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17025:2017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ISO17025:2017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ISO17025:2017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ISO17025:2017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页次第 75 页共 6页文件名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发布日期2019年1月1日

1 目的

为了提高检测工作能力,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可信度。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检测工作全过程的监控和能力验证。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质量控制计划,对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评审。

3.2 检测组组长负责编制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内部控制计划。

3.3 有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3.4 主任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批准。

4 程序

4.1 编制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和项目计划

4.1.1 检测组组长应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编制《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对参加的部门、人员、时间、所选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以及所做的结果进行评审。

4.1.2 可以选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有:

4.1.2.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4.1.2.2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4.1.2.3 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性检测。

4.1.2.4 对留样进行再检测。

4.1.2.5 使用其他已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

4.1.2.6 的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

4.1.2.7 适用时,使用核查或工作标准,并制作控制图。

页次第 76 页共 6页文件名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发布日期2019年1月1日

4.1.2.8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

4.1.2.9 物品不同特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4.1.2.10 审查报告的结果。

4.1.2.11 实验室内比对。

4.1.2.12 盲样测试。

4.2 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的开展

4.2.1 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或主管机构安排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本中心应积极主动参加,如当时确有实际困难无法参加时,应以书面形式申请暂不参加。

4.2.2 比对与能力验证项目的选择

4.2.2.1 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或主管机构下达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所涉及的项目。

4.2.2.2 本中心自行组织的比对与能力验证项目,由技术负责人与检测组讨论决定,主要包括:

a.客户投诉的项目;

b.新开展的项目;

c.其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必要的检测项目。

4.2.3 比对与能力验证的组织

4.2.3.1 技术负责人负责联系参与比对与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并落实具有一定的资源保证能力验证工作的开展,同时确定内部参加的人员。

4.2.3.2 检测组组长编制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时间、人员、方式等。

4.2.3.3 本中心优先选用通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和机构进行比对和能力验证。

页次 第 77 页 共 6页 文件名称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1日

4.3 质量控制所得数据的分析 4.3.1 质量控制结果分析方法

A 、对于这些测试的分析是基于参与测试人员结果一致性,从而识别偏差较大的结果。我们会计算出每个结果的Z 值,公式如下:

Z -=

样品的稳健平均值此次测量样品结果的平均值

此次测量样品的标准差

Z 值说明:

|z| ≤ 2 满意的结果 2 < |z| ≤ 3 有问题的 3 < |z| 不满意

B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比对(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保证控制时,必须确保被测物品的稳定性)。 a.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保证控制

利用不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保证控制的判据是:

说明:

1x ——方法1 给出的测量结果; 2x ——方法2 给出的测量结果;

1U ——方法1 测量结果1x 的扩展不确定度,包含概率95%;

2U ——方法2 测量结果2x 的扩展不确定度,包含概率95%。

b.使用相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保证控制

利用相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保证控制的判据是:

说明:

1x ——方法1 给出的测量结果; 2x ——方法2 给出的测量结果;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CDBY-GD/CX-07-2016 A/0 版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无损检测(NDE)责任师资格管理、公司的无损检测外委方的调研、评估,确定、签署外委协议,无损检测过程控制等和底片档案管理等作出规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GC2、GC3级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3、职责 本程序由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归口质量部管理。 4、程序 4.1接收任务 4.1.1本公司凡需无损检测的压力管道焊缝均应由检验员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施工队提出无损检测要求,由无损检测责任师向公司的无损检测外委方发出无损检测委托单,并提供管道空视图及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4.2无损检测外委方的确认 4.2.1对无损检测机构的调查、评估 公司的无损检测责任师和检验责任师受质量保证工程师的委派到专业无损检测机构进行走访、调查,主要调查、了解以下情况: 1)该机构是否是合法企业,索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该机构是否取得国家的“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证(无损检测)”,其检测项目是否满足公司的无损检测需求。索取其复印件及其他资 质复印件; 3)了解该机构持证的无损检测人员数量及持证情况; 4)了解该机构的装备情况; 5)了解该机构的收费及服务质量。 4.2.2 对无损检测机构的调查、评估要形成调查评估报告,交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查。经审查合格,质量保证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该无损检测机构被认定为我公司

的“合格无损检测机外委方”。 4.2.3 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与“合格无损检测机外委方”签订外委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益。协议经双方签字、加盖公章后生效。 5无损检测的控制 5.1无损检测的委托申请 5.1.1 施工队的压力管道焊缝经持证焊工自检,再经检验员检测合格后,由检验员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并交焊接责任师。 5.1.2 无损检测责任师依据施工方案、施工图(关注轴测图)审查“无损检测委托单”,认定委托单正确无误后,与公司的无损检测外委方联系、落实检测时间等相关事项。 5.2 无损检测外委方来公司施工现场作业期间,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协调、监督检查工作,使其检测工作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和委托单的要求。 5.3 检测工作完成后,外委方应尽快提供无损检测的报告和原始记录。 5 4 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审查无损检测的报告,签字并负责。 5.5 如出现无损检测不合格时,应及时通知焊接责任师按“不合格情况控制”程序经行焊缝返修。 5.6 返修焊缝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无损检测责任师按标准规定再次经行无损检测,以满足标准的要求。 6无损检测的档案的保存 6.1 根据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的规定:实施无损检测的检验机构必须认真做好无损检测记录,正确填写检查报告,妥善保存无损检测档案和底片(包括原缺陷的底片)、超声波自动记录资料,无损检测档案、底片和超声波自动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7年。 6.2 无损检测档案和底片(包括原缺陷的底片)、超声波自动记录存放室应通风、干燥,应实施防霉、防虫蛀措施,确保上述资料完好保存7年以上。 7无损检测外委方的动态控制 7.1 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考察无损检测外委方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主要有以下内容: 1)经联系后,检测工作是否及时安排;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管理者和 客户提供足够的信任度,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中心内部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活动计划的审批,并组织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对计划结果进行评审。 3.2 各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3.3 监督员负责检测过程的监督。 3.4 检测人员负责按要求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4 工作程序 4.1 中心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根据有证标准物质的来源情况、检 测的特性和范围以及人员的多少来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4.1.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所采用的技术可包括,但不限于: (1)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结果核查; (2)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3)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4)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技术)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等。 4.1.2 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4.2 编制的“质量控制计划”可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二是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4.2.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的内容可包括: (1)计划控制项目及控制方法; (2)控制频率/时间; (3)控制结果的记录方式; (4)计划评价的时间(时机); (5)控制结果的评价准则;

(6)控制实施责任人; (7)评审/评价栏。 4.2.2 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1)比对实验项目,目的、发起单位、参加单位; (2)样品准备与分发、样品保管、运送要求; (3)比对的实验方法、依据; (4)进行比对的时间、频率; (5)比对结果的分析方法,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分析方法; (6)检测质量制定准则。 4.2.3 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在技术负责人组织下,技术部根据监测的具体情况,专业范围、技术特点选择适宜的控制方法,制定年度的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外部控制计划由技术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编制. 4.2.4 质量控制计划的审批 质量控制计划由中心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各检测室具体实施。 4.3 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4.3.1 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对相关项目结果质量进行控制,做好控制 记录,并对控制结果的数据分阶段进行分析评价,如果发现异常或出现某种不良趋势,应及时查找影响原因,根据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3.2 技术部根据外部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能力验证计划;负责联系、协 调各部门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计划,并负责比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填写“比对、验证活动记录”。 4.3.3 对执行质量控制计划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或经分析认为可能存在的隐患,执行《不符合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3.4 在控制过程中,可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一些项目进行连续或多次的控制,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从中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变异性,检查其质量可否得到保证。 4.3.5 在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若检测结果分析存在离散现象严重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 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结果的原因,按照《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措施。 4.4 质量控制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 4.4.1 内审组组织相关人员就质量控制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经评价发现计划有不相适 应的部分,查明原因,并重新对控制计划进行调整,经中心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李正东(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编 1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1.1 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1.1.2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和保持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1.2 领导作用 1.2.1 概述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1.2.2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的建立,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1.3 全员参与 1.3.1 概述 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1.3.2 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 1.4 过程方法 1.4.1 概述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系统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1.4.2 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1.5 改进 1.5.1 概述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1.5.2 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1.6 循证决策 1.6.1 概述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1.6.2 理论依据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可能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可信。 1.7 关系管理

无损检测实施管理汇总

无损检测实施与管理 1.总则 1.1为了能顺利的、高质量的完成已内酰胺项目,参与本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业 主、监理、施工承包单位、检测机构在实施各项检测项目时,都必须按照设计文件规定和本规定的要求制定出一整套相应的无损探伤和检测方面实施策略。从质保体系上、人员资格上、检测工艺上、检测设备上保证无损探伤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标准要求。 1.2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独立检测机构应根据项目的委托,制定自己的服务计划, 以满足工程的需要。本管理办法是针对已内酰胺项目整个工程施工建设阶段无损探伤和检测而制定,解释和修改权为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 1.3本项目无损探伤和检测按下列管理模式执行: 1.4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本项 目HSE有关规定执行。 2.定义 公司:也称“业主” 总包:×××公司已内酰胺项目部,(×××)公司 监理(机构):×××监理公司 施工承包商:与业主和施工承包商共同或单独与业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的单位或公司,简称“承包商”

检测单位:是指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取得《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证》,由业主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 监督检验单位:指具备“检测单位”资质,作为专业监督检验机构支持业主进行监督抽检和管理的单位 检测人员:指持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与其从事检测项目、级别相适应资格证书的人员 设计承包商:与公司签订设计承包合同的设计院或公司,也称“设计院” 质量管理委员会:(简称:质管会)项目现场成立的由业主、总包、监理、承包商代表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 3.引用标准 《常用无损探伤应用导则》GB 5616-85;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国务院(2003)373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程》国质检锅(2002)248号《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国质检锅(2002)249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程》劳动部(1996)140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2)83号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3323-2005 《复合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GB7734-87 《球形储罐γ-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方法》GB/T6544-96.ST/T4055-93 《磁粉探伤方法》GB/T15822-95 《钢制承压管道对焊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 《管道、储罐渗透检测方法》SY/T4080-95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检收规范》GB50235-97 《不锈钢、铝制料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31-2000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规范实验室管理,确保在组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中所进行的检验、测量、试验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准确的完成各项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2.0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用于检测、测量和试验活动所涉及到的实验室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3.0术语及定义 3.1实验室 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在内的检验、测量、试验和校准的机构,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 4.0职责 4.1过程质量管理部 4.1.1负责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检定/测量归口管理,对外部实验室能力及进货检验的性能试验进行监控; 4.1.2负责整车检测线委外检测、整车路试、三坐标测试及日常管理。 4.2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认。 4.3试制试验部 4.3.1负责编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4.3.2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4.3.3负责对生产制造过程和新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的零部件、发动机、白车身和整车等依据技术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5.0工作程序 5.1工作流程:见附件。 5.2试验范围

5.2.1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本公司实验室试验项目:检测线整车检测试验、整车性能与排放性能试验、整车安全性能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传动系统性能试验、电驱系统性能试验、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试验、电池性能试验、环境与材料性能试验。 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应建立相应的方法并经试验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在试验记录中说明。 5.2.3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方法和标准的清单详见《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5.3实验室人员资格确认 5.3.1实验室应由技术、测量、试验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对技术负全面责任,测量、试验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完成测量/试验任务,确保测量、试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5.3.2监控与测量装置的有关人员(包括计量检测、计量管理以及其使用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3.3实验室试验人员的资格参见实验室组织架构及人员资质,试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有检测/试验资格证书。 5.4实验室环境控制 5.4.1测试的环境条件应按照国家校准规范或校准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控制,以消除或减少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4.2对检测/试验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应予以监测、控制和记录填写《实验室环境监控记录》,并对检测/试验结果做相应校正。

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doc

06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1 文件编号:NPIC-YR-ZD-06 版本:A 页数:共4 页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04-08发布2006-05-10实施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文件编号:NPIC-YR-ZD-06 版本:A 本页版次:0 页码:2/4 1 目的 对无损检测记录进行控制,为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提供相应证据,确保产品

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压力容器制造中无损检测质量记录的控制。 3 职责 3.1质保科负责无损检测报告档案的归口管理。 3.2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无损检测系统中相关记录的收集、整理。 4 工作程序 4.1 无损检测记录的分类 4.1.1射线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布片图”、“焊接射线检测工艺卡”、底片、“射线探伤质量评定记录”、“射线探伤质量通知单”、“焊缝射线探伤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和“射线探伤报告”。 4.1.2超声波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焊缝超声检测工艺卡”、“超声波探伤报告”和超声波自动记录资料。 4.1.3磁粉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磁粉检测工艺卡”、照片和“磁粉探伤报告”。 4.1.4渗透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渗透检测工艺卡”、照片和“渗透探伤报告”。 4.2 记录的填写

27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02-509A-00

1.目的 通过对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及结果进行监控、验证和评价,以持续保持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实验室检测活动及结果所进行的监控验证、评审活动的控制。 3.职责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和方法的选择; 实验室主任负责计划的审批;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和质量控制结果的评审。 4.控制程序 4.1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于年初制定本室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计划》,计划应尽可能覆盖所有常规检测项目并满足对检测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控制要求。国内外组织的水平测试,随时列入本年度计划,经室主任批准实施。质量控制计划一般应包括控制对象、参加人员、实施日期、控制方法等。 4.2质量控制计划的审批 实验室主任负责计划的审批。 4.3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 采取的质量控制方法,应达到对控制对象进行有效监控的目的。选择的质量控制方法应在质量控制计划中给予描述和确认。控制方法通常选择下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3.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4.3.2参加由CNAL等机构组织的国内和国际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和水平检测,或组织实验室内比对实验。 4.3.3使用同一检测方法进行重复性实验,或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或仪器)进行方法(或仪器)间比较实验。 4.3.4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

4.4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指定人员,参加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指定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应本着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完成,并作好详细记录。 4.5质量控制结果的评审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将质量控制记录汇总,并组成有各技术岗位具有一定技术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参加的评审小组,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系统地评价必要时,要使用统计技术。通过统计分析与评价,应该给出对检测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有无影响和影响程度的结论,并记录在《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记录》中,以便于及时发现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潜在不合格因素。 4.6预防措施 通过对质量控制结果的评审,当发现存在可能影响检测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潜在不合格因素时,应按照《预防措施程序》给予及时消除。 5.相关文件 《预防措施程序》 WHHDSPJT/QM02-411A-00 6.记录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计划》WHHDSPJT/QM04-70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记录》WHHDSPJT/QM04-67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变更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ISO9001:2008、CNAS-CL01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满足客户和法定管理机构的需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变更。 3.职责 3.1 实验室主任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3.2 质量负责人组织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3.3 质量管理室组织实施和归口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4.程序 4.1 组织结构 4.1.1 实验室主任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明确实验室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4.1.2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和授权,实验室主任负责从实验室当前任务和中期发展需要出发,策划建立或变更质量管理体系,确定组织结构,包括质量管理室,检测室设置,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和任职要求,确定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资源。

4.1.3 实验室设置质量管理室、生产管理室和标准计量室、制样室和2个检测室,实验室内部机构图见《实验室内部机构图》 4.1.4 实验室管理岗位设置主任、技术负责、质量负责、《检测报告》意见和解释人员、检测方法主管、授权签字人、质量管理室负责、生产管理室负责、检测分析室负责。操作岗位设置检测员。核查岗位设置监督员、内审员。岗位职责见《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支持文件《工作说明书》。 实验室主任组成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 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质量负责组成实验室领导层,负责实验室重大问题的决策。 4.1.5 质量管理室负责编制《实验室内部机构图》、《实验室平面布局图》、《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职责分配表》,实验室主任批准。4.2 质量管理体系 4.2.1 质量管理体系 1)根据从事检测活动的范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9001:2008除7.3条款、7.5.2条款外的全部条款、CNAS-CL01包含的25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19项要素,符合CNAS-CL10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实验室从事的检测活动及所有部门、场所、检测设备和人员。 3)实验室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的所有制度,规定,程序,计划,指导书制订成文件,成为实验室内部法规,传达至有关人员,便于其理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程序

1.适用范围 本管理程序适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检修的无损检测管理。 2.目的 明确本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规范无损检测的实施,并确保其结果的真实、公正。 3.定义 3.1 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由总承包项目部直接委托,并通过业主单位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为按总承包项目部指令对各施工承包商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3.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各施工承包商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委托,并通过项目认可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承担委托方承包范围内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4.职责 4.1 公司项目部: 4.1.1 负责制定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4.1.2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4.1.3 负责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绩效考核; 4.1.4 负责向项目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发出工作指令; 4.1.5 负责受理各施工承包商对无损检测单位和人员的投诉,组织仲裁无损检测的技术性争议。 4.1.6 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准入审查; 4.1.7 负责无损检测人员资质的审查;

4.1.8 负责敦促施工承包商为无损检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1.9 负责协调全项目范围内施工与无损检测的交叉作业。4.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 4.2.1 建立满足项目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制度、规程,编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相应工艺; 4.2.2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无损检测人员和设备,尽量保证检测与施工进度同步,质量、工期、服务并举; 4.2.3 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和出具检测报告,并确保其准确性; 4.2.4 积极配合总承包项目部、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4.2.5 根据项目要求,妥善保管放射源,严格履行放射作业管理的相应手续; 4.2.6 按项目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无损检测统计报表。 5.工作程序及要求 5.1 项目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结果质量控制

第章结果质量控制评审准则: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验检测工 作的全过程。 参加实验室比对的能力验证活动,不但能考核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而且还可检查仪器的运 行状态、标准物质的应用、化学试剂的纯度及实验用水是否符合要求,是对其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监督、确认和评价。 实验室还应经常利用内部手段,如对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 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 在标准更新、人员交替、设备变化和检测质量波动的情况下,尤其应加强质量控制工作。 (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一般以比对的方式进行,以下简称比对) 一、实验室间比对方式 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测试样品进行检 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确定实验室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是判 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1)能力验证:(多个实验室) 利I」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一般能力验证由主持评审 的机构和权威的技术机构组织。 (2)测量审核:(参加实验室与参考实验室) 一个参加者对被测物品(材料或制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由获得测量审核

认可的机构提供)进行比较的活动。 (3)实验室自行组织的比对: 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确定实验室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是判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两个实验室条件(硬件、人员能力、设备能力等等)应当大致相当,如果条件差别很大,比对结果意义不大。 (4)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①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由检测人员对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将检测 结果与标准值比较,以验证检测测量能力。 ②样品复测: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再用相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参数进行复 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③人员比对: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某一样品进行相同方法的检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④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二、实验室间比对的实施 1)比对活动的文件(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实验室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工作质量及可信度,评估和监督检验检测机构能力维持的状况,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本公司能够满足对检测质量的要求,本公司实施有计划的检测质量控制活动,以便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导致不符合检测的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提供保证,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本公司内部各检测室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3.职责 质量保证人组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检验室组织实施,各部门质量监督员负责实施中的监督。 1)质量保证人负责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的制定,并对实施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确认。根据过程质量监督和结果质量监督,对检测结论进行签字确认。 2)各检测室人员(包括检测、校对人员)严格按照检测报告审核制度执行; 3)质量监督员负责检测过程的现场确认,核对并签字确认; 4)质量保证人负责进行结果质量审核并签字确认; 5)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委托检测项的评审并验收,负责查验管理; 7)技术总工负责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计划的批准执行。 4.质量控制活动 要点概述 ①所有检测报告必须严格按照检测报告审核制度执行; ②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③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抽查,核验检测数据的复现性或差值复现性; ④对检测项目进行再检测或重复检测,其判据是En值; ⑤分析一个项目参数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⑥对公司内部人员、设备等进行比对。 4.1 质量控制活动分为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和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内部质量控制 活动以检测报告审核制度为主,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以参加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方法为主。 4.1.1检测报告审核制度 4.1.1.1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及编制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 ?数据处理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作用: ?了解分析工作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异常,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特点: ?系统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至少在原则上是可知的,它们的值在相同的测定过程中是稳定的,或 者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变化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够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仪器误差----由于仪器读数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 ?操作误差----由于个人操作不够准确引起的误差。 避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选择比较完善的分析方法,用标准方法或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利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所用仪器经过校正; ?采用空白实验减少误差; ?制定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偶然(随机)误差的特点: ?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 ?偶然误差出现的机率与大小有关;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率少。 避免或消除偶然(随机)误差的方法: ?增加分析测定的次数。 过失误差: ?空气的沾污 ?容器的沾污和吸附 ?试剂和蒸馏水的不纯的影响 ?试样存储中的损失

避免和消除过失误差的方法: ?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检验和分析; ?容器的预处理按照要求进行; ?加入适当的试剂克服吸附; ?选用高级别的试剂和纯净的蒸馏水; ?按照要求保存样品。 一、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 ?数理统计方法; ?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验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一)检测有关的数理统计方法: ?平均数 ?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有效数字 ?数据的取舍 1.平均数 ?算术均数----直接计算法和加权法 ?几何均数 1.1算术均数 (1)直接计算法:当观察值的个数不多时,例如,空气检测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资料,可以直接将各 观察值相加,除以观察值的个数,算出均数。 c1+c2+c3+……+c n∑c C =――――――――――=――― n n 式中:C为均数, c为观察值, n为观察值的个数, ∑c为各观察值的总和。 (2)加权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常随职业活动的不同时间而不同。在评价劳动者在一个工作班中接触的浓度时,常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在这里时间起了“权数”的作用,它权衡了各浓度值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对均数的影响。 ?例:在某采样点,测定记录为8~9点,测得苯浓度为10 mg/m3,9~12点为50 mg/m3,12~14点为 30 mg/m3,14~16点为20 mg/m3。 10×1+50×3 +30×2 +20×2 260 C =—————————————————=——=32.5 1 + 3 + 2 + 2 8

28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0目的:为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检测结果的质量,验证和监控检测的有效性,及时发现检测结果的系统性偏差,测试系统不稳定和测量过程失控等危害检测结果质量的偏离。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结果的验证和监控方法的选择,计划制定和方法有效性评审。 3.0职责: 3.1技术负责人: 3.1.1结合各检测项目的特点全面策划验证和监控工作,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 3.1.2审核批准各检测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及记录方式和实施计划; 3.1.3负责组织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评审; 3.2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 3.2.1审核验证和监控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计划; 3.2.2组织实施计划并监督执行; 3.2.3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2.4参加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评审。 3.3检测项目负责人: 3.3.1提出本检测项目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 3.3.2对已确定的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认真按其实施并如实记录; 3.3.3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4资料管理员: 3.4.1收集各项目验证和监控实施计划和评审结果。 3.5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技术负责人应加强有关检测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其得以长期坚持变成有关人员的自觉行动。应组织和指导相关人员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对实施人员进行培训。

4.2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结合项目特点提出验证和监控方法和记录方式建议,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4.3技术负责人应召集有关人员统筹安排并制定本公司实施此项工作的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本公司拟开展验证和监控的项目,实施方案,开始实施的日期,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提出的实施方案应包括: (1)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方案,并论证其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是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评审; (2)验证和监控方案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表格; (3)验证和监控用核查标准或稳定性符合要求样品的选用; (4)评审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方法。 4.4各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分析验证和监控的数据,在发现验证和监控的数据超出预定数据时,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必要时向技术负责人反馈实施验证和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如通过验证和监控发现检测过程失控,危及提供给客户的结果质量时应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并暂时检测工作。技术负责人应指导检测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解决验证和监控中发现的检测结果质量的问题。 4.5技术负责人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 a)验证和监控方案的可操作性, b)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 c)验证和监控结果能否采用统计技术进行评审 d)能否发现检测质量存在的潜在问题。 4.6当监控或验证发现检测质量存在问题时,检测室负责人应立即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尽快采取纠正措施。对较为严重的不符合工作应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管理程序》对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实施有效的善后处理。 4.7评审记录和结论应由技术负责人向管理评审会议报告并交资料员归档。 4.8预防措施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今年9月份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

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中心目前只有一间实验室,要在外找一家同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助比对) (3)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办公室归档。 (4)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措施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措施 1.1质量方针 坚持标准,公正求实,信守合同,一流服务。 1.2质量目标 射线检测底片质量合格率100%(对不合格的底片要及时补拍并达到合格); 超声波检测准确率≥99%; 检测比例符合率100%;。 检测指令执行率100%; 射线检测评片准确率≥91.95%(明显的缺陷影象特征不得错评和漏评,否则监理有权建议对评片人员进行清退处理); 检测报告准确率100%; 标准规范执行率100%。 1.3质量控制结构

1.4质量责任 1.4.1项目经理

1.4.1.1贯彻国家有关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项目质量方针,领导并组织质量方针的实施。 1.4.1.2组织制定项目质量目标及质量政策,保证质量目标及质量政策的贯彻实施,组织管理评审,建立和不断完善项目质量体系,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1.4.1.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及时组织讲座和质量策划活动。 1.4.1.4组织制定和批准必要的质量奖罚等质量文件,鼓励取得显著工作成绩的人员和惩罚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者。 1.4.2技术质量负贵人 1.4. 2.1技术负责人负执行公司质量方针、质虽目标、质量政策,协助项目经理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1.4. 2.2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工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技术问题负全面责任。负责技术改迸、技术培训、技术创新、技术监督工作,并在项目施工期间有义务对职工技术进行指导和监督。 1.4. 2.3工程准备阶段,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及涉及到的技术文献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射线检测工艺等技术资料,技术资料应涉及到整个检测工作的每一方面,包括:现场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射线检测工艺、暗室处理工艺等。 工程准备阶段,技术负责人有义务和责任对检测人员迸行技术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培训应涉及到整个检测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现场作业,暗室处理,底片评定以及检测工作辅助性其它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1.定义 1.1质量保证是试验检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1.2质量控制指以满足试验检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2.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按照内控(含分析人员自控、他控)、外控进行控制,从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记录、报告等方面严把质控关。 2.1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并按照《见证取样工程检测》要求持证上岗。 2.2监测仪器设备 2.2.1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年度仪器设备送检校准计划,对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合格期内使用;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自校或核查。每年对仪器与设备检定及校准情况进行核查,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 2.2.2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仪器与设备年度核查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3.质量监督检查

质控室制订质保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开展质量监督检查:一是利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二是使用相同方法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或校准测量;三是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测量。通过以上方式积极开展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控制手段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4.有机分析质控要求 4.1分析仪器性能校准 对分析仪器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应在分析当天或按仪器要求执行。 4.2标准曲线核查 样品分析当天或仪器每运行12小时,应用标准溶液对标准曲线进行核查。通常情况下,若标准溶液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对误差不超过20%,原标准曲线可继续使用;若分析方法中对标准曲线核查有明确要求,则按方法要求执行。发现标准曲线失控,应立即重新绘制曲线。 5.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积极参加国家、河北省组织的实验室间参加能力验证、设施比对等活动,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