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1]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1]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1]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1]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

2011年10月29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交的一份报告称,随着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海洋造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在未来几十年中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通过以下这组图片,人们可以对海洋所面临的威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1、伤痕累累的海豚

一只伤痕累累的海豚被鱼网困住后,最终被拖上捕鱼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表示,“如果海洋环境继续这样无节制破坏下去,那么渔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以及气候控制努力都将面临危险。”

2、厄瓜多尔金枪鱼加工厂

厄瓜多尔金枪鱼加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自1970年起,过度捕捞已导致西大西洋金枪鱼数量大幅减少。自然保护组织和海洋生物学家提议,应在数年内严禁捕捞大西洋金枪鱼。今年初,有人提出应向《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加入一条国际金枪鱼贸易禁令,但由于日本人的大力游说,提议最终未能通过。金枪鱼消费大国日本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3、葡萄牙亚述尔群岛上的塑料垃圾

葡萄牙亚述尔群岛上的塑料垃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海洋垃圾对海洋和海岸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大多数海洋垃圾都包含有降解速度极慢的物质,因此不断丢弃的垃圾将在海洋上逐渐积聚。

此外,太平洋上的塑料垃圾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太平洋大垃圾带”从距离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线500海里 (约合926公里)处起,横跨北太平洋,一直延伸至日本附近海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堆是由洋流将海洋垃圾聚集到一起的。

4、法国岸边海藻

法国北布列塔尼海岸边的海藻。在北布列塔尼地区,大约有70多处海滩,都淹没于一望无际的海藻之下。十几年来,这些散发着腐臭味的海藻对当地海岸线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去年,一位27岁的男性深陷于一片1米多深的海藻中不省人事,原因是难闻的腐臭味导致他的马虚脱而死。

5、哥斯达黎加海藻

在哥斯达黎加太平洋海岸附近,海藻将一处暗礁吞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警告称,氮会导致海藻大规模爆发,而产生的藻花接下来又会毒害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这种区域由于含氧量极低,因此也被称为“死亡区”。自20世纪60年代起,这一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现在覆盖面积估计已达24.6万平方公里。

6、潜水员捕捉翱翔蓑鲉

潜水员在开曼群岛海域捕到一条翱翔蓑鲉。为了防止开曼群岛的鱼类不被翱翔蓑鲉这种贪婪的入侵物种消灭,300多名潜水员被允许潜入到当地海域,展开了一场捕捉翱翔蓑鲉的竞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极其关注海洋入侵物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7、苏门答腊珊瑚礁漂白

本图显示了苏门答腊珊瑚礁的漂白变化情况:左图是漂白前的情景,右图是漂白后的情景。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海水升温,导致南亚和印度洋的珊瑚礁在十多年内大量死于糟糕的漂白效应。漂白效应是由于温度较高的海水导致海藻离开珊瑚礁所形成的现象。如果珊瑚礁未能重新获得它们的海藻,它们就会被饿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警告称,如果未能有效控制,到2100年,海平面温度将会大幅升高,这对珊瑚礁及其他对温度敏感的海洋生物产生致命影响。

8、路易斯安那油污中的死蟹

一只死蟹漂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滩的油污之中,这些油污来自墨西哥湾爆炸的“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这场灾难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漏洞事故,对当地的海洋生物造成了致命的威胁。污染对海洋健康的影响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所关注的重点。

9、海洋生产力分布图

图中的黑色区域表示的是世界海洋生产力最差的地区。这些被称为“海洋沙漠”的地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扩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警告称,到2050年,这些区域的海洋生产力将大幅下降。

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估综述

价值工程 1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1.1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Costanza (1997)首次把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的功能分为17种类型,并估计全球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1997年全球GNP 的比值为1.8:1,该研究成果的发表,在国际上引 发了广泛关注[1] 。Pimentel (1997)等对国际上有关自然资本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美国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年度经济价值为2.928万亿美元,该结果不到Costanza 等所估计结果的1/10,Pimentel 等人认为其估计结果是很保守的[2]。 1.2单个典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单个典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主要集中在流域、湿地、森林体系等方面。Folke (1991)对波罗的海地区生命支撑服务价值的评估表明日益增长的工业、农业及渔业压力使得自然成本成为了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Seidl&Moraes (2002)利用Costanza 等人的分类体系对巴西的Pantaal 湿地进行了精确的服务价值研究,计算结果为5839万美元/公顷每年;Ronnbackdui (2002)综合考虑了红树林与其支持的鱼类捕获量和水产养殖产出量之间的生态学关系,得出红树林的生态价值为每公顷750-16750美元;Godoy R (1993)对全球热带森林非木材产品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Kramer (1997)对美国居民对热带森林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 1.3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Holmlund 等将鱼类的生态服务功能定义为由人类需求价值演绎出的生态服务功能,认为鱼类资源的过渡捕捞不仅降低了鱼类的可捕获量,种群的生态功能等方面也处于危险境地;Bandara (1998)讨论了斯里兰卡亚洲象保护的净效益及其政策含义。 从上述研究回顾来看,发达国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已近成熟,研究范围比较全面,包括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体评估,还包括典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由于选用的调查方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导致各国之间对同一研究对象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2国内研究进展 2.1国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我国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相对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有学者将其内涵和价值评价方法引入到中国,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体系,目前国内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还不够完善。 2.1.1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陈仲新和张新时对我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陆地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为56098.46亿 元/年,海洋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为21736.02亿元/年,与当年国内生 产总值为值为1.73:1[3] ;徐中民、张志强采用条件价值法(CVM )的各种模式以及环境选择模型方法,对黑河中上游的甘肃张掖地区和黑河下游的内蒙古额济纳两个地区的生态恢复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工作,获得了支付意愿数据进行了区域生态恢复的经济价值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域部分地区的环境经济帐户[4]。 2.1.2单个典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肖玉等人利用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和专家咨询的方式对莽猎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990年该流域的经济价值为31.0亿元/a [5];许英勤等人以成果参照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为1986年价值为7784万元/a [6];王彬等人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了支付意愿研究,结果显示居民的支付意愿 在121.3元/( 户·年)-200.22元/(户·年)之间[7];侯元兆等对林地、林木及森林的3种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进行 了核算[8] 。 2.1.3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薛达元最早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支付意愿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达4 3.19亿元,平均支付中位值为每人每年33.3元[9];肖建红对保护受三峡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生物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最后计算得出保护三峡工程影响的这些珍稀濒危生物的经济价值为82.19×108元/年,平均支付意愿值为127.82元/年[10]。 国内现阶段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局限在使用价值领域,对非使用价值尚处于模范和探索阶段,大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当前主流小区域如城市河流、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研究应加强,国内对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还未大规模展开,研究方法也应向直接市场法、间接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技术交叉结合。 2.2围填海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进展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已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围填海高潮。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围海晒盐,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我国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盐场分布;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填海热潮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围垦海涂扩展农业用地;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填海热 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的滩涂围垦养殖热, 这一阶段的围海主要发生在低潮滩和近岸海域,围海养殖的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大量的人工增殖使得水体富营养化突出,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王初升等对红树林海岸围填海适宜性规模进行了评估研究,采用综合指数评价分级围填海的适宜性为HI<0.75为Ⅰ级,可以实施围填;HI=0.75-1.2为Ⅱ级,限制围填,HI>1.2为Ⅲ级,严禁围填[11]。倪晋仁等人以深圳湾为例,按照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补偿的难易程度,将不同填海方案造成的生境损失归纳为可接受的、需要补偿的 ——————————————————————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0805082);青岛大学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项目(YSPY2011016)。作者简介:赵斐斐(198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可持续发 展评估方面的研究。 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估研究综述 The Review of the Value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Reclamation on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赵斐斐①Zhao Feifei ;陈东景Chen Dongjing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青岛26607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China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矛盾的加剧,围填海成为人类向海洋拓展生产生存空间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填海造地给 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影 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land contradictions intensifies,reclamation has become one important method to expand production space and living space and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in coastal areas.Reclamation not only brings economic interests,but also causes a series of oce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The value evaluation theory and method abo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system service and the influence of surround reclamation on marine ecosystem servic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围填海;价值评估Key words:ecosystem services ;reclamation ;value estimate 中图分类号:Q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1-0006-02 ·6·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制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能够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阻碍。换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可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阻碍评价,即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现状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技术路线为:首先,依照一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其次,依照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最后,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 1都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一般包括对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与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 调节气候功能。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都市植被的微气候效应极为显著。都市林地在夏季的降温作用可直接减少都市空调的使用,故而这项功能可用替代成本法即减少空调的耗电费用来衡量。 (2) 固碳释氧功能。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 O2 经济价值的方法,参考前人工作经验,比较运用造林成本法及

碳税法2 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生态系统固定CO2 的间接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用释放的氧气量与氧气价格的乘积衡量。 (3) 保持土壤功能。首先采纳无植被覆盖的土壤侵蚀量和森林、草地的实际侵蚀量之差来估算森林、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然后再评价森林、草地在减轻表土损失、肥力损失和泥沙淤积灾难3 方面的价值。 (4) 涵养水源功能。依照水量平衡评估林地、水域涵养水量。涵养水源价值为年涵养水量乘以水价,水价可用影子工程价格替代。 (5) 净化环境功能。采纳替代成本法,用其他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成本代替生态系统净化环境功能的价值。 (6) 减弱噪声功能。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噪声价值的估算多以造林成本的15 %计。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 ,间接利用 价值(生态功能价值,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选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 2011年10月29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交的一份报告称,随着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海洋造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在未来几十年中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通过以下这组图片,人们可以对海洋所面临的威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1、伤痕累累的海豚 一只伤痕累累的海豚被鱼网困住后,最终被拖上捕鱼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表示,“如果海洋环境继续这样无节制破坏下去,那么渔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以及气候控制努力都将面临危险。” 2、厄瓜多尔金枪鱼加工厂

厄瓜多尔金枪鱼加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自1970年起,过度捕捞已导致西大西洋金枪鱼数量大幅减少。自然保护组织和海洋生物学家提议,应在数年内严禁捕捞大西洋金枪鱼。今年初,有人提出应向《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加入一条国际金枪鱼贸易禁令,但由于日本人的大力游说,提议最终未能通过。金枪鱼消费大国日本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3、葡萄牙亚述尔群岛上的塑料垃圾

葡萄牙亚述尔群岛上的塑料垃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海洋垃圾对海洋和海岸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大多数海洋垃圾都包含有降解速度极慢的物质,因此不断丢弃的垃圾将在海洋上逐渐积聚。 此外,太平洋上的塑料垃圾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太平洋大垃圾带”从距离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线500海里 (约合926公里)处起,横跨北太平洋,一直延伸至日本附近海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堆是由洋流将海洋垃圾聚集到一起的。 4、法国岸边海藻

法国北布列塔尼海岸边的海藻。在北布列塔尼地区,大约有70多处海滩,都淹没于一望无际的海藻之下。十几年来,这些散发着腐臭味的海藻对当地海岸线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去年,一位27岁的男性深陷于一片1米多深的海藻中不省人事,原因是难闻的腐臭味导致他的马虚脱而死。 5、哥斯达黎加海藻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 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和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壹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壹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均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于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于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于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壹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仍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均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

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于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于价值等,且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壹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壹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注释专栏3.4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美国康斯坦扎等人于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首先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类子生态系统,之后采用或构造了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壹系列方法分别对每壹类子生态系统进行测算,最后进行加总求和,计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他们的计算结果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9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海洋局会同农业部,中央编办,环境保护部办理 提案人:致公党中央 主题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高度重视沿海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先后制定完善了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生态建设规划,为沿海开发划定了“红线”。但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海洋沙漠化发展的趋势没有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海洋法制意识、生态意识不强。各地、各级政府为了片面地追求发展速度,忽略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顾海域审批程序、不顾海洋使用论证、不顾海洋环境评价,在没有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违法用海的现象常有发生,更不谈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应负的责任。 2.对海洋的过度无序开发。各地掀起的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区建设、化工园区和滩涂围垦等热潮,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沿海很多地方都在建港口或规划建港口,化工园区更是遍布沿海各地,其对海洋生态影响巨大。更有甚者,一些化工企业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排放的工业污水不予深入处理、净化,甚至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大面积的围垦,使沿海滩涂湿地迅速缩减,而消失的滩涂湿地,使绝大部分的鱼、虾、蟹等的幼体无法生长发育,成长为成鱼。加之工业的污染,近海沙漠化已不可避免。 3.海洋生态异象频发。山东青岛连续多年浒苔大面积爆发,去年江苏海域的水母爆发、以及一年胜似一年赤潮等。无不警示我们,海洋生态环境已经脆弱到多么严重的程度。甚至连今年的梭子蟹、鮸鱼“丰收”都不一定是好现象,它是海洋渔业资源剧烈动荡的象征。生态异象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到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 4.沿岸径流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有关报道,长江、淮河等大小河流的径流对海洋的污染占海洋总污染的70%以上,而这部分的污染目前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制造业大国”给我们的海洋经济带来的“恩惠”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5.渔业生产与管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沿海渔民急功近利式的捕捞方式也是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的直接推手,加之渔业管理方式陈旧,任何渔业资源的兴起都经不住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由此形成了渔业资源的此起彼伏,动荡不定。 6.跨界、跨流域污染成了治理难点。在苏鲁交界处的海州湾沿岸,兴建许多的化工、冶炼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重污染企业,平时看不到什么污水排放,但一到雨水季节,大量的带有重金属污染的污水就随洪水顺流而下,在苏北沿岸流的带动下严重地污染了

海洋生态系统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1. 氧气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 2. 临床上常用鲎血试剂来快速诊断哪种类型的疾病() A. 革兰氏阴性菌 B. 革兰氏阳性菌 C. 病毒性疾病 D. 真菌感染疾病 3. 石油污染导致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 A. 导致成体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B. 海洋生物的卵和幼体大量的死亡 C. 主要导致海洋生物富营养化 D. 会造成生物富集作用 4. 哪种类型的海洋污染物然容易引起致畸、致死、致突变作用() A. 有机物污染 B. 重金属污染 C. 农药污染 D. 石油污染 5.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为管理作用突出,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B. 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 C. 物质循环可以在系统内保持动态平衡 D. 优势物种是竞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生活能力最强的物种 6. 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A. 高产,稳产,多产满足人类的需要 B. 环境与经济协调、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发展 C. 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是最低的效益 D. 价值增值是生态农业的根本 7. 下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 A. 维持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 B. 提供大量的木材和经济作物 C. 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D. 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8. 生物圈中物种多样性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B. 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90%的动物和植物生活在森林中 C. 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 D. 草原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 10. 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策略是() A. 限额管理,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B. 开放管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开发森林资源 C. 限制性管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资源 D. 市场化管理,充分开发、用森林的经济效益 11. 下列自然保护区保护不属于湿地的是() A.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B.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C.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12. 关于划区轮牧的优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牲畜能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

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测评_张华

第32卷第1期2010年1月2010,32(1):177-183Resources Science Vol.32,No.1Jan., 2010文章编号:1007-7588(2010)01-0177-07 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测评 张华1,2,康旭2,王利1,2,伏捷2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116029; 2.辽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9) 摘要:参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类别间的相互作用,将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归纳为资源供给、环境调节和人文社会三大类共10项,并采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评。结果表明:①2007年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10.35×108元,相当于2007年辽宁省GDP的6.44%。平均单位面积海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203.02×104元/km2;②在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资源供给服务、环境调节服务、人文社会服务价值分别占33.18%、15.04%和 51.78%。从所评价的10项海域生态服务的价值量大小看,依次为旅游娱乐价值>食品供给价值>水质净化调节价 值>空气质量调节价值>干扰调节价值>气体调节价值>科研文化价值>基因资源供给价值>有害生物与疾病的生物调节与控制价值>原材料供给价值。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评;辽宁省 1引言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即指“以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载体,通过系统内一定生态过程来实现的对人类有益的所有效应集合”[1],可归纳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四大基本类型[1,2]。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物质资源需求、环境容量需求、精神需求和基本生存要求,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正确地认识、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价值,是沿海地区维持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科学管理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研究工作[3~10]。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始于2002年国家海洋局资助的胶州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探索[11],此后,徐丛春等[12]根据Costanza等人的研究成果[3]选取指标,尝试建立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框架。随着国家海洋局2005年启动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计划[11]的实施,我国相继已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内涵的界定[1,11,13,14]及其经济属性[15]、服务类别的划分与经济价值的测评[14,16,17]、实际应用研究[18~21]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辽宁省海域广阔,是我国纬度最高、水温最低的海域,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通向世界的海上门户。近年来,辽宁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从 1985年的40.0×108元,增加到2007年的1760.5×108元,海洋经济已成为辽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辽宁海洋生态系统同样也面临着海域开发秩序混乱、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等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以辽宁近海水域为研究区,就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经济价值进行分析测评,旨在使人类充分认识和理解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从而树立科学的海洋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自觉调整海洋开发利用的行为尺度,并为辽宁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生态经济理论支撑,也为合理征收海域使用金、确定海洋污染事故赔偿金 收稿日期:2009-08-16;修订日期:2009-11-2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编号:2007T0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海域承载力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40671052)。 作者简介:张华,女,山东东明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及生态经济研究。E-mail:zhanghua0323@https://www.doczj.com/doc/d55326607.html,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与计量

第26卷第1期海岸工程2007年3月文章编号:100223682(2007)0120057207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与计量 张朝晖1,吕吉斌2,丁德文1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摘 要:通过界定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分析其组成结构、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等服务的来源,详细描述了海洋生态系统所提供的食品供给、原材料供给、基因资源、气候调节、空气质量调节、水质净化调节、有害生物与疾病的生物调节与控制、干扰调节、精神文化服务、知识扩展服务、旅游娱乐服务、初级生产、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境等15项服务。 根据这些服务的相似作用与性质,参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分类体系,进一步归纳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这4大基本服务类型。同时,也对各项服务的内容、表现特征和计量特征进行了描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不仅是海洋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和维持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更是海洋管理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分类;计量 中图分类号:Q178.52,X171.1 文献标识码:A 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各种资源与服务,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也将成为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Costan2 za等199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中有63.0%来自海洋, 37.0%来自陆地[1]。然而,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特别是沿海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自然资源的消耗和人类对环境的改变[2]。同时,海洋生态系统也面临着过度捕捞、海洋倾废、海岸带遭受破坏、陆源污染及气候变化影响等问题[3]。使得海洋生态系统的资源支撑能力与环境容量这两大社会发展的支柱逐渐衰退与缩减,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和认识海洋生态系统对当今和未来社会的经济贡献,才能在政策制定和海洋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各种人类活动成本[4]。这样,就会将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作为共同发展的整体,而不是以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换取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海洋的管理也会从传统的资源型管理转变为基于社会的和基于区域的生态系统管理[5]。要实现此目标,首先面临的最大挑 收稿日期:20062072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2002CB412406);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及应用示范(2003DIB3J113) 作者简介:张朝晖(1970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研究。 (段 焱 编辑)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一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还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都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生命系统支持功能主要包括固定二氧化碳(Woodwell G. M.,Mackenzie F. T., 1995; Anderson D., 1990)稳定大气(Woodwell G.M., 1993)、调节气候(Meher-Homji V.M., 1992)、对干扰的缓冲、水文调节、水资源供应(Bruijnzeel L. A., 1990; Sfeir-Younis A., 1986)、水土保持、土壤熟化、营养元素循环(Ehrlich P. R.,Ehrlich A. H., 1992)、废弃物处理、传授花粉(Buchmann S. L.,Nabhan G. P., 1996; Nabhan G. P.,Buchmann S. L., 1997)、生物控制(Woodwell G. M., 1995; DeBach P., 1974; Naylor R,Ehrlich P., 1997)、提供生境(de Groot R., 1993)、食物生产、原材料供应(Vitousek P. et al., 1986)、遗传资源库、休闲娱乐场所、以及科研、教育、美学、艺术(Kulshreshtha S. N.,Gillies J. A., 1993)等。从经济和社会的高度来看,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1)外部经济效益.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属于外部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换,某一经济主体受到其它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其效益被有利者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如林业部门栽树水利部门受益,旅游业旺服务业受益:其影响无利而有害者称为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公害。森林生态系统能给社会带来多种服务,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游憩、保护野生生物等,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属于典型的外部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外部价值上,而不是表现在作为生产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_初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这个蓝色星空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的财富,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内向拓展,是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溃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挑战。 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面积有354万km2,跨越了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水体营养丰富,有利生物资源的开发,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3个特征:(1)持续性。在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建立在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之上,要求海洋生态系统构造完整和功能齐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都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正确解决资源质量、可利用量及其潜在影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资源种群多多样性;(2)协调性。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以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公平性。即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要求任何海洋开发活动不应带来或造成环境资源破坏,不应对后代人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造成不良影响。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新技术发现新资源,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海洋是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持续再生产能力;(3)海陆一体化开发,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4)开发与保护协调。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管理;(5)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协调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

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阅读题)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榄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干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子”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水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中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 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可作鞣(r6u)料和染料;有些红树植物木质坚硬,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 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分布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海岸,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节选自苏宗祺《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国海环字[2012]16号 【发布部门】国家海洋局 【发布日期】2012.01.18 【实施日期】2012.0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 通知 (国海环字〔2012〕16号)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局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和重大部署,指导和引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于2011年12月31日经第48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依据职责,提高对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基础性、长期性、连续性、前瞻性”的认识,从科学监测、科学评价的角度出发,不断深化和拓展海洋环境监测与

评价业务领域,提高对海洋环境规律性的认识。 二、各单位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对整个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人才科学使用和管理机制,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人才使用为根本,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行人才资质管理制度,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的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 三、各单位要以服务海洋产业宏观调控、促进沿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以“五个服务”为目标,构建“支撑决策、面向管理、服务公众”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提高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信息产品的服务水平。 四、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所属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综合能力,充分履行管辖海域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并对省-地市-县各级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行整体部署。 各单位应根据《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制定本单位细化落实方案并于2012年3月1日前报局备案。 国家海洋局 二○一二年一月十八日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局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总体要求和重大部署,指导和推进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系统发展,全面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综合服务效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大海洋生态系管理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大海洋生态系管理 * 初建松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大海洋生态系是指海洋中具有独特海洋学和生态学特征的一个较大的区域,其自然 特性要求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章程均明确或间接支 持采用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管理大海洋生态系, 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践方面,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采用了基于生态系统方法对其海洋进行管理,全球环境基金会等国际组 织实施了一些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大海洋生态系项目, 加勒比共同体等区域组织建立了旨在实现其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渔业机制.而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大海洋生态系管理能否最终成功实施,不仅是一个科学和法律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依赖于相关国家的政治意愿与相互合作的程度.关键词 大海洋生态系海洋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方法 文章编号1001-9332(2011)09-2464-07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 A Management of large marine ecosystem based on ecosystem approach.CHU Jian-song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Shandong ,China ).-Chin.J.Appl.Ecol .,2011,22(9):2464-2470.Abstract :Large marine ecosystem (LME )is a large area of ocean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ocean-ology and ecology.Its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management based on ecosystem approach.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 regulations definitely or indirectly support that it should adopt eco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 LM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In practices ,some countries such as Canada ,Australia ,and USA have adopted ecosystem-based ap-proach to manage their oceans ,and so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global environment fund committee have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LME programs based on ecosystem approach.Aiming 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ir fisheries ,the reg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Caribbean Com-munity have established regional fisheries mechanism.However ,the adoption of eco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 LME is not only a scientific and legal issue ,but also a political matter largely de-pending on the political will and the mutual cooperation degree of related countries.Key words :large marine ecosystem ;marine resources management ;ecosystem approach. *国家海洋软科学项目(OSS-2007-12)资助.2011-05-10收稿,2011-06-10接受. 海洋是生命诞生和孕育的地方.它不仅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统计,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沿 岸60km 范围内[1] ,全球有32个重要大城市位于海岸带,其中22个位于河口及三角洲 [2] .由于地缘之 便及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日益旺盛,人类一味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疏于养护与管理,从而造成过去一直被认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海洋生物资源,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而日趋衰退,甚至枯竭. 1975年,在一个专门探讨北海渔业产量及其变 化原因的国际研讨会 [3] 上,第一次提出了将北海作 为一个海洋生态系统,并对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北海主要优势底栖生物及浮游生物种类的剧烈变化进行了分析,对1975年前所采用的生物量评估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考虑鱼种的竞争者、捕食者,并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其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4-5] .这一建议的提出及相关研究促使了大海洋 生态系概念的产生.1 大海洋生态系的概念 1984年美国生物海洋学家Sherman 等[6]提出了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 , LME )的概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9月第22卷第9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Sep.2011,22(9):2464-247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