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论述题精编

2021年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论述题精编

2021年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2021年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论述题精编

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需求的挑战。

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答案】(1)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着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又如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

(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

①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②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③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

④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2.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意义。

【答案】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1)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的,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成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个体的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在个体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4)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釆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5)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的整体发展总是呈现出其各个方面相对独立发展时所不具有的一些性质和功能。

3.试述“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答案】(1)教育要先行是当代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使科学与人才相结合,同时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在科学知识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现阶段,教育对于生产以及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

(2)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培养人才。由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的滞后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必然先于经济的发展,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只有教育先于经济发展,才能为经济发展准备人才。

(3)教育发展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先行并不意味着其可以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使教育先走一步,为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准备。教育先行是经济先行的客观要求。

总之,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推进,教育对经济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和先导功效。所以,教育应先行。

4.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答案】一般来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1)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①在教育思想和体制上,受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刺激,各国都把发展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②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纷纷提出要培养跨世纪人才,造就世界公民;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了外语教学的地位,各国普遍增加了外语教学课时数。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于科技、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2)教育在全球化中的作用。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将面临许多共同的课题,这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①探索全球化的真褅,引导全球化健康发展;②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培养国际水准的公民;③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

5.论述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答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间接经验的活动就是教学。教学可以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较高的效率来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知识。

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发展智力与掌握知识的关系。

①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运用智力的过程。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因为智力同样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②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透彻地理解知识原理,使学生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获得高水平的发展。

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中应当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形式教育论者与实质教育论者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

形式教育论以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为代表,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训练智力;实质教育论以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为代表,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是无须进行特别的培训。

显然,两派的主张都具有片面性。形式教育论虽然重视对学生的智力训练,但是他们脱离知识的掌握去进行思维形式的训练,其效果是不好的;实质教育论虽然强调了传授知识的必要性,但是他们以为掌握了知识就自然地发展了智力,实质上忽视了思维训练与智力发展。现代的许多教育理论家都致力于把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如杜威、维果茨基等人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3)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①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教学活动既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也要重视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学生的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感知、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动。学生的非智力活动,主要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诱发的好奇、欲求、情趣等心理因素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同在,各有特点与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正确地发挥其整体功能,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教学的质量。

②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依赖于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学生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是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离开掌握知识的智力活动,非智力活动很难发展。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习动机的强弱、意志品质的持久与否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③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

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本身,使教学内容与过程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吸引力,以便引起、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毅力、信心,使其养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品质;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其能自觉地按教学要求调节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智力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是由教师教得好坏决定的,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反思性、创造性发挥得怎样,学习的效果怎样,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坏的根本标志。

②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教师不仅要解决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还要解决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天性要珍惜、爱护、循循善诱。

③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谓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是各种各样具体的师生关系的理论抽象和概括,任何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是不适当的,应予以纠正。

6.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评析教例中的教育效果。

卡洛斯是个墨西哥裔美国小男孩,英语说得不怎么顺溜。他用英语讲话时,经常会被同学取笑。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逐渐学会了在教室里保持沉默。在这个问题上,他甚至跟老师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一言不发,把自己埋在课堂活动的喧嚣中,再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反过来,老师也不会抽他回答问题了。老师下这样的决心,其动机相当单纯:她不想看到其他孩子取笑卡洛斯,不想让他蒙羞。但是,老师忽视卡洛斯的存在,实际上就把他给“勾销”了。她的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