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麦醇溶蛋白研究概况

大麦醇溶蛋白研究概况

大麦醇溶蛋白研究概况
大麦醇溶蛋白研究概况

玉米醇溶蛋白膜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_白红超

粮食加工2008年第33卷第6期 作为包装材料,塑料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塑料的不可降解性而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发可降解、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玉米醇溶蛋白溶于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溶剂,待这些有机溶剂蒸发后,玉米醇溶蛋白成膜,因此具有成为包装材料的潜力,倍受人们关注。 1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玉米醇溶蛋白膜制备条件的研究 由于纯玉米醇溶蛋膜的抗拉强度、延展性、吸湿性等指标还不理想,膜比较硬且脆,塑性较差,需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性能。通过添加增塑剂,可使增塑剂分子插入到玉米醇溶蛋白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蛋白分子链间的应力,增加了蛋白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蛋白分子链的结晶程度,从而使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塑性增加[1],常用的增塑剂有多糖、多醇、硬脂酸和软脂酸等。 半乳糖可降低玉米醇溶蛋白膜水蒸气透过率,提高膜的机械性能,果糖能均匀地分布在玉米醇溶蛋白膜的表面并能弥补纯玉米蛋白膜表面的空洞使膜表面变得平滑[2,3]。油酸能大幅度地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柔韧性,使膜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提高,并且制得的膜柔软、有光泽和富有弹性,防潮性能方面较好,具备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应有的特性,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4~7]。甘油/聚乙二醇(400)复合物对玉米醇溶蛋白膜延伸率的影响比较显著,当添加比例为 0.8(g/g)时,蛋白膜的延伸率变大约是甘油作为增塑剂的膜的50倍。聚乙二醇(400)提高了玉米醇溶蛋 玉米醇溶蛋白膜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白红超,郭兴凤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52) 摘 要:总结了国内外玉米醇溶蛋白膜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解决由不可降解塑料 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可降解、环境友好型材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玉米醇溶蛋白膜做为天然可降解材料,以原料来源广,易成膜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膜;制备与应用中图分类号:TS 21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6395(2008)06-0056-03 白膜的抗张指数、降低了膜的吸水率,并且能提高膜的柔韧性,但使膜的抗拉强度大幅降低[5,6]。将聚乙二醇和月桂酸的混合物加入玉米醇溶蛋白溶液,随着聚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弹性增强,但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增大,氧气透过率不稳定[8]。 添加一定量的交联剂,可以加强蛋白质分子间或者分子内的键合作用,有利于膜结构的致密,改善膜的机械性能和阻湿性能[9,10]。向玉米蛋白溶液加入交联剂1-乙基-3-(3-二甲丙氨基)碳化二酰亚胺 (EDC)和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可提高玉米醇溶蛋 白的成膜能力,使膜的表面变得平滑,而且能使膜的抗拉强度得到极大的增强[11]。交联剂甲醛、戊二醛、已二醛、肉桂醛都能提高膜的抗拉强度,但肉桂醛的安全性最高[12]。 射线照射处理可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性能。用紫外线照射玉米醇溶蛋白膜后,膜的抗拉强度增大,可溶性物质减少,水蒸气透过率不变,颜色变浅[13];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溶液进行γ照射,溶液成膜后膜的平均抗拉强度降低,但膜的微观结构平滑和膜的颜色变浅[14]。 控制成膜条件也可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性能。当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90%~95%、pH 值为 8.0~8.8时,膜的透明度较高;当乙醇溶液的体积分 数为25%~30%、pH 值为8.4~9.2时,膜的抗拉性较好;在高pH 值下,降低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或在高乙醇的体积分数下,降低溶液的pH 值,膜的透湿性明显下降[15]。当膜干燥时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同,会导致膜的含水量不同,进而影响膜的机械性能[16]。 1.2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应用研究 醇溶蛋白膜具有良好的阻湿性及阻氧性,以及 抗紫外线、保香、阻油和防静电等特性,对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因而可以用于食品保鲜、包装以及制药 收稿日期:2008-04-14 作者简介:白红超(198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粮食、油脂及 植物蛋白工程。 56

小麦面筋蛋白质的特性及其利用(精)

小麦面筋蛋白质的特性及其利用 面筋蛋白质的特性小麦中的蛋白主要由清蛋白, 球蛋白, 醇溶蛋白, 谷蛋白四种蛋白组成. 小麦蛋白成份中, 清蛋白占3~5%,球蛋白占6~10%,醇溶蛋白占40~50%,谷蛋白占30~40%.面筋蛋白主要是由不溶于水的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 干面筋蛋白质总含量为85%左右。 当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后, 由于面筋蛋白质不溶于水, 其空间结构表层和内层都存在一定的极性基团, 这种极性基团很容易把水分子先吸附在面筋蛋白质单体表层. 经过一段时间, 水分子便逐渐扩散渗透到分子内部, 造成面筋蛋白质的体积膨胀. 充分吸水膨胀后的面筋蛋白分子彼此靠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纵横交错地联接起来形成面筋网络. 这便是面筋形成的基本过程. 面筋蛋白质的特性与小麦品质有关, 一般正常的小麦, 面筋蛋白质的出率高, 品质好. 玻璃质硬麦不仅蛋白质含量高, 而且品质也好. 发芽小麦面筋品质差, 发芽4天小麦洗不出面筋. 刚收割的小麦生产出来的面粉面筋品质稍差, 经过一定时期的贮存, 面筋品质得到改善, 制出的面包或馒头体积大, 弹性好, 不粘牙. 小麦在制粉过程中, 皮磨研出的面粉面筋含量高, 而心磨研出的面粉面筋含量较低, 但面筋品质相比之下要好些. 这是因为接近麦皮的胚乳外层蛋白质含量高, 而胚乳中心面筋蛋白质含量低. 面筋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较高, 赖氨酸含量较低. 大豆蛋白中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正好与它相反. 大豆蛋白质中蛋氨酸等于面筋蛋白的63.5%,赖氨酸含量是面筋蛋白的3.78倍. 因此可以在面筋蛋白中添加大豆蛋白配制蛋白食品, 以利用植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互补特性, 充分发挥其营养互补作用, 提高营养价值. 小麦面筋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小麦面筋蛋白质是影响小麦品质和面制品加工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文详细论述了麦谷蛋白的和麦醇溶蛋白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大米蛋白研究与利用概述

大米蛋白研究与利用概述 摘要:本文从大米蛋白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出发,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大米促进精深加工为支撑,阐述大米蛋白分离提取方法,概述国内外大米蛋白产品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米;大米蛋白;提取工艺;制备;利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是所有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的来源。稻谷(Oyaza sativa)是人类重要的粮食种类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200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年生产稻谷总产量约为5.33亿t,中国的稻谷总产量达到1.865亿t,占35%,居世界首位。稻谷生产和消费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以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越南和泰国为主[1]。长期以来,稻谷生产和稻谷加工产品及副产品的深加工一直倍受食品科学家高度关注。大米蛋白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正是基于丰富稻米加工产品和合理利用稻米加工副产品的研究和综合利用。因此,提取和合理利用大米中蛋白质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 1 大米蛋白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1 大米蛋白的组成 大米蛋白具有优良营养品质,是公认的谷类蛋白中的优质植物蛋白。按Osborne分类方法[2],大米蛋白可粗分为4类:清蛋白(albumins),可溶解于水的蛋白质,占总量2%~5%;球蛋白(globulins),溶于0.5mol/L的NaCl溶液,占总量2%~10%;谷蛋白(glutelin),溶于稀酸或稀碱,占总量80%以上;醇溶蛋白(prolamins),溶于70%~80%乙醇溶液,占总量1%~5%。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成为贮藏性蛋白,它们是大米蛋白的主要成分。而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低,是大米中的生理活性蛋白。大米蛋白因赖氨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其他谷类蛋白中必须氨基酸含量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和生物价(BV)及蛋白质效用比率(PER)较高而具有良好得营养价值。

醇溶蛋白

2.2.2.3醇溶蛋白分析(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A-PAGE) 使用ISTA于1986年颁布的APAGE(Ph3.2)标准程序(Driper,1987).APAGE的分析方法如下: a. 溶液的配制: 样品提取Buffer(100ml):甲基绿0.05g,2-氯乙醇25ml。 10×电极Buffer(1L):冰醋酸40ml,甘氨酸4g,使用前稀释10倍。 凝胶Buffer(1L):冰醋酸20ml, 甘氨酸1g。 凝胶溶液(200ml):Acr=20g,Bis=0.8g,尿素12g,抗坏血酸0.2g,硫酸亚铁 0.008g,溶于凝胶Buffer中。 b. 样品醇溶蛋白提取:取15-20粒种子去掉内外稃,称重,用样品钳夹碎,放入0.5ml离心管中,然后按1mg加5ul的比例加入样品提取液,室温浸提过夜,使用前用10000rpm离心10min。 c. 凝胶制备:取适量的凝胶溶液,加入适量的10%过硫酸胺(Aps)和TEMED,迅速摇匀,灌胶,插好样品梳,让其在5-10分钟内完全聚合.一般为每ml凝胶溶液加入1ul的10%过硫酸胺(Aps)和TEMED。 d. 加样:小心拔出样品梳,用电极缓冲液冲洗加样孔,每个样品的上样量为 6-10ul。 e. 电泳:恒压500V,恒温4℃,电泳时间为甲基绿前沿指示剂迁移至底板所需时间的三倍。 f. 固定染色:每块胶板吸取1%考马斯亮蓝溶液5ml再加入10%三氯乙酸200ml,染色过夜(染色液可重复使用) 。 g. 保存:在7%冰醋酸中保存,或拍照,制干胶保存。 h. 数据处理:每个样品的电泳条带按有或无记录,电泳带存在时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按Nei的方法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GS): GS=2N ij/(N i+N j) —i品种出现的谱带数; 其中:N i —j品种出现的谱带数; N j —i品种和j品种共有的谱带数. N ij

米糠蛋白的研究现状

米糠蛋白的研究综述 摘要:廉价的米糠是稻谷加工的副产物是丰富的蛋白质来源,并且米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丰富,具有低过敏性。所以米糠蛋白的提取越来越受到关注,米糠蛋白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碱法提取、酶法提取和物理法,复合法提取,本文主要就米糠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针对米糠蛋白的改性后的功能进行阐述。 关键词:米糠蛋白碱法酶法 Abstract:Cheap rice bran is a by-product of rice processing,which is a rich source of protein, and its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s rich, hypoallergenic. So the extraction of rice bran protein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extracting method of rice bran protein mainly alkali distillation, enzymatic method and physical method, the complex legal extraction,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d the extracting method of rice bran protein, elaborates the functions of rice bran protein modification . Key words:rice bran protein alkaline enzyme hydrolysis 前言 米糠是一种廉价易得、营养丰富的稻米加工副产品。米糠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全脂米糠一般含有12%~18%的蛋白质、16%~20%脂肪、12%左右灰分、14%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总量约为50%左右,包括淀粉、半纤维素等,具有较高利用价值[1]。米糠主要运用于饲料中,利用率较低,目前人们对于植物蛋白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从米糠中寻求新的植物蛋白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米糠蛋白 米糠蛋白中有清蛋白、球蛋白、醇蛋白以及谷蛋白。这四种蛋白质质量比例为37:36:22:5,其中可溶性蛋白质约占70%,与大豆蛋白接近[1]。米糠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齐全,生物效价较高。将米糠与大米中的蛋白质相比较,前者的氨基酸组成更接近FAO / WHO的推荐模式,营养价值可以和鸡蛋相媲美[2-3]。尤其是赖氨酸含量高于大米蛋白的含量,这补偿了谷物蛋白中氨基酸不足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米糠蛋白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可与动物蛋白相比拟的优质蛋白质。 从营养的角度看,清蛋白和球蛋白有很好的氨基酸平衡,赖氨酸、色氨酸的含量较高,高于大米以及其他谷物中的含量。而大米中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较低,致使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含量极低,由于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大米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偏低。米糠蛋白的生物效价(PER)为2.0~2.5,与牛奶中酪蛋白相近(PER为2.5)[4],而且,米糠蛋白是低过敏性蛋白,不含致敏因子。因此米糠蛋白非常适合作为婴幼儿和特殊人群的营养食品,国内外高度重视米糠蛋白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2 米糠蛋白的提取

小麦蛋白质品质研究进展.

青海农林科技?专题综述?2001年第4期 小麦蛋白质品质研究进展 车永和,马晓岗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小麦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小麦蛋白质对小麦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 小麦国际贸易和品质评价中的基本指标。本文就小麦蛋白质品质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质量、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面筋含量和质量、沉淀值等有关蛋白质品质的几个主要方面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和讨论,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蛋白质;品质中图分类号:S152.1+233文献标识码:A()042白质的38.4,35食物,,不仅是小麦商品粮的品质基础,也是专用面粉生产和食品加工企业生产优质食品的重要物质基础,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多少与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食物的满足程度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影响着人类的营养平衡。小麦蛋白质品质对小麦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小麦国际贸易和品质评价中的基本指标,也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小麦品质指标。本文就小麦有关蛋白质品质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1蛋白质含量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加工品质密切相关。不同用途的小麦面粉对小麦蛋白质含量要求不同,对馒头小麦品种的 1〕 面粉粗蛋白含量一般要求以高于12.5±1%为宜〔;中国面条(加碱黄色面条)一般要求小麦中蛋白质与淀粉的含量与质量,以及小麦的各种品质指标都要 2〕 适中,过高、过低都不行(Miskelly,1989)〔。黄东印(1990)指出,面粉蛋白质含量与干面条断裂强度呈 3〕 极显著正相关,林作楫(1994)〔研究也发现,蛋白质含量不仅与煮面强度高度相关,而且与煮熟面条的外观表现和总评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因此,一般认为中国面条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应为中等,即12%~13%左右;小麦蛋白质含量在8%~20%范围内,蛋白质含量与面包体积呈线性关系,烘烤品质较好(尹应哲,1990;李志西等,1998)。4〕 (1995)对我国小麦种质资源品质现据李鸿恩〔 状分析来看,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5.10%,变异幅度为7.50%~28.90%。我国首批面包小麦品种蛋白 5〕

玉米醇溶蛋白

玉米醇溶蛋白对药物的缓控释效果 王永亮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09设备2班) 摘要玉米醇溶蛋白是 Gorhamin 在 1821 年首次从玉米中提取的一种能溶解于乙醇的蛋白质,并将这种蛋白质取名为玉米醇溶蛋白(zein),简称醇溶蛋白。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醇溶蛋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领域常作为控释制剂、微球等新剂型的药用辅料;另外玉米醇溶蛋白在细胞培养、多孔支架及药物控释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本文就醇溶蛋白缓控释行为方面做了进一步综述。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用途配制缓释控缓释阿司匹林肝素 玉米醇溶蛋白相关剂型的制备 玉米醇溶蛋白溶液的配制将一定量的玉米醇溶蛋白粉按 10:1的液固比用80%的乙醇溶液湿润, 摇匀, 放入恒温水浴中加热, 然后用离心机离心,取上清液密封备用。 醇溶蛋白空白片的制备用950 ml/ L 乙醇溶解醇溶蛋白,在50℃恒温水槽中加热30min,配制浓度为65 g / ml醇溶蛋白溶体, 然后将溶体平铺于聚四氟乙烯板上, 真空干燥8 h 后取出,用万能粉碎机将其粉碎,过20目药用筛,不加任何成分直接用压片机压制成型。

玉米醇溶蛋白的性质及市场应用 玉米中的醇溶蛋白是玉米的主要贮存蛋白,根据玉米种类和分离方法的不同, 它在玉米胚乳蛋白中的含量占 44~79 %不等。玉米中的醇溶蛋白是由分子大小和溶解度不同的一组蛋白质组成, 可分为α、β、γ、δ四种。其中α- 玉 米醇溶蛋白占约 70 %, γ占约 20 %。α-玉米醇溶蛋白可由乙醇溶液提取出来, 其余三种需在醇溶液中添加还原剂。在添加还原剂提纯的α玉米醇溶蛋白 SDS- PAGE凝胶电泳出现 2条带, 分子量为19kDa和 22kDa 。 由于商品化的玉米醇溶蛋白是由玉米湿法加工生产淀粉的副产物玉米蛋白 粉提取的, 湿法生产中二氧化硫破坏了二硫键, γ -玉米醇溶蛋白成水溶性的, 随玉米浸泡水去除了。而β-玉米醇溶蛋白不溶于 90 %异丙醇和乙醇。因此原料和提取工艺造成商品化的玉米醇溶蛋白仅含α玉米醇溶蛋白。 玉米醇溶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黏接性和防水、防湿性能, 还具有耐酸、耐油等特性, 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工等其它行业。在食品工业中, 醇溶蛋白可以作为被膜剂, 即以喷雾方式在食品表面形成一个涂层, 可防潮、防氧化、从而延长食品货架期, 喷在水果上, 还能增加光泽。它是一种无毒且能强化食品的保鲜剂。在医药方面, 由于玉米醇溶蛋白的憎水性, 所以可以涂在药片的外面, 作防潮层; 另外又由于对胃酸稳定, 可以作肠溶药片的包衣。此外, 如果将玉米醇溶蛋白与纸张复合, 可以制成防水防潮的包装材料, 还可以作为工业 上的黏接剂、发泡剂和乳化剂等。 玉米醇溶蛋白–肝素微球的缓释 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和肝素的溶解性质,将其制备成微球结果发现:随着蛋白 质浓度的增高,蛋白质微球的粒径也发生显著变化,从几百纳米到几微米,如图1 所示

(完整版)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

蛋白质凭借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而具有两性特征,在等电点易生成沉淀。不同的蛋白质等电点不同,该特性常用作蛋白质的分离提纯。生成的沉淀按其有机结构和化学性质,通过pH的细微变化可复溶。蛋白质的两性特征使其成为很好的缓冲剂,并且由于其分子量大和离解度低,在维持蛋白质溶液形成的渗透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缓冲和渗透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紫外线照射、加热煮沸以及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有机溶剂处理蛋白质时,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酶的灭活,食物蛋白经烹调加工有助于消化等,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 (二)蛋白质的分类 简单的化学方法难于区分数量庞杂、特性各异的这类大分子化合物。通常按照其结构、形态和物理特性进行分类。不同分类间往往也有交错重迭的情况。一般可分为纤维蛋白、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三大类。 1.纤维蛋白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角蛋白。 (1) 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主要蛋白质,一般占哺乳动物体蛋白总量的30%左右。胶原蛋白不溶于水,对动物消化酶有抗性,但在水或稀酸、稀碱中煮沸,易变成可溶的、易消化的白明胶。胶原蛋白含有大量的羟脯氨酸和少量羟赖氨酸,缺乏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 (2) 弹性蛋白弹性蛋白是弹性组织,如腱和动脉的蛋白质。弹性蛋白不能转变成白明胶。 (3) 角蛋白角蛋白是羽毛、毛发、爪、喙、蹄、角以及脑灰质、脊髓和视网膜神经的蛋白质。它们不易溶解和消化,含较多的胱氨酸(14-15%)。粉碎的羽毛和猪毛,在15-20磅蒸气压力下加热处理一小时,其消化率可提高到70-80%,胱氨酸含量则减少5-6%。 2.球状蛋白 (1) 清蛋白主要有卵清蛋白、血清清蛋白、豆清蛋白、乳清蛋白等,溶于水,加热凝固。 (2) 球蛋白球蛋白可用5-10%的NaCl溶液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其不溶或微溶于水,可溶于中性盐的稀溶液中,加热凝固。血清球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肌浆蛋白、豌豆的豆球蛋白等都属于此类蛋白。 (3) 谷蛋白麦谷蛋白、玉米谷蛋白、大米的米精蛋白属此类蛋白。不溶于水或中性溶液,而溶于稀酸或稀碱。 (4) 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和黑麦的麦醇溶蛋白、大麦的大麦醇溶蛋白属此类蛋白。不溶于水、无水乙醇或中性溶液,而溶于70-80%的乙醇。 (5) 组蛋白属碱性蛋白,溶于水。组蛋白含碱性氨基酸特别多。大多数组蛋白在活细胞中与核酸结合,如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和鲭鱼精子中的鲭组蛋白。 (6) 鱼精蛋白鱼精蛋白是低分子蛋白,含碱性氨基酸多,溶于水。例如鲑鱼精子中的鲑精蛋白、鲟鱼的鲟精蛋白、鲱鱼的鲱精蛋白等。鱼精蛋白在鱼的精子细胞中与核酸结合。 球蛋白比纤维蛋白易于消化,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也较纤维蛋白更理想。 3. 结合蛋白 结合蛋白是蛋白部分再结合一个非氨基酸的基团(辅基)。如核蛋白(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体),磷蛋白(酪蛋白、胃蛋白酶),金属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铜蓝蛋白、黄嘌呤氧化酶),脂蛋白(卵黄球蛋白、血中β1-脂蛋白),色蛋白(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黄素蛋白、视网膜中与视紫质结合的水溶性蛋白)及糖蛋白(γ球蛋白、半乳糖蛋白、甘露糖蛋白、氨基糖蛋白)。

小麦品质研究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小麦优质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姓名: 赵娇娇 学院: 农学院 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 班级: 种子72班 学号: 1127219 指导教师: 王秀娥职称: 教授 2010年5 月31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小麦优质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赵娇娇指导老师:王秀娥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72班, 江苏南京 210095) 摘要: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约为 8%-20%,主要包括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是面团弹性和延伸性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组分与格组分的分布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因此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改进 HMW-GS 组成一直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改良的重要途径。目前推广的优质强筋小麦基本都携带优质亚基,然而真正适合烘焙优质面包的强筋小麦并不多,贮藏蛋白组分的含量及比例不合理是主要原因,改进贮藏蛋白亚基的质量组成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谷蛋白、醇溶蛋白、品质、加工品质 Wheat proteins and their subunits and quality of wheat flour ZHAO Jiaojiao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Abstract: Key words: 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结论:××××××(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

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修订稿

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6-12-21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王永斌 (蚌埠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蚌埠 233000) 摘要:米糠是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的稻谷加工副产品。本文重点介绍了米糠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米糠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米糠;功能成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综合利用 米糠是禾本科植物稻谷的外壳,是碾米过程中被碾下的皮层及米胚和少量碎米的混合物,约占稻谷的5%~6%,它不仅来源丰富,而且营养全面。米糠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生育三烯酚、脂多糖、可食纤维、角鲨烯、γ-谷维醇等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于预防人体心、脑血管疾病,抗癌,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预防便秘和肥胖症具有显着的功能作用,是保健食品、医药、化工制造业的重要原料,在世界各国受到广泛重视。 同时,米糠含有活性很强的脂肪酶,这种脂肪酶能很快分解米糠中所含的油脂,使酸价迅速上升,并有可能经受脂肪氧合酶的进一步氧化作用(俗称“哈变”),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霉味。新鲜米糠,在常温下的几小时内,其酸价可由4mg KOH/g上升到10 mg KOH/g以上,25℃气温下,米糠的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约为1%/h升速增大。米糠中夹杂的害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加速米糠酸败劣变。因此,必须钝化这种酶,使米糠稳定,米糠才可进行深度开发。 米糠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必须集约经营,否则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工艺、技术及装备等条件也难以实现。国内米糠的总产量虽然很大,但由于稻谷加工企业比较分散,生产规模也不大,再加上新鲜米糠稳定性较差,不易贮存和运输,因此难以集中生产。目前,米糠有效利用率尚不足20%,大部分作为饲料,甚至作为废料,资源浪费严重。 1 米糠的营养成分及生理功能

小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PAGE实验

小麦醇溶蛋白的A-PAGE电泳实验 (一)试剂配制 (1)醇溶蛋白提取液:0.05g甲基绿、25ml2-氯乙醇,1mlβ-巯基乙醇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4℃保存备用。 (2)电泳缓冲液原液:0.4g甘氨酸、4ml冰醋酸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4℃保存备用。(用时稀释10倍) (3)凝胶缓冲液:0.5g甘氨酸、10ml冰醋酸、30g尿素、0.5g抗坏血酸、 0.0125g硫酸亚铁,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4℃保存备用。 (4)凝胶溶液:12g丙烯酰胺、0.375g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凝胶缓冲液溶解并定容到100ml,4℃保存备用。 (5)0.6%H202溶液:0.2ml 30%H202,加纯水至100ml。 (6)固定液:10%三氯乙酸溶液。 (7)染色液:1%考马司斯亮蓝R-250无水乙醇溶液。 (二)醇溶蛋白的提取 样品籽粒磨碎成粉后取20mg,放入1.5 ml的离心管中,加入醇溶蛋白提取液0.3mL,充分振荡30min后,静置过夜,次日8000r/min离心8min,吸取上清液于另一新离心管,4℃保存备用。 (三)凝胶的制备 每块胶板取60ml(北京六一仪器厂,DYCZ-24F电泳槽,1.5ml 21格板)的凝胶溶液,加30μl 0.6%H202溶液,迅速摇匀后,倒入玻板之间,插好样品梳,让其聚合约30min。胶凝后,先轻轻摇动样品梳,然后小心拔出。如果加样槽不正或断裂,可用长针头扶正。 (四)点样及电泳 利用微量进样器向加样槽内加入样品提取液和对照样品15μl,换样品时,要用蒸馏水冲洗注射器2~3次,以防污染。连接好电泳仪和电泳槽导线,注意正负极。选择电泳仪在稳压状态,先调恒压200V,15℃电泳15-30min,然后调恒压400V,15℃下电泳5~6h。电泳过程中,上电极槽中加入的溴酚蓝指示剂会在胶板形成一条明显的紫色指示线,当指示线移至胶板下端边沿时,蛋白质大概移至距边沿1cm左右处,电泳完成。 (五)染色及脱色 将胶板放入盛有300ml染色液的瓷盘中,加盖后置于摇床上慢速震荡染色。染色约6h,至电泳条带清晰为止。染色液可以重复使用。染色后的胶板用放入盛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及其在品种分类上的应用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第13卷第2期,1999年6月 Journal of H ebeiA gro technical T eachers Co llege V o l.13 N o.2 June1999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及其在品种 分类上的应用 董 洪 平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动农学系,昌黎,066600) 摘 要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00多个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明:醇溶蛋白带谱是品种的重要遗传特征,它既能区分所有具有遗传差异的品种(品系),又能(品系)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该方法分辨力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应用于品种鉴定、纯度分析和作为一种遗传选择标记应用于作物育种。本次研究以品种间醇溶 蛋白带谱的相似系数为指标,采用类平均法,对其中部分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结 果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符,由此说明,醇溶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在小麦品种分类上有着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电泳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110213 Q9461125 小麦醇溶蛋白是种子胚乳中的主要贮藏蛋白质,在成熟的种子中约占蛋白质总量的40%,它不溶于水和中性盐溶液,仅溶于体积分数为0170~0180的乙醇。70年代的研究表明:这种蛋白质不受种植环境和种子处理等因素的影响(除非土壤严重缺硫),而与品种的遗传特性有关。小麦品种间醇溶蛋白组成差异很大,每个小麦品种都显示出各自独特的醇溶蛋白带谱组合,即品种的遗传“指纹”。国外许多学者已将醇溶蛋白凝胶电泳分析技术应用于遗传育种和种子生产上,如品种鉴定,种子纯度检验,代换系、易位系和体细胞无性变异的鉴定,品质预测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品种鉴定方面采用了这项技术,但多数侧重于方法上的研究。本试验利用醇溶蛋白凝胶电泳分析技术,根据小麦品种间醇溶蛋白带谱的相似程度,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小麦品种进行分类。 1 材料和方法 1.1 种子 小麦品种由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小麦育种研究室提供,用于聚类分析的36个品种及编号见表1。 1.2 试剂 本试验所用的所有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或化学纯。用双重蒸馏水配制有关试剂。1.3 仪器 电泳仪和电泳槽为北京六一厂生产。 收稿日期:1999-04-01 修改稿收到日期:1999-05-10

米渣和米糠蛋白的开发利用

米渣和米糠蛋白的开发利用 李绮丽.吴卫国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大米深加工副产物中,米渣和米糠的量最大,可利用价值最高。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具有很大潜在的经济价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既可减少浪费叉可创造更多价值.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对米渣和米糠蛋白营养成分、提取方法、蛋白改性、开发利用进行综述,对从事此项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营养价值;提取;改性;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偈21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6395(2009)06—0039—04 世界稻谷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在亚洲.而中国是稻谷生产大国。2009年稻谷的产量预计超过上年的1.9亿t。在大力发展稻谷种植业的同时,稻谷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生产厂家的重视。大米加工过程中整米约55%。碎米15%,米糠10%、谷壳20%,而大米深加工又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碎米、米胚、稻壳、米糠、米渣等。在味精及葡萄糖生产过程中.每吨大米通过糖化后约有0.5t湿米渣,这些副产物不是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就是用于动物饲料,而对其做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很少。事实上,大米深加工的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资源,营养价值不可小视,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大米深加工副产物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创造更多价值.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在大米深加工副产物中。以米渣和米糠可利用价值最高。 1米渣和米糠蛋白的成分及营养价值 米渣是以大米为原料的味精厂、葡萄糖厂、酒厂、麦芽糊精厂等在利用完大米淀粉之后的副产物。经分析,米渣中主要含有的成分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远大于大米甚至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良好的蛋白质资源。米渣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胚乳蛋白,由清蛋白(4%一9%)、盐溶性球蛋白(10%一11%)、醇溶性谷蛋白(3%)和碱溶性谷蛋白(66%~78%)组成l”。 米糠是大米加工的副产品。是糙米碾白过程中被碾下的皮层及少量米胚和碎米的混合物。通常米糠的主要成分为油脂14%。24%、蛋白质12%,18%、 收稿日期:2009一09—21 作者简介:李绮丽(1986一).女,在读研览生.专业方向为食品科学。通讯作者:昊卫固,男,教授,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工作。无氮浸出物33%一53%、水分7%~14%、灰分8%一12%。米糠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其蛋白质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可与大豆蛋白相媲美。米糠中的必需氨基酸构成与FA0厢HO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的理想模式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米糠中还含有一般食物罕见的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在人体内,谷胱甘肽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催化.可与过氧化物发生反应,还原过氧化物,避免它对人体造成危害,具有保护大脑功能及有助于体质健康作用。谷胱甘肽在体内还有传递氨基酸的作用田。 2米渣和米糠蛋白的提取 米渣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是水不溶性谷蛋白,传统的提取方法是采用碱溶酸沉提取法。称取一定量的大米渣,加人一定比例的水。搅拌均匀;加入一定的碱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一定的温度缓慢搅拌,使蛋白质在碱性状态下溶解;离心分离,去渣,取蛋白液.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调节蛋白液至等电点,静置沉淀;蛋白质沉淀完全后离心分离,干燥,即得产品。桂向东等唧对大米的副产品糟渣中的食用蛋白进行了碱法提取,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碱提的最佳条件为碱浓度为0.5m肌,温度为50℃,时间 为4h。固液比为l:12。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得率为69.27%,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为67.9%。 碱溶酸沉法在植物蛋白的提取中已有较长的历史,如在大豆蛋白等的提取中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大米在深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在高温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性.导致米渣中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溶解性较差,影响了蛋白质的提取。由于碱法提取米渣蛋白有诸多弊端,故此法的应用越来越少f4一。 有研究人员采用碱酶两步法提取蛋白质,即先 万方数据

醇溶蛋白的提取 用25

醇溶蛋白的提取用25%的2-氯乙醇进行三步法提取 取单粒小麦种子约0.03g,用电动粉碎机磨碎后,装入1.5mL离心管。先加入0.5mol/L的NaCl0.3mL振荡混匀后室温下提取2h以上,4000r/min离心15min,通过该步骤去除盐溶性蛋白(包括清蛋白和球蛋白)。弃去上清液,加0.5mL蒸馏水,振荡混匀后室温下提取0.5h,4000r/min离心15min,弃上清液(该步骤重复两次)。加入25%的2-氯乙醇0.3mL,振荡混匀后室温下提取0.5h,10000r/min离心10min,所得上清液即为醇溶蛋白(邵锦震等,2003)。上清液按 1:4 体积比加入上样缓冲液(含质量分数40%的蔗糖和0.15%甲基绿,pH=5.0)。混匀后上样或于4℃保存,上样量10μl。 制备胶板 A14ml凝胶Buffer,用冰醋酸调至pH 3.1 B 封底胶 2ml凝胶Buffer(pH3.1)加10μl H2O2(0.7%) C分离胶 12ml凝胶Buffer(pH3.1)加10μl H2O2 (0.7%) D封顶液 70%乙醇 E 浓缩胶 2ml凝胶Buffer加2ml ddH2O加10μl H2O2(0.7%) 加入浓缩胶后,选择合适的梳子,小心均匀用力将梳子插入(高居荣等,2003)。 2.2.2.3 恒压电泳 待胶凝固好后,小心拔出梳子,将胶板固定在电泳槽上,加入1×电极缓冲液。每孔加10μl蛋白提取液(醇溶蛋白上清液:上样缓冲液=1:4),为消除边缘效应,两头的梳子孔加上样缓冲液。以电压100V,电流200mA的条件跑完浓缩胶部分,约30min。变换电压,调为300V,电流200mA,跑完分离胶,约1h。上述两个条件都是以甲基绿指示剂作为指示条件。待指示剂跑完分离胶后,继续跑两个半小时。 2.2.2.4 拆板染色、扫描 电泳后,小心的把胶板拆下来,用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放在摇床上以使染色均匀,至少两小时。醇溶蛋白的提取采用70%的乙醇进行三步法提取。 取单粒小麦种子约0.03g,用电动粉碎机磨碎后,装入1.5mL离心管。先加入0.5mol/L 的NaCl 0.5mL振荡后室温下提取2h以上,4000r/min离心15min,通过该步骤去除盐溶性蛋白。去除上清液,用0.5mL蒸馏水溶解沉淀,振荡后室温下提取0.5h以上,4000r/min离心15min,弃上清液,通过该步骤去除水溶性蛋白(该步骤重复两次)。用70%乙醇0.5mL 溶解沉淀,振荡后室温下提取0.5h以上,10000r/min离心10min,所得上清液即为可用于HPLC的醇溶蛋白。

小麦品质研究

小麦优质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赵娇娇 1127219 : 王秀娥职称: 教授

小麦优质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约为 8%-20%,主要包括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是面团弹性和延伸性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组分与格组分的分布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因此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改进 HMW-GS 组成一直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改良的重要途径。目前推广的优质强筋小麦基本都携带优质亚基,然而真正适合烘焙优质面包的强筋小麦并不多,贮藏蛋白组分的含量及比例不合理是主要原因,改进贮藏蛋白亚基的质量组成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谷蛋白、醇溶蛋白、品质、加工品质 1.优质小麦品质指标 小麦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品质主要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以及形态品质[1]。小麦加工品质通常用出粉率、灰分含量、动力消耗和面粉百度等磨粉品质衡量;还包括烘焙品质、蒸煮品质及制作品质在内的食品加工品质。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平衡程度决定小麦的营养价值,因此小麦各种品质都与它所含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有关。对于小麦的一次加工品质,存在于小麦胚乳中的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小麦面筋的主要成分,约占面筋总量的90%,评价小麦品质不能忽略蛋白质的质与量。目前对品质性状的评价主要是对一下三点进行分析研究。 1.1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GS) HMW-GS是由小麦第1组染色体长臂上基因编码形成。近年来研究表明[2],面包的烘烤品质与蛋白质的不同组分,特别是与一些HMW-GS有关,在Glu-D1位点编码的5 +10、Glu2B1位点的7OE +8﹡及17 +18、Glu-A1位点1及2﹡,对面团强度、沉降值和面包体积贡献较大。国外种质资源特别是含 5 +10的HMW-GS,在品质育种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发现的亚基Glu-B1a (7OE+8﹡) 可显著提高HWM-GS总量和面团强度,7OE+8﹡可作为优质亚基用于强筋小麦育种。 但是,HMW-GS只能解释30%~79%的品质差异。HMW-GS的表达量、LMW-GS亚基以及醇溶蛋白等组成的不同,也是造成沉淀值和面筋弹性差异的重要原因。栗站稳[2]对443份国内外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外品种相比优质亚基的频率明显偏低,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中国品种醇溶蛋白谱带数目较少,且含有非优质谱带,可能是烘烤品质较差的另一个原因。目前,对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深入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小麦品质已成为选育优质品种的一种方法。 1.2沉淀值(沉降值) 沉淀值即小麦面粉蛋白参加沉淀反应的沉淀体积,沉淀值测定法包括Zaleny法和微量SDS沉淀法。大量研究表明,沉淀值与面包体积、面团流变性参数、比沉淀值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等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是反应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综合指标,国际上已将沉降值作为鉴定小麦品质的重要标准。沉降值遗传力较高,高于蛋白质含量遗传力,比其他方法能更深刻地反映出遗传差异。所以,沉降值具有高遗传力,并与面粉品质呈显著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的早代选择指标。 1

蛋白质的分类

蛋白质的分类 摘要:蛋白质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所以分类也就各异。 一、按来源分类 蛋白质按来源可以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两者所含的氨基酸是不同的。动物性蛋白质主要为提取自牛奶的乳清蛋白,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理,但是含有胆固醇。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大豆的大豆蛋白,最多的优点就是不含胆固醇。 二、按组成成分分类 按照化学组成,蛋白质通常可以分为简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质。简单蛋白质经水解得氨基酸和氨基酸衍生物;结合蛋白质经水解得氨基酸、非蛋白的辅基和其他(结合蛋白质的非氨基酸部分称为辅基);蛋白质经变性作用和改性修饰得到衍生蛋白质。 简单蛋白质(simpleproteins),按溶解度不同可分为: ①清蛋白(albumins):溶于水及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能被饱和硫酸铵所沉淀,加热可凝固。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如血清蛋白、乳清蛋白、蛋清蛋白等。 ②球蛋白(globulins):不溶于水而溶于稀盐、稀酸和稀碱溶液,能被半饱和硫酸铵所沉淀。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如血清球蛋白、肌球蛋白和植物种子球蛋白等。 ③谷蛋白(glutelins):不溶于水、乙醇及中性盐溶液,但易溶于稀酸或稀碱。如米谷蛋白和麦谷蛋白等。 ④醇溶谷蛋白(prolamines):不溶于水及无水乙醇,但溶于70%~80%乙醇、稀酸和稀碱。分子中脯氨酸和酰胺较多,非极性侧链远较极性侧链多。这类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谷物种子中,如玉米醇溶蛋白、麦醇溶蛋白等。 ⑤组蛋白(histones):溶于水及稀酸,但为稀氨水所沉淀。分子中组氨酸、赖氨酸较多,分子呈碱性,如小牛胸腺组蛋白等。 ⑥精蛋白(protamines):溶于水及稀酸,不溶于氨水。分子中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和赖氨酸)特别多,因此呈碱性,如鲑精蛋白等。 ⑦硬蛋白(scleroprotein):不溶于水、盐、稀酸或稀碱。这类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作为结缔组织及保护功能的蛋白质,如角蛋白、胶原、网硬蛋白和弹性蛋白等。 根据辅基的不同,结合蛋白质(conjugated proteins)可分为: ①核蛋白(nucleoproteins):辅基是核酸,如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体、烟草花叶病毒等。 ②脂蛋白(1ipoproteins):与脂质结合的蛋白质。脂质成分有磷脂、固醇和中性脂等,如血液中的β1—脂蛋白、卵黄球蛋白等。 ③糖蛋白和黏蛋白(glycoproteins):辅基成分为半乳糖、甘露糖、己糖胺、己糖醛酸、唾液酸、硫酸或磷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糖蛋白可溶于碱性溶液中,如卵清蛋白、γ—球蛋白、血清类黏蛋白等。

水溶性的抗菌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子构建及性能研究

水溶性的抗菌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子构建及 性能研究 王丽娟1,胡二坤2,尹寿伟1,杨晓泉1 (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食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0) (2.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烹饪食品系,河南郑州 450046) 摘要:本研究围绕小麦醇溶蛋白(gliadin )自组装展开,以NaCas 作为稳定剂利用水相反溶剂过程中gliadin 与thymol 共组装构建水溶性的抗菌gliadin/NaCas 胶体粒子。利用纳米粒度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表征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度,并研究了thymol 的释放动力学及纳米粒子的持续抗菌性能。Gliadin/NaCas 胶体粒子是纳米尺度的球形颗粒,尺度均一(PDI=0.31)。此类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冻干复溶性,荷载疏水类抗菌剂(thymol )不影响胶体粒子的复溶性能。Gliadin/NaCas 胶体粒子具有很强的荷载和控释能力,thymol 与gliadin 比例介于1:10~3:4时胶体粒子的尺度仅略有增加(从约270 nm 增加至约300 nm ),thymol 的包封率高达96%;经过7 d 释放,仅释放约30%的thymol 。Gliadin/NaCas 纳米粒子在模拟食品体系中具有持续抗菌能力。本研究为功能性抗菌食品配料的研制提供全新的技术解决手段。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纳米粒子;百里香酚;抗菌纳米粒子;水溶性;控释;形貌学 文章篇号:1673-9078(2014)5-1-5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soluble Antimicrobial Gliadin Nanoparticles W ANG Li-juan 1, HU Er-kun 2, YIN Shou-wei 1, YANG Xiao-quan 1 (1.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Food Proteins,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College of Cooking and Food, Henan Polytechnic,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fabricate water-soluble and antimicrobial gliadin nanoparticles stabilized by sodium caseinate (NaCas) via the synchronous-assembly process of thymol and gliadin during the anti-solvent approach. Morphological attributes, particle size,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release profiles of thymol-loaded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gliadin/NaCas nano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in shape and uniform with PDI value of 0.31, possessing the water-solubility and re-dispersibility after freeze-drying. Thymol loading resulted in a slight increase in particle size from ~ 270 nm to ~300 nm at the thymol-to-gliadin ratios of 1:10~3:4, but did not affect the re-dispersibility of the nanoparticles. Morover, these nanoparticles had strong encapsulation capacity, and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EE) of thymol was as high as 96%. The nanoparticles sustained the release of thymol, and the accumulative release after 7 day was about 30%. These nanoparticles were also effective in delaying the growth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M-H broth at 37 ℃. This work opens a promising pathway for the manufacture of water-soluble vehicle for antimicrobials to design novel antimicrobial food formulation. Key words: gliadin/NaCas nanoparticles; thymol; water-solubility; morphology; sustained release; antimcribial nanoparticles 食品加工、运输和储藏环节中致病菌污染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在食品配方中添加抗菌剂等 1 收稿日期:2014-01-16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S2013010012097);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滚动项目(2014ZG0021) 作者简介:王丽娟(1963-),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 通讯作者:尹寿伟(1980-),男,博士,主要从事新型食品包装材料研究 传统方法具有局限性,如植物精油类抗菌剂影响食品 的风味及蛋白(肽)类抗菌剂与食品组分反应而快速失效[1]。建纳(微)米尺度的抗菌剂输送载体为解决食品货架期内中有害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新技术途径。美国田纳西大学的钟启新教授的研究小组利用超临界反溶剂、喷雾干燥造粒技术合成了微米尺度的、以zein 为壁材的微胶囊作为溶菌酶、nisin 和thymol 等的输送载体[2~3]。但是所形成的微米尺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