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录像〕《季风的形成》中节选《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引导学生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③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温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度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带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

〔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刚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 10°C积温也不相同。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板书〕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副板书〕空间

成因

时间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地区〕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挂图〕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挂图〕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

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显示北非景观〕

〔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8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的气温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高26.3°C

(1)齐齐哈尔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板书〕二、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板书〕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

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

〔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三、寒潮、梅雨、台风和水旱灾害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2)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

(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小组学习、代表发言的形式使意见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

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板书)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观察课文图像,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像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板书)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复习巩固)了解我们周边的地区和社区在过去发生过哪些气象灾害,造成了那些危害和损失,人们是怎样防治的。下节课我们分组来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湘教版 七年级上 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七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其中有生 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2、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 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能生殖或繁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生物都能繁殖; 3、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 境,也能影响环境。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山清水秀、穷山恶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半山腰的旗形树等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是由温度引起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温度对鸭生活的影响。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可分为非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生物因素主要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6、做实验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避 免偶然性(巧合)。 7、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20世纪50 年代以后,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8、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因此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 9、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了抗生素---青霉素。 10、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第二章探索生命 1、显微镜是重要的生物学探究器具。取显微镜的方法是一手握住 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2、重点注意:①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 大的倍数是目镜倍数×物镜倍数。②选择低倍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多,细胞体积小;选择高倍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③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像不正,则在什么位置就向什么位置移动;④转换镜头时,低倍镜头换高倍镜头,即视野变暗;高倍镜头换低倍镜头后,即视野变亮。⑤气泡与细胞的区别:中央发亮而周边黑暗的圆圈

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湘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她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2、鱼生活在水中,靠用鳍游泳来获取食物与防御敌害,能用鳃在水中呼吸(海马也就是鱼)。 3、鱼的鳍分为五类:背鳍(平衡,防止鱼体侧翻);胸鳍(平衡,转换方向);腹鳍(平衡,防止左右摇摆);尾鳍(产生前进动力,决定运动方向);臀鳍。 4、鱼的侧线:感知水流方向。(P3) 5、鱼的鳃由鳃盖与鳃丝组成,鳃丝中有大量毛细血管。(P7) 6、鱼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尾部的摆动与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其她水生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海葵、珊瑚虫等);软体动物,靠贝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扇贝,乌贼等);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虾,蟹等);哺乳动物,长有鳍状肢(鲸,海豹等)。 8、藻类通过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9、陆地气候相对干燥,因此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爬行类:鳞或甲,昆虫:外骨骼)。 10、陆生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具有支持躯体与运动的器官及多种运动方式,便于觅食与避敌。 11、陆生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与肺。 12、陆生动物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13、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结构成(蚯蚓,沙蚕,水蛭等)。 14、蚯蚓通过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 15、哺乳类与鸟类都就是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16、体温会随周围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17、牙齿的分类:门齿(切断植物纤维);臼齿(磨碎食物);犬齿(撕裂食物)。(P16) 18、陆生动物生活的基本环境条件: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19、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流线型身体(减小阻力);全身被覆羽毛,前肢变翼;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长骨中空(减轻体重);有发达大量的气囊,体温高而恒定(双重呼吸);直肠短,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粪便随时排出;心脏比例大,心率快,血液双循环。 20、昆虫超过100万种,就是种类最多的动物,分布十分广泛。 21、昆虫运动能力强,有三对足两对翅(生于胸部),就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 2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八年级(上)数学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八年级数学,共有学生67人。2010年上期学生总体来看,成绩较差。学生到八年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这学期将学习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通称实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学期将学习用字母表示变量,学习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函数,着重学习描述均匀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平移和轴反射,这学期将学习旋转,并且运用平移、轴

湘教版七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实用文档 七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其中有生 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2、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 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排 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能生殖或繁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 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生物 都能繁殖; 3、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 境,也能影响环境。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生 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山清水秀、穷山恶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 变成刺状,半山腰的旗形树等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是由温度引起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温度对鸭生活的影响。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可分为非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 空气和土壤;生物因素主要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6、做实验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避 免偶然性(巧合)。 7、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20世纪50 年代以后,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8、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因此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 9、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了抗生素---青霉素。 10、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第二章探索生命 1、显微镜是重要的生物学探究器具。取显微镜的方法是一手握住 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1 章:分式: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够依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第2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相关概念和性质,命题与证明;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反射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作法。 第3章:实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方根与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在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概念后,引进了无理数,从而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为学习函数及通过直角坐标系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研究工具。本章包含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第5章: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六、课时安排 章节时间 第1章分式约22课时 1.1分式 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1.3整数指数幂 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小结与复习 第2章三角形约27课时 2.1三角形 2.2命题与证明 2.3等腰三角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全等三角形 2.6用尺规作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第3章实数约9课时 3.1平方根 3.2立方根 3.3实数 小结与复习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13课时 4.1不等式 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小结与复习 第5章二次根式约14课时 5.1二次根式 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2013-9-1

(完整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实数 1。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 概念:如果x 2 a ,那么x 是a 的平方根,记作: Ji ;其中 而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2) 性质:①当a >0时,Ji > 0 ;当a v o 时,ja 无意义; ② 4a = a ;③ Va2 a 。 2。 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 概念:若x 3 a ,那么x 是a 的立方根,记作:3a ; 一 .3 _ _ (2) 性质:①§a a ;②湿 a ;③^~a ^a 3。 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1) 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2) 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无理数就是无限 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 小数称为分数。(书上有图) 4。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算术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 x 的平方等于a,即x 2 a 那么这个非负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石, 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 a 0 正数的平方根有 £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 0 负数没有平方根 2. 无理数的表示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即x 2 a,那么这个数就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为 焰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立方根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 定义: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即x 3 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记为 3 a. 5。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 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 -------------------------------------- 对应的。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 数填满。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有理数, 分类十 苗皿或 无理数 绝对值、相反数、 倒数的意义同有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对应 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运算规律相同。 正数 0 负数 3.实数及其相关概念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娄底二中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湘教版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娄底二中2016年八下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总计 答案 读图,完成1~4题。 1.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东侧河流为 A.淮河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2.下列数据中,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 A.-4℃ B.5℃ C.8℃ D.16℃ 3.下列数据中,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年降水量的是 A.1000毫米 B.680毫米 C.200毫米 D.880毫米 4.关于乙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以旱地为主 B.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C.河流无结冰期 D.属热带季风气候 5.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A.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平坦 6.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7.下列农作物,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的是 A. 棉花 B. 甘蔗 C. 甜菜 D. 油菜 8.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是 A.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B.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C.辽宁省中南部地区 D.哈大线沿线地区 9.下列铁路干线中,经过东北地区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行政中心的是 A.滨洲线 B.滨绥线 C.哈大线 D.沈大线 10.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 A.沿海地区 B.自然资源丰富地区 C.沿边地区 D.交通干线沿线地区11.关于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哈尔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B.长春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 C.大连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 D.沈阳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和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12.东北地区东南侧降水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湘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第4章第1节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二、教学重点: 农业的概念、五部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我国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的名称及优良畜种 三、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湘教版八下生物试卷

八年级下册生物单元过关检测 期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说明自然界普遍存在着( ) A.遗传现象B.变异现象C.生殖现象D.发育现象 2.下列关于性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包括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B.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C.生殖细胞带有性状 D.相对性状就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人的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A. 23对B.23条C.13条 D. 46对 4.下列关于染色体的说法中正确是( ) A.染色体在生物体任何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B.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体是被染过颜色的物质 D.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生殖细胞中没有 5.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正常来源是( )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 C.一半以下来自父方,一半以上来自母方 D.与父方相似的人来自父方多一些,与母方相似的人来自母方多一些 6.我国法律规定“表兄妹不能结婚”。请你用遗传学知识判断,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造成不孕B.避免亲属关系的混乱 C.减少基因发生突变的机率D.减少某些遗传病发生的机率 7.下列现象中,不能够遗传的是( ) A.菊花的红色和黄色B.家兔毛色的白毛和黑毛 C.晒黑的皮肤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8.下列现象中,可以遗传的是( ) A.晒黑的皮肤B.暗室中生长的蒜黄 C.水稻由于水肥充足而穗大粒多D.两只黑色豚鼠交配,子代出现白色豚鼠 9.白化病由隐性致病基因(b)控制,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这对夫妇 的基因组成是( ) A.BB和bb B.Bb和bb C.BB和BB D.Bb和Bb 10.根据推测,地球形成的时间和演变出原始生命的时间分别是距今( ) A. 46亿年前和36亿年前B.46亿年前和20亿年前 C.36亿年前和10亿年前 D. 36亿年前和5000万年前 11.原始生命起源于( ) A.原始土壤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 12.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 ) A.需要营养和氧气B.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 C.不需要营养和氧气D.不需要营养,需要氧气

1.3中国的人口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

本学期总第6 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 课题第二章第1节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及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增加学生的危机感。 3、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 点 难点1、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2、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及其带来的问题。 教具《人国人口的增长》挂图 教法充分利用教具、幻灯片、教材插图。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一二复习: 1、我国人口数量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导入)我国人口不仅数量大, 而且人口增长也快,为给我国带 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1)人口基数大 (2)人口增长快 2、放后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医疗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死亡率下降 (2)出生率较高 2000年12、95亿占世界21% 东南多、西北少 学生自读课本内容,总结目 前我国人口的特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5 30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三四3、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 口增长快带来的负担 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人口数量的增长要同经济的发 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2、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 总结: 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 策,才及时地扭转了我国人口增 长过快的势头。虽然计划生育的 成绩是明显的,产生的经济效益 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国人 口基数大,每年净增长的人口仍 在千亏以上,所以,实行计划生 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那为 什么我国还要实行计划生育 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1节中国的人口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人口增长特点 2、带来的问题 五、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目标 2、基本内容 3、具体要求教后记: 本节紧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说明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以及人口政策,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起来。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湘教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 复习资料(湘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

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湘教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湖南省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学瞿忠仪编写制作 邮编:413501 邮箱:quzhongyi1958@https://www.doczj.com/doc/d610340777.html,

1.1平方根(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 2、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逆运算,会用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3、 发展学生的符号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能熟练地用平方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计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能感悟到平方根的意义,并且能够知道正负数以及0的平方根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情景一:在等式a x =2中 , (1) 已知3-=x ,你能求a 吗? (2) 已知5=a ,你能x 求吗? (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 问题一:认真观察下面的式子,积极思考,互相讨论: .25.0)5.0(,25.05.0,9 1)31(,91)31(, 4)2(,42222222=-==-==-= 请你举例与上面的式子类同的式子;

你得到什么结论? (分小组讨论,老师适当参与给予帮助。)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的a 平方根(square root),也称为二次方根。 如果a x =2,那么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设计说明:所选的题目都具有代表性,学生通过做题后思考讨论交流,能够较好接受平方根的概念】 问题二:在下列各括号中能填写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如果能够,请填写;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4,0,10,5;2 1,41,25,922222222-========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一个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记作“a ”,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记作“a -”。 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记作“a ±”,读作“正,负根号a ”. 【设计说明:通过对具体的数的平方根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问题三:从问题二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设计说明: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

高中生物全册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第1课时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描述多细胞生物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3. 描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 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习难点】 1.内环境各成分间的交换;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根据问题探讨可知: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中。如果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思考:我们人体的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 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3)淋巴 A.定义: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收,成为淋巴。 总结:血浆是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直接生活的环

境,淋巴是大量 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 (1)定义: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 、 、 等。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 A .血浆中含90%为 ,其余10%为 、 ,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 、各种 、 、 等。 B .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相同点: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成分和含量相近。 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组织细胞主要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拓展:概括的说:细胞外液是一种 ,成分类似于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 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 、 、 1、渗透压:指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 :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 ,对水的吸引力越 ,溶液渗透压越 。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 和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相当于 的渗透压。 2、酸碱度(pH ):正常人的血浆近 ,pH 为 ,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 等离子有关。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教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的概念。 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难点:理解分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 1把三个一样的苹果分给4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你怎么分给他们? 每位小朋友分 分法: ① 每个苹果切成四个相等的小块,共12块,每人分3块,这3块占一个苹果的44 ② 为了每个小朋友吃起来方便,每个苹果切成8块,共24块,每人分6块,这6六块占一个苹果的。 3633?26=)由此表明了什想想这两种分法分得的是否一样多?33,3?n相等吗?这里的nnnn 教案 八

年 级 上 册 数 学 相思乡中心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相思中心学校——侯淦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

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 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

初中生物黑体字(湘教版)

初中生物黑体字(湘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黑体字

七年级下册生物黑体字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从猿到人的进化:一代一代的向直立行走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头等来获取食物,防止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3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4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6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营养素 7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8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9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10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12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13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1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5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人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16 血液就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 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17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于静脉之间的血管. 18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19血液由左心室进人主动脉,在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20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1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22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3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 24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5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019届中考生物模拟考试试题 湘教版

2019届中考生物模拟考试试题湘教版 友情提示:请将解答写在答题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内。 1、除病毒外,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组织的形成是()的结果。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3、下列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白天进行 B.只在晚上进行 C.只在最佳温度下进行 D.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 4、下列结构中和鱼类适合水生生活无关的是()。 A.身体呈梭形 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 D.用鳍游泳 5、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 ①蜘蛛结网②鸟类筑巢③鲫鱼觅食④蚯蚓走迷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血液的各种成分中,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的是()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下列哪组镜头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5倍目镜、10倍物镜 B. 10倍目镜、10倍物镜 C.5倍目镜、40倍物镜 D. 10倍目镜、40倍物镜 8、关于用药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处方药也应按照规定的方法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B.处方药不能随意购买,但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服用 C.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D.拒绝毒品、远离烟酒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9、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身体的发育已经完全成熟B.体重增长不明显

C.性器官迅速发育D.身高增长缓慢 10、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A.口腔、小肠、胃 B.口腔、胃、小肠 C.胃、小肠、口腔 D.胃、口腔、小肠 11、某成年演员身高只有80厘米,智力正常,其原因是()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幼年生长素分泌不足 D、成年生长素分泌不足 12、小明同学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他应该多吃() A.黄豆B.蔬菜C.鲤鱼D.牛肉 13、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门B.纲C.科D.种 14、沙漠中的仙人掌在进化过程中叶子演化成“刺”,以适应() A、高温 B、缺无机盐 C、缺水 D、缺土壤 15、将写有字母“P”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A.b B. d C. p D. q 16、人类上一代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是通过() A.性状 B.受精卵 C.精子和卵细胞 D.胚胎 17、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18、下列几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 A.双眼皮的母亲产下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B.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C.长在荫蔽处的小麦比阳光下的麦杆细 D.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 19、汶川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是为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