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 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十五章 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十五章 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十五章 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十五章人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人类解放和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表现为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并最终体现为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第一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推动的,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发展史。人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社会发展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运动、变化,也不是自然界发展在社会领域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价值内涵的前进、上升运动,是人类在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中所引起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进步过程。

首先,社会发展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社会发展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纯粹客体运动过程,而是人的自我创造过程,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正是在实践活动中,人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也改变了自身,推动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其次,社会发展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曲折的、复杂的,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总是既保留了此前的积极因素,又增添了新的创造成果,并在新的形式中得到整合,使社会发展跃迁到新的水平。

最后,社会发展是包含着价值理想的历史运动。在社会历史领域,发展或不发展不仅是以社会客体发展的程度来界定的,而且是以发展的结果对主体的价值关系来确定的。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发展,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理想的实现直接相关的发展。人正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追求和创造活动便形成了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发展,始终是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联系在一起的。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这样的社会理想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必然要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人的现实生活及其发展予以特别关注。探讨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实际上就是寻找人的解放的途径。人之所以要改变现实世界,促进社会发展,为的是改变人的现有生存状态,使自己的本质理想得以充分发展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也就体现在它能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保障人的价值能够得到正常实现,促进人的发展。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交融在一起的。由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而为满足需要的社会发展不单纯是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统一的基础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改造自然和社会,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力量的增长,实际上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内含着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也不仅仅是人的身心方面的发展,跟重要的是人的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

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但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人本”只是少数思想家的社会思想,而非社会事实。马克思主义就“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

全体人民”。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是产生于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它主要针对的是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作用、保障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这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特别是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人本主义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而是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出发来考察社会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从而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而且,马克思主义不是从抽象的人性伸张来寻求人的发展,而是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尚书》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到《管子》的“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从孔子的“仁者爱人”、“泛爱众”、“修己以安百姓”到孟子的“民贵君轻”,都是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阐发。这些思想含有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在历史上对限制皇权、抑制过度的剥削和压迫、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就其思想实质而言,它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而不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不仅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而且突出了人的重要地位与价值,是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在人与物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特点是从纯粹客体的观点来理解“物”。它始于古希腊哲学,而后在霍布斯那里达到系统化的程度,并一直延伸到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它确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抹煞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与这样的理解不同,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深刻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对人的蔑视,赋予唯物主义以新的内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正式树起“新唯物主义”的旗帜,提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并要求从实践、主体方面去理解事物现实。

其次,在人的全部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了人的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是由人的各种活动组成的,但是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因如此,对于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既将其视为关于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同时又认为他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两种表述是一致的。所谓历史,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所谓历史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不能离开人、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抽象地谈论社会历史及其规律,也不能把无主体的社会物质运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旨在通过对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研究,阐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向,从而为人类的解放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最后,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的价值追求。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合理的实践既应该是一种合规律性活动,也应该是一种合目的性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目的,不仅包含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而且包含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关系。恩格斯指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这里所讲的“理想的意图”就是作为实践目的而出现的,它充分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要求。人们就是在这种“理想的意图”的支配下,去从事认识和改造活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原则。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在于:其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全部是关系的本质和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

不是‘历史’,而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其二,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历史不是由什么神秘的力量左右的,而是由人们群众推动的。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正是在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活动中向前推进的。其三,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不仅要依靠人,而且是为了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发展必须突出人的发展,并最终体现于人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所有成果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反映,其成败得失最后也只能由人的发展状况来检验。人的发展作为一种综合状态,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状况:其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人的自主程度、需要的满足程度、能力的发展程度、素质的提高程度、社会关系的扩展程度等,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程度。人正是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中获取自己发展的全面性。其二,人的发展的快慢反映了社会发展是快慢。人的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均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在传统社会,人的发展之所以缓慢,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文明水平不高。现代社会,人的发展之所以取得长足进展,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当然,在现代社会,人的各方面的发展也并不是均衡的,其中有快有慢,这样的发展其实恰好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三,人的发展的总体状况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状况。人的生存、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利益的维护和实现程度。人的发展总是通过利益的维护和肯定而得以实现的。只有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实现,各种权益得到保护,人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利益被维护到什么程度,人的发展也就达到什么程度。所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促进社会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就是要以发展为主题,发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但发展又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要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全面发展,就是因为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建设,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然也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协调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发展的协调,社会就无法达到和谐,人的正常、和谐的发展也就没有任何保障;之所以要可持续发展,就是没有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永续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统筹兼顾,就是为了排除人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使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具体落实。

人的发展既充分反映和体现了社会发展,同时又会促进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二者互为前提与基础。从实际发展过程来看,人越是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社会发展就越趋于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有多方面的表现,但就其基本内涵而言,主要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由于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统一,因而人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社会素质、精神素质。根据这些素质的内容,人的素质又可分为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人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和完善。

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为能力的发展。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既全面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能够在实践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合理的自由发展的个人。

素质的提高又体现于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体性水平的提高、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增强以及独特的人格、气质、精神的塑造等。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和发展,要推动社会进步,就必须解放人的个性。诚如毛泽东所说,“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想要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克服劳动的固定化、片面化,使其成为真正的自由劳动。这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不再屈从于被迫的分工和狭隘的职业,每个人都能根据社会需要、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地选择活动领域,进行自由创造。

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是的全面性。”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首要的是克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使联合起来的个人能够实现对他们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同时要扩大人们的普通交往,使每个人能够在广泛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自由个性的形成有赖于素质、能力的提高,能力、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一定的劳动生产实践,而新的劳动生产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合理调整。事实上,马克思在谈及人的全面发展时,固然也涉及人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但更主要的是从克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和旧式分工对人的强制来提出问题和考虑问题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不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旧式分工,人的全面发展不过就是一句空话。

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途径和条件主义有以下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生产力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人民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日益改善,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坚实的经济基础。事实表明,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穿住行得到基本满足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甚至很难提出全面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来。马克思指出:“人们每次都不是在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

二是社会关系的合理构建。人不是生活在社会之外,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只有。”社会制度与社会关系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能力发挥和实现的程度以及人的的发展的协调程度。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扫除社会关系中的障碍。

三是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必然包含着社会交往的普遍性。扩大社会交往,自觉参与交往,这是人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扩展自己是发展舞台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进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方式。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社会交往普遍发展。

四是教育的充分发展。教育是社会遗传的基本方式。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教育可以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帮助培养健全的人格。加强教育,这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人总是在现有条件下来促进其全面发展,并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条件来加快其全面发展。从总体来看,人的发展状况是同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程度也在提高。资本主义社会

及其以前的社会尽管客观上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人的发展,但是真正自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和行动的纲领,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的。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第二节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是不可分割的。人追求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发展过程;自由的不断实现,也就是人的不断发展。要推进人的发展,比须正确处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一、自由与必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自由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物与物之间没有什么“自由”问题,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也谈不到自由。

对于人的自由来说,外在制约主义在于客观的必然性。必然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规律。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固有的规律,而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也是支配人自身的规律。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必然性,对人的活动具有强制性。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始终,并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这一矛盾是由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决定的。

人的存在,无疑是人的“生命存在”。但人的生命存在并不仅仅是自然肉体的存在,还有其更为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生命意义的存在,即人要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深刻地体现了人的生命存在的真正内涵。人与动物不同,人不会把自己的自然存在当作自己生命存在的全部,总是要在维持自然生产的基础上有所追求,力求实效自由和人生价值,从而是自己的生命汆子达到更加完满的状态。所以,完整的生命存在并不仅仅是自然性的存在,同时也是超越自然性的存在。作为自然存在为,人不可能离开自然界和社会,其活动肯定要受制于自然必然性和社会必然性,必须服从客观规律。作为超越性的存在物,人又不会满足现有的生存条件,不会完全屈从于现有自然、社会条件的限制,而是力求实现和自我追求,这就不能不产生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只要有人类存在和发展,这一矛盾就会存在。也就是说,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并不会随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而消除,只能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形成新的矛盾关系。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人们会在更大程度和更高水平上获得新的自由,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更大范围和更新领域遇到新的必然。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运动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

自由与必然既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人类就是在不断追求自由中完善自己的,也是在不断解决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过程中实现发展的。自由与必然原有矛盾的解决,新的矛盾的产生和提出,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创新,由此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和提升了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借助于自由的扩展和人的发展,社会也在加速发展与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向自由迈进的过程。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世界的改造

古往今来,众多哲学家对自由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作了大量探索,但在其理解上却存在着严重分歧。大致说来,在看待自由及其实现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是否定人的主体性,倡导消极地顺应自然来获得自由;另一种是否定客观的必然性,片面强调主体性来获得自由。与这两种思维方式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自由,认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既是自由的基础,也是实现自由的条件。人的自由就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自由实现的程度同人的认识与实践水平是相一致的。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超出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这是人的自由的限度。然而,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同时也是自由的根据。正因为事物运动有必然性可循,人的判断才有可靠性,人的意识才有预见性,人的行为才有主动性;正因为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人才有选择的可能性,才能通

过实践奖可能变为现实。人的自由不在于摆脱必然性,而在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必然性。人们一旦认识了必然性,把握了规律,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失误,确定行动计划,把握和利用这种必然性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因此,从外在限制转化为自由,始于人们对必然的认识。对必然性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对事物的判断就越准确,行动就越主动,自由的程度就越大。“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

自由是根据对必然的认识而对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只是取得自由的前提。认识了必然并不等于实际上达到自由,只有利用了必然改造世界,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才是真正得到了自由。因此,从必然的限制走向自由,必须是在认识了这种必然之后,自觉的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它来能动地改造世界,从改造的成果中获得实际的自由。毛泽东强调指出:“欧洲的旧哲学家,已经懂得“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个真理。马克思的贡献,不是否认这个真理,而是在承认这个真理之后补充了它的不足,加上了根据对必然的认识而“改造世界”这个真理。“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是就哲学家的命题。“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统一与人的实践创造过程之中。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由这样的实践所制约的自由也必然是历史的、具体的,超越实践能力与实践发展水平的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自由会不断扩大。正如毛泽东所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在对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导航,应当注意处理好这样两个关系:首先是自由与选择的关系。自由总是和选择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但是,选择并非是绝对自由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受到必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一个人“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真正能够体现自由的选择是理性的选择、尊重必然的选择。人要在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实现自由,其选择决不能脱离条件,违背必然。其次是主体尺度与客厅尺度的关系。自由就意味着主体性的高扬,主体性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自由的程度。但是,主体性的发挥不能轻视或无视客观性,主体内在尺度的运用必须以客体外在尺度为基础。只有尊重和认识事物的客观必然性,才能把握主体内在尺度可能运用的范围。“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同样,越是包含必然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三、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

时空问题不仅存在与自然领域,而且存在与社会领域。社会时空固然以自然时空为前提,但又明显不同于自然时空。社会的时间和空间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的。与自然时空相比,社会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别明显:自然界基本上是在相对稳定的时空内安装特定的速度不断变化、发展着;社会则不同,随着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其时间和空间也在发生重大改变。“日新月异”、“天涯若比邻”等就是这种变化的写照。

在社会历史领域,时间和空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成员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日益增加,这就是使知识进步、科技创新的进程不断加快,从而为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过来,社会活动领域的开辟与扩展,又可以促进个人、群体、民族和国家之间各方面的交往、交流,从而通过时间与空间就是这样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和促进的,这就是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

时间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而这种积极存在是和人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指出:“劳动时间本身只是作为主体存

在着,只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正是劳动使人的生命活动的时间内容和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是时间的因素具有了能动的意义;正是劳动赋予时间以生命和活力,是时间成为热的积极的存在、主体性的存在。时间作为人的积极存在与劳动实践活动作为人的积极存在,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伴随劳动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分化,必然是人的活动空间的扩大。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人的各种活动如物质活动、精神活动、娱乐活动等是浑然一体的,人的活动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活动逐渐产生分化,从生产活动中分化出交往活动,从物质交往活动中分化出精神交往活动,等等,而每一种活动又不断分化出新的活动领域。这样,活动不断分化和活动领域不断扩大的结果,便是人的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展。而每一次活动的分化和交往的扩大,都促进了人的发展。

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时间之所以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其原因就在于:自由时间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人的发展空间的大小。人的活动时间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自由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为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所花费的时间。自由时间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可供人自由支配的时间,是直接用于个人自由发展的时间。直接决定人的发展空间大小的是自由时间的多少。而自由时间在量上又直接取决于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一方面是社会的自由时间的基础,从而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发展和全部文化的物质基础”。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就等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扩大个人的社会发展空间。就个人来说,自由时间的扩大等于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由发展的舞台,舞台越大,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于生产力发展为所有的人腾出了自由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可以在科学、艺术等方面得到发展。就社会来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才有人类能力的全面发展,才有整个文明的更大进步。

由于人的发展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人的各种活动时间上所占的比重,因而时间节约的规律便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而被推翻,能够改变的只是这一规律实现的社会形式。“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正因为如此,时间因素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首要意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节约劳动时间,实际上等于创造了人的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节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解放,人的发展程度与人类的解放程度直接相关。虽然人的发展与人类的解放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解放的程度对于人的发展程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

人类解放就是要使整个人类实现真正的平等、自由,使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类解放,关键是要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得到真正解放,人类解放就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无产阶级解放同整个人类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首先,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也是以全人类解放为旗帜,但由于其阶级利益决定,它最终解放的不是全人类,而是资产阶级自身。物产阶级的解放则不然,它只有彻底消灭阶级对立,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其次,物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更不是狭隘的利益集团。

它不像以前的剥削阶级那样,摧毁了一种狭隘的统治利益,又形成一种新的狭隘的统治利益,而是从根本上铲除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关系,真正实现全人类的利益。为此,它决不谋求自己对社会的统治,而是要消灭一切统治,因为奴役他人的人自己也不可能真正获得自由、解放。

要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必须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制度。这就是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能够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应当看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对立和阶级冲突,有助于资本主义较为平稳的发展。但是,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劳资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既然劳资矛盾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工人阶级解放的认识就绝对不可能放弃。

无产阶级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从政治上获得统治地位,这是获得人类解放最重要的条件,但不是人类解放的全部。由于人的活动主要涉及自然、社会、人自身三大领域,因而人类解放就意味着人在这些领域中摆脱束缚。这些领域中获得解放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从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获得解放,才能强化社会解放的物质基础,提高改变社会关系以及改造人自身的能力;只有实现人的自我解放,才能使人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人,进而通过自由的联想,成为社会的主人和自然的主人。

人类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指出:“‘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就实际进程来看,解放是一个从全面受束缚的部分解放再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解放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众多人受束缚到少数人的解放再到多数人的解放,最终实现整个人类解放的过程。实现这一解放必须通过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从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速人类解放进程。

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人的发展不只具有个体的意思,而且具有社会的意义。人的发展是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在谈到未来社会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哪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本观点。

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必须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发展。加入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受到阻碍和限制,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就无从实现。近代以来,不少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公开主张人类自由、平等、解放,并将其作为思想旗帜。这些思想家虽然也提出了个人自由发展的问题,但真正的着眼点不是所有人的自由发展,尤其不是劳动者个人呢的发展,而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发展。他们往往是打着“人类”的旗号,掩饰其本阶级的真实意图。与此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强调的每个人的发展,显然不同于资产阶级所说的“个人自由”,而是作为摆脱了阶级对立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必须使一切人得到自由发展。个人自由发展的充分实现,是以社会的发展即“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为前提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条件和可能。但是并非任何形式的集体都可以实现个人自由,自由真正的集体才能有助于实现个人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以代表“普遍利益”为幌子的“虚假的共同体”中,个人自由只属于统治阶级范围内的个人。对于被统治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共同体完全是作为某种异己的东西而与之对立的。而在真实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中,由于消除了阶级对立、阶级差别,因而个人与共同体之间这种异化和对立的关系也随之消除。一方面,在这样的联合体中,每个人不是特定阶级的成员,而是作为社会的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另一方面,实现个人自由发展的各种条件置于全社会的控制之下,每个人都可以在联合体内获得完全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从而实现其自由。

在以往的历史时代,人类发展与个人发展并不是一致的。在私有制条件下,只有那些掌握和控制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的少数人,才能顺利地发展自己的个性,而那些失去起码生存条件支配权的多数人不得不受少数人的控制和支配,不得不受一种非人的存在,从而丧失发展个性的自由。少数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建立在多数人不自由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人类发展是以牺牲某些人以致某些阶段的发展为代价的。推翻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将会为人的自由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这就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总的方向上离不开人类整体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因而,社会的每一进步,对人来说都具有解放的意义。人的自由、解放程度在历史上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为不同的水平。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水平低下,那时的个人显得比较全面和自由,但这只是原始的丰富和自由。这种近于动物式的“自由”生活,其实是极不自由的表现。伴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形成、发展,人

的发展不出了原始状态,但又进入了片面化的境地,导致与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发展共生的个人畸形发展。这种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极致。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自觉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充分吸收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文明成果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式,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发展,但也取决于人自身的努力。人不可能离开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范围来寻求自由发展,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人的能动选择的重要性和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对发展的自觉程度如何,对现实可能性的认识如何,对条件的利用如何,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具体发展状况。在同样的条件和环境中,有的人发展快,有的人发展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我们的使命

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不能不提倡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整个人类解放,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科学的理想,它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产生的。它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它始终贯穿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并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共产主义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通过各个发展阶段人们的共同理想逐步实现的。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总的目标与价值取向,离开了这种总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但是,这种总的目标是要通过一系列阶段性目标来实现的。所谓阶段性目标,就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与要求。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不同的国家、民族在统一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在现阶段的目标。这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在现阶段就集中体现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一要处理好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理想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憧憬,都有对物质文化生

活以及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在追求个人理想时,即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和条件、爱好和愿望,更要充分关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和国家理想之中,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民族、国家命运的关系。只有关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这一大目标,使个人理想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个人理想往往是同个人选择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就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个人选择不能忘记社会责任。一个对国家、社会负责任的人,其选择必然是严肃、慎重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青年学生队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应具有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情感。三要处理好理想与行动的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个人追求融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清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持续的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论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宣言》也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自由的。 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由是是指从自然力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压迫和自身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有三层意义。 ——自由的人 一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也就是人驾驭了自然规律,获得了支配自然的主动权的人,不断超越自然界的束缚成为自由的人,并且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自由度。 二是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通过改造社会,以民主制度代替专制制度,并且在广泛的社会领域确保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三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社会必须保障个人的自由,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和自由的个人,是构成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元素。其次,个性的自由发展必须不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的前提下的自由发展。 ——自主的人 “自主的人”是“自由的人”在政治上的自然延伸,两个要素:独立的人格,才能政治上自主,不唯上唯权唯命是从,自主地选择参与政治生活。其次是自主地能力, ——自觉的人。首先表示对法律的自觉地服从,其次是自律的道德,最后是平等的精神待人。 2、从自由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自由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发展史时发现,人类在“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野蛮人与文明人、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他

个人发展论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个人发展论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摘要:“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思想整体的核心价值命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凸显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也以此与一切形式化或说教型的伦理学思辨体系划清了界限。 关键词:马克思;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伦理主题 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57-58手稿》,是一部包含着丰富伦理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主题就是:全面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实现途径,由此也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下文试作详述。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一个实质性命题 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写下了卷轶浩繁的手稿,这些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方法特色,即马克思为完成每一项研究任务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理论准备。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二卷的时候对马克思的手稿有过这样的评价:“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大体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马克思写摘要时惯用的语句:不讲究文体,有随便的、往往是粗鲁而诙谐的措词和用语,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术语,常常出现整句甚至整页的英文。这是按照作者当时头脑中发挥的思想的原样写下来的。有些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部分只是做了一些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实材料搜集了,可是几乎没有分类,更谈不上加工整理了。在有些章的结尾,由于要急于转入下一章,往往只写下几个不连贯的句子,表示这里的阐述还不完全。最后,还有大家知道的、连作者自己有时也辨认不出的字体。”但是恩格斯却认为,这些手稿是通达马克思思想体系不可忽视的起点,“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使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适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的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恩格斯的这种评价应当也适用于《57-58手稿》)。 《57-58手稿》是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对于其重要性的理解,理论界可谓智仁各言。一般来说,理论界对《57-58手稿》的关注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域,更多地强调其对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基础性意义。这种意义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以投身于经济学领域为归宿,而是要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来解剖市民社会,以暴露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灭亡的必然性,并由此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指导。因此,马克思的这些研究经济学的论著必然包含着许多超出纯粹经济学视域的宝贵思想,甚至可以说他研究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超越经济学的视界,而这一方面决定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特点,另一方面也使得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划清了界限。 从总体来看,马克思的《57-58手稿》所涵盖的内容部分丰富,诸如商品、交换关系和货币的产生,资本与市场经济的起源,资本的扩张性与属人性,资本的生产性与有限性,资本流通与现代社会,关于竞争、重建个人所有制,关于生活世界和公共领域,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关于闲暇和艺术创造,关于共产主义等等。这些问题的阐发尽管显得头绪复杂,但是却贯穿着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即探寻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而这也构成了《57-58》手稿的伦理主题,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一脉相承的精神实质和价值目标,也是马克思超越经济学视界所展现出的又一重要思想场域。 1894年,意大利社会党人朱·卡内帕请恩格斯为《新纪元》题词,希望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社会主义精神,以区别于但丁对旧时代的概括——“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恩格斯的回答是:“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弗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

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重温《共产党宣言》韩云川

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重温《共产党宣言》 韩云川 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他们在《宣言》第二章的末尾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高度概括。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解放,而且获得了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解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的个性、才能、智慧都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宣言》发表46年后,1894年1月3日,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1894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L’Eranuova》)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还是于1月9日在复信中摘引了《宣言》中第二章末尾的上述那段话作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杂志的题词。恩格斯认为,除了《宣言》中的这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话语能够准确地将社会主义或说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的了。可以这样说,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旧社会的本质区别。 自由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自然意义上的自由。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按照自己

的意志行事。人是生而自由的。这种自由恐怕不仅仅是人类的天性,动物界乃至一切生灵都是如此。正所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由。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和强迫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等。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指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三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由。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人压迫人、人奴役人的现象。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宣言》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就具有独立性和个性,就有奴役工人的自由。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则没有独立性、个性和自由,他们一无所有,他们要生存,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资本的奴役以外,别无他途。工人现实的活的劳动只是为资本家增加财富的一种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摆脱了人对人的奴役,工人创造的财富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用,成为不断丰富和提高人们生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是在其不断追求自由并力争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写就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实现了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显然还没有来到。但是,创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还需要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乃至社会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体力行。因此,作为倡导着创新与改革新理念的今天的大学生,应该学习并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如何使人的自由个性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终归结底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终体现,也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最终归依。如何让每个大学生都幸福、快乐并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是所有教育界人士都关心的课题,也是为实现马克思所描述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的理想社会有益的课题。 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将人的类特性定义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可以说,马克思通过这一定义把外在于人的抽象自由给了人,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他认为人的自由活动是人自身存在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根本要求,也即是说,人存在着就是为了自由。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表现。人能通过“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来实现自我生存与发展,人自己就是自己存在发展的根本理由。因此,他把未来的理想社会描述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这里的“每个人”是现实的个人,真正自由人的个体,这里的“联合体”,是指由真正自由的个人建立起来的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可以说,自由对于马克思来说,已经不是解释世界的抽象概念,它实际上已成为人的生命、生活的目的与实现,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指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那就是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将人从物或工具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彻底决裂,才能使人获得真正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那个让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建立“自由联合体”的主张,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7]。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自由,当然“,这种联合不是任意的,而是以物质和精神条件的发展为一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 人类的解放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自由观中是相互统一的,是以人的活动的不断发展为基础的,而人的自由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不断超越自然必然性的束缚。马克思对于人的自由本性的考察植根于现实的人及其各种交往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马克思的自由观既体现了对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也表达了对每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深切眷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个体自主活动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根标杆。

试析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试析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摘要:马克思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最高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终极目标,同时又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本文在重点阐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对社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人类本位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解放而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丰富和完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正确理解这一思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每个人”是这一思想的基本着眼点和出发点,也是这一思想的一大亮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以每一个个体为着眼点的,而不是一群人或人类社会整体。从马恩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时,都在前面冠以“个人”一词。例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表述: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的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其次,“每个人”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伟大光辉点。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人的发展程度已经超出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所能到达的发展水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个人、某些人或某个群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因此,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及社会关系基础。 (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自由而言的。自由,作为人性的一项本质需求,成为人类的一个永恒价值追求。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已被消灭的条件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时,人们才有可能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从而利用“自由时间”使自己发展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自己的一切活动都跟随自由意志而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这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任何阶段都是没有做到的。 (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人类的历史是在其不断追求自由并力争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写就的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终体现。 关键词: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人类的历史是在其不断追求自由并力争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写就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实现了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虽然这样的社会还没有来到,但是,创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还需要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乃至社会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体力行。 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这是马克思将人的类特性定义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可以说,马克思通过这一定义把外在于人的抽象自由给了人,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他认为人的自由活动是人自身存在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根本要求,也即是说,人存在着就是为了自由。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表现。人能通过“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来实现自我生存与发展,人自己就是自己存在发展的根本理由。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 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突出表现在: 第一,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第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人的素质和个性随着人的活动的多样化、社会关系的丰富化形成、发展起来。作为活动的个人主体或组成群体及人类主体的现实的人,是蕴涵着丰富的规定性的有个性的存在。这不是抽象的仅仅表示人的共性或整体存在的人,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气质和性格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作为个体的个性的本质力量或人格的力量。 . 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获得那个时代所允许的自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

第九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题集

第八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四、简答题: 1.简述哲学的“自由”范畴与政治生活中使用的“自由”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1)哲学上的“自由”范畴,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并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客观必然性而独立,相反,只有认识和依据客观必然性确定自己的行动,才能获得自由。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愈广泛和愈深刻,愈能获得更多的自由。(2)政治自由的含义不同于哲学上的自由,政治自由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享受的自由权利的程度。政治自由是受一定社会制度的限制,受—定法规纪律的约束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哲学上自由与政治自由既一致又有区别。二者的一致之处在于,哲学自由和政治自由都是受客观必然性的限制,都是—种历史条件下的自由,没有不受限制和约束的绝对自由。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哲学上的自由是与客观必然性(包括自然界与社会)相联系,政治自由是与一定会制度相联系的。2.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错误何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离开社会关系谈论人的本质,认为有不变的人性。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尽管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它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它们所说的人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所说的人性,也是抽象的人性。

六、论述题: 1.评述以下论断: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句名言,它主要说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是统一的。(1)衡量人的价值的两个标准或尺度是自我价值尺度和社会价值尺度。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对于个人自身的意义。社会价值尺度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根本的尺度。这是因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通过社会,只有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显示自己人生的意义。从总体上说,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为现实前提的,而个人得到来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满足是以他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的。为社会奉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的总趋势来看,个人向社会奉献得越多,社会越进步,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就越多。因此,人的价值是奉献与满足、创造与享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所以,要想证明、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试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1)物质文明是社会维持自身存在的物质基础,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进步。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状况,标志着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财富的丰富程度。精神文明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智力和精神支柱,表现为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面貌。政治文明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人民参与政治生活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试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摘要:“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共产党官言》关于“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一个论述,是对共产主义的价值原则与理想境界的最为精当的概括与阐释。这是一个彻底的集体主义的命题,它正确地解决了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展现了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刻地体现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矛盾的思想武器,又是通向未来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桥梁。 关键词:自由发展、条件、和谐、科学发展观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在追求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而从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语境可知,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共产主义的和谐理念作为其长远展望的价值目标。因为在总体的历史视野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本身就处在共产主义和谐理念的关照之下。因此,前提性的工作是必须的,也就是说,首先要透彻的把握共产主义和谐的理念本身。理解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无疑会成为当今和谐社会建构所需最佳的历史与价值标尺。社会主义社会一直以来的主题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要自由而不受他国的牵制。既然国家要自由,那么理所当然在这个国家的民众也要自由。国家民众的自由也就是个人自由,如果个人都不自由,那么又何谈国家自主呢?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以人民的生活为主要标。要生活的质量好,不仅是要物质上得到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个人不自由,那精神上是完全得不到满足的。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强调个人自由发展。 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时刻,需要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进行进一步的引申性的阐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也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准确而完整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的提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提“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字被忽略了。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思想重新表述我国教育目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明确“自由”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人才培养方式一长期以来,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普遍流行的一种提法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已有”。却忽略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选择性的理论阐述,反映到教学领域里,就概括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此相对应,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属于教育目的范畴问题的研究,也就基本限定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的框架内。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各种提法中。例如,195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迄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还是没有多大变化:“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人应该和谐发展”、“人应该有个性的发展”等观点,但依然没有根本突破原有的框架。作为方向性规定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式。“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由于缺乏“自由发展”的规定性,导致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教师中心论”自然大行其道: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灌输、规训、惩罚等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学校里也就不可避免了;受教育者如同“圆形监狱”中的被监管人,最佳的选择就是按照监管人——教育者的意图行事。结果,外在的社会要求难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受教育者无法成为自身的主人,无法根据自身意愿、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发展,更难以有所创新,只能是顺从和模仿,人云亦云。二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自觉”是人之为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这一“自由”是对必然性的克服和超越,“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离开必然性谈人的自由。自由毫无意义、人正是通过

[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总体人”的生成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总体人”的生成 [摘要]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学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和异化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克服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办法就是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在关于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总体人”的理论。虽然二者有一定差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超越。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总体的人人的本质和异化继承和超越 长久以来,在中西哲学研究中,关于人的话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提出,揭开了人学研究的新篇章。列斐伏尔和马克思一样,他的哲学核心是人的问题,人的本性和本质及其异化等成为列斐伏尔哲学理论的出发点,他最终想实现的是总体人的生成,即延续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谋求人的更好的发展。 一、列斐伏尔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延续和发展,那么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他也是在继承和超越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下得出的。 纵观马克思早期思想,其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分别表现在他的三部著作中。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在《手稿》中,他立足于劳动,指出了“劳动彰显了人的本质”的思想。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人凭借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实践即劳动来谋求生存和发展。人在劳动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肯定自我,确证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由自觉的自己。其次,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视角而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他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有其独立性;人还是一种类存在物,有其社会性的本质。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从事实践活动的时候,会和自然、人以及社会发生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人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确证了自己的本质。最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指出“人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质”。人是一种现实的个人,是活生生的从事生存实践的人,这种活生生的现实性就必然使得人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人不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日益增多的需求,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满足中,人才能追寻自己的本质而生活。 基于马克思的以上论述,列斐伏尔深受其影响,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人的对象性活动构成了人生存的基本活动,所以人的本质是一种自主的、自由自觉的存在,它具有抽象的潜在性。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那么对象性就表明人不是独立的单个人,而是与他人或他物共在,而且在这样的关系中,对象性的活动使得人的本质被对象所给予。这是从社会关系层面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列斐伏尔的这一思想就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不谋而合。另外,列斐伏尔还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而统一的,人的活动是一种超越的创造性活动,正是由于这种活动才使得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改造自然;人还是有限的存在,是一种不断面对矛盾的存在,人的活动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产生了自然对人的制约,所以人要在这种对立中不断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这就是人的本质的复归过程。

简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全面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确定自己的价值核心或终极奋斗目标,构建合乎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的价值系统,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伟大动力。正是针对这一时代需要,江泽民同志曾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 一、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哲学基础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论者常常解释为人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能力包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全面满足;甚至解释为同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应当说,都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些可能表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是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然是超越了或克服了“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而使得这种“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发展得更为充分。这样,人生不再是自然及半自然状态下以生存斗争或种的繁衍为其本质,以范围非常有限的家庭、等级、阶级利益为其本质,而真正以人与整个人类直接相联系的社会性为其本质,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其本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哲理基础是人在生物学上的非特定化和未确定性是人的自由发展的自然前提;人的需要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为人的自由发展找到了现实依据;制度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保障。人的自由发展正是出于人的内在需要和自主选择,它在实践中呈现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渐进的实现过程。同时,随着制度的创新,人不断地创造自己,创造自己丰富的本质,不断开辟自由发展的道路。 然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获得那个时代所允许的自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 二、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生活、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具有发展性、多元化、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并肯定了物质生产力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类表现和确证自己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恩格斯说过, 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推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针对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 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发展人的多方面的才能。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形成、人的心理情感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关系, 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 人与人之间正是通过交往活动, 同他人、同社会、同整个世界发生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往, 在交往中取长补短, 使个人不断摆脱个体的、地域的、民族的狭隘性, 从而使个人不断丰富、发展、完善自己, 只有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丰富性都得到实现, 才能称其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从人的发展角度, 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大形态: 一是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这一阶段, 个人没有独立性; 二是以物的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阶段, 这一阶段, 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 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 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 个性阶段, 在这一阶段, 人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马克思强调人要不受阻碍地发展, 自觉自愿地而且是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充分表现自 己的个性, 塑造出个人特有的素质、品格、气质等等, 而非千人一面。人的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活的全面发展就是指: 针对物欲、 贪欲、权欲和金钱欲, 强调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人们的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保证人民 行使充分的民主权利;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使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使人们在优美 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指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 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不但指其特殊属性的充分发挥, 而且指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特点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发展性的特点。过去人们着重强调人的全面发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基于共产主义和谐理念的再分析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到现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在百年的历程中它历经发展而日趋兴盛,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其中所附有的现实意义和必然选择。 一、“共产主义”基本理论原理 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共产主义隶属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运用他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最终被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完全的公有制,基本生活资按需分配,即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依照自己的需求索取。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实现家庭的分化,形成共产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结构,客观上依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分配方式,并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以来,科学共产主义照亮了人类争取解放的道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已经进行了100多年的艰苦斗争。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低级阶段。而从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将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关于“共产主义”的释义颇多。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直接阐述是有保留的,马克思所阐释的共产主义在形态上是指一种历史运动过程,而非终结的固定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为社会主义社会设计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设计现成的模式,在他们看来,这是要靠共产主义建设者们去解决的。 二、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前提条件 共产主义除了分析了社会制度的实体性以外,它的核心是人的彻底解放和对人的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进入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公认的“神童”。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一直都在学校陪他。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边了。 魏永康离开妈妈,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想去天安门玩,大冬天都不知道换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魏永康感到实在不能适应没有妈妈照顾的生活。2003年 8月,已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神童”魏永康的事例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什么启示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人只有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实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1)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需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3)个人的身心和谐、协调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

(完整word版)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首先,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只有个体发展了,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只有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才能得到解放。 其次,所谓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核心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与核心内容。而自由个性的实现,也就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2]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既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②所谓自由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 第三、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等。因为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于劳动之中,因此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阶段;二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资本主义阶段;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阶段。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第二问: 第一,积极创造经济社会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既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同进又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而踏实奋斗。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要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这只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不能要求过急。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完善,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不可能完全做到。要注意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同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