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广安市协兴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汇总)

四川省广安市协兴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汇总)

四川省广安市协兴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汇总)2018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目录

公开时间:2019年8月26日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4)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4)

二、机构设置 (12)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13)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13)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13)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3)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14)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4)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33)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33)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34)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35)

十、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35)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36)

第四部分附表 (44)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44)

二、收入总表 (44)

三、支出总表 (44)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44)

五、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政府经济分类科目) (44)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44)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44)

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44)

九、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表 (44)

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44)

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44)

十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表 (44)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

1.党政办公室,负责党工委、管委会日常工作。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3.经济发展和旅游局(增挂市环境保护局协兴园区分局牌子),负责调研、拟订园区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计划等方面的工作。

4.财政局,贯彻执行国家财税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园区财政、国有资产、资产评估、财政监督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5.农村工作和安全管理局,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

6.规划建设局(与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协兴园区分局合署办公、增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兴园区分局牌子),负责组织编制园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7.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政务服务中心(简称协兴园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协兴园区管委会管理的事业

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为园区企业提供有关行政审批、证照办理和服务项目的政策、法规、规定以及办事程序的咨询指导等工作。

8.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服务中心,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服务中心(简称协兴园区建设服务中心)为协兴园区管委会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园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和城市建设、市政工程建设、城镇勘测规划设计等服务工作。

9.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园林环卫管理所(简称协兴园区园林环卫管理所)为协兴园区管委会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园区公共绿化建设与管护工作等方面的工作。

10.设立广安市公安局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分局(简称市公安局协兴园区分局),为市公安局的派出机构,市公安局主管,协兴园区管委会协管。

11.协兴城管执法大队为市城管执法局设在协兴园区的派出机构,市城管执法局主管,协兴园区管委会协管。

12.协兴园区纪工委、监察室合署办公,负责园区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

13.协兴园区社保中心为协兴园区管委会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内各项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开展。

14.协兴园区党群工作部,负责园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并开展党建研究。

15.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16.乡镇卫生院是县或乡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

17.中小学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承担义务教育的阶段教育教学,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2018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18年,协兴园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加速推进园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强化“三个抓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1)抓项目。按照“我有什么,我要什么,企业有什么,企业干了什么”思路,组建三个招商专班,大力开展专业招商,签约信息通信商务区等项目7个,到位资金35.5亿元。与省市同步集中开工四批次21个重大项目,旅游集散中心等30个项目加快推进,天星湖景区等8个项目竣工,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0.46亿元、增长29.5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6%。

(2)抓政策。3月6日,赴昆明参加由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中国环科院水污染治理项目评审工作会,西溪河流域综合治理争得专项支持。结合省旅发委等11委(厅)《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精神,对标省级旅游产业园区创评37项指标,推进省级旅游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并于7月5日、9月19日到省旅发委专题汇报,得到明确支持。包装川东民俗博览馆项目,获得2018年度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支持。

(3)抓资金。着力在融资、向上争资上下功夫,通过国企平台,协浓片区安置房建设等4个项目获得国开行政策贷款4.82亿元。深度包装项目128个209亿元,综合节水及计量改造工程等10个项目挤入中省盘子、争取资金4.7亿元,到位资金5122万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99万元,置换债券资金6971.6万元。争取一般转移支付1.28亿元。

2.实施“两大工程”,全域面貌持续提升

(1)实施城市提质工程。紧扣广安主城区“六大片区布局”和“常年观绿、四季赏花”要求,旅游总体规划优化完成在即。着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化”建设,福兴大道、新华路延伸段“一路一品、一路一景”景观项目加快推进,西溪湿地、春堡路背景绿化建成竣工,小平故里路、佛手山景区实现亮化提升。对标A级标准,新建旅游厕所5座。开展城市管理突出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违规道旗广告、“牛皮癣”清理全面完成,拆除“双违”建筑2100余平方米,市容市貌显著改善,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2)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率达到90%以上,新流转土地经营权1000亩。确立“两带多园”发展思路,对标“产区变景区”,新建全民至龙顶白云湖休闲采摘观光园600亩,华源生态农庄3A级景区创评工作有序推进。依托农民夜校,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培育家庭农场2个、专合组织3个。按照错落有致、前庭后院、瓜果飘香的要求,新建农民新居258套,建成燎原、团坝等幸福美丽新村5个。

3.加快“四个建设”,发展格局明显优化

(1)建设红色旅游胜地。着力擦亮邓小平故里旅游品牌,新启动蒲殿俊祖居、胡氏故宅保护恢复项目,加快推进笔架山风景区建设,道台院子基本完工,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启动“研旅”融合工程,引资建设“自然而然”亲子乐园,1-11月接待研学旅行78.2万人次、收入6647万元。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年广安国际红色马拉松赛等活动,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主动融入重庆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体系,争取实施巴广渝高速邓小平故居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加速交通互联。紧跟中省改革步伐,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369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投入运营,政府采购改革等9大类51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消除政策差异,加速政策互通。

(3)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对接全市农业基地规划建设,新拓展柑橘1000亩、优质蔬菜500亩,配套产业道路20公里。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蔬菜产量2.5万吨、水果产量2000吨、

粮食总产1.8万吨,出栏生猪5.31万头、小家禽8.1万只,成为广渝市场重要供应地。加强团坝血橙、协兴牛奶草莓等本土特色产品培育,通过协兴中心供销合作社上架本地农特产品90余种、销售0.5亿元,邓家盐皮蛋网络销量全市第一。

(4)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办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环保信访件3件。统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完成全市一级饮用水源地隔离及应急设施建设,建成浓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常态化开展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工作,西溪河水质稳控在III类水质,1-11月空气优良率达84.2%。实施森林抚育1100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渠江生态走廊底座进一步夯实。

4.办好利民实事,群众生活幸福安康

(1)脱贫攻坚扎实有效。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40万元,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坯房改造72户,修建道路111.3公里。新建产业基地1500亩,发展蔬菜生产基地1个,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及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启动实施移民后扶600元指标项目,其中直发直补24.3万元。用好邓小平故里扶贫助学基金,助力63名家庭困难大学生圆梦大学。持续开展2014-2017年退出贫困户“回头看”“回头帮”,253户781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2)民生保障坚强有力。坚持民生优先,完成民生支出2.87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以上,13大项71小项民生工程达到应有进度,义务教育“三免”政策全面落实,协兴小城镇危旧房改造项目基本完工。实施医疗救助79人次,居家养老解困1200名,助力解难230人次。各类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达到5.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新增城镇就业704人,城镇登记失业控制率3.3%。

(3)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优质教育提质增量,推进“全面改薄”规划,改善3所学校7个校点办学条件,萃屏山幼儿园加快推进,预计明年3月底竣工。扎实开展“三进校园”活动,依托来德书院承办全市书法骨干教师培训、书法教材培训等3批次。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深入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快建设,恒德医院正式迎诊,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

(4)综合治理纵深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实施,建成浓溪镇法治文化阵地,开展安置帮教和法律援助1060余件次,全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整治各行各业乱象,关停黑驾校1处,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2件。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增农村视频监控点位133个、天网高清监控点位达到264个。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圆满承办全市高速公路事故应急演练,稳妥推进富盈·加州阳光项目堡坎垮塌问题处置工作。抓实做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5.抓实党建责任,党的建设不断强化

(1)中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落地。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通过集中宣传宣讲、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广大党员干部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有效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各项重大决策在协兴园区生动实践。

(2)“三大活动”圆满开展。严格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认真总结提炼理论成果,高质量形成调研报告5篇,《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被市委政研室专刊印发。围绕“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怎么办”“怎么干”大讨论,在思路上“校表”、在举措上“对标”、在行动上“落实”,提炼形成园区“1+3”系列文件,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

(3)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分层分类推进农村、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机关单位、学校、国有企业等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4个,新培育基层党组织2个。按照村村能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习近平经典语录要求,创新推进“磐石工程”,新(改、扩)建村(社区)活动阵地3个。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培育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36名,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搭好舞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5名,帮助企业引才60名。严格主题党日活动,由园区各级党支部组织,轮流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支部所在单位全体党员干部

职工到小平故里参观拜谒,接受党性教育洗礼。

(4)反腐倡廉坚强有力。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强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通报典型案例13件、处分20人。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收(追)缴违纪款4.3万元,处分1人。

今年以来,虽然协兴园区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产业结构不优、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机制不活等问题依然凸显。2019年,协兴园区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定力,牢固树立“一年干成几件小事,几年干成一件大事”“晚干不如早干,要干就干好”的理念,强基础、育产业、优环境,一年接着一年干,聚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中心,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区、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二、机构设置

协兴园区(本级)下属单位18个,其中行政单位9个,事业单位3个,乡镇2个,学校2个,卫生院2个。

第二部分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8年财政本年收入合计52136.97万元,支出合计52123.58万元。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2836.64万元,占63%;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8044.23万元,占34.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0万元;事业收入1213.39万元,占2.3%;经营收入0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42.70万元,占0.1%。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8年财政本年支出合计52123.5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4256.55万元,占27%;项目支出37867.03万元,占73%;上缴

上级支出0万元;经营支出0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万元。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8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总计50880.87万元,支出总计50880.87万元。与2017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加14361.31万元,增长39%。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32836.64万元,占本

年支出合计的63%。与2017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增加4852.21万元,增长17%。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32836.84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44.27万元,占8.36%;公共安全支出2309.64万元,占7.03%;教育支出6754.89万元,占20.57%;科学技术支出13.60万元,占0.0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17.90万元,占2.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59.08万元,占8.1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590万元,占7.89%;节能环保支出82万元,占0.25%;城乡社区支出4089.57万元,占12.45%;农林水支出4772.38万元,占14.53%;交通运输支出323万元,占0.98%;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42.66万元,占0.1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0.73万元,占0.18%;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2392万元,占7.28%;住房保障支出3182.45万元,占9.69%,其他支出2.48万元,占0.03%。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人大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为15万元,完成预算100%;

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数970.27万元,完成预算100%;

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支出决算为146.14万元,完成预算100%;

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专项业务活动(项):支出决算数17.80万元,完成预算100%;

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政务公开审批(项):支出决算数15.18万元,完成预算

100%;

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信访事务(项):支出决算数29.81万元,完成预算100%;

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事业运行(项):支出决算数41.88万元,完成预算100%;

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其他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135.89万元,完成预算100%;

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发展与改革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数201.18万元,完成预算100%;

1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发展与改革事务(款)事业运行(项):支出决算数16.67万元,完成预算100%;

1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发展与改革事务(款)其他发展与改革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29.20万元,完成预算100%;

1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统计信息事务(款)专项统计业务(项):支出决算数10.58万元,完成预算100%;

1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财政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数173.59万元,完成预算100%;

1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财政事务(款)财政委托业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211.51万元,完成预算100%;

1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财政事务(款)事业运行(项):支出决算数20.90万元,完成预算100%;

1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财政事务(款)其他财政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6.57万元,完成预算100%;

1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税收事务(款)协税护税(项):支出决算数300万元,完成预算100%;

1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人力资源事务(款)军队专业干部安置(项):支出决算数1.29万元,完成预算100%;

1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人力资源事务(款)引进人才费用(项):支出决算数1.6万元,完成预算100%;

2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人力资源事务(款)其他人力资源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1万元,完成预算100%;

2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纪检监察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数61.38万元,完成预算100%;

2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纪检监察事务(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支出决算为17.89万元,完成预算100%。

2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纪检监察事务(款)事业运行(项):支出决算数10.52万元,完成预算100%;

2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纪检监察事务(款)其他纪检监察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42.04万元,完成预算100%;

2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商贸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数18.71万元,完成预算100%;

2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商贸事务(款)国内贸易管理(项):支出决算数5万元,完成预算100%;

2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商贸事务(款)招商引资(项):支出决算数47.42万元,完成预算100%;

2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商贸事务(款)其他商贸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14.56万元,完成预算100%;

2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档案事务(款)其他档案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0.72万元,完成预算100%;

3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群众团体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为1.5万元,完成预算100%;

3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群众团体事务(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支出决算数34.03万元,完成预算100%;

3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群众团体事务(款)其他群众团体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34.58万元,完成预算100%;

3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党委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为32.93万元,完成预算100%;

3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党委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款)其他党委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项):支出决算数4.6万元,完成预算100%;

3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组织事务(款)其他组织事务支出(项):支出决算数1万元,完成预算100%;

3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其他共产党事务支出(款)其他共产党事务支出(项):决算支出数9万元,完成预算100%;

3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款)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项):决算支出数62.32万元,完成预算100%;

38.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行政运行(项):支出决算数1457.05万元,完成预算100%;

39.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支出决算数4.61万元,完成预算100%;

40.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治安管理(项):支出决算数25.95万元,完成预算100%;

41.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刑事侦查(项):支出决算数2.27万元,完成预算100%;

42.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防范和处理邪教犯罪(项):支出决算数14.98万元,完成预算100%;

43.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禁毒管理(项):支出决算数5万元,完成预算100%;

44.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反恐怖(项):支出决算数(项):支出决算数12.70万元,完成预算100%;

45.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网络运行及维护(项):支出决算数372.26万元,完成预算100%;

46.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事业运行(项):支出决算数16.83万元,完成预算100%;

47.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其他公安支出(项):支出决算数202.95万元,完成预算100%;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培育并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当下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区域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培育河南包括郑州新区、登封嵩山、焦作云台山、洛阳龙门、驻马店嵖岈山、南阳卧龙岗、信阳鸡公山、许昌鄢陵、永城芒砀山和平顶山尧山-大佛在内的十大旅游集聚区。 1河南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1.1在地理、文化空间上的集聚性 1.1.1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都分布在旅游发达区域 河南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大部分都分布在城市或地区的旅游发达地带,为当地旅游发展的排头兵或是重心区域。如龙门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洛阳旅游发展的核心,高A级景区集中,各类旅行社、酒店、购物店、旅游交通众多,该地汇集洛阳地区的旅游信息流、游客流、资金流,拉动搞活整个洛阳地区的各类旅游活动。

1.1.2各集聚区所依托的旅游发达区域都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或文化范围 河南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都是分布在特定文化范围或地理区域,具有地理上集中性和文化上一致性。如郑州新区旅游集聚区是以集中现代化的商务、信息、资金、技术的郑州东区为立足点,以郑州东区具有复合型新城区的特点为优势,挖掘文化内涵,添加文化符号,发展本地区文化创意,会展,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信息商务和金融服务,集聚并发展各类新型旅游要素,发展并培育成能综合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商务会展、美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旅游集聚区。 1.2功能划分上具有区域特色性和互补性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既集中了河南的优势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也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域或文化,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地域间的互补性。文化资源上涵盖了嵩山儒释道文化、洛阳龙门文化、南阳卧龙文化;自然资源上囊括了登封嵩山、驻马店嵖岈山、平顶山尧山、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等河南名山。在地域分布上,河南中部的有郑州新区和登封嵩山旅游集聚区;东部有永城芒砀山旅游集聚区;西部有龙门文化旅游集聚区;北部有云台山旅游集聚区;南部有信阳鸡公山、平顶山尧山-大佛、许昌鄢陵、驻马店嵖

[四川]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

[四川] 最为详尽的全省各市州所有工业园区。附:发展产业规划 我省园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中部省尚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在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我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周边, 成德绵眉资遂六市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数量占全省的42%,盆周和民族地区产业 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实力 相对较低,带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成效还不明显。二是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衔接不够。 我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总体上规划水平较低,大部分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未落实,普遍存在产业繁杂、企业扎堆的现象。园区产业定位不准确,与区域 产业定位不衔接,园区产业功能分区不合理;多数园区尚未形成主导产业,产业链体系还较为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高,真正谈得上特色鲜明、具有产业集中度的园区仅占15%左右。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内优势产业成链发展、关联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 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在较大程度上与城镇建设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不相衔接,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水、电、路、气、通信、环保、物流等 基础设施与城镇规划建设体系配套不紧密,公共资源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三是产业同构化趋势明显,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一些地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 未能充分体现当地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特点,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同现象突出,园区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作发展的格局远未形成;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过度依靠土地、能 源价格的减让,无序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外向经济发展缓慢,外向度不高。我省多数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以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引进外资在园区招商引资总量中的比重较小。出口加工区数量太少,内陆港、保 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滞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快。 --电子信息。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销 售收入达到1400亿元,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绵阳经济开发区数字家电产业园产业规模超 过300亿元,支撑成-绵-乐-广-遂电子信息产业带加快建设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 息产业基地。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一、项目名称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二、地理位置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大瀑布地理方位为东经105°41′,北纬25°55′;距省会贵阳市137公里。 三、项目类型 核心旅游产品 四、用地面积及建设规模 总用地面积36.83km2。

五、项目级别建议 国家级重点项目 六、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大瀑布地理方位为东经105°41′,北纬25°55′;距省会贵阳市137公里,可通过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直达景区,另可通过320国道、贵昆铁路与全国各地取得联系。风景名胜区距云南省会昆明市499公里,是贵州西线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省乃至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较好,具备一定的接待设施及接待能力。 (三)资源条件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水为主体,两条主要河流白水河、坝陵河由北至南流经风景区,围绕黄果树大瀑布形成一系列景物景观。白水河上游桂家河与可布河交汇处有石头寨布依民族村、天星桥瀑布、者斗洞,顺流而下有陡坡溏瀑布、黄果树大瀑布及石笋山石碑林、滑石哨布依民族村,在白水河下游距大瀑布6公里三岔河谷,有天星桥石林,石林下游约500米的河滩中有独具特色的水上石林,东岸有天星洞。坝陵河上游段与丙午河交汇处有滴水滩瀑布以及大树跨岩瀑布,坝陵河中段断桥处有古驿道、红崖碑等一系列人文景物。此外,在滇黔古道上有石鸡晓唱,白水河下游有郎宫村,风景区北部有上垌溶洞群,这一系列的景物景观成为风景区的基础。 (四)市场条件 市场范围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 (五)项目环境评价

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一、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统筹、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大文化大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生态经济强县,打造眉山市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以县城为中心,以瓦屋山景区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紧紧抓住和谐社会发展重大机遇,做强“生态洪雅,绿色洪雅”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实施“景点带乡村,乡村带农户”的“带动”工程,全面推进生态文化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化是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精神成果,是指一种文化观念,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各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学、生态价值观等观念和思想。生态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还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事物的认识;(2)关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性质的认识,出现了自然支配人类的思想和人类支配自然的思想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平衡共进的思想;(3)关于人类要生存而如何利用自然的认识;(4)关于在自然面前人类如何处理那边相互关系的认识。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四大体系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没有生态文化引导,生态县建设就有可能成效不大,或美中不足,或半途而废。只有建立起一套符合洪雅实际的先进生态文化,将个体的动物人、经济人改造成群体的生态人,才能形成全民珍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与氛围,生态县建设才能顺利实施,生态县建设成果才能获得保障。生态文化作为生态县建设作用力的源泉,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生态文化工程是统帅我县“生态工程”的灵魂。 二、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推动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三个转变”(由单一的景点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变,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开发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转变,由单一追求门票消费向提高社会综合环境保护消费转变),完成“四个提升”(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效力,提升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力,提升生态旅游市场扩张力,提升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支撑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一)总体产业定位和阶段性目标 总体发展定位: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打造川西南地区著

牛首山导游词

牛首山导游词 牛首山导游词5篇 牛首山导游词(一): 各位贵宾,欢迎来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下头就开始今日的牛首山佛禅之旅。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称之为牛头山。历史上的牛首山不仅仅是文化名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很多的寺庙,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之后更名为弘觉寺,明朝时期成为了八大国寺之一。唐朝时期,在牛首山一带修行的法融禅师创立了牛头禅宗,是禅宗的一脉,所以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顺法师认为牛头禅是中华禅的根源。 (补充:牛首山的佛教渊源最早应追溯到南朝刘宋年间,有一位高僧道庆,在牛首山西峰的一处岩洞中修行入定,证得辟支佛果位,所以此岩洞被称为辟支佛洞。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牛首山西峰建了一座辟支佛塔。南朝梁代,司空徐度在牛首山上修建佛窟寺,成为牛首山上第一座寺院,明代时更名为宏觉寺,是南京的八大国寺之一,当时更有出了南门尽是寺的说法,而寺庙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牛首山,最多时到达32座。唐代,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禅师在牛首山创立了牛头禅宗,牛首山成为了牛头禅宗的祖庭。此时的牛首山与西北清凉山(此刻五台山)以及西南峨嵋山,

并称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梁代高僧宝志和尚也曾对梁武帝说,牛首山是文殊菩萨的冬宫,相传文殊菩萨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 如今的牛首山只留下了东峰,西峰在1937年至1958年期间遭受了两次破坏性的铁矿开采,构成了一个60多米的矿坑。因缘际会,2010年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经文物界的专家学者、宗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同意,在牛首山建地宫长期安奉佛顶骨舍利。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包括佛顶寺、佛顶塔和佛顶宫等核心建筑。2015年10月27日,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顶宫内,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我们今日主要参观的是佛顶寺和佛顶宫。 各位贵宾,欢迎来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下头就开始今日的牛首山佛禅之旅。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称之为牛头山。历史上的牛首山不仅仅是文化名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很多的寺庙,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之后更名为弘觉寺,明朝时期成为了八大国寺之一。唐朝时期,在牛首山一带修行的法融禅师创立了牛头禅宗,是禅宗的一脉,所以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顺法师认为牛头禅是中华禅的根源。 (补充:牛首山的佛教渊源最早应追溯到南朝刘宋年间,有一位高僧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四川工业园区

目录 1. 2022年成资工业园将建成千亿产业基地 2. 四川新津工业园区 3. 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5年内收入将达650亿 4. 四川雅安工业园区 5. 绵阳市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四川实施1525工程争进千亿工业园区俱乐部 2009-07-07 来源: 四川在线(成都)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邹万明)7月7日,四川省召开实施“1525”工程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包括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内的50个全省培育成长性特色产业园区名单。据了解,我省实施“1525”工程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5个,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25个。 在去年12月下旬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要找准产业定位,围绕“7+3”产业建成一批以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的重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合作园区建设,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 “园区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焦伟侠说,省经委在今年全省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上,已对“1525”工程园区公

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给予了重点倾斜,其项目补助资金占比达到80%以上。 去年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提出,今后我省将着力做优做强产业园区,推动全省工农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要求省上集中资源,重点扶持一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其尽快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规模。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后在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的安排上,将进一步整合放大,重点支持“1525”工程园区加快建设发展和形成更大经济规模、更高发展档次。 据了解,四川省“1525”工程共确定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50个,其中1000亿元产业园区2个,500亿元产业园区7个,超100亿元产业园区41个。据悉,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2个1000亿元产业园区。 一、2022年成资工业园将建成千亿产业基地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5年 - 成资工业园区将开发建设30平方公里,扶持培育一批销售上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现代工业新城雏形;

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2009--2020】----

目录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编制特点 (1) 第一节规划编制依据 (1) (一)主要法律法规 (1) (二)主要行政文件 (2) (三)主要规划依据 (2) 第二节规划编制范围与期限 (2) (一)规划范围 (2) (二)规划期限 (3) 第三节规划编制特点 (3) (一)工作特点:多部门分工协作 (3) (二)技术特点:整合引导型规划 (3) 第二章资源状况与生态环境评价 (4) 第一节圈域概况 (4) (一)自然地理概况 (4) (二)社会经济概况 (5) 第二节资源特征 (7) (一)森林资源 (7) (二)动植物资源 (7) (三)水资源 (7) (四)农业资源 (8) (五)矿产资源 (8) (六)文化旅游资源 (9) 第三节生态环境总体评价 (9) (一)生态价值总体评价 (9) (二)环境质量总体评价 (10) (三)重点旅游集散地及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10) 第四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11)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7)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17) 第二节规划目标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阶段目标 (18) 第三节规划任务 (19) 第四节控制指标 (20)

第四章生态空间格局与功能构建 (23) 第一节整体生态格局 (23) 第二节生态功能构建 (24) (一)秦巴山地北亚热带常绿一落叶阔叶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5) (二)长江三峡水库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7) (三)武陵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8) (四)鄂中北丘陵岗地农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0) (五)长江中游平原湿地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1) (六)鄂东北低山丘陵森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3) 第三节生态利用区划 (34) 第五章生态文化旅游支撑与保障 (37) 第一节旅游资源开发管制 (37) 第二节生态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41)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 (41) (二)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 (42) (三)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则 (43) (四)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44) 第三节主要集散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7)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8) (二)旅游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建设 (49) (三)旅游服务 (49) 第四节重点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50) (一)“一江两山”区 (50) (二)清江土(家)苗民俗生态旅游区 (53) (三)荆楚文化旅游区 (54) 第六章生态保护与建设统筹规划 (57) 第一节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策略 (57) 第二节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59)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 (59) (二)森林资源保护 (60) (三)森林生态修复 (61) (四)生态景观林建设 (62) (五)生态林业建设项目 (62) 第三节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62) (一)生态农业布局 (63) (二)农业生态资源保护 (64)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64) (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5) (五)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65)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70502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要求,我市积极行动,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力争把南京市建设成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美誉度高的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引领,政策保障,谋划南京全域旅游创建格局 1、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南京的城市特质、资源特点和发展特色,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按照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编制完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形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的特色路径。 2、研究制订推进全域创建的政策措施。依据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创建要求,制定《关于推进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目前正在安排上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实施意见》明确南京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拟定推

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的任务分工,编制南京市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一览表。 3、开展全域旅游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开展《关于推进南京全域旅游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下一步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为我市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4、指导首批示范区开展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江苏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价指数》的要求,我市积极指导江宁、秦淮两区建立协调高效的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加强对创建全过程的监控、分析和汇总,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加快构建以点带面、综合发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5、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在江宁区和秦淮区开展首批全域创建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6年8月,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向省和国家旅游局申报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相关审核,国家旅游局于11月批复同意南京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二)建设载体,提升品质,加快南京全域旅游资源整合

集聚区实施方案

篇一: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中共栾川县委党校张丁一 一、机构功能与定位 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依托栾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研发销售,旅游企业生产观光,旅游服务设施配备等相关产业进行整合,融入资本、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导入外部经济势能,从而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综合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区域经济体。 而旅游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扮演了“管理者+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作为政府利益和市民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必须兼有宏观调控“管理”和微观协调“服务”的双重职能。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多边利益,保证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整体思路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管理者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必须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整体规划。 旅游产业集聚区要发挥集聚优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地方低;生产应达到一定的规模,使产品不仅能满足自身而且能大量外销,满足其他地区需要;产品的运销合理,应是商品的成本加上运到消费地的运费,仍然低于消费地生产同类商品的成本。对此,管理者应该理清制约集聚区发展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时的积累,生态环境是万世的财富。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恢复的长期性决定了违背自然规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发展。 “中国最美丽小城”、“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既是对栾川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赞誉,也是栾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肯定。同时,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展示栾川秀美,做强栾川旅游,提升栾川经济为目的,更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换取一时发展。 因此,旅游产业集聚区必须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执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实施产业规划,切不可舍本逐末,遗恨万年。 (二)、正确判断生产需要与建设规模的关系 旅游产业集聚区应以市场为主导,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根据需求结构确定生产结构,根据生产结构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避免不按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产业集聚区前期工作应引导企业在注重生产要素投入同时做长产业链条,实现外延式增长,建设规模与

立足生态文化 打造旅游强县

立足生态文化打造旅游强县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历史悠久,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直以来,婺源以其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敦朴厚重的古村文化、诗境画意的山水风情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被广大游客评为人一生50个不可不去的地方、中国四大花海(油菜花)、中国十大踏青的好去处、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等。2007年,婺源县还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15个旅游强县之一。 婺源旅游业起步于1993年,当年接待游客2.6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4万元。1998年达6.88万人次,487.08万元。2003年尽管受到“非典”冲击,旅游接待量依然上升到138.04万人次,同比增长46%,旅游综合收入为18,740万元,同比增长89.9%。经过十几年发展,婺源旅游业已从规模小、起步低的起步阶段走入高速增长阶段。 婺源凭借本土浓绿山水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打出了“绿色婺源”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八方游客。婺源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婺源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 (一)、悠久的徽文化和优越的生态是婺源建设旅游强县的基础婺源建县的历史大约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安徽的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平方公里地区。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安徽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宋代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 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带来了比山里居民更为丰富的儒家文化,更为先进的文明。 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 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安徽,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

牛首山景区概况

1 牛首山景区概况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南郊风景区江宁区境内,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称为牛头山。东晋宰相王导曾劝谏初创政权的晋元帝司马睿打消在皇宫外兴建象征皇权的双阙的念头,请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十分壮观,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故得名“天阙山”。 牛首山自然风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誉;文化底蕴深厚,乃岳飞抗金之地,郑和长眠之所;佛禅文化源远流长,乃中国禅宗牛头一系牛头禅宗的开教处与发祥地。 作为南京市“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项目,牛首山遗址公园以“长期安奉世界佛教最高圣物——佛顶骨舍利”为主题,以“世界佛教文化新遗产、当代建筑艺术新景观”为建设定位,整个景区在挖掘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文化、休闲”三大胜境。 景区建设核心包括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依次代表修复山体生态,恢复牛首双阙;利用天然矿坑建佛顶宫,长期安奉佛骨舍利;扩建原有隧道,感悟八相成道,体验成佛之路;兴建佛顶塔,重现历史双塔格局;弘五叶禅院,感悟人间山水禅意。 圣物------佛顶骨舍利 舍利是指佛陀或高僧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中,以释迦摩尼佛真身舍利最为殊胜。2010年6月12日,世界现存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真身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作为佛教界无上圣物,佛顶骨舍利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见佛舍利如见佛陀真身,其功德无量,有信念者观瞻舍利,即如佛在心中。 圣境-------(以下八个景点) 一、佛顶宫 总述:佛顶宫属于深坑建筑,长220米,宽160米,总体高度89.3米,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米。佛顶宫建筑以供养为主题,外空间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为外供养和内供养。内空间分为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地下层由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大空间构成。 大小穹顶:佛顶宫建筑以供养为主题,共分为大小穹顶两部分,寓意为外供养与内供养,大穹顶长度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与牛首东峰呼应,又覆盖在地宫小穹顶之上,象征佛祖无量加持。小穹顶整体犹如佛祖发髻,单个为双手合十造型,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供养。 莲花宝座:小穹顶基座为莲花宝座造型,整个莲花宝座共由象征佛陀无量智

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园区 河南省柏崖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开封大龙亭主题园区、南阳市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等。也有一些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例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此次签约了两个项目,分别是大河投资基金、河南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园。 郑州市有新密古县衙开发项目和大鸿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项目,其中,新密古县衙项目投资50亿元,对新密古城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整治、修复,整理,优化古城环境,修复城门及部分城墙,开发文化遗产观光等旅游产品;大鸿山生态文化项目投资120亿元。 开封共有大龙亭主题园区、开封宋古都文化旅游核心区等4个项目签约,总签约金额为156亿元。其中,大龙亭主题园区总面积约1501亩,签约金额120亿元;开封宋古都文化旅游核心区项目签约金额25亿元,目的是整体打造宋古都文化旅游核心区,打造开封旅游新名片。 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是许昌市围绕三国文化打造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由三国文化产业综合体和三国大剧院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139亩,总投资约66亿元,是一个集文化演艺、旅游休闲、时尚商业、大型游乐、购物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此外,洛阳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区合作开发项目、汝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新乡市石牌坊历史文化街区、濮阳县澶州古城项目等也是本次文化产业专题招商会上的亮点。 洛阳天香文化旅游产业创意产业园项目、高新区项目服务和经济发展局与红太阳演艺集团合作的投资额19亿元的洛阳中国文化休闲(婚礼)产业园项目、洛阳市隋唐里坊区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深圳(国际)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投资额20亿元的洛阳隋唐百戏城(杂技演艺产业园)项目等 钧瓷、开封官瓷、汝瓷、唐三彩、绞胎瓷、登封窑瓷、郑商瓷等精彩纷呈;此外,还有极富地方文化色彩的鲁山花瓷、沁阳黑陶、淮阳黑陶、鹿邑黑陶、三门峡仰韶彩陶和商丘刻瓷等,堪称是各种陶瓷艺术的大荟萃。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业内专家认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旅游业与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背景是紧密联系的,是未来保持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点,目标的提出将对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9月29日表示,下一步国家旅游局将进一步抓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实施,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市场吸引力的旅

娄山关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规划

依托娄山关红色旅游景区及现有乡村避暑品牌,以高品质休闲度假为核心的集避暑度假、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西部知名的综合型避暑旅游目的地。 委托客户:遵义市红色旅游集团 项目区位:北扼巴蜀,紧控川黔咽喉,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要冲,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规模:涉及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娄山关风景名胜区),一个省级森林公园(娄山关省级森林公园)和3个乡镇(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板桥镇,桐梓县娄山关镇),规划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4年 核心资源:垄断性红色资源;娄山关风景名胜区;颐养型避暑气候;典型性田园乡村。 项目类型: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之一(建设发展规划) 规划成效:重塑了娄山关形象;项目进入投资开发起步阶段。

发展目标: 本项目涉及旅游发展、小城镇建设、产业融合,所以目标定位也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旅游层面: 国家5A旅游景区 国家级避暑疗养旅游区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产业层面: 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文化层面:

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城镇建设层面: 旅游驱动型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总体定位: 依托娄山关红色旅游景区及现有乡村避暑品牌,以大项目为抓手,构建以红色旅游为基础,以乡村避暑为特色,以高品质休闲度假为核心的集避暑度假、康体养生、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西部知名的综合型避暑旅游目的地。 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的综合产业区。 形象口号: 漫道娄山关自在休闲地

核心思路 联动借势成就红色经典:将娄山关与遵义其它三大红色景点联动,共同塑造遵义精神,成就红色经典; 多元体验打造区域休闲胜地:配套度假产品,瞄准专项休闲市场形成休闲消费集聚区; 高端引领树立区域度假标杆:产业补给之需——乡村旅游初期以避暑旅游为导向,以中低档产品占领市场,配套相关服务产业导入。但过分依赖“凉爽”气候牌,产业的系统构建不强、缺乏配套及相关,辐射带动性较弱;后起借势之需——乡村避暑度假品牌已逐渐打响,产品档次先起大众,后指高端,需弥补中高端市场空白。针对遵义和重庆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地产、旅游商贸,满足度假与商务会议等需求。

牛首山介绍

牛首山介绍

————————————————————————————————作者:————————————————————————————————日期:

牛首山介绍 牛首山门票160元/每人 营业时间:9:00-17:00 售票时间8:30-16:00 景点介绍: 特色一:古金陵四十八景,牛首山占三景,牛首烟岚、献花清兴和、祖堂振锡特色二:设计理念为补天阙、修圣道、藏地宫、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 特色三:因为东、西峰对峙的形状像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叫牛头山 牛首山简介 牛首山又名天阙山,是金陵四大名胜之一,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牛首山风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誉,古有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等金陵美景,还遗存了很多历史古迹,如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吸引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养性、品茗作赋,留下诗词400多首。 牛首山 近年,世界佛教界至高圣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经宗教界、文化界、文物界研究同意,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以“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全面保护牛首山历史文化遗存,修复牛首山自然生态景观,利用原有矿坑建地宫,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整个文化旅游区涵盖佛顶圣境、宝相献花、隐龙禅谷、谧境禅林、天阙小镇五大功能区,致力于打造融佛禅文化、金陵文化、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生态胜景、文化圣境、休闲胜地。

1.佛顶宫 作为佛顶圣境区的核心之一,佛顶宫坐落于牛首山西峰之处,建基于历史遗留矿坑之上,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与佛顶塔共同构成牛首西峰新景象,与牛首东峰遥相呼应,再现牛首“双峰双阙”并峙的宏伟盛景。整个佛顶宫以佛祖顶骨舍利供奉为主题,外部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供养和内供养。大穹顶形如佛祖袈裟覆盖在小穹顶之上,象征着佛祖的无量加持;小穹顶下部为莲花宝座造型,上部为摩尼宝珠造型,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 佛顶宫内部由地上部分的禅境大观和地下部分的地宫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整个佛顶宫不仅是珍藏佛顶骨舍利、接受信众瞻礼参拜的主要场所,还是将舍利文化、世界佛禅文化以各种艺术手法集中呈现的文化展陈场所,其中汇集了全国宗教界、艺术界、建筑界的一流专家团队,旨在实现“世界佛教文化新遗产,当代建筑艺术新景观”的宏伟目标。

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

一、规划主题 1、黑衣壮活态文化大全 “黑衣壮”已经成为广西旅游文化的品牌,是吸引游客云集那坡的宣传亮点。迎合文化旅游的时尚,借势造势,也必然作为本项目最为突出的卖点。到了处处都有黑衣壮的那坡,唯有集聚“文化大全”,才具有吸引游客光临的诱惑力。 2、壮族医药大全 壮医药作为传统文化,近年有渐成保健诊疗文化热点之势。本项目建于壮医药材GAP种植基地,与黑衣壮文化互为支撑,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壮族医药展示中心,集种植、观赏、保健、诊疗和购药之大全,追求天然、生态的健身疗养的消费新潮流,对区内外和国内外游客均有独特而巨大的吸引力;也唯有天然、生态的“大全”,才能区别于植物园和壮医院而独具魅力。 3、xx风光、天籁神韵 依托于秀丽、典型的桂西自然风貌,山环水涌,与狮山相对,有龙山相拥,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极其奇丽神秘,也是山水观光的佳境。 二、开发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开发上劳山旅游资源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靠当地固有的资源,突出黑衣壮和壮药的特色。 (二)特色原则 利用上劳山的资源优势,开发出独具个性的黑衣壮民俗旅游产品和壮药特色,深度挖掘黑衣壮文化与壮药内容。(三)文化原则 深度挖掘黑衣壮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多学科,如民俗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人类学等角度来研究黑衣壮,发掘民俗内容,丰富民俗旅游项目的文

化意蕴,让游客无论是观赏民居、观看歌舞表演、品尝风味小吃,还是参与工艺活动,都感觉到是在享受文化。 (四)多样化原则 文化村的开发针对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开发多形式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不仅有观光型,还有参与型、娱乐型、健身型、生态型等旅游产品。 (五)生产性原则 文化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以生产为基础,旅游的开发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活动,同时也是满足游客对农业观光、生产民俗旅游的需求,壮药的生产、研究与旅游开发相协调。 三、性质与定位 (一)项目性质 文化村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黑衣壮和壮药为特色,突出黑衣壮民俗风情和壮药健身保健,以黑衣壮民俗风情体验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村。 (二)形象定位 黑衣壮民俗风情、壮药大观。 (三)功能定位 民俗体验、休闲健身、游览观光。 四、产品开发思路 1、建设必须以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协调发展为基础,在生态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生态保护。 2、观光、参与、购物、饮食、保健医疗、住宿、娱乐等多功能结合。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七月

1 规划背景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临港工业园区”或“园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场镇周边,处于川、渝、黔三省市结合部,濒临长江黄金水道,拥有丰富的港口码头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2007年,园区发展规划由四川省发改委批复,同年,园区规划环评通过了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的审查(川环建函[2008]104号)。2009年,园区被列入全省50个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之一。2018年2月,园区作为省级开发区被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取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原规划面积为19.85平方公里,原规划的园区产业定位主要为“化工、物流、机械、轻工”。该园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成区面积已提高至约7.4平方公里。园区目前最大的企业为天华股份(前身是四川天然气化工厂),其余重点企业包括金田纸业、议中管业、三木化工等,涉及的产业类型为化工、轻工、机械、医药等。 2014年,泸州市为融入长江经济带,规划在市域的沿江五个区县建设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而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属于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的“两个核心区”之一,是承接全市化工产业转移和全市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纳溪区泸天化、龙马潭区鑫福化工等中心城区化工企业整体搬迁的选址比选区域之一),可见,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市化工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基于以上省、市、县产业布局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合江县人民政府拟调整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并委托设计单位于2018年编制完成了《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新编制的园区规划在原规划基础上的调整主要包括规划范围、主导产业、经济目标、产业布局等四个方面,具体为:(1)规划范围微调。规划总体面积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缘起 2010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区的发展目标。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容暂行规定》(2002) 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 10.《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 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 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 14.《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 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20.《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 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 第3条规划围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为136.1平方公里。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是: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围。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 ?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 ?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 ?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 ?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容规定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容。强制性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 本规划借助于ArcGIS 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