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商品名称:赛乐品

英文名称:Ropivacaine Mesilate Injection

汉语拼音:Jiahuangsuan Luopaikayin Zhusheye

【成份】本品化学成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辅料为氯化钠。

化学名称: (s) -N-(2,6-二甲基苯基)-1-丙基- 2-哌啶甲酰胺。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外科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包括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急性疼痛控制:用于术后或分娩镇痛,可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也可间歇性用药;局部浸润麻醉。

【规格】 10ml:89.4mg; 10m1:119.2mg。

【不良反应】

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和其它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是类似的。除了不小心注射进血管或过量等意外事件,局麻的副反应几乎是少见的。要将其与阻滞神经本身引起的生理反应相区别,如硬膜外麻醉时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用药过量和不小心注射入血管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过敏反应:对酰胺类的局麻药来说是很少见的(最严重的过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神经并发症: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脊柱功能不良(如前脊柱血管综合症,蛛网膜炎马尾综合症)和区域麻醉有关,而和局部麻醉药几乎无关。急性全身性毒性: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是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神经丛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大部分和麻醉有关的不良反应都和神经阻滞的影响和临床情况有关,很少和药物的反应有关。在临床研究治疗中病人低血压发生率为39%,恶心的发生率为25%。一般临床报道不良反应(>1%)是低血压、恶心、心动过缓、焦虑、感觉减退。

【禁忌】

1、对酰胺类局麻药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病患者慎用。

3、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患者慎用。

4、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有酸中毒及低血浆蛋白患者慎用。

5、年老或伴其他严重疾患即需施用区域麻醉的患者,在施行麻醉前应尽力改善患者状况,并适当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区域麻醉的实施必须在人员和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用于监测和紧急复苏的药物和设备应随手可得。在实施较大麻醉前应先给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有关临床医务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培训并能熟悉副作用、全身毒性和其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些局部麻醉如头颈部的注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与所用的局麻药无关。对于年老或伴有其他严重疾患而需施用区域麻醉的病人,应特别注意。为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施行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的状况,药物剂量也应随之调整。由于罗哌卡因在肝脏代谢,所以严重肝病患者应慎用,由于药物排泄延迟,重复用药时需减少剂量。通常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病人如用单一剂量或短期治疗不需调整用药剂量。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伴有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发生全身性中毒的可能性增大。硬膜外麻醉会产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如预先输液扩容或使用血管性增压药物,可减少这一副作用的发生,低血压一旦发生可以用5—10mg麻黄素静脉注射治疗,必要时可重复用药。对驾驶及操作机械的影响:即使没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局部麻醉会轻微的影响精神状况及共济协调,还会暂时损害运动和灵活性,这些作用与剂量有关。药品未加防腐剂只能一次性使用,任何残留在打开容器中的液体必须抛弃。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关于孕妇使用罗哌卡因后对胎儿生长的影响尚无临床试验,建议慎用。分娩时使用罗哌卡因作为产科麻醉或镇痛已有充分的实验报告,未见任何副作用。哺乳:在人乳中罗哌卡因或其代谢物的分泌状况未曾研究。根据大鼠实验中乳汁/血浆浓度的比值,估计幼鼠日摄入量为其母鼠剂量的4%。假设在人类乳汁/血浆浓度比值与大鼠相同,则母乳哺育的婴儿所摄入罗哌卡因的量较妊娠时在孕妇子宫中接受的剂量要低得多。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参见[用法用量],或遵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

接受其他局麻药或与酰胺类结构相关的药物治疗的病人如同时使用罗哌卡因注射也应小心谨慎,因为毒性作用是可以累加的。

【药物过量】

急性全身性毒性:意外将局麻药注入血管,可能立即产生毒性反应。当给药过量时需要1—2小时才达到血浆峰值浓度,达峰时间取决于注射部位。因此中毒症状会延迟出现。全身性中毒反应可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是通过逐渐加重的症状和体征逐步反应出来。最先出现的症状是视觉和听觉受干扰,口周麻木、头昏、轻微头痛,麻刺感和平衡失调。语言障碍、肌肉僵直和肌肉震颤是非常严重的症状,可能是惊厥急性发作的先兆。这些症状不要和神经官能症行为相混淆。这些症状出现后,会出现意识丧失和癫痫大发作的惊厥,时间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由于突然惊厥引起的肌肉活动增加和对呼吸的影响,会立即产生缺氧和碳酸过多的症状,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窒息。呼吸和代谢性酸中毒会增加局麻的毒性作用。局麻药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代谢途径的重新分布,使机体得到恢复。一般来说,只要未注射大量的药物,机体就可以很快得到恢复。发生心血管系统中毒情况更为严重,全身高浓度局麻药会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停止。在志愿者静脉注射罗哌卡因会引起心脏传导和心肌收缩抑制的症状。除非病人使用一般的麻醉药或大量的镇静剂如安定、巴比妥钠,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的现象一般会在心血管毒性作用产生前出现。急性中毒的治疗:如果出现急性全身中毒的现象必须立即停止注射局麻药。如果发生惊厥,必须治疗。治疗的目的是供氧,中止惊厥和维持体循环。必要时可给予面罩供氧来辅助通气。如果在15~20秒内惊厥没有自动停止,必须静脉给予抗惊厥药。静脉注射100—150mg硫喷妥钠可快速中止惊厥发作,也可选择起效缓慢的安定5~10mg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能很快地中止肌肉抽搐,但病人需要气管插管和控制通气。如果确实出现心血管系统抑制症状(如低血压、心动过缓),可静注5—lOmg麻黄素,必要时2—3min后重复推注。如果出现循环衰竭,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适当供氧、通气和维持循环以及治疗酸中毒,对抢救生命是特别重要的。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罗哌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可能通过升高神经动作电位的阈值,延缓神经冲动的扩布,降低动作电位升高的速度,发挥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作用。麻醉作用的产生与神经纤维的轴径、髓鞘形成和传导速度有关。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体外小鼠淋巴瘤试验显示罗哌卡因具有微弱的致突变作用。但其它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提示体外小鼠淋巴瘤试验的结果可能不会在体内出现。生殖毒性:雄鼠从交配前9周,雌鼠从交配前2周开始皮下给予罗哌卡因,直至交配后第42天,

剂量为23mg/kg/天,大鼠的生育力和一般生殖行为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但由于罗哌卡因对孕鼠的毒性,产后3天内幼仔的死亡数增多。大鼠和家兔在致畸敏感期皮下注射罗哌卡因,剂量最高分别达到26mg/kg/天和13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人用最大剂量的1/3),未见罗哌卡因具有致畸作用。大鼠在围产期皮下给予罗哌卡因,剂量最高达26mg/kg/天,未见胎仔的后期发育、分娩、哺乳以及仔鼠的生存力和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根据大鼠试验中的乳汁/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幼鼠的罗哌卡因日摄入量为母鼠剂量的4%。

【药代动力学】

据文献资料:罗哌卡因的pKa为8.1,分布率为1 4 1(250Cn -辛醇/磷酸缓冲液PH7.4)。罗哌卡因的血浆浓度取决于剂量、用药途径和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罗哌卡因符合线性药代学,最大血浆浓度和剂量成正比。罗哌卡因从硬膜外的吸收是完整的和双相的,其半衰期顺

序分别为1 4分钟和4小时。缓慢吸收是消除罗哌卡因的限速因子,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硬膜外用药比静脉用药消除半衰期要长。罗哌卡因总血浆清除率440ml/min。游离血浆消除率为8L/min。肾脏清除率为1ml/min,稳定状态的分布容积为47L,终未半衰期为1.8hr。罗哌卡因经肝脏中间代谢率为0.4。罗哌卡因在血浆中主要和al -酸糖蛋白结合,非蛋白结合率为6%。当连续硬膜外注射时,可观察到罗哌卡因总的血浆浓度的增加和手术后al-酸糖蛋白浓度的增加有关,未结合的(药理学活性)浓度的变化比总血浆浓度的变化要小。罗哌卡因易于透过胎盘,相对非结合浓度而言很快达到平衡。与母体相比胎儿体内罗哌卡因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程度低,从而使胎儿的总血浆浓度也比母体的低。罗哌卡因主要是通过芳香羟基化作用而充分代谢,静脉注射后总剂量的86%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其中仅1%与未代谢的药物有关。主要代谢物是3-羟基罗哌卡因,其中约37%以结合物形式从尿液中排泄出来,尿液中排泄出的4-羟基罗哌卡因,N-去烷基代谢物和4-羟基去烷基代谢物约为1-3%。结合的和非结合的3-羟基罗哌卡因在血浆中仅显示可测知的浓度。3-羟基罗哌卡因和4-羟基罗哌卡因有局麻作用,但是麻醉作用比罗哌卡因弱。罗哌卡因在体内没有消旋作用的证据。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说明书

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 英文名称: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Luopaikayin 【成份】 主要成份:盐酸罗哌卡因,辅料为乳糖。 化学名称:S-(-)-1-丙基- 2’,6’-二甲苯胺甲酰基哌啶盐酸盐。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据文献报道,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 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 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 局麻药也可能对如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易兴奋的细胞膜产生类似作用。如果过量的药物快速地进入体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将产生中毒症状和体征。 怀孕母羊和未怀孕的母羊相比,并不显示对罗哌卡因有更强的敏感性。 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罗哌卡因后耐受良好,此药临床经验提示一个良好的安全范围。根据副交感神经阻滞程度,硬膜外使用此药可出现间接的心血管效应(低血压、心动过缓)。 毒性研究 据文献报道,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在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见“药理作用”和“药物过量”)。 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丛神经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

生殖毒性 接受试验的两代大鼠未见生育力及一般生殖行为受药物的影响。施用最高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后,因其对孕母的毒性作用,产后三天内幼仔的死亡数增多,列于新生仔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对大鼠和兔所进行的致畸试验未见罗哌卡因对器官发生以及胎儿早期发育有任何不利影响,以最大可耐受剂量对围产期及产后的大鼠进行研究,未见其对胎儿后期发育、分娩、哺乳、新生儿生存力及子代的生长有任何影响。 另一大鼠围产期及产后的研究,将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作比较,发现在用药剂量低得多与游离血浆浓度也低的布比卡因即可观察到对孕母的毒性作用。 【药代动力学】 据文献报道,罗哌卡因的pKa为8.1,分布率为141(25℃n-辛醇/磷酸缓冲液pH7.4)。 罗哌卡因的血浆浓度取决于剂量、用药途径和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罗哌卡因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最大血浆浓度和剂量成正比。 罗哌卡因从硬膜外的吸收是完全的,呈双相性,快相半衰期为14分钟,慢相终末半衰期约为4小时。因缓慢吸收是清除罗哌卡因的限速因子,所以硬膜外用药比静脉用药清除半衰期要长。 罗哌卡因总血浆清除率440ml/min。游离血浆清除率为8L/min。肾清除率为1ml/min,稳定分布容积为47L,终末半衰期为1.8h。罗哌卡因经肝脏中间代谢率为0.4。罗哌卡因在血浆中主要和α1-酸糖蛋白结合,非蛋白结合率约6%。 当连续硬膜外注射时,可观察到罗哌卡因总的血浆浓度的增加和手术后α1-酸糖蛋白浓度的增加有关,未结合的(药理学活性)浓度的变化比总血浆浓度的变化要小得多。 罗哌卡因易于透过胎盘,相对非结合浓度而言很快达到平衡。与母体相比胎儿体内罗哌卡因与血浆蛋白结合程度低,胎儿的总血浆浓度也比母体的低。 罗哌卡因主要是通过芳香羟基化作用而充分代谢,静脉注射后总剂量的86%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其中仅1%与未代谢的药物有关。主要代谢物是3-羟基罗哌卡因,其中约37%以结合物形式从尿液中排泄出来,尿液中排出的4-羟基罗哌卡因,N-去烷基代谢物和4-羟基去烷基代谢物约为1~3%。结合的和非结合的3-羟基罗哌卡因在血浆中仅显示可测知的浓度。3-羟基罗哌卡因和4-羟基罗哌卡因有局麻作用,但是麻醉作用比罗哌卡因弱。 罗哌卡因在体内没有消旋作用的证据。 【适应症】

对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对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2-27T16:52:30.85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作者:扈祚雁[导读] 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将80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包括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脉搏等体征。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阻滞、镇痛 维持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效果良好,能够起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是临床麻醉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临床效果 上肢损伤患者的手术方式常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而经臂丛神经干的周围将局麻药物注入,使得支配的区域产生了神经传导阻滞。罗哌卡因在临床上属于新型长效局麻药,临床麻醉效果明显,且麻醉时间较长,对心脏的毒性小。利多卡因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麻醉药物,且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利多卡因应用于上肢手术存在一定副作用[1]。本次就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位研究对象,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均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3.8)岁。手术类型主要为:肱骨骨折13例,桡骨骨折10例,锁骨骨折8例,手部创伤骨折有9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均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3.7)岁。手术类型主要为:肱骨骨折14例,桡骨骨折11例,锁骨骨折7例,手部创伤骨折有8例。两组在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且患者术前半小时进行巴比妥钠0.1克肌肉注射,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多条静脉输液的通道,并以3升/分钟给氧,手术过程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确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之后再对患者实施码子。两组患者的入路均选择肌间沟,分别向内、下、后进行穿刺,并对臂丛神经进行组织,可采取7号头皮针,在消毒之后连接好利多卡因注射器进行定位穿刺,穿刺的深度要以1.5厘米至2.5厘米为适宜,在穿刺到有异物感后将注射器回抽,若患者没有出现脑脊液与血液,可与患者进行对话。研究组患者使用0.3%罗哌卡因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混合,混合液为30毫升。对照组使用0.7%盐酸利多卡因药物和0.25%的布比卡因混合,混合液为30毫升。 1.3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卦情况,并对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与阻滞维持时间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2],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数据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进行比较,差异有无统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所示: 2.2观察两组患者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感觉阻滞与镇痛维持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分布如下表所示: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42例临床观察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42例临 床观察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关键词】无痛分娩 我们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和(或)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液,对要求硬 膜外间隙镇痛的临产妇施行无痛分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包括42例孕38?40周,单胎、头位的21?28岁的初产妇,ASA I?H级,胎儿无异常,估计经阴道自然分娩无困难,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临产妇,列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未施行无痛分娩,基本情况与观察组相似的41例临产妇,列为对照组。 1.2方法 观察组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即宫口开至2?3cm时,经L2、3或 L3、4棘间隙施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cm注入试验量1咖」多卡因 5ml,确认无误注血管和脊麻征象后,推入0.125%~ 0.150%甲磺酸罗哌

卡因8~ 10ml (含或不含芬太尼2 [1 g/ml),约1h后再推入4?5ml,依次类推,直至胎儿娩出为止。对照组临产妇不施行任何镇痛处理。 1.3观察指标 两组观察项目相同。①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标尺在用硬膜外置管前、注药后20min、平产或剖宫产前30min让病人行自我疼痛评分 (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剧烈疼痛);对照组每30min 一次;② 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判断运动神经阻滞程度(0级为无运动神经阻滞;I级为不能抬大腿;H级为不能弯曲膝部;皿级为不能弯曲踝 关节);③ 用DHI2000A多参数监护仪记录MAP HR每30min 一次;用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护产程进展、宫缩次数;记录或计算剖宫产率、术后2h出血量》400ml人数、产钳助产率;并发症观察:如恶心、 呕吐,尿潴留等。④新生儿娩出后由助产士评定1min和5min的Apgar 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士s)表示,组间比较米用t检验,计数资料米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两组产妇疼痛效果比较 两组产妇活跃期开始时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产妇在实施镇痛

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

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3T11:11:31.2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董建明 [导读] 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利多卡因麻醉,试验组应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中体动、术后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安全性;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53-02 小儿斜疝手术属于临床常见术式,其主要采用全身麻醉与骶管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全麻手术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麻醉药和镇痛药,所以极易导致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而两者合用骶管阻滞可取得理想的镇痛效果,并可使全麻术中用药量明显减少。骶管阻滞作为一种硬膜外麻醉,其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使肝肾代谢减轻并维持循环稳定性[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现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均符合《小儿外科学》中小儿斜疝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将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椎管麻醉禁忌、肝肾功能障碍等患儿排除。其中男患儿72例,女患儿8例,患儿年龄1~4岁,平均(3.1±0.3)岁;体质量8~20kg,平均(15.4±2.1)kg。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以《小儿外科手术学》为参照,术前予以胸片、心电图、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在病房为患儿开放静脉通路,予以0.1mg/kg 咪达唑仑静脉滴注,15min进入手术室,即刻予以心电监护和面罩吸氧,再将0.01mg/kg盐酸戊乙奎醚缓慢注射其中。麻醉诱导采用4~5%七氟醚面罩吸入。将喉罩置入,选择左侧屈髋屈膝位,常规消毒骶管穿刺区,利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和7号头皮注射针头向骶管裂孔予以针刺,成功穿刺后抽吸不出现脑脊液和血液。对照组:将1mL/kg浓度为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液注入,≤20ml。试验组:将 1mL/kg的0.2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与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的混合液注入其中,≤20mL;术中采用2~3%七氟醚持续吸入,保留自主呼吸。手术过程中需要及时补液,并对液体量进行监控,患儿苏醒后送往监护儿外科病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进行统计记录,并以《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为参考评价安全性[3],对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尿潴留、短暂性神经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别以(x-±s)、(%)对计量、计数资料加以表示,并行t检验、χ2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 试验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其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2.2 比较术中体动、不良反应、术后躁动发生率 试验组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各1例(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其中尿潴留、恶心呕吐各1例;对照组术中体动8例(20.0%),术后躁动7例(1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其中尿潴留3例,恶心呕吐5例;组间经比较,试验组术中体动、不良反应、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斜疝主要是因为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全或未关闭导致的,其在小儿外科中十分常见。骶管阻滞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不会较大的影响呼吸循环,麻醉管理简单方便。利多卡因被血液吸收后,作用时间并不长,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明显的兴奋和抑制,术后运动阻滞现象可在短时间内消失。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可将利多卡因起效快、穿透性强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将罗哌卡因持续麻醉、安全范围广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适宜小儿斜疝手术患者,术中可显著提高痛阈,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罗哌卡因脂溶性、神经纤维亲和性较强,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安全可行。 本组研究发现,试验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术中体动、术后躁动、不良反应情况均比对照组患儿优势明显(P<0.05)。可见小儿小切口斜疝手术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利多卡因过敏

利多卡因的过敏反应与急救措施 1.利多卡因引起的过敏反应甚为罕见 因其为酰胺类局麻药,非蛋白类物质,本身不能致敏,但有时可作为一种半抗原,同蛋白质或多糖结合形成抗原致过敏反应。利多卡因的药物反应有3类:1.过量,2.低耐量,3.过敏反应。利多卡因的过敏表现类似中毒反应,但发作更为急剧,并伴有过敏样体征,可以速发也可缓慢发作,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及呼吸停止。 6.急救措施 (1)必须暂时终止治疗。呼救。打120急救电话。立即使病人平卧,松颈部衣领,使呼吸道通畅,用氨水刺激呼吸,按压人中,快速吸氧。(2)测量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异丙嗪25mg肌注,5%葡萄糖200ml加地塞米松5mg静注。危重病人静脉缓注2%硫喷妥钠50mg,5%葡萄糖200mg加冬眠灵250mg 静脉滴注。(3)使用脱敏药物如注射非那根(异丙嗪)25毫克,以及采用其它方法对症处理。 2.利多卡因用量问题 成人常用量①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量以200mg(1.0%)为限;用于外科止痛可酌增至200—250mg(1.0—1.5%)。②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250—300mg(1.5—2.0%)。③浸润局麻或静注区域阻滞,50~200mg(0.25—0.5%)。 ④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250—300mg(1.5%);牙科,20—100mg(2.0%);肋间神经(每支),30mg(1.0%);宫颈旁浸润,左右侧各100mg(0.5—1.0%);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20—50mg(1.0%);阴部神经,左右侧各100mg(0.5—1.0%)。⑤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50mg(1.0%),腰50—100mg(1.0%)。 ⑥一次限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g(4.0mg/kg),药液中加用肾上腺素用量可增至200—250mg(6.0mg/kg), 1小时最大量300--400mg。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治疗用药静注,第一次初量1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 1mg为限。反复多次给药,相距间隔时间不得短于60分钟。 3.临床常用局麻药比较 目前国内临床以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最常用。普鲁卡因首次应用一般要皮试,单一应用麻醉效果差,需加入肾上腺素,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者慎用。丁卡因多用于表麻,利多卡因自1954年起临床使用推广,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椎管内麻醉以及各个部位的局部麻醉、浸润麻醉。 利多卡因作用特点:(1)用于浸润或阻滞麻醉时,药液在局部的弥散范围广。(2)胺基脱烃后降解产物的局麻性能有限、毒性加大。过敏反应罕见。(3)能透过胎盘屏障,与胎儿的蛋白结合,较之成年人有过及。(4)作用中枢神经,可见昏沉迷睡,而随即出现惊厥,速进入晕厥与虚脱。(5)存在个体差异,应先用小量。 4.如何判定利多卡因过敏

利多卡因气雾剂与丁卡因在视频电子喉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_李淦峰

利多卡因气雾剂是皮肤黏膜表面局部麻醉的一种剂型,内含7%局部麻醉药利卡多因。为探讨该剂型的疗效,我院就电子喉镜检查中运用利多卡因气雾剂与丁卡因做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行电子喉镜检查的患者3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A 组用7%利多卡因气雾剂做表面麻醉剂,B 组用1%丁卡因做表面麻醉剂。其中A 组162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74例,年龄10~79岁。B 组15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9~80岁。 1.2材料:7%利多卡因气雾剂(商品名:利舒卡,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1%丁卡因由注射用盐酸丁卡因粉针剂自行配制,规格:每瓶50mg ,生产商: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配制好1%丁卡因溶液后用喉咽喷雾器喷麻药。 1.3方法:A 组用7%利多卡因做表面麻醉剂:患者坐位,张嘴,先向口咽部喷1揿,嘱患者口含30s ,30s 后吐掉,勿将麻药咽下。观察3min ,若无过敏反应,再喷第2次,嘱患者用纱布裹住舌头,拉出口外,向喉咽部喷2揿,口含30s ,30s 后吐掉,3min 后再喷第3次,嘱患者用纱布裹住舌头,拉出口外,向喉咽部喷2揿。每揿释药4.5mg ,每喷射1次时,需患者发“啊”音暴露咽喉腔作配合,间歇1~2min 喷射1次。约10min 后行检查。 如果患者咽反射特别敏感,经上述方法仍无法完成喉镜检查时,继续喷数次,每次1~2揿,间隔约3min ,直到麻醉满意为止,7%利多卡因最大安全剂量为4mg/kg ,一般成人总量不超200mg (44揿) 。B 组用1%丁卡因做表面麻醉剂: 取新鲜配置的1%丁卡因溶液20ml 放入喉咽喷雾器,患者坐位,张嘴,先向口咽部喷1喷,嘱患者口含30s ,30s 后吐掉,勿将麻药咽下。观察3min , 若无过敏反应,再喷第2次,嘱患者用纱布裹住舌头,拉出口外,向喉咽部喷2喷,口含30s ,30s 后吐掉,3min 后 利多卡因气雾剂与丁卡因 在视频电子喉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李淦峰盛迎涛李国贤 表2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评价未用单用合理不合理对照组10016841684试验组 100 57 43 57 43 管理小组制订《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定》;②组织医生学习相关规定及有关理论知识;③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会诊。在骨科的大力支持下,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日趋规范。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4%降到43%,人均住院药品费用明显下降。 传统的医院药学主要是为临床提供药品和生产制剂,是以药品为中心、保障临床用药需要为目的。现代医院药学则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直接为患者提供具体的用药指导[2] 。因 此,医院药师必须把工作重心和服务理念从“以药品为中心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上来,直接参与临床,与医生一起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并提供药学监护,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 果[3]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有明确指征。一般来说,Ⅰ类切口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但对于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渗血多或一旦感染其后果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最佳时间应在术前0.5h 或麻醉开始时,一次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如手术超过3h ,术中可追加1次,以保 证组织内有效药物浓度的维持,术后再用1d ,一般采用静脉 给药。过早或术后长时间使用并无益处[4] 。术前过早用药和术 后长时间预防用药与用药目的相违背,不仅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患者机体菌群失调发生院内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时间较短的清洁手术者尽量不用抗菌药物。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术技巧、消毒隔离、患者营养支持、心理、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①使用抗菌药物预防Ⅰ类切口手术感染与不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可以组成治疗团队,在合理用药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林泉, 王丽,郭庆胜,等.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合理使用.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826-831. [2]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6,16(9):393-395. [3]黄仲义.医院药学的变革与未来.中国药房,1998,9(5):213-214. [4]徐雯, 应静,王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05,14(8):67. (收稿日期:2010-11-08) 作者单位:311200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英文名称: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盐酸罗哌卡因 【适应症】 适用于外科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包括剖腹产术、区域阻滞急性疼痛控制持续硬膜外输注或间歇性单次用药,如术后或分娩疼痛,区域阻滞。 【用法用量】 盐酸罗哌卡因仅供有麻醉经验的临床医生或在其指导下使用。常用麻醉的参考剂量见下表,或遵医嘱。一般情况,外科麻醉(如硬膜外用药)需要较高的浓度和剂量。对于镇痛用药(如硬膜外用药)控制急性疼痛),建议使用较低的浓度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的推荐剂量(见下表) ※[图片: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瑞典ASTRAZENECA AB-AstraZeneca AB-2.jpg]※ 上表中的剂量对提供有效的麻醉是必要的,可以作为用于成人的指导剂量。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会有个体差异。以上数据反映了所需平均剂量的预计范围。有关其他局麻技术,应参考标准教科书。在注射前以及注射期间,应仔细回吸以防止血管内注射。当需要大剂量注射时,如硬膜外麻醉,建议使用3~5ml试验剂量的含有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2%赛罗卡因)。如误静脉内注射可引起短暂的心率加快,或误蛛网膜下腔注射可出现脊髓麻醉。在注入标准剂量前及注入中需反复回吸并注意缓慢注射或逐渐增加注射速度(25~50mg/min),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指征并持续与病人交谈。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硬膜外阻滞中,罗哌卡因单次最高250mg的剂量曾经被使用过,并且可以被很好的耐受。当需延长麻醉时,

无论持续注入或重复单次注射都应考虑达到血浆中毒浓度或诱发局部神经损伤的危险。手术麻醉当累积剂量达到800mg时或术后24小时用于镇痛时,对于成人来说都可以耐受。对术后疼痛的治疗,建议采用以下技术:如果术前已经放置硬膜外导管,可经此管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7.5mg/ml实施硬膜外注射。术后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维持镇痛。对大多数中度至重度的术后疼痛,临床研究表明每小时6-10ml(12-20mg)的输液速度,能够提供有效镇痛,只伴有轻微而非进行性的运动神经阻滞。采用这一技术后,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明显下降。临床研究还表明,对于需用较高剂量的病人,每小时12~14ml(24~28mg)的输液速度也能较好地耐受。7.5mg/ml以上的浓度未曾有用于剖腹产术的记录。临床经验表明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硬膜外输入长达24小时是可行的。 【不良反应】 不可预期的影响盐酸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和其它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是类似的。除了误注射进血管或过量等意外事件,局麻的副反应几乎是少见的。要将其与阻滞神经本身引起的生理反应相区别,如硬膜外麻醉时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用药过量和误注射入血管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参照”药物过量”)。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对酰胺类的局麻药来说是很少见的。(最严重的过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急性全身毒性只有在过大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是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照”药代动力学”和”药 【禁忌】 对本品或本品中任何成份或对同类药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对于高龄或伴有其它严重疾患诸如患有心脏传导部分或全部阻滞、严重肝病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而需施用区域麻醉的病人,应特别注意。为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实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商品名称:赛乐品 英文名称:Ropivacaine Mesilate Injection 汉语拼音:Jiahuangsuan Luopaikayin Zhusheye 【成份】本品化学成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辅料为氯化钠。 化学名称: (s) -N-(2,6-二甲基苯基)-1-丙基- 2-哌啶甲酰胺。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外科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包括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急性疼痛控制:用于术后或分娩镇痛,可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也可间歇性用药;局部浸润麻醉。 【规格】 10ml:89.4mg; 10m1:119.2mg。

【不良反应】 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和其它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是类似的。除了不小心注射进血管或过量等意外事件,局麻的副反应几乎是少见的。要将其与阻滞神经本身引起的生理反应相区别,如硬膜外麻醉时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用药过量和不小心注射入血管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过敏反应:对酰胺类的局麻药来说是很少见的(最严重的过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神经并发症: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脊柱功能不良(如前脊柱血管综合症,蛛网膜炎马尾综合症)和区域麻醉有关,而和局部麻醉药几乎无关。急性全身性毒性: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是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神经丛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大部分和麻醉有关的不良反应都和神经阻滞的影响和临床情况有关,很少和药物的反应有关。在临床研究治疗中病人低血压发生率为39%,恶心的发生率为25%。一般临床报道不良反应(>1%)是低血压、恶心、心动过缓、焦虑、感觉减退。 【禁忌】 1、对酰胺类局麻药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病患者慎用。 3、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患者慎用。 4、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有酸中毒及低血浆蛋白患者慎用。 5、年老或伴其他严重疾患即需施用区域麻醉的患者,在施行麻醉前应尽力改善患者状况,并适当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区域麻醉的实施必须在人员和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用于监测和紧急复苏的药物和设备应随手可得。在实施较大麻醉前应先给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有关临床医务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培训并能熟悉副作用、全身毒性和其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些局部麻醉如头颈部的注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与所用的局麻药无关。对于年老或伴有其他严重疾患而需施用区域麻醉的病人,应特别注意。为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施行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的状况,药物剂量也应随之调整。由于罗哌卡因在肝脏代谢,所以严重肝病患者应慎用,由于药物排泄延迟,重复用药时需减少剂量。通常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病人如用单一剂量或短期治疗不需调整用药剂量。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伴有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发生全身性中毒的可能性增大。硬膜外麻醉会产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如预先输液扩容或使用血管性增压药物,可减少这一副作用的发生,低血压一旦发生可以用5—10mg麻黄素静脉注射治疗,必要时可重复用药。对驾驶及操作机械的影响:即使没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局部麻醉会轻微的影响精神状况及共济协调,还会暂时损害运动和灵活性,这些作用与剂量有关。药品未加防腐剂只能一次性使用,任何残留在打开容器中的液体必须抛弃。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关于孕妇使用罗哌卡因后对胎儿生长的影响尚无临床试验,建议慎用。分娩时使用罗哌卡因作为产科麻醉或镇痛已有充分的实验报告,未见任何副作用。哺乳:在人乳中罗哌卡因或其代谢物的分泌状况未曾研究。根据大鼠实验中乳汁/血浆浓度的比值,估计幼鼠日摄入量为其母鼠剂量的4%。假设在人类乳汁/血浆浓度比值与大鼠相同,则母乳哺育的婴儿所摄入罗哌卡因的量较妊娠时在孕妇子宫中接受的剂量要低得多。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参见[用法用量],或遵医嘱。

利多卡因功能概述

利多卡因常用功能概述 *** 2010/11/23 1 用作局麻药 1.1 局麻药的作用机理 局麻药物分子中通常含有一个带胺基的亲水基团和一个亲脂基团,在不同的pH条件下,胺基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在高pH 条件下,胺基处于非解离状态,药物分子不带电荷,极性较低,能透过膜;在低pH条件下,胺基处于解离状态,药物分子带正电荷,极性增大,不能透膜,但能与细胞膜内侧的Na+通道相互作用。药用条件下,细胞外pH值高,细胞内pH值低。给药后,药物分子在细胞外以非解离的不带电荷存在,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胞内pH较低,药物分子胺基解离,形成解离状态,带正电胺基在细胞膜内侧与Na+通道闸门的磷脂结合形成横桥关闭Na+通道,阻滞Na+内流,阻止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而抑制冲动、传导,从而起到麻醉的作用。 1.2 局麻药的毒副作用 因为局麻药是无选择性的钠通道阻滞药,随着血中局麻药浓度的升高,对全身组织的钠通道亦有阻滞作用,也就是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而钠通道不仅与末梢神经,也与中枢神经、心肌、骨骼肌等各种可兴奋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关,因此阻滞后可引起其中毒症状。文章中涉及到的局麻药毒性包括以下三方面。 1.2.1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 利多卡因等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相作

用。血药浓度较低时,阻滞大脑皮层的抑制通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表现为眩晕、惊恐不安、多言、震颤、神志错乱、惊厥等症状。随着剂量加大,作用或毒性增强,抑制与兴奋环路活性减弱,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出现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1.2.2 局麻药的心血管毒性 局麻药的心脏毒性与局麻药的种类和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霍红艳通过模拟局麻药误入血管产生的心血管毒性作用,比较等效能的四种局部麻醉药氯普鲁卡因(可谱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耐乐品)和布比卡因连续静脉输注对健康成年家兔心血管功能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四种局麻药对健康成年家兔心脏的毒性影响分别为氯普鲁卡因组<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布比卡因组。 在不同的浓度下,利多卡因对心脏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低剂量时,可促进心肌细胞内K+外流,降低心肌的自律性,而具有抗室性心率失常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对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房室传导和心肌的收缩无明显影响;血药浓度进一步升高,可引起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使心排血量下降;直接注射到血管内可引起心室颤动而死亡。 1.2.3 局麻药的免疫系统毒性 麻醉及麻醉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麻醉一方面可以抑制手术和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但另一方面也可对免疫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尤以细胞免疫为著。 局麻药的免疫细胞毒性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推测可能与局

盐酸丁卡因胶浆抑制全麻拔管期反应的临床观察

盐酸丁卡因胶浆抑制全麻拔管期反应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07-23T11:04:59.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陈智慧李友安张宝应胡宝平[导读] 气管插管和拔管是全麻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 陈智慧李友安张宝应胡宝平(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陕西咸阳 712082) 【摘要】目的观察丁卡因胶浆抑制全麻拔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声门内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观察两组患者停全麻药时、手术结束时、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呼之能应及拔管时各时间点的HR、MAP的变化及对气管导管的耐受程度。结果观察组拔管期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丁卡因胶浆气管插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05-01 气管插管和拔管是全麻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平稳的气管插管与拔管显得尤为重要,有时甚至在手术结束拔管的时候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鄹停。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里我就盐酸丁卡因胶浆用于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观察予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120例,其中为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手术。男67例,女53例,年龄17~88岁,平均(55 ± 6) 岁,体重44~99kg,平均(72± 5) kg。手术时间为1.0~4.0h,美国麻醉协会(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均为60例。A组为丁卡因组,专用套件声门内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西安利君精华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1022993)1.5 ml;B组为对照组,声门内注入1.5 ml 0.9%的盐水。两组所用方法相同,均为声门内针管旋转注入。 1.2麻醉方法术前均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MAP、HR、SPO2。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0.1mg/kg、芬太尼4~6/kg、丙泊酚1.5~ 2.0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分次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及芬太尼及异氟醚吸入。PETCO2维持在35~45mmHg。手术结束前40min停维库溴铵,40~60min后患者呼吸均恢复。手术关腹时均停吸异氟醚及泵入丙泊酚。手术结束后待患者有吞咽反射及呼之能应后,吸清口腔、气管内分泌物拔除气管导管。 1.3评定指标及测定分别于停全麻药时(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出现吞咽反射 (T3)、呼之能应(T4)及拔管时(T5)测定和记录HR、MAP,并计算出相邻两测定点间的时间。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各时点均数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内采用团体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手术时间、术中HR、BP、MAP、PETCO2: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 A组患者在T2~T3间的时间长于B组(P<0.05),两组患者T3~T4间及T4~T5间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组患者耐受导管的时间(T2~T3)明显延长(表1)。 B组患者的HR、MAP、在T3、T4及T5时均高于A组(P<0.05)(表2)。 术后1h随防B组有14例(22.5%)患者诉咽喉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A组仅2例(2.5%)诉咽喉部疼痛。 表1 两组患者耐受导管时间的比较(min,x-±s) 与B组比,*P<0.05 与T3比,*P<0.05 3 讨论 盐酸丁卡因胶浆作为表面麻醉剂在口腔粘膜、会阴、生殖器、及五官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个人自制套件,用10毫升针管接上硬膜外针,硬膜外针弯成弧形并套上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超出针头1cm左右,防止硬膜外针头损伤上呼吸道,这样能把丁卡因胶浆注入声门内起到表面麻醉作用,从而在拔管期气管刺激反应受到抑制,血流动力学明显平稳[1],在临床工作当中一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全麻诱导插管期给予合适剂量的麻醉药,患者基本上能够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丁卡因过敏反应[2]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拔管后对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无影响[3]。与同类药物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总之,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用于气管插管表面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保持麻醉的平稳,而且长时间的气管插管全麻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手术需要,也更有利于他们在ICU的进一步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武,陈沂,雷李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医药导报,2011,9:1174-1175. [2]程万清,韩春桃.盐酸丁卡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医药导报,2001,11:689. [3]张国智,邹昌武,薛瑞等.恩纳用于气管表面麻醉142例初步观察.华西医学,2002,1:034.

(完整版)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剂、生物制剂及高危药品管理办法

1.目的 加强高警讯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管理,防范相关临床用药差错和临界差错,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范围 全院医护人员、药学人员。 3.定义 3.1高警讯药品包括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是指出现错误和/或涉及警讯事 件频率较高的药品或涉及被滥用风险较高或引发不良结果的药品如:试验用药、控制性药物、治疗范围限制药物、化疗药物、抗凝剂、精神治疗药物与相似药物。 3.2 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风险可引起明显的患者伤害 的药物,包括高浓度电解质、麻醉精神药品及其他高危药品如胰岛素、肝素或化疗药品、肌肉松弛剂。 3.3 相似药品是指名称、包装和标签或临床使用相似和/或发音相似的药 品。包括看似、听似、多规。 4.权责 4.1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简称药事委员会):负责高 警讯药品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4.1.1 参考国内外高警讯药品管理指南或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我院高警讯药品目录并及时更新。 4.1.2 定期对高警讯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 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4.1.3 定期分析高警讯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及时通报及警示。 4.1.4 组织开展高警讯药品知识讲座,定期向全院医务人员宣传风险防范措施。

4.2 药剂科:负责及时更新、维护高警讯药品目录和警示符号,每 月对全院高警讯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督查。 4.3 信息科:负责高警讯药品的HIS 警示信息的维护。 4.4 临床医技科室:须严格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管理和使用高警讯药品。 4.5 医护人员:熟悉高警讯药品相关信息,负责开具规范化医嘱和 正确给药。 5.内容 5.1 确定医院《高警讯药品目录》。 5.1.1 药事委员会参考美国安全用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practices,ISMP)高警讯药品目录,结合国内及 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高危药品目录(附件一)及相似药品 目录(附件二)。 5.1.2 医院药品目录变化时,药剂科及时更新高警讯药品目录并 做好数据库的维护。 5.1.3 全院药品储存、使用部门若发现有其它相似药品,应及时 与药学部联系。 5.2 高警讯药品警示标识(见附件三、四)和储存。 5.2.1 高危药品应按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专柜或专区存放,不 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存放处对应放置高危药品标签,执行《药品标签管理制度》。 5.2.2 相似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存放,避免同排放置,并放置警 示标签,执行《药品标签管理制度》。 5.2.3 医嘱系统、审核系统、药房发药系统等HIS 系统中的高警讯药品有警示符号,并在打印药品使用标签、配药清单等时显示。

盐酸丁卡因滴眼液说明书

附件2: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用盐酸丁卡因溶液 Y anyong Yansuan Dingkayin Rongye 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Solution for Eye Use 本品含盐酸丁卡因(C 15H 24 N 2 O 2 ·HCl)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处方】 盐酸丁卡因 10g 氯化钠 7.2g 注射用水适量 制成 1000ml 【制法】取盐酸丁卡因与氯化钠,加注射用水100ml,使溶解,加针用活性炭1g,加热煮沸30分钟,搅匀,脱碳滤过至澄明,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灌封,110℃灭菌30分钟,即得。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1)取本品4ml,加5%醋酸钠溶液2ml与25%硫氰酸铵溶液0.5ml,振摇后生成白色结晶性沉淀。 (2)取本品2ml,加硝酸3ml,振摇,即显黄色。 (3)本品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Ⅲ)。 【检查】pH值应为3.5~5.5(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Ⅵ H)。 其他应符合滴眼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Ⅰ G)。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20ml,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ml,加酚酞指示液1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至粉红色。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0.08mg 的C 15H 24 N 2 O 2 ·HCl。 【类别】局麻药。 【规格】1%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9个月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及评审认证中心审评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快易捷药品网 【药品名称】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英文或拉丁名】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 Yansuan Luopaikayin Zhusheye 【商品名】 恒洛 【主要成分】 盐酸罗哌卡因 【化学名】 S–(-)–1–丙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 【结构式及分子式、分子量】 分子式:C17H26N2O·HCI 分子量:310.86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据文献报道,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 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 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 局麻药也可能对如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易兴奋的细胞膜产生类似作用,如果过量的药物快速地进入体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将出现中毒症状和体征。 怀孕母羊和未怀孕的母羊相比,并不显示对罗哌卡因有更强的敏感性。 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罗哌卡因后耐受良好,此药临床经验提示一个良好的安全范围。根据副交感神经阻滞程度,硬膜外使用此药可出现间接的心血管效应(低血压、心动过缓)。 毒性研究据文献报道,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在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见“药理作用”和“药物过量”)。 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丛神经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 生殖毒性接受试验的两代大鼠未见生育力及一般生殖行为受药物的影响。施用最高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后,因其对孕母的毒性作用,产后三天内幼仔的死亡数增多,列于新生仔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对大鼠和兔所进行的致畸试验未见罗哌卡因对器官发生以及胎儿早期发育有任何不利影响,以最大可耐受剂量对围生期及产后的大鼠进行研究,未见其对胎儿后期发育、分娩、哺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