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数量关系(1)_教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1)_教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1)_教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1)_教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1)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常见的数量关系(1)文章内容由收集!常见的数量关系(1)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7册,教材第58~60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列式。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学生列式。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提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

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

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枝铅笔2角、每个排球55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枝、4个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提问: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

请你来说一说下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学校买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3)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铅笔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里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的什么?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评析: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数量,思考求的什么数量,是怎样求的,既可以巩固刚学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对这两题计算方法的分析。接着引导寻找共同特点,归纳数量关系,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综合、抽象和概括。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感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抽象的数量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追问:为什么求数量用总价除以单价?

提问: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4)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的两个?

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读题。提问:例1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指名学生先口头举出例子,说明求总价的问题。

提问:谁还能举一个求数量的例子?求单价的呢?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几个数量关系式?在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里,要求一个量,需要知道几个量?

指出: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4.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2)提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也就是行程问题,其中每小时45千米、每分钟行70米这样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2小时、6分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90千米、42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3)提问:第(1)题里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行走的时间呢?求出的结果是什么数量?是怎样求的?

第(2)题里小东行走的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求的?

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这两题里,你发现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提问: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时间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根据数量关系式,求速度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为什么要这样求(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这里主要记住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可以从乘法的关系式想出其他的两个?

请大家把这三个数量关系式齐读一遍。

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5.组织练习。

(1)下面的条件中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①轮船5小时行125千米。

②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每小时行驶61千米,共行驶305千米。

③小华从家到学校要走800米,小华要走16分钟,每分钟走50米。

(2)做“练一练”第3题。

读题。让学生举例说明求路程的问题。

哪位同学举出一个求时间的问题?你能举出一个求速度的问题吗?

(3)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学生说数量关系。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求路程?怎样求时间?求速度呢?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是哪两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你能具体说一说这两组数量关系吗?我们主要记住哪两个,就能想出其余的数量关系式吗?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2题。

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

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 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会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术语去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术语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常见数量——单价、数量、总价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单价的含义: 师:昨天张老师请同学们到超市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 钱,老师也去了解了一下。这是老师了解到的'两件商品。 (出示实物投影。) 师:力士香皂上标着¥4元,表示什么意思? 英雄钢笔上标着零售价6元,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这些都是老师了解到的商品价格,下面请你们来说 说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的价钱。 (学生举例) 绘制成表 品名 每块(支,…)价钱 几块(支,…) 总的价钱 力士香皂 英雄钢笔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想说,老师等会儿再请你们说,好不好?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商品以及它相对应的价钱,那么如果现在请你做个营业员,想想这些商品及它所对应的价钱应该填在你手中发票的哪一栏里,请你们选择一件商品填一填。 (实物投影反馈) 师:为什么把这些价钱都填在了单价这栏里?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流。反馈。 师:对了,这些价钱都是每一件商品的价钱,在商业上我们称它为单价。所以这些价钱都表示商品的什么? 一起说:单价(把表格中每条等改成单价) 师:接下来张老师要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的知识告诉大家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价钱。(反馈) 师:张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们想说,下课后再与老师交流。 2、数量、总价的含义: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 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程这些事情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就从购物开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入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周末,小明独自一人去商场买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把它们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吗学生尝试列表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列) 他这样列好不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自主列表,把信息按类整理,初步感知每一类的数量是不同的,为下面介绍数量关系的名称做准备) 2、介绍单价和数量 每支12元和每本三元,我们可以称它为单价。买了4支和5本可以叫做——数量。 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单价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码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单价就是某种商品单位数量的价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个,每支,每本等等的价格。 像钢笔的单价每支12元,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介绍:读作12元每支,学生边用手比划边齐读。猜一猜,笔记本的单价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尝试写,3元每本,学生边比划边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单价的例子,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单价的意义。)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我们已经把信息全都整理出来了,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口答计算并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介绍总价。像48,15这样一共用去多少元,我们可以叫——总价。

小学数学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3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8、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9、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快车速度×相遇时间+ 慢车速度×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1 、收入-支出= 结余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量的计量 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各种 量的计量,我 国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计量单位一致。 名数;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只含有一种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单名数。 复名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复名数。 长度单位换算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立方分米 =1 升 1 立方厘米 =1 毫升 1 升 =1000 毫升 质量单位换算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1 千克 =1 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 =100 分 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千米 =1000000 平方 米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体 积(容积)单位换算 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教学要求: 一.使门生初步了解单价、数目和总价,速率、时候和旅程的含意,理解、掌握这两组数目瓜葛。 二.初步培育门生应用数学术语的本领,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入事物之间互相联络的观点。 教学进程: 1、温习旧知 一.口答列式。 (一)每一个文具盒10元,五个文具盒多少钱? (二)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一个10元,可以买若干个? (三)50元钱买了五个一样的文具盒,每一个多少钱? 指名门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门生列式。 (一)1辆汽车每小时行50公里,三小时行若干公里? (二)1辆汽车行了150公里,每小时行50公里,行了若干小时? (三)1辆汽车三小时行了150公里,均匀每小时行若干公里? 门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阅。 2、教学新课 一.引入新课。

咱们已经学习过很多应用题,晓得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种数目瓜葛,并且已接触了很多数目瓜葛。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目呢,这些数目之间有怎么样的瓜葛呢,今日,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目瓜葛(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一。 (一)出示例一,门生读题。 让门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门生口答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二)教学单价、数目和总价的含意。 发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 这两道题的前提有甚么配合的特色?都是求怎么样的题目? 申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枝铅笔二角、每一个排球55元,如许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三枝、四个如许买的件数是数目,(板书:数目)1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发问: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晓得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 请你来讲1说下面的单价、数目和总价。 黉舍买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三)概括单价、数目和总价的数目瓜葛。 谁来讲1说,第(一)题里铅笔的单价、数目各是多少,求出了甚么?是怎么样求的?第(二)题里的单价、数目各是多少?求的甚么?怎么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甚么配合的特色? 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目和总价之间有怎么样的数目瓜葛(板书:单价×数目=总价)? [评析:让门生察看差别的数目,思索求的甚么数目,是怎么样求的,既可以巩固刚学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对这两题计算方法的剖析。接着引诱寻觅配合特色,归纳数目瓜葛,就是在剖析的基础上开导门生综合、抽象和概括。如许教学,可以使门

小学数学各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小学数学各种常见的数 量关系式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数学各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一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与“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数量关系教材中只是静态地呈现了2个例题,我在设计本课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课前布置了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有用、好学。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同时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等概念。 三、注重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在学生概括出两个数量关系,并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速度等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总结单价怎么求,数量怎么求,速度及时间的求法,学生都表现不错,气氛非常活跃。 四、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两个数量关系式认识不深刻,本节课上完后感觉过于让学生硬记两个数量关系式。如果将本课两个知识都与以前学习乘法时认识的“份数、每份数、总数”结合起来,应该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2、练习题较少,形式单一。可以增加如:判断下面支的哪个量?一本书5元、每分钟走65米、走了3700米……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今后的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设计应更加人性化,符合学生特点。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3、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2.会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单价的含义: 师:昨天张老师请同学们到超市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 钱,老师也去了解了一下。这是老师了解到的两件商品。 (出示实物投影。) 师:力士香皂上标着¥4元,表示什么意思? 英雄钢笔上标着零售价6元,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这些都是老师了解到的商品价格,下面请你们来说 说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的价钱。 (学生举例) 绘制成表 品名 每块(支,…)价钱 几块(支,…)

总的价钱 力士香皂 英雄钢笔 ……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想说,老师等会儿再请你们说,好不好?师:我们知道了这些商品以及它相对应的价钱,那么如果现 在请你做个营业员,想想这些商品及它所对应的价钱应 该填在你手中发票的哪一栏里,请你们选择一件商品填 一填。 (实物投影反馈) 师:为什么把这些价钱都填在了单价这栏里?你是 怎样想的?请把你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流。 反馈。 师:对了,这些价钱都是每一件商品的价钱,在商业上我们 称它为单价。所以这些价钱都表示商品的什么? 一起说:单价(把表格中每条等改成单价) 师:接下来张老师要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的知识告诉大家你 所了解的一件商品价钱。(反馈) 师:张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们想说,下课后再与老师交流。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师: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师:请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师: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学生如果能回答上来就让学生尝试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解释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生活中你熟悉事物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师: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篮球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

1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开课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书第28-2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合单位,认识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两类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它们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抽象、概括其中的数量关系,体验模型思想;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等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感受现实中蕴含大量的与数量有关的问题;能主动参与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概括活动,培养有据思考、说理严密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爸爸去哪儿》南通站开始了,多多和阳洋接到了新任务,立即分头行动,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多:我买乒乓球总共用去12元 阳洋:我买乒乓球总共用去15元 师:这儿总共用去的元数,我们称为总价。多多的话可以这样说:我买乒乓球的总价是12元,阳洋的话可以怎么说?(请生回答)师:你学得很快!你觉得谁买的乒乓球便宜些?为什么?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来比较谁买的便宜,不能只看总价,还要看买的个数,又叫数量。他们各买了多少个?我们一起来看 现在,你能判断他们谁买的便宜些吗?你是怎么想的?你列了算式,是吗?我们把算式写下来。 生:12÷3=4(元)15÷5=3(元)师板书算式 师:4元、3元分别表示什么? 师:买一个球的价钱就是单价,这时多多买的乒乓球的单价是4元,阳洋买乒乓球的单价是3元,谁买的便宜?你觉得单价跟什么有关? 生可能会说出数量关系式。 齐读,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深入探究,发现关系

1.认识复合单位。 两位小朋友还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阳洋走进水果超市,发现这袋苹果挺便宜的,只有9元,阳洋拎着苹果走到收银台,拿出10元钱,营业员阿姨却告诉他钱不够,这可能是为什么呢? 生:9元是一斤的钱,1千克的价钱,1个的价钱 师:究竟怎么回事?放大商标,单位:千克,现在知道怎么回事了吗? 生:9元是1千克的单价 师:有的水果店是这样表示商品的单价的,看得懂吗?什么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单位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生:中间多了一个符号,符号左边是什么单位?有两个单位 哪两个单位? 师:像这儿的元是总价的单位,千克是数量的单位,那么这儿的斜线相当于什么运算符号?这个单位还挺牛,我们能从中很快看出单价与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单位怎么读呢?出示,一起读师:像这样的单位,我们叫做复合单位。(出示)乒乓球的单价4元,3元用复合单位怎么表示呢?(元/个) 师示范写第一个,第二个请学生写。 2. 研究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师:数学中有不少价钱的学问呢。我们继续看洋洋买的苹果,出示单价,重量3千克。总价多少元? 师:为什么用9乘3? 生:单价×数量=总价求3个9是多少,用乘法。(出示) 师:阳洋拿出所有的钱,发现只有20元,不够付,算了,买橘子吧,能买多少千克? 师:你是怎么求桔子数量的? 生:数量=总价÷单价 师:是啊,总价、数量、单价之间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我们再一起看看多多还买了什么。 出示发票,填空。 每把2元用复合单位怎么写?一起读 师:这三个量中我们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刚才我们在解决购物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组关系,类似的关系在其他问题中有没有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 湾甸乡下甸完小罗光才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3页例5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组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量 (1)出示例5 师:你能独立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5) (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4)师:这两道题都是说的是行程问题,其中每小时行70千

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速度(板书: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路程(板书:路程)。 2、认识速度的表示方法 (1)出示课件 师:这些是速度的表示方法,你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吗?(2)写出速度的表示方法。 3、认识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师:第(1)题里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行走的时间呢?求出的结果是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里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从这两题里,你发现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速度×时间=路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单应用题的类型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单应用题的类型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四)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复习内容:简单应用题的类型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一、简单应用题的类型:(记熟) 二、常见的数量关系(记熟) 三、找出下面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人。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个数的4倍。 (3)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多15棵。 (4)买3支钢笔比买5支圆珠笔多花元。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正方形,一根围成圆。 ( 雅 正 辅 导 中 心 资 料 ) 四、下面的列式哪一个是正确的,请在算式上打勾。 (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①2100-240×5÷3?? ②(2400-240)÷3??? ③(2100- 240×5)÷3 (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 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①(2640-240)÷240? ②2640÷(240÷3)? ③(2640-240)÷(240÷3) (3)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照这样计算,再耕 13.6公顷棉田,一共要用多少天? ①÷÷4)?②÷÷4)+4③+÷÷4) (4)一个筑路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15天铺完。实际每天 比原计划多铺0.8千米,实际多少天就铺完了这段铁路? ①×15÷? ②×15÷(-)? ③×15÷(+) (5)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这样,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①14×7÷10-14 ②14×10÷7-14 ③14-14×10÷7 ④14-14×7÷10 五、解答下列应用题。 1、商店运进白糖62千克,比运进的红糖多15千克,商店运进红糖多少千克

常见数量关系教案

常见数量关系教案 序号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四年级四单元p52§4执笔人:万迎春批注: 一目标预设1.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并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况等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预习要求 及内容1. 读书 2.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钱。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评价 1.听算 2.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1)同学汇报了解的商品的价格 (2)老师出示了解的商品信息。(出示实物投影。) a.钢笔上标着零售价4元,表示什么意思?该填 在表中什么地方?我买了1支、2支、10支……又该 填在哪里?买1支、2支、10支……,结果要多少钱? 怎样计算,结果填哪里? b.数学书的信息

c.书包的信息 品名每支(本、 个…)价钱 (元)几支(本、 个…) 总的价 钱(元) 钢笔 4 1、2、5、 10……4、8、20、40…… 数学书7.5 10、100……75、750…… 书包 65 1、2……65、130…… (3)讨论:为什么把4元、7.5元、65元放在一起?把1、2、5、10、100…放在一起?把4元、(4)总结:含义(读书、勾画p52) 3.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 1)每条毛巾8元。 2)一共用去500元。 3)买了6台电视机 4.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的关系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5.教学p52§4 1)课件出示 2)学生尝试练习步骤 A.读、勾信息、问题 B.找数量关系

C.列式计算D.检查答语3)集体订正 四达标检测 1、不解答,只说已知是什么,求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多少钱? (2)学校买3台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2.选择正确答案填在()中: A 、单价B、总价C、数量 (1)知道每副跳棋的价钱和购买的数量,可以求() (2)拿10元钱可以买2千克鲜桃,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3)每个篮球65元,用1300元可以买多少个篮球?是求() 3.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单价(元)数量(件)总价(元) 7 420 25 750 60 30 订正时讨论:怎样求单价和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4.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你会了什么? 5.作业:p54第3题 五课后反思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4、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5、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7、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二、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三、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四、质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五、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4个季度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三、8、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或相遇路程=快车速度×相遇时间+慢车速度×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六、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常用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单价×数量=总价”与“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数量关系教材中只是静态地呈现了2个例题,我在设计本课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课前布置了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有用、好学。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同时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等概念。

三、注重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在学生概括出两个数量关系,并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速度等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总结单价怎么求,数量怎么求,速度及时间的求法,学生都表现不错,气氛非常活跃。 四、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两个数量关系式认识不深刻,本节课上完后感觉过于让学生硬记两个数量关系式。如果将本课两个知识都与以前学习乘法时认识的“份数、每份数、总数”结合起来,应该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2、练习题较少,形式单一。可以增加如:判断下面支的哪个量?一本书5元、每分钟走65米、走了3700米……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今后的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设计应更加人性化,符合学生特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课本教材第52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请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指名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3)小组说说: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4)汇报交流: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5)教师引导小结:在我们数学里,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了的钱数,叫做总价。 (6)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篮球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里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的? (7)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名回答) (8)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名回答,单价×数量=总价) (9)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单价=数量) (10)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数量=单价) (11)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两个?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2)汇报交流,归纳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三、巩固练习 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2、填一填。

常见的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与一个加数=与+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与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联系生活,激趣导人。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这次市小学英语歌咏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校长准备买一些奖品奖给参加比赛的同学,大家手中的纸上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校长助理,给校长建议一下,买什么?买多少?要花多少钱? 2.学生根据信息,自主选择物品,然后集体汇报,教师板演。 (1)你选择的是什么? (2)每个多少元?一共买几个?总共多少钱? (3)你是怎样计算的? 3.引导概括。 (1)指价格一列:这一排数都是表示的什么?(一样东西的钱、价格、单价)像这样单个物品的价钱我们可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2)指数量一列:这一排数都是表示的什么?(数量) (3)指总价一列:这一排数又都是表示的什么呢?(总价) (4)说一说刚才每件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各是多少。 (5)现在你能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讨论。 4.初步运用:你能根据自己平时买东西的经历说一说买的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吗?学生自由发言。 5.同学们很聪明,都是很好的校长助理。 (1)如果校长给你12元,让你去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枝?你是怎样算的? (2)出示发票。 江苏省xx市商业企业零售通用发票 N00127147 开票日期:2019年1月1日 付款单位xx小学商品名称故事书金额。计人民币:,万,千,百壹拾伍元零角零分 这张发票上还缺少什么?你会填吗?你是怎样算的? (3)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发现除了单价数量=二总价以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 6.做练一练第2题,简单评讲。 二、自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同学们很聪明,能够自己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 (1)学校参加歌咏比赛的同学坐客运汽车去比赛,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2小时到达,行了多少千米? (2)参赛的同学从车站步行到比赛地点,每分钟步行70米,6分钟到达,步行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4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精编教案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师: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着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4。 师:请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师: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学生如果能回答上来就让学生尝试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解释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生活中你熟悉事物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师: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篮球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里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单价×数量=总价。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总价÷单价=数量。 师: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总价÷数量=单价。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两个?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归纳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