图像的教学,进一步训练他们运用、分析物理图线的技能。 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 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 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 教具、实验器材] 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 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秒表。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播放课件flash 动画:龟兔赛跑。 2.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猜想:兔子快(乌龟快)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生活实践在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后举例: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 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 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 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理解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 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理解到需要引 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 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实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 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有的,学习和研究圆 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 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理解类 比方法的使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理解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 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 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 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 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特征 (2)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是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还有角速度和周期,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T r r v πω2==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的实例,找出共同特征。 (2)联系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大t s v =、角速度大小t ?ω=:周期T 、转速n 等。 (3)探究线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T r v π2= ,结合T πω2=,导出ωr v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媒体】:实物、图片、电脑多媒体动画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认识圆周运动 1、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2、生活中圆周运动:如钟表指针的运动;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计算机读写数据时硬盘的盘片,蒸汽机工作时转轮的运动。 【讨论与交流】 ★ 同学们还见过或经历过哪些圆周运动?你对圆周运动有什么认识? 如:游乐场里的摩天轮;车轮的转动;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地球及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图1 图2 图3 图4

《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课题:§5.3 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导语二师: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 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师: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都是“加速度” 1.问题的产生 去年国庆,我的第一届学生聚会,我是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高一入门的物理课,被他们邀到现场,大家非常开心,由于是高中同学,不免要回忆高中时代的一些生活学习片断,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 ●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子,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 ●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干脆利索地回答) ●上升过程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师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 ●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学生的回答) ●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文科了) 2. 他们是这样学的,我是这样教的 加速度的概念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贯穿高中物理始终,但过不了三五年,他们将这些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抑或将加速度概念扭曲。也就是上面回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加速度”答案。 想想原来我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两种模式进行导入: 第一种是列一个如下所示的表格作为新课的引入: 然后设计问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速度改变量大? 2.哪一个所用时间长? 3.哪一个速度变化快?

学生讨论回答完毕,老师总结:单位时间速度的改变量就叫加速度。然后转身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上今天的主题:“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二种是作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导入: 作出两物体的v —t 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30m/s ,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10m/s 。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才改变6m/s 。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这两种方式估计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物理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来引出“加速度”,最终迫不及待地给出定义: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是就叫加速度。然后说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正负之分,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公式进行巩固等等。对于加速度方向问题,更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材对加速度方向的描述为“加速度也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通常取物体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0t v v ,加速度a 为正值,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0v 的方向相同,物体在加速;这句话我一直耿耿于怀,除了表述使你发晕之外,再找不到其它价值所在,何况还经不起推敲。 为此,我建议取一个合理的中文名词取代“加速度”。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为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中的内容,是直线运动知识的拓展,也是曲线运动知识 的深入研究。本节课中,根据圆周运动的自身的特点,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的 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后面几节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学习的 基础,同时为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打下基础。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 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有关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同时初步掌握了微元法和比值定义法,再加上在 数学上对圆的认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研究圆周运动问题基本能力,就知识本身而言,本节 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不是困难。由于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内容相对其它节而言比较单调,应 通过举一些实例引起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认识现象从而理解概念。此外,高一 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周运动的概念;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例子,掌握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概念; 3、学生通过学习圆周运动的模型,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以及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 4、掌握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计算圆周运动的一些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由来的理论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2、掌握发现、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合理猜想、实验法、归纳法,极限法等; 3、通过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展示获取感性认识,经过理论探究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理性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与描述直线运动快慢的方法的比较。 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充分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word教案1

课题三、匀速直线运动自主空间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以及其判断方法,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是本教时教学重点; 用s-t图像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是本教时教学难点。 实验准备长玻璃管(一端封闭)、小漏斗、烧杯、水、停钟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思考:生活中运动非常多,可将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必须要有标准,若以运动路线为标准,可将运动

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并不多,按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可将它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其中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新课学习] 一、匀速直线运动 教材P113活动5.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 所用时间——可分别在0cm、10cm、20cm、30cm、40cm 处用橡皮筋做上标记,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远一些。 学生活动:测量时间并计算气泡通过每一个10cm的速度。 用描点法画出气泡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像,发现:对应一段时间内,路程与时间比值恒定,即速度不变。 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学生给匀速直线运动下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例1:一辆小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任意截取1s的时间,则在这些1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10m。

(完整)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宜昌市长阳一中谢世林整理 【课题】:欧姆定律(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欧姆定律,二是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欧姆定律,教科书先用演示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通过U-I图像处理的方法得到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由斜率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然后定义电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因果关系、适用条件的分析等,得到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表述。这样安排,在实验电路、数据处理、研究思路等方面都较初中有很大提高,也更加科学。对导体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尤其是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使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更加深化。 【学生分析】:

在初中学生对欧姆定律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要让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一个更多、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在演示实验部分和理论讲解部分要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什么是电阻以及电阻的单位. 2.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3.通过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掌握和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知道伏安特性曲线,知道线性原件和非线性原件,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流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运用数字图像法处理,培养学生用数字进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 2.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及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会用姆定律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周运动呢?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

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粤教版必修二2.1《匀速圆周运动》WORD教案06

匀速圆周运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 3 =2n 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2、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d67972597.html,]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d67972597.html,]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弓I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来源:学科网Z,X,X,K]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 待学生举例后,提出问题: 这些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上各点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

快慢的物理量一一线速度的学习上来。 点评:让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 错误。要给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拓宽思考问题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线速度 我们曾经用速度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快慢,那么我们能否继教师活动: 续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呢?如果能,该怎样定义呢? 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投影]阅读提纲 (1)线速度的物理意义 (2)线速度的定义 (3)线速度的定义式 (4)线速度的瞬时性 (5)线速度的方向 (6)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 (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学生活动: (2)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师生互动:投影知识点并点评、总结 (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 慢. (2)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1和所用时间△ 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比值定义 法) (3)大小:v = 。单位:m/s (s是弧长,非位移)(4)当选取的时间△ t 很小很小时(趋近零),弧长△ 1就等于物体在t时刻的位移,定义式中的V, 就是直线运动中学 过的瞬时速度了。 (5)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上来源学科网] (6)“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指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率不变;而 “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指的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二者并不相同。 [结论]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角速度 教师活动: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除了用线速度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投影]阅读提纲 (1)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匀速直线运动(一)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既使他们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物理图像的教学,进一步训练他们运用、分析物理图线的技能。 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具、实验器材] 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秒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2.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 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猜想:兔子快(乌龟快) 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 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活动一: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就选择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进行尝试,也收集一些课堂实例,并整理为以下体会和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我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学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有条件的可用摄像头将指针示数转化为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

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案例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节课的引入时,设置以下三个小问题:(1)在很平静的水面上,船头垂直指向对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运动轨迹?(2)将船的动力关闭,船头垂直指向对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运动轨迹?(3)如果船头指向不变且有一定的速度,同时行驶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会怎样运动呢?轨迹如何?前两个问题仅是铺垫,我让学生猜猜小船将如何过河,画出轨迹(我用小船的模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非常踊跃,结果出乎我的预计,学生提供的方案各有说词,争执不下,主要分歧在船头的指向和 小船的轨迹。这是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我兴奋了,能从这里入手将这几种方案的是非讲座分析清楚,本节课的重、难点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独立性、矢量性就得到了突破。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完整版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卢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运 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圆周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疑惑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认识,让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共鸣。 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学生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提出问题:除了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能否用其它物理量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 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利用物体做圆周运动转过一圈所需要时间多少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 慢,即周期。 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即v *r r。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4、能利用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并理解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概念,运用极限思想理解线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2、体会在利用线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后,为什么还要学习角速度。能利用类比定义线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出角速度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的运用,体会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2、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轻松融洽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必要性。2、理解线速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四、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掌握V,W,T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用有关公式求解简单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 1.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2.V、W、T、f、n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上节课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为g,大小恒定,因此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的运动,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常见却很重要的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 问: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前,我们先想一下什么是圆周运动?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列子。 答:风扇、机械表、汽车转弯等。 所以在物理学中,把质点运动的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一部分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问:那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呢? 【板】一、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问:那么怎么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大家猜想一下我们可以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 二: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板】1、线速度: 质点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不同的质点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不同,运动较快的质点,通过的弧长较长。 在物理学中,用质点通过的弧长 S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 t 的比值来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 快慢,用v表示,所以 s 线速度公式:v= t

进一步理解线速度: 1)线速度是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得大小:v=t s 单位:m/s 4)方向:沿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 5)特点: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6)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是指线速度的大小不变,即“匀速率”。 【板】2、角速度: 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不同的质点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不同,转动越快,转过的角度越大。 1)物理意义:角速度是描述质点所在的半径转 过圆心角的快慢 2)角速度大小:ω =φ/t 3)单位:弧度/秒 (rad/s ) 4)性质: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板】3、周期: 1)定义: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1

资源信息表 第一章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执教:上海市松江二中金媛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在初中路程—时间图像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乃至后续各种图像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位移、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路程—时间图像,以及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等知识为基础。 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描述龟、兔的运动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图像也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经过交流、讨论引人s- t图像;进而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t图像。 根据物理图像和数学图像的分析、比较,认识物理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如s-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 - t图像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本节课不涉及“面积”正、负与位移方向的关系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像及其物体意义。 (2)初步学会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引人过程,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 (2)通过用s- t图像和v- 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认识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捷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通过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验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s- 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四、教学资源 动画、课件、实物投影仪、坐标纸、直尺。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s- t图像和v-t图像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对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所用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再通过制作“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建立s- t图像的概念,进而结合数学知识,通过图像间的类比,建立v- t 图像的概念;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认识s- t图像和v- t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