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日报专版

陕西日报专版

陕西日报专版:时间:2011-10-13

舞动文化彩练铸造企业精魂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探微

杨焕亭王芳闻

陕西省黄陵矿业集团公司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所属的大型现代化核心企业,位于素以“红色革命圣地、轩辕黄帝故里”闻名于世的延安市黄陵县境内。多年来,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矿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革命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文化引领发展,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这个精髓,突出“立道、塑形、聚魂、固本”的八字方针,不断加强软实力系统建设,大力彰显“诚信树人品,创新铸精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诚信敬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从而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以煤为主,多元化经营,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十一五”期间矿区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步入了大型现代化矿区的行列。煤炭产销量由“十五”末的430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1300多万吨,增长了200%。铁路专用线由32公里延长至51公里,运输能力由600万吨/年发展成为2000万吨/年,铁路运量突破1200万吨。2010年经营利润23亿元,比2005年的1.5亿元增长了1370%,经济效益居陕西省同类企业之冠。上缴税费从“十五”末的8千万元提高现在的14亿元,增长了1650%。职工收入2010年达到8.2万元。成为中国煤炭工业AAA级信用企业

和陕西省诚信纳税人。一个以“三创六型”为特征的现代化大型煤炭企业矗立在沮水河畔,桥山之巅。

研究黄陵矿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揭示其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无论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的企业软实力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立道——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

走进黄陵矿区,一条巨大的标语十分引人瞩目——“黄陵煤温暖华夏五千年”。这是黄陵矿业集团对企业文化与中华文明“道统”渊源的理性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黄煤企业文化理念的历史来源。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地影响了当代中国”(《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这条文化根脉就在黄陵。从这里诞生的“黄帝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道统”,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元初根基。

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史长河中,“道”始终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范畴,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都不约而同地赋予“道”以规律、法则的含义。因此,在黄陵矿业集团的思想维度上,所谓“立道”,就是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使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现光彩,焕发青春,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系统。

立“勇创、先创、独创”之“道”,让创新精神成为企业跨越发

展的动力和源泉。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充满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时代,植五谷、制舟车、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奠定了中华古老文明的雏形,使中国领先世界文明几千年。黄陵矿业集团牢牢把握“创新”这个“黄帝精神”的本质品格,努力发掘其“经久不衰、随时益盛”的风骨神韵在当代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从而使创新思维成为主导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一种文化自觉。一是理论上占据高度。集团公司多次邀请省内外大专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走进黄陵矿区,考察“黄帝精神”的起源,诠释“黄帝精神”的内涵,揭示“黄帝精神”在当代文明中的地位,解析“黄帝精神”对于推进企业创新的意义,最终形成了“黄陵煤温暖华夏五千年”的价值认知。二是实践上冲击高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公司坚持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在深化思想解放上花气力,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上动脑筋,在跨越发展上求实效,确立了“以煤炭开采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煤化工产业园区,把黄陵矿区打造成为陕西乃至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奋斗目标,形成了“创新管理、创造财富、创建家园,打造规模效益型、本质安全型、科技主导型、文化示范型、循环经济型、富美和谐型矿区”的战略发展思路。三是管理上追求高点。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以精细、精确、精准、精益、精美为核心的“五精”管理为目标,以打造“三基九力”团队为切入点,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强化团队的管理基础、基层延展和基本功修炼,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亲和力、执行力、管控力、经营力、现场力、创新力、学习力和文化力。这些具有独创性的企业文化

理念,既闪烁着传统优秀文化的熠熠光彩,又富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企业腾飞创造了优良的文化环境。

立“求实、笃实、务实”之道,让“诚信”理念成为企业竞争市场的价值支撑。黄帝作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杰出代表,面对部落纷争的混乱局面,毅然发动统一战争,实现中国北方统一,凭借的就是求实精神。建房舍、营殡葬,以弃野居、无葬;制大辂(车)以为法驾,不浮躁,不弄虚,始终以“实”律己,以信治世,不仅在当时赢得了各个部落的信任,也对进入“文明”时代的历代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映了人类在处理主客观世界关系中共有的“类特征”。“诚实守信”不但是“黄帝精神”的精髓,也是当代企业的立身之本。对求实精神坚守,对诚信意识的弘扬,就是对黄帝文化最好的传承。黄陵矿业集团的企业家们正是从这样的历史高度出发,提出了“诚信树人品,创新铸精品”的核心理念和“诚信敬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卓越,就是要始终站在高科技发展的前沿,早在2006年,集团就与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汉科技大学合作,对下属两对生产矿井所产煤炭进行新产品前期研发,2007年,又对下属一号煤矿井田内的一号肥气和二号煤矿井田内弱粘结煤分别进行气煤炼焦技术立项研究和高炉混合喷吹技术立项研究,开发出了高附加值的炼焦配煤和高炉喷吹煤应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吨煤售价;诚信,就是要靠精品服务占领市场。坚持诚信经营,集团以有省级质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的煤质检验中心为载体,建立了从煤炭生产、洗选加工、装车运输、产品检验、用户回访、责任追究为一体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实施“大品牌引领,大客户支撑、大营销推进”的产品营销战略,销售市场半径不断延伸,畅销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并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在这里,理念是一种信仰,而精神是一种动力,二者以人为核心,统一于“诚信敬业”的人格架构,互动于“追求卓越”的创新实践,凝结于“精品”,完成精神转化为物质的辩证。黄陵矿业集团的实践再一次印证了“文化也是生产力”这个带有理论意义命题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立“包容、兼容、宽容”之道,用“和合”理念营造企业和谐发展的优良环境。“黄帝精神”给予当代企业的重要启示是什么?黄陵矿业集团的决策层认为,黄帝所创造的包容精神是传统文化中最具现代价值的宝贵财富。在推进统一的战争中,他联合神农、西羌、东夷,以及有妫氏等部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统一以后,又能够容纳各个部落的图腾理念,不惜改变少典氏固有的“熊”图腾,崇尚“龙蛇”图腾,从而奠定了中国“龙文化”的基本框架。作为龙的传人,更有责任和使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自觉地寻找思想和理论的契合点,建设自主性与开放性、包容性与和谐性相统一的企业文化,这是黄陵矿业集团提出“开放兼容、海纳百川”文化建设理念的重要依据。

在这一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企校合作使企业始终站在当代科技的发展前沿,强强联动大大拓展了企业的发展境域。特别是近年来,矿区大力推进企业经济与地方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起了新型企地关系模式与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了企地共赢与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2008年以来,公司投资2亿多元,与黄陵县政府合作,建设新

农村,改善地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今后五年又与黄陵县规划共同投资20多亿元实施“一河两岸”环境改造工程,帮助地方政府完善城镇生活配套设施,提升矿区所在地店头镇的城市品位;依托黄帝陵景区,结合矿区产业特点,开发工业旅游,延伸黄陵旅游产业链;以果蔬中心为纽带,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发展高端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力争把店头镇建设成为全国百强镇,把黄陵建设成为全国百强县,实现企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诚如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老虎所说:“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其精髓就是和谐、融合、统一;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就是要实现文化与管理、员工、自然环境和地方政府及民众的和合。”

立“爱人、知人、育人”的“以人为本”之道,让人文关怀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化育人文是“黄帝精神”的本质所在。黄帝坚持“修德振兵”的文化理念,其在实践上的体现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严、地位和价值的重视。这种人本精神在黄陵矿业集团,经过当代的理论浸润,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诠释,把知人之明,用人之智和爱人之诚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企业的安全理念被界定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企业的管理理念被确定为“员工的创造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大力推行“赛马机制”,将员工分为“首席员工”、“优秀员工”和“潜力员工”,“三工并存”,形成了竞争上岗的人力资源“优化”机制;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储存,企业制定了人才引进战略,着眼于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企业大力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修

建了高档次的大学生公寓楼,每人一个单间,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大学生与公司领导住房一个标准,为扎根矿区的大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逢年过节领导召开座谈会,与大学生促膝相谈,互相交流。党委书记、总经理给每个学生送慰问信,让他们感受矿区的温暖;着眼于人才的培养,企业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重金奖励追求上进肯学习深造的员工,对取得博士、硕士、学士、大专文凭的分别奖励15000元、10000元、6000元、4000元的一次性奖励。从而激发了员工热爱企业,敬业奉献的积极性。

然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意义还在于给员工注入了一种“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的角色本位意识。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之所在实践上不是单个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在于人的这种“根本性”。这个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那里也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恰恰是我们在过去被忽略了的。黄陵矿业集团给我们的启示正在于,当一个企业从文化理念上给予员工“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时,管理,就不再意味着是一种单纯的领导行为,而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参与性的集群行为;生产也不仅仅是一种他律的利益行为,而成为一种人的“根本”存在的能动自觉。当生产者和管理者统一于人的实践时,民主和平等才真正回归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本体含义。这是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实、和谐与开放协调统一的文化结晶。

聚魂——用红色经典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胡锦涛同志视察陕西时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延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陵矿业集团在延安,有着弘扬红色经典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使革命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构建富于时代精神的企业“灵魂”,对于黄陵矿业集团,是一个关系企业发展的现实课题。

在时代交汇点上解读红色经典文化。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有着它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还要不要发扬延安精神,怎样发扬延安精神?黄陵矿业集团把延安精神作为党的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内容,从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结合上揭示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必然联系。集团政研会通过理论研讨,从理论上阐释延安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四个层面上的一致性:从实践的层面看,历史虽然推进了半个多世纪,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虽然由带领全国人民夺取政权转变为执政党,然而,党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延安精神必然伴随着党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与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致性;从理论的层面看,虽然文化发展的环境变了,然而,党所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没有变,为人民服务宗旨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延安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的一致性;从党的思想路线的层面看,“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体现在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中,是始终贯穿在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中的一条红线,这就决定了延安精神与新世纪企业精神的一致性。从历史的脉络看,延安精

神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的人文品格,是中华人文精神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黄帝精神”同属于黄土高原所缔造的文明财富,更与黄陵矿业有着地缘上的渊源。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不但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更要从革命传统文化吸取力量。因此,在黄陵矿业集团决策层的理念里,延安精神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而且具有当代生命力。这样,高擎红色文化的火炬,在黄陵矿区就成为一种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理论自觉。

用现代载体展示红色经典文化。目的与手段从来都是辩证的统一体。如果没有适合于当代人精神需求的文化平台,理论上的自觉就不可能转化为行为自觉,红色文化也不可能在企业找到新的着陆点,这是黄陵矿业集团高层的共识,集中体现为五个结合:一是把高扬红色文化与重大节庆活动结合起来,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等红色节日为契机,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演出,组织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高唱红色歌曲,唱响时代主旋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老虎、总经理范京道以及下属公司的经理和部门负责人率先登台,引吭高歌,给大家做出表率。红色经典在员工心灵世界上唤起的不但是对艰苦创业岁月的追怀,更激发起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立起作为一个黄陵矿业人信仰、信任、信用的价值坐标。二是把高扬红色文化与党组织思想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通过“三会一课”教育党员面对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发扬延安精神,牢记党的

宗旨,树立形象意识,保持党员本色。三是把高扬红色文化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让延安精神在每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流程落地开花,他们还把红色文化诞生地作为开放的课堂,组织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四是组织编写出版文学书籍,组织员工讴歌红色文化,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歌颂黄陵矿业日新月异的变化,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心,先后编辑出版《桥山绿叶》、《桥山之花》职工文学作品集,帮助员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内涵。五是把高扬红色文化与网络阵地建设结合起来,公司网站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广大员工弘扬延安精神,投身创新实践的先进事迹和重大活动,组织员工就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开展对话和讨论,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价值引导作用。

从本质内涵传承红色经典文化。高扬红色文化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开发新的生产力。因此,在黄陵矿业集团,企业灵魂不仅主导着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主导着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行政行为的选择、发展思路的确立过程。公司领导班子反复学习胡锦涛同志对延安精神内涵新的科学诠释,深刻领会“一个发扬,两个坚持,一个全心全意”对于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他们“发扬百折不挠的革命坚定性”,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把挑战化为机遇。对企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化,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

品附加值,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五精”管理新模式,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实务实”,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把标准化精细管理落实到“干部走动式管理、岗位管理、考核激励、编码、定值、标识、看板”各个环节,实现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收入的精确量化。立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他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改革物资管理模式,在西北五省煤矿企业中建立起第一家按照超市运作的煤炭仓储企业。物资供应公司根据两矿每月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每月的消耗数据,超市实行寄售制;与配件供应商签订供应协议,供应商将一定配件储存矿区仓库,免收保管费。每个货架都有编码,每个商品都有条码供生产单位需要使用时选择,仓库根据需求发货。仓储改革后,库存由原来的9000万下降到2600万,实现了零积压。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6000万元。致力于建设和谐矿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把提高煤矿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作为大事来抓。2008年公司职工人均收入5.8万元,2009年达到6.8万元。

黄陵矿业集团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特别是企业发展的关系这个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意义的课题。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升华和集大成的红色文化,体现了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与代表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资源。

塑形——用绿色文化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形象在黄陵矿业集团,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而是一种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环境。企业发展速度与资源优化、创造财富与建设家园、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绿色文化范畴。在公司确定的建设“六型企业”的目标中,“循环经济型、文化示范性、富美和谐型”占有重要的地位,与“规模效益型”、“本质安全型”、“科技主导型”构成一个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文化体系,既体现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又凸显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同时又体现了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也是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时代标识。

这种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分析。黄陵矿业是在中国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崛起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总结英国工业革命中的“黑乡”效应,日本工业化过程中“死亡黑洞”,德国工业发展中的“酸雨”之痒,使集团公司一班人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从而形成了“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的文化共识。

这种认知也来源于对黄矿自身发展的历史回顾,黄陵矿区是国家“八五”的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以来,曾经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同时在能源消耗、发展环境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束缚企业发展的因素。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煤炭行

业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黄陵矿区进入了困难时期,项目缓停建,投资完全中断,转入生产自救。1999年一号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巨大损失。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不能从文化的层面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意义,就不可能塑造富于个性特征,承载时代精神的企业形象。

这种认知更来源于思想解放的强大推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黄陵矿业集团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加深了黄煤人对矿情的认识。黄陵矿区的煤炭,是优质的炼焦和化工用煤,进行煤炭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副产品还可以搞煤化工、发电,电厂废渣还可以做建材。在经济危机时搞建设,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下滑,设备、技术、劳动力价格偏低,给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低成本扩张创造了机会,电厂、焦化厂建设成本可以降低20%左右。这些项目的建设周期在2-3年,与金融危机周期相吻合,可以实现在宏观经济的春天到来时投产,提高投资回报率,缩短投资回报期。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企业行为的高度。正是这种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自觉把握,把黄陵矿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端。

黄陵矿业集团对绿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现着对客观经济规律的尊重,更彰显着创新精神。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融自生、共生和竞争经济为一体、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系统耦合结构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在黄陵矿业文化怎样落地生根,早在2008年,集团就开始了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板块结构就是这种探索的产物。公司致力于企业与环境的和合,投资100亿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

成产能1600万吨的开采和洗选加工的煤炭板块;以洗精煤为原料、焦炭产能520万吨煤的焦化板块;以焦炉煤气和煤焦油为原料、100万吨甲醇和精细化工产能的化工板块;以洗中煤、煤泥、矸石为燃料、装机容量730MW、发电能力40亿度的电力板块;以发电废弃物粉煤灰、灰渣为原料、制砖1亿块、水泥产能100万吨的建材板块,以2000万吨煤炭、果蔬储运为主体的物流板块。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009年以来,先后荣获“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企业”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佳企业”称号。它既体现了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使用的循环经济共性特征,又凝聚着黄矿人热爱家园,热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智慧。高利用、低排放,资源再生的反馈式流程让黄陵矿区天蓝、水清、水绿,成为最佳人居环境。

黄陵矿业集团对于绿色文化的理解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人的生存环境改善,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公司关注的焦点,是文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公司投入巨资改善职工的安全生产条件,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在井口为职工提供方便餐等人性化服务。今年以来,他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五个热点问题,改善职工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条件,使职工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建设高标准的职工之家,解决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问题。绿色环抱中的办公大楼,开阔气派的文化广场,宽敞明亮的职工宿舍,轻歌曼舞的音乐喷泉,垂柳依依的河滨大道,营造出“和谐家园”的温馨。正如公司原党委书记闫勃所说:

“地面像花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井下像工厂,现代化管理,井井有条。”

黄陵矿业集团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纵向的深度,而且具有横向的广度。文化,在这里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经络,每一个血管,每一个细胞。除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精心打造绿色文化以外,品牌文化也是企业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公司注重煤炭产品的品牌形象和煤质的管理工作,在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了“黄灵一号”、“黄灵煤”两个商标,并被陕西省颁布为第一批矿业知名品牌。根据客户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煤炭产品发热量始终保证在5500大卡以上,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维护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与此同时,黄陵矿业集团全面推行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建设“5+5”岗位管理(五精+五星)文化品牌。即以“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主要内容的五精管理为引领,以打造本质安全诚信岗、质量标准规范岗、创新创效增值岗、学习成才成长岗和快乐和美文明岗的“五星”为目标的岗位管理文化,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黄陵矿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既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承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创新性;既具有直接的实践性,又具有深刻的理论性;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又具有开放的包容性,具有立体的、全方位、全息化的价值,为煤炭系统企业的科学发展乃至于整个工业企业和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典型范式。黄陵矿业集团文化建设的实践告诉人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生命线。只有高举

先进文化的旗帜,我们才能够应对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严峻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