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癌50年,往年回顾

抗癌50年,往年回顾

抗癌50年,往年回顾
抗癌50年,往年回顾

40年来人类抗击肿瘤取得了哪些新“战果”?

近段时间,网络上比较活跃的医学界人士热衷于讨论40多年来人类与肿瘤斗争都取得了哪些新“战果”。这一讨论源于全球最知名的两本科学刊物——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刊登的专题报道,这两本杂志共同关注的话题是:“纪念人类抗癌之战40年。”

癌症是大病,癌症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和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从本期开始,记者约请河南省一批活跃在癌症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一线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工作见闻,讲述人类与癌症经过为期40多年的较量,取得哪些新认识。抗癌药物和临床治疗技术上取得了哪些新进步。

美国《国家癌症法案》,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人类同癌症的抗衡已有久远的历史,为何偏偏要总结这“40年”的事情,这一时间段的起点有何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42年前,也就是197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他在给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话,这段话把抗击癌症研究与核研究、登陆月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尼克松说:“美国人医治这种该死的疾病(癌症)的时机成熟了,我们应该集中像研究核裂变以及登陆月球所付出的力量一样来做这件事。让我们的人民都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同年12月,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法案》,宣布实施国家癌症行动计划。这一法案的重要意义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投入巨资来做抗癌研究,而且是科学实力最强的国家来推动,这在既往的人类文明史上并不多见。

抗癌之战有喜有忧

抗癌之战经过42年战斗,成效如何?

在《自然》和《科学》两本杂志的纪念报道中,较少见到乐观、庆祝、成功等词语,顶多是审慎的乐观,更多的是找问题、找不足。

平心而论,从1990年开始,美国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开始下降,但今天,癌症仍然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多种癌症仍不可治愈,人类抗癌之路依然漫长、艰巨。

目前,美国一年就要新增150万癌症患者,每年夺走50万人的生命。上海的最新统计显示,每100个上海人里就有1人患癌症,上海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达到国际中等水平。

抗癌之战,实际上有喜有忧,癌症研究越深入,人们发现牵扯的问题越多。值得欣慰的是,不断发表的新的研究成果,一层层揭开了癌症这种疾病的本质。

抗癌之新认识

新认识之一:从基因的层面解释癌症如何发生

“癌症是细胞生物学的一种疾病。”这是《科学》杂志主编艾尔伯茨在2009年提出的新观点,普通人很难理解这句话,认识癌症,要从细胞说起。

我们人体是约80万亿细胞的集合体,我们把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细胞,一类是“反叛”细胞。本来,每一个正常细胞都携带着自己的一套程序。这套程序指挥着细胞何时生长、何时分裂以及如何与别的细胞联手结合成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打个比方,每个细胞就是一个高度自治的个体,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国家”,即人体。而癌症细胞不守规则,它是这个“细胞国家”的反叛者,癌细胞打乱了正常规则,它们胡作非为,无序地生长,还侵入周围的组织,夺取机体养分,又开始快速生长,并且还转移到其他组织,影响脏器正常工作,这就会危及生命。

新认识之二:人体不会坐以待毙,细胞自身有纠错能力

癌症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癌组织还处于单个细胞阶段或者很小的时候,医疗手段是无法发现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癌灶,其发展过程可能已经经过了数年甚至数十年。

当癌变细胞数目达到109个的时候,肿瘤组织的重量才大约为1克。当它变成临床上能看见的癌时,只有一个火柴头那么大,它包含了3000万个癌细胞。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5到30年。因为癌症的潜伏期长,所以癌症病人以老年人居多。

不过,面对癌细胞,人体不会坐以待毙,细胞自身有纠错能力。

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由于每一个细胞都接收来自近邻细胞的信号,信号指挥它该如何行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号都是让细胞处于不需要分裂的休眠状态,但有时,例如在人体受到创伤的情况下,信号就会指令细胞增殖和分裂,以产生康复所需要的新细胞。每个细胞都确切地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每个细胞的DNA里都有一个基于指令的特定程序。然而,随着人的老化,DNA指令的小错误会累积增多。当这种指令错误的量达到足够多,比如达到10%~20%,远远超过人体的自纠错能力时,肿瘤才会发生。

新认识之三:我们需要既能杀死特定肿瘤细胞又不伤及正常细胞的药物

如前所述,癌症是由于细胞中的DNA受到致癌物的影响而产生变异,导致细胞产生不正常的增殖。

在最早期,也就是DNA被改变之始,若可以遏制住,人就安然无恙。比如,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和其他机制(如抑制癌细胞复制的基因发挥作用),都可以避免恶势力的扩大。

但在癌症发展过程中,这些坏细胞会经多种方式乔装改变,设法逃脱人体生长控制系统的控制,并进化出一种能力,去躲过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监管。

癌细胞会不断地变化,其变异能力和改变基因的能力之强,使得任何一种单一的疗法几乎没有可能将其一网打尽,哪怕只有很少量的癌细胞,只要存活下来就能不断增生,并最终扩展到可以再次为害的地步。这也是一些强有力的新疗法不断失败的原因。

艾尔伯茨建议,为了有效灭杀癌细胞,应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因为肿瘤很难应对两种以上针对癌细胞的不同路径的药物。不过,另外一项既棘手又迫切的任务是,人类要开发出一系列既能有效杀死特定的肿瘤细胞又不伤及大量正常细胞的药物。

新认识之四:癌不是杀手,转移的癌才是杀手

医生们通常会告诉病人,癌不是杀手,转移的癌才是杀手。统计显示,癌症引起的死亡病例90%是因为癌的转移。

从临床统计可以很明确地看到,癌症病人绝大多数死于癌的广泛转移。所以,目前医生对癌症大多进行综合治疗,其目的是减少转移的发生,这对于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和减少死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在理论上,目前人们对癌的转移仍不甚了解。是什么赋予了癌细胞这种转移能力?科学家还在研究。

新认识之五:重新定义癌症治疗——与癌共存、带瘤生存

面对久攻不下的癌症疾患,近年来癌症研究领域出现了与癌共存、带瘤生存的观点,因为姑息性手术(指仅仅切除原发病灶或部分转移灶,尚有部分残存的切除术)及化疗、放疗都无法避免残癌转移,其他多种方法,如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等,短期虽可抑制肿瘤生长,但也会促癌侵袭转移,患者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

所以,“与其消灭肿瘤,不如控制肿瘤”现已成为与癌症抗争的一大策略转变。医生要想办法把肿瘤细胞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其发展和蔓延。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一

回顾历史,我们能更清晰地知道该如何防治肿瘤受访专家:陆建邦河南省肿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我从事医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大约50年了,做过临床医生,也搞过科研,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做预防。

临床、科研、预防是医学工作的三大部分,作用都很重要,但一般人不了解“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我们讲“半个世纪的抗癌之战”就是要从“预防”讲起。这段历史,是我国现代肿瘤防治工作的序幕。回顾历史,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如何防治肿瘤。

中国抗癌之战,始于1959年

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肿瘤防治工作,可以形象地称为“抗癌之战”。这场战争始于1959年,从那一年开始,国家组织专家医疗队到河南林县(现称林州)开展食管癌现场综合防治研究工作。不久,林县作为我国第一个食管癌高发现场被发现,全国其他地区的肿瘤高发现场也相继建立。

肿瘤高发现场,就是肿瘤高发区,对肿瘤高发区进行现场调查,属于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缺医少药、技术匮乏的林县,变成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食管癌防治研究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林县的三级防癌网络模式及连续50多年坚持开展的肿瘤登记工作,为我国的肿瘤防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50年前,河南林县流行“噎食病”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正值经济困难时期,群众受贫穷、疾病双重折磨,林县流行一种病,俗称“噎食病”,即吃了东西咽不下去,“得了噎食嗝,吃秋不吃麦”(指活不过一年)的民谣广传。一些食管癌高发村,家家都有人因食管癌死去。但那时谁都不知道这是啥病——群众不知道,医生也不知道。

1957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一次全国会议上说,林县有“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道不通。该发言被会议简报收录,周恩来总理看到后很重视,指示“摸清情况,研究出对策”。这场“抗癌之战”由政府高层启动,自上而下开展起来。

抗癌之战,首先要摸清“敌情”

50年前,我国对肿瘤发病情况的了解可以用4个字概括:一无所知。

抗癌之战如同打仗,打仗要先知敌情,可我们对肿瘤的流行状况不清楚,比如哪些癌症在哪些地区高发。先摸清这个情况,这项工作就是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

1958年秋,我国肿瘤防治工作杰出的组织领导者、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冰同志,首赴林县开展调查,拉开了林县食管癌防治的序幕,之后按照周总理指示派出专家医疗队,长驻林县,开展食管癌现场综合防治研究工作。从1959年医疗队进驻林县,至今已经持续50多年,先后参加食管癌防治研究的医疗队员有340多人。这项工作促进更多高发现场建立,形成全国肿瘤防治热潮。

李冰那一代肿瘤学工作者不辞辛苦,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历史功绩,他们绘制图谱,基本摸清了主要肿瘤的分布,为今后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科研资料。这项工作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现在很多人不重视高发现场调研

现在,很多人已淡忘那辈人的工作,许多人搞研究就是一头钻在实验室里,不重视高发现场的调查与研究。我想举一个例子,说明当时那一代专家的科学态度。

当年在林县还有一个人值得记住,他是沈琼,现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学院)教授、国际著名病理学家、我国食管癌防治研究的开拓者和食管细胞学的创始人,那时只是一位年轻的病理学讲师。

我们知道,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癌,最权威的是做病理分析,就是把肿瘤组织切掉一小块,制成薄薄

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细胞形态判断是不是癌细胞。现在,病理分析也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如何给“噎食病”患者做病理检查?受宫颈癌刮片的启发,沈琼决定取食道黏膜刮片。用什么工具能取到食道黏膜呢?沈琼尝试过各种办法,先是从食道伸进一根软管,但软管太滑,取不到黏膜细胞,后来用妇女扎发髻的网包住气囊,咽下去,再一吹,气囊鼓起来,就能刮下一点黏膜细胞了,然后把取下的黏膜细胞制作成切片,染上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癌细胞,这才最终确定“噎食病”原来是癌症。

沈琼发明的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沈氏拉网法”。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沈琼创立了食管癌诊断细胞学,解决了食管癌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研究中的重大难题。

预防医学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

讲完这段历史,我想再说说临床、预防之间的关系。

临床工作,面对的是一个病人,目标是把这一个人的病治好;预防工作,面对的是一群人,目标是把人群的疾病流行规律搞清楚。两者都很重要,是互补的,都不可缺少。可是,很多临床医生轻预防,许多病人也不理解预防医学的重要意义。人们都感谢临床医生,因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满足了人们最急迫的需要。人们不一定记得住预防医学工作者,他们默默地在实验室工作,在厂矿作基础调查。

预防医学是防患于未然,是不让人得病,面对的是整个人群。它取得的成绩,会让一代人、几代人受益,比如天花、霍乱、麻疹、小儿麻痹症、流脑等疾病,一旦有了疫苗,这些病就不会大范围流行,也不会大量致死。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二

除了手术和放疗、化疗

我们还能帮肿瘤患者做些什么

受访专家:卫莉河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主要擅长外科护理、护理管理、肠造口护

理以及慢性伤口、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我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其中前10年在一家军队综合医院,后10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这20年,一直都在治疗一线工作,始终没有离开病人。

肿瘤治疗,大家都知道有手术、放疗、化疗这三大治疗方式,但是人们很少想到,护理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人们眼中,护士就是医院里打针、发药的小姑娘,人们不清楚护理对于病人康复的重大意义。护理能做什么呢?我从病人的“死亡恐惧”讲起。

肿瘤病人的死亡恐惧

我到河南省肿瘤医院之前,在一家军队医院的外科工作,已有10年的护理经验,习惯了医院的氛围,见惯了各类病人。这算是一个成熟的护士了吧?可是,转业到肿瘤医院后,我还是碰到了一些新问题。在这个肿瘤专科医院里,病人常常会直接或间接地问“我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这在其他科一般是不会被问到的问题。透过这样的问题,我一下子明白了,肿瘤病人比一般病人要痛苦许多倍,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大病,还有对死亡的恐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谁都不会永远活着。可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意识到死亡,肿瘤病人却格外强烈地意识到死亡可能随时降临、生命可能随时中止。

面对“我还能活多久”这样的问题,医务人员是很为难的,我们不敢告诉他“你没希望了”,也不敢告诉他“你完全没问题”。当病人没有从我们这里得到满意的答案,他们脸上那种无奈让人感到刺痛。面对这样的场面,我总在想:我们还能帮他们做点什么?难道一点支持都给不了他们吗?

确诊后,病人要经历五个心理阶段

有一种说法,肿瘤病人有1/3是被吓死的。这说明,肿瘤病人压力巨大,而且精神压力确实影响到了康复,有时甚至决定生死。

在各种疾病中,恶性肿瘤病人心理变化过程最复杂,情绪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此外,病人大多对恶性肿瘤认识肤浅,这加重了他对疾病的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刚确诊的病人,一般会到多家医院去检查,一个医生的诊断,他是不会相信的,他还要找更多的医生来证实。还有的病人认为“我没有病,我不去看病”,还有病人或暴躁、或沉默。

对病人的心理研究后,我们把它分成五个阶段。一般来说,恶性肿瘤患者大都要经历怀疑否认期、愤怒恐惧期、悲观抑郁期、绝望濒死期、恢复平静期等五个心理过程。因此,根据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期心理护理,可减轻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逐步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癌症变成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在和癌症抗争的50年里,人们对此病的认识在逐渐加深,现有的认识能够帮助人们走出对癌症莫名恐惧的时代,并可以理性、乐观地对待它了。

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癌症是一类慢性病。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很多癌症可以治愈,很多癌症可以与人“和平共处”。

近些年,肿瘤研究的速度是在加速进行的,新药的出现也在不断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未来十年,医学所累积的进展将会彻底改写癌症的治疗方式,癌症将会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哮喘一样成为慢性病,虽然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却不会必然导致死亡。

我们在护理中要把这些新知识传递给病人,让他们树立信心。如果我们客观地告诉病人病情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治疗能够达到什么目标,病人理解了这些,能够增强“依从性”,就会配合治疗。否则,他就会抗拒治疗,再好的治疗方案也难奏效。

专业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上面所说的,是心理护理。肿瘤病人需要心理护理,更需要专业护理。

多数病人都要放疗,放疗对皮肤有损伤,皮肤会发生溃烂、糜烂,护理要做的是预防这种伤害的发生。化疗是从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非常严重,护理人员就要给他制订一套完整的注射方案。持续的药物刺激会让静脉血管硬化、闭锁,无法再从这条血管输入药物。好的注射方案可以保护血管,保证药物充分利用。

帮患者完成生命的重建

所有的肿瘤病人都应该知道,首次治疗特别重要,能决定生存期长还是短,也能决定后续治疗有效还是无效。所以,要挽救肿瘤病人,就需要一个好的医生把手术做成功。手术,能把肿瘤切除,之后的事情怎么办?让病人活下来,还要让他有质量、有尊严地活下去,这才是医学的目标。

比如,有的直肠癌病人肛门被切除,那么原来的肠道就要改道,医生在病人的腹壁上打一个洞作为肠道的出口,粪便由此排出体外。这样一个手术,会给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病人的生命威胁虽然没有了,但他不想成为一个废人,不想后半辈子因为这个病无所事事。怎么办?

我曾提出一个理念:医生通过一台手术,完成了器官的重建;护士要通过专业护理,完成生命的重建。就是说,病人患病后,要走过一段漫长的时间,这就需要生命的重建,让他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好的护理,就是每天守在床边的支持

好的手术重要,好的护理同样重要。好医生完成的是一台完美的手术,好护士完成的是手术之后的全程支持,这是一种每天在床边的支持。

这些年,大家知道医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是围绕着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做通盘考虑的。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主线。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三

最理想的肿瘤治疗是:

时间合适,患者合适,药物合适,剂量合适

受访专家

罗素霞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化疗专业、乳腺癌专业、肿瘤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学会委员,河南省肿瘤学会常委。

我1986年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分配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不知不觉已27年。我亲历了肿瘤内科这20多年的发展。

肿瘤内科治疗目前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一样,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术之一。内科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肿瘤,为什么需要内科治疗?

传统上人们认为,肿瘤治疗分为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手段。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肿瘤治疗也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手术和放疗实际上是局部治疗,内科治疗即是全身治疗。

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那些肿瘤比较局限、能够完整切除癌灶的病人,目的是清除病灶。对肿瘤早期的病人,手术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对一些中期的病人,手术治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放射治疗也是局部治疗,它是针对肿瘤所在的部位,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加之有些病人癌细胞已经转移,所以光靠局部治疗是不行的,是有局限性的。而内科治疗主要是全身治疗,让病人应用各种药物,药物在体内发挥全身性的作用,既杀伤局部肿瘤又杀伤远处可能存在的比较小的转移病灶或者微量的肿瘤细胞,这即是化疗。

当然,化疗也有不足之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机体一部分正常细胞,比如造血细胞和消化细胞。后来的靶向药物使这些副作用大大下降。

化疗的开端:氮芥打开化疗之门

谈内科治疗的成就,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新药物的研发。回顾抗癌史,药物研发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0世纪4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氮芥(通过对芥子气的硫变换为氮而得到)能治疗恶性淋巴瘤,这一成果使全球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始全面展开。

直到今天,氮芥仍然是肿瘤学家进行化疗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它被用来治疗何杰金病、白血病和脑瘤,氮芥的发现被认为是化疗的开端,氮芥打开了化疗之门。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新一代细胞毒药物研发出来,如紫杉醇、吉西他滨、希罗达、替吉奥等让联合化疗有效率有一定提高。

成功研制多种靶向药物

早期肿瘤研究大多为个人或者小团体之间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显得非常分散,导致成果平平。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欧洲(欧洲肿瘤协作组织)相继成立了抗肿瘤药物研究组织,研究才开始比较集中起来而得以充分的展开,科学家找到了数十种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显著,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药物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后分子肿瘤学开始发展,人们开始从分子角度了解肿瘤的产生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开始将肿瘤药物研究往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等方向上发展。

21世纪抗肿瘤药物有了更多进展,科学家研制成功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患者的个体治疗也开始受到关注,科学家纷纷开始尝试与其他类药物结合抗击肿瘤。

综合治疗与个性化诊疗相结合

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几十年来,内科治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新药物不断面世;二是运用循证医学的证据,进行规范化治疗;三是“个体化治疗”的理念越来越受重视。

所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对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从医学上讲,则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有关药物作用的靶点、路径、代谢等靶标,评估药物对患者的可能的疗效,提供治疗的针对性,提供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减少对患者重要脏器损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事实上,治疗肿瘤,与打仗相似,不宜以硬碰硬,对不能手术的患者强行手术,会出现“敌损八百,自损一千”的恶果。事实证明:“以人为本”的治疗方针,使更多患者不仅生命得到延长,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如果眼中看到的只有肿瘤,一心一意要全歼肿瘤,而把更为重要的“人”的生命延续及其生存质量抛在脑后,无休止地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无休止地放疗和化疗,直至生命终止,是极其低级的错误。

肿瘤只是慢性病

什么样的治疗模式最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熟悉一个观点:肿瘤只是慢性病。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慢性病的治疗手段首先是控制或减缓该病的发展或恶化态势,尽可能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的不利影响,帮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久。而且,首先强调“活得更好”,而后强调“活得更久”。所以,消瘤只是手段而已,救人才是真正的目标。

正因此,面对日益高发的肿瘤疾病,以往“一刀切”的统一化治疗已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多学科

综合治疗模式与个性化诊疗方案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综合治疗有七个原则

近半个世纪以来,肿瘤的治疗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时代。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正在大力在全球推广这一概念和方法,希望借此能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需要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等专科合作,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诊治建议和最佳治疗计划,使病人受益最大化。

综合治疗有七个原则:1.安排治疗顺序要符合肿瘤细胞生物学规律;2.重视调动和保护机体的抗病能力;

3.局部与全身并重;

4.分期治疗;

5.个体化治疗;

6.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并重的原则;

7.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四

致癌的几率如同整本《哈姆雷特》只有一个字母印错受访专家:杨亚琴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河南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40多年前,美国人以举国之力对癌宣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对癌宣战”,颁布《国家癌症法案》,这意味着以举国之力进行抗癌研究的开始,美国的癌症研究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当时,美国人很自信,他们觉得,曼哈顿工程3年时间可以制造出原子弹,阿波罗计划8年时间可以实现登月,10年内一定能攻克癌症,但40多年过去了,大量的投入没有换来治愈癌症的“神奇药丸”,但大大推进了人类对癌症本质的认识。最具突破性的进展是,人类发现,癌症是一种基因病。

从基因的角度,揭开癌症的奥秘

世界上第一个癌基因和第一个抑癌基因的发现者是美国生物学家罗伯特·温伯格,他以及后来的癌症研究者使癌症医学取得石破天惊的突破性进展。此前,人们对癌症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混沌不清,温伯格的理论改变了这一局面,人类终于认识到,所有的癌症都源自基因缺陷,癌症是一种基因病。

温伯格说:“人们用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生存本身就会得癌症。”理解这句话,我们先要知道,癌,就是无限增殖的细胞,它是由基因复制出错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每天有数千亿细胞进行复制和细胞再生,指导细胞复制的“程序”是基因,有些细胞在基因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出错,失败在所难免。

发现世界上第一个癌基因

1982年,温伯格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癌基因ras,负责传递让细胞增殖的命令。ras基因一旦出现异常,就会不停地命令细胞增殖,导致细胞无限增多,从而出现癌症。

科学家发现,细胞的生长离不开外部信号,每一个细胞都接受到来自近邻细胞的信号,告诉它下一步怎么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号都是让细胞处于不需要分裂的休眠状态,但是当人体受到创伤的情况下,信号就会指令细胞增殖和分裂,产生康复所需要的新细胞。

正常情况下,每个细胞的DNA都会按特定程序接收信息,做出正确选择。有时候,DNA指令会出现小错误,当这种指令错误积累到足够多,远远超过人体的自我纠错能力时,肿瘤就可能发生。

基因突变的几率,微乎其微

DNA接收的错误指令导致癌症,这种错误指令小到什么程度?温伯格拿膀胱癌基因做研究发现,好基因和坏基因的突变差异非常小,只有一个碱基,这就像7页单行距的文稿只有一个字母出了差错。

基因突变的几率有多大?人体拥有10兆个细胞,3.5万个基因,每个基因包含数千个碱基,温伯格等人发现的致癌基因突变率就好比整本《哈姆雷特》只有一个字母印错,但却能毁掉全世界所有莎士比亚的作品。

“癌症是一种老年病”

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由单一基因异常而导致的癌症少之又少。目前主流的看法认为,癌症起源于某个累积了一连串基因错误的细胞。比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只需要一个突变就会发生,然而要达到足以致命的程度则需要更多偏差。大肠息肉通常只要几个基因突变就能发生,但发展成癌症则需要更多受损的基因。

由于癌症的发生常常和一连串的基因突变有关,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因为人到老年,基因早已经伤痕累累,虽然多半不会影响正常运作,但仍有些细胞的核心系统遭到破坏,这些单一细胞常年累积受损的基因,最后变成恶性细胞,从而导致癌症出现。

如何治疗癌症?

关于癌症,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就能治好癌症吗?

温伯格说:“这些年我们逐渐了解了癌症的成因,但要想完全去除癌细胞,彻底治愈癌症,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癌细胞的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癌症治疗大部分建立在癌细胞的两个基本弱点上,一个弱点是大部分癌症在扩散之前都是局部疾病,可以手术切除肿瘤或者用放射线烧灼癌细胞;另一个弱点是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很快,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发现的大部分化疗药物瞄准了这个弱点。

手术和放射线,是针对局部癌细胞;化疗药物,是针对转移到别处的癌细胞。

举例说明,抗叶酸剂类抗肿瘤药物,比如甲氨蝶呤能阻断叶酸的代谢,叶酸是癌细胞分裂必需的营养,这样就能“饿死”它们;氮芥和顺铂能够影响DNA,而DNA损伤的细胞则不能复制基因,从而无法分裂;长

春新碱是一种从长春花中提取的毒物,能阻止细胞建立分子“脚手架”,而这是细胞分裂所必需的。

化疗药物的功效与瓶颈

化疗药物瞄准细胞生长的同时也打击了正常细胞,因为正常的细胞也同样生长。生长是肿瘤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生命的特点。

针对细胞生长的毒药,比如长春新碱和顺铂,会伤害正常生长的细胞,于是病人掉头发,白细胞、红细胞降低,皮肤和消化道黏膜受损。上世纪80年代,化学疗法遇到了瓶颈,故再无更具临床优势的新药出现。

抗癌战争“新弹药”

有没有一种能识别肿瘤细胞并攻击它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药物呢?基础生物学研究带来了转机。2001年,靶向药物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被称为“抗癌战争新弹药”、“21世纪最伟大的科技突破之一”。靶向药物只攻击癌细胞,很少滥杀无辜,它成为现在科学研究的宠儿,目前世界上研发的抗癌药中,大部分都是靶向药物。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五

一次意外事件,开启了癌症的化疗时代受访专家:杨树军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一次意外事件,启发了抗癌药物研究

癌症的三大传统疗法(手术、放疗、化疗)中,放疗、化疗的发现都始于偶然和意外。下面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第一个化疗药物是如何诞生的。

了解这段历史,先要知道一个名词:芥子气。芥子气是一种化学合成物,为糜烂性毒剂,对眼、呼吸道和皮肤都有作用,能引起皮肤红肿、起泡以至于溃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芥子气被当作一种化学武器用于战争,被这种毒气杀死或致残的人不计其数。1918年10月,协约国对西线发起的芥子气进攻中,希特勒也因毒气导致双目短暂失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芥子气仍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化学武器。1943年12月2日夜,一艘携带100吨芥子气的美国军用货船被德国空军击沉,芥子气喷到亚得里亚海巴里港和巴里镇,酿成一次毒气泄漏事件,史称“巴里灾难”。

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亚历山大被派去调查,他是一位化学战药物顾问。他对617名受害者进行尸检,结果发现芥子气破坏了他们的大部分白细胞,这说明芥子气喜欢进攻骨髓。亚历山大想,如果芥子气能

影响白细胞分裂,同样可能减慢癌细胞分裂。

※第一个化疗药物这样诞生

美国耶鲁大学有两位著名的药理学家——吉尔曼、菲利浦斯,一直从事氮芥化合物作用机理的研究。1943年“巴里灾难”后,亚历山大关于芥子气中毒的调查结果,为他们的研究注入动力。他们使用芥子气治疗白血病,但芥子气毒性太大,病人无法接受治疗。

为了改进芥子气毒剂,德法两国的化学家发现,以氮原子取代硫原子后形成的氮芥,可供注射使用。动物实验发现,这种毒剂对能迅速分裂的组织细胞(如骨髓、淋巴组织)的毒性更大,对动物的移植淋巴瘤有退化作用。吉尔曼和菲利浦斯据此尝试治疗恶性淋巴瘤,首例病人是一位耐X射线的晚期患者,肿瘤已广泛侵犯颈、面、腋下及纵隔等,患者不能咀嚼和吞咽食物。在经过10天的氮芥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患者开始恢复进食。

由此,吉尔曼和菲利浦斯得出结论: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这个研究成果使全球科学家开始四处搜寻抗肿瘤的新型药物。由此,化疗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白血病治疗的划时代进步

回顾抗癌药物的研制历程,还有一种名为氨基蝶呤的药物值得一提,它能够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发明人是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医生西德尼·法伯,他被誉为“现代化学疗法之父”。

自白血病被发现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它毫无头绪。当时的医学杂志这样描述白血病的治疗:“确诊,输血,回家等死。”后来人们知道,细胞在分裂时需要复制DNA,而叶酸是组成DNA的物质,如果缺乏叶酸,骨髓中血细胞的复制就会变慢,产生贫血。

法伯认为,如果叶酸能加速正常血细胞的分裂,那么给白血病病人注射叶酸就能增加其正常血细胞的比例,从而缓解病症。于是他招募了一批儿童白血病患者来注射叶酸,实验结果恰恰相反,叶酸加速了白血病的恶化。法伯由此思考:如果能找到一种与叶酸作用机制相反的药物,是否就能使白血病病情放缓?

法伯幸运地找到了能够抑制叶酸代谢的氨基蝶呤。他带领的小组一共治疗了16位白血病患者,其中10位病人病症有缓解,5位在诊断后存活了4~6个月。这个数字看起来不显眼,但对于白血病来说,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

1948年4月,法伯的报告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各界的询问电话蜂拥而至,从此,法伯梦想寻找到一种药物彻底战胜癌症。

※寻找一种“神奇药物”攻克癌症的幻想破灭

法伯联系其他人,组成游说团,呼吁政府投入资金,系统地研发化疗药物。他们很乐观地估计,就像青霉素攻克细菌一样,一定有一种药物能攻克癌症。他们估计,10年内就能实现这个梦想。1969年,法伯和他的游说团花了2.2万美元在《纽约时报》刊登整版广告,光标题就占了2/3篇幅:“尼克松先生,您能治愈癌

症。”标题下写道:“我们就快找到解药了,只缺送上月球的那种决心、资金和全盘计划。”

他们的游说最终坚定了政府向癌症宣战的决心,1971年底,美国政府颁布《国家癌症法案》,宣布提供1亿美元的特别预算资助癌症研究。

然而,法伯等人毕生的努力并未能如愿。虽然寻找一种“神奇药物”的幻想破灭了,但更有意义的是,癌症研究因此受到重视,癌症病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度被大大推进。

※化疗药物的功效与瓶颈

化疗药物瞄准细胞生长的同时也打击了正常细胞,因为正常的细胞也同样生长。比如,针对细胞生长的毒药长春新碱和顺铂,会伤害正常生长的细胞。于是病人掉头发,白细胞、红细胞降低,皮肤和消化道黏膜受损。上世纪80年代,化疗遇到了瓶颈,故再无更具临床优势的新药出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癌症生物学的发现,让科学家和医生对癌症特征、弱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提出了通过瞄准被打击被激活的人体内部的原癌基因来攻击癌细胞等新疗法原则。一批新药物被研制推出,提高了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成效。2001年,靶向药物格列卫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被称为“抗癌战争新弹药”,靶向药物只攻击癌细胞,很少滥杀无辜,它成为现在科学研究的宠儿,目前世界上研发的抗癌药中,大部分都是靶向药物。

能不能找到一个方法、一种药物从根本上攻克癌症,这仍是一个未知数,人类还将为此继续展开艰苦的探索。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六

读完这段历史,你就知道癌症可防可治受访专家:杨树军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第一医学部主任,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讲内科治疗的发展成就,主要是讲新药物的研发。

50多年来,化疗药物的研发经历了四个阶段,也可称之为四个里程碑。讲述这段历史,是想告诉读者: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可控制甚至可治愈的疾病。

第一个里程碑:氮芥打开了化疗药物之门

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二战期间的一次毒气泄漏事故,帮助人们认识到芥子气的作用。后来,人们改变了芥子气的分子结构,降低了毒性,最终合成了第一个化疗药物氮芥。

氮芥的发现被认为是化疗的开端,氮芥打开了化疗药物之门。直到今天,氮芥仍然是肿瘤学家进行化疗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仍在临床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一种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也发现了这个药物的缺点,可能致畸、致癌(导致另一种癌症发生)。因此,医生们对这种药物的应用在减少,但并不是完全弃用。

第二个里程碑:内科治疗的范围扩大,可治疗的肿瘤更多了

早期肿瘤研究大多为个人或者小团体之间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显得非常分散,导致成果平平。

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美国(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欧洲(欧洲肿瘤协作组织)相继成立了特定的抗肿瘤药物研究组织,研究开始更集中、更充分。专家们找到了数十种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成果显著: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药物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个阶段是抗癌药物研发的第二个里程碑。

这些药物的研发,使得内科治疗肿瘤的种类扩大了,医生们可以用它来治疗更多的肿瘤,如胃肠道肿瘤、乳腺肿瘤等。比如,在1957年就合成出来的氟尿嘧啶,到现在仍然是治疗胃癌、肠癌、乳腺癌的常用药物。

第三个里程碑:药物研究向更细微方向展开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人们又合成了许多新的化疗药物,如顺铂、阿霉素等。这些药物的出现,使得临床治疗实体瘤的疗效进一步提高。乳腺癌,过去手术切除范围非常大,现在切除范围不那么大了,出现了保乳手术,但是手术前、手术后要靠放疗、化疗来“保驾”手术。这种综合治疗使病人手术后癌症不再复发,甚至治愈癌症。

此类抗肿瘤药物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这意味着人们的研究开始往更细微方向展开。

此阶段的研发成果中,大约20种有效抗癌药物能够对七八种恶性肿瘤取得有效治疗效果,成果令人欣慰。同时也产生了癌细胞增殖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研究算是走上了真正的正轨。

第四个里程碑:化疗药物的研究碰到瓶颈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人们又合成了一些新的药物,如紫杉类药物、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这是抗癌药物研发的第四个里程碑。

这些药使肿瘤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也使治疗范围扩大,能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恶性肿瘤。但还是有很多恶性肿瘤,化疗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如黑色素瘤、肾癌等。

在这一阶段,科学家普遍认可肿瘤医生盖伊·法盖的说法,即化学疗法那种“杀死癌细胞的模式”已经碰到瓶颈。应该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还只对付癌细胞。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更好地理解癌症在细胞与基因层面的致病机制。

化疗药物的研发碰到瓶颈,进入平台期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药物研发没有新建树,治疗肿瘤细胞的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重不易克服,另一方面因为靶向药物的问世。靶向药物在很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上,甚至可以替代现有的化疗药物,并能有效地避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七

靶向药物,开创癌症治疗新时代

受访专家:杨树军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第一医学部主任,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反思:化疗为什么这么痛苦?

我们通俗地讲讲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的不同之处。

众所周知,化疗的副反应成为很多病人的切身之痛,一位患者的真实体验是:化疗就像“火在身体里烧”。

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攻击的是那些增殖比较快的细胞,谁活跃它就杀谁。化疗药物对那些成熟细胞、长得慢的细胞不杀灭,比如皮肤、脂肪细胞等。

癌细胞增殖快,化疗药物当然就杀癌细胞。可是别忘了,人体内除了癌细胞,还有许多正常细胞也增殖较快,比如血细胞、头发、胃肠道黏膜细胞等。所以,在化学药物的作用下,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会受损,化疗病人就会出现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

近十几年来,癌症治疗走进“靶向时代”

2001年,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格列卫诞生,癌症治疗由此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什么是靶向药物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激光制导炸弹,它只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而对周围正常细胞的损害相对比较小。我们都知道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而分子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强,副反应会轻很多。

靶向药物攻击的目标更精确,它不是笼统地选择生长活跃的细胞,而是首先甄别正常细胞与癌细胞,辨别出两者有什么不同,然后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杀灭癌细胞。

癌细胞在生长、分裂、迁移等过程中与正常细胞有许多不同,比如它生长快,肿瘤周围的血管就非常丰富,靶向药物可以阻断血管,这样就阻断了癌细胞氧气、养分的供应,从而抑制癌变组织的生长。

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要接受许许多多周围细胞的信号刺激和机体的调控。打个比方,人要拉帮结派才能形成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各成员要联络,这种联络就是信号的传递,如果把联络信号阻断了,就可以把这个组织孤立起来,然后将其歼灭。通俗地说,靶向药物治疗癌症就是这个原理。

根据以上描述,靶向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阻断癌细胞信号传导路径的药物;另一类是血管抑制剂药物,就是能够切断供给肿瘤细胞营养的血管,即所谓的“饿死癌细胞”。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治疗药物可以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特异性地选择结合点,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将其置之于死地而不会波及周围的正常细胞。因此,相对于化疗而言,靶向治疗不仅精准,而且比较温和、副作用小,患者可以在家中服药治疗,因而更加方便。当然,有了靶向药物,并不是全盘否定化疗这种方式,化疗并没有被淘汰,有些肿瘤还是要靠化疗来治愈。

癌症治疗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

靶向药物将向何处发展?癌症治疗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科学家还要研发什么样的药物来杀灭肿瘤?

我们知道,癌症是个基因病,癌细胞的生成、分裂都在受致癌基因的调控,那我们可以把癌症生成过程中的驱动基因找出来,这个致癌的驱动基因如同一伙作乱分子中的“带头大哥”,我们把这个带头闹事的家伙找出来,然后针对这个驱动基因进行靶向治疗,这是“擒贼先擒王”的思路,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治疗这种癌症。

有没有一种“神奇药丸”可以攻克癌症?

有没有一种药,像抗生素一样,把肿瘤给控制了?这种“神奇药丸”的幻想,其实就是希望有一种针对癌症的“特效药”问世。

要研发特效药,必须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对某疾病的病因有一个透彻的认识,有因才有果,只有认清楚病因,人们才有可能找到某种药物来对付它。

传染病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如果找到病毒或细菌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找到特效药就可以说完全成功地控制了这种疾病。比如,抗生素针对某种细菌进行杀灭,这样凭借抗生素人类就可以治疗这种疾病;疫苗是针对某类病毒在体内产生抗体,这样,凭借疫苗人们就可以预防这种病了。再比如,对于艾滋病,我们已经发现这种病毒了,并完全清楚它的传播途径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好预防,人类已经局部攻克了这种疾病。

所以,针对传染性疾病,我们能做到控制它、预防它,主要因为它是单一的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而对于慢性病,大多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病,是不能只靠某一个药物就能解决的。癌症就是这样的。癌症的致病机理还没有被彻底弄清楚。

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病有共同的特点:病因非常复杂,发病因素和生活密切相关。这类生活病,我认为都不是靠某种药物可以解决的。所以,企图找到某一种或几种药物把这种疾病攻克是非常困难的。癌症是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生活环境导致的,根本上,还是要靠改变不良生活环境、不良生活方式来进行控制。所以,要想把肺癌的发病率降下来,我们就要像美国那样改善环境、控烟。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八

癌症能治愈吗?

受访专家:杨亚琴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南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癌症面前,

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癌症本是一种很普通的病,它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个慢性病,是个生活方式病。

癌症又是一种很特别的病,当病人得知自己得的是癌症以后,通常会万分恐惧,仿佛死亡马上就要降临了。前面,我们对内科的化疗和靶向治疗做了细致解析,相信患者应该能够树立起抗击癌症的信心。我们已经对癌症有了这么多具体的认识,细分出这么多类型,也合成了这么多药物,对药物的性质及适应证有了这么多深刻的认识,我们还有必要对癌症那么恐惧吗?

讲抗癌50年的新“战果”是想让患者相信,在癌症面前,人类并不是束手无策的。现在,各类癌症的生存期都在延长,治愈率也都有所提高,某些类型的乳腺癌、结直肠癌的治愈率可达到60%~70%。但是,科学界最终解决癌症,所要走的路还很远。

为什么还是有一些

癌症治不了呢?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一些癌症治不了呢?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治疗时机。很多患者发现得太晚了,若是能够早期发现,很多癌症的治疗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在,各类癌症都有早期发现的检查手段,大家只要坚持定期体检,就一定能将癌症在早期阶段“拦截”住。二是治疗方案。找一个真正有经验的医生,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这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这些年,癌症治疗理念更新很快,每年都有新成果,如果一个医生不了解新的研究进展,还拿着五年前、十年前的观念来治疗,同样会延误宝贵的治疗时机,甚至造成错误的治疗。而且,会白白浪费很多科研成果,让这些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疗效。

如何理解

“治愈”这个概念?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治愈是个什么概念?这里详细说一下。

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都认识到,癌症手术后的1~2年,是复发的高峰期;三年以后,复发率、转移率就明显下降;五年以后,复发率、转移率进一步降低。因此,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病人,我们就可以认为是“临床治愈”了。

可是,明明存在许多癌症复发的病人,这样的病人也能算被治愈了吗?癌症不同于其他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只要把病毒、细菌清除了,就可以说治愈了。人类只要研究出杀灭这种病毒或细菌的药物,就可以

宣布攻克了这种疾病;只要掌握了这种病毒或细菌的传播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就可以说是控制了这种疾病。

癌症不是这样,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癌症的形成、转移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癌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肿瘤分为原发和转移两类。原发,就是从某个器官开始形成的肿瘤。比如,在肺脏形成的肿瘤,对于肺来说是原发肿瘤。癌细胞可能转移到肝上,对于肝脏来说,叫做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肝脏本身得病了,转移性肝癌是其他组织癌变转移到肝上,在肝上又长出肿瘤了。

如果一个胃癌病人治愈几年后,又得了肠癌;一个乳腺癌病人治愈几年后,又得了肺癌,这算复发吗?这要具体分析,假如在两次患病时都做了病理检查,组织来源是一致的,那可以说是“复发”。如病理来源不一致,这就不能说是复发。

所以,临床上,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我们就可以认为是临床治愈了,但这不意味着病人彻底好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病人生存的环境还在(比如空气、水、食物等),可能病人的这个病好了,但他还会受环境致癌因素影响而患上另一种癌症甚至两三种癌症。

癌症治疗,

手术占据什么地位?

对于手术的利弊,看法很多。共识是:局限期或一、二期病变经过手术治疗有可能治愈。为什么人们对手术又多有诟病呢?为什么有人指责手术没有提高治愈率,反而加速了一些病人的死亡?

其实,这不是手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手术方案制订的问题,因为恶性肿瘤的定义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限期病变的认定还存在着问题,或者是因为手术医生的技术问题(即是否完全清除了病灶)。

打个比方,起火了,我们现在要灭火。先要勘查火情,如果过火面积很大,有好几个起火点,那我们就不能只扑灭一个,而忽略了其他起火点,否则,火势还是要蔓延开来。

在癌症治疗上,如果手术前对病情的认识不够完整(相当于没有全面勘查火情),没有发现存在转移病灶,或者手术没有切除干净(相当于没有彻底将起火点清除),那癌症仍会复发。

客观地说,目前治疗上最大的问题是,不是要不要削弱手术的地位,而是其他治疗手段如何为手术做好保障。手术的主导地位仍是其他治疗手段替代不了的。放疗、化疗要“围着手术转”,为手术前、手术后的治疗做好保障,这类似协同作战,保证一台手术前既无隐忧,也无后患。这正是所谓多学科综合治疗。

癌症

是个生活病

癌症与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举一个例子就好理解了:过去,我们穷,胃癌、食管癌高发,这些是所谓的“穷癌”。现在工业发展了,环境污染了,生活富裕了,这就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肺癌、乳腺癌、结

直肠癌增多,这些是所谓的“富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与环境相关,比如空气环境、水环境、食物等。现在,粮食、蔬菜、水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工业污染。

可以肯定地说,生活环境因素不改变,肿瘤的发病率就不会降下来。过去,我国胃癌发病率占第一位、食管癌第二位、肺癌第三位。现在,肺癌已经升到第一位了,这显然和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说,癌症是个生活病。防癌的措施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二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九

实体肿瘤的治疗,手术的功劳占第一位受访专家韩广森: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医学部主任,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肿瘤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智: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医学部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河南省分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玉洲: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医学部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主要

观点

●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与彻底手术常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机会。

●外科治疗的效果已被临床所公认,同时,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认识到,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

●反之,如果首次手术不彻底,则肿瘤必然复发,大大减少了治愈的机会。

手术的主导地位,仍是其他治疗替代不了的

对于肿瘤的手术治疗,看法很多。请先看下面一段话,这是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杨树军主任的谈话,我们先看看一位内科专家是如何看待外科手术的。

“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恶性实体瘤还是首选手术治疗。

“客观地说,现在我们能够治愈的各类肿瘤,手术的功劳是占第一位的。对于各类肿瘤,如果手术能切除,还是要尽量完全切除。早期癌症的治疗,还是要首选手术,这是谁都不能否定的。

“可是,为什么人们对手术又多有诟病?为什么有人指责手术没有提高治愈率,反而加速了一些病人的死亡?其实,这不是手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手术方案制订的问题,或者是因为手术医生的技术问题(即是否完全

家常抗癌食谱大全

家常抗癌食谱大全 “防癌抗癌”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今天小编就特意为大家推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抗癌菜谱,这些菜品都是我们家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不仅制作很方便,而且对预防癌症有着很好的效果。 炒苦瓜 【用料】 苦瓜500克、生姜1片、葱1根。 【制法】 将苦瓜洗净,去子切丝,生姜洗净,切丝;葱去须洗净,切段。用油起锅,放苦瓜、姜、葱略炒,下盐炒熟即成。 【食疗功效】消热解毒,调养脾胃。用于男性生殖系统癌肿,属肝肾不足、湿毒结聚者,或肠癌属湿热毒盛者。 胡萝卜马蹄煲竹蔗 【用料】 胡萝卜250g,马蹄250g,竹蔗1条。 【制法】 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

滋润解毒,生津止渴,适用于放疗后热盛伤津,咽喉肿痛,口干渴者,而脾胃虚寒、痰多湿盛者不宜。 平菇蛋卷 【用料】 平菇、鸡蛋、油、盐等。 【制法】 把平菇切成丝,以素油炒熟后铲出,加入少许精盐;打蛋搅匀,烙咸蛋皮,蛋皮内加炒好的菇丝,卷成煎起装盘即成。 【食疗功效】 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口味欠佳者食用。 牛肉炒苦瓜 【用料】 苦瓜1条、牛肉50克、蒜5克、葱2克、辣椒10克,白糖、酱油、醋、淀粉适量。 【制法】 (1)将苦瓜洗净,对切两半,掏去内瓤,切成薄片,把锅烧热,倒入苦瓜,清炒2分钟,盛入盘中。 (2)将蒜、葱、辣椒洗净,切碎,在锅内加油烧热后炒至爆香,再倒入炒过的苦瓜,加少许盐、白糖、酱油、醋,用大火猛炒1~2分钟后盛出。 (3) 将牛肉洗净切丝,以淀粉、酱油浸泡5分钟后,在炒锅内加油烧热后快速炒熟,倒入苦瓜同炒数次即可。

健脾开胃,消热解毒,抗癌扶正。适宜脾胃虚弱、烦躁的肿瘤患者食用。 苦瓜煲绿豆 【用料】 苦瓜500克、绿豆120克,盐少许。 【制法】 将新鲜苦瓜切开洗净,去核,切成大件。绿豆用清水浸泡,洗净沥干水。瓦煲内适量清水,猛火煲至水滚,放入苦瓜和绿豆,水滚后改用中火继续煲至绿豆开花,以少量盐调味即可饮用。 【食疗功效】 适宜口腔癌、口唇溃疡,逐渐变硬,经久不愈,或舌痛肿大,继续感染、溃疡味臭者作食疗。对身体虚弱、脾胃虚寒的人不宜。 滋润双生 【用料】 黑木耳200克、白木耳200克。 【制法】 黑,白木耳用水发,煸炒,加入鲜汤,调料,烧浓入味或再勾芡。 【食疗功效】 可作为手术、放射后的滋补佳品。

最新精选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课 国际联盟岳麓版课后练习第六十九篇

最新精选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课国际联盟岳麓版课后练习第 六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国联的原则中包括以下几个原则①“维护和平”原则②“集体安全”原则③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原则”④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非战公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B、它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C、它是首先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D、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 A、《非战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波茨坦公告》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初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 B、其运行机制是“全体一致”原则 C、苏俄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D、在一定时期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一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实质是( )

A、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B、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C、促进国际和平合作与安全的组织 D、国际间经济化交流的组织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法国为寻找安全保障而采取的措施或步骤有 ①1923年1月,派军队占领鲁尔地区 ②德国莱茵河地区为非武装区 ③在赔款问题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 ④在军备上主张严格限制德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奠定基础的是( )

华医学治愈抗癌三兄弟

华药点亮抗癌之光 世界抗癌联盟(UICC)在全世界42个国家所做的社会民众对“得了癌症等于死亡”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3%的人认为该观点正确。所以许多患者和家属面对癌症时显得束手无策,有40%患者家庭的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而放弃了治疗。而在众多癌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癌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及“费用过高”成为了大多数癌症患者致死的原因。 难道得了癌症真的等于死亡吗?在西方医学界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前提下,华医学创始人,李朝龙教授花费四十多年潜心研究、大胆探索、精心提炼中西医而创立的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及众多实例证明了华医学可治愈癌症。由此打破了西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的误解。 李朝龙(左二)与孙晓庭(右二)、范锦发(右一)、陈尚生(左一) 生命无处不存在着偶然,孙晓庭、范锦发、陈尚生,三人同是四会监狱的职工,三人同患肝癌,为了存活的希望,三人先后找上李朝龙教授为其治疗癌症。三人同患肝癌,何其不幸;三人同遇李朝龙,又是何其幸运,因为一个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是无法复制的。李朝龙教授为他们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后,在华医学体系的指导下坚持吃药,巩固身体,预防肿瘤复发。每到复查的时候,三人也是结伴而行,出院时都带着李教授开的药回去,俨然亲密无间的抗癌战友。有时三人还会感概地回想起患肝癌的四会监狱的另外一个同事,在广州某著名三甲医院治疗,1个月后便遗憾离开了人世。现如今,三人存活十年有余,并且气色红润、神清气爽,身体状态十分健康,让人很难想象他们曾是濒死的肝癌病人。经过这三人的事例华医学创始人李朝龙教授兴奋地说:“你们三人的抗癌经验证明癌肿是可以治愈的。”

在的病例下,华医学为中国许多看不起病的肿瘤患者家庭提供了一个经济有效的治愈希望,并打破西医对中医的偏见,以整体全面的治疗观点抗衡西方以点治病的观点,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李朝龙教授呼吁大家积极,乐观,科学的面对肿瘤。“你们对肿瘤的认识很重要,因为很多人认为肿瘤是绝症、是无法治疗的。但其实癌肿是可以治好的,一定要对现代医疗技术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要乐观。再结合华医学的治疗,再活几十年都不是问题”,李朝龙教授如是说。

团结起来为战胜癌症恶魔而努力——在市抗癌康复俱乐部“与癌同行二十年”贺岁庆生活动上的讲话

团结起来,为战胜癌症恶魔而努力 ——在市抗癌康复俱乐部“与癌同行二十年”2011贺岁庆生活动上的讲话 (2011年6月9日) 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市肿瘤医院院长贾文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癌症康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参加这次“与癌同行二十年”2011贺岁庆生活动,感到非常荣幸。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这么多热心于肿瘤康复事业的领导和医务人员,看到了数百名勇敢面对、自强不息的抗癌勇士们,为你们团结拼搏、乐观奉献的抗癌精神而感动!在此,我谨代表市抗癌协会办公室和市肿瘤医院,向有20年癌龄的癌症康复者这一特殊生日表示热烈的祝贺,祝你们健康长寿!向在座的康复5年、10年的会员们表示诚挚的祝福,祝贺你们在与癌症病魔斗争中取得伟大胜利!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四句话。 第一句是:癌症可防可治,不等于死亡。由于癌症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但难治不等于不能治,更不等于治不好。在积极配合正规治疗下,只要不断激发生存欲望,寻找康复法则,建立积极观念,确立正确态度,增强抗癌意志,坚定必胜信念,付诸抗癌行动,就会有抗癌奇迹的出现。今天在座的康复5年以上、10年以上、20年以上、甚至30年以上的抗癌明星们,就是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事实,就是“癌症≠死亡”这一科学命题最有力的证明,这是与你们牢固树立持久抗癌、综合抗癌、群体抗癌的观念分不开的。虽然我们讲癌症不等于死亡,但癌症毕竟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重病,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癌症临床治愈后复发转移随时都有可能。因此,癌症患者经过住院临床治愈后,一定要十分认真地做好后续的康复治疗。实践证明,要彻底战胜癌症,单靠哪一种手段都不行,必须走综合治疗的路子,心疗、医疗、体疗、食疗,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无数个抗癌明星的一条共同的经验,是彻底战胜癌症的必由之路。另外,像今天一样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抗癌经验体会、传递医药信息、开展自娱自乐活动等,群体抗癌也有很多好处,大家在一起一说一笑,什么恐癌心理的阴影和孤独寂寞、忧愁烦恼等不健康的情绪都没有了,对癌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 第二句是:自我心理康复疗法是癌症康复的重要手段。癌症是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的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身心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与生物、理化致病因素同等重要。那些长期强烈地遏制内心情感,性格内向、孤影自怜、离群索居的人,当他们受到强烈的不良心理刺激,如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悲哀、绝望等时,不仅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缺乏热情,对亲朋没有友爱,还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在这些不良的情绪之后,癌症往往会乘虚而入。因此,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性格对预防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癌症的康复密切相关。“心病还需心来医”,正如失常的心理会成为致癌的前提一样,健康充实的心理则同样是战胜癌症的重要条件。有关心理学家指出,只要让癌症患者做好自我心理康复疗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用理智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乐

胃癌患者抗癌经验大全

李传奇的抗癌之路揭秘传奇奥妙 编者按:抗癌的历程是艰辛的、是痛苦的、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的。那么,抗癌的方法有哪些呢?抗癌健身招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和小编盘点李传奇抗癌故事,揭秘抗癌方案。 不一样的求医历程 不一样的求法不一样的果——病重反愈后的思考李传奇 我是一名贲门癌患者,2004年10月手术后,不少医生都说我治愈的可能性很大,他们的依据是肿块小,切缘净,淋巴结转移0/10,骨扫描未呈现任何问题,而且当时我的体格也较好。但不幸的是,2006年10月竟发现肝、肺多发转移。这时,所有的医生都一致认为我预后不良。然而两年后,我恢复得很好,吃得香,睡得稳,便得爽,面有光,精神好。这种反常的现象,引起了医生的困惑,别人的怀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有果必有因。我2006年10月化疗后病重反愈,也是事出有因。就是求医和求己,都与上次大不相同。 同是求医大有别 2004年和2006年我都求医问诊了。但其中却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制定的化疗方案不同 2004年的化疗方案,是由手术内行而化疗相对外行的外科医生提供的。事后多位肿瘤内科的医生都说此方案早已弃之不用;而2006年的化疗方案,则是由擅长化疗的肿瘤内科医生制定的,是一套比较先进的化疗方案。 其二,实施化疗的医院不同 2004年我实施化疗的医院,是一个小小的县医院;2006年我是在全国肿瘤医疗水平最高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的化疗。现在看来,化疗的不规范是化疗中存在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在那些医疗条件差、化疗医生水平低的医院化疗,化疗的规范性会受到质疑,其效果当然也要受到较大影响。2006年我化疗时,不但少受了很多罪,更重要的是化疗效果比较理想,两个周期后复查时,癌胚抗原

2020版新指导历史岳麓选修3 课时习题:第6课 国际联盟

第6课国际联盟 课后篇即时巩固 随堂演练 1.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的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的决策是() A.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 C.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D.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的会议,而这一秩序需要新的国际机构进行维护,国联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正好体现了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操纵国际联盟问题上的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B.英法要维护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C.英法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实质”之意的应是A项“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3.1920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主持了国联的成立大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不包括() A.凡尔赛体系没有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美国利益 B.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 C.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D.国联在当时未能发挥任何作用 ,是因为凡尔赛体系没有最大限度地符合美国利益,并且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反对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事务中去,由他们控制的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4.1946年,国联正式宣布解散,曾经寄托了无数人梦想与希望的国际联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国际联盟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被联合国代替 B.无力制止战争和侵略行为 C.曾经受法西斯的支持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已失去存在的意义。 5.图文探究:政治漫画:大桥的缺口 漫画家把国际联盟比喻为一架大桥,大桥最关键的一块砖头——美国却空缺了。大桥的左边树 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大桥的右边,山姆大叔正跷着二郎 腿悠闲地抽烟,头枕着的正是那块最关键的砖头。 ——大桥的缺口 (1)美国总统为什么负责设计了“国际联盟大桥”? (2)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是什么? (3)漫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迎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主张;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2)国联为英法控制,美国领导世界的意图落空;美国长久以来一直受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 (3)由于美国拒绝加入,国际联盟成为一个非常脆弱的组织。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基辛格曾评价某一国际会议说:“最后所得到的成果,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与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 堪一击的产物——有太多的妥协使美国的美梦难以成真,又有太多的权宜之计难以平息欧洲的恐惧。”这一“产物”是指() A.国际联盟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联合国 D.关贸总协定 ,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通过国联掌握世界霸权,但美国并未加入国联,所以说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欧洲加入国联是因为对战争的恐惧,但国联并没有起到遏止战争的作用,所以 是“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堪一击的产物”,故A项正确。 2.1919年4月,国际联盟盟约在和会的全体大会上通过。下列哪项不是国联盟约的内容() A.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B.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把苏俄排斥在国联之外 D.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

风雨同行,我的八年抗癌路

我是一个与癌症抗衡了八年的癌症患者,2005年5月4号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从那一天起,我和我的家人就走上了漫长的抗癌之路。 八年来的抗癌经历和亲身体验历历在目,有病痛的折磨,有死亡的恐惧,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能够战胜病魔走到了今天,离不开医生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家庭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支持。 往事不堪回首,万万没有想到,癌症,这个人人忌讳的疾病会落到我的身上。2005年5月4号,就在与往年一样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医生发现了问题,让我做穿刺,当时心里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医院穿刺室里,别人的穿刺结果都出来了,我的结果却迟迟没有出来,半个小时后,医生拿着报告单要找我的家属,当时是我的表姐陪我去的,医生告诉表姐让我尽快准备住院。我拿过检查结果,看见上面清晰的写着左乳腺95%是ca。ca,那不就是癌症的意思吗?顿时我大脑一片空白,身子也开始发抖,我真不敢相信癌症怎么会落在我身上。在谈癌色变的年代,多少人死于癌症,得了癌症就意味着离死亡不远了!我呆呆地望着检验结果,思绪万千。 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相濡以沫的丈夫和还在上学的可爱的女儿,我怎能舍得丢下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呢?还有我年迈的可亲的老父亲和婆婆,等待着我为他们养老送终,难道真的要让白发人送我这个黑发人吗?我不敢想像没有我的家会是什么样子,他爷俩将怎样生活呢?我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要做,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这样被剥夺了吗?依恋人生,难舍亲人,痛不欲生,精神几乎崩溃。 回到家里见到丈夫的一刹那,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了。丈夫知道我得了癌症,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眼泪不知不觉直往下流,癌症有可能失去朝夕相处的妻子,有可能从此这个家庭将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有可能最后会人财两空……然而,我的丈夫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丈夫,他深知在这个时候妻子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他对我说;“你别怕,现在的医疗条件很好,尽快住院配合医生的治疗,一定可以治好你的病。不要担心费用,我就是卖房卖地砸锅卖铁也要将你的病治好。”听到这番话我已泪流满面,我俩相拥而泣。接下来的几天里,家人都为我的事忙碌着,年迈的婆婆放心不下我,陪我到肿瘤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前前后后的照顾我,看着她行动迟缓的身躯越发苍老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我的婆婆是世界上最好的婆婆。 住院后,主治医生为我做身体全面检查并拟定治疗方案,他告诉我癌症并不可怕,一定要将心态调整好,紧密配合医生的治疗,癌症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医生的安慰,丈夫的鼓励和支持,婆婆的关爱,把我从恐惧、无奈、悲观、绝望中解脱出来,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2005年6月3日,家人把我送进了手术室,我笑着对家人说我会加油的,对战胜癌症我充满了信心。切片结果出来了,我多么希望切片结果是良性的呀,可现实是残酷的,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手术,下午两点半钟我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第二天中午才回到病房。当我醒来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丈夫守候在我病床边。我经历了三十几个小时生与死的考验,丈夫和家人同样经历了三十几个小时焦急的等待与心灵的煎熬。我醒来后听到丈夫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你不要担心。”当我知道我的左乳已被切除,心里万般难受,乳房是女人象征,是女人的命,我这样还像个女人吗?看见我闷闷不乐,朝夕相处的丈夫一定知道我在想些什么,他和我谈心,告诉我生命是最重要的,其

各种癌症的食物清单

各种癌症的食物清单 1、肝癌 危险食物 甜食、肉类当中肥猪肉、动物内脏、鸡肉、水产品中的贝壳类等都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因素; 防癌食物 菌菇藻类、豆浆、水果。 肉类中的鸭肉,水产品中的黄鳝。 2、胃癌 危险食物 甜食,肉类中的肥肉和牛肉; 水产品中的贝壳类。 防癌食物 酸奶、水果,蔬菜中的花菜、卷心菜。 肉类中的鸽子,水产品中的河鱼。 3、胰腺癌 危险食物 甜食、甲鱼、内脏; 烹调加工方式中的油炸、炒、盐腌、熏制。 防癌食物 菌菇藻类、豆浆。 肉类中的鸭肉,水产品中的海鱼。 4、肠癌 危险食物 包括甜食,羊肉、牛奶、内脏; 烹调中的油炸、爆、烘和盐腌。 防癌食物 西红柿、红薯、胡萝卜和萝卜; 水产品中的虾。 5、肺癌 危险食物 羊肉、牛肉。 烹调方式中的烧、油炸、煎和食物加工方式中的盐腌。 防癌食物 卷心菜、大蒜、洋葱、山药,水产品类中的河鱼; 烹调方式中的蒸和微波烹调。 6、乳腺癌 危险食物 甜食、牛奶,油炸、煎和食物加工方式中的熏制和盐腌。 防癌食物 酸奶,山药、红薯、胡萝卜和萝卜,肉类中鸽子,贝壳类等。 小结:常吃这些食物,患上癌症的概率会大大增加的,所以,饮食健康,身体才会健康。防癌抗癌的食物常做一事一辈子远离癌症

癌症一直都是人们比较畏惧的疾病,癌症几乎等于绝症。治愈率太低,患癌的人还不少。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与可能会癌变,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到底我们怎样才能有效防癌抗癌呢?快随菜谱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哼着小曲做家务 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癌能力。但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每天规律运动对大多数都市人来说较难。 不妨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做家务。拖地、扫地、擦地板等都可以调动全身参与运动,从而燃烧脂肪,控制体重,降低患癌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显示,每天花2小时做家务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可降近一成。 中美的联合研究也发现,做家务和步行可将宫颈癌风险降低40%。可见,适度的家务劳动对健康大有裨益。 但做家务毕竟不是件轻松的事,特别是对于不少男性来说,反而是种负担。不妨哼着小曲、听着音乐做家务,这可以让人更专注,还能提升情绪,放松心态。 其实,好的心态也是对抗癌症的利器。美国生理学家一项研究发现,生气10分钟耗费的体能相当于3000米赛跑。 长期生气导致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和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使得癌症更容易发生。 建议家务劳动要遵循适量劳动和以身心愉悦为目的,不要过量,也不要让家务活成为负担,只有保持好的心态去做家务,才能更好地达到防癌效果。 水果蔬菜当零食 随着薯片、糖果等高脂高热量食物充斥生活,肥胖、高血压等多种慢病高发,特别是高油脂食物的大量摄入,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是导致肠癌高发的风险因素之一。 所以,吃零食最好选择低脂低热量食物,可以有效控制住体重,美国研究证实,每天多摄入100卡路里的食物,一年就会增胖10斤。 可见,选择好零食的种类,对控制热量摄入十分必要。建议少吃薯片、火腿肠等高油高脂食物,可以选择蔬菜、水果等食物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这样既可以增强饱腹感,也可以减少热量的摄入。 尤长宣表示,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实,纤维素的摄入是预防消化系统癌症的有效手段,每天吃一点,不要太多,如半个胡萝卜、一个苹果等都是很好的零食选择。 此外,还可以适当吃点粗粮,其饱腹感强,也能一定量地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减少过多热量的堆积,进而将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一周吃三顿素 生活变好了,只能过节吃顿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每天鸡鸭鱼肉的饮食成了家常便饭。 长久下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就不请自来了。 红肉摄入太多也会增加罹患肠癌的风险,因此,每周找出一天或者三顿饭的时间不要吃肉,是很好的控制体重的方式。 在这三餐中,可以多摄入蔬菜,也可以多吃点豆制品,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一天不吃肉,就做到了健康饮食,其实是不对的; 如果其他6天都是大鱼大肉、胡吃海喝,禁肉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其他几天,肉食的摄入量也应控制在每人每天50~75克红肉和50~100克白肉之间。 利用一切机会站起来 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不必多说,但能坚持每天运动的人却不多。英国研究显示,只要每天能够坚持半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 如快走、慢跑等,都能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甚至站着也有防癌的功效;

世界癌症日主题的活动方案

世界癌症日主题的活动方案 一、缘起:每年的2月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于201x年发起并设立的“世界癌症日”。 20xx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共同参与,成就奇迹(together it is possible)”,旨在呼吁全社会从不同层面(政府机构、肿瘤研究与治疗机构以及抗癌专业政府、民间组织等),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年、老年、癌症患者、患者家属、普通群众等),结合《世界抗癌宣言》与《中国癌症科普联动共同宣言》的精神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肿瘤防控体制,从而实现减缓并最终控制癌症死亡率增长这一最终目标。 二、主题与目的: 鉴于目前我国癌症发生率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症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死亡140万,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的事实,结合全市和市肿瘤医院近年来在癌症防治、癌症康复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今年xx市“世界癌症日”的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共同参与,成就奇迹,你我一起守护健康”。 三、活动拟分为两条线展开: 一条线为专家、学术、医技线:即向社会公布我市近年来在癌

症防治领域所取得的可供全省乃至全国癌症防治机构共享的研究、治疗成果(内容涵盖典型临床案例、学术论文、专家推介等,以大量的防治、研究案例,让社会见证我市专家和医技实力,进一步提升我市特别是我院在肿瘤防治专科的领先地位。同时启动抗癌明星联欢活动,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一个广泛的交流平台。 第二条主线为肿瘤科普线:即以户外科普活动,空中问诊为手段,开展群众性抗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各种防癌知识,增强国民自我健康保护能力。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 1、xx市第四医院(市肿瘤医院)世界癌症日宣传启动仪式 时间:2月4日上午9:00 地点:xx市第四医院肿瘤病房楼一楼大厅 2、鲁中晨报特邀协会当中的权威肿瘤专家做客晨报热线市民空中问诊。针对热线反馈和专家采访的具体情况,关注肿瘤健康话题,提高读者的防癌抗癌意识,增强自我健康的保护能力。 时间:2月4日下午2:30——3:30 地点:鲁中晨报 活动二: 1、为推动全社会参加群众性的抗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防癌抗癌意识,增强自我健康的保护能力,xx市肿瘤医院、xx市肿瘤研究所组织专家在xx市第四医院举办一场义诊活动。关注社会

抗癌新药治疗各种肿瘤癌症

抗癌新药治疗各种肿瘤癌症 1、癌是怎么一回事? 癌细胞是人体细胞的异化分子,由于细胞核中遗传基因DNA的失控与变异,细胞出现异常生长的现象。它无控制地分裂增生,长成硬实的癌体,侵蚀周围的细胞组织,造成很多破坏。癌细胞还会从淋巴管和血流中扩散到身体的其它地方继续增生。倘若不断长大的癌体阴碍或损害了这个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关键性的部位,如肝,肺,肾,脑等处,很快就会致人于死命的。 2、癌症是个古老的疾病吗? 埃及的木乃伊有它的痕迹,中国古医书里有对它的描述。也就是说,它伴随人类数千年历史的发展,至今还在危害着人们的生命。为什么?因为它是人体细胞自身发生的病变,人们至今没有找到阻止或消除它发生和发展的措施以及最有效的防治办法。 3、癌是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吗? 儿童和年青人很少发生癌症,因为他们生命力旺盛,机体免疫力强,癌细胞受其控制和抑制,变异增生不起来。老年人却因机体免疫力衰退,抵抗不了细胞变异的发生。所以,人到中年,开始出现问题,六、七十岁是癌瘤高发的年龄段。当然,各种肿瘤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有大同小异的差别,但其发生与发展的趋势都是相似的。它们是造成生命死亡的重要疾病,目前,很多国家中,几乎已占疾病死亡率的首位,或者是第二、三位。

4、癌瘤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癌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内因有人体遗传基因的作用,家族性的遗传体质,免疫系统的状态等等。外因有各种的促癌物和致癌物,这些物质种类很多:比如,吸烟、炼焦、烧沥青等燃烧不完全的烟气;含有的苯并芘的化学物质如芳香胺、苯、氯乙烯等;无机物如石棉、铬、镍、砷等。放射线更能致癌,接触射线的工作,或开采铀,钍等矿物,都有致癌的危险。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素,常发生在霉变的粮食,花生或腌菜中。乙肝病毒长期隐藏在肝细胞里,会引发肝硬化和肝癌。以上这些,都是经过验证的致癌物。还有一些可疑的,或称之为促癌物,就是说它们可能促使致癌物起作用的意思,就不多说了。空气和水质的污染,给致癌物侵害人类提供了方便的管道。当然,致癌物必须通过对人体细胞群的刺激作用,而且该细胞群应激而发生变异与增生,才会有致癌的结果。不是人人都会发生的,因为各人的应激反应不一样,免疫机制也有强弱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得癌,有的人却没事的缘故。人的精神状态也有很大关系,这是感性认识,机制还不太清楚。 5、癌瘤的种类有多少? 若从人体部位分,除了头发以外,全身各器官都可能发生癌症,如皮肤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喉癌、支气管癌、肺癌、纵隔淋巴癌、血癌(白血病)、骨癌、肝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脑癌……但重要的问题是要看:癌细胞的病理分化情况,就是癌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如何?是细胞未长成熟就分裂增殖呢?还是成型之后分裂增殖的?从病理切片上我们可以看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的不同,低分化是指癌细胞还未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课 国际联盟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二十八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课国际联盟习题 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二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全球通史》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一战”( )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奠定基础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洛桑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从机制上看,国际联盟制止战争、制止侵略的宗旨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是 A、国联成员国并非真心维护世界和平 B、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 C、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D、国联代表大会和行政院决议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是( )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②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③国联盟约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A、道威斯计划、《洛伽诺公约》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C、鲁尔危机、《洛伽诺公约》 D、《洛伽诺公约》、《非战公约》 【答案】:

世界癌症日活动方案

世界癌症日活动方案 一、缘起:每年的2月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于2000年发起并设立的"世界癌症日"。 2017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争癌症",旨在呼吁全社会从不同层面(政 府机构、肿瘤研究与治疗机构以及抗癌专业政府、民间组织等),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 中年、老年、癌症患者、患者家属、普通群众等),结合《世界抗癌宣言》与《中国癌症 科普联动共同宣言》的精神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肿瘤防控体制,从而实现减缓并最终控制癌症死亡率增长这一最终目标。 二、主题与目的: 鉴于目前我国癌症发生率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症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死亡140万,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的事实,结合全市和市肿瘤医院近年 来在癌症防治、癌症康复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今年XX市"世界癌症日"的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共同参与,成就奇迹,你我一起守护健康"。 三、活动拟分为两条线展开: 一条线为专家、学术、医技线:即向社会公布我市近年来在癌症防治领域所取得的可供全 省乃至全国癌症防治机构共享的研究、治疗成果(内容涵盖典型临床案例、学术论文、专 家推介等,以大量的防治、研究案例,让社会见证我市专家和医技实力,进一步提升我市 特别是我院在肿瘤防治专科的领先地位。同时启动抗癌明星联欢活动,为广大肿瘤患者提 供一个广泛的交流平台。 第二条主线为肿瘤科普线:即以户外科普活动,空中问诊为手段,开展群众性抗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各种防癌知识,增强国民自我健康保护能力。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 1、XX市第四医院(市肿瘤医院)世界癌症日宣传启动仪式 时间:2月4日上午9:00 地点:XX市第四医院肿瘤病房楼一楼大厅 2、鲁中晨报特邀协会当中的权威肿瘤专家做客晨报热线市民空中问诊。针对热线反馈和 专家采访的具体情况,关注肿瘤健康话题,提高读者的防癌抗癌意识,增强自我健康的保护能力。 时间:2月4日下午2:30——3:30

北京抗癌乐园群英谱

敢和癌症“叫板”的一群人 ——北京抗癌乐园群英谱 在北京的多个公园内,活跃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载歌载舞,个个神采奕奕,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都是癌症患者。这群敢与癌症“叫板”的人来自北京抗癌乐园,在那里,一万余名勇士每天都在同癌症进行着抗争,他们用乐观和勇气,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 从2003年至今,北京抗癌乐园在北京市红十字会的领导下,通过传授抗癌健身法、开展咨询和心理辅导、举办文艺演出、出版抗癌杂志等方式,帮助癌症患者重拾健康和快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杨增和:八旬抗癌老英雄 杨增和是北京抗癌乐园法人代表,今年81岁的他精神焕发,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群体抗癌使我摆脱了对癌症的恐惧,救了我的命。”甫一落座,杨老就热情地讲起了自己的抗癌故事。 杨老离休前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组长,25年前患上唇癌并转移颈部淋巴结,而此时,他的家族中已有九位亲人被癌症夺去生命。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老在玉渊潭公园八一湖畔结识了中国群

体抗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于大元老师。当时,一大群人正围着于大元开怀大笑。杨老上前一打听才得知,这些人都是癌症患者。 “我觉得眼前一亮,心里想:他们能活下来,我也能!”杨老说。 在于大元老师的帮助下,杨增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开始习练抗癌健身法,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25年后的今天,杨增和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作为中国群体抗癌事业的开拓者,北京抗癌乐园的参与发起人之一,杨老日复一日为首都乃至全国癌症患者的群体抗癌事业奔走呼吁。他主编的《抗癌乐园》杂志至今已连续发行16年,他编写的《再现生命的光彩——66位战胜癌症的人》和《癌症患者康复实录——走中国特色抗癌之路》两本抗癌丛书,已成为癌症患者康复的指南。 孙桂兰:生命因磨难升华 北京抗癌乐园在“以健康的精神为统帅,以心理调节为先导,首选西医,结合中医,坚持抗癌健身法锻炼,讲究饮食疗法,注重生活调理”的抗癌理念指导下,走心疗、医疗、体疗、食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之路,让众多患者走出阴霾,重拾希望。 1995年,40岁的孙桂兰患上乳腺癌,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几近崩溃,她说:“我感到死神正一步步向我逼近。” 孙桂兰家中的两位老人都先后因癌症去世,她深知癌症的可怕,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也和“癌症”二字联系在了一起。

十种癌症的食物克星

十种癌症的食物克星 我们平时食用的很多食物都被证明有防癌抗癌的功效,但是如果问你哪一种食物抗哪一种癌?您知道吗?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我们请专家帮您整理了十大抗癌食物,而且一一对应,希望大家远离癌症,拥抱健康! 1、生吃大蒜抗肺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生吃两次大蒜的人,患肺癌风险几乎降低一半。中国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选取了两组受试者,就饮食习惯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经常吃大蒜的人患上肺癌的可能性降低44%。研究人员解释,大蒜中的大蒜素能抑制人体内的炎症反应,并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伤。 【点评】大蒜中含有的锗和硒等元素可抑制肿瘤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且大蒜素能有力地杀灭体内的细菌和霉菌,从而阻断了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但是,大蒜素的生成是经生大蒜被捣碎或用口嚼碎后,其中所含的大蒜素生成酶释放出来,将大蒜素原转变成为大蒜素的。因此,若把大蒜煮熟后再吃,则大蒜素酶就被消灭,那就不可能产生有灭菌作用的大蒜素了。且大蒜中所含的某些阻断亚硝胺化学合成的有效成分也会因加热而有所损失。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蒜素对肠胃有一定刺激作用,肠胃疾病患者要少吃。 2、西兰花抗乳腺癌研究发现,含有西兰花及其它十字花科蔬菜的混合制剂,有助于减缓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尤其是在发病早期。花椰菜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的萝卜硫素长期以来就被证明具有防癌价值,而据俄勒冈州立大学及俄勒冈卫生与科学大学联合进行的新研究显示,萝卜硫素还能减缓癌细胞的扩散。这项研究测试萝卜硫素对患有乳腺癌女性的乳腺组织的效果,而该新发现正是第一次临床应用后所得出的结论。 【点评】西兰花中含有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植物化学物,主要是其中的莱菔硫烷。它可以预防许多化学致癌物诱导的DNA损伤,从而预防肿瘤的发生。 3、海鱼防肝癌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经常食用青背鱼类(如沙丁鱼、青花鱼和秋刀鱼等)和鳗鱼的人,比不经常食用这些鱼类的人患肝癌的风险大约要低40%。研究发现,经常摄取鱼油中所含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人群患肝癌的风险更小。肝癌一般多由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肝炎造成。 【点评】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员泽田典绘指出:“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应该能够抑制肝炎转化为肝癌。”

俞云医生谈针灸治癌攻略

俞云医生谈针灸治癌攻略 这次和俞医生相见,和去年的匆匆一见不同,曾数次交谈,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针灸治癌战略。这是我们间的旧活引出的新话。 1974年,我主编《自然辩证法》杂志,得知学西医出身的年轻医生俞云,用中医的切脉针灸诊治癌症,颇有效果,既惊奇又兴奋,因为当时国外传入的“患病症等于判死刑”的恐癌论相当流行。我当即派人深入采访,约俞医生深谈,陆续请他撰写了《银针也能攻癌症》和《针灸切脉治癌》两篇文章,先后在杂志74年第二期和75年第三期刊出,引起很大反响,我们也成为好友。由于历史的原因,76年后我们中断了联系,直到去年,才得以在上海匆匆晤面,获赠他在1994年出版的专著《切脉针灸治癌》,并得知他也是历史的原因,80年代经友人介绍,带着一套银针去了西班牙,开始时语言沟通也有困难,但他高超的医术,使本来对中医陌生的西班牙人惊奇、折服,尊他为大师。不久,他受邀先后到中国的香港、美国演讲并示范切脉针灸。他在国外享有盛誉,生活条件也极好,但始终以自己是中国人自豪,要在毕生之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点供献。因此,他高兴地受聘为广东中医学院博士导师、切脉针灸研究所所长。这次,俞医生就是完成了在广东的教学与临床示范指导任务后,来

上海访友,我得以有机会与他晤谈。 我们谈论(实际上是向他请教)的主题有好几个,也不是一次只谈一个主题。俞医生谈及的养生问题,已经整理成专文。这里以访谈的形式,介绍他关于切脉针灸治癌战略的主要见解。 一癌症是个世界性大问题 笔者:看了你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报告打印稿《针灸治癌战略刍议》大开眼界。将近5年了,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公开发表? 俞医生:还在补充修改。主要是如何攻克癌症部分,有些想法还不成熟,还有些问题(如国外宣传的癌症疫苗)需要观察。 笔者:你说我们中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为500万人以上,全世界要近2000万,这么严重? 俞医生(笑):话是我说过的,但依据的是权威资料,而不是我的调查。问题确实严重。甲型流感,前几年的非典,闹得人心惶惶,发病率却没有这么高,死亡率更远低于癌症。所以,对癌症的危害要有清醒的认识。 笔者:30多年前,请你写银针攻癌症文章的时候,没听说癌症患者有这么多,难道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 俞医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医没有癌症学,癌肿病

癌症的形成

癌症的形成( Carcinogenesis ) 「天然抗癌之路」系列:一 1) 什麼是癌症: 「癌」原文Cancer,既可以表示癌症,又可以表示巨蟹座,都是來自拉丁語中表示蟹的Cancer 或Cancrum。古希臘的醫學家Galen 指出某些腫瘤脹起的血管就像蟹脚一樣。這種說法被帶到了英國,在英語中,Cancer於1000年開始用來表示癌症,而表示巨蟹座則要到1391年了。本來的意義,是指螃蟹橫行,即是不遵循一定的軌跡,不沿一定的路徑向前進行的意思。簡單的說,癌症是來自人體正常的細胞,因外來的致癌因子刺激,或內生性的基因突變,出現突變,變成一個異常細胞( 腫瘤細胞),不受自律性約束的異常地自我複裂、分裂,失控而快速增長,生產大量的腫瘤細胞,最後形成腫瘤,不斷侵犯以及蔓延,和正常細胞組織爭奪所需的養分,細胞還會向周圍擴散及破壞當地組織,使得器官出現壞死、潰瘍及出血,且難以止血和癒合。 就如在學校裡的一個學生,因自我突然改變、或受其他壞人影響,變成一個壞學生,再去影響其他人,漸漸全班也成為壞學生,再影響全級,最後整所學校都是壞學生,一發不可收拾。 人們時常把癌症與「腫瘤」( Tumor ) 認為是一樣的名詞,其實兩者是不盡相同的,癌症是一種惡性腫瘤,而腫瘤則是包括「良性腫瘤」( Benign Tumor ) 與「惡性腫瘤」( Malignant Tumor )。 良性腫瘤其生長速度緩慢,有的生長至一定時期會停止生長,例如脂肪瘤,有明顯的界限、包膜完整、不向外擴張,大多不會影響人之生命。少數良性腫瘤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逐漸轉變為惡性腫瘤。 癌症就是惡性腫瘤,其生長迅速、侵犯周圍組織、無明顯界限、質地堅硬、無包膜與正常組織分界不清,除了體積長大外,細胞還會向周圍擴散及破壞當地組織,晚期在某一器官出現壞死、潰瘍及出血,且難以止血和癒合。 還有,癌症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的特別名稱,而是一類擁有多種相同特性疾病的名稱。 2) 癌症的形成( Carcinogenesis ): 2.1) 基本解剖學( Basic Anatomy ): 2.1.1) 細胞( Cell ): 據估計,人體至少由十兆以上的細胞組成。身體就如一個國家,細胞就是國民。這國家有總統( 你自已),有軍隊( 免疫系統:Immune system )、國界( 皮膚:Skin )、通訊網絡( 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 )、輸送網絡( 循環系統:Circulation System ) 等。每一個國民有不同的體積、形狀、功能,且住於不同的地方,有住在十分繁忙首都的( 腻部:Brain ),有住在休閒郊外的( 腳趾:Toe )。唯有每一個國民忠心地工作,國家才享有繁榮及安定。 2.1.2) 組織( Tissue ): 每一個國民的一生都只有某一特定的職業,永不改變,且專心盡職的去工作,一直到死亡。一群同一職業的國民便成為一個組織。同一組織的國民有一些並非住於同一區域,但他們卻執行著同一的任務。人體有四大主要組織,上皮組織( Epithelial Tissue )、連接組織( Connective Tissue )、肌肉組織( Muscle Tissue )、神經組織( Nervous Tissue )。癌症也是基於這些組織病發的位置而定名( 參見附錄一)。 2.1.3) 器官及器官系統( Organ & Organ System ): 多個執行著同一任務的組織組成一個器官,多個執行著同一的任務的器官組成器官系統。人體有十大器官系統,每一器官系統及其常見的癌症部位( 參見附錄二)。 2.1.4) 有絲分裂( Mitosis ): 身體隨時都在分裂新的細胞,同時也有許多細胞死去,每一個細胞都知道何時進行分裂。神經細胞會伴你一生,但腸道細胞數小時便分裂一次,壽命只有約36小時。每一

国际抗癌联盟公布5大防癌秘诀喝杯绿茶

国际抗癌联盟公布5大防癌秘诀喝杯绿茶原文标题:国际抗癌联盟公布5大防癌秘诀 国际抗癌联盟曾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高达四成原本可以在住。和得了癌症后高昂的治疗费用相比,几个最简单的生活习惯可谓是最廉价的防癌处方。 用干毛巾擦背 用干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过一股用干毛巾擦背的热潮。东京大学副校长水野教授研究指出,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为摩擦受热会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组织里一种细胞,能起到吞蚀并破坏癌细胞的作用。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管是搓、擦还是挠背部,都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或者用干毛巾两端,直式、横式反复摩擦整个背部10分钟左右,直到皮肤通红发热为止。 晒15分钟太阳 在最便宜的防癌处方里,晒太阳算是做到了极致,不用任何花费,就能通过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维D不足会增加患乳腺癌、结肠癌、前列

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风险。 为避免暴晒增加皮肤癌风险,每天只要晒15分钟太阳就足够了。 每天4杯绿茶 每天四杯绿茶 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费9年的时间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韩驰教授对茶叶的防癌作用进行过17年研究,他发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对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其中,包括龙井、碧螺春、毛峰在内的绿茶效果最显著,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叶的5倍。 不过,茶水最好不要喝太浓太烫的,否则会影响其防癌效果。最佳饮茶温度应该是60摄氏度左右,茶水浸泡5分钟后,其中有效成分才能溶在水里。 少吃点糖 癌细胞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糖。 日本《怎样防治癌症》一书中指出,当血液流过肿瘤时,其中约57%的血糖都会被癌细胞消耗掉,成为滋养它的营养成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