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葛露萍 151805290003

【摘要】:环境生物技术是一门由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在不断更新,随之衍生出很多的环境问题,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发展,更深一步开发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在环保的同时能够促进环境、社会、经济三者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环境保护高效净化可持续发展

【Abstract】: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is an emerging research field by modern bio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re combin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using the intact organisms or organisms in some part or some function, set up to reduce or eliminate pollutants produc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r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igh purifying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system for production of useful substances.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constantly updated, derived from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ope that through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of a deeper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can the three coordin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gh efficiency purifi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引言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简称EBT,是近20年来才定义的新型边缘学科。环境生物技术主要由生物技术、工程学、环境学和生态学组成。一般认为生物工程即生物技术,是指综合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物体本身,生物体某些组分或某些特殊机能,生产有用物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体系。根据1919 年生物技术欧洲协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Biotechnology)之定义,「环境生物技术」是指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工程技术相结合之整合性科学.主要目的是利用微生物,动物或植物应用于农业,环境,工业及健康照顾这些方面,以发展永续事业。

二、环境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末,生物滤池的出现和1914年W.Lockett和E.Arden发明的“活性污泥法”被视为环境生物技术的开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加剧,直接促进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向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渗透促进了环境生物技术的产生。80年代后期,分子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在可降解微生物及其降解机理方面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1994年,由美国生物工业组织(BIO)和白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基因工程微生物、优选微生物和生物传感技术中可利用菌类等三大最新的发展技术。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发表的《21世纪生物技术新方向》蓝皮报告,将环境保护和环境生物技术列在了重要地位。在此之后又召开两届国际环境生物技术大会。这些事实不仅表明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与世界各地出现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充分显示出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生物技术的高度重视。

三、环境生物技术的层次

(1)低层次的环境生物技术

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厌氧发酵等。

(2)中层次的环境生物技术

如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

(3)高层次的环境生物技术

高层次的环境生物技术体现在防治污染方面,是一种以基因工程作为主导的,通过基因工程构建高效降解杀虫剂、除草剂以及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的基因工程菌,从而创造出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等。

四、环境生物技术的特点

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这些都是环境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的优点,而且它在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这些都是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随着环境生物技术的逐步发展,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进一步深刻认识的前景下,环境问题的根治有了希望。环境生物技术针对环境污染治理上的有如下特点:

(1)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对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生物再利用。通过这一过程尽可能做在减轻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程度的同时又对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另一方面,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的过程是将污染物质一步到位直接转化成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CO2、H2O、N2和CH4等。具体如芳香烃的分解,芳香烃具有普遍的生物毒性,但在低浓度范围内,它们可以不同程度的被微生物分解。

(3)环境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通常是在常温、常压下可进行,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可连续化操作,并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4)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将会出现很多常规技术和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时候环境生物技术就可发挥作用。

(5)新物种、新品种和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生命类型的不断创造发明也需要环境生物技术提供支持。

五、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环境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高效净化污染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系统。

在最近十年来,随着环境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它的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通过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其可以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

在减轻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原则上可以通过生物降解环境生物处理技术的产物或副产物来作为资源的二次利用。通过生物处理技术还可以进行大

规模操作,比如一些大容积的生化曝气池和生物滤池,它们的处理效果也其他处理工艺所不可比拟的。再者,污染物的处理场所也可以用生物方法就地制宜,比如利用一些天然水塘或者是土壤层这样的便利,如此一来,处理费用就可以大大地降低了。

1、环境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上的表现

(1)对污水进行生物净化。

污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毒物质,其中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而要使污水得到净化,去除污水的毒害作用并转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为有益的无毒物质,则可以通过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来消除这些。比如现在广为使用的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就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而学术上所谓的酶工程技术就是这个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而要得到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则是需要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而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其中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通过固定微生物细胞即可达到效果。在这方面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以形象贴切地展现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类似污染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的技术中,近几年来,我国取得较大进展的便是运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比如对于含100mg/L废水,通过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都在90%以上。

(2)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

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污染。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的过程就是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生物修复。它的原理是:运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的这种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固定或解毒重金属,使得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得到降低,对其进行生物吸收和代谢,从而达到削减、净化与固定重的目的。为了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遏制风蚀、水蚀等污染土壤的行为,可以通过生物修复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来完成。

(3)去除白色污染。

现如今,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当属很难化解的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因此为了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经过研究发现可以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与此同时还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4)去除化学农药的污染。

目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变成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而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也可运用微生物降解来完成。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也分很多。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的比较彻底的降解途径则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 和H O;而另外一种正面效应与有负面效应并存的途径的降解结果相对比较复杂,它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就需要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改造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是的其生化反应途径改变,从而来规避负面效应。当然,全面推广生物农药将是最好的彻底消除化学农药污染的方案。

这里把由生物体产生的针对农业有害物质进行杀灭或抑制的一大类物质总称为生物农药,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等),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许多因素限制了生物农药的成长,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农药的范畴不断扩大,涉及到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许多种类及多种与生物有关的具有农药功能的物质,如植物源物质、转基因抗有害生物作物、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或修饰合成化合物、人工繁育的有害生物的抗结生物、信息素等。现在人们为了提高杀虫效果正在利用重组DNA技术克服其缺点,例如目前病毒杀虫剂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改造杆状病毒基因工程,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2、环境生物技术的预防环境污染上的应用

预防环境污染则是从根源杜绝污染物的产生,一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转化成能源或副产品,这个可以通过分子遗传技术筛选特定菌种来达成目标,比如微生物化肥;为了清洁生产,减少化学无机品的用量,则可以通过利用DNA重组及蛋白质工程技术快速生成特定的酶,应用于生产环节来达成。二是在实际生产中将会大量地把对环境存在污染或者污染威胁的环境物质(如化学制成品的农药、化肥等) 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可降解塑料薄膜等生物产品来替代。这一过程是运用分子微生物族群、基因技术、DNA修复改变某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可降解性或加速自然降解的速度。

六、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1)环境生物技术逐渐受到全球普遍重视和采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就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展起来,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被十分重视,一定程度上推广了环境生物技术。进入21世纪后通过已经开发的一系列的环境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在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及污染环境介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成效。至此,大量实用性的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在英、法、德、荷等国已被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其中一些产品甚至已经被商业化。比如在荷兰自环境生物技术被应用以来已经有6000多处污染地通过它得到治理与恢复。目前众多的国家普遍认识到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性,由此这门新型边缘学科逐步跻身发达国家优先发展及应用的环境保护的新技术行列。

(2)环境生物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范围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越来越严厉的环境法,市场对环境生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目前,国际上许多环境生物技术成果己进入商品化、产业化。生物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比如前不久才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的“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应用专题会”针对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研究,进一步促进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推广。另一方面生物技术是水污染控制中最成熟,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技术,占据着国外的环保产业中的重要位置。多年来,由于全球范围的滥用化学品,特别是杀虫剂,造成了大规模的水体、土壤污染,对其治理和恢复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做一个保守的预估,环境生物技术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在未来十年内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久前,2016生物技术革新助力“健康中国”论坛在大连召开,中外专家围绕生物科技发展、核苷酸等生物基因技术创新,就当前生物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前沿科研成果进行了交流,并对《“十三五”生物技术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通过生物技术创新应对中国存在的健康隐患,以及核苷酸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均认为,生物技术创新是中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重大战略任务。建议“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规划应重视健康产业发展,要把生物技术领域核心、前沿的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结合起来,形成能够领先世界的生物技术,改善人民生活和健康状态。放眼全球市场,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景下,新污染治理的需要,新技术、新工艺设备不断出现,并产业化,数十项环境生物技术产品已获得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的许可,并进行野外应用实验。一些国家还成立了相当数量的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公司,并且部分产品已占领了国际市场。

七、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生物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面向未来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是污染严重的国家,我们要构建一个有利于环境生物技术在环保中应用的良好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与这些技术伴生的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以及生物技术将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攻克环境保护的科技难关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期待更进一步的研发。2l世纪,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生物资源,有效利用生物技术,必将是本世纪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正亮,冯贵颖环境生物学及其发展《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11):3349-3350

[2] 钟福生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 2004

[3] 曲仲湘环境生物学的兴起和展生《环境保护》– 1979

[4] 谢汉方,宋若愚,陶宝库环境生物学在环境科学中的位置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 - 1999

[5] 周银,肖政谈《环境生物学》中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6

[6] 吴刚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环境科学》 - 1995

[7] 严国安论环境生物学《中国环境科学》 - 1997

[8] 张卫,林匡飞,吕树光化工类院校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探索《化工高等教育》– 2012

[9] 刘巍水体生物监测与环境生物学关联性研究《东北水利水电》 - 2007

[10] 余顺慧,程聪《环境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中国西部科技》 - 2010

[11] 骆宏伟,张金宗重视种质和环境生物学才能实现淡水养殖增效增收《北京水产》– 2003

[12] 乌云娜,霍光伟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展望《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3] 程树培,孔志明,尹大强环境生物学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高等理科教育》- 2004

[14] 何文鸣 MOOC授课方式对环境生物学学科的影响《广东化工》 - 2016

[15] 胡文康环境生物学与干旱区生态学《新疆环境保护》 - 1983

[16] 陈坚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与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1

[17] 马芸,杨菁,田海宁《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 2016

[18] 段生淑试谈环境生物学与环境保护《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7

[19] 陈坚,任洪强环境生物技术《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1

[20] 谢平太湖蓝藻的历史发展与水华灾害《太湖蓝藻的历史发展与水华灾害》- 2008

[21] 卫亚红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22] 蒋志学对办好环境生物学专业的几点认识《环境工程学报》 - 1984

[23] 燕开济,王秀丽关于城市化发展的分析与探索——就城市化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谈几点建议与措施 2009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年会暨山东环境论坛– 2009

[24] (丹)约恩森(Jorgensen,S. E. ) 生态建模原理: 在环境管理和研究中的应用= Fundamentals of Ecological Modelling : 第4版 : 英文科学出版社 - 2012

[25] 赵明芳面向21世纪的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刊授党校》 - 1998

[26] 于军,汪建,杨焕明揭开世界性系统农牧渔业基因组研究的序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 2003

[27] 丁树荣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前景及其应用意义 bbbb《环境科学》 - 1984

[28] 殷士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 - 2006

[29] 王德铭(环境生物学分支主编及全书副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学》– 1984

[30] 张万国环境林业学与环境科学《重庆环境保护》 - 1985

[31] 张清明《农药环境生物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农业教育研究》– 2015

[32] 李铁民环境生物资源《环境生物资源》 - 2003

[33] 周少奇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 - 2003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开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工农业污染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废水;应用前景;MBR技术;环境保护 前言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 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 ,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 ,或能够高效地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是从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起始, 通过应用现代微生物选育和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 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三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污染源就是“三废”。“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三大污染源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三废”问题的治理 ,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污染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 ,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和进步 ,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也依然严峻 ,并有加剧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对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 ,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形成的。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含答案)

自然界中细菌真菌的分布 1.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这主要是因为( C ) A.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 B.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 C.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 D.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细菌无法生存 2.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 ) A.菌落B.细菌形态C.细菌体积D.细菌结构 3.霉菌在下列哪种环境中最容易出现( B ) A.潮湿的沙土地B.潮湿的粮食 C.干燥的衣物D.煮沸的牛肉汁 4.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主要原因是( C ) A.气温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空气中没有飘浮着的细菌 C.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D.大多细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不会使肉腐烂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______适宜温度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一定水分____、_____适宜的酸碱度___。 6.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 (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__培养基__; (2)__接种_: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3)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环境或温暖的地方进行___恒温培养___。 7.细菌和真菌是___生物圈__中广泛分布的生物,但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____不同_____,如好气性芽孢杆菌需要___有氧___的环境,而乳酸菌需要___无氧__的环境,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有________________。在经过严格的_灭菌___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细菌 1.细菌的发现者是( A ) A.荷兰人列文虎克B.英国人罗伯特·虎克 C.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菌细胞特点的是( C ) A.个体是单细胞的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芽孢是细菌的( B ) A.分泌物B.休眠体C.后代D.生殖细胞 4.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________为标准( D ) 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芽孢 5.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都有鞭毛,生活在水中 B.都有荚膜,都能形成芽孢 C.肺炎双球菌是多细胞的生物体 D.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中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6.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例如能引发咽喉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__球状___,大肠杆菌呈_______杆状____,小螺菌呈___螺旋状_____。 7.用罐头来保存食物是根据________的实验发明的( C ) A.达尔文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 8.细菌的以下特点与它们的广泛分布有关: (1)细菌的个体___为单细胞状态__,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 (2)进行___分裂__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3)能形成休眠体___芽孢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____细菌____。 真菌 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及新技术采用 宣吉财

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及新技术采用宣吉财 发表时间:2018-11-29T18:29:36.6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作者:宣吉财[导读] 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工作的有序展开无不促进技术管理方面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采用更简化了环保工作宣吉财 身份证号码:33068119870728XXXX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工作的有序展开无不促进技术管理方面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采用更简化了环保工作,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依循常规执行监测工序,维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可充分发挥环境管理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功用性能,力求环境建设整体发展要求的达成。本文主要对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及新技术采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环保设备;设计优化;新技术采用引言 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工程的设备中起着控制环境保护规模,缩短环境建设周期,增长总投资的效益的作用。环境保护投资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也日益愈发广泛,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也愈发让人们重视,其实究其根本,重视的是整个环境保护工程设备项目的建设。而且,设备功能管理是协调职能的主心骨。正面效率可从监督制度,环境保护的有序性、监督水平的提高等看出。以便让环保人员直观看到环境冲突的数据,令项目以低产高出来保证工时和质量的高效率统一,凡事预则立,因此环保设备所具备的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也可见一斑。监测与评价相结合,规范环境保护工作。负面效应当及时发现,统一进度,不让环境保护工程工作的任何一部分掉链子。 1环保设备产业现状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环保产业开始出现,但是相对而言已经起步较晚。早期国家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导致现阶段国内环保设备企业结构比较分散,虽然环保设备企业数量较多,但集中度不够高,没有大型规模的环保设备企业,同时这些企业所开发的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核心部件仍然需要进口。上市公司中涉及到环保设备领域的企业较少,没有优势显著的企业,行业的代表度较低。近年来,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国家加大力度扶持环保产业,力争使其在 2020 年能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顺势迅速崛起,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的环保设备企业将快速发展,前景乐观,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盲目扩张、重复建设。根据相关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我国环保设备行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处理设备、大气污染处理设备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三个方面。其中水污染处理设备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相对成熟并且前景较为广阔。但是随着我国冬季雾霾现象愈发严重,大气污染处理设备需求量持续增长。市场调研发现,现阶段处于我国环保设备销售量前列的为除尘设备、燃煤烟气脱硫设备以及城市污水处理设备。而生活垃圾处理设备、脱销设备销售量增长迅速,其中自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提高。但我国环保设备技术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总体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周期也比较长,造成核心设备仍以进口为主。 2014 年,我国环保设备产量达到 58 万多台(套),同比增长 22%以上。同时,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地域性很强,华东地区的环保设备产业比较发达,其中浙江、江苏两省环保设备企业产值超过全国总产值一半。但是,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环保设备产业相对薄弱。 2设计优化及新技术采用流程 2.1由现状考虑到问题本质 环境监测验收工作以现有状态作为出发点,探究其根本,抵制管理层的松懈,使质量验收工作不出现滞后,抑或漏洞百出的现象。一成不变只会让隐患暴露的更多,也许方方面面无法周全地考虑到,但是基本合理的规范,健全的制度都应不断随时代更新,环境监测验收审查包括监测的内容、审查监测环境保护项目的可行性、审查环境保护依据、监测环境保护编制、审查环境技术经济指标、审查环境保护的工程量、污染度和达标度、审查工程项目的填写内容、收集资料,掌握数据、调查研究、分析质量指标并进行审查、整理资料。这一系列的编制,如果还不够周全,就不失为人为执行力和管理的责任了。 2.2由发现问题到考虑解决方案 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工作中必定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此时,须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以求达成健全制约机制,例如:与主管负责人员积极配合,尽量做到环保设备在运行有效的前提下,能采取合理措施,使生态资源不流失、不浪费。提高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特别是在国家环境监测法律体制逐步完善,监测手段多元化的形势下,要求设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发挥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设计优化技术水平和素质优化设计方案,要使环保设备运行时的工作程序进行规范。 2.3考虑环保设备的性能 由于环境质量因地点变更常波动,监测复杂程度上存在问题,面对环境杂质的不单一、多样化,让环境保护工作有很大的难度,且环境质量跟随时间、空间不断变化,此时,监环保设备的性能需跟进检测进度,随着时代发展,了解不断更新的环境变化动态。合理的学习多地区多领域的新型案例,为环保工作中出现的难度大类型复杂的新型环境提供预案保障。从而根据出现的多发状况,设计出预备方案下具有针对性性能的环保设备,随着科技发展的时代,纵然,机器化监测操作部分多一些,多种不确定因素更需要技术设计工作人员的事前工作的充分准备,谨慎行事。考虑多种突发状况,与此同时,预备多份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以不变应万变,应当是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2.4考虑最优解决方案 环境保护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改革。面对着国家重视生态型社会的趋势,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工作的编制与管理工作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环境保护节约投资,提高环境效益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设备监督监测就是为了协调,协调在各个环境建设环节、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各种漏洞,在设计环保设备功能时,需进行规划环保预期目标,考虑环境建设项目的各部分,整个项目需由可动性强的计划控制,主要控制预目标变化、质量规范化、加大各种规范性的执行力度,以及实施中的反馈和决策来实现的。同时,在考虑效益最大化时也需考虑计划可行性。考虑国内现阶段技术开发程度,技术准备阶段:如高科技机械新技术检测、编制工作等硬性技术的技术交底等。再者,设备用于环境验收项目实施中:如处理各种数据变动,随季节变动的技术筹划和举措的考虑,有关数据与技术结合的审核,各种规范的实施管理措施等。 3环保设备产业前景

环境保护与生物技术

环境保护与生物技术 潘涔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一、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经贸合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近年来虽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城市到乡村,我国的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贵阳、重庆、北京、兰州等五个城市位于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之列,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全国范围的酸雨危害的程度和区域日益扩大。全国每年污水排放达360亿吨,仅1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业废水得到处理,其中约有一半工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他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我国的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136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属4类、5类和超过5类标准的高达76.8%;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大淡水湖如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 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严重的生态破坏,加重了1998年的长江洪水灾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98年度调查和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这一全新的概念,并围绕它制定和实施本国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的产业政策。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和经济及贸易挂钩是当前国际政治及经济关系发展中的新形势。例如,在日元贷款中,环保贷款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将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对达到该标准的企业给予认证。没有得到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在出口时将有可能面临被国外政府以未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而拒绝进口;同时,国外大型企业也可能因害怕和这些未达到该标准的企业合作而影响其形象,从而中止和这些企业的合作。至2003年,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将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统一成一个标准,从而将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良好的环境保护将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否则,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我国将可能面临因环境问题而被排斥在国际贸易之外的危险。然而,我国现有的环保科技水平仍较低,缺乏可被应用的高科技成果及高技术人才。而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针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仅靠传统的污染防治技术和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伴随人类科技进步带来的污染物产生速度和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须另辟新的途径。20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已充分证明了高科技的作用,当前的科索沃战争显示,如要摧毁一座桥梁,过去几百架次飞机也不一定能够成功的事情,而今只需最多两枚导弹即可达到,因此只有发展和掌握高科技技术才能在当今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 内容 1.土壤中的微生物 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2.水体中的微生物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水体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 ?淡水微生物 淡水中的微生物多来自于土壤、空气、污水或动植物尸体等,尤其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中。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一部分生活在营养稀薄的水中,一部分附着在悬浮于水体中的有机物上,一部分随着泥沙或较大的有机物残体沉淀到湖底淤泥中,成不水体中的栖息者,另外也有很多微生物因不能适应水体环境而死亡。因此,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 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对该水源的饮用价值影响很大。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验中,不仅要检查其总菌数,还要检查其中所含的病原菌数。由于水中病原菌数比较少,所以通常采用与其有相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作为指标,来判断水源被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 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是: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培养24h),而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3个(37℃,48h)。 ?海水微生物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咸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5%。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左右,所以海洋中土著微生物必须生活在含盐量为2%~4%的环境中,尤以3.3%~3.5%为最适盐度。海水中的土著微生物种类主要是一些藻类以及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一些发光细菌等。 3.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相反,日光中的紫外线还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因此,它不适宜微生物的生存。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来自土壤、生物和水体等的微生物,它是以尘埃、微粒等方式由气流带来的。因此,微生物的分布是世界性的。但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凡含尘埃越多或越贴近地面的空气,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就越高。在医院及公共场所的空气中,病原菌特别是耐药菌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十分有害。

高考命题热点(二)生命科学与环境保护-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

高考命题热点专项练(二)生命科学与环境保护 1.(2019湖南常德期末)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即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2019福建漳州质监)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D.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的速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3.(2019山东临沂质检)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 B.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C.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循环 D.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4.(2019湖南株洲质检)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全在这了

全在这了,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保温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增长理论”到“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理论”,再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渐进深化的过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辩证统一,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论文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一、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

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 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地质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申玉龙201101171223 摘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保护拥有许多优点,人们已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 正文: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大大强化了上述环境生物处理过程,使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1 .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社会》第四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苏教版知识点练习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社会》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苏教版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 ) 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 B、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 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 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位于某大城市风景区的一个湖泊,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生活废水的严重污染,出现了"水华"现象。生物科技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在发生"水华"的水域适量放养一种鱼,不仅可以解决"水华"问题,而且可以收获大量的鱼。那么,放养的这种鱼应该是( ) A、捕食浮游植物的链鱼 B、捕食浮游动物的鳙鱼 C、捕食水草的草鱼 D、捕食各种螺狮的青鱼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 ) A、大豆 B、大肠杆菌

C、线虫 D、酵母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绿色食品中,禁止使用有机磷农药。若长期使用有机磷农药,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富集,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其原因是( ) A、有机磷农药杀死了绝大多数生物,只有藻类繁殖 B、有机磷农药选择了藻类的繁殖 C、有机磷农药分解后,为藻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无机磷 D、有机磷对于植物来说,是一种高级肥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过量的含磷污水会导致水体藻类增殖,水质恶化,必须除去 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答案】: 【解析】:

1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节能环保

第十三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节能环保 第一节、管理组织技术 随着工程施工技术进步,工程施工水平整体提高,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施工企业能否生存下去,能否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事实证明,关键看这个企业科学技术水平高低,掌握多少施工新技术,以及在运用这些新技术中,对提高质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取得多大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在于推广应用。在本工程施工期间,我们将根据施工需要,充分推广应用建筑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大力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以达到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增强效益目标。并从测量仪器、管线探测、路基平整机械、资料贮存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争创优良样板工程。 第二节、各专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一、技术概述 施工采用 BIM 技术实施。BIM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简称,是一种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五大特点。通过BIM进行虚拟建造、虚拟验收等,能有效减少现场签证和变更、提高工程质量;方便建设单位优化施工筹划、缩短工期、控制投资;并可在工程竣工后,根据竣工建筑信息模型,提供三维可视化信息档案,方便建设单位进行日常人员培训、设备管理。 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 2、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3、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从材料技术领域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从材料技术领域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生活有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并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另一方面,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我看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即从整体上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作用。 一方面,科学技术能对社会活动产生重大影响。首先,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促进了劳动力结构向智能化趋势发展。它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革,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次,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如今的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学习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人们全面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最后,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使人们能用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以材料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为例,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的发展及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上看,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在群居洞穴的猿人旧石器时代,通过简单加工获得石器帮助人类狩猎护身和生存。而随着对石器加工制作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原始手工业如制陶和纺织,于是人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又进入了青铜时代,那时人类能冶炼青铜以及更多的金属,这些金属不仅能用来制造更锋利的刀、箭,并且还能用来制造锄、犁,这些工具的发明和制造又大大推动了种植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随后炼铁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更是以铁矿石的广泛分布性和易于制作性决定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之后钢铁、水泥等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而工业社会的四次科技革命更是无法离开材料的有力支持:18世纪7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西欧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使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可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取代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不仅使原来的重工业部门有了重大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的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社会生活进一步发展。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它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为标志,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由上可见,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给了人类社会无比强大的推动力。 在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的推动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以材料技术为例: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塑料制品被广泛使用,它既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令人头痛。现在在垃圾堆中的废弃塑料制品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塑料制品是合成高分子主链构成的,结合得十分牢固,又非常稳定,耐酸碱性又高,且不蛀不霉,即使把它们埋入地下,上百年也不会腐烂。因此,它们已成为严重的“白色污染”,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活动的制约,科学技术是在由各类社会活动和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环境保护与生物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环境保护 与生物技术

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 壹、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经贸合作中的壹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近年来虽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壹,从城市到乡村,我国的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贵阳、重庆、北京、兰州等五个城市位于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之列,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壹级标准的不足1%。全国范围的酸雨危害的程度和区域日益扩大。全国每年污水排放达360亿吨,仅1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业废水得到处理,其中约有壹半工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他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我国的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且呈进壹步恶化的趋势,136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属4类、5类和超过5类标准的高达76.8%;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大淡水湖如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壹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和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严重的生态破坏,加重了1998年的长江洪水灾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壹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目标的确定 环境和资的问题,与人类的行为紧密相关。本节内容,作为本的结尾,同时,也是本模块学习的结束,应该着意引导学生在本前三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有关环境保护和资合理利用的行为和意识。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从生产和消费行为两方面着手,而消费行为则会影响,甚至能够决定生产方式。绿色消费的方式,不仅考虑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还要考虑满足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这种消费方式,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绿色消费。简述绿色消费的兴起、说出绿色消费的概念是学习本节后续内容的基础。生活中有很多消费行为,哪些是绿色的消费行为呢?尤其是自己有哪些行为和观念还不符合绿色消费?通过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消费行为,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消费行为还不是绿色消费,让学生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但是,仅仅是自己做到绿色消费还不够,作为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即让更多的人进行绿色消费。因此,参与“宣传绿色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行为”的活动就很有必要。 --思路

教学实施的程序 前师生搜集有关绿色消费的资料,在网站上建立倡导绿色消费的网页,内容包括:什么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误区、网络自测问卷(中英)、倡导绿色消费的宣言、问题讨论区等。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 与方法 预期目的 导言

同学讨论对绿色消费的认识 教师总结,从绿色消费的兴起,引导学习绿色消费的概念 澄清学生对绿色消费的错误认识 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提问,发现学生中对绿色消费的“误区”提出填写绿色消费自测卷的要求

分析调查结果 结束语 师:今天,在我们心中,绿色不仅是由树木花草构成的风景,而且是安全、健康、清洁和环保等美好事物的象征。在商店里,消费者可选购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在各种媒体中,以绿为冠的新名词不时扑入眼帘。就连广告用词中,商家也常常大谈“绿色”。很多公司和企业的标志,也设计成双手紧握着绿叶。转眼间,“绿色”充溢于我们的生活,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绿色时代”。“绿色消费”这一概念离我们的生活似乎越越贴近了。但是,同学们对“绿色消费”了解多少呢?你们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新技术(2020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新技术 (2020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新技术(2020新版) 摘要:在现今世界的能源利用中,煤炭和石油作为首要能源被不断的开采着,而随着人类不断的采集与利用,其存量不断的减少,而太阳能技术的提出,极大的丰富了世界性能源的需求。此外,太阳能建筑绿色环保的推广模式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相符合,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建筑节能的应用,太阳能建筑,环保与节能 在传统石油煤炭资源不断消耗的同时,世界各国逐渐的把能源问题置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位置。而从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说,提出新能源建筑概念,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根据能源专家估计,21世纪中,这种新能源将占世界电力市场的五分之三,燃料性市场的五分之二。而且太阳能,也将作为未来新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建筑节能的范畴 建筑节能的范畴有两大方面:建筑作为节能材料与建筑外的设备的节能。建筑材料的节能在建筑的策划建造施工中有很多体现,而对于建筑材料节能性的判断可以从其是否为新类型的节能材料、是否能从实际出发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和这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情况。建筑材料以外的设备性节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均有体现,包括细节方面的改造与管理,如从电气、照明、卫生、给水、空调等设备入手,便可以充分开发其节能潜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环保节能与太阳能建筑的概念 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的建筑。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供暖、制冷,可节省大量电力、煤炭等能源,而且不污染环境,在年日照时间长、空气洁净度高、阳光充足而缺乏其他能源的地区,采用太阳能供暖、制冷,尤为有利。目前太阳能建筑还存在投资大,回收年限长等问题。所谓的太阳能建筑,其利用太阳能的最高境界是“零能耗”,即建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应均来自太阳能,常规能源消耗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护与期待 摘要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因为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染等有害环境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大部分人都没有意思到这个问题,仍然随意丢弃垃圾,乱砍滥伐,排放污物等。因为人类的无知,使得我们这个美丽家园从此不再美丽,使得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一望无际,见不着边的空地。如何能使得这个问题得以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的到有效的保护。 关键字:环境保护;污染;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法 一、环境 1. 我国的资源 1.1 什么是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1.2我国境内的资源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①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