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使用有效性控制数据录入

如何使用有效性控制数据录入

如何使用有效性控制数据录入
如何使用有效性控制数据录入

如何使用有效性控制数据录入

烟桥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d62060258.html, WPS Office2007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62060258.html,/office2007.rar

本次内容简介:如何使用有效性控制数据录入

在很多情况下,规范化地录入数据有助于企业进行统一管理,一来可以对数据录入进行有效的控制,二来尽可能地减少用户误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WPS表格的“数据有效性”功能就应运而生,它主要用于对用户录入的数据进行实时检查,以保证数据被正确地输入。

“数据有效性”是WPS Office 2005中表格组件中新增的功能,它通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限制非法数值、日期或文本长度数据的输入;

2、指定序列输入数据;

3、根据自定义公式限制数据输入;

4、利用有效性进行信息提示。

由于“有效性序列”在实际工作使用非常广泛,将在其他文章中单独介绍,在这里将对其他3种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指定日期数据的录入

如果数据表管理员希望用户在工作表A列只能输入指定区间的日期数据,如:2006年的所有日期,可以通过“数据有效性”来进行控制,具体设置如下:

步骤1启动WPS表格新建一个空白工作表,选中“A列”区域后,选择“数据|有效性”菜单项,弹出“有效性”设置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 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步骤2在“设置”选项卡的“允许”下拉菜单下选择“日期”,在“数据”下拉菜单中选择“介于”,并在“开始日期”中输入“2006-1-1”,在“结束日期”中输入“2006-12-31”,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设置日期区间

步骤3点击“确定”后,用户在A列区域只允许输入以上区间的日期。如果输入区间以外的日期,系统将给出“错误提示”,如图3所示。

图3 指定区间以外的日期输入后的错误提示

按指定文本长度进行输入

如果用户为了统一产品编号的输入,要求数据录入者只能输入8位的编号,同样也可以通过“数据有效性”来进行控制,设置步骤简介如下:

如图3所示,用户首先选择B列,再选择“数据|有效性”菜单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按图4所示进行设置即可。

图4 限制文本长度输入设置

经过设置以后,用户只能在B列的产品编号中输入8位的编号,否则系统将出现类似图3的错误信息提示。

数据有效性的综合运用

前面介绍的方法都是对于单一条件的限制录入,如果人事部门为了便于统一日期格式,要求员工只能输入8位的日期数字(yyyymmdd日期格式),如“20061231、20080808”等日期数据,那又应该如何控制呢?员工信息表如图5所示。

图5 员工信息录入表

由于日期数据的特殊性,如果仅仅通过使用“整数”的限制,就很难控制非法日期的输入,如:“20051234”、“20060229”这样的日期,因此用户需要使用自定义公式来进行控制。具体设置如下:

步骤1首先选定“员工信息表”中的D2:D6单元格,选择“数据|有效性”菜单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自定义”有效性公式如图6所示。

有效性公式为:

=IF($D2="",1,(LEN($D2)=8)*TEXT($D2,"0-00-00"))

公式含义解释如下:

1、公式1:(LEN($D2)=8)用于判断输入的数据必须是8位;

2、公式2:TEXT($D2,"0-00-00")主要用于将数值转换为日期格式,并与公式1进行运算,如果是正常日期,结果返回为日期序列;如果是非法日期,则结果为:#Value!错误。

另外,由于在有效性公式的判断中,结果为非0数值和True时,结果为真,满足限制条件;当结果为0、False 和错误时,结果为假,即不满足条件。

图6 通过“自定义有效性公式”控制输入

步骤2为了让员工了解输入的日期格式,用户还可以在“输入信息”选项卡中进行“提示信息”的输入,如图7所示。

图7 输入用户提示信息

步骤3同时为了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提示,当员工输入错误的日期后,用户还可以在“出错警告”中输入信息以示提醒,输入内容如图8所示。

图8 添加“输入错误”时的错误信息

步骤4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返回工作表。当用户点击D2:D6单元格时,系统出现图9中左图所示的信息提示,如果用户输入错误的日期,系统将出现错误提示,如图9中的右图所示。

图9 “输入信息”和“错误信息”提示

注意:由于数据有效性只能限制用户手工输入,而不能控制“复制粘贴”操作,请使用时必须注意。

小结:

1、WPS表格的“数据有效性”通常用于有目的地限制用户非法输入,从而达到规范化输入数据的目的。

2、如果系统提供的常规用法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可以通过“自定义公式”来进行控制,用途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

3、借助““有效性”的“输入信息”选项卡,用户可以实现类似“批注”的信息提示。

适用范围:

适用于WPS Office 2005(751)以上版本。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管理者和 客户提供足够的信任度,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中心内部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活动计划的审批,并组织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对计划结果进行评审。 3.2 各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3.3 监督员负责检测过程的监督。 3.4 检测人员负责按要求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4 工作程序 4.1 中心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根据有证标准物质的来源情况、检 测的特性和范围以及人员的多少来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4.1.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所采用的技术可包括,但不限于: (1)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结果核查; (2)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3)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4)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技术)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等。 4.1.2 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4.2 编制的“质量控制计划”可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二是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4.2.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的内容可包括: (1)计划控制项目及控制方法; (2)控制频率/时间; (3)控制结果的记录方式; (4)计划评价的时间(时机); (5)控制结果的评价准则;

(6)控制实施责任人; (7)评审/评价栏。 4.2.2 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1)比对实验项目,目的、发起单位、参加单位; (2)样品准备与分发、样品保管、运送要求; (3)比对的实验方法、依据; (4)进行比对的时间、频率; (5)比对结果的分析方法,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分析方法; (6)检测质量制定准则。 4.2.3 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在技术负责人组织下,技术部根据监测的具体情况,专业范围、技术特点选择适宜的控制方法,制定年度的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外部控制计划由技术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编制. 4.2.4 质量控制计划的审批 质量控制计划由中心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各检测室具体实施。 4.3 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4.3.1 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对相关项目结果质量进行控制,做好控制 记录,并对控制结果的数据分阶段进行分析评价,如果发现异常或出现某种不良趋势,应及时查找影响原因,根据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3.2 技术部根据外部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能力验证计划;负责联系、协 调各部门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计划,并负责比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填写“比对、验证活动记录”。 4.3.3 对执行质量控制计划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或经分析认为可能存在的隐患,执行《不符合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3.4 在控制过程中,可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一些项目进行连续或多次的控制,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从中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变异性,检查其质量可否得到保证。 4.3.5 在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若检测结果分析存在离散现象严重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 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结果的原因,按照《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措施。 4.4 质量控制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 4.4.1 内审组组织相关人员就质量控制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经评价发现计划有不相适 应的部分,查明原因,并重新对控制计划进行调整,经中心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六步法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六步法 第一步:内控组织搭建与人员培训 首先,组织保障是建立健全内控的首要条件,根据《基本规范》的定义: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只有有了全员参与,内控方能行之有效,明确了各机构在内控决策、执行以及监督中的工作职责。 构建内控体系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将控制无缝嵌入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中,所以除了成立专/兼职部门负责组织内控的建立与持续改进外,搭建内控组织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各部门指定内控人员来负责本部门的内控建立与落实。 其次,内控建设要得到企业各层级员工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宣贯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宣贯让各利益方了解内控的意义,通过培训让内控人员理解和掌握内控的理念和方法论,在企业内营造管控的氛围,为内控建设奠定基础。 第二步:确定内控建设的目标与范围 内控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是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笔者建议,在初期主要围绕财务报告真实准确的目标来构建内控体系,再逐步进化为全面风险内控体系。 内控建设围绕公司层面、业务层面、信息系统层面三个层面展开,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基本业务类型、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来确定内控体系的建设范围。 公司层面建设以解读战略目标为起点,如某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是“为把公司建设成长健康、业绩优良、回报理想的上市公司而努力奋斗”,相应的经营目标是“公司组建为上市公司”,那么“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就是公司层面重要事项。 业务层面建设范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定量方法从财务报告出发,确定重要性标准,如税前利润的5%或资产总额的1%(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对超出此标准的会计科目再辅以定性判断。如:是否存在较大的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是否具有较强经营风险,管理层是否关注,往年审计是否有重大发现等。将所确定的重要会计科目映射到相应的业务流程,如“收入”映射到“销售”,“成本”映射到“生产”与“采购”,“工程物资”与“在建工程”映射到“工程项目”,再对这些重要的流程进行梳理,确定内控建设的子流程/ 事项。 信息系统层面建设包括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第三步:风险评估 确定了重要的流程/事项后,要充分考虑对其目标的实现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内外部因素,真正认识到这些风险,再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经营管理的关键控制活动,从而将风险降低到可控且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说风险评估师内控建设的依据。

excel20XX怎么设置数据有效性

excel20XX怎么设置数据有效性 篇一:exceL20XX数据有效性操作 excel强大的制表功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在表格数据录入过程中难免会出错,一不小心就会录入一些错误的数据,比如重复的身份证号码,超出范围的无效数据等。其实,只要合理设置数据有效性规则,就可以避免错误。下面咱们通过两个实例,体验excel20XX数据有效性的妙用 实例一:拒绝录入重复数据 身份证号码、工作证编号等个人ID都是唯一的,不允许重复,如果在excel录入重复的ID,就会给信息管理带来不便,我们可以通过设置excel20XX的数据有效性,拒绝录入重复数据。 运行excel20XX,切换到数据功能区,选中需要录入数据的列(如:A 列),单击数据有效性按钮,弹出数据有效性窗口。 图1数据有效性窗口 切换到设置选项卡,打下允许下拉框,选择自定义,在公式栏中输入=countif(a:a,a1)=1(不含双引号,在英文半角状态下输入)。 图2设置数据有效性条件 切换到出错警告选项卡,选择出错出错警告信息的样式,填写标题和错误信息,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数据有效性设置。 图3设置出错警告信息

这样,在A列中输入身份证等信息,当输入的信息重复时,excel立刻弹出错误警告,提示我们输入有误。 图4弹出错误警告 这时,只要单击否,关闭提示消息框,重新输入正确的数据,就可以避免录入重复的数据。 实例二:快速揪出无效数据 用excel处理数据,有些数据是有范围限制的,比如以百分制记分的考试成绩必须是0—100之间的某个数据,录入此范围之外的数据就是无效数据,如果采用人工审核的方法,要从浩瀚的数据中找到无效数据是件麻烦事,我们可以用excel20XX的数据有效性, 快速揪出表格中的无效数据。 用excel20XX打开一份需要进行审核的excel表格,选中需要审核的区域,切换到数据功能区,单击数据有效性按钮,弹出数据有效性窗口,切换到设置选项卡,打开允许下拉框,选择小数,打开数据下拉框,选择介于,最小值设为0,最大值设为100,单击确定按钮(如图5)。 图5设置数据有效性规则 设置好数据有效性规则后,单击数据功能区,数据有效性按钮右侧的▼,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圈释无效数据,表格中所有无效数据被一个红色的椭圆形圈释出来,错误数据一目了然。 图6圈释无效数据 以上我们通过两个实例讲解了excel20XX数据有效性的妙用。其实,

博睿拼接控制器 使用手册

BRILL VIEW Electronics VPII Splicing Controller BR-VPII拼接控制器 用户手册 拼接控制器在使用本设备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BR-VPII Splicing 2012年6月发行 注意: 本手册版权所有者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他知识产权法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印或散布。

安全操作指南

目录 一、设备概述 (1) 1.1 关于VPII拼接控制器 (1) 1.2 设备结构 (2) 1.2.1 控制板 (12) 1.2.2 数据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输入板 (13) 1.2.4 拼接输出板 (12) 1.3 系统特点 (4) 1.4 拼接系统结构 (8) 二、拼接系统包装说明 (9) 三、前后面板示意图 (10) 3.1 BR-VPII拼接控制器前面板示意图 (10) 3.2 BR-VPII拼接控制器后面板示意图 (10) 四、拼接控制器与外围设备的连接 (11) 4.1 输入、输出接口说明 (11) 4.2 通讯端口及连接方法 (11) 4.2.1 拼接器与控制系统的连接 (11) 4.2.2 拼接器与控制电脑的连接 (12) 4.3 拼接器与电脑信号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方法 (12) 4.3.1 DVI-I Dual Link (12)

4.3.2 15VGA HDF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 BNC接口 (13) 4.3.4 HDMI A Type (12) 4.3.5 多功能信号转接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控制面板使用说明 (16) 5.1 前面板按键功能说明 (16) 5.2 场景调取的按键操作格式 (16) 六、遥控器(可选配件)使用说明 (17) 七、通信协议 (18) 八、系统特性及参数 (20) 8.1 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信号参数 (20) 8.2.1 VGA参数 (22) 8.2.2 DVI参数 (22) 8.2.3 HDMI参数 (22) 8.2.4 YPbPr(分量视频)参数 (23) 8.2.5 CVBS(复合视频)参数 (23) 九、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检修 (25) 9.1 注意事项 (25) 9.2 常见故障检修 (25)

结果质量控制

第十八节结果质量控制 一、判断题 请将你的判断符号填在()内,对的为“V”;错的为“X” 。 1.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 答案:“ 2.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答案:“ 3.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由质量监督员实施,以确保所出具的检测结果公正、科学、准确、有效。() 答案:X 4.如果检测机构没有技术校核计划,不能提供技术校核证据,就不能认为是检测过程控制有效、体系运行良好的实验室。() 答案:“ 5.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是指内部人员的比对活动。()答案:X 6.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能够监控检测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答案:“ 7.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问比对来确认实验室能力,它是为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校准和检测水平而进行一种外部验证活动。() 答案:“ 8.实验室的管理中,强调对各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即任何过程都不会发生变异。()答案:“ 9.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对象是人、机、样、法、环、溯等因素。()答案:“ 10.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尽可能在质量控制数据已经超出预先设定的判据时采取措施。 () 答案:X 11.在检测/校准过程中由于诸种因素的变化会使得检测质量不可能始终是恒定的,质量可能发生突变或渐变。() 答案:“ 12.检测结果的正常变异是不可避免的,它以用不确定度来表示其变化区间的。()答案:“ 13.实验室对检测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就不会发生有变异,在相同条件下的每次测量应当一致。() 答案:X 14.强调对各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但受控不等于没有变异,即使在相同条件下的每次测量也有差异。() 答案:“ 15.用于结果质量控制只能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答案:X 16.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保证只能用《评审准则》5.7.1 条中列出的5 种方法。() 答案:X 17 ?用于监控的样品关键是要选择稳定、均匀的样品。()

如何定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如何定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管理风险 我们经常谈起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到底如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呢? 按照COSO的说法,有效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 将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请仔细读一下这句话,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为了降低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以增大实现组织运营、报告、合规目标的把握,这句话其实明确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也明确了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风险管理中风险控制或应对的一种手段,这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者之间关系的又一例证。 当然,COSO在发布2013年内控框架时,采用的风险定义还是老版本: 风险:事件发生并对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不管是哪个版本,COSO表述内控目标的那句话其实是个重复病句,这个我们不怪COSO,很多人理解不到那个程度,如果表述更准确一些可以这么说: 如果你还记得我们对风险的独家定义: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achieving objectives)。 看看,这才和我们定义对上了,逻辑才通顺,或者表述为: 而这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 二、如何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上篇我们讲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实现组织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真实可靠的内外部报告、法律法规及政策的遵从性。 本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个五要素、17项原则、82个关注点的主体内容,如果要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组织需要:

1、要素和原则均存在; 在设计和运行内控体系时,要确定这些要素和原则已被考虑并存在。 2、要素和原则持续运行; 不仅是存在,是需要持续存在,不能间断或在运行过程中消失。 3、要素和原则相互关联、共同运行; 不仅要存在、持续存在,还要以一种相互关联的持续存在,各要素和原则的运行不是孤立的。 COSO认为本框架提出的五要素和17个原则是普适性的,任何的组织要评价自身内控的有效性时,都应该涵盖这些要素和其对应的这些原则,除非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行业、监管、治理、技术应用),经过充分论证才可以决定某原则不适用或不与其要素直接关联。 但是,对于82个关注点是否需要和要素及原则一样需要持续存在和共同运行,COSO为了保持其框架的灵活性,在最终稿里删除了这样的要求。也就是说,COSO不强制要求对本框架中所列关注点进行单独评估以得出内部

大屏幕拼接控制器使用说明书_v1.0

大屏幕拼接控制器 使 用 说 明 书 注:在使用产品前,请您仔细阅读此《使用说明书》,并请您妥善保管。

目录 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安全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产品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硬件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面板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后面板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主要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控制软件使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启动运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启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讯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连接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窗口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窗口大小和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源切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视频四分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窗口关闭和打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窗口叠加CBD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调整和新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式存储和调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矩阵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隐藏的选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颜色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属性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通讯端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RS232连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式调用协议代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常见问题解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认验证验证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控制程序.pdf

标题: 确认、验证、验证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控制程序版号:A/0 分发日期:页码:分发编号: 1 目的 通过确认,证实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组合能使相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达到预期的控制水 平;通过验证,证明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组合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水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二对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适用于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验证。 3 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OPRP和HACCP计划进行确认;负责对OPRP和HACCP计划进行验证。负责对PRP进行验证。 3.2 品管部食品安全小组成员负责CCP的验证;负责最终产品的检验。 3.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负责组织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 工程程序 4.1 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4.1.1 OPRP的确认 4.1.1.1 确认的时机 ①在OPRP实施之前。 ②在下列情况下,根据需要,对OPRP做必要的修改,在修改后的OPRP实施之前,要对其进行确认: a. 原料的改变; b. 产品或加工的改变; c. 复查时发现数据不符或相反; d. 重复出现同样的偏差; e. 有关危害或控制手段的新信息(原来依据的信息来源发生变化); f. 生产中观察到异常情况; g. 出现新的销售或消费方式。 4.1.1.2 确认的内容 确认的内容见表COP12-01“OPRP确认记录表”。 4.1.1.3 确认的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用“OPRP确认记录表”对OPRP进行确认,确认的结果记录在“OPRP确认记录表”的相关栏目中。 4.1.1.4 确认结果的处理 当确认结果表明OPRP不能对相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预期的控制时,应对OPRP进行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 4.1.2 HACCP计划的确认 4.1.2.1 确认的时机 ①在HACCP计划实施之前。 ②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危害分析的输入进行必要的更新,重新进行必要的危害分析,并对 HACCP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在修改后的HACCP计划实话之前,要对其进行确认: 编制/日期:张三2006/5/1 审核/日期:李四2006/5/1 批准/日期:王二2006/5/1

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基于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本文通过对三家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从控股(制衡) 股东性质、股权制衡效果等角度剖析了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路径。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非国有制衡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状态,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仅微弱地优于无制衡股东的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状态,且两者并不明显。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酒类公司

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1) (一)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1) (二)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1) 二、案例介绍 (2) (一)公司背景 (2) (二)股权制衡关系 (2)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股权制衡的解释 (3) 三、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内部控制作为降低交易费用和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为相关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及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影响公司治理(陈汉文、张宜霞,2008)。2008年,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根据五部委制定的实施时间表,《配套指引》从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议题研究也正在我国蓬勃兴起。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依据 La Porta et al.( 2002)的界定,制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0%,因为持股比例在5%-10%之间的制衡股东具有一定的监督动机和能力,但制衡控股股东的作用比较小,除非还存在持股比例在10%以上的制衡股东。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且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考察,国内学者张颖、郑洪涛(2010)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结果,发现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企业文化会对其有所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是三个重要的因素。吴益兵等(2009)认为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是规模、盈利能力、经营活动的复杂状况及企业的成长性,而在控制这些因素基础上,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指标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股权过于集中将弱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后果的考察,国内学者张川等(2009)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和实施对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作用;杨玉凤等(2010)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对隐性代理成本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果的考察,张龙平等(2010)认为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林斌、饶静(2009)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是为了向市

(完整版)EXCEL--数据有效性

数据的有效性----设置输入条件 在很多情况下,设置好输入条件后,能增加数据的有效性,避免非法数据的录入。如年龄为负数等。那么有没有办法来避免这种情况呢?有,就是设置数据的有效性。设置好数据的有效性后,可以避免非法数据的录入。 下面我们还是以实例来说明如何设置数据的有效性。 1. 设置学生成绩介于0----100分之间。 图6-4-1 假设试卷的满分100分,因此学生的成绩应当介于0----100分之间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步使我们录入成绩时保证是0----100分之间,其它的数据输入不能输入。 第1步:选择成绩录入区域。 此时我们选中B3:C9 。 第2步: 点击菜单数据―>有效性,弹出数据有效性对话框。界面如图6-4-2所示。

图6-4-2 在图6-4-2中的默认的是允许任何值输入的,见图中红色区域所示。 第3步:点击允许下拉按钮,从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小数。(如果分数值是整,此处可以选择整数) 图6-4-3

选择后界面如图6-4-4所示。在图6-4-4中,数据中选择介于,最小值:0 ,最大值:100 。 图6-4-4 第4步: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数据有效性设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输入数据时有何变化。见图6-4-5所示。

图6-4-5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输入80是可以的,因为80介于0----100之间。而输入566是不可以的,因为它不在0----100之间。 此时,点击重试按钮,重新输入,点击取消按钮,输入的数据将被清除。 第5步:设置输入信息 在数据有效性对话框中,点击输入信息页,打开输入信息界面。如图6-4-6所示。 图6-4-6 设置好输入信息后,我们再来看输入数据时,界面有何变化。如图6-4-7所示。

28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0目的:为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检测结果的质量,验证和监控检测的有效性,及时发现检测结果的系统性偏差,测试系统不稳定和测量过程失控等危害检测结果质量的偏离。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结果的验证和监控方法的选择,计划制定和方法有效性评审。 3.0职责: 3.1技术负责人: 3.1.1结合各检测项目的特点全面策划验证和监控工作,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 3.1.2审核批准各检测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及记录方式和实施计划; 3.1.3负责组织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评审; 3.2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 3.2.1审核验证和监控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计划; 3.2.2组织实施计划并监督执行; 3.2.3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2.4参加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评审。 3.3检测项目负责人: 3.3.1提出本检测项目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 3.3.2对已确定的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认真按其实施并如实记录; 3.3.3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4资料管理员: 3.4.1收集各项目验证和监控实施计划和评审结果。 3.5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技术负责人应加强有关检测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其得以长期坚持变成有关人员的自觉行动。应组织和指导相关人员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对实施人员进行培训。

4.2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结合项目特点提出验证和监控方法和记录方式建议,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4.3技术负责人应召集有关人员统筹安排并制定本公司实施此项工作的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本公司拟开展验证和监控的项目,实施方案,开始实施的日期,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提出的实施方案应包括: (1)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方案,并论证其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是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评审; (2)验证和监控方案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表格; (3)验证和监控用核查标准或稳定性符合要求样品的选用; (4)评审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方法。 4.4各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分析验证和监控的数据,在发现验证和监控的数据超出预定数据时,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必要时向技术负责人反馈实施验证和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如通过验证和监控发现检测过程失控,危及提供给客户的结果质量时应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并暂时检测工作。技术负责人应指导检测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解决验证和监控中发现的检测结果质量的问题。 4.5技术负责人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 a)验证和监控方案的可操作性, b)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 c)验证和监控结果能否采用统计技术进行评审 d)能否发现检测质量存在的潜在问题。 4.6当监控或验证发现检测质量存在问题时,检测室负责人应立即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尽快采取纠正措施。对较为严重的不符合工作应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管理程序》对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实施有效的善后处理。 4.7评审记录和结论应由技术负责人向管理评审会议报告并交资料员归档。 4.8预防措施

内部控制的概念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和学术界不断推陈出新。但基本上都没有突破会计控制的范围。1992年COSO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但COSO内部控制框架流程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缺陷,致使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被质疑,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实际上,COSO内部控制框架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导引,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环境要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不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界定内部控制的边界,并基于此设计相应的内控模式、机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高效的内部控制①。因此,无论是基于理论层面还是实物层而,重视对内部控制本质、边界和目标等基本属性的研究,是构建企业内 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文献针对内部控制本质及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从企业系统和整体效率的视角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内控系统的构成单元和子系统。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或子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而是按照层级结构来分的企业治理层面的控制和企业管理控制;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单独界定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层级所确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会一计控制等概念,I-!前比较成型和有影响力!、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华,高_立(2011)’‘在困内外相关研究的琴础_上,指出无沦从历史发展、时间考察还是理论逻辑方而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陷入了一个为不能存在的系统寻找独立存在的理由的尴尬境地。ICI此,应该尽早用“内部拄制”取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杨清香(2010) `"利用马克思认识论,对如何构建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或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内部控制的其他概念或理沦要素都是根据内部控制的木质演绛推论出来的。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认为目标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尽管实用,Eli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李连华,2007)0 组织理论是内部控制研究范畴内的重要理论支撑,诸多文献围绕组织内部关系和契约展开对企业内部打制的研究。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的两种组织关系,即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内部控制的木质表现为企业组织体系中各种相关的平等利益工体之问的相压制衡和各科层权利主体依_}二而F的监督。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抨效l1!的从础。李志斌(2009 ) '}"运用组织fil:会学的规则理沦解释了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他认为内部控制在组织内部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法”,足管理权威的来源之一。而竹理权威体系既包括纵向等级制权威体系,也包括横向平行权威体系。一可以石出,卜述两者的观点具有4定的相似性。部分学者还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刘明辉,张宜t } ( 2002 )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性,保i} I: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林钟高,徐虹,吴玉莲( 2009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属J性足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 国外有关学者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为: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以及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彼此相互影响。针对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观点,其一,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其二,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其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Cadbury, Hampell以及Turnbull报告共同构成了英国三个重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研究。英国学者指出了上述观点,即“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应由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护以及评价;独立董事制及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起监督和协调作用。而美国有关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互影响着彼此,特别是在SOX法案404条款的提出之后,利益相关者便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校准工作过程, 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室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如何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成为很多实 验室急需解决的课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可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 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实施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一种检测质量的全面的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是实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 二是内部质量监控。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保留样品再检验 对无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如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指标并易保存的样品采取留样再检测的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这

样不但使检验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检验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助于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2.定期使用标准物质 (1)按计划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查明原因排除异常因素,使检测体系恢复正常。 (2)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来完成仪器的期间核查,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校准状态,对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直到经验正的结果满意时方可投入使用。 (3)利用对标准物质的检测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以查明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检验技术,是否能够检出符合要求的准确数据及结果,这也是对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利用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是把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此方法通过统计技术,将指控样用于检测中,对每次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波动范围,通过检测查出异常原因所导致的波动,制定相应措施进而消除异常原因。 4.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28确保检测结果质量的控制程序

1.0目的:为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检测结果的质量,验证和监控检测的有效性,及时发现检测结果的系统性偏差,测试系统不稳定和测量过程失控等危害检测结果质量的偏离。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结果的验证和监控方法的选择,计划制定和方法有效性评审。 3.0职责: 3.1技术主管: 3.1.1结合各检测项目的特点全面策划验证和监控工作,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 3.1.2审核批准各检测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及记录方式和实施计划; 3.1.3负责组织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评审; 3.2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 3.2.1审核验证和监控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计划; 3.2.2组织实施计划并监督执行; 3.2.3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2.4参加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评审。 3.3检测项目负责人: 3.3.1提出本检测项目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 3.3.2对已确定的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认真按其实施并如实记录; 3.3.3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4资料管理员: 3.4.1收集各项目验证和监控实施计划和评审结果。 3.5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技术主管应加强有关检测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其得以长期坚持变成有关人员的自觉行动。应组织和指导相关人员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对实施人员进行培训。 4.2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结合项目特点提出验证和监控方法和记录方式建议,报技术主管审批。

4.3技术主管应召集有关人员统筹安排并制定本实验室实施此项工作的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本实验室拟开展验证和监控的项目,实施方案,开始实施的日期,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提出的实施方案应包括:(1) 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方案,并论证其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是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评审; (2) 验证和监控方案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表格; (3) 验证和监控用核查标准或稳定性符合要求样品的选用; (4) 评审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方法; 控,危及提供给客户的结果质量时应立即向技术主管汇报并暂时检测工作。技术主管应指导检测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解决验证和监控中发现的检测结果质量的问题。 4.5技术主管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 a) 验证和监控方案的可操作性, b) 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 c) 验证和监控结果能否采用统计技术进行评审 d) 能否发现检测质量存在的潜在问题。 4.6当监控或验证发现检测质量存在问题时,检测室负责人应立即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尽快采取纠正措施。对较为严重的不符合工作应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管理程序》对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实施有效的善后处理。 4.7评审记录和结论应由技术主管向管理评审会议报告并交资料员归档。 4.8预防措施 4.8.1最高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本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的结果,当发现本实验室能力验证或比对结果不满意时,应召集技术和质量主管分析原因,立即进行整改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EXCEL中数据有效性自定义怎么使用

EXCEL中数据有效性“自定义”怎么使用[应用一]下拉菜单输入的实现 例1:直接自定义序列 有时候我们在各列各行中都输入同样的几个值,比如说,输入学生的等级时我们只输入四个值: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我们希望Excel2000单元格能够象下拉框一样,让输入者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就可以实现输入。 操作步骤:先选择要实现效果的行或列;再点击"数据\有效性",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择"设置"选项卡,在"允许"下拉菜单中选择"序列";在"数据来源"中输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注意要用英文输入状态下的逗号分隔!);选上"忽略空值"和"提供下拉菜单"两个复选框。点击"输入信息"选项卡,选上"选定单元格显示输入信息",在"输入信息"中输入"请在这里选择"。 例2:利用表内数据作为序列源。 有时候序列值较多,直接在表内打印区域外把序列定义好,然后引用。 操作步骤:先在同一工作表内的打印区域外要定义序列填好(假设在在Z1:Z8),如“单亲家庭,残疾家庭,残疾学生,

特困,低收人,突发事件,孤儿,军烈属”等,然后选择要实现效果的列(资助原因);再点击"数据\有效性",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择"设置"选项卡,在"允许"下拉菜单中选择"序列";“来源”栏点击右侧的展开按钮(有一个红箭头),用鼠标拖动滚动条,选中序列区域Z1:Z8(如果记得,可以直接输入=$Z$1:$Z$8;选上"忽略空值"和"提供下拉菜单"两个复选框。点击"输入信息"选项卡,选上"选定单元格显示输入信息",在"输入信息"中输入"请在这里选择"。 例3:横跨两个工作表来制作下拉菜单 用INDIRECT函数实现跨工作表 在例2中,选择来源一步把输入=$Z$1:$Z$8换成=INDIRECT("表二!$Z$1:$Z$8"),就可实现横跨两个工作表来制作下拉菜单。 [应用二]自动实现输入法中英文转换 有时,我们在不同行或不同列之间要分别输入中文和英文。我们希望Excel能自动实现输入法在中英文间转换。

测量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l 目的 为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检测结果的质量,验证和监控检测的有效性,及时发现检测结果的系统性偏差,测试系统不稳定和测量过程失控等危害检测结果质量的偏离,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结果的验证、监控方法的选择、计划制定和方法有效性评审以及采用统计等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的监控。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结合本检测中心承检项目的特点全面策划验证和监控工作,审核批准承检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及记录方式及实施计划,负责组织讨验证和监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审。批准检测中心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3.2 检测室负责人的职责 审核并汇总本部门检测项目验证和监控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计划,组织实施预定计划,参加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评审。 3.3 监督员的职责 负责监督实施预定计划的执行,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4 办公室的职责 负责组织制定年度比对验证计划及实施。 3.5 检测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提出本检测项目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对已确定的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认真按其实施并如实记录,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3.6 资料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收集各项目验证和监控实施计划和评审结果。

4 工作程序 4.1 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宣贯质量方针和质量手册,加强有关检测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得长期坚持变成有关人员的自觉行动。 4.2 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结合项目特点提出验证和监控方法和记录方式建议,经检测室负责人会同监督员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 4.3 技术负责人在汇总各检测室上报的意见后。应召集有关人员统筹安排并制定本中心实施此项工作的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本中心拟开展验证和监控的项目、开始实施的日期、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提出的实施方案应包括: 4.3.1 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方案,并论证其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是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评审; 4.3.2 验证和监控方案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表格; 4.3.3 验证和监控用核查标准或稳定性符合要求样品的选用; 4.3.4 评审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方法。 4.3.5 验证和监控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3. 5.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4.3. 5.2 参加检测中心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4.3. 5.3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4.3. 5.4 对有留样品进行再检测; 4.3. 5.5 分析一个样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4.4 各检测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反馈实施验证和监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通过验证和监控发现的问题,如通过验证和监控发现提供给客户的结果质量存在疑问时应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技术负责人应指导检测有关人员及调整力案和及时解决验证和监控中发现的检测结果质量的其他问题。 4.5 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一个评审组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应包括:验证和监控方案的可操作性,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验证和监控结果能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评审,验证和监控方案及记录方式能否证实结果质量符合要求和能否发现测量系统或结果质量存在的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