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

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南岸,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全旗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总人口34万。旗内交通便捷,包(包头)神(神木)铁路、210国道、109国道及包(包头)东(东胜)高速公路贯穿旗境,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距包头机场21公里。境内资源丰富,煤炭、硭硝、石英砂、陶土、天然碱、泥炭等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境内有闻名全国的响沙湾、恩格贝、昭君坟等旅游景区和黄河古渡口、王爱召、秦直道等名胜景点。

二、历史沿革

秋战国时期,为胡戎游牧地,秦属九原郡,汉属五原郡,两晋十六国时属朔州,魏为大夏国夏州,隋唐时为丰、胜二州,又为榆林郡治所。宋时置肃州,后入于西夏。元时属东胜州,明时蒙古据之,为达拉特、墨尔根等部牧地,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为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鄂托克地,后由卫达尔玛统辖。清顺治六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1950年5月1日,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政区人口

全旗总人口约34万人,男性174121人,女性159014人,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86%。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杂居区。旗政府所在地树林召镇占地34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12.4万人。

四、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全旗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1500米降至1000米。分三大自然类区,南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北端,系丘陵土石山区,土壤属栗钙土类,矿藏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镇;中部为库布其沙带,土壤属沙壤土,宜林宜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分布有1个苏木、5个村(嘎查)、262个村民小组、6724口人;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27%,地势平坦,土壤属灌淤草

甸土类,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农业开发区,分布有12个乡镇、138个村、673个村民小组、258461口人。

气候类型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75%,干燥少雨,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年均气温6.1—7.1°C,无霜期135—150天,太阳能、风能资源充裕。年均降水量240—36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

五、资源条件

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目前已发现的有煤、芒硝、石英砂、耐火粘土、泥炭、白粉球、砂金、大理石、石灰石、铁等。煤探明储量98亿吨,属长烟煤、褐煤和不粘结煤,低硫、低磷、低灰、挥发性高,发热量 4700—6300大卡/千克,是优质动力煤。主要矿区有高头窑镇、青达门乡、耳字壕镇和敖包梁乡。年产量300万吨。

芒硝矿区位于德胜泰乡、大树湾镇一带,控明储量70亿吨,远景储量100亿吨,居世界之首,含硫酸钠大于40%,品位高,质量好,含杂质少。伊化集团曾利用水溶法试采成功。石英砂主要产于敖包梁,埋藏浅,易开采,探明储量472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6%—99.8 5%,耐火度1750°C,透气性850,能满足铸钢和玻璃用砂要求。粘土(陶土)产于敖包梁乡、高头窑镇等地,埋藏浅,大都裸露,属优质、软质粘土,探明储量1662万吨。

泥炭(草炭)产于沿河平原,探明储量153万吨,含有机质和氮

36.6%,含氯化钙45%以上,是水泥、白灰的天然原料,亦可作化工原料。

六、改革发展

主要指标 2004年,全旗生产总值67.8亿元,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农业总产值13.87亿元,财政收入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22元。

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5元,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用2年时间在2003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我旗已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1位,较2003年上升21位。

2006我旗的经济发展承接了2005年的大好来势,1—6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6亿元,同比增长38.5%;财政收入达到4.4亿元,同比增长25.7%;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1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88元,同比增长17.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同比增长7.7%。

一是工业经济高效运行,支柱地位更加突出。我们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落地”的思想,围绕“培育能源、重化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建材四大产业,构筑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火电、国内大型重化工、高附加值农畜林沙产品加工和高水平建材工业四大基地”的目标,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近两年多来,我旗共引进项目1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开工项目104个,协议投资额超过3000多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总数达到22家。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充分调动四大班子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全力以赴抓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批关系达旗经济振兴和发展潜力巨大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建设。1—6月份,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4%;完成投资25.2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项,完成投资21.968亿元;亿元以下项目25项,完成投资3.287亿元。

目前在建的项目:达电四期2台60万千瓦机组今年年底和2007

年6月将投产发电,后续2台60万千瓦机组已列入国家2005—2007年燃煤电厂规划,今年8、9月份开工建设;亿利PVC公司40万吨PVC、40万吨烧碱项目今年10月投产;神华亿利4台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亿利冀东120万吨水泥项目和亿利化学公司2×5万千瓦自备电厂项目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其中自备电厂将与PVC同步投产。新奥60万吨甲醇、40万吨二甲醚项目将于2008年9月实现联动试车。吴四圪堵年产300万吨煤矿项目等正在加紧建设中。山东鲁能集团投资107亿元的180万吨煤制甲醇转烯烃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新威远生化100吨阿维菌素项目、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业化项目、东达羊绒“六梳六纺”扩建项目和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达旗线路20公里主变75万千伏安500千伏项目。已签约项目:华阳公司投资300亿元的10台60万千瓦发电项目及配套的煤矿开采和铁路运输项目、新威远阿维菌素二期200吨项目、内蒙古弘泽煤电公司与中汇能源控股公司4×30万千瓦热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围绕“扶持壮大四季青肉联、东达绒纺和沙柳造纸、真金种业、华森草业五大龙头企

业,建设养殖、饲草料、制种、蔬菜四大基地”,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种养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前所未有,全旗经济作物比重增加,播种面积达到28万亩,占到农作物总播面积的17%,其中蔬菜、瓜果基本实现了订单化,种植面积(蔬菜2.3万亩、瓜类3.8万亩)较往年明显扩大。农区畜牧业继续保持了扩量提质的良好态势,全旗牧业年度牲畜头数由2005年的370.5万头(只)增加到今年的385万头(只),增加14.5万头(只),总量继续位居全区第一位。大力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全旗已有涉农龙头企业15家,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与农牧业生产基地联动发展,农牧民总收入的40%来自于产业化经营。农牧业生产经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济人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降低了农牧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三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层次明显提高。坚持以“大旅游、大运输、大文化、大商贸”四大产业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新兴服务业,第三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响沙湾、恩格贝、昭君坟等景区设施不断完善,恩格贝景区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4A级风景旅游区验收,全市4个4A级风景旅游区我旗就占了2个。今年1—6月份,全旗接待游客65.5万人次,同比增长54.12%;实现旅游收入3.32亿元,增长93.02%。;交通运输业完成客运周转量20224.8万公里,货运周转量21550万吨公里,都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是市政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不断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树林召镇城市面貌大有改观。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树林召镇中心城区发展战略规划、树林召镇近期建设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我们重点围绕去年确定的迎接“一会两节”的重点工程加强城市改造,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主要实施了市政道路建设与改造、人行道硬化、集中供热供气等市政建设项目和镇区出口改造、路灯安装、城网改造、园林绿化、户外广告整顿等亮化美化工程。其中北国新世纪广场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与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白塔公园建设已接近尾声;东达四星级酒店主体建设已经完成,计划于10月底投入使用;北出口景观大道基层铺垫基本完工;南出口加宽改造基本完工。

五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进展。2004年以来,我旗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牧民低保、城镇居民低保范围扩大和标准提高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给予了农牧区“五保户”、弱势群体积极的帮助,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了发展的成果和体会到党

的温暖。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制,加大对信访大案、积案的调处力度,解决了集体职工加入社保、96、97年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安置、基层卫生院、兽医站老职工的待遇问题等一系列老大难信访问题,认真组织实施“平安达拉特”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稳定的社会秩序。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地区文明程度。“爱我家乡、兴我达旗”主题活动不断深化,进一步激发了全旗人民热爱家乡、建设达旗的巨大热情,进一步解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

产业构成第一产业稳步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4.9亿元、36.91亿元和16.88亿元。财政收入2004年,全旗财政收入6006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913万元,全旗财政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乡镇16个。

农业经济达拉特旗是农业大旗,鄂尔多斯市50%的粮食产于达旗。

基础设施建设“九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实施了一系列国家级大项目,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水保世行项目、商品粮基地建设、“380”人畜饮水工程、节水灌溉、堤防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砒砂岩治理、生态建设项目等。

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马铃薯、杂粮等,2004年种植粮食作物5.57万公顷,其中小麦 0.44万公顷,玉米4.2万公顷,马铃薯0.53公顷,杂粮0.3万公顷。经济作物主要是葵花、甜菜、油料、制种、优质牧草等。2000年种植经济作物4.43万公顷,其中葵花2.8万公顷,甜菜0.15万公顷,蔬菜

0.14万公顷,制种0.24万公顷,优质牧草0.23 万公顷。2004年种植经济作物

1.8万公顷,其中葵花5769公顷,甜菜0.39万公顷,蔬菜0.36万公顷,制种17861公顷,优质牧草17298公顷。

林业 2004年,全旗有林地13.3万公顷,其中,造林保存面积11.8万公顷,飞播造林保存面积1.9万公顷;草原48.7万公顷(人工种草2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公顷。全旗森林覆盖率13.36%,植被覆盖率39.7%。

渔业全旗养鱼池面积322公顷,主要集中于大树湾、解放滩等沿河乡镇,年产鱼2650吨,跨入自治区五强行列。

生产能力全旗目前已形成年产小麦0.2亿公斤、玉米2.43亿公斤、油料1673万公斤、甜菜8.37万吨、秸秆2.79亿公斤、肉食品5.35万吨、皮张70万张、羊毛1221吨、羊绒311吨、鲜鱼2.79亿公斤的生产能力。

特色产业种植业,引进了水稻、玉米制种、花卉、南瓜、芦笋、枸杞、麻黄草、牧草等特色品种;养殖业上,发展了鹿、山鸡、肉兔、肉狗、鸵鸟、肉奶牛等特色养殖;林业上,发展了山杏、松柏、沙柳、大白柠条等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林产业;渔业上,发展了黄河鲤鱼、粘鱼及大银鱼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

龙头企业旗内培育了东达绒纺、响沙酒业、华宇食品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旗外加强了与包头糖厂、植物油厂的合作,引进了美国百事公司、澳大利亚泰尼克公司、厦门大通公司、北方安华集团、内蒙金土地公司、内蒙盘古集团、内蒙骑士生态公司、包头三利公司、东胜三联公司等知名企业兴办农场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

工业经济

主要指标2004年,全年工业产品销售产值为63.3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8.89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4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0%。

工业体系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五大工业体系,产品近百种。

电力主要企业有:达拉特电厂,始建1992年,设计总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现6台33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8万千瓦。2002年发电79.55亿度,实现产值10.1亿元,上交税金 1.53亿元;高头窑电厂,建于1978年,年发电量4000万度,上交税金40万元。2004年发电114.5亿度,实现产值22.8亿元,上交税金 3亿元。

煤炭国有、集体、个体煤矿共同发展。

化工主要企业有化肥厂、电石厂、亚钠厂、泡化碱厂等。

建材主要企业有石英砂厂、金河集团、水泥厂、福利塑料厂、楼板厂、电杆厂、砖瓦厂、瓷窑等。石英砂石生产能力为:原砂25000万吨/年,年上交税金42万元;水泥厂属利用“三废”(电厂粉煤灰)企业,是免税企业。

农畜产品加工主要企业有东达集团、造纸厂、响沙酒业公司、华宇食品公司、大华骨粉厂、面粉加工厂、蓖麻油厂等。现东达集团毛绒梳、纺、织、加工生产自成体系,并具有自营出口权,生产能力为:羊绒衫30万件/年,梳洗毛1800吨/年,纺纱200吨/年;响沙酒业公司生产能力为:白酒1500吨/年,啤酒5000吨/年;华宇公司生产能力为:南瓜粉180吨/年,产品大多出口。产品产量产品近百种,主要知名产品有东达蒙古王羊绒衫、响沙白酒、齐悦牌碳酸氢铵、华宇南瓜粉、聚乙烯塑料管材、大华骨粉等。

三资企业利用外资渠道拓展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三资”企业发展到8户,其中美国百事公司解放滩原料基地已成为该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原料基地,香港俊星贸易公司、澳大利亚泰尼克公司等企业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459万美元。

商业流通

全旗拥有种类商业经营网点7726个,从业人员14012人,有自治区

千焦/厘米2年

全年日照时数≥3000H2400-3000H1600-2400H≤1600

地域内蒙西部、新疆

南部新疆北部、东北、

内蒙东部、华北、

陕北、宁夏、甘肃

部分、青藏高原东

侧、海南、台湾

东北北端、内蒙呼盟、长江下游、两广、福建、

贵州部分、云南、河南、陕西

重庆、川、贵、桂、赣甘肃西部、青藏

高原

特征

日照时数

≥3300小时

日照时数

2600-3300小时

太阳能丰富区到贫乏区的过度带

日照时数≤1800小时年日

建议不使用太阳能

年日照百分率

≥0.75

年日照百分率

≥0.6-0.75

连续阴雨天2375

平均日照小时城市纬度最佳倾角平均日照小时城市纬度最佳倾角

北京39.80纬度+45杭州30.23纬度+3 3.43

天津39.10纬度+5 4.65南昌28.67纬度+2 3.80

哈尔滨45.68纬度+3 4.39福州26.08纬度+4 3.45

沈阳41.77纬度+1 4.60济南36.68纬度+6 4.44

长春43.90纬度+1 4.75郑州34.72纬度+7 4.04

呼和浩特40.78纬度+3 5.57武汉30.63纬度+7 3.80

太原37.78纬度+5 4.83广州23.13纬度-7 3.52

乌鲁木齐43.78纬度+12 4.60长沙28.20纬度+6 3.21

西宁36.75纬度+1 5.45香港22.00纬度-7 5.32

兰州36.05纬度+8 4.40海口20.03纬度+12 3.84

西安34.30纬度+14 3.59南宁22.82纬度+5 3.53

上海31.17纬度+3 3.80成都30.67纬度+2 2.88

南京32.00纬度+5 3.94贵阳26.58纬度+8 2.86

合肥31.85纬度+9 3.69昆明25.02纬度-8 4.25拉萨29.70纬度-8 6.70银川38.48纬度+2 5.45

能量计算公式:

太阳电池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损耗系数(1.6-2.0)/当地峰值日照时间数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

率*阴雨天时间*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1.4-1.8)/系统电压

我国主要30个城市平均日照及最佳安装倾角

----------------------------------------------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农业耕地面积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农业耕地面积数据洞察报告2020 版

序言 本报告对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农业耕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农业耕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农业耕地面积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农业耕地面积的理解,洞悉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农业耕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农业耕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占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 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第44卷 第4期西北地质Vol.44 No.42011年(总180期)NORTHWESTERN GEOLOGY 2011(Sum180) 文章编号:1009-6248(2011)04-0122-10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 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宋和平1,张炜2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100; 2.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陕西西安 710043) 摘 要: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 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 -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 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 资源。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层系接替;储层特征;构造形态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下寺湾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境内,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为一西倾单伊陕斜坡的南部(杨俊杰,2002)(图1)。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比较富集的地区之一,面积约2 285km2。该油田经历了3个勘探开发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对甘泉县桥镇以东、王坪以西一带进行了勘探验证,钻探127口井,其中试油108口井,87口井获工业油流,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1、长2和延安组延7、延9、延10油层,探明含油面积84km2,地质储量2 127×104t;第二阶段是1987年组建延长油矿管理局下寺湾钻采公司,采取“滚动开发,以油养油”的战略,主要围绕已有探井扩大生产规模,到2001年先后在柳洛峪南部、雨岔西部、张岔、北沟、川道-龙咀沟、道镇等区块对延长组长2、长3、长6油组进行了勘探,累计探明含油面积408km2,已探明地质储量11 600.8×104t;第三阶段是2008年开始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进行勘探,相继发现了柳洛峪区块延长组长8,雨岔区块延长组长7、长8、长10,川道-龙咀沟区块延长组的长7、长8油层组。 随着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上组合地层开发状况的日趋饱和,可用于继续勘探开发的后备资源面积日渐减少。笔者依据近年来在下寺湾地区探井钻遇油层特征,主要针对三叠系下组合地层进行综合地质研究,为下寺湾油田稳步增长寻找到接替性油藏资源(裘亦楠等,1994,1998;李道品,2002)。 1 区域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拗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宇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经过长期的地质发展演化,形  收稿日期:2011-05-24;修回日期:2011-11-21  基金项目:下寺湾采油厂“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综合评价”(2008年度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宋和平(1966-),男,陕西甘泉县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技术应用及研究工作。E-mail:shp663@163.com

达拉特旗概况

【地形地貌】达拉特旗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为低山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 300~1 5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28%;中部为库布其沙漠区,海拔在1 100~l 3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48%,北部为黄河南岸冲积平原区,海拔在l 000~1 1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23%。 【气候】达拉特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和短促,春季干旱少雨多风,秋季凉爽,四季温差大,日照充足,无霜期较短。气温:年平均气温平原区低于丘陵区,东北区低于西部区,一般为6℃。1月平均气温为-13.4℃。极端最低气温-34.5℃(1971年1月22日),7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2.8℃。极端最高气温40.2℃(1975年7月16 日)。生长期:年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期为239.2天,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205.5天,年日照时平均3 138.7小时。全年太阳总幅射量为142.8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年平均159.8天。降水量:年平均降水311.75毫米,年极端最低降水量141.9毫米(1980),年极端最高降水量为526毫米(1964年)。 【水文】达拉特旗北靠黄河,主要水系由黄河和10条季节性河川构成。黄河过境全长178.5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47亿立方米。季节性河川由西向东依次为毛布拉格孔兑、布日嘎斯太沟、黑赖沟、西柳沟、罕台川、壕庆河、哈什拉川、母花沟、东柳沟、呼斯太河。这些河流均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地均在鄂尔多斯台地北麓,总流域面积为5 663万平方公里。内流河共有12条,全部集中于蓿亥图乡,均为时令河流,发源于丘陵区,终点为库布其沙漠,大部分为干沟。10条季节性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15 686.1万立方米,河网密度为0.0089公里/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达拉特旗已探明的燃料矿有褐煤、泥炭、油汽苗(油气岩),非金属有石英砂、大理石、石灰石,化工原料芒硝,冶金辅助材料有白粉球、耐火土、瓷土等十多种矿产。褐煤分布于罕台川、高头窑、敖包梁一带,储藏量10亿吨,煤层厚1~401.2米。泥炭有吴四圪堵、张吉祥、纳林沟等小型矿点。油页岩分布于吴四圪堵、元宝湾、马场壕等地,属低品位矿石。石英砂分布于敖包粱、呼斯粱等地,储量较大,属高品位矿,二氧化硅占98%(敖包粱小母花沟砂矿),仅敖包粱储量达4 800万吨。芒硝分布于大树湾一德胜太一带,仅德胜太储量达30亿吨,硫酸钠含43.8%;白粉球分布于四村乡白泥窑,蕴藏量丰富,品位极高;耐火土分布于敖包粱一高头窑一带,储量达10 052.38万吨,属低晶位矿;已发现的沙金矿分布于青达门,高头窑乡等地,储量尚未探明,含金量居内蒙古金矿之首,纯度为96.8%。主要野生动物有兔、狐狸、鼠类、黄河鲤鱼、白莲鱼、蜥蜴、刺猬等。植物药材有甘草芦根、蒲公英、远志、车前子、麻黄、贝母等。 【概况】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鄂尔多斯高原北端,黄河中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 40°00′~40°30′,东经109°00′~110°45′之间。东与准格尔旗接壤,南与东胜区毗连,西与杭锦旗相邻,北与草原钢城包头市隔河相望;全旗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8 200平方公里。全旗辖1个苏木8个镇5个社区(2005年10月乡镇机构改革前为1个苏木、10个乡、9个镇)。达拉特旗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市“金三角”开发中心,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距呼市150公里,距包头机场25公里。旗内包神铁路、包东高速公路、210国道、敖德公路(连接109和110国道的二级油路)纵贯南北,109国道、羊巴公路(地区三级油路)横穿东西,树林召镇一级绕城公路方便快捷,沿河地区乡乡贯通油路。设计总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的达拉特电厂就建于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已有6台33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四期首批2×60万千瓦工程已开工建设近两年,2006年投产发电,后续2台60万千瓦机组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规划建设于树林召镇,由神华集团、华谊集团和亿利集团三方投资的100万吨/年聚氯乙烯,首期建设规模为年产40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配套2×50MW自备热电厂,2006年7月建成投产。建于王爱召镇年产600万吨河北新奥集团的阿维菌素项目于2005年投入运营。 【人口民族】 2005年,达拉特旗总人口33.64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471万人,乡村人口为19.9984万人,由蒙、汉、满、回、朝鲜、达斡尔、苗、彝、维吾尔、羌等12个少数民族组成,汉族人口占多数。【经济】 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5亿元,同比增长30.28%,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累计完成“十五”计划的1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5亿元一、二、三产比例调整为16∶48.3∶35.7。呈现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局面。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

达拉特旗电厂

达拉特旗电厂 达拉特发电厂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靠包(头)西(安)公路,西邻包(头)神(木)铁路,北距黄河约18公里,南距东胜煤田万利川煤矿50公里。达拉特发电厂是当时能源部改革试点之一,1992年9月8日,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发电厂全面动工兴建。电厂设计最终装机总容量为500万千瓦,属亚洲设计装机总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一期工程装机两台33万千瓦发电机组,投资额16.9亿元,投产后年发电能力为42亿度。达拉特发电厂的兴建是实施内蒙古煤电转换战略,实现煤从空中走的重大举措,为满足内蒙古西部地区电力供应、缓解京津唐供电紧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发电厂全面动工兴建。电厂设计最终装机总容量为500万千瓦,属亚洲设计装机总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一期工程装机两台33万千瓦发电机组,投资额16.9亿元,投产后年发电能力为42亿度。 达拉特发电厂的兴建是实施内蒙古煤电转换战略,实现煤从空中走的重大举措,为满足内蒙古西部地区电力供应、缓解京津唐供电紧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达拉特发电厂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靠包(头)西(安)公路,西邻包(头)神(木)铁路,北距黄河约18公里,南距东胜煤田万利川煤矿50公里。达拉特发电厂是当时能源部改革试点之一,由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实行以设计为龙头的

总承包,即以西南电力设计院为主与达拉特发电厂联合组建承包公司,作为本工程的建设管理单位,对工程的勘测设计、设备询价采购、材料订货、施工招标发包、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调试验收和试生产等负责全过程总承包。这种做法是我国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达拉特发电厂全面动工兴建之前,施工专用的变电站、厂区施工用电环形电网已安全运行和投入使用,施工用水主干线已建成通水,水泵和环网输水管线通向全厂,能够满足施工需要,施工道路已建成通车,通讯工程的国际国内直拨电话已经开通。 达拉特发电厂是自治区建设能源基地、实施向北京送电的重要电源点,是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990年12月,原能源部行文明确达拉特发电厂总规划容量为500万千瓦。一期工程2台33万千瓦机组于1992年正式开工,1号机组1995年11月15日投产发电,2号机组1996年11月30日投产;二期工程2台33万千瓦机组分别于1998年6月和1999年2月投产发电;三期工程2台33万千瓦机组分别于2004年8月和10月投产以电。目前,总装机容量达到198万千瓦,所发电力已全部进入蒙西和华北电网,一条50万伏和一条22万伏输变电线路直接向北京供电,一条50万伏输变电线路向东胜、伊旗、乌审旗和乌海市供电,另有两条50万伏输变电线路分别向包头市和准旗永圣裕供电,全年发电量可达到130亿度,利润总额486亿元,税收4.06亿元,达拉特电厂已成为蒙西电网中主要的支撑电源点。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供指引。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专题报告对关键因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专题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 (1) 第二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3) 一、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3) 三、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 统计 (3) 四、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7) 一、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及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2002年9月

目录 前言 一.地质背景与构造演化 (一)地质背景 (1) (二)构造演化 (2) 二.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生代沉积演化 (一)奥陶系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4) (二)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10) (三)中生界沉积体系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18) 三.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生、储、盖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三)烃源岩特征 (25) (四)储集岩特征 (33) (五)盖层特征 (44) (六)天然气富集规律……………………………………………………四.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生、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 (一)烃源岩特征 (55) (二)储集岩特征 (56) (三)天然气富集规律 (69) 五.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生、储特征及石油资源评价 (一)烃源岩特征………………………………………………………… (二)储集岩特征………………………………………………………… (三)石油成藏规律………………………………………………………

前言 本课题以新理论、新思路为指导,以收集、综合分析和总结已有成果为主,重点野外调查和岩芯观察为辅,深化、综合、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研究盆地沉积演化历史,确定生储盖组合、结合研究和总结石油地质规律和油气勘探新领域。 为了完成有关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自合同鉴定之后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露头剖面观测,钻井岩芯观察等工作,完成了大量工作量,具体见表1。 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通过一年的工作取得了如下认识 1.确定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侏罗系沉积体系类型,其中奥陶系主要为碳酸岩沉积,包括4大沉积体系,石炭—二叠系主要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包括6大沉积体系,中生界侏罗系包括三大沉积体系。 2.详细讨论了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3.深入论述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生储留特征,特别是详细讨论了各时代储集岩特征 4.在上述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的油气有无勘探目标区,认为今后不同时代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讲解

卷 (Vo l um e ) 35 ,期 (N u m b e r ) 2 ,总 ( S U M ) 129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 t ec t on i ca e t M e t a l l ogen i a 页 ( Pages ) 190 ~197 , 2011 , 5 (M a y, 2011 )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 邓昆 1 , 2 , 张哨楠 1 , 周立发 3 , 刘燕 4 ( 1.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2.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 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510; 3. 西北大学 地质系 ,陕西 西安 710069; 4. 中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对该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生代构 造背景 、地层体残余厚度 、奥陶系顶面构造演化等特征分析 ,刻画中央古隆起在不同沉积期构造演化特点 ,大体分 为 3个演化阶段 :初始演化阶段 :相对独立的中央古隆起形成于中晚寒武世 ; 发育阶段 : 中央古隆起在早奥陶世马 家沟期反映最为明显 ,为隆升剥蚀过程 ;调整 、消亡阶段 :石炭纪 - 二叠纪山西期古隆起仍有明显的显示 ,但其形态 与位置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与马家沟期的中央古隆起有较大差别 ,为低缓隆起 。晚二叠世以来不存在中央古隆起 。 中央古隆起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体现在对沉积格局 、残余生烃坳陷 、储集条件 、盖层圈闭条件及油气运聚等 方面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 中央古隆起 ; 形成演化 ; 油气勘探 文章编号 : 1001 21552 ( 2011 ) 022******* 中图分类号 : P618. 13 文献标志码 : A 组之上 ,香 1 井是山西组不整合于蓟县系之上 ,镇探 1井为太原组不整合于罗圈组之上等 (图 1 ) , 对中 央古隆起原先“L ”形展布形态及分布范围进行了修 正 ,其隆起的构造高点明显向西偏移 。在环县 、龙门 至宁县一带形成一个寒武系 、奥陶系缺失的三角形 隆起区 , 其面积约 11000 k m 2 。运用古构造图 、构造 顶面图 、构造演化史等构造解析方法 ,认为其形成于 中寒武世 ,并对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 。 图 2显示 :古隆起顶部在镇探 1 井一线 ,不只缺 失奥陶系 ,而且还缺失寒武系 ,甚至可能缺失部分元 古界 。但是 ,地层的缺失不等于古隆起的存在 ,地层 缺失仅表示地质历史中的隆起 ,并不代表现今的隆 起 。下古生界展布特点表明 ,存在一个加里东期 - 早华力西期的古隆起是无疑的 。但它并不代表这个 古隆起在地质历史时期始终存在 。在拉平的石炭系 底面构造剖面图上存在一个削顶的隆起构造 ,说明 0 引 言 古隆起是沉积盆地内重要的构造单元 ,同时也 是控制油气聚集的地质因素之一 。关于鄂尔多斯盆 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等 ,前人已有大量研究 ,给出 了多种解释和不同的观点 。主要分歧体现在 : 古隆 起形成时代 、分布特征 、演化阶段和形成机制等 ,形 成于中新元古代 (汤显明和惠斌耀 , 1993 ) 、早寒武 世 (黄 建 松 等 , 2005 ) , 早 奥 陶 世 (张 吉 森 等 , 1995 ) 、中奥 陶 世 (解 国 爱 等 , 2003 , 2005 ) 、石 炭 纪 (王庆飞等 , 2005 ) 。形成机制的观点有 : 伸展背 景 下均衡 翘 升 (赵 重 远 , 1993① ; 何 登 发 和 谢 晓 安 , 1997 ) ,构造地体拼 贴 (任 文军 等 , 1999; 解国 爱等 , 2003 , 2005 ) ,继 承基 底 构造 格局 (贾 进 斗 等 , 1997; 安作相 , 1998 ) 。本文结合最新钻井 、测井及地震资 料分析的基础上 ,如灵 1 井是太原组不整合于长山 收稿日期 : 2010 203 216;改回日期 : 2010 205 217 项目资助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 ( 973 项目 ) ( 2003CB214601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 邓昆 ( 1968 - )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教学及科研工作 。 Em a i l: dk_dengk@ 126. co m ①赵重远. 1993. 陕甘宁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其形成演化. 西北大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石油,最早进入现在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大草原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中国民族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

达拉特旗简介

达拉特旗简介 1、地理位置 2、历史沿革 3、政区人口 4、自然环境 5、资源条件 6、改革发展 地理位置 美丽富饶的达拉特位于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高原北端。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为8188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109°100″—110°45″,北纬40 °00″—40°30″。北与国家钢铁稀土基地—包头市隔河相望,东南西分别与准格尔旗、东胜市、杭锦旗接壤。 地处蒙中经济区,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产业带与连通我国中西部的神骅铁路产业带的“T”字型结合部。旗人民政府树林召镇,是包头—西安210国道和包神铁路线上的重镇,是包头通往鄂尔多斯市、陕西、山西等地的交通要道,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为胡戎游牧地,秦属九原郡,汉属五原郡,两晋十六国时属朔州,魏为大夏国夏州,隋唐时为丰、胜二州,又为榆林郡治所。宋时置肃州,后入于西夏。元时属东胜州,明时蒙古据之,为达拉特、墨尔根等部牧地,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为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鄂托克地,后由卫达尔玛统辖。清顺治六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1950年5月1日,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政区人口 全旗总人口约33.3万人,男性174121人,女性159014人,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86%。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杂居区。旗政府所在地树林召镇占地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73749人。达拉特旗辖9个镇、10个乡、1个苏木:树林召镇、白泥井镇、大树湾镇、解放滩镇、高头窑镇、耳字壕镇、中和西镇、吉格斯太镇、王爱召镇、乌兰乡、昭君坟乡、树林召乡、榆林子乡、德胜泰乡、蓿亥图乡、青达门乡、盐店乡、敖包梁乡、马场壕乡、展旦召苏木。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盆地沉积演化阶段: 第一阶段:上三叠系延安组。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 晚三叠世的印之运动,盆地开始发育,基地稳定下沉,接受了800-1400m的 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形成了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岩和储集层。 第二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延安统沉积后,三叠纪末期的晚印之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顶遭受 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形成了高差达300m的高地和沟谷交织的波状丘陵地形。细 划出了一幅沟谷纵横,丘陵起伏,阶地层叠的古地貌景观。三叠系延长组与上覆 侏罗系富县组地层之间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平行不整合面。 因盆地的西南部抬升幅度较其他地区大,使陇东地区延长统遭受了强烈的 风化剥蚀。所以陇东的测井剖面上普遍缺失长1、长2地层,个别井长3甚至长 4+5顶都不复存在。 到侏罗纪延长统顶侵蚀完成,盆地再度整体下沉,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早侏罗世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 在延长统顶部的风化剥蚀面上,侏罗纪早期富县、延10期厚0—250米的河流相粗碎屑砂、砾岩,以填平补齐的方式沉积,地层超覆于古残丘周围。延10期末,侵蚀面基本填平,盆地逐渐准平原化,气候转向温暖潮湿,从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出现了广阔的湖沼环境,沉积了延9~延4+5厚度250~300m的煤系地层。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与延长顶古残丘,古潜山基本一致具继承性的披盖差异压实构造,成为中生界的主要储集层及次要生油层。 第三阶段: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 延安期末的燕山运动第一幕,盆地又一度上升造成侵蚀,使盆地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缺失了延1~延3地层,延安组(延4+5)与上覆的直罗层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面。 中侏罗世盆地第三次下沉,沉积了干旱(氧化)气候条件下的直罗组大套红色河流相砂岩,进而又沉积了上部安定组浅湖相杂色泥灰岩,之后盆地又再度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20 版

序言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对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进行剖析和阐述。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对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重要参考渠道。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 (1) 第二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占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 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鄂尔多斯白垩纪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质特征 院系:油气资源学院 班级:勘探0703 学号:200711010313 姓名:洪文璞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地质特征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关键词: 鄂尔多斯;白垩系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岩性;地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面积约25×104km2,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多种矿产资源聚集区和大型能源基地,但其地表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干旱缺水区之一。近期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又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水化学以及赋存运动状态与盆地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以及盆地演化规

律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盆地内白垩系地层尚未发现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有关研究一直不被重视。近年来,随着盆内勘探技术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地质信息丰富,已经普遍认识到,尽快了解地下水运动规律与盆地结构对包括水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发以及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但由于早白垩世时盆地外围区域构造背景复杂,盆内地层分布范围广、层系厚度大,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组分、岩相组合及剖面层序复杂,致使对于白垩系沉积时盆地特征认识不够,或者观点分歧,这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该盆地岩性分布特征和盆地演化规律的系统了解,也制约了对白垩系含水岩组和地下水运动特性的正确认识。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盆地沉积背景、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岩性发育类型和组分变化以及控制因素系统分析,探循白垩系岩性、含水层和砂体展布规律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而为查明白垩系地下水赋存运动规律并正确评价水资源奠定坚实的地质理论基础。 1 岩石主要地层单位及沉积特征 根据陕西省地层划分方案,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自下而上划分为洛河组、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和泾川组。(见表1)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

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地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洛河组:旧称“洛河砂岩”,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灰紫色块状、发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发育夹较多的砾岩、砾状砂岩。含介形类、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宜君组:主要分布在黄陵沮水、宜君、旬邑、彬县一带,

鄂尔多斯盆地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台之上,属于地台型沉积构造盆地。 鄂尔多斯地台原是华北隆台的一部分,早古生代由于地幔上拱,拉开了秦岭祁连海槽,使中国古陆解体,分裂成塔里木隆台及扬子地台。华北隆台在中生界侏罗纪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至白垩纪山西地区隆起,随使华北地台与鄂尔多斯地台分离,形成独立的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太古界和早元古界变质结晶基底、其上覆以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 下图为盆地基岩顶面起伏图

鄂尔多斯盆地在多旋回地质历史发展中,在古老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岩系之上,自中、 新元古代以来在 5 个不同的地质历史阶段 ,相继发育和形成了 5 种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 ,即中、新元古代张裂型裂陷槽盆地 ,早古生代复合型克拉通坳陷盆地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联合型克拉通坳陷盆地 ,晚三叠世—白垩纪扭动型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及新生代扭 张型周缘断陷盆地。

其中,中、新元古代的原型盆地 ,控制其生成发展的构造体制应是固结稳定古陆块及边缘受上地幔浅层热对流系控制的大规模张裂体系。早古生代 ,原型盆地形成南北两隆(庆阳古隆起、乌兰格尔古隆起) ,东西两凹 ( 米脂凹陷、盐池凹陷) 和中部一鞍 (靖边鞍部隆起) 的古构造格局 ,这是在中、新元古代近南北向的中央构造平台及东西两侧裂陷槽的古构造基础上 ,早古生代克拉通北缘内蒙洋壳、南缘秦岭洋壳扩张-俯冲联合作用形成的东西向构造与之横跨形成的典型复合构造形式。对于这种横跨的复合现象 ,李四光教授曾明确指出 : 只有当横跨褶皱的强度达到势均力敌的时候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显示两组褶皱相交的特征。这种特征是 :一组背斜群沿着它们伸展的方向 ,以同一步调 ,有节奏地一起一伏 ,其俯伏的一线与横跨其上的向斜轴相当 ,齐头昂起的一线与横跨其上的背斜轴相当 ,这样 , 横跨的背斜群就以排成穹隆的形式出现。在这里 ,形成了一组隆起呈东西走向 ,另一组呈南北走向。由此可见 ,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是前期古构造运动与后期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显示继承性和新生性的平衡相持特点。晚古生代—中三叠世 ,初期继承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 ( 即南北两隆 ,东西两凹 ,中间一鞍) ,致使中石炭世东西两个分割的凹陷在晚石炭世海侵时首先沿中间鞍部沟通。在该阶段 ,由于受到南北边缘动力学机制共同作用的控制 ,与早古生代的拉张 - 俯冲作用不同 ,主要表现为进一步俯冲 ,并相继表现为弧 - 陆、陆 - 陆碰撞和碰撞造山 ,联合形成南北向收缩挤压作用 ,使克拉通内部强化了东西走向的次级隆起 ( 北部乌兰格尔隆起带、南部麟游隆起带) 、凹陷 (中部盐池—米脂凹陷带) 及定边—吴堡一带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由此说明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构造面貌是新生性构造活动改造和克服前期构造变动影响(继承性) 的结果。晚三叠世—白垩纪 ,经历了印支、燕山两期大的构造运动 ,其中印支运动在盆地地史发展中是一次重要转折 ,它实现了盆地由海向陆的转变 ,使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进入了大型内陆坳陷的发展史 ,主要表现为大范围差异升降 ,坳陷主体呈北西—北西西方向展布于盆地南缘,它是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 ,处于欧亚古陆块内部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缘产生向盆内的挤压和顺时针扭动作用的结果。燕山运动则使盆地古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 ,原来近东西向的构造形态为此期近南北向隆起、沉降带所叠加。早白垩世 ,形成了西部天池—环县一带南北向凹陷带 ,其东部盆地内展现一幅平缓西倾的大斜坡。此期 ,盆地周缘产生了强烈的折皱、冲断、逆冲推覆构造 ,表明燕山期构造活动达到高峰。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特点 , 与中国东部发生的强烈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动、构造线方向转为北东—北北东方向有很好的一致性 ,它反映了库拉—太平洋洋壳和欧亚陆块的相互作用, 导致了近南北向左旋剪切运动。新生代以来 ,与中生代盆地整体沉降相反 ,转变为整体隆升 ,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 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南岸,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全旗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总人口34万。旗内交通便捷,包(包头)神(神木)铁路、210国道、109国道及包(包头)东(东胜)高速公路贯穿旗境,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距包头机场21公里。境内资源丰富,煤炭、硭硝、石英砂、陶土、天然碱、泥炭等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境内有闻名全国的响沙湾、恩格贝、昭君坟等旅游景区和黄河古渡口、王爱召、秦直道等名胜景点。 二、历史沿革 秋战国时期,为胡戎游牧地,秦属九原郡,汉属五原郡,两晋十六国时属朔州,魏为大夏国夏州,隋唐时为丰、胜二州,又为榆林郡治所。宋时置肃州,后入于西夏。元时属东胜州,明时蒙古据之,为达拉特、墨尔根等部牧地,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为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鄂托克地,后由卫达尔玛统辖。清顺治六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1950年5月1日,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政区人口 全旗总人口约34万人,男性174121人,女性159014人,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86%。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杂居区。旗政府所在地树林召镇占地34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12.4万人。 四、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全旗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1500米降至1000米。分三大自然类区,南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北端,系丘陵土石山区,土壤属栗钙土类,矿藏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镇;中部为库布其沙带,土壤属沙壤土,宜林宜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分布有1个苏木、5个村(嘎查)、262个村民小组、6724口人;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27%,地势平坦,土壤属灌淤草甸土类,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农业开发区,分布有12个乡镇、138个村、673个村民小组、258461口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