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辟谣机制(转)

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辟谣机制(转)

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辟谣机制(转)
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辟谣机制(转)

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辟谣机制

2011/8/1/15:42来源:《青年记者》杂志作者:朱松梅任雁

目前,我国各大门户网站基本都开通了微博,既吸引了普罗大众,又网罗了

各界名流。微博让公民成为记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事件的记录当中,

推动着国家民主法治的进程。微博在给我们的信息交流带来诸多便利和革新的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微博谣言丛生,让受众沉浸在

真假难辨的信息海洋中,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要使微博健康发展,

就必须探索预防和纠正微博谣言的方法,保持它作为传播工具的纯洁性。

微博中产生大量谣言的原因

首先,微博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由于微博的字数限制,

它不可能像传统媒体或者社区新闻那样,将新闻事件的整个背景、详细经过等

悉数发表出来以供受众参阅、评判。所以,受众所得知的事实不一定是全部真相,甚至只是对真相的管窥蠡测。

相对于呈现完整的客观事实,微博更适合于表达非理性的主观感受、想法

和情感,具有强烈的个体性。这种内容上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为谣言的产生提

供了条件。

其次,微博在信息发表上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微博的发布对设备和技术要

求不高,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其他客户端发表微博,且发表前无需

经过审核,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性。可以说,微博真正使用户随时随地、几乎无门槛地发表信息。

传播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理论,即在群体传播过程

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

入传播的渠道。在传统媒体中,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最为重要的把关标准

之一,信息的发布需要经过记者、编辑等专业新闻工作者的重重把关,其可信

度和真实度都比较高。网络的兴起使得把关机制有所削弱,微博本身的特性又

加剧了“把关”的消弭速度。所以,微博在占据信息发布制高点的同时,也为

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第三,从传播的难易程度来说,微博字数不多(如新浪微博要求140字以内),便于快速阅读,非常符合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且具有“一键转发”功能,一条微博通过被大量转发,阅读人数会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人人亦可成为传播者。未经验证的信息自由发布,

这自然也给谣言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辟谣的必要性

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认为,信息是帮助人们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人们使用微博等网络工具,其目的也主要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信息的

价值就首先体现在真实性上——如果连真实都不能保证的话,何谈对生存和发

展起正面作用?

20世纪30年代,对于大众传媒的效果研究兴起了“强效果论”。这种理

论认为,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直接支配人们的态度、意见和行动。

这种论调虽然过于夸大大众传媒的力量,却留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一方面,传

媒的威力不可小觑;另一方面,受众全凭自身的理性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和

传播,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和真实。

这就要求大众传媒规范自身的传播过程,对于已经出现的谣言进行及时澄清,最大程度地提供给受众真实信息。

微博自身的辟谣机制

1.微博传播的迅速性为辟谣提供了基础条件

澄清谣言最重要的就是“快”。唯有迅速的辟谣行动,才能使谣言的危害

降到最低,避免损失扩大化。

微博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谣言的扩散异常迅猛,但同时也

会使辟谣信息的散布更为便捷。传统媒体具有强烈的传播单向性和较滞后的反

馈性,相比之下,微博则可通过网友“回复”、“转发并评论”、“@博主”等方式进行及时的反馈。

比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后,在微博上即开始流传“日本多位著名

漫画家遇难”的假消息。但随后,数位漫画家开始在微博和twitter上报平安,网友idmonn也于3月13日在新浪微博上贴出“已确认安全的日本漫画家”名单,成功打破了漫画家遇难的谣言。

利用自身的特性而非外来的力量将谣言扼杀在传播初期,防止产生更大的

危害,这也就是微博的“自净能力”。

2.信息多方印证可以呈现事实真相

微博可以说是一个“公民信息发布平台”,凡持有微博账号的人都可以平

等地发布信息。当一个重大的虚假新闻出现时,博友不会听任其传播,而是纷

纷提供自己所知道的真相。当真相扑朔迷离时,博友也会自发、主动地探寻真相。在各种信息的交汇碰撞中,真理会越辩越明。

国内某媒体微博引用日本共同社震后发布的信息,称:“日本地震海啸致

11万人失踪。”人们在微博上广泛转载这条新闻的同时,也发现失踪人数之庞

大超出了常识。在众多博友的追查下,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国内媒体在翻译这

条新闻时出现了错误。这就是通过信息的多方印证来呈现事实真相。

3.微博官方辟谣

普通网民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又受到知识结构的制约,很难对一些信息

(尤其是专业性强的领域)进行真伪判断。

新浪微博官方开通了名为“微博辟谣”的微博主页,针对典型谣言进行论

证和澄清。如,在日本震后微博上出现了“核辐射扩散示意图”、“日本仙台

海啸现场图”等图片和“进入反应堆核心的12名日本自卫队员全部死亡”等消息,网友难辨其真假,但是新浪官方微博就查证其为假新闻,避免了谣言的进

一步扩散。

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对说服性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表明信源的可信性

越强,传播效果越好。微博运营商官方辟谣主页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深受网

民的信赖,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官方微博的辟谣信息通过被大量转发,使

得谣言的传播被及时阻断。

建议

1.名人微博参与辟谣

名人微博被数量巨大的博友关注,其微博内容也被广泛转发,从而形成强

大的号召力和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整个微博传播体系是以名人微博为中心,

向四周扩散的模型。在微博这一传播网络中,名人就担当了舆论领袖的职能,

以其权威性发挥着巨大的传播效力。

在微博辟谣的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发挥舆论领袖即名人微博的作用,尤其

是知识界、媒体界的名人微博。微博运营商要使明星博友们明白,在面对一个

不能验证真实性的信息时,不能轻易转发,而要去调查和核实。当已经发布虚

假信息时,要及时澄清真相。真正担负起维护微博秩序、清除谣言的社会责任。

2.加强审核机制

现在微博的发布无须审核,即写即发,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导致了谣

言的任意发布。

微博运营商可以设置关键词检测,凡是涉及某几个关键词的微博都要延缓

发布或者重点审核。一旦发现确为谣言,立刻通过回复或者私信等方式提醒博主。

3.开辟“记者”培训专区

如果说微博是一个小型通讯社的话,那么博主就相当于记者。但是相对于

专业记者对新闻真实性的敏感来说,微博博主们常常意气用事,过于情绪化和

主观化,其水平和素质也常常是良莠不齐。微博运营商可以开辟专题页面,对

博主进行培训,提高其新闻素养。从微博发布的源头上阻断谣言的诞生。

4.传统媒体及时引导和纠正

相对于微博等新媒体来说,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速度要滞后一些,但是其

公信力和权威性要更大。当微博中已经出现各种繁杂信息使受众难以选择时,

传统媒体应当担当起调查并澄清事实真相的功能,及时对微博上的错误信息予

以纠正,并积极引导微博的话语方向。使得各方都可以在微博这个平台上理性、公正、客观地交流,从而推动社会合理、有序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今传媒》,2011年第2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出处:《新闻实践》杂志| 2011-11-11 14:56:51 |阅读:240次责编:DoNews

微博,无疑已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信息分享和互动平台,海量的信息中难免混杂着违背事实真相的不实信息。在辟谣工作中,新浪微博辟谣还采用深度搜索、电话、联系当事人、求证专家、实地探访等方式对疑似谣言进行查证。

□谭超

微博,无疑已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信息分享和互动平台,海量的信息中难免混杂着违背事实真相的不实信息。为避免此类信息误导用户,新浪网于2010年11月启动了微博辟谣工作,针对微博中恶意、有害的不实信息及时进行查证和辟谣。

目前,新浪微博辟谣已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对132条比较典型的谣言进行了公开辟谣,查证后处理的谣言近万条,并在日本大地震等多个重大事件中及时有力地进行了信息的澄清,获得用户的极大认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谣言的种类

1. 整体失实:事件本身纯系子虚乌有

举例:6月8日,有用户发微博称,有人吃烧烤使隐形眼镜熔化导致失明。据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权威眼科专家称从未接收过类似的病例,此事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且隐形眼镜熔点均在100摄氏度以上,实验表明隐形眼镜受烘烤未熔化。该用户被暂停微博发布和被关注功能。

2. 捏造细节:捏造事件的关键细节,使整个事件的性质被歪曲

举例:有微博用户援引其他网站内容称:一女车主在北京朝阳门违章,被交警处理时叫嚣“你知道我男人是谁吗?说出来吓死你们!”经多方查证,确认:截至目前无直接证据证明该女子在现场说过此类话语,此事发生时该女子也尚未结婚。

3. 图文不符:将图片的关键元素加以篡改,使之更具有吸引力

举例:有用户发布图片,称此为某单位招待领导的工作午餐。微博辟谣小组经过多方查证,确认此图片实为2004年10月一些网友在上海聚会场景,并通过活动组织者确认照片中男子身份为一名商人。该用户被暂停发布和被关注功能一个月。

4. 夸大事实:在关键细节上夸大,以期达到轰动效应

举例:网帖流传江西井冈山大学出现多起连环女尸案,称有5名女生非正常死亡。6月26日下午15时,江西吉安警方与井冈山大学校方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称,除6月22日该校外国语学院一名女生非正常死亡外,未发生其他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5. 过期信息:事情已经得到解决,已过时,用户仍当做新的消息发布

举例:近日有用户发微博,称河南开封县李盟盟去年高考565分,因县招办失职无法上大学,请网友转发改变其命运。经查,此事系去年旧闻,李盟盟去年8月已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该用户被暂停发布和被关注功能一周。

微博辟谣的必要性

从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微博用户的心理分析,离奇、耸人听闻的信息更容易传播,这类信息多半是不实的,或者细节失实,是我们监控的重点。

首先,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下,网络上的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离奇的信息更容易获得网友的注意,更容易获得其他用户的转发和评论,进而覆盖更多的人群,形成讨论的热点,有时候甚至形成一定的舆论,给现实中的个体或者机构带来压力。

其次,每一个社会个体总是希望自己为人所注意,在网络上也是如此,希望自己所发布的信息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进而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在微博上,用户的关注也是一种资源,所以,获得最大化的关注数,成为每个用户发布微博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因此,势必有部分用户会无意或者有意地选择发布不实的信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个别的用户,会出于恶意,或者为获取现实利益,刻意发布虚假信息,抹黑个人、群体或者企业、产品。

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分析,大部分网友对传播已经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信息缺乏鉴别能力和核实能力,被动地相信,并进一步加以传播,造成不实信息在更大程度上扩散。鉴于此,及时发现微博中的不实信息,并加以澄清,对维护微博信息的健康有序传播,避免网友受不实信息误导,都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新浪微博的辟谣机制

1. 24小时不间断监控

微博辟谣小组由新闻中心7名经验丰富、各有所长的编辑组成,实行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小组成员利用一些技术手段,随时对转发量较高的微博进行监控,对疑似虚假的信息进行核实。保证最早发现不实信息、最快速度核实和最快速度澄清,将不实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专职的7人小组外,新浪网各频道也设有专人对微博信息进行监控,发现有疑似不实的信息后,会马上通报给微博辟谣小组进行查证。微博辟谣小组在查证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时,也会协调相应的频道进行查证,协同作战。

此外,在重大事件发生,相关谣言有增多趋势时,我们会紧急增派人手进行谣言的核实和处理。在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核电站事故后,新浪网从各频道抽调资深编辑加入微博辟谣团队,整个小组人手增加到30人。在此期间,对数千条相关的谣言查证后进行了删除,并对10类典型的虚假信息进行了公开澄清,如“日本核辐射扩散到我国沿海”、“日本自卫队直接进入核反应堆处置事故的12人全部死亡”、“日本一些名人在地震中逝世”。

2. 建立用户举报参与体系

网络中有恶意造谣者,也不乏各个领域的高人。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谣言,单靠我们的力量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我们鼓励网友举报谣言。官方辟谣账号“微博辟谣”在醒目位置标注举报方式,包括:开放私信,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随时发送私信举报不实内容;公布举报邮箱,方便用户以此形式提供复杂的信息和线索;每一条微博都附有“举报”按钮,方便网友进行一键举报。微博辟谣小组安排专人24小时接收网友的举报和线索,并马上进行核实和处理,使不实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我们每天接到的私信举报达数百条,其中近百条经过查证后都是不实的,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此外,在一些具体信息的核实上,微博辟谣小组还积极发动网友提供线索,发挥网友的力量进行信息的核实。微博辟谣小组通过观察一些不实信息的评论和转发者,找到一些可能对内情比较了解的网友,与之联系,发现线索并加以核实,让不实信息能够得到更快的澄清。

3. 多方位核实保证证据绝对可靠

我们对疑似不实的信息大胆怀疑,但在信息的核实上采取最审慎的态度,务求找到最可靠的证据。一般通过信息源头查找、网络深度搜索、电话连线当事人或当事机构、实地探访等方式,保证有百分之百的证据,来证实或者证伪我们所怀疑的信息。

例如,在今年3月份,有用户在微博上发布内容称“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逐年下滑”,并据此认为中国人均GDP逐年倒退。发现此内容后,新浪微博辟谣团队查询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库,并协调新浪财经频道联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等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中国人均GDP情况进行了解读,前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证、统计和内容整理,最终证实此内容为虚假信息。

在辟谣工作中,新浪微博辟谣还采用深度搜索、电话、联系当事人、求证专家、实地探访等方式对疑似谣言进行查证。

比如在2011年1月,有用户在微博发布一张老人头部受伤照片,称是被城管殴打所致。当晚10时许,有网友向微博辟谣举报该图片并非城管打人照片,并有多人提供线索,称此图片内容实为2005年发生在上海的一起老人被高空飞落的腐乳瓶砸伤事件。新浪微博辟谣小组随后查证此事件在2005年9月22日已被报道(《高空飞落腐乳瓶96岁老人出门被砸瘫倒在地》)。但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性,第二日上午,微博辟谣工作人员联系该报道的东方早报记者周文天进行证实,并委托新浪上海站人员持微博照片赴事发地探访,从小区居民和居委会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消息。

此次辟谣经历了网友举报、网友参与、网络搜索、询问相关人、实地探访等多个环节和手段,是体现微博自净机制和主动净化机制、以及微博辟谣工作方式的一个典型案例。

4. 虚假信息查证后严格处理

当证实一条信息虚假之后,我们会对该信息进行删除,造成一定影响的,请示领导后,通过微博辟谣进行公开澄清。如果用户主观故意发布不实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况不同,会对用户进行暂停发布、暂停关注、删除ID等处理。

截至目前,已经有上百位用户因为发布虚假消息受到暂停发布和被关注功能一段时间的处理,其中十几个用户被删除ID。

举例:8名用户在同一时间发布相同内容微博,称莞深高速公路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路段发生离奇车祸,一辆载满乘客的大巴行驶中发出巨响后乘客全部失踪。经查该信息明显失实,其所附的链接都指向某网站广告。8名用户的ID均已被取消。

5. 多渠道进行信息澄清

除了利用微博辟谣账号发布澄清信息,我们还采用其他一些手段,多渠道地进行信息澄清。在公开澄清一些不实信息后,我们也会把澄清的消息发送给参与过转发的用户,让受到误导的用户能更新之前错误的认知。

对于公共高度关注的事件,或者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信息,还会通过系统通知的方式给每一个用户发送准确的消息,如在日本大地震期间,我们就以系统通知的方式,连续发送2条澄清消息,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用户上线后都会收到,极大地提高了澄清信息的到达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我们其他有影响力的官方账号,如拥有370多万粉丝的“头条新闻”、70多万粉丝的“微天下”等发布正面引导的信息,让用户最大程度地获得真实的信息,避免不实信息的影响。

微博辟谣的成效及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所述,不间断的监控和多渠道的处理手段,新浪微博上的不实信息得到极大程度的抑制,对在日本大地震、高考、拉丹死亡等多个重大事件中出现的谣言进行了及时的清查和澄清,对一些流传已久的不实信息在微博重新流传时,也进行了查证并公开澄清,如“领导吃螃蟹当工作午餐”、“女教师殷彩霞卖淫救助失学儿童”等等。微博辟谣做的这些工作,得到微博用户的极大认知,向微博辟谣求证、举报不实信息的,每天可达数百条。

媒体也对微博辟谣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央视焦点访谈、新闻30分、社会与法等栏目先后对微博辟谣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齐鲁晚报等20多家媒体也先后对微博辟谣的工作进行了报道。

微博辟谣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极大的改进空间。针对新浪微博上用户增多、信息日益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将从技术和人员配备等方面改进微博辟谣工作。

首先从技术手段上,我们将持续改进信息监控系统,缩短疑似虚假信息被发现的时间,力争更快地核实更快地处理;其次,我们的谣言管理系统也将于近期上线,借助此系统,我们所核实过的虚假信息将会被贴上“不实信息”的标签,该条信息也不能够再转发,之前参与过转发的用户,也将会收到该信息不实的提示。

微博辟谣是及其复杂的工作,在人员配备上我们也将抽调更多的精兵强将加入,提高小组的整体战斗力。一条疑似虚假信息的核实,工作难度有时候不亚于一个事件的深度调查,下一步我们也将吸纳有这方面特长的专才加入,提高微博辟谣小组信息核实的突破能力,缩短时间成本,让不实信息更快地被查证清楚,得到处理。(作者:新浪网新闻中心副主编、微博辟谣小组组长)

“干吗呢?”

“织围脖呢!”

如今,谁要是没有一个微博,似乎已经“out(落伍)”了。然而,微博上形形色色的发言,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往往让“围观”者一头雾水。

近日,北京将取消摇号政策、支教女大学生被灌醉遭轮奸两则网上消息,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前一则消息已有官方辟谣,证实是假的。而后一则消息传出来后,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事件主角小杨和小陈是海南大学学生。11月12日下午两人正在看电影,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成为网络红人。民警找到她们时,两个人都很吃惊。

这一事件再次将公众的视角拉回到通过微博发布不实信息,发布者、信息转发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信息辟谣者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我国涉及贴吧、论坛、微博这些网络发布行为的立法现状,以及法律可以从哪些方面对网络谣言予以规制的思考中。

网络谣言发于网络止于何处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东升法庭副庭长郝蓬、法官助理陆金伟今天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

涉侵犯名誉权案件居多

“网络转帖也要受到法律约束,传播任何诽谤谣言都是违法的,具体的法律法规中,如宪法、侵权责任法等都有体现。如果网上随意发帖涉及到对他人的不实评论,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还可能涉及他人的隐私权,如人肉搜索,就有可能侵犯隐私权。”郝蓬表示。

陆金伟认为,目前,网上散布谣言常见的是民事方面的案例,以侵犯名誉权居多。公民和法人有享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这在民法通则中有明确规定。侵权责任法实施前,涉及隐私权的归到名誉权中来规范,有了侵权责任法后,对隐私权有了明确的规范。

另一种网上散布谣言常见的是侵犯知识产权。比如把别人的文字转为己用而没有标明,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网上谣言在民事领域的负面影响很大。比如最近被热炒的支教女大学生被灌醉遭轮奸,危害到的不仅是个人,还危害到社会公共利益,更有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陆金伟说。

不实信息发布者担主责

在网上,有发布谣言的,有转发谣言的,发布者、转发者、提供平台者,谁承担责任,谁的责任更重呢?

陆金伟分析说,发帖人是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通过平台,现有网络平台是网络服务者,转发者也是其中一个环节。如果发布谣言,一般可能涉及侵犯名誉权等。从构成要件上说,要有主观过错,客观上须产生损害结果,损害结果和行为之间要存在因果联系。如果符合这3个要件,那么微博、贴吧发布的消息就构成侵权,最主要的责任承担者是信息发布者。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来说,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第一种是协助义务,第二种是监督义务。如果网络谣言的受害者明确告诉网络服务者,服务者应当删除谣言,如果不删除应当承担责任。如果服务者知道是侵害他人权益信息仍然发布,就要承担侵权责任。

转发谣言者责任未明确

针对记者“转发者是否承担责任”的提问,陆金伟说,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

陆金伟认为,如果以链接方式转帖,发布者删除了,转发者的转帖也自然删除,就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是以其他方式转发,知道是侵权内容的,可以参照网络服务商的责任加以规范,承担相应责任。

针对网络发帖行为郝蓬建议,加大立法力度,实行网络实名制;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加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监控博主微博侵权中的作用;此外,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博主的法律意识,提高网络发文者的素质。

微博谣言识别系统设计方案

微博谣言识别系统设计方案 我研究的课题是“微博谣言识别系统的设计”,现将成果展示如下: 众所周知,从“金庸去世”到“抢盐风波”,这些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谣言,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有判断新闻热点的真实性,是我们未来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研究一个能够识别微博谣言的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系统的研究有利于遏制微博谣言的传播,净化微博平台。从而将微博打造成一个健康、绿色、文明、强大的信息平台。 下面我先对谣言进行简单介绍: 谣言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各类论坛、贴吧、网络新闻、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工具等几种媒介进行传播。 一、谣言本身有三个特点,即:虚无性、破坏性和传染性。 二、谣言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1.社会快节奏对信息的需求: 比如地震发生后,传统的电视媒体,甚至网络媒体上的BBS和博客, 都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这种信息产生和信息需求的不对称 现象就成为谣言产生的一种必要前提条件。 2.微博信息的传播特点: 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其速度快,效率高,这一方面满足了受众对 信息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要求,但速度提高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 问题:信息的筛选、处理、深度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3.谣言制造者通常有以下几种目的:利益目的、政治目的、报复目的和 取乐自我、嫁祸他人。 三、谣言的传播特点有四点。 针对谣言本身特点及其传播特点我设计出三种方案来识别: 第一种方案:关键字引索 (通过微信QQ等对于敏感词汇进行提示,想到此方法。) 通过对微博谣言的语言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些微博谣言有明显的语言格式,比如,“XX中奖”,“某公司总裁庆生,转发即可获得XX特权”,针对此类微博谣言,我们可以总结归纳语法特点,建立“谣言模板”,存放于数据库中,当某一热点出新时,将热点与模板进行相似度比对,如有较高的相似度,我们有理由认为被比对热点为假。 可行性分析:此方案较为简单,针对简单、低级谣言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但需要进行大量统计工作,耗时耗力,且动态性较差。 第二种方案:传播模型对比(通过谣言的传播特点想出) 某一微博消息成为热点的直观表现为,大量微博用户进行转发并参与讨论传播,即消息有了较大的传播范围。我们针对微博不同新闻和谣言传播特点的差异,对消息进行跟踪、词频提取,并按时间顺序排列,可以得到此消息的传播模式。我们对普通热点和微博谣言的传播模式归纳为以下具有普遍意义的两种传播模式。

中国微博营销8大经典案例

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无疑,微博会成为未来商战的又一重要战场。笔者整理目前微博营销的十大经典案例,共同探讨促进微博营销的发展。 一、新浪微博快跑:随时随地分享 2010年8月28日,新浪微博一周年。这一天,一场“微博快跑”活动绕城举行:十辆造型各异的MINI微博车队,载着特色礼物和8名网上征集的微博用户,从中关村出发,穿越北京的大街小巷,途经五道口、鸟巢、朝阳公园、天坛、西单、南锣鼓巷等北京地标性场所,将微博“随时随地分享”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路人。 “微博快跑”是新浪为庆祝微博开通一周年而组织的活动,是国内微博产品第一次大规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充分利用微博创新的特点,大胆突破常规的活动模式,以活动造事件,让博友自己创造内容并帮助传播。 从8月20日开始,“微博快跑”官方微博ID成立,通过话题讨论、悬念设置、投票PK、礼品激励等为活动预热。活动当天,车队每到一站都会组织车内、现场和线上的网友进行互动,共产生30000多条微博内容,引发各大媒体高度关注和报道。活动结束后第三天,百度搜索“微博快跑”获得71万条相关结果。通过裂变式的传播,“微博快跑”的信息瞬间传递到了更多的网民,用户品牌好感度、忠诚度大幅提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只是一场成功的庆生秀,更是新浪微博发展的新起点。 回望过去,距2006年Twitter现身美国已有4年,但在中国,微博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才不过1年。许多中国微博先驱者先后进行了不懈探索,但大多以倒下告终,直到2009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开通。新浪微博沿用博客推广的成功经验,短时间内迅速掀起国内微博风潮,“你围脖(微博)了吗?”成为很多人寒暄的第一句话。

微博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

微博、微信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也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现阶段的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其中微博、微信与微信等软件产品的发展是颇具代表性的,与我们的生活也可谓是息息相关与密不可分的,对我们的日常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微博、微信与微信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谈到微博、微信与微信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相同步的,根据最新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微博、微信与微信正是借助手机移动互联网这样一种便捷而高效的平台,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迅速地集聚起了大量的人气,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用户群体。 所谓微博、微信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同时微博、微信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WAP 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来发表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微信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发布信息的迅捷性,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快速的进行传播,2009年8月新浪网在我国率先提供微博、微信服务,从此微博、微信开始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并快速流行起来。 微博、微信,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微博、微信上,可以美人美言,也可以恶语相向;可以赞美他人,也可以无理谩骂;能揭露真相,也能散播谣言;能将人捧上天,也可以让人自得自满,摔入地狱。(马驰)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

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_现状及对策_刘翠莲

2017 年第1期 应用新闻研究 互联网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使网络逐步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媒体具有内容丰富、资讯获取方便、传播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因此,各种网络媒体平台的关注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但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其中“不实信息”即网络谣言则是影响最大的一环。不实的网络信息如不加控制,可引发社会恐慌,影响各级政府的公信力。 一、网络谣言的产生及分类 网络谣言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划分。、仅从内容角度进行划分,即可产生与自然相关的“自然灾害类谣言”、与公众人物相关的 “人物行为类谣言”、与职能单位相关的“职能失职类谣言”、以及引发社会恐慌的“社会伤害类谣言”“食品安全类谣言”这几类。 1.自然灾害类谣言,比如地震传言、核泄漏传言、水污染传言等。2016年2月17日,乌鲁木齐微信圈里,一条“今晚23:00到3:00乌鲁木齐及鄂托克前旗一带有9.6级地震!”的微信被广泛传播,使得人心惶惶。一些信以为真的市民甚至连夜搬家“避难”。这条谣言直到2月18日早上经实践证明不实之后才被粉碎。从网络散布群体来看,自然灾害类谣言传播人群主要以青年人群和城市务工人员居多。 2.人物行为类谣言,主要是围绕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众人物所产生的谣言。比如,2016年9月16日,偶像派演员乔任梁在家中去世,年仅28岁。由于乔任梁在演艺事业中具有一定知名度,自其去世消息传出之后,各种谣言在网络滋生,谋杀论、性虐论等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再如娱乐圈常见的整容论、上位论等,都属于人物行为类谣言。公众人物类谣言传播者以青少年和公众人物的崇拜者、粉丝居多,这部分人群对自己偶像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关心,从而极易产生捕风捉影的联想。 3.职能部门失职类谣言。近些年,关于政府部门失职行为的谣言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并不罕见。例如2015年的“黑龙江庆安火 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现状及对策 刘翠莲 孙晓红 申灿 【摘要】网络谣言是社会舆论的一种投射,尤其在互联网转型时期更为明显。各 种类型网络谣言的产生有不同诱因,也有不同的应对策略,结合实际案例对政府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遏制网络谣言的根本途径,为政府部门净化网络空间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络谣言;职能政府;应对策略 100

谣言微博转发500条不应该构成犯罪

谣言微博转发500条不应该构成犯罪 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谣言微博转发500条不应该构成犯罪”。今天我方的衡量标准是是否有利于民主制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论证我方观点,我们首先来辨析几个概念:谣言的定义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并不天然的具有贬义,犯罪指做出违反法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首先我方不否认那些对社会产生极大危害的谣言微博转发500条应该构成犯罪,但是大部分谣言微博都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危害,那些谣言微博转发人则不该认定犯罪。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民主制的对象来看,民主制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每个人都应拥有平等的权利,对于谣言微博的传播,原创者没有控制力和预知力,因此谣言微博原创者转发微博的行为具有被动性,如果因为转发微博而被判犯罪难道不是侵犯了人们的民主权利吗?那么中国的人权又何以体现呢?。 第二:从民主制的理念来看,民主制的理念是人民当家作主,若谣言微博转发500条应该构成犯罪,虽然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使谣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制但是能够真正的杜绝谣言微博吗?,并且同时让人们害怕揭露与批判,导致形成压抑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束缚了人们的言论自由,阻碍民主化进程,更不利于人民民主的发扬,不利于法制国家民主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三:从民主制的本质来看,对于谣言微博传播造成社会危害不应用生硬的法律遏制,而应该依据微博这个新兴事物的特性规律探索更加合理、人性化的制度治理和约束,例如在微博中,自由流通并充满竞争性的信息公开让微博成为快捷辟谣者。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谣言微博转发500不应该构成犯罪。 正方标准:是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

浅析网络谣言的危害与应对

浅析网络谣言的危害与应对 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话在网上说、钱在网上花、事在网上办,已成为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传播的受众者也越来越多。网络媒体传播的快捷特点,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方式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很多信息难辨真假,一些人不负责任地渲染事实,夸大细节,随意编造,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误导、欺骗大众,造成了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近些年来,网络谣言越演越烈,逐渐成为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利于有效遏制网络谣言传播,适应时代特征与要求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已成为各级党政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和起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同时缺乏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给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的言论空间,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大大助长了网络谣言的传播与影响力。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传播速度快。网络文档复制的低成本、无成本和高度的便利性,使网络谣言传播快的特点最为突出,与口相传、书信传、电话传更为廉价,传播速度要比人际口头传播快千倍万倍。二是传播范围广。因以网络为媒介,减少了地域的限制,互联网信息是数字化的、超

时空的、全球性的,尤其是在微时代来临后,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微信以及QQ交流群,每一个线上网民都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反馈者和传播者,使得网络谣言一旦发布,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形成各地浏览、转发,可以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即可传遍至全国各地。三是传播方式多,除了常见的各类新闻网站、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QQ聊天软件等等之外,还有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都是可以借助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同时传播。因此,网络谣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远比传统口头传播的谣言更具有危害性。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网络谣言制造了可乘之机。一般而言,一个谣言的产生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一些谣言可能是出于善意的,但大多数谣言都带有恶意的目的。 从客观方面说,首先,在一个谣言开始传播的时候,由于权威机构或者涉事个人没有及时的公布真实、详尽、准确的信息,造成了事实真相的缺失或者模糊,网民势必会对事态产生种种猜测,并相互流传,从而导致谣言的产生;其次,网络谣言起因也有源于信息过量。当网络信息对某种事态解析传播过量,信息量超过大家的接受和理解范围,使网民被淹没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泡沫里,从而产生新的疑惑或因繁乱而难以选择正确信息,便也会作出个人解析,同时也会造成新的谣言;再次,

中文微博突发事件检测研究_王勇

中文微博突发事件检测研究* 王勇1肖诗斌1,2郭跇秀1吕学强1,2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网络文化与数字传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摘要】从微博中准确而高效地挖掘出突发事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词频统计、词增长率计算和TF-PDF 算法抽取突发词集,使用突发词表示文本并结合微博突发事件的描述特征进行文本过滤;提出一种“绝对聚类”算法,对描述突发事件的文本进行聚类,并通过微博的回复数和转发数加权计算热度,检测各类事件中热度最大的作为突发事件。检测准确率为92.60%,召回率为85.51%,F值为0.89。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突发事件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到微博中的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突发事件突发词文本过滤绝对聚类 【分类号】TP311.6 Research on Chinese Micro-blog Bursty Topics Detection Wang Yong1Xiao Shibin1,2Guo Yixiu1Lv Xueqiang1,2 1(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Internet Culture and Digital Dissemination Research,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100101,China)2(Beijing T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Much attention is paid to mining bursty topics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from micro-blog nowadays.In this paper,a set of burst terms are extracted by counting the term frequency,calculating the growth rate of the terms and using Term Frequency-Proportional Document Frequency(TF-PDF)algorithm to measure the weight.And then micro-blog texts are described with the burst terms.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bursty topics propagate in the platform of micro -blog,the authors filter the texts that do not contribute to detect bursty topics.The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lustering strategy of“Absolute Clustering”to cluster the micro-blog texts.By figuring up the hot spot of the texts with weighted value of reply and retweet number,the top5texts are extracted as the result of burst topics detection.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ecision is92.60%,the recall is85.51%and the F-measure is0.89.Contrast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d. 【Keywords】Bursty topics Burst terms Filter Absolute clustering 1引言 微博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媒体,和传统的博客不同,它是一个可以方便快捷地发布、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短信、实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等发布和接收信息, 收稿日期:2013-01-18 收修改稿日期:2013-02-12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本体的专利自动标引研究”(项目编号:61271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页内容真实性评价研究”(项目编号:61171159)、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B类重点项目“面向领域的互联网多模态信息精准搜索方法研究”(项目编号:KZ201311232037)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增强型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BAH11B03)的研究成果之一。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

————————————————————————————————作者:————————————————————————————————日期: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行政管理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 杨兴坤,吴向向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 摘要: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 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其中,心理原因是滋生谣言的内部因素,社会原因是产生谣言的重要因素,网络技术为谣言提供了便利,政府公信力下降助长了谣言滋生。此外,个人、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合力加剧了谣言的形成和传播。要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需要政府、社会、传媒、个人等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关键词:谣言;网络谣言;谣言应对;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5)03-0085-06 DOI:10.16326/https://www.doczj.com/doc/d64900852.html,ki.1008-7168.2015.03.013 收稿日期:2014-10-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1ZD0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供应链应急管理研究”(61203148);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突发事件舆情研判与应对策略研究”(SM201410016002)。 作者简介:杨兴坤(1975-),男,重庆开县人,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中国人

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突发事件爆发后极易引发谣言。如1923 年日本东京大地震后,关于旅日朝鲜侨民纵火、投毒的谣言,使2613 名在日朝侨被杀;1978 年希腊塞萨洛尼基市地震后,谣言造成该市超过半数人逃走、固定资产被抛售和食品遭抢购等恐慌。谣言不仅扰乱社会生活秩序、危害社会稳定,还会降低政府公信力。消除谣言是政府的职能之一。舆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有效地应对谣言、消弭谣言。 一、谣言与网络谣言 谣言,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一般是指没有事实基础、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方式传播的言论。某些人(或者某一群体、集团和国家)出于特定的动机和目的,可能会主动制造或散布一些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谣言。 美国社会学家波斯特曼和奥尔波特(PostmanAllport)曾提出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们通过这个公式指出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及其模糊性成正比关系,即事件越重要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社会效果就越大,而当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近于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1]。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如网站、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网络谣言与社会现实的谣言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不同而已。当前网络谣言多涉及公共事务尤其是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速度极快,因此容易对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二、谣言的产生原因

网络谣言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一)

网络谣言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一) 摘要:本文针对网络谣言进行研究,总结网络谣言的特点以及多方面成固,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网络谣言成因对策 谣言作为一种舆论现象早巳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社会传播活跃度、社会心态、社会透明度等方面的特征。而当谣言和网络结合起来,网络谣言则具有了更多新的特征,产生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网络使谣言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对网络谣言的探究,对于深入了解网络谣言新特点,有效的规避网络谣言的危害,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运行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现代汉语词典》对谣言的界定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学者胡钰认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传统的谣言往往采取人际传播的方式,对公众关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未经证实的信息传递。大多数情形下,谣言包含着很多虚假,夸大,以讹传讹的因素。而谣言的传播与影响往往和谣言事件的重要度、事件的不透明(模糊)度以及受众兴趣成正比,和公众理性程度成反比,同时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传播机制的影响和制约。 在网络环境中,谣言传播有了新的变化。网络谣言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未经证实的阐述和诠释。网络将谣言的传播途径由人际传播、口头传播变为网络信息传播。传播载体的变化,使网络谣言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快捷性,网络快速的传播速度带来了信息的高速流动,同时网络谣言也伴随着网络信息快捷传播。这就导致网络谣言具有比传统谣言更快的流动速度,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社会影响;广泛性,网络覆盖的范围较大,相比传统谣言的小规模传播,网络谣言能够迅速在大范围进行扩散;难控性,传统谣言由于人际传播的速度、范围相对有限,往往容易得到控制,而互联网具有虚拟。自由,匿名等特点,网络谣言也因而难以得到完全控制;互动性,传统谣言也存在社会互动,而网络谣言经常以论坛讨论的方式进行传播,参与的人数更多,互动的程度更强,网络谣言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复杂;“精确性”,谣言因为其“貌似真实”而被广泛的传播,而网络的多媒体特性,更能够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展现事实,网络谣言往往具有相比传统谣言更为精确、形象的材料来证实其可信度,以利于其传播。比如“农妇被蟒蛇吞吃”的网络谣青配合几张照片,大大增强了其可信度和影响力。 二 网络谣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网络谣言得以扩散传播。一般而言,网络谣言的传受主体为普通网民,本文以网民为参照主体,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对网络谣言的主要成因进行总结分析,以图廓清网络谣言的形成原理。 首先从客观方面而言,网络谣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针对网络谣言事件,权威信息存在缺失、滞后或者模糊。 网络谣言往往是基于一定的事件,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当这些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权威信息又没有及时出现,就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发展空间。网络谣言成为人们获取事件信息的主要途径,并不断扩散变化。而这时,舆论往往存在一定的失控情况。如果对于谣言尤其是网络谣言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受众最需要了解事情真相的关键时期,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发布,或者采取简单封堵的方法遏制网络谣言的蔓延。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自由使得网络谣言很难被有效封堵。那么在权威信息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够的情况下,网络谣言则易于占据舆论阵地,谣言包括网络谣言肆意泛滥,对社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2、网络把关人的缺失。 在传统媒体中,由于信息发布有着严格的选择和监控,谣言信息很难通过正规途径进行传播,往往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扩散。而网络作为开放的网状传播系统,传播主体多元,传播

社会媒体处理前沿综述

丁效、段俊文 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10.20

?社会媒体(Social Media) ?以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为基 础,以互联网用户创造和传播信 息为主要形式的在线交互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显著不同点 ?大众参与发布和传播消息 ?社会媒体的类型 ?微博、微信、论坛、豆瓣、大众 点评、百科、知道、爱奇艺、淘 宝问答等等

1971年第一封电子邮件1994年第一 个个人博客 1999年博客工具Blogger 和LiveJournal出现 2000年 Wikipedia 成立 2003年WordPress建立 2004年Facebook成立2006年 Twitter建立 2009年 新浪微博上线 2011年 腾讯推出微信 史前时代: 非典型“社交” 中世纪: Facebook前不 是只有黑暗 鼎盛时期: Facebook 光芒 没有遮盖住一切

根据Aminer统计

自然语言处理社区数据挖掘社区 使用数据以用户生成的非结构化文本内容 为主 更偏重使用用户的关系网络、操 作行为、社会属性等结构化信息 研究问题以用户生成文本为基础的主观或 客观内容分析以用户关系网络为基础的个体或者群体行为分析 常用方法以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分词、命 名实体识别、信息抽取、文本分 类等)为基础 基于数据挖掘相关算法(聚类、 图模型、关联规则挖掘等) 典型应用情感分析,推荐系统,事件追踪, 谣言检测等社区发现,关键、异常节点发现,链接预测等 ?自然语言处理社区与数据挖掘社区在社会媒体处理问题上的区别

社会媒体数据 社会媒体信息 社会媒体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将社会媒体数据转化为社会媒体智能 社会媒体数据收集社会媒体数据语义分析 决策支持

探析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探析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以“秦火火造谣事件”为例 【摘要】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他是自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3年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以来,首个获罪的网络造谣者。“秦火火”等人以网络为平台, 故意通过扭曲事实、无中生有等各种方式先后制造出3000多个谣言,造谣对象直指道德偕模、知名媒体人、军事专家等等,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和个人利益,扰乱公共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秦火火造谣事件”使网络谣言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以该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特征以及危害,从而得出关于网络谣言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探究网络谣言的治理措施。旨在为消灭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对于人们了解和辨别网络谣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网络谣言秦火火应对策略

Analyzing the cause of the Internet rumors, harm and coping strategies——Taking “Qin Huohuo Disinformation Event” as an example 【Abstract】On April 17th ,2014, Qin Zhihui event was announced its first-instance judgement by Chao Yang District People’s Court in Beijing. Qin Zhihui (whose screen name is Qin Huohuo)has gained widespread attention because of his intentional rumor spreading which has caused great disturbances. He was the first internet rumor mongers since 2013 after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have established th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Qin Huohuo” and some other people have fabricated more than 3000 pieces of rumors by twisting truth or fabricating some facts. The main objects of their attack include moral models, famous journalists and military experts. Those rumors have seriously damaged the reputation and personal interests of the victims, and have also caused public disorders and negatively effecte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Qin Huohuo Disinformation Event”has pushed cyber rumor to an unprecedented height-becoming a topic of universal concern.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causes, features and harms of cyber rumors. It makes a summary about the general laws of cyber rumor and futher discusses the relevant coping strategies. It aim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 basis for the purifying of network environment. For people who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cyber rumors and be able to identify them, this thesis is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I nternet rumors Qin Huohuo Coping strategy

微博造谣的处罚方法

微博造谣的处罚方法 微博的信息丰富,是人们经常用的社交平台,如今,对于微博微信等网络造谣行为也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处罚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微博造谣的法律相关知识内容吧。 微博造谣的处罚方法具体承担责任的分析: 民事责任 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有关规定,要承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责任。 行政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法(2011)》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条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网络造谣犯法吗首先,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者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里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行政责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网络

微博流言案例

响指:#求真相我听说经常吃碗装泡面会使自己的胃有一层蜡膜。是不是真的啊!而且我还听说,吃太多就会在胃肠壁上形成蜡膜,严重影响消化吸收,这就是为什么天天吃泡面的人非常消瘦的原因。这是真的吗? 2010年,微博元年开启。短短两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微博被公认为“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 据2012年1月16日最新消息,我国网民总数已经到达5.13亿,微博用户数量跨越3亿,微博、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各种应用继续连结高速成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达5.13亿,其中有48.7%的网民使用微博,中国微博用户数达2.5亿户。 明星“被离婚”仅是冰山一角,从“金庸‘被死亡’”、“广东阳江地震”到“谣‘盐’四起”等 人人微博谣言集锦 来源:刘人杰Rovince的日志 首先一句评论脑残无下限 面对这滔滔谣言该信啥不该信啥谁心里有个数 网上每天哄传各种反党反政府的谣言我勒个去逼真的让人情何以堪哥也不是没信过sigh 给大家传几个经典谣言段子用以辟谣+娱乐 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转状态之前还是对你转的状态负一点责任吧 原文来自新浪微博辟谣专区 假若有人向我喊这些都是真事新浪微博辟谣是掩盖黑幕那你面壁去吧我不送 1.近日有用户发布如下图片,称四岁半孩子熊志文于2011年4月8日在江西省上饶市被拐。经查该信息不实。照片中孩子名叫颀颀,照片拍摄于2005年11月,系其13个月时的生活照片,详见:https://www.doczj.com/doc/d64900852.html,/SzaBwV;其母亲2011年4月19日仍在论坛发布其生活照片。因此,该用户被暂停发布和被关注功能半年。 2.昨日有用户发布消息,称据新华社消息:新疆伊犁哈撒克自治州伊宁市地震局内部消息报告,2011年11月12日凌晨1点至3点会发生余震,震级会达到8.0级。此信息系明显虚假消息,该用户账号被永久注销。

关于微博谣言事件

关于微博谣言事件 最近,随着“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一批网络推手的曝光与刑拘,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成为社会热点。其实,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门事件,引发了全世界对信息安全与互联网安全的激烈讨论,信息安全也成为了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一个国家级机构对民众的信息监控和网络监听,再到众多大型企业的木马问题,前段时间的奇虎360的cookie文件,引发民众对360监听事件的激烈讨论,再到最近曝光的迅雷的木马问题,最后到一些进行网络非法活动的个人行为。 说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这一命题实在太大,知识面狭隘的我,只能讨论一下经常使用的新浪微博。 自从新浪微博诞生之后,新闻发言权不再由大型媒体单独掌控,一条热门的微博,一个热门的用户,也成为一个独立的媒体。新闻消息变得更加透明与快速,新闻已经变得很简单。但是这一互联网的变革,带给社会更多益处的同时,也给那些非法分子带去了作案的便利。 先谈谈微博热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一个吸引眼球的微博,极大的曝光率是吸引广大网友本身对微博的内容的关注,另外有这条微博而引发对微博用户的一个关注,只要是拥有一个数量粉丝的热门微博用户,他发的微博都具有极大的轰动效应和广告效应,最成功的宣传微博用户就是新浪微博用户留几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辛辣尖酸的批评语言引来了几百万粉丝的关注。他宣传广告更是将广告植入于他的语言之中,相对于其他热门用户,他的微博坚持走少而精的路线,几乎每一条微博都是转发和评论上万的。其中经济价值不言而喻。一条微博,热门的关键在于一个是验证用户及名人明星的消息发布,一个是吸引眼球的消息。很多用户以发耸人听闻,引发民众关注的新闻爆炸点,从而来获得大收益。这就是为了经济效益的谣言广泛传播的原因。对于那些其他目的的,要么是政治,要么是针对民众思想的“谣言”,站在后面的,其背景我们很少人知道。 刚开始写博客,希望我的空泛文章能得到广大网友的一点指正。

关于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分析及控制

网络谣言的生成与管理 时间:2011-09-20 13:16:00 作者:; 来源: ● 李明哲 谣言在网络上的传播日益增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江苏省人民医院“艾滋门”事件到山东省东明县化工污染致60%人口患甲状腺肿瘤事件,还有近来因日本地震而引发的抢盐风波,受众的从众心理、窥私心理等复杂的心理状态推动着谣言从发布、轻信、增添到扩散成为焦点。①网络谣言若得不到正确引导与控制,会对受众、各类组织乃至公众人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遏制网络谣言的泛滥,规避因谣言而带来的各种风险,降低谣言产生的信息传播“噪音”干扰,保障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就必须对网络传播主体和受众进行规范和教育引导,并辅之技术手段,完善网络谣言管理的机制,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② 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 1.网络谣言传播具有多渠道性 网络谣言生于虚拟世界,但由于主流媒体的传播,使网络谣言接触到更多受众,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事实。若谣言起于网络且只由网络传播,就不会造成相同的影响。但若网络谣言被主流媒体当成新闻来报道,则谣言便可能发展成公司或组织在信心和信誉上的危机。 2.信息闭塞导致谣言产生 很多传播学者和危机管理学者都有一个共识,即“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之所以能盛行,有很多原因,个人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状况、政治环境因素等对谣言的流行都负有责任。③而信息闭塞、渠道堵塞是谣言盛行的一个很大原因。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类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自己的生活状况,并给出决策。当信息渠道封闭、信息交流不再通畅的时候,人们出于对信息缺乏的恐慌,就会编造谣言,相互流传,以缓解自己的不安情绪,同时表达自己的不安。 3.传播者有目的地制造谣言 网络上的谣言大多属于黑色谣言,即传递坏消息、诽谤他人、制造骚乱。谣言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泛,而且成本低廉,效果奇佳。在西方,大多数政治谣言的传播都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诽谤政敌、改变选民态度等。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政治体制,政治谣言的传播并不成为典型。然而,谣言仍然作为一种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商业战争中,谣言的似真似假影响着股市的攀升、企业的并购。同时,出于对他人的报复,也有人制造谣言,对他人进行中伤。甚至在职场中的人事调动中,也有人散布谣言,以确保自己的地位或者赢得晋升机会。总之,造谣者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制造谣言,并利用谣言达成目的。 4.弱势群体发泄不满情绪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这样就会有一些社会个体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满。平头百姓痛恨腐败现象,市井小民表现出仇富心理。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他们在能力、权力和财富上无力反抗的时候,就会选择一定的方式进行发泄。于是,他们制造谣言,以赢得舆论的支持,完成自己对目前处境的不满情绪的发泄。谣言作为一种廉价的、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在迅速传播中满足了弱势群体的发泄心理,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同样,弱势群体更容易传播相对有利于己方的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

网络谣言的形成与应对

网络谣言的形成、特点与应对 一:概述: 现在的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广度和之前相比可谓判若云泥。网络作为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由于不可控制,也成为了许多网络谣言的散播途径,时常引起不了解真实情况的网民的激烈争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等。 国内学者王国华等认为,网络谣言可定义为在网上生成或发布并传播的未经证实的特定信息。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真假。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的不同在于传播的媒介是通过网络平台,这也使得它的产生、发展、影响与解决应对措施有许多与以往谣言不同的地方。 二、网络谣言的形成与发展 网络谣言可以看作网络舆情热点中的一种,它也有从起始、高潮到波动、消亡的基本发展阶段。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 往往源于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发生, 也就是以某些具体的对象为依托。网络舆论热点形成后, 由于网民的情绪、意见等不断高涨, 使热点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 影响越来越大, 进而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网上热点。这种高涨的态势根据热点问题受关注的程度,网络舆情热点的发展过程并非总是直线式的上升或下降。某些时候, 它会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轨迹, 即发展到一定高潮后, 会经历一定时期的萎缩或沉寂, 但进而又出现新高潮, 这样的波动过程甚至可能反复数次。舆情波动之所以产生,往往是由于在舆情热点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热点持续一个时期后, 逢新的事件涌现并产生新的刺激, 多数网民就会自动转向新的目标。于是, 原来的热点舆情便慢慢冷却, 最终沉寂下来。当然, 依照舆情自身的变动规律,那些影响深远、关系重大的事件对网民的刺激和引发的舆情, 只能说是“阶段性沉寂”, 一旦有新的诱因关联性的事件发生, 极有可能被网民旧事重提, 再度成为热点。 网络谣言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博客和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