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营养不良的筛查及评估方法

人营养不良的筛查及评估方法

人营养不良的筛查及评估方法
人营养不良的筛查及评估方法

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筛查及评估方法

护理研究2008年2月第22卷第2期下旬版(总第242期)?473?

(5):64—65.

[10]葛高连.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及对策[J].安庆护理,2005,26 (1):38—39.

[11]陈梅芳,朱丹.全面认识临床护理风险原因以增强医疗安全[J]. 现代护理,2O06,12(19):1781—1782.

[12]郑建萍,吴欣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护理管理杂志,20o4,4(8):27—28.

[13]王楠,朱玲凤.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9):81—82.

[14]沈旭慧.影响护生后期教学质量的干扰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o3,17(8A):922.

[15]柯爱红,魏林娜,林素兰.加强护生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6):556—557.

[16]邵爱和.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6—27.

[17]于艳杰,王明华,刘洪君,等.护理临床带教中教与学的问题与策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4):140—141.

[18]袁岚,陈红.护理临床教学中护理差错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o5,7(1):39—40.

[19]邓家忠,王慧敏,黄茜.目标教学对构建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6):98—99.

[20]刘雅莉,景涛,田金徽,等.新西兰医疗风险防范及监管机制现状

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9):673—680.

[21]王凯戎.北京地区近几年来医疗护理纠纷的现状特点[J].中国护

理管理,2O02,2(3):20.

[22]卢锡芝.护理风险管理课程设置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 (17):1661.

[23]李新华,李平,李力群,等.加强护生实习带教管理减少护理差错

发生[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12):35.

作者简介:盛蕾(1971一),女,浙江省杭州人,主治医师,本科,从事临床

护理教学及研究工作,工作单位:310o53,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沈健, 叶昌华,李光兰,张风云工作单位:310o53,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收稿日期:20o7—19—03;修回日期:20o8—01—28)

(本文编辑寇丽红)

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筛查及评估方法Screeningandassessmentmethodsofsenilepeoplewithmalnutrition

何夏阳.刘雪琴

HeXiayang.LiuXueqin(ZhujiangHospitalofNanfangMedicalUniversity.Gu angdong510282China)

摘要:综述了老年人营养不良

AbstractItsummarizedscreeningmethodformalnutritioninagedpeople.tradi. 的筛查方法以及传统的评估方tionalevaluationmethod. andsystematicevaluationmethods.AnditWaSconsidered

:要,兰thatmostofthesemethodscamefromforeigncountrieS.OneshouldSeleetand modify妻met—hodsIorScingand’eva l—uationolnutn—nonad’apted’toaged’peop—leinG~hi.订适合我国老年人营养和评估b0tnScreerun卜

关键词:老年人;营养;筛查;评估Keywordsagedpeople;nutrition;screening;evaluation

中固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493(2008)2C-0473—03

目前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其危害很大L1l2J.但临腔疾病而影响用餐,经济状况对所需食物购买力的影响,就餐环

床上医护人员并未主动发现老年人营养不良的问题],原因之境,每天服药情况,半年内体重增减幅度,能否自己购物,下厨和

是较少应用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估方法,而我国目前用餐.NSI 的评分标准:0分~2分为营养状态好;3分~5分为

也缺少针对老年人设计的营养调查HJ.老年人营养筛查和评估营养不良的中等风险状态,需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6分

方法能及早发现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问题和处于营养不良的危险为营

养不良的高风险,应向医生或营养师咨询.NSI内容简短,

程度,能为医护人员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干预方法提供指导.容易记分,可准确识别社区老年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状

1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筛查方法况,但它不是一个临床诊断工具.并不能代替对营养状况的综合

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状况进行筛查,必须满足4个标准L5J:①评估.

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人不良健康状态的常见因素;②营养不良1.2老年人营养危险评分量表(nutritionriskseol’~,NRS)

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③营养不良筛查法是简单,可NRS 是由英国的Reilly提出的筛查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状态的

靠,有效,令人可接受的,能筛查出处于营养不良或是将要发生工具,它包括5个评估内容:最近3个月体重下降情况,体重指

营养不良危险状况的老年人;④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筛查出的老数情况,食欲情况,进食和获得食物的能力,机体是否存有应激

年人进行营养干预,是用于辅助临床专家营养评估的工具.因素.每份量表平均4min能被完成.NRS的评分标准为:0

1.1营养筛查量表(nutritionsreeninginitiative,NSI)20世纪分~3分为营养不良的低危险状态;4分~5分为处于营养不良

90年代美国膳食协会编制了NSI,它包括10个内容来筛查社区的中等风险状态;6分~15分为营养不良的高风险状态.

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近期饮食种类与数量变化,每天用餐次数,WrightL6J认为,NRS是能被护理人员用于筛查社区和疗养院老

水果,蔬菜或奶制品的摄入频次,饮酒频次,是否患有牙齿或口年人营养危险状态的专业工具,但其仍需做一定的修改,如在对

?

474?CHINESENURSINGRESEARCHFebruary,2008V o1.22No.2C

大规模老年人群(包括体形改变的老年人,卧床老年人等)运用

该量表时体重指数的获得方法(即如何准确获得老年人的身高

和体重).

1.3营养危险指数(nutritionalriskindex,NRI)和新版老年营

养危险指数(thenewgeriatricnutritionalriskindex,GNRI)

GNRI是法国的Bouillanne等【7J在2005年对NRI做适当的修订

而成,NRI既是营养不良的危险指数,也是营养不良的评估指

数;而GNR1只是营养不良的危险指数,但它能准确预测住院老

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应被系统地记录在病史里.两个指

数相比之下,GNRI是可以作为筛查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的

工具.GNRI和NRI的计算公式如下:NRI:[1.519×白蛋

白值(g/L)+41.7×(现在体重时体重)】;GNRI=[1.489×

白蛋白值(g/L)+41.7×(现在体重俚想体重)].NRI与GN一

的营养不良危险指数分级为:NRI<83.5或GNRI<82为营

养不良高度危险;NRI处于83.5~97.5或GNRI处于82~92

为营养不良中度危险;NRI处于97.5~100或GNRI处于92~

98为营养不良低危险;NRI>100或GNRI>98为无营养不良

危险.

2老年人营养不良的传统评估法

2.1膳食调查法膳食调查方法有称重法,回顾法,食物频率

法和记账法.几种方法各有特点L9J,食物频率法可以反映群体及个体的食物摄人情况(尤其对消费频率较高的食物),比较适用于研究膳食与健康的关系;而要评价个体和群体的食物和营养素的摄人量则以24h回顾法和记账法为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称重法.

2.2人体测量学方法人体测量学是一种容易获得的,便宜

的,非侵人性操作的,能反映老年人营养状况的方法.①体重指数(bodyinndex,BMI)BMI=体重(kg)/身高(),根据

WHO最新制定的亚太地区诊断标准BMI<18.50kg/an2为体重过低,BMI处于18.50kg/ernz~22.99kg/ernz为正常,BMI

处于23.00kg/crnz~24.99kg/clTl2为超重,BMI>25.00为肥胖.当老年人存有驼背,肌肉萎缩或其他疾病因素而影响身高的测量时,可采用测量膝长代替测量身高的方法.②手臂测量法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skinfold,TSF),上臂围(mid—

a肋ci砌曲即ce,MAC)和上臂肌围(arrn1Tiusdeeireumfen—rence,AMC).Allard等【10]认为,MAC值是病人死亡预测的最佳人体测量学指标,而TSF和AMC分别是反映人体脂肪块和骨骼肌总量的指标L1,但也需考虑人种,饮食习惯,工作和劳动习惯以及机体有无水肿等因素对这些指标的影响.③小腿测量

(ci砌曲即ce,CC),Bonnefoy等【l2J认为,用CC评估老年人

营养状况比其他人体测量学指标更敏感,其研究诊断出CC对评估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分界值为30.5cnl,该分界值对男性老

年人更加敏感.④人体成分测量法有生物电阻抗法(bioeleetrie imped~eeassay,BIA)和双重能量X射线吸收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n,DEXA).BIA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该方法无

创,快速,准确,现已和DEXA广泛应用于测量人体组成成分(人体脂肪,瘦体脂肪群和瘦体重),但它们的费用比较昂贵.

2.3传统的实验室测量法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

总数,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是已被公认为评价营养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其中,白蛋白可作为病人死亡预测的最佳实验

室指标,前白蛋白可作为预测病人住院时间的指标Ll3l.葛声

等【lJ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归纳出各不同的营养指标能反映4种类型的营养不良——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能反映内脏蛋白消耗型营养不良,体重指数与臂肌围能反映蛋白质一能量型营养不良,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能反映急性蛋白质型营养不良, 淋巴细胞总数能反映免疫功能低下型营养不良.

3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系统评估法

3.1主观全面评价法(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SGA)1987

年德国的Det~ky首次提出SGA,最初SGA是用于评估住院病人术后营养状况,但后来也用于评估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它不需生化分析,医务人员通过询问病人病史和简单的体检而综合评

价病人的营养状况.其内容包括病史调查(体重变化,饮食变

化,消化道症状,活动能力)和体查(皮下脂肪厚度,肌肉萎缩,踝

部水肿,骶骨水肿和腹水)两部分.该量表无具体的评分标准,

只是综合所评估内容的指标,将营养状况分成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调查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评估者对

有关指标的主观判断,如在体重减轻,小腿围和体重下降情况),

整体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药物摄人情况,应激情况,活动能力,

神经精神,皮肤情况),膳食评定(每日餐数,食物摄人量的改变,

蛋白质食物和果蔬,饮料的摄人情况,自主进食能力),主观评定(自我营养状况的评价和与同龄人健康状况比较),共18项问

题,总分30分,<17.0分为营养不良;17.0分~23.5分为营养

不良高危状况;>23.5分为营养状况良好.但是,由于存在各

种族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的差异,邹绚等【l5J认为,当MNA用于筛查亚洲老年人营养不良时,MNA分值应由17.0分提高至18.0分,以提高实验的灵敏度;用于诊断亚洲老年人营养不良时,界定值可定于15.5分,以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2001

年,Rubenstein等【16]对MNA进行简化,提出MNA—SF,其内

容包括6条与MNA相关性很强的指标:近3个月体重丢失情况,BMI,近3个月有无急性疾病或应激,活动能力,精神疾病,

近3个月有无食欲减退或消化不良或咀嚼吞咽困难.MNA—

SF总分为14分,评分≥11分为营养正常,评分<11分为营养

不良.相比之下,MNA项目较详细,比较适合于科研;而MNA—SF

简便,比较适用于临床【”J.

3.3老年营养表格(nutritionformfortheelderly,NUFTE)

2001年,瑞典的Soderhamn等【18J制订了一评估临床

老年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状况的表格.它包括15个方面:体重的下降,饮食摄人的改变,食欲状况,熟食的

摄人情况,食物体积,水果蔬菜的摄人情况,获得食物能力,进餐

环境,机体活动能力,牙齿或吞咽问题,流质的摄人情况,胃肠问题,进食能力,服用药物数量和健康状况.每个方面分值为0分--2 分,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营养不良危险程度越高.该量

表平均15rain可完成,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但仍需经护士

的运用来检验其临床可行性.

3.4快速评估营养状况的工具2003年,美国的Gans【l9J提出

护理研究2008年2月第22卷第2期下旬版(总第242期)?475? 了两种能快速评估住院病人营养状况的工具:W A VE(weight, activity,variety,exo~)和AP(therapideatingandactivityas一

~t-lentforpatient).W A VE中的weight是评估病人的体重指

数;activity评估最近1周的身体活动;variety评估饮食的种类; excess评估是否摄人过多的脂肪,热量,盐,糖和酒精.REAP则

是从病人的进餐情况,摄人谷类情况,摄人蔬菜和水果情况,每

日摄人量4个方面来评估营养状态.这两个工具并没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只给出了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建议.每个工具评估

者9rain内均能完成,但这两个评估工具并不是具体针对老年

病人而制订,故仍需经临床检验.

4老年人饮食质量评估法——健康饮食指数(healthyeatingin—dex.趣I)

饮食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着人体的营养状况,

故评估饮食质量能辅助评估者一定程度上了解人体的营养状况.2001年,Cgdston等[20】提出了HEI这个概念,这是测量人体总体饮食质量和了解人们食物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指标.HEI总分为100分,由10个方面组成,每个方面0分~10分,第1至第5个方面是测量人体摄人的饮食与饮食金字塔中5个主要食物组(谷类,蔬菜,水果,牛奶和肉类)的标准量的一致程度;第6至

第9个方面是根据饮食指南标准来评估人体摄人的总体脂肪量,饱和脂肪量,胆固醇量和钠量;第10个方面是评估人体每日摄人食物的种类.HEr的评分标准是:大于80分为饮食质量良好,51分~80分为饮食质量需要改善,低于51分为饮食质量差.

综上所述,传统的营养评估方法发现营养不良的时间较晚,

方法较片面或检测较昂贵,在2001年的首届国际老年衰老与营养学术大会会议上就提出要建立一个简易快速科学的老年营养状态评估,监测及干预的方法.老年人营养不良筛查方法能筛

查出将要发生营养不良或已经处于营养不良危险状况的老年人,是辅助临床专家对老年人营养评估的工具;而老年人营养不

良评估方法能帮助医护人员和各医疗机构建立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方法,目前营养筛查量表和微型营养评价法在临床中运

用较为广泛L2t,22】.总体而言,老年人营养不良筛查方法和评估方法种类繁多,各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但它们大部分都来源于国外,运用于筛查或评估我国老年人时将会存在身体素质和饮食

习惯等差异,如何选取并修订一个简便,客观,有效,适用于我国

老年人的营养筛查和评估方法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It]C[~’istenes8L,UnosstraM.Evaluationofnutritionalas{s{nenttech—niquesindderlypeoplenewlyadmittedtomunicipalcare[J].EurJ CAinNutr,2002.56(9):810—818.

[2]何扬利,蹇在金,唐大寒.老年人的简易营养评价法和简易营养评价精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79—81.

[3]cc啪bsJB,BarrocasA,WhiteJV.Nutritioncareofolderadultswith chronicdisease:Attitudesandpracticesofphysiciansandpatlents[J]. SouthernMedicalJournal,2004,97(6):560—565.

[4]陈孝曙,何丽.营养与老年人健康一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基础科学(科学前沿),2003(3):15—19.

[5]HarrisD,HaboubiN.Malnutritionscreeningintheelderlypopulation [J].JRSocMed,2005,98(9):411—414.

[6]WrightL.Anutritionalscreeningtoolforusebynursesinresidential

andnursinghomesforelderlypeople:Developmentandpilotstudyre—suhs[J].JHtnnNutrDiet,1999,12(5):437—443.

[7]BouillanneO,MorineauG,DupontC,eta1.Geriatricnutritionalrisk index:Anewindexforevaluatingatriskelderlymedicalpatients[J]. AmJClinNutr,2005,82(4):777—783.

[8]CeredaE,LimontaD,PusaniC,eta1.Asse~ngelderlyatriskofreal—nutrition:1_henewgeriatfienutritionalriskindexversusnutritiorud riskindex[J].Nutrition,2006(6):680—682.

[9]李艳平,何宇纳.称重法,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评估人群食物摄入量的比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4):273—78o.

[10]AllardJP,AghdassiE,McArthurM,eta1.Nutritionriskfactorsfor survivalintheelderlylivingincanadianlong—termcarefacilities [J].JAmGeriatrSoc,2004,52(1):59—65.

111]Mar~ilovKK,MeGuireTR,GordonBG,eta1.Assayforetoposide inhurrahurnusingsolid—phaseextractionandhigh—W-rfor一

/narleeliquidchromatographywithfluorescencedetection[J].JChro—matogrBBiomedSeiAppl,1998,707(1—2):342—346.

[12]BonnefoyM,JauffretM,https://www.doczj.com/doc/d55010027.html,efulnessofcalfcircuna—ferencemeasurementina~sessingthenutritionalstateofhospitalized elderlypeople[J].Gerontology,2002,48(3):162—169.

[13]朱莹.急诊科留院观察老年病人营养状况调查[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2):105—106.

[14]葛声,蔡东联,唐彦,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糖尿病住院病人营养状况综合评价[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5):285—288. [15]邹绚,张雷.MNA及SGA在老年营养评估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51—1453.

[16]Rul~_.nsteinLZ,HarkerJO,SalvaA,eta1.Screeningforundernutfi—tioningeriatricpractice:Developingtheshort—formmininutritional

8sse~ment(MNA—SF)[J].JGerontolABiolSeiMedSci,2001.

56(6):366—372.

[17]何扬利,蹇在金.简易营养评价法及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的评价[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278—281. [18]SoderhamnU,SoderhamnO.Developingandtestingthenutritional formfortheelderly[J].IntJNursPract,2001,7(5):336—341.

119]GansKM,RossE,EarnerCW,eta1.REAPandW A VE:Newtools torapidlyassess/discussnutritionwithpatients[J].JNutr,2003,

133(2):556—562.

120]GastonNW,MardisA,GerriorS,eta1.Afocusonnutritionforthe elderly:It’stimetotakeacloserlook[J].FsmEconNutrRev,

2001,13(1):95—97.

[21]陆惠华.首届国际老年衰老与营养学术大会会议简要[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1,7(3):157.

[22]王庆华,刘化侠,周希环,等.住院老年病人营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7A):1143.

作者简介:何夏阳(1983一),广东人,硕士在读,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工作单位: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刘雪琴工作单位: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收稿日期:2007—07—14:修回日期:2008—01—08)

(本文编辑寇丽红)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 2002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推出新了营养评价工具—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是指,结合疾病和创伤等应激状态对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或(和)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等因素所造成营养功能障碍的风险所共同定义的。能够动态地评估患者有无营养风险其方法简单易行、实用;从4方面问题来评定住院患者是否处于营养风险及程度如何,是否是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以及预后如何。采用评分的方法对营养风险加以量度;对于总评分≥3分的住院患者要求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最高分是7分;对评分暂时<3分者,暂不进行临床营养支持,但需定时再次进行NRS。 营养风险筛查临床应用的价值:1、以评分是否达到或大于3分作为有无营养风险的标准,评定出的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后,其良性临床转归比例较高。2、《NRS 2002》在预测营养不良风险和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反应方面,具有其他工具所不可比拟的优势。3、《NRS 2002》被欧洲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估的首选工具。4、对于不能确切测量身高体重的一小部分患者(如严重水肿等患者),无法得到可靠的体质指数(BMI)数据,欧洲也考虑应用白蛋白水平(< 30 g/L)来评估这一小部分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5、NRS的核心指标来源于128个临床进行系统评价随机对照研究的结论。 营养风险筛查的核心问题:1、原发疾病对营养状态影响的严重程度。2、近期内(1~3个月)体重的变化。3、近1周饮食摄入量的变化。4、体质指数(身高、体重)。通过床旁问诊和简便人体测量即可评定。5、将年龄作为营养风险因素之一,70岁以上判定营养风险程度为1分。 营养风险筛查方法是: 第一步:首次营养筛查。 1、是否BMI<20.5? 2、患者在过去3个月有体重下降吗? 3、患者在过去的1周内有摄食减少吗? 4、患者有严重疾病吗(如ICU治疗)? 营养筛查结果: 1、是:如果以上任一问题回答“是”,则直接进入第二步营养监测。 2、否:如果所有的问题回答“否”,应每周重复调查1次。 比如患者计划接受腹部大手术治疗,可以进行预防性的营养支持计划,能够减少发生营养风险。 第二步:最终筛查项目 1、疾病严重程度 2、营养状态受损评分 3、年龄评分 筛查结果: 1、三项评分相加: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态受损评分+年龄评分 2、结论:总分值?3分:患者处于营养风险,开始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总分值<3分:每周复查营养风险筛查。 NRS 2002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中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定义:

2015年11月护理查房重度营养不良

11月护理查房 重度营养不良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11月15日 地点:抢救间---1床 参加人员: 主讲人:赖秀 查房内容 患者王麦贵,男,73岁。因“纳差、呕吐2月余,加重伴咳嗽、气喘1周”为代主诉于2015年11月3日14:06轮椅入院。入院查体:T36.5°P90次/分R25次/分BP90/58mmHg,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恶病质,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桶状胸,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诊断:1、重度营养不良2、胃肠道恶性肿瘤3、冠心病诊疗措施:1.吸氧、心电监护2.抗炎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蛋白质等缺乏有关 2、与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营养不足与热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有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5、知识缺乏 6、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营养不良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呼吸道、肠道感染,故应加强保护,与感染者严格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调整饮食,合理喂养,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量由多到少,品种由简单到复杂。 2、加强皮肤护理,患者皮下脂肪薄,弹性差,常伴营养学水肿,受压部位易发生褥疮及激发感染,故需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卧床患者应勤翻身,骨隆突处用50%酒精按摩,可使用气垫床。 3、加强口腔护理:患者口腔干燥,易患口腔溃疡,故需做好口腔护理。 4、密切观察病情:重症营养不良多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加上患者反应低弱,随时可因病情突变而

死亡,故应经常巡视,仔细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不也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注意记录出入水量,防止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每周称体重1次,以了解体重增长情况,营养不良常伴有角膜干燥,应局部涂以消炎软膏,以保护角膜。5、预防低血糖的护理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 讨论 李静:成人也是会有营养不良的,表现就是身体虚弱,有的人会伴有贫血。往往是和营养吸收功能不好,慢性的肠道疾病有关。调理方法一般都是要考虑到营养均衡,多吃点营养食物,坚果类,肉类,蛋白质类都要多吃点。 徐艳:⒈营养素的摄入要合理,做到营养平衡。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应适量,并控制动、植物油的摄入量。⒉饮食习惯应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二餐更易出现饥饿感,其结果反而造成饮食过量,得到相反的结果。⒊少吃零食,许多零食含热量高,如巧克力、糖果、炸土豆条。如吃零食应吃含热量较少的零食,如酸奶、水果等。⒋加强锻炼:多参加体育运动,促进体内的能量消耗。 楚娜:营养不良的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出现皮下脂肪减少,逐渐瘦,体重减轻,毛发枯黄,精神不振,体格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顿。长期营养不良者除体重低于正常外,身高也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全身各部位的皮下脂肪消减按一定顺序,最先是腹部,以后躯干、臀部、四肢相继消减,最后是面部。在重度营养不良时呈老人面容,皮包骨样,肌张力低下,智力及体格发育均落后,食欲下降或拒食,消化、吸收低下,常发生呕吐、腹泻,精神抑制与烦躁交替出现,循环不良,体温低,血压低,脉搏慢,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可低平。有血浆蛋白降低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甚至胸腔、腹腔积液。营养不良小儿易并发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低血糖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护长:通过大家对这次的学习,更加了解了疾病的发展及护理过程,望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谢谢大家!

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和临床评价

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和临床评价 小儿营养不良一般是指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等常量营养素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婴幼儿期。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死亡率较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的非医学原因是贫穷、食物短缺;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忽视科学喂养方法,也是导致患儿食物短缺的非医学原因。但患儿的发病原因大多不是单纯的食物短缺。在营养不良、社会习惯、环境和急、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影响,并不是单单提供适当的食物即可解决的问题。因此,儿科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对小儿营养不良的认识,全面认识其复杂的发病原因和临床情况,对患儿进行正确细心的临床评价,掌握治疗原则和方法,以改善患儿的营养及健康状况,提高救治成功率。 1临床诊断和评价 1.1诊断线索根据患儿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及全身各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重度病例诊断不难,轻度者可被忽视。定期对体重、身长、皮下脂肪、上臂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有利于轻度或早期营养不良患儿的诊断。确诊后还需详细询问病史和进一步检查,以做出病因诊断。

1.2 诊断依据小儿营养不良的诊断,依据的是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测量和辅助检查,临床医生需综合分析这些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正确、全面的诊断。 1.2.1病史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和吸收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存在,并了解家庭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1.2.2临床表现①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脂肪消减先自腹部开始,以后依次为躯干、四肢、臀部,最后为面部,腹部皮下脂肪层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燥不安,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大量消耗,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心音低钝、脉细无力,食欲低下,常腹泻、便秘交替。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尿比重低。②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仅下肢水肿,重者外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面部等均有凹陷性水肿,也可见胸水、腹水,常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肝脏肿大。③混合型: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 姓名:韩曼漪 学部:生物医药 专业:食品营养与安全班级:10食品本1 学号:10110907006 时间:2013年8月22日

摘要 尽管多年来的文献中常提及“营养风险”这个名词,但直到2002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以Kondrup为首的专家组在128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RCT)的基础上,明确“营养风险”的定义为“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应特别强调的是,所谓“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并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the risk of malnutrition)”。营养风险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outcome)密切相关”。只有改善临床结局才能使患者真正受益,即改善临床结局是临床营养支持的终点(endpoint)。 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是由临床医护人员、营养师等实施的快速、简便的筛查方法,用以决定是否需要制定和实施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计划。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评估

1 常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及其评价 1.1 常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营养评定工具有10余种之多,包括使用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类。单一指标如体质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探讨复合指标的筛查工具,以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有多个筛选工具,如主观全面评估(SGA)、营养不良通用筛选工具(MUST)、简易营养评估(MNA)、营养风险指数(NRI)以及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等。 1.2 评价 1.2.1主观全面评定法(SGA) 主观全面评定法(SGA)是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推荐的临床营养状况评估工具。其特点是以详细的病史与临床检查为基础,省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其理论基础是机体组成改变与进食改变,消化吸收功能的改变与肌肉的消耗,身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改变等相关。有研究显示,通过SGA评估发现的营养不足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营养良好病人的3~4倍。但SGA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一定局限性,如SGA更多反映的是疾病状况,而非营养状况;SGA不适用于区分轻度营养不足,侧重反映慢性或已存在的营养不足,不能及时反映病人营养状况的变化。目前,该筛查工具缺乏筛查结果与临床结局的证据支持,同时因其未把观察指标和如何将病人进行分类直接联系起来,使该工具不能满足临床快速筛查的目的。因该工具是一个主观评估工具,使用者要接受专门培训,作为常规营养筛查工具并不实用。 1.2.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MUST) 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是由英国肠外肠内营养协会多学科营养不良咨询小组开发的,适用于不同医疗机构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合不同专业人员使用,如护士、医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和学生等。该工具主要用于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及其风险的筛查,包括三方面评估内容:1.BMI;2.体重减轻者;3.疾病导致进食量减少的病人。通过三部分评分得出总分,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Stratton等研究显示,MUST可预测老年住院病人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即使是无法测量体重的卧床老年病人,MUST也可进行筛查,并预测临床结局。将MUST 与其他7个目前被使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比较的研究显示,MUST与SGA和NRS有较高的一致性。MUST在不同使用者间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工具的优点在于容易使用和快速。一般可在3-5min内完成,并适用于所有的住院病人。总之,MUST是新近发展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需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其预测性和有效性。

学生营养不良的预防控制

学生营养不良的预防控制 一、概述 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由于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致使消耗机体自身的身体成分,出现体重低下,生长停滞,皮下脂肪大量消失,肌肉萎缩。在营养缺乏病中,由于蛋白质-能量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比较常见。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是影响他们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据1993年WHO《全球儿童生长调查》,亚洲、非洲是营养不良儿童的高发地区,总数占全球患儿的90%以上。 中国曾是营养不良儿最多的国家。50年时中度以上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约25%左右;因严重缺乏蛋白质引起的恶性营养不良综合症在山乡随处可见。营养改善历来是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通过制定营养改善规划,普及营养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安排膳食,开展学生奶、豆奶计划、大豆行动和学校午餐等活动,目前我国患中度以上营养不良的中小学生已降至8%以下,恶性营养不良基本绝迹。 二、判断方法 1.身高标准体重法 目前我国最常采用WHO专家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它简明、直观,排除了用单项身高或单项体重评价的片面性。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以同一身高人群体重的第80百分位数定为标准体重,分别计算出其第70%,80%、90%、110%、120%等百分位数的相应体重值。以<70%为严重营养不良,70%~80%为中度营养不良,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90%~100%为正常。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对诊断营养不良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缺乏时,这两项指标都降低,当血清总蛋白降至28g/dl时可出现浮肿。 (2)血红蛋白:它主要由蛋白质和铁组成,可间接反映机体营养状况。 三、营养不良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1、长期饮食不平衡,蛋白质、热量等摄大不足。 (1)儿童少年时期常由于食欲不佳、偏食、厌食,导致营养不良。 (2)青春发育期女生,通常由于过度节食等不恰当的减肥措施,导致体重下降,蛋白质-热量缺乏。 (3)社会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如战乱和灾荒都能引起儿童少年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 2、消耗性疾病: (1)反复感染,如肺炎、胸膜炎、扁桃体炎、口炎等;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肠炎、痢疾,消化吸收障碍,严重的肠寄生虫病,消化道溃疡、伤寒、结核等疾病,由于食欲不振,摄食减少,消化吸收不良以及病后不注意加强营养,可使身体迅速出现消瘦。 四、营养不良症对儿童少年健康的影响 营养不良症对儿童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1)身材消瘦,体力和耐力严重不足,生存和适应社会能力下降。 (2)不能经受长时间的脑力活动,常因脑内血糖持续处于低水平而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尤其是长时记忆能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能力。 (3)机体无论细胞性或体液性免疫水平都较低,尤其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可预见到的是,今后伴随营养不良率的继续下降,防治较低体重将逐步成为我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重点内容之一。 五、营养不良的预防

营养不良诊疗常规

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 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一)收案标准 凡属中、重度营养不良,尤其是中、重度低体重,消瘦和严重慢性营养不良为重点。 1.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 (1)小儿长期喂养不当:①人工喂养的婴儿,尤其长期稀释乳或乳量不足;②母乳不足又未增加其它母乳代用品;③4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或添加辅助食品数量不足、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特别是以谷类辅助食品为主的小儿;④长期挑食、偏食、厌食的小儿。 (2)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为最常见。此外,肠寄生虫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 (3)先天性不足,消化能力低下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此外,唇腭裂、幽门狭窄等。 2.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

(2)评价参考值:卫生部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 (3)评价标准:小儿的三项指标的测量值分别小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中位数-2s)。 3.营养不良的分类 (1)低体重 小儿的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为: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年龄别体重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就是低体重。 (2)消瘦 小儿的年龄别身高正常,但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等于或高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照分析,如低于该评价标准,就是消瘦。 消瘦主要反映小儿目前或近期营养不良,表现为面黄饥瘦,重者皮包骨头,但个子不矮。 (3)发育迟缓 又称生长迟缓,小儿的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而身高别体重正常。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

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营 养 卫 生 学 :卿清 学号:201211006066 班级:12级临本2班

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日趋延长,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大于60岁的老年人占总人数人口的11%,预测2025年升至20%,2050年达到25%,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亿。探讨老年人达到营养状况,杜绝不合理膳食营养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老年人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如下。 关键词:老年人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干预方法文献综述 机体营养不良可导致免疫功能的降低、组织器官萎缩及心情抑郁等,导致患者的感染率增加,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生活质量下降。本文通过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总结干预方法,以期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现状 老年人摄食与获取营养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高。饶安举[1]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当地养老院的102名老人做问卷调查,营养不良率40.2%。刘弘等通过分层随即抽取上海市1300名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60.7%老人膳食结构欠合理,主要是蔬果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奶类及豆制品类食物均没有达到推荐值。超重比例大40.0%,肥胖比例为8.0%,过轻的比例仅为4.8%。 2、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2.1疾病与药物因素

随着老年人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率的逐渐增加,其机体的营养消耗也相应增加,但是由于其食欲、咀嚼吞咽、消化或吸收营养的能力降低而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2]而营养不良也会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如降低免疫力、伤口愈合延缓、体重减轻、肌肉强度降低等,恶性循环导致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差;另一方面,老年人由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也会导致药物性营养不良,如拟交感神经药物,抗帕金森药物、抗抑郁药、茶碱、洋地黄、降血糖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味觉和嗅觉下降或导致口腔干燥而使食欲减退;新霉素、四环素、阿司匹林等作用于消化道会阻碍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过程而导致脂肪性腹泻或引起蛋白丢失、维生素缺乏、水盐代谢紊乱;长期使用消炎痛、泼尼松、利血平、氯化钾等可刺激胃肠壁上皮细胞,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出血,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2.2 生理学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断出现一些生理学上的改变:活动能力、味觉、嗅觉功能以及视力的下降和存在不良的口腔问题|。一方面,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以及行动不便,饮食自理能力降低,不方便到商店或超市购买食物而降低了其对食物的选择性和烹调食物的兴趣;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量减少,影响了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味蕾数量减少,老年人对甜咸的敏感性降低,感觉食物淡而无味;嗅觉减退使老年人失去享受食物香味的愉悦感受;听觉减退使老年人不愿意与大家一起进餐,以避免交谈;视觉减退使老年人失去了食物颜色对其食欲的刺激;牙齿缺损、牙周炎或不适合的假牙,使老年人咀嚼困难而避免吃肉食、硬食与粘牙食品,以上不利的生理因素皆使得老年人的营养素摄入减少。其中口腔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口腔不但能影响机体

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杜小亮、陈冬利、王为忠 摘要:营养缺乏和营养不良是临床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解所有病人的营养状况十分重要。评估病人其是否存在营养风险的筛查工具有多种。本文作者对这些营养风险筛查方法作一综述,并重点综述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 2002年,欧洲学者提出营养风险的概念,认为营养风险是指因营养因素对病人结局,如感染相关并发症和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不仅仅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对营养风险的定义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所导致的疾病或手术后出现相关的临床结局的可能性”,并建议应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ESPEN认为,营养风险筛查是“一个快速而简单的过程,通过筛查,若发现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即可制订营养支持计划。若病人存在营养风险但不能实施营养计划和不能确定病人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时,需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营养风险筛查是发现病人是否存在营养问题和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估的过程”。ESPEN认为,对存在营养风险或可能发生营养不良的病人进行临床营养支持可能改善临床结局、缩短住院时间等,而不恰当应用营养支持,可导致不良后果。近10年国外有研究显示,住院病人营养不足发生率为9%~48.1%,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l3%~48.6%。1991年,VAgroup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术前无营养不良的手术病人接受肠外营养,其临床结局并无改善,甚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但目前营养风险筛查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对怎样确定病人有营养风险,以及应使用何种评价工具,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共识。ESPEN于2002年推出了用于成年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的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我们比较了常用的复合指标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以下重点介绍NRS2002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常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营养评定工具有10余种之多,包括使用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类。单一指标如体质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探讨复合指标的筛查工具,以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有多个筛选工具,如主观全面评估(SGA)、营养不良通用筛选工具(MUST)、简易营养评估(MNA)、营养风险指数(NRI)以及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等。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 20个常见护理诊断措施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 20个常见护理诊断措施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 20个常见护理诊断措施 护理诊断一般是针对个人,集体,家庭或者是社区对健康疾病问题反应的判断。一般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有很多:防止用餐前发生不愉快或者痛苦的事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到护理措施以及饮食计划等。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供大家参考选择。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 睡眠形态紊乱(睡眠紊乱) 【定义 由于睡规律的改变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日常生活。 【依据 主诉难以入睡,间断睡眠,早醒,有疲乏感。 【相关因素 1.与疾病引起的不适有关。如:疼痛、不舒适、呼吸困难、尿失禁、腹泻等;(该项相关因素最好直接写明病人个体的直接不是原因,如与呼吸困难有关,与尿失禁有关。) 2.与焦虑或恐惧有关; 3.与环境改变有关; 4.与治疗有关; 5.与持续输液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描述有利于促进睡眠的方法。 2.病人主诉已得到充足的睡眠,表现出睡眠后精力充沛。 【护理措施 1.安排有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如: ⑴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⑵在病人睡眠时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夜间睡眠时使用壁灯。 ⑶保持病室内温度适宜,盖被舒适。 2.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入睡方式。 3.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 4.有计划的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5.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 ⑴睡前减少活动量。 ⑵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 ⑶睡前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可以做背部按摩。 ⑷给予止痛措施和舒适的体位。 ⑸听轻柔的音乐,或提供娱乐性的读物。 ⑹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疗法等。 6.限制晚饭后的饮水量,睡前排尿。必要时,入睡前把便器放在床旁。

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调查显示,虽然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营养不良并没有如人们所愿的离开人们的身边,相反的更加频繁的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专家表示,小儿营养不良大多是因为喂养不当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因为疾病或是缺乏运动吸收不良所致。 【中药治疗】 1、取黄鳝鱼1条,鸡内金10克。将鳝鱼去内脏,切块放碗中,加鸡内金,蒸熟后食用。 2、红薯叶30克,鸡内金10克,煎汤,调味服。 3、人乳拌麦芽,煎汤服。 4、山楂数个,红糖少许,煎汤服。 5、鹅不食草3克,炖猪肉食用。 6、金不换草60克,同豆腐炖服。 【西药治疗】 1、治疗期间宜予以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或维生素B族等药物。其他辅助治疗如苯丙酸诺龙25毫克,肌肉注射,每周二次,同时给予足量蛋白质类饮食。 2、一般认为婴儿期以牛乳加蔗糖和植物油为最好的食品基础。年龄稍大可根据当地习用食品加添固体食物以提高热卡供给,如无腹泻、呕吐,早期即给予每天每公斤190热卡,逐渐增至200热卡。不能耐受乳糖者忌用乳类。 3、少量多次输血、输血浆,行静脉或肌肉注射;亦可用胎盘血多量多次灌肠。 4、顽固病例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考地松等激素。 5、针刺肝俞、胃俞、身柱,用短促强刺激,不留针。 【饮食注意事项】 1、一度营养不良儿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食物。

2、二度营养不良儿的消化能力较弱,待消化能力逐渐恢复,食欲好转的过程中,逐步较快地增加蛋白质类食物。注意盐的食量,防止水肿。 3、三度营养不良儿的消化力很弱,并伴有其它合并症。应首先诊断原发病,待病情好转,以极少量,多餐维持酸碱平衡,然后逐渐调整膳食,补充蛋白质,使之逐步巩固营养素的摄入。 要避免孩子营养不良,最好办法是积极做好预防。婴儿在6-7个月内最好实行母乳喂养,按时增添辅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要避免孩子营养不良,最好办法是积极做好预防。婴儿在6-7个月内最好实行母乳喂养,按时增添辅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55010027.html,/yjk/2014/0805/187767.html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1.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轻的患儿可参加日常活动,勿需卧床休息。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营养失调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应用。 (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 同服,以利吸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时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注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4)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知识。介绍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营养失调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3.口腔黏膜改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异常角化,易发生口炎、舌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要点: 1.加强营养,供给铁剂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深部肌肉注射。注射用铁剂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服药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等同服。 2.注意休息,适量运动病室应安静清洁,宽敞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必限/制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应注意休息,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 3.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缺铁时易发生口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避免与牙齿舌面接触,服药后多饮水。 4.预防感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易并发感染,应注意保护,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护患儿,不到公共场所去,避免感染。 2.纠正偏食习惯,食物应多样化,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 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 10.先天性心脏病的出院指导 1.喂养耐心,给予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 2.让患儿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自己蹲下,自己起立。 3.预防感染: (1)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2)少去公共场所。 (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营养不良的五阶梯治疗_石汉平

营养不良的五阶梯治疗 石汉平,许红霞,李苏宜,曹伟新,李薇,巴一,陈公琰,王昆华,齐玉梅,陈子华,于康,江华,胡雯,丛明华,陈俊强、李增宁,方玉,葛声,王新颖,林源,管文贤,罗琪(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广州 510080) 通讯作者:石汉平,电子邮箱:shihp@https://www.doczj.com/doc/d55010027.html, 营养不良(本文特指营养不足)无论在住院患者、还是社区人群都是一个严重问题,老年人、恶性肿瘤及其他良性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营养不良的严重后果众所周知,而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我们认为: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满足能量、蛋白质、液体及微量营养素的目标需要量,即要求四达标;最高目标是调节异常代谢、改善免疫功能、控制疾病(如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该遵 循五阶梯治疗原则[1] (见图1) :首先选择营养教育,然后依次向上晋级选择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ONS )、全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EN )、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 )、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2]。参照ESPEN 指南建议,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3~5天时, 应该选择上一阶梯 [3, 4] 。对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营养治疗时,起始给予 能量(非目标需要量)一般按照 20~25kcal/(kg?d ) (此处体重为非肥胖患者的实际体重,下同)计算。营养不良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起始给予能量越低,如10~15kcal/(kg?d ),以防止再喂养综合 图1 营养不良患者营养干预五阶梯模式 注: TPN ,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全肠外营养;TEN , total enteral nutrition ,全肠内营养;PPN , 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部分肠外营养; PEN , partial enteral nutrition ,部分肠内营养;ONS ,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口服营养补充;营养教育包括营养咨询、饮食指导与饮食调整。 1 第一阶梯:饮食+营养教育 饮食+营养教育是所有营养不良患者(不能经口摄食的患者除外)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一项经济、实用而且有效的措施,是所有营养不良治疗的基础。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使用第一阶梯治疗即可能完全治愈。营养教育包括营养咨询、饮食指导及饮食调整,具体内容涉及: 1.1 评估营养不良严重程度 采用通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如主观整体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s 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 )、微型营养评估(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 )等方法对不同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评估,判断营养不良的严重(轻、中、重)程度,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5]。 征。患者的目标需要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活 动、营养不良严重程度、应激状况等调整为个体化能量需求,见表1。蛋白质目标需要量一般可按1~1.2g/(kg?d )计算,严重营养不良者可按1.2~2g/ (kg?d )给予[3] 。如果条件具备,用代谢仪间接测热法检测患者的实际能量消耗可能更为准确。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是满足90%液体目标需求、≥70%(70%~90%)能量目标需求、100%蛋白质目标需求及100%微量营养素目标需求的营养不良治疗四达标。 表1 能量需求的校正系数 因素校正量年龄 ≥70岁营养不良程度 中度 重度活动情况 自由活动 应激 发热>37℃,每1℃ 未控制的重度疼痛 (疼痛评分≥7分) 小手术 长骨骨折 恶性肿瘤 腹膜炎/脓毒症 严重感染/多发创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烧伤 -10%+5%+10%+30%+10%+10%+0%~10%+15%~30%+10%~30%+10%~30%+20%~40%+20%~40%+20%~200%

营养风险概念分析及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概念分析及营养风险筛查(于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于康 “营养风险”的概念分析 尽管多年来的文献中常提及“营养风险”这个名词,但直到2002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urop ean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以Kondrup为首的专家组才在128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RCT)的基础上,明确“营养风险”的定义为“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应特别强调的是,所谓“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并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the risk of malnutrition)”。营养风险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outcome)密切相关”。只有改善临床结局才能使患者真正受益,即改善临床结局是临床营养支持的终点(endpoint)。 对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可从两方面理解:即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由于营养因素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较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大;同时,有营养风险患者有更多的机会从合理的营养支持中受益。已有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可能通过营养支持改善临床结局。以蒋朱明为首的协作组于200 6~2009年的队列研究的结果显示: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手术前或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是改善结局的“保护”因素,体现在感染有关并发症减少的结局指标的改善,为下一步扩大到东、中、西部城市医院的大范围的队列研究提供了基础。 理解和应用“营养风险”概念的临床意义 上世纪70~80年代,接受营养支持的病例几乎全是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 nutrition,PEM)的患者。在1986年前,我国每年接受规范的肠外肠内营养的患者仅以千例计。故当年应用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较严格,适应证问题并不突出。但目前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例每年以数百万计,客观上必然需要重新判定肠外肠内营养的适应证。这就需要判定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营养支持计划。有营养风险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后,大部分患者有改善结局的效应,包括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若不能获得合理的营养支持,存在发生不利于患者临床结局的风险,影响患者的康复。如果不存在营养不足或/和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可能不改善结局。 因此,有必要对每一个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其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并根据筛查结果,结合临床,采取相应措施,即给或不给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承担此项工作的应当是病区主管医生、经过培训的护士、营养医师和营养师。 2004年12月4日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一届常委会决定成立“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营养支持、结局与费用”协作组。并先后进行了第一阶段(大医院,13个中心,15098例住院患者)和第二阶段(中、小医院,13个中心,13000例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的描述性研究工作。协作组的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显示:15098例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不足)总发生率为12.0%,远远低于前几年传说的有70%患者营养不良(不足)。而营养风险总发生率达到35.5%。在第二阶段调查结果显示(期中小结5690例资料):中小医院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总发生率分别为10.4%和33.8%。上述调查中显示,在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仅有32.8%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即:应该用营养支持的患者仅有1/3使用);而同时却有10.0%的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也接受了营养支持(即:不该用营养支持的患者也有1/10使用了营养支持)。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有:①有的患者或家属要求医师给予营养支持,认为营养支持用得“越多越好”;②有的患者没有医疗保险,虽然需要用营养支持,但患者无经济条件来支付营养支持的费用; ③也有的医生受药厂的“驱动”,给不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用营养支持;④有的医师根据个人有限的经验或“拍脑袋”来定是否给患者用营养支持,难免发生偏差。当然还可能有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参与。在此背景下,“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营养支持、结局与费用”协作组第三阶段的“有营养风险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改善结局”队列研究才可能进行。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指南

营养风险筛查 ____ 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推出新了营养评价工 具一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是指,结合疾病和创伤等应激状态对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或(和)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等因素所造成营养功能障碍的风险所共同定义的。能够动态地评估患者有无营养风险其方法简单易行、实用;从4方面问题来评定住院患者是否处于营养风险及程度如何,是否是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以及预后如何。采用评分的方法对营养风险加以量度;对于总评分>3 分的住院患者要求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最高分是7分;对评分暂时<3分者,暂不进行临床营养支持,但需定时再次进行NRS 营养风险筛查临床应用的价值:1、以评分是否达到或大于3分作为有无营养风险的标准,评定出的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后,其良性临床转归比例较高。2、《NRS 2002>在预测营养不良风险和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反应方面,具有其他工具所不可比拟的优势。3、《NRS 2002>被欧洲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估的首选工具。4、对于不能确切测量身高体重的一小部分患者(如严重水肿等患者),无法得到可靠的体质指数(BMI)数据,欧洲也考虑应用白蛋白水平(< 30 g/L来评估这一小部分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5、NRS的核心指标来源于128个临床进行系统评价随机对照研究的结论。 营养风险筛查的核心问题:1、原发疾病对营养状态影响的严重程度。2、近期内(1?3个月)体重的变化。3、近1周饮食摄入量的变化。4、体质指数(身高、体重)。通过床旁问诊和简便人体测量即可评定。5、将年龄作为营养风险因素之一,70 岁以上判定营养风险程度为1分。 营养风险筛查方法是: 第一步:首次营养筛查。

营养风险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营养风险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背景 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规范化营养支持疗法步骤包括营养筛查、营养评定、营养干预及监测【1】。其中营养筛查是第一步【2】。营养筛查需要选择合适的筛查工具。2016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和美国胃肠病协会成人营养支持指南均指出在众多的筛查工具中,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同时考虑到营养状态的改变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是推荐的筛查工具【3-4】。NRS 2002也被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和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ESPEN)多个指南及共识推荐【5-6】。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在2002年ESPEN德国慕尼黑年会报告,2003年在ESPEN杂志《临床营养》发表【2】,被ESPEN指南推荐【6】。NRS 2002是基于10篇文献(9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观察研究)制定,以12篇随机对照研究为基准,在128篇随机对照研究中进行了回顾验证,具有循证医学的基础。2004年CSPEN成立,次日常委会组建“营养风险-营养不足-支持-结局-成本/效果比(NUSOC)多中心数据共享协作组”。以工作坊(workshop)形式,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王国医院Kondrup和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Nolan指导下,结合中国人数据进行修正,按三阶段计划开展前瞻调查研究。前后近20个城市大中型医院参加NUSOC工作坊。经“工作坊”互相学习、反复论

证、自我否定以及改进研究计划的漫长过程,对NRS 2002进行前瞻横断面调查研究(第一阶段)、前瞻队列研究(第二、三阶段),做了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在中国的临床有效性验证,结论显示,给予有营养风险(NRS 2002≥3分)患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结局指标【7-13】。 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卫生行业标准《临床营养风险筛查》(WS/T427-2013)【14】。基于该工具在国内进行的前瞻临床有效性验证,2009年,“营养风险”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上,2017年在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参保人员使用西药部分第234~247号“胃肠外营养液”、第262号“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第1257号“肠内营养剂”,需经“营养风险筛查明确具有营养风险时方可按规定支付费用”【15】。 随着科研及临床工作的广泛开展,临床医护人员、医疗保险相关工作人员在落实和使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方面仍然存在疑问。NUSOC协作组制定本共识,以进一步统一营养风险的相关概念及规范应用步骤,指导科研及临床工作,落实医疗保险政策,达到“规范应用,患者受益”的目的。 2 名词术语 本共识名词术语来源于201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名词》预公布及结束公示后修正稿【16】。并参考20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