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 第35讲 亚洲和五个地区复习学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 第35讲 亚洲和五个地区复习学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 第35讲 亚洲和五个地区复习学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 第35讲 亚洲和五个地区复习学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复习:第35讲亚洲和五个地区学

【*基础达标训练*】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3.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解析】甲地是湄公河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属热带季风气候,多洪涝灾害,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地是尼罗河三角洲,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为地中海气候,棉花种植面积广,居民多为白色人种。

【答案】1.D 2.A 3.A

下图中的半岛及东部、北部海域为某国的主要范围,完成4~5题。

4.下列气候直方图中,与该国气候最接近的是( )

5.下列不.属于该国人文地理特点的是( )

A.以黄色人种为主 B.城市主要沿海分布

C.资源丰富 D.外来劳工众多

海。第7题,西亚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

水稀少,气候干旱,故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是水资源。

【答案】6.A 7.B

2008年5月2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缅甸,造成巨大危害。读图,回答8~9题。

8.甲区域是世界重要农业区,该地( )

A.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B.为热带沙漠气候区,灌溉农业发达

C.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水旱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解析】选D。图中甲为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发达,人口稠密,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因地势低平,季风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9.通常年份,在孟加拉湾形成的强热带风暴在孟加拉国登陆,对缅甸影响不大,而“纳尔吉斯”造成缅甸伤亡惨重,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受灾地区人口稠密,房屋质量差 B.灾发前不能进行准确预报

C.风暴角度和风向罕见,绕过天然屏障 D.沿海地区红树林破坏严重

【解析】选B。因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人口稠密,房屋质量差,沿海地区红树林破坏严重,且风暴角度和风向罕见,故“纳尔吉斯”造成缅甸伤亡惨重,并不是灾发前不能进行准确预报。

读“非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中盛行风向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解析】选C。赤道低气压带以南的风带是东南信风。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信风越过了赤道并且向右偏转,这说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向北移动的,因此是北半球的夏季。

11.从总体看,图示区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化过快 C.资源短缺 D.生态环境日益严峻【解析】选D。非洲的沙漠地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所占的面积比例较大,加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使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甲、乙两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湖泊,读图回答12~14题。

12.一架飞机从城市①沿最近航线飞往城市②,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一直向东飞行 B.一直向西飞行

C.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解析】选C。根据经纬度,①位于里海地区,②位于北美五大湖地区。球面上最短航线

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北半球的最短航线一般经过北极附近上空,所以①到②飞行方

向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15.下图为“东南亚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及其附近地区的气候特征与D半岛有何不同?试说明原因。

(2)C岛所在国为多火山国家,但C岛的人们却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为什么?

(3)D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4)D所在半岛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5)湄公河是D所在半岛的最重要河流之一,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单项选择)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东南亚自然地理状况及其对人类影响。第(1)题和第(2)题,考查内容基本,结合所学知识易于回答。第(3)题,湄公河流域所在半岛是中南半岛,其地形特征与我国横断山区地形特征相同,都是内力作用(板块沿某一方向的运动和挤压)、外力作用(流水长期侵蚀)长期结合的结果。第(4)题,湄公河流域的稻米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条件。

可从气候(水热充沛)、土壤(肥沃)、地形(有较平坦、开阔的平原和谷地)等自然方面和人文条件(劳动力丰富、植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方面作答。第(5)题,应熟记湄公河流经的省份,同时了解湄公河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方面进行具有国际性开发合作来展开。

【答案】(1)特征:A、B、C及其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所在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原因:热带雨林气候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而热带季风气候一方面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另一方面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2)C岛位于火山口附近,火山灰深厚、肥沃,适合庄稼生长,而火山喷发具有周期性,多年不遇。

(3)山河相间侵蚀(切割)

(4)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5)B

16.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冰岛渔业、水能和地热资源丰富,渔业是经济支柱。

当地可耕地面积1000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畜牧业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农业用地被用做饲料草场。积极发展温室生产,西红柿、黄瓜产量可满足国内70%的消费。

冰岛空气与水源的清新纯净在世界上堪称第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和公共服务等,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从业人数占总劳力的三分之二强。1980年起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主要旅游点有大冰川、火山地貌、地热喷泉和瀑布等。

材料二:冰岛人口只有32万,但人均GDP达5万多美元位列全球第四,然而因盲目参与金融业的全球化经营扩张,冰岛外债高达1383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让冰岛难以应对,大致相当于每名公民身负43.2万美元债务。总理哈尔德坦言,本国面临“国家破产”危机,他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1)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一:南面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原因二:受海洋影响明显,回答要提及岛国或受西风带影响。

(2)渔业资源:北大西洋暖流与沿岸冷水流交汇为鱼类繁衍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与北海渔场成因类似),(2分)海岸线长,领海及专属经济区范围广。水能资源: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短急,落差大;河流数量多或水量丰富。地热资源: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附近,地壳比较活跃。

(3)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渔业,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畜牧业占主要地位,种植业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夏季日照时间长的自然条件,发展温室生产;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服务业(学生结合材料中的冰川、火山、地热、洁净空气等实例分析旅游业也可)。(4)冰岛位于高纬度地区,夏季气温不高,热量不足;土地面积狭小,火山岩、冰原分布广,可耕地不足,不利于粮食生产。

17.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由①至②地区降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N河是,以补给为主。该河水能资源不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3)M处是山脉,该山脉起伏和缓,试分析其成因。

(4)①工业区与②工业区比较,简要分析①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解析】第(1)题,图示由①至②地区是东欧平原地区,自西向东受西风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第(2)题,N河是鄂毕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地形平坦,落差小,封冻期长,水能不丰富。第(3)题,M处是乌拉尔山,久经外力侵蚀,起伏和缓。第(4)题,解题关键是知道①是莫斯科工业区,②是乌拉尔工业区,①工业区的优势是市场、交通、科技等方面。

【答案】(1)特点:降水由西向东减少。原因:该地区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逐渐减少。(2)鄂毕河积雪融水地形平坦,落差小,冬季结冰期长。(3)乌拉尔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形成时间古老,长期经受风化、侵蚀(流水和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所以山脉起伏和缓。(4)有利因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劳动力充足、政策支持(工业基础好)。不利因素:①工业区资源不如②工业区丰富。

【*能力提高训练*】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 地区落成,它位于80°02′S,77°06′E,海拔4 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

的科考站。根据材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1-2题。

A.多暴风雪

B.高寒缺氧

C.降水稀少

D.日照强烈

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判断3-4题。

3.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A.250 mm B.500 mmC.750 mm D.1 000 mm

4.造成②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分布 D.地形起伏

【解析】经图中海拔 2 000米刻度做水平线,相交地形剖面线于两点;过此两点作纵坐标的平行线,交年降水量线于另两点,则这两点所对应的年降水量刻度所示数值,就是两地的年降水量,其差值约为500 mm。②地在内华达山的东侧,而经纬度显示:该地主要受西风影响,故②地位于背风坡而降水较少。

【答案】3.B 4.D

白令海峡是连接美洲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海峡及东西两侧陆地都位于西十一区。俄罗斯计划出巨资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因素不属于修建隧道两侧铁路的主要自然障碍的是 ( )

A.气候寒冷

B.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

C.冻土广布

D.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5.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地比B地纬度低,所以冬季A地气温比B地高

B.冬季A地气温低于B地,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

C.气温年较差A地小于B地

D.两地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解析】4.B项不属于自然障碍。5.A地受千岛寒流的影响,B地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B 地受西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于A地;A、B两地纬度较高,所以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答案】4.B 5.B

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6-8题。

6.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天山

7.关于②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力资源贫乏 C.位于太平洋板块 D.多火山地震

8.下图表示输往②所在国M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小麦输往路线 B.乙—石油输往路线 C.丙—林产品输往路线 D.丁—铁矿输往路线

【解析】结合纬线和剖面图特征分析,①地附近为祁连山;②地所在地形区是本州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多火山地震;根据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来源可知,乙表示铁矿输往路线,丙表示石油输往路线,丁表示畜产品输往路线。

【答案】6.B 7.D 8.A

9.中新网2010年8月9日电,当地时间8月9日下午,韩国在黄海海域的军事演习结束。就在此次军演结束当天,朝鲜向黄海海域发射了近100发炮弹。美韩军演这种“高密度”的军事演习,对朝鲜半岛安全角势的产生很大的影响。

阅读分析朝鲜半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半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24分)

(1)自然环境:

①从地形类型分析,朝鲜半岛东北部是________,西部沿海是________。

②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气候,Ⅱ气候由于受海洋影响较大,所以气温年较差________,

降水较丰沛。

列问题。

(1)A、B两地降水多的为________,其降水多的原因与________、盛行风、________有关。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该地区农牧业发展需要,简述当地人们采取的应对措施。

(3)写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简述其主要优点。

(4)依据图乙说明该地乳畜业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以下关键点:

①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从北、东、南向内陆及西部减少②澳大利亚中部主要是发展养羊业,东南部城市附近发展了乳畜业,东南沿海地区发展了养牛业,东南部墨累—达令河流域主要发展了种麦养羊业③充分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人类产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答案】(1)B 地形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2)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3)混合农业。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市场和饲料供应。

【*拓展冲刺训练*】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 B.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C.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D.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解析】美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南部、西部,澳大利亚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答案】 D

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河段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只参与内陆循环 B.该河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

C.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D.该河最终注入到里海

6.从2011年2月下旬以来,中国以海陆空三种方式从利比亚撤离数万名工人,被称为“史上最大海外撤离行动”。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28分)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海岸线长达1900余公里,东部与埃及交界,其他邻国有苏丹、乍

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

湖泊。

利比亚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

锡铝矾土、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丰富。

(1)此次撤侨主要借道利比亚邻国。图中A 城市(北纬31°12′,东经29°15′)是利比亚邻国最大海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 ,第一批侨民从该城市返航北京时,当地时间(区时)为2月23日13时25分,此时北京时间是 。(2分)

(2)若我们通过海运的方式撤侨,到达上海需穿越的主要海峡依次有 、 、 。(3分)

(3)图中城市B 和城市C 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同,但气候有较大的差异。分别写出B 、C 两城市的气候差异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4)利比亚所在的北非地区沙漠广布,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相比,成因有何不同?(6分)

(5)从自然条件考虑,甲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根据该国的自然资源特征,你觉得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举一例),并说明理由。(5分)

(6)利比亚事件发生后,对国际石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可能有哪些?(6分)

【答案】

(1)亚历山大 19时25分(2分)

(2)曼德海峡 马六甲海峡 台湾海峡(3分)

(3)B 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 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主要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6分)

(4)北非地区的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气候干燥,属于热带沙漠; 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属温带沙漠。(6分)

(5)灌溉水源 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沿地中海,可以

发展海产品加工工业等(任意一个)(5分)

(6)利比亚是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事件后造成石油减产,供需紧张;石油价格上涨;◎ C

B 甲 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32分)

材料一湘江与莱茵河,分处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通航里程相差不多,年均径流量几乎相等,流域布局大致相似,但湘江年货运量仅为莱茵河的三分之一。水运天然的“低碳性”,给湘江航运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发展机遇。近年来,湖南省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目标。

材料二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沿江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0%以上,GDP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长株潭”经济圈GDP占全省总量的37.7%。近年来,湘江流域有机物污染也在逐年加重。据官方公布数据:2005年,湘江流域排放生活污水9.19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21.8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39.3%。

材料三湘江流域图和莱茵河流域图(图9、图10)。

(1)洞庭湖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影响其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是,不利条件是灾害频繁发生。莱茵河流域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8分)

(2)根据区域的优势条件,湘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开发重点不同。在中上游地区的开发重点可以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工业;在中下游河段以发展为主。(6分)(3)请列举湘江流域“长株潭”经济圈和莱茵河流域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6分)

(4)湘江流域环境问题较突出,请列举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5)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湘江和莱茵河两河流通航的优势。(6分)

【答案】(1)水稻种植业雨热同期洪涝热量(每空2分)

(2)水能有色金属冶炼航运(每空2分)(3)水资源丰富,便利的水运,资源较丰富(6分)

(4)中上游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中下游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固体垃圾污染等);洞庭湖湿地破坏等(6分)

(5)莱茵河:流量大且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和结冰期,流域内落差较小,通航里程长;湘江:流域内降雨量丰沛,水量大,汛期长,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通航条件较优越。(6分)【解析】该题考查区域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区域之间的对比综合分析的能力。

(1)洞庭湖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影响其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不利条件是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莱茵河流域相对湘江的纬度高,热量不足,因而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热量。(2)结合题干的提示“根据区域的优势条件,湘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开发重点不同”和湘江流域图中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水电站分布特点,在中上游地区的开发重点可以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在中下游河段以发展航运为主。

(3)湘江流域“长株潭”经济圈和莱茵河流域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包括水资源、内河航运和矿产资源。

(4)湘江流域环境问题较突出,请列举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可以参加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来回答,同时注意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方面。(5)注意审题“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湘江和莱茵河两河流通航的优势,河流通航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河流流量、流程、流速、是否有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泄漏会产生很多气体状的物质,爆炸的时候许多物质会形成微粒,这些微粒也会漂浮在空气中,一部分重的颗粒还会掉在周边的范围内,但是一部分比较轻的气溶胶,会飘洒的比较远。

材料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月13日发表报告称,大地震致使日本东部移动了12英尺(约合3.6米)。

材料三: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大庆

A B +

等温线

+ 震中

福岛核电站

城市

首都

图例

(1)若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等温线,请分析A、B两处等温线的差异并解释成因。(12分)

(2)指出大地震使日本向什么方向移动,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3)专家指出,本次日本核危机对中国影响较小,请从地理角度解释原因。(6分)

(4)此次地震将对日本农业生产环境造成哪些危害?(6分)

【答案】

(1)A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B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2分)原因:①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此时是冬季,(2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A处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地区高,B处较同纬度两侧地区低(2分)②A受那暖流影响,气温较高(2分)③B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分)

(2)向东。(2分)原因:本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向东运动,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撞击形成,(2分)日本位于亚欧板块,所以向东移动。(2分)

(3)核泄漏产生的微粒主要是随大气和海水运动扩散,(2分)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西北风,(2分)且该地区的日本暖流流向为自南向北,(2分)所以对中国影响不大。

(4)海啸会导致盐碱化;(2分)核泄漏将会污染水源和土壤;(2分)核泄漏会影响北海道渔场(2分)

【解析】

(1)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等温线,A、B两处等温线分别向北、向南突出,1月份(冬季),A位于日本海,海洋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向北凸,B位于朝鲜半岛上,陆地上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向南凸。

(2)日本大地震是由于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而导致地球内部巨大能量释放引发地震,亚欧板块向东运动,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日本位于亚欧板块,所以向东移动。

(3)根据材料中提示“核泄漏会产生很多气体状的物质,爆炸的时候许多物质会形成微粒,这些微粒也会漂浮在空气中,一部分重的颗粒还会掉在周边的范围内”,可知核泄漏产生的微粒主要是随大气和海水运动扩散,我国位于日本的西部,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西北风,该地区的日本暖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对我国影响不大。

(4)日本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海啸会导致大量海水进入陆地,使得土壤盐碱化;核泄漏将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核泄漏导致大量污水流入海洋,因而会影响附近的北海道渔业资源。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内绝大多数商品将实行零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轮廓图(图7)

(1)将下面的贸易产品填入下表:石油、苹果、服装、天然橡胶、机械、棕榈油。

高三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教案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合集大 全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其周围的境况。那么这两个“环境”的中心事物有什么不同吗? 生:前者的中心事物是地球,后者的中心事物是人类。 师:对!我们了解了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的眼光一直是停留在某种单一的地理要素上,但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播放录像片断“西双版纳自然风光”) [教师精讲] 师:同学们欣赏了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风光,请思考一下片中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理要素? 生: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个地理要素。 师:不错。那么这五个地理要素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的汇聚吗?如果不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生:这五个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一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的MP、MQ为晨昏线。阴影所在 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 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60°E B.20°N,120°E C.20°S,0° D.20°N,180° 2.此日可能在() A.11月 B.1月 C.5月 D.7月 下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结合此图回答3—4题。 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大小(D ) A.与人工生态需水量无关 B.不需考虑水质和境外跨流域调水因素 C. 与地下径流量无关 D.随水资源开发阶段和条件不同而变化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集中表现在(A ) A.对地表状况的改变上 B.空气质量的高低上 C. 生物数量的变化上 D.城市数量的变化上 20XX年10月8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东京羽田机场乘专机启程前往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回答5—6题。

C.农业、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D.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6.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海岸线曲折、多港湾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D.矿产资源缺乏 20XX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半岛再度引起人们关注。20XX 年12月18日第五轮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方代表团团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开幕辞中表示,这次会议将重点讨论和确定全面落实九·一九共同声明的具体措施以及起步阶段各方将要采取的行动。回答7—8题。 7.关于朝鲜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雨热同期 C.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D.年平均降水小于800毫米 8.朝鲜的自然资源() A.贫乏 B.丰富 C.石油储量大 D.森林缺乏 20XX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旅游资源不属于革命纪念地的是() A.江西井冈山 B.贵州遵义 C.四川九寨沟 D.陕西延安 10.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的水文特征是() A.落差大、水流急 B.流量大、水流平缓 C.江阔水深 D.地上河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11—13题。 11.图中A海域沿岸的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B.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C.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D.多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

2021高三地理综合题要点

2021高三地理综合题要点 一 1、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 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 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分布不平衡,质量水平不高;浪费污染严重。 2、气候资源及利用 1气候资源的特点 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 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气候资源与农业: 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 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 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 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B、风与城市规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盛行季风区: 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二 1 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 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 地区的影响。 3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 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 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 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 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低 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 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陡峭的 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 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3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三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体、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固;巨行星木土—气;远日行星天、海。 4、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日地距离——稳定的光照——温度液态水;地球体积质量适宜——引力——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安全的宇宙环境。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维目标 1. 2. 3. 4. 1. 2. 3. 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要素内在规律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观念,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 1. 2. 生(回答) 1.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甚至整体的改变。 2. 我国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的土壤类型也有差异。如东北平原的黑土、 师 生 师 板书: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推进新课 投影:

干枯了的胡杨林 椰子树 雪莲 生长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植物 师 谁来说说这些植物分布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在我国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生 胡杨林生长在干旱地区,我国的胡杨林主要在西北地区;椰子树是热带的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雪莲生长在寒冷、土质贫瘠的冰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的天 板 书: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理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因为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投影: 师 (提问) 1. 2. 3. 生(自主探究) 1.地球陆地表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有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 2. 3.各自然带内部还存在着差异。如热带草原带内部还存在着差异,有热带草原、热带 师地球表层的差异性,既有大尺度的,如地球陆地表层的主要自然带的差异;也存在小尺度的差异,如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热带草原景观是有差异的,非洲热带草原上是高

区域地理亚洲试卷及答案

世界地理(亚洲)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4题。 1.图中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为() A.①国B.②国C.③国D.④国2.有关①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领土在热带和亚热带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产粮最多的国家 C.印度河是①国最主要的河流 D.恒河三角洲是①国重要的产棉区 3.①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水稻C.茶D.黄麻4.近年来,甲城市所在地区发展迅速,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为() A.钢铁工业B.纺织工业 C.电子工业D.电力工业 下图为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北海道是日本重要农业地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据图,回答5~6题。 5.关于北海道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中间低,周围高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D.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6.为了治理和预防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北海道采取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对策,其中包括() ①禁止使用化肥,控制使用农药②重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③实行土 地改良,治理土壤污染④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8.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9.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③历史悠 久,种植经验丰富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完成10~12题。 10.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高三自然地理综合训练(2016.11.22)

模块Ⅰ 自然地理综合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据此回答1~3题。 1.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 A .该海域风浪小 B .近海河沙丰富 C .位于浅海区域 D .距离陆岸较近 2.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圈定填海范围 B .抵御海浪侵蚀 C .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D .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3.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则其可能位于( ) A .北冰洋 B .墨西哥湾 C .渤海 D .马六甲海峡 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导致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 ) 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洋流 D .海陆分布 5.乙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A .北海道渔场 B .北海渔场 C .纽芬兰渔场 D .秘鲁渔场 6.甲、乙、丙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 A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范仲淹《岳 阳楼记》。下图示意洞庭湖附近长江河段。据此完成7~8题。 7.《岳阳楼记》中描写的“吞长江”景象发生时,下列关于 该地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 A .台风频发 B .发生凌汛 C .寒潮频繁 D .普降暴雨 8.在古代,人们往往避开乙处将聚落选建在甲处,理由是( ) A .甲地河水侵蚀作用弱 B .甲地附近河水较深 C .乙地容易发生水灾 D .乙地附近径流量小 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速度会持续增强。下图示意某锋面系统过境后的风速等值线分布(单位米/秒)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甲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 B .此时丁测站的风向为东南风 C .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丙 D .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乙 10.关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纬度低气温高导致甲测站风速大 B .摩擦力变化导致甲、乙两测站间风速变化 C .天气系统过境时丙测站大风、增温、降水 D .天气系统过境后丁测站气压降低 下图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地理教案之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略讲) 1.极半径6357km,赤道半径6378km,(二者相差了21km),平均半径6371km。 2.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1)经度和纬度的判读:(举例) 判别东西经度: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 判别南北纬度:维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 (2)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举例) 正东、正西方向(两点在同一纬线上,但此时需要注意要选择劣弧段,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度的弧段来进行判断); 正南、正北方向(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 即判断东西,也判断南北; 此处需特别注意:站在北极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站在南极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北。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方位的判断方法: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然后按照上述规则确定方位。 (3)利用经纬线判读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在赤道、每条经线上,每相差一度,相差111.1km (4)利用经度计算时间 经度差、时差、经度相差一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几条重要的经纬线: 南北回归线: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即太阳直射范围的界线 南北极圈: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即极昼极夜范围界线 20W度,160E度: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一直很稳定;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温度) 内部条件地球质量、体积适中,吸引保存大气,存在大气层(大气) 地球内部热能、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由内部溢出,形成原始海洋(水) 5.太阳队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总结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及成因(主要与日照时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黑子-太阳活动最强的标志 周期扰乱电离层, 太阳外部结构11年干扰短波通讯 及太阳活动 色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活动强烈时-抛出带电粒子流-产生“磁暴”现象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 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 (包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西坡,向西南流经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 333千米,只有145千米在墨西哥境内;流域面积64.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浊,呈暗褐色。 (1)科罗拉多河中下游的支流多为季节河,一般断流多发生在季节,分析原因。(2)科罗拉多河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请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纵横交织的沟渠是该地区重要的人文特征。下图1为河套地区区域图和河、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由于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河套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随着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图2为该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图。 (1)比较图中农业区内东部、西部城市分布特征的异同点。 (2)简析河、渠在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用。 (3)土地盐渍化是河套平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判断该区土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时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图1为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图2为我国大庆市和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简称克市)气温曲线图。

(1)相对于铁路运输,石油、天然气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说明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采用多条管道的主要原因。 (2)比较大庆市和克市两市之间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张家口曾是京城与西北地区交通往来的驿站。1909年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张家口崇礼区将承办北京冬奥会的雪上项目。 材料二:2018年阿里云计算张北数据中心工程正式封顶,可为200万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数据中心大量计算机组运行耗能高。 材料三:下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略图。 (1)简述古代张家口聚落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简析京张高铁建成后,张家口“冰雪游”人数上升的原因。 (3)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可持续发展,说出张北县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5.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示意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3.1亚洲及其主要分区的地理特征课时作业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3.1亚洲及其主要分区的地理特征课时作业 认真练习高考回访 (xx·上海高考)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读图回答1~2题。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根据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坐标可知该地区位于中东地区。这里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答案:C 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A.油气资源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D.水产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对地区乃至对全球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A (xx·四川高考)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本题考查盛行风对降水的影响。陆地自然带自沿海向内陆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说明沿海地区降水多。结合地形分布可知,图示区域应位于来自海洋的风向的迎风坡上。结合经纬度可知该风是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风。 答案:B 4.R河段( )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地貌。R河所在地海拔较高,应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R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侵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 答案:A 5.(xx·上海高考)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回答问题。

自然地理学教案

《自然地理学》教案 绪论 一、章节教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阐明‘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地理学中的位置及其任务。 2.讲授课时数2 3.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三分支、三层次、三重性的关系。 4.主要内容提示:自然地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综合体或景观,是一个物质整体,它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为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其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等基本问题。 5.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 6.复习题、思考题及作业题: A.自然地理环境是否包括人为环境? B.谈谈你对地球表层尺度的认识, 为什么? 二、每课时单元教案 1.教学时数 2学时 2.教学方式(手段) 讲授法 3.师生活动设计 提问和探讨 4.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5.教学内容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一、章节教案 主要章节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世界地理分区知识梳理

世界地理分区 一、亚洲概述 (一)位置与范围 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3.经纬度位置:10°S-80°N,(跨纬度最多的大洲),30°E-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4.相对位置: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5.板块位置:地处亚欧、太平洋、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 6.面积4400万km2,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地形复杂多样,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周围地区。 2.气;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广布。主要气候类型:热雨热季热沙、亚季温季温大。 3.水: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著名的湖泊有: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世界上最低的湖泊)。(三)社会经济特征 亚洲人口40多亿(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超过世界人口的60%。其中人口过亿的有6个:中2印巴孟日。地域辽阔,出现了多样的地域文化。 二、东亚 (一)位置与范围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经纬度位置:20°N-50°N(绝大部分这中温带),75°E-145°E 3.范围:包括中蒙朝韩日5国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半岛和岛屿;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 2.气;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部和蒙古):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三)社会经济特征 东亚人口15亿多,占世界人口的4分之1,主要分布这东部沿海平原,黄色人种为主。 三、日本 (一)位置与范围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与中朝俄相望 2.经纬度位置:主要部分位于30°N-45°N(中纬度地区),130°E-145°E 3.板块位置: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4.范围: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大岛和数千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类型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类型 (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 回答思路:四套系统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④层面结构式回答:法律层面,意识层面,管理层面(如应急预案、预警系统的建立等),结构层面(如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层面[(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⑤时、空分布规律。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解题策略:先做选做题,因为难度相对较小,尽量不失分。 目前,综合类型的试题,题目提供大量的信息,文字、图表,通过变式图和新情境图或新材料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新情境试题提供了教材中所没有的图像或图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课型:新课 高一地理 主备人:李海初审人:先中乾复审人:龙学军执行时间:2016 年12 月1 日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 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 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 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 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 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 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 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 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 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 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习题 亚洲部分

. 世界地理复习题1 读某国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国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 A.东部B.西部C.北部D.南部 2.影响该国樱花开放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②地形③太阳辐射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中南半岛的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有关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河南北纵列②山河东西横列③山环水绕④山河相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中南半岛的城市 A.大多沿河流分布B.大多沿海洋分布 C.大多集中分布在南部平原D.大多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地 5.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的原因可能是为了 A.缓解内比都城市化问题B.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 C.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D.促进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农业开发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下图为马来西亚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图中天然橡胶分布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①位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②多台风,带来充沛的雨水 ③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④割胶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P城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下列工业部门不适宜布局在P城的是 A.轮胎制造工业B.煤化工业C.冶金工业D.制糖工业 8.下列有关该国M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B.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C.风浪较小,适于航行 D.经济落后,航运船只少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精选文本

. 9.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印度洋板块B.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C.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D.气候成因均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10.下列关于甲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以黄色人种为主B.水旱灾害少,农业生产稳定C.为佛教的发源地D.经济发达,以发达国家为主读某国部分产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1.该国东北部海湾附近有一大型工业区,其 形成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海运便利B.资源、能源丰富 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 12.棉纺织工业布局在西部海岸附近的重要原 因在于 A.劳动力数量大、素质高、工资成本低 B.海运便利,易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 发展 C接近原料产地,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 本 D.与其他工业区距离较远,避免相互污染 读亚欧铁路大陆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精选文本

2020年高三地理冲刺复习之自然地理综合训练

2020年高三地理冲刺复习之自然地理综合训练 ★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沙洲群,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和景观。其形成是古黄河、古长江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2019年7月5日,位于沙洲群中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下图示意辐射沙洲群位置和湿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辐射沙洲群的形成( ) ①主要受入海河流作用影响②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③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后退④仍然在向海一侧生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辐射沙洲群地形独特,对海岸带的影响有( ) ①是天然海堤,可缓冲外海大浪和风暴潮冲击②会导致海水顺沙槽涌入,加大对海岸的侵蚀 ③使沙槽变深,增加出海航道④阻挡沿海南下冷水,不利于鱼汛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辐射沙洲群湿地的形成( ) A.会加重江苏以东海域水体富营养化B.能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C.为候鸟提供栖息繁衍地D.不利于海洋资源开发 兰新高铁(图一)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图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关于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修地下隧道,乙地修“地上隧道”②甲地修“地上隧道”,乙地修地下隧道 ③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低温④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强风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5.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物流B.商务C.工业D.园艺 车厘子是从智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的樱桃,一般春季开花,初夏成熟上市。2018年,车厘子成为中国水果市场上的“网红”,其中产自智利的占了近9成。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车厘子(国内一般称“大樱桃”),主要分布于山东与辽宁一带,其种植条件和种植技术并不输国外,但市场欢迎度不佳。下图为智利车厘子采摘处理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6.与美国相比,智利车厘子在我国市场上占绝对优势,主要缘于其( ) A.运输距离更近B.口感品相更佳C.种植技术更优D.上市时节更巧 7.为提高国内大樱桃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应( ) A.扩大种植面积B.调整种植区域C.升级换代品种D.提升鲜果处理能力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初一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教案

自然环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自然环境》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唯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教材的整体结构实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节的立意《自然环境》在于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虽已接触了一学期的地理,但对地理知识只是肤浅的整体的了解,如:学生知道七大洲的名称,却不知在一个大洲的内部仍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又是什么呢?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顺理成章的进行本节学习,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壮观的亚洲图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文体育活动,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重视对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三、三维目标确定及依据 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小组合作,教师指导,领会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以及用歌曲渲染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亚洲地形、河流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本节涉及的地名多而枯燥,读图量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整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1课时)亚洲学案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1课时亚洲 [学习目标] 1.据亚洲分布图,识记亚洲的基本概况及主要的国家。 2.结合亚洲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洲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3.结合相关图示,分析亚洲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以亚洲人口数量及增长状况为背景,分析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亚洲图 查阅地图,在亚洲图中填注: 1.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非两洲的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大洋洲的位置。 2.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地中海。 3.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的名称。 4.亚洲由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部分组成,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填注这六部分的名称。 考点一亚洲的位置、面积和自然环境 1.亚洲的位置

(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2)海陆位置:东临①太平洋、北临②北冰洋、南临③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④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3)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且跨寒、温、热三带。 (4)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相对位置:东北以⑤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 ⑦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⑧欧洲为界,西南以⑨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⑩非洲为界。 【点拨】描述大洲或区域的位置要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经度位置、相对位置(所临的大洲或区域,如交通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入手进行描述。 2.亚洲的面积与分区 (1)面积: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地区划分:按地理方位,分为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E中亚、F北亚6个地区。 【点拨】东北亚是亚洲的东北部地区,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大部分,日本、韩国以及蒙古国。东北亚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进入2013年,中日岛屿之争、朝鲜局势等都使东北亚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3.自然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