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

:六.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2.知道运动的合成、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的辨证关系;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节核心内容;

2.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应用;

3.合运动和分运动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讲解、练习、讨论.

【教学器材】:计算机多媒体展示台、及相关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的教学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数运动都是较为复杂的。通过本

节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及学过的动力学知识来分析一些基本的复杂运动。

提问1. 什么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提问2.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成一角度,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也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即: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讲授新课

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实验部分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先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分析,再在讲台上演示并投影到屏幕。

归纳: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复杂运动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了两种简单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工具。

归纳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让学生理解由两个简单运动可以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加深对“同时参与”的意义:

①物体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

②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合运动、分运动的几个概念

①合位移、分位移:

②合速度、分速度:

③合加速度、分加速度: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合运动、分运动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各个物理量的关系。

归纳:①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②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例1] 如果在前面所做的实验中(图5-11)玻璃管长90cm,红蜡块由玻璃管的一端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同时匀速水平移动玻璃管,当玻璃管水平移动了80cm时,红蜡块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0s,求红蜡块运动的合速度。

分析: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竖直向上的运动和玻璃管水平的移动是两个分运动。这是一个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的问题,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可以先分别求出分运动的速度,再求合速度;也可以先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再计算

教案: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2.知道运动的合成、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的辨证关系;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节核心内容;

2.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应用;

3.合运动和分运动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讲解、练习、讨论.

【教学器材】:计算机多媒体展示台、及相关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的教学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数运动都是较为复杂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及学过的动力学知识来分析一些基本的复杂运动。

提问1. 什么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提问 2.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成一角度,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也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即: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讲授新课

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实验部分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先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分析,再在讲台上演示并投影到屏幕。

归纳: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复杂运动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了两种简单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工具。

归纳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让学生理解由两个简单运动可以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加深对“同时参与”的意义:

①物体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

②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合运动、分运动的几个概念

①合位移、分位移:

②合速度、分速度:

③合加速度、分加速度: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合运动、分运动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各个物理量的关系。

归纳:①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②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例1] 如果在前面所做的实验中(图5-11)玻璃管长90cm,红蜡块由玻璃管的一端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同时匀速水平移动玻璃管,当玻璃管水平移动了80cm时,红蜡块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0s,求红蜡块运动的合速度。

分析: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竖直向上的运动和玻璃管水平的移动是两个分运动。这是一个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的问题,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可以先分别求出分运动的速度,再求合速度;也可以先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再计算出合速度。这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

解:如下图所示,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即t=t1=t2=20s。

S1 (m)

V1(m/s)

S V

0.9m

0.8m S 2(m) V2(m/s)

∴竖直方向:v1=s1/t =0.9/20(m/s)=4.5*10-2m/s

水平方向:v2=s2/t=0.8/20(m/s)=4.0*10-2m/s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

v2=v12+v22 v=√v12+v22 =6*10-2m/s

合速度的方向与合位移的方向相同,即与合运动的方向的相同。

(2)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例2 飞机以300KM每小时的速度斜向上飞行,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图5―13)。

先动画分析,再展示解题过程.

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图分析。

学生相互讨论,阅读课本内容,总结:

(1)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不同方向的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我们看到,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曲线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分别弄清楚作为分运动的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

三、课堂练习:课本P85 :(1)题、(4)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作业布置:━巩固落实

课本P85 :(2)题、(3)题

【教学反馈】:

如果时间足够

课件分析小船过河专题

小船过河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法:(假设小船和河水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1如果小船静止放在水里,小船会随着河水漂移,小船的速度和河水的流速相同;

2 如果河水静止,小船将会以原速度驶向对岸。

3 如果小船在流动的河水中驶向对面的岸边,小船既要沿着河水运动,又要向着对面岸边的方向行驶,所以小船的实际运动状态是1和2中两个运动的合运动。

A.最短时间过河问题处理方法:

小船过河的问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船在垂直于河岸的方向上的位移是不变的,我们只要使得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最大,小船过河所用的时间就最短,河水的速度是沿河岸方向的,这个分速度和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没有关系,所以使小船垂直于河岸方向行驶,

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才最短。

B.最小位移问题处理方法:

因为两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它们的公垂线段。所以只有当小船的实际运动方向

(即合运动方向)是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时,小船的位移最小。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课题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课题】力的等效替代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材】教育《物理》必修I 【教学容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三节的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获得感性认识。 这节课的容,为下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本节课所初步总结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2、课程标准对本节容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质的认识。学习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教材的容安排:粤教版教材第三章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这一节的容,首先是教师讲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力的图示、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等效力,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初步得出。 4、对教材的思考:这章的教材编写整体上看,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但是,我觉得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力的等效这部分,我们一直在强调力的等效,直至后面寻找等效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求几个分力的合力,故而在这里,应该把寻找等效力与力的合成在观念上应该先对等起来,教师应该注重提出猜想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从几何层面上来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物理《必修1》3-4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F1 F2 F O F F2 F O (3

F 2的最小值为:F 2min =F sin α ②当已知合力F 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 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 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 2与合力F 垂直,如图所示,F 2的最小值为:F 2min =F 1sin α ③当已知合力F 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 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 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 1与合力F 同方向,F 2的最小值为|F -F 1| (5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①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②把各个力向x 轴、y 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 ③求在x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x 合和在y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y 合 ④求合力的大小 22)()(合合y x F F F += 点评: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小结:(1)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 (2)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 (3)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 (4)在应用正交分解时,两个分矢量和合矢量的夹角一定要分清哪个是大锐角,哪个是小锐角,不可随意画成45°。(当题目规定为45°时除外)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的作用,每个拉力均为200 N ,两力之间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乙,它是一个菱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对角线垂直平分,通过解其中的直角三角形求合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完美版

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三角形定则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3.进一步熟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果和另外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那几个矢量,也可以用那几个矢量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作用效果。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入.相反的用负号代入,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人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 知识要点: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关系,知道矢量概念。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计算分力大小。 三. 学习中注意点: (一)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 1.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这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原来的一个力就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分力。 合力是几个力的等效力,是互换的,不是共存的。 2. 共点力: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个点,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3.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力的替代,也就是对力进行化简,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朗化。 现阶段只对共点(共面)力进行合成。

4.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满足关系是:以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以共点顶向另一顶点做对角线,即为合力。这种关系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5. 力的合成方法:几何作图法,计算法。 6. 多个力的合成先取两个力求合力,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依次进行下去直到与最后一个分力求得的合力就是多个力的合力。 7. 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凡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还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由一个已知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2. 力的分解中分力与合力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分解一个力时,对分力没有限制,可有无数组分力。 4. 分解力的步骤 (1)根据力作用效果确定分力作用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完整的平行四边形。 (3)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分力 5. 一个力分解为二个分力的几种情况 (1)已知合力及两分力方向,求分力大小,有唯一定解。 (2)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分力大小方向,有唯一定解。 (3)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方向,求另一分力,有无数组解,其中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对一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合力的范围及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1.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 1-F 2|≤F 合≤F 1+F 2,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两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 1-F 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 1+F 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①当三个共点力共线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 1+F 2+F 3 ②任取两个力,求出合力范围,如第三个力在这个范围内,则三力合成的最小值为零;如不在范围内,则合力的最小值为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较小力的数值之和的绝对值. 2.共点力的合成方法 (1)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求出以下三种特殊 情况下二力的合 力: ①相互垂直的两个力合成,合力大小为F =F 21+F 22. ②夹角为θ、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合成,其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合力大 小为F =2F 1cos θ2 ③夹角为120°、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合成,合力大小与分力相等,方向沿二力夹角的平分线 【例1】 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图所示.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A =∠B =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 N ,试用作图法和解析法分别求出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针对训练1](2009·海南·1)两个大小分别为F 1和F 2(F 2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 【教学重点】 1.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设计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3.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合力与分力概念——给出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合力与分力关系——设计探究求合力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练习与拓展(例题、合力大小与角度关系、多力合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1.出示卡通画,介绍共点力概念 在大多数实际问题中,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引入共点力和非共点力概念,分别给出共点力和非共点力的图片示例。在研究中如果使用质点模型,则受力均可以作为共点力处理。本节课研究物体受共点力的情况。 出示卡通画: 小车均匀速向前运动,一头牛拉车的效果与三位同学拉车的效果相同。 2.学生小实验 一个力气大的男生在讲台上提起一桶水,使水桶保持静止;另外两位同学一起提起这桶水并使之保持静止。分析在两种情况下这桶水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示意图。提问:可以发现各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到:F单独作用和F1、F2共同作用的力的效果相同。 3.引出等效替代关系,提出合力、分力概念 从前面两个情境出发,抓住共同点:一个力单独作用时可以和多个力一起作用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自然地引出等效替代的关系,并从力的角度分析,得到合力、分力的概念。 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合力、分力的概念: 谈合力、分力的出发点在于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用一个合力去替代几个分力的作用) 合力与几个分力同时存在吗 (不是,合力只是几个分力的等效替代,并不是物体又多受到了一个力) 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情境讨论,激发认知冲突 提问:前面三位同学拉车的情境中,如果三位同学水平向右的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呢方向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合力F=F1+F2+F3,方向与三个拉力方向相同) 提问:把所有的分力相加就得到合力的大小,这个方法就是求合力的方法吗请学生讨论。 (有学生提出异议,以前学过,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应该是两个力相减,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提问:求合力就是把分力相加或者相减吗 实验:两个弹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提起几个钩码保持静止,分别读出弹簧秤示数。用一个弹簧秤提起同样的钩码保持静止,读出弹簧秤示数。 提问:两个分力大小与合力既不满足相加关系,也不满足相减关系。如果给定两个分力,到底应该怎么去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呢 2.设计探究实验 提出任务: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介绍可用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弹簧秤(2个)、橡皮条、细绳、刻度尺、图钉、三角板。 问题讨论,引导实验设计: ①根据器材,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得到分力,以及两个分力的合力 (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和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使作用效果相同) ②怎么样保证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把橡皮条一端固定,保证另一端与绳子的节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③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么样来记录 (橡皮条节点的位置,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引导讨论是否需要记录力的方向。讨论文字记录的不足,引导思考怎样更好地同时记录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图示。) 请各小组学生再整理探究实验的方案,确定明白实验的目的、过程、操作。 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各小组根据自行整理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并用力的图示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实验进行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4.思考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观察实验得到的F及F1、F2的大小和方向,猜想F1、F2和F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导学生适当地添加辅助线,研究几何关系。 (学生得出,连接分力和合力的末端,得到的几何图形大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一对邻边,合力为此对邻边所夹的对角线。 各个小组实验时,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各不相同,都能大致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说明有一定的普遍性。请各小组再次实验,改变力的大小、方向,看是否满足同样的结论。 演示实验,特殊角度特殊值验证(即大纲版教材中本节的演示实验)。橡皮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绳系为节点。两分力互成90度,分别由三个钩码、四个钩码的重力提供。合力沿橡皮条拉伸方向,由5个钩码的重力提供。 三、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讨论:为什么力的合成(两个力相加)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呢 (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相加时既要考虑大小又要考虑方向,所以满足的法则必须是大小和方向同时考虑的。) 思考:对于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相加,是否都不能简单地加减呢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过程 一、力的合成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 (2).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 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 只弹簧秤的读数F 1和F 2 的图示,并以F 1 和F 2 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 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⑥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⑦改变两个力F 1与F 2 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 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 1与F 2 之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 改用一个拉力F′使结点仍到O点,则F′必与F 1和F 2 的合力等效,以F 1 和F 2 为邻边 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4)注意事项 1.实验时,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

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答案)

第3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纲下载:1.矢量和标量(Ⅰ) 2.力的合成与分解(Ⅱ) 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夯基提能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2)相互关系:等效替代关系。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4.力的分解 (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分解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 ①效果分解法;②正交分解法。 5.矢量和标量 (1)矢量 ①特点: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②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 ①特点: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②运算法则:算术法则。 巩固小练 1.判断正误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5)按效果分解是力分解的一种方法。(√) (6)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7)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合力与分力] 2.[多选]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确的是() 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 B.合力与分力的性质相同 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D.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不影响作用效果 解析:选AD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产生的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时的效果是相同的,因而合力与分力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也不涉及力的性质的问题,故A、D 正确,B、C错误。 [力的合成] 3.[多选]作用在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5 N和4 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A.0B.5 N C.3 N D.10 N 解析:选BC根据|F1-F2|≤F≤F1+F2得,合力的大小围为1 N≤F≤9 N,B、C正确。 [力的分解] 4.[多选]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ABD 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紧的分力G1和G2,A、B图均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图错;D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紧的分力G2,故D图正确。

(完整版)高中物理:1.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科版必修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2.知道运动的合成、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的辨证关系;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节核心内容; 2.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应用; 3.合运动和分运动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讲解、练习、讨论. 【教学器材】:计算机多媒体展示台、及相关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的教学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数运动都是较为复杂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及学过的动力学知识来分析一些基本的复杂运动。 提问1. 什么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提问2.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成一角度,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也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即: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讲授新课 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实验部分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先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分析,再在讲台上演示并投影到屏幕。 归纳: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复杂运动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了两种简单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工具。 归纳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让学生理解由两个简单运动可以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加深对“同时参与”的意义: ①物体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 ②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合运动、分运动的几个概念 ①合位移、分位移: ②合速度、分速度:

力的分解教案

第六节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都是力的等效代替,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 3.掌握按力的效果进行力的分解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重点:在具体问题中如何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难点 1.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 2.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 教法建议 一、关于力的分解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

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力的分解,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力的分解,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 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 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知识。 二、关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议: 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力的分解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 了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问题了。使计算变得简单。由 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未接触到有关映射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 解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 静止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时,粗略介绍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龙文个性化辅导讲义(20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 任教科目:物理 授课题目:力的合成与分解 年级:高一 任课教师:李明福 龙文师资培训部编制 主任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龙文个性化辅导教案 授课教师李明福授课对象学生姓名魏婧文 授课时间2011-11-12授课题目力的合成与分解课型复习使用教具讲义白纸 参考教材高一物理教材教师参考用书历年高考试卷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运用 讲义内容 【知识回顾】 【力的合成】 一、合力和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等效 ..替代关系,并不同时作用于物体上,所以不能把合力和分力同时当成物体受的力。 二、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点,但这几个力的作用线延长后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共点力,所以,共点力不一定 作用在同一点上,如图所示的三个力F 1、F 2 、F 3 均为共点力。

三、共点力合成实验: 四、力的合成的定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和_______.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为三角形定则。若从O点出发 先作出表示力F 1的有向线段OA,再以A点出发作表示力F 2 的有向线 段AC,连接OC,则有向线段OC即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五、共点力的合成 1.作图法(图解法):以力的图示为基础,以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严格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量出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从与图示标度的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出对角线与一个邻边的夹角,表示合力的方向。 注意:作图时要先确定力的标度,同一图上的各个力必须采用同一标度。表示 分力和合力的有向线段共点且要画成实线,与分力平行的对边要画成虚线,力线段 上要画上刻度和箭头。 2.计算法:先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示意图,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求合力大小和方向。 3.两个以上共点力的合成 六、合力大小与二分力间的夹角的关系: 七、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42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一、标量和矢量 1 ?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 ?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 贝U)。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果 和另外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那几个矢量,也 可以用那几个矢量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作用效果。 3 ?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

物理量用正号代入?相反的用负号代入,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 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力的合成 (1 )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 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 律。 (2) 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 (3) 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 i —F2| 奉合w F i + F2 (4) 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力的分解 1 ?一个力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来等效替代,这几个力称为那一个力的分力。求 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 零。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第二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基本概念: (1)共点力:几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点,或作用线延长后交于一点,叫共点力。 (2)合力和分力: 一个力作用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称为这几个力的合力,这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合力与分力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 (1)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若两个力F 1、F 2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由余弦定理得: F =F 21+F 22+2F 1F 2cos θ, tan α=F 2sin θF 1+F 2cos θ 。 (2)21F F 、合力范围: |F 1-F 2|≤F 合≤F 1+F 2 。 (3) 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三、力的分解 1、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2、按效果分解: 两个力的合力唯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例:将放在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下滑力F1和对斜面的压力F2,这种说法正确吗? 解析:将mg分解为下滑力F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mg的另一个分力F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从力的性质上看,F2是属于重力的分力,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属于弹力,所以这种说法不正确。 【例】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有几种分法? 解析:有无数种分法,只要在表示这个力的有向线段的一段任意画一条直线,在有向线段的另一端向这条直线做垂线,就是一种方法。如图所示。 3、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力最小值的规律: (1)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 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 两分力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 sinα (2)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 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 所求分力F2与合力F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1 sinα

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答案)

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答案)

第3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纲下载: 1.矢量和标量(Ⅰ) 2.力的合成与分解(Ⅱ) 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夯基提能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2)相互关系:等效替代关系。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4.力的分解 (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分解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 ①效果分解法;②正交分解法。 5.矢量和标量 (1)矢量 ①特点: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②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 ①特点: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②运算法则:算术法则。 巩固小练 1.判断正误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5)按效果分解是力分解的一种方法。(√) (6)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

[力的分解] 4.[多选]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ABD 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A、B图均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图错;D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图正确。 核心考点·分类突破——析考点 讲透练足 考点一共点力的

3-4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1

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标要求(活动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的第二个二级主题“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中涉及本课时内容的条目有“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该条目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形变。 课标解读 弹力的概念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学生对它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在高中要进一步深化对它的理解,本节课将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的由来、作用点和方向(下一课时研究弹力的大小及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弄清弹力的发生、作用点和方向,而且要让学生经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归纳法. 这里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物理内容,体现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这里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目标知 识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4、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 分力 能 力①、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①、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教学内容精析重点 ①、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 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 难点①、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主要设置了一个研究课题,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同时全课设计了好几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并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多媒体模拟;在“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引导下,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教学对象简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在初中阶段就对物体的形变、弹力的产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对弹力的大小能进行定性的分析。由于弹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实验比较多,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感兴趣,并且比较容易接受。但学生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性形变”,特别是“微小的形变”还没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对这个问题理解起来觉得有点困难 教材处 理与教学方法 ①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实际运动的事例和相应的思考、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探究性学习。②充分利用课间模拟运动,在把条件理想化;③重组教材,突出重点,精选例题,以便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 书 纲 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课题导入:复习 1.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及要求是什么? 讲授新课:生活中大多数事情可以有一个力来完成,也可以由几个力来完成,比如:一桶水可以由一个人来提也可以由两个人来抬;一辆拖车可以由一辆拖拉机来拉,也可以由几匹马来拉。这说明一个力常常可以跟几个力共同作用达到相同的效果。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力的合成。 1.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举生活中的实例) (1)两个力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之和。细致观察分析第一 个实例; 教师指导学生推导 做好上课准备 学生自行分析后两 个实例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案

第6节《力的分解》教案 威远县竞力学校杨兴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过渡引言】: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程之后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设问】:(回顾、铺垫)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学生回答】: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引导学生】而已知物体的合力求分力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力的分解。 【板书】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引导学生】那么,力的分解又应该遵循什么定律? 【学生思考并回答】:也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过渡引言】不加限制条件,一个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组平行四边形,即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组不同的分力.如右图 在实际问题中, 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耙工作的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1、小女孩拉箱子的拉力F产生了什么效果? 2、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1和F2来实现?方向怎样? 【板书】3、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过渡引言]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我们再来探究两个常见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物体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方向下滑;在垂直与斜面方向上紧压斜面。 我们可以用F1和F2这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重力G,在多媒体上演示分解过程。(给学生强调紧压斜面的力并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只是重力的分量,实际不存在) 【学生活动】:假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重力为G。那么重力的分力如何计算?试写出表达式。 【教师活动】:通过这个表达式分析: 1、当θ增大时,F1和F2的大小如何变化?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 解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 知识要点: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关系,知道矢量概念。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计算分力大小。 三. 学习中注意点: (一)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 1.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这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原来的一个力就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分力。 合力是几个力的等效力,是互换的,不是共存的。 2. 共点力: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个点,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3.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力的替代,也就是对力进行化简,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朗化。 现阶段只对共点(共面)力进行合成。 4.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满足关系是:以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以共点顶向另一顶点做对角线,即为合力。这种关系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5. 力的合成方法:几何作图法,计算法。 6. 多个力的合成先取两个力求合力,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依次进行下去直到与最后一个分力求得的合力就是多个力的合力。 7. 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凡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还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由一个已知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2. 力的分解中分力与合力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分解一个力时,对分力没有限制,可有无数组分力。 4. 分解力的步骤 (1)根据力作用效果确定分力作用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完整的平行四边形。 (3)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分力 5. 一个力分解为二个分力的几种情况

高中物理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 知识要点: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关系,知道矢量概念。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计算分力大小。 三. 学习中注意点: (一)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 1.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这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原来的一个力就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分力。 合力是几个力的等效力,是互换的,不是共存的。 2. 共点力: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个点,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3.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力的替代,也就是对力进行化简,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朗化。 现阶段只对共点(共面)力进行合成。 4.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满足关系是:以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以共点顶向另一顶点做对角线,即为合力。这种关系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5. 力的合成方法:几何作图法,计算法。 6. 多个力的合成先取两个力求合力,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依次进行下去直到与最后一个分力求得的合力就是多个力的合力。 7. 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凡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还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由一个已知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2. 力的分解中分力与合力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分解一个力时,对分力没有限制,可有无数组分力。 4. 分解力的步骤 (1)根据力作用效果确定分力作用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完整的平行四边形。 (3)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分力 5. 一个力分解为二个分力的几种情况 (1)已知合力及两分力方向,求分力大小,有唯一定解。 (2)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分力大小方向,有唯一定解。 (3)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方向,求另一分力,有无数组解,其中有一组是另一分力最小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