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河斜坡式码头集装箱装卸工艺_浮式桥式集装箱起重机

内河斜坡式码头集装箱装卸工艺_浮式桥式集装箱起重机

内河斜坡式码头集装箱装卸工艺_浮式桥式集装箱起重机
内河斜坡式码头集装箱装卸工艺_浮式桥式集装箱起重机

工作幅度m

12 7旋转速度r/min0.8 8趸船型宽m

有效前伸臂m

30/60 7小车运行速度m/min120 8大车运行速度m/min

集装箱装卸工艺

目录 一、集装箱吊具------------------------------------------- 3 二、集装箱装卸船机械--------------------------------- 6 三、集装箱水平运输机械------------------------------ 13 四、集装箱堆场作业机械------------------------------ 14 五、集装箱的结构---------------------------------------- 21 六、集装箱的标识---------------------------------------- 23

第一节、集装箱吊具 一、 集装箱简易起吊方法 当在非集装箱专用码头上装卸集装箱时,可以采用钢丝绳用吊钩起吊。 其中a )、b )、c )种方式由于受力状态不好,一般只适用于轻箱、小箱。图4-5 d )使用的方法在起吊大箱时,对夹角min α有如下的要求 min α

二、集装箱专用吊具 集装箱专用吊具(Spreader)是用于起吊集装箱的属具,主要有3种类型:固定式、组合式和自动式。 1.固定式吊具:是一种只能起吊一种集装箱 的吊具(见图4-6),其特点是结构简单、自重轻,价格便宜,但是对箱体类型的适应性较差。 更换吊具往往要占用较多时间。 2.组合式吊具:将起吊不同尺寸的集装箱的 吊具组合使用的一种集装箱专用吊具。其特点是结构简单,自重较自动式要小(一般为4-7t)这种吊具多用于跨运车和正面吊上。

3.自动式吊具:通过伸缩臂,可以改变吊具的臂长,以达到起吊不同尺寸集装箱的要求。特点:使用灵活,自重较大,9—10t。集装箱装卸桥广泛使用。 4.双箱吊具:用一个集装箱吊具可同时起吊两个20ft的集装箱的一种专用吊具,双箱起吊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船舶的装卸效率。

节能减排示范项目集装箱码头集卡全场智能调度系统

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集装箱码头集卡全场智能调度系统 综合点评:上海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也是国家集装箱运输9大干线港之一,2007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15万TEU,居世界第二位。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是上海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的主港区,共配有682辆集卡,每年消耗柴油达17600吨以上。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提高港口装卸效率,减少集卡空车行驶距离,降低单位能源消耗,上海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研究探索,对传统集装箱装卸工艺进行大胆技术创新,自主开发了先进的集卡全场智能调度系统(Tractor paging subsystem,简称TPS系统)。 TPS系统是将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产品,是集装箱码头改革传统装卸工艺、实行码头快装快卸、合理控制燃油消耗的成功范例。通过使用该系统,码头管理者可以合理配置水平运输机械,优化集卡调度过程,提高集卡作业效率,从而减少作业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TPS系统的应用改变了集装箱码头传统的集卡管理模式,在国内港口企业中属首创。该系统经过多年的现场调试、应用和运行验证,已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和经济效果,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贡献。 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其节能创新理念、系统设计原理及软件产品,在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码头集卡全场智能调度系统”推广材料 ——交通部节能减排专家工作组 一、概况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港口集团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集装箱装卸运输集团,占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四分之一,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航区最广的港口集团。上海港经过多年的建设,将逐步形成以码头和集装箱经营为主体,辐射国内、国际市场的跨地区、跨国经营的格局。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56145万吨,排名世界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为2615万TEU,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港。 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一些集装箱码头出现了硬件设施跟不上发展速度的情况,以上港集团振东分公司为例,该公司由外高桥二期和三期集装箱码头组成,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外高桥地区,建设规模为5个大型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岸线长度1566m,堆场纵深875m,陆域面积165.9 万㎡。现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26台,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76台,场内水平运输机械集卡119台,设计吞吐量250万TEU/a。该码头投产于2000年,当年吞吐量即达到设计能力,成为当时世界

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优化系统

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优化系统 专家点评 1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传统集装箱作业模式下,货主提箱时按照箱号进行提箱,且时间不定,因此提箱时翻倒箱成为集装箱码头常有的现象。此外由于采用传统固定机械配置的生产组织模式,使得一组装卸机械只为指定的一条作业线服务,从而造成设备空载率较高,浪费了能源和设备资源。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针对上述情况,研发了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优化系统,在集装箱的收发箱方面推行“按提单号提箱”的新模式,在装卸船方面研发了“集卡最优路径”系统,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2)项目主要内容 该项目包括两方面内容:“按提单号提箱”新模式和集卡最优路径系统。 “按提单号提箱”新模式主要内容有:一是进口重箱预约提箱,二是进口提重箱由按箱号提箱改为按提单号提箱。要求码头对进口货物按提单号进行集中堆码,客户需凭有效单据到码头进行预约提箱受理,在预定的提箱时间前,码头安排机械到相应场地做提箱准备。提箱时,货主按提单号提箱,计算机系统自动派发该提单中最适合场地机械作业的箱号及其位置。 集卡最优路径系统动态地实现码头不同集装箱船舶的边装边卸,作业机械不仅仅属于一条固定作业线,而是为整个码头所共享,在整个码头范围内获取最优化的作业指令。通过全场智能调控,根据作业线需求的优先级,兼顾路径最短化原则,动态配置集卡作业,使场内所有的集卡同时为所有的作业线服务。 (3)项目实施情况 该项目目前在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应用,项目投资额23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年。预计每年可节约能源1344吨标煤,单位节能量为1.7万元/吨标准煤。

2项目评价 (1)项目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评价 该项目有利于提高集装箱码头生产组织、调度和运输智能化水平,实现机械设备的资源共享,减少机械空载运行和待机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及作业效率,在国内同类码头处于领先水平。该项目经不断完善、改进,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2)项目节能与环保潜力评价 该项目技术在同类码头应用较少,推广潜力较大。 (3)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该项目投资额2300万元,此外还有系统运行的维护、管理费用等,实施后每年预计可降低总成本费用为772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年。 (4)项目的推广应用条件 该技术需要相关的科技人员投入时间进行系统的研发、测试、改进及用户培训等工作,较适宜在大型集装箱码头进行推广。 (5)项目推广价值评价 该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适合在大型集装箱码头进行推广。 3存在问题及推广建议 (1)由于码头作业模式、规模存在差异,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按提单号提箱”新模式的推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船舶调度和配载等因素对集卡最优路径系统的实施效果有一定影响。 (3)本项目需较大的初期投入资金及人力物力。 (4)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指导节能减排工作中,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并适当给予财政补助。 (5)建议项目实施单位进一步完善该系统的相关技术。 (6)建议大型集装箱港口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和研发能力采用该技术。

高效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方案

摘要:提出4个与高效岸桥相匹配的高效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方案,并进行初步比较。认为:全自动装卸工艺系统将成为现代集装箱码头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效;装卸工艺;岸桥 随着集装箱船舶的不断大型化,大型集装箱船舶择港停靠,对港口的要求已不仅是航道水深和较好的服务条件,更重要的是具有高效快捷便利的装卸工艺系统和较短的在港停留时间。如一艘8 000~10 000 TEU的超巴拿马集装箱船,希望港口在10 h之内完成3 000 TEU的装卸船效率,否则是不经济的[1]。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出现了双小车岸桥、双40英尺岸桥和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等高效岸桥。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是个系统工程,仅仅是装卸船效率的提高还远远不够,如何使与高效岸桥相关的水平运输、堆场作业及堆场管理等环节合理配置,实现装卸系统高效化,是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设计所追求的主要技术指标。 l 双40英尺和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的主要技术特征 一代代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的出现,对装卸设备的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满足快装快卸的要求,出现了双40英尺和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 1.1 双40英尺岸桥 如图1所示,双40英尺岸桥的特点是吊具下可同时起吊2个40英尺或4个20英尺集装箱。普通集装箱岸桥一次只能吊1个40英尺箱或2个20英尺箱。理论计算这种新型的双40英尺岸桥单台装卸效率比普通集装箱岸桥高50%以上[2]。 双40英尺岸桥具有2套独立的起升系统以适应一次装卸2个40英尺集装箱。或装卸4个20英尺集装箱,也可以起吊2个质量达65 t的20英尺集装箱。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双40英尺岸桥,其双吊具下的起重量为80 t,单吊具下的起重量为65 t,满载起升速度为90 m/s,小车运行速度240 m/s,起升高度43 m,外伸距大于61 m,轨距30~35 m。自2005年首台在上海港外高桥五期工程成功应用以来已得到世界各个大型集装箱港口的认可并广泛使用。 图1 双40英尺岸桥 1.2 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 如图2所示,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是继双小车岸桥和双40英尺岸桥之后。为迎接航运界进人超巴拿马时代快速装卸的又一产物。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是综合了双40英尺岸桥和双小车岸桥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超大型新型集装箱岸桥。理论上这种新型岸桥装卸效率可达90~100自然箱/h[3]。

集装箱码头AGV概述(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目录 一背景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三集装箱码头AGV运输系统 (7) 3.1集装箱码头布置形式 (8) 3.2 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 (10) 3.3集装箱码头AGV运输系统组成及特点 (13) 3.4AGV调度系统 (16) 四集装箱AGV面临的一些问题 (19) 4.1技术 (19) 4.2工艺 (19) 4.3环境 (20) 4.4经济 (20) 五总结 (20)

集装箱码头AGV概述 随着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的迅速增加,自动化装卸和搬运设备的广泛应用,集装箱码头的调度作业变得日益复杂,进而影响到集装箱码头的整体作业效率。作为码头水平运输系统中自动搬运设备的自动导引小车(AGV),面临着空载时间长、重载率低等问题,目前已成为集装箱码头调度研究的热点。如何使AGV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保证有效的利用率,低故障率和高效率工作,需要全面分析集装箱码头工作调度原理和如何调度AGV以实现最优的动态分配。 一背景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港口码头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越显重要。集装箱码头在集装箱运输中起着海陆货物中转、进出口货物装卸的作用,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促进了集装箱码头的快速发展。 集装箱码头(Container Terminal)是指能够容纳完整的集装箱装卸操作过程的具有明确界限的地方,其中包括货运站、办公生活区域、码头前沿、堆场等陆域部分和泊位、港池、航道、锚地等水域部分。集装箱码头是货物的缓冲地和交接点(集装箱货物在集装箱码头转换运输方式),也是水运和陆运的枢纽站,集装箱码头不仅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日益加强的作用。 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港口在国际海运业中的地位大幅上升,港口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依靠扩大港口规模转变到注重提升港口服务质量、完善临港产业链、提升港口运营效率等建设上来。目前随着航运经济的复苏,未来数年内,我国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增长速度仍然为年均8%到30%,为了满足货物装卸需求,港口作业要从优化作业方式和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装卸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 港口是集装箱的集散地,特别是大型港口,集装箱在装船前或

集装箱装卸工艺系统优化方案的研究

集装箱装卸工艺系统优化方案的研究 ——上港集团装卸工艺系统的应用分析与革新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振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于慧婷 1综合概述 港口装卸工艺的实质是实现港口生产中货物位移的方法,是货物的换装过程抽象性的描述,其物质表象就是港口装卸机械化系统。具体的说就是按照一定的劳动组织形式、运用装卸机械及其配套工具(或称机械化系统)等物质手段,遵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完成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作业过程。集装箱装卸工艺是指装卸集装箱的方法。集装箱装卸工艺决定码头装卸机械设备、码头装卸生产作业组织和劳动生产率。 随着我国集装箱吞吐量的突飞猛进,国内一些港口出现了硬件设施跟不上发展速度的情况。许多港口码头致力于内部挖潜,尤其是研究如何突破传统装卸工艺系统的瓶颈,这使得通过装卸工艺的应用和革新来提高集装箱港口的综合效率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工艺内容,以及如何实现进行工艺革新的实践,从而使装卸效率全面提高。 研究背景 装卸工艺是港口生产的方法 港口编制作业计划,采取相应的对策和组织现场装卸生产,都要以一个事先研究和编制的装卸工艺方案为依据。在研究和制定装卸工艺中,对所须配置的人力和机械,使用什么装卸工具,以及采取怎样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甚至连各个工序之间能力的平衡,都要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计算。否则,会降低装卸效率,影响生产定额的完成。 装卸工艺是港口建设设计和选用装卸机械机型的重要依据 规划一个港口和建造一个码头,在货种和靠泊船型确定以后,首要的是考虑采用什么样的装卸工艺方案,这不仅影响今后的生产规程,更是日常装卸赖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涉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泊位)的经济效益等问题。 装卸工艺是提高港口装卸效益的组织工作基础和技术保证 不同的工艺方案,体现了不同的生产水平。比如,采用专业化方式装卸比非专业化方式效率高等。港口装卸工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港口企业的装卸效益。 装卸工艺是保证生产安全质量的基础 任何装卸过程,都必须具有完整合理的装卸工艺规程,它是通过对人、机、货物、方法、环境5大因素的控制要求来达到目的。所以,按装卸工艺规程来操作,一般就可确保生产的安全质量。 研究对象 装卸工艺的基本内容 根据港口装卸工艺在港口装卸作业中所起的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装卸机械设备类型的选择和装卸工属具的选用设计; 2)装卸工艺流程的合理化; 3)货物在运输工具和库场上的合理配置和堆码; 4)采用先进的操作方法; 5)制定和完善装卸工艺操作规程。 装卸工艺过程的分析 装卸工艺过程的实现既包括装卸作业的操作方法、作业顺序,又包括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维护工艺纪律的生产组织程序。它是货物从一种运输工具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上所

集装箱码头AGV概述

目录 背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集装箱码头AGV运输系统 (5) 3.1 集装箱码头布置形式. (6) 3.2 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 (7) 3.3集装箱码头AGV运输系统组成及特点 (9) 3.4AGV调度系统 (11) 四集装箱AGV面临的一些问题 (13) 4.1 技术 (13) 4.2 工艺 (14) 4.3 环境 (14) 4.4 经济 (14) 五总结 (14)

集装箱码头AGV既述 随着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的迅速增加,自动化装卸和搬运设备的广泛应用,集装箱码头的调度作业变得日益复杂,进而影响到集装箱码头的整体作业效率。作为码头水平运输系统中自动搬运设备的自动导引小车 (AGV,面临着空载时间长、重载率低等问题,目前已成为集装箱码头调度研究的热点。如何使AGV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保证有效的利用率,低故障率和高效率工作,需要全面分析集装箱码头工作调度原理和如何调度AGV以实现最优的动态分配。 背景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港口码头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越显重要。集装箱码头在集装箱运输中起着海陆货物中转、进出口货物装卸的作用,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促进了集装箱码头的快速发展。 集装箱码头( Container Terminal )是指能够容纳完整的集装箱装卸操作过程的具有明确界限的地方,其中包括货运站、办公生活区域、码头前沿、堆场等陆域部分和泊位、港池、航道、锚地等水域部分。集装箱码头是货物的缓冲地和交接点 (集装箱货物在集装箱码头转换运输方式) ,也是水运和陆运的枢纽站,集装箱码头不仅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日益加强的作用。 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港口在国际海运业中的地位大幅上升,港口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依靠扩大港口规模转变到注重提升港口服务质量、完善临港产业链、提升港口运营效率等建设上来。目前随着航运经济的复苏,未来数年内,我国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增长速度仍然为年均8%到30%,为了满足货物装卸需求,港口作业要从优化作业方式和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装卸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 港口是集装箱的集散地, 特别是大型港口, 集装箱在装船前或卸船后都需要临时堆放在多个不同分类的暂存区(货场) 。港口集装箱每天的装卸量很大, 搬运频率很高。目前国内采用的是人工操控的机械化、半自动化作业方式,实现在船———岸桥———货场( 往往还分前方和后方2 级) ——收发货点之间的频繁装卸、往返搬运作业。往返搬运一般用牵引车带平板挂车、跨运车、吊运车、集装箱叉车等, 均为人工操作。缺点是: (1) 种类杂, 数量多, 管理成本高; (2) 除集装箱叉车外,其他设备每次搬运都需吊具重复抓持或夹持,故障率高,可靠性差, 维护成本高; (3) 集装箱叉车的平衡能力有限,大吨位的少; (4) 完全要人工操作, 准确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 箱、车、人的安全性均不好; (5) 昼夜生产, 每个作业环节都离不开人, 人力成本高; (6) 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等技术只能在独立单元内实现, 形不成系统。能力、速度、可靠性、安全性、效率、效益的提高受制约。 为了满足集装箱船舶装载能力最大化和集装箱船舶停靠港口时间最小化的要求,集装箱码头需要不断提高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水平,如果配备大量人员、集卡和堆场,将会导致增加营运成本,同时也会加大管理难度。由于集装箱码头吞吐量日益增长,提高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迫在眉睫,自动化和半自动化采用的趋势显而易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特别是条码、电子标签、光电探测、图像识别、激光扫描、网络通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 为集

集装箱码头装卸操作实务(doc 32页)

第四章集装箱码头装卸实务

第一节集装箱码头概述 一、集装箱码头的功能 在现代集装箱运输链中,集装箱码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集装箱码头又成为物资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地,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平合。在传统的运箱链中,集装箱码头只是供集装箱船舶停靠和装卸作业的场所,在现代物流链中,集装箱码头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 (1)集装箱码头是海运与陆运的连接点,是海陆多式联运的枢纽。现代运箱中,海运占有75%以上的份额,国际集装箱运输都是以海运为中心,通过码头这一连接点,将海运与两岸大陆的陆运连接起来,并通过内陆运输,实现货物从发货人直至收货人的运输过程。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绝大部分是海陆多式联运,集装箱码头不仅是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连接点,同时,与运输有关的货物、单证、信息以及集拼、分援、转运、存储等业务管理也在集装箱码头交叉、汇集,从而使集装箱码头成为多式联运的枢纽。 (2)集装箱码头是换装转运的中心。随着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国际集装箱海运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原来单一的港一港运输转变为干线与支线相结合、以枢纽港中转为中心的运输,形成了“中心一辐射”的新运输格局。在这一新运输格局中,集装箱码头,尤其是处于重要地位的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成为不同区域的国际货物转运中心,通过集装箱码头的装卸转运,把干线与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规模效益,实现货物从始发港到目的港的快速运输。 (3)集装箱码头是物流链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物流把运输和与运输相关的作业构成一个从生产起点到消费终点的物流链,在这个物流链中,力求在全球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使综合成本最低、流通时间最短、服务质量最高。由于集装箱码头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已成为现代物流中重要的环节,并为物流的运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代国内外的大型港口均纷纷进军现代物流业,说明了现代物流已赋予了集装箱码头新的功能,也为现代集装箱码头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集装箱码头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一)集装箱码头的特点 1.码头作业的机械化、高效化 现代集装箱码头无论是岸边装卸、还是水平搬运和堆场堆垛等作业均已

集装箱码头集卡调度与数量配置优化

集装箱码头课程设计 集装箱码头集卡调度与数 量配置优化 姓名陈迪 学号0632100004 专业国航061班

上海海事大学二○○九年六月

摘要 随着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码头的迅速发展,在集装箱码头对装卸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探讨了在集装箱码头集卡传统调度的基础上,考虑了集卡的装卸时间及运输时间等问题,提出在数字化技术环境下的集卡数量配置的优化方案,通过SPSS软件和EXCEL进行数值仿真实验。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集卡和桥吊配合作业效率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字:集卡,调度优化,数量配置

1 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集装箱船舶的日趋大型化、高速化,迫切要求集装箱码头配备与之相应的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和运输体系,也要求集装箱码头实现作业高效化、自动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加速车、船、箱的运转,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集装箱码头的整体运营效益。 集卡是集装箱堆场中灵活、数量大、工况复杂的水平运输机械,因此要想完成堆场机械的高效运行必须合理解决堆场集卡调度问题。在装卸过程中,通常根据岸边装卸桥的作业顺序分配调度集卡,完成集装箱在船边和堆场间的水平运输。集卡调度就是为每台装卸桥分配集卡,并且决定为其服务顺序,其目的是降低装卸桥等待时间,提高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 为了提高码头的吞吐量和客户服务水平,世界各地的集装箱码头都已经加大了新的技术投入,新型决策支持系统被广泛采用。目前针对集装箱码头内车辆调度问题,许多码头采用了AGV自动导航集卡,ASC自动场桥,GPS等技术i,以获得更精确的信息,降低人力投入成本以及资源浪费。国际上对于集卡的研究,大多是关于AGV自动导航集卡的研究,如Bish ii提出AGVs动态调动模型,采用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减少船舶在港时间;Vis iii建立了具有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调度模型,以最小化AGVs的需求数量等。在集卡运输方面,Kozan iv 等运用启发式算法研究集装箱码头集卡运输问题,讨论了影响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的因素;Kim v讨论在装船时叉车和场桥取箱路径优化问题,采用了整数规划方法进行建模和求解。在中国,杨静蕾vi研究了码头物流路径的优化问题,吕显强vii等建立了集装箱码头分派车辆的整数规划模型,严政和陶德馨viii分析了基于动态优化组合的集装箱码头集卡调度问题。 本文将采用EXCEL的仿真模式对集装箱码头集卡调度系统与模型仿真研究,对集卡的运行和作业效率的数据进行比较,提出集装箱码头集卡调度的优化方案。 2 目前集卡调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对集卡调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AGV调度,因为AGV系统一般配有密集的传感器网络,位置信息较详细,运行也比较稳定。但是国内港口目前尚未使用AGV系统,而是采用有人驾驶的集卡,这种情况下控制室可以获得的有关集卡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同时有人驾驶的人为因素也增加了控制的码头不确定性。 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更偏重于理论方面,并且选取的验证模型的普遍性不强,过于特殊,规模也比较小,造成了验证过程偏离实际,存在着逻辑上的不完善等问题。 另外,目前的研究核心依然是同船调度问题,虽然已有学者对两船一装一卸情况下的集卡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对于实际的全场集卡调度问题还是缺乏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是因为全场调度的规模大,不确定性强,很难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 3 集装箱码头集卡调度的优化 我国国内的集装箱码头大多采用“作业线”生产方式进行船舶装卸作业,这是指集装箱码头为到港船舶配备装卸设备时,首先根据船舶资料和箱量情况为船舶配备装卸桥,然后再为每个工作桥吊配备固定台数的固定集卡。当某一辆集卡配备给某“作业线”后,这辆集卡只能运输此作业线上的集装箱,而不能承载其他作业线的运输任务。我国的集装箱码头一条作业线上机械的配置大约为一台岸桥对两台场桥,六至七辆集卡固定为一台岸桥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岸桥多么空闲,这些集卡都不会脱离该岸桥去执行其他任务,也不论岸桥多忙碌,即使出现岸桥等待集卡的现象,也不会有新的集卡加入来加速完成任务。这样,就需

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动态调度方法[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工业工程 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动态调度方法 绪论 如何在现有装卸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作业效率,已成为近阶段港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专用集装箱集卡(简称集卡)是集装箱堆场中灵活、数量大、工况复杂的机械设备,因此要想完成堆场机械的高效运行必须合理解决堆场集卡调度问题。本课题就是为了研究在多种装卸(如大船作业边装边卸、装卸协同作业)等情况下,集卡车的动态调度方法,保证集卡在装卸后可就近投入其他需要的作业路中,大大缩短集卡的空载行驶时间和距离。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外港航企业的抢滩登陆,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十分激烈。研究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竞争力,对我国的港航运输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集装箱头吞吐量的快速增长,集装箱码头对装卸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当国内众多港口在兴建集装箱枢纽港和努力提高港口吞吐量的时候,人们往往乐于追求先进的设施设备,而忽视高效率的基础———生产组织管理,因为有形的先进硬件比无形的管理更加直观,更能让人们接受。但硬件设施设备属于一种长期的投资,投入成本高,回收慢。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1 研究的基本内容 调研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动态调度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形状:运用集卡车线路优化模型、NCL语言建模、数值建模集卡调度Q学习算法、作业系统仿真、基于蚁群算法的港内集装箱运输调度模式,集卡调度系统(TPS)等方法对集卡车的调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总结现有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调度方法的优缺点:传统集卡调度模式是根据本码头的实际操作业务量,对每台岸边桥式起重机配备5~6辆集卡,配备的集卡

集装箱码头系统

《集装箱码头系统》

一、码头业务流程图

二、系统图示 系统功能描述 管理系统中涉及的各种基础运作代码及数据。包括:

集装箱代码、ISOCODE、箱型、尺寸、材质。 船舶资料 船舶基础信息:包括船舶代码、船名、船籍、呼号、吨位、吃水、船舶结构信息。 船舶结构:定义集装箱船舶每个 BAY的放箱条件,包括该BAY中可放箱的尺寸、箱型、是否可放危品。 港口资料 定义港口国际标准代码、港口信息。 航线信息 定义航线名称、航线经靠港口、航线代码。 外部单位资料 定义、维护与码头业务关联的外部协作单位资料。 包括:船公司、箱主、拖车公司。 码头内部资料 堆场结构定义:集装箱堆放场位按照场位号、栏位号、BAY号、排号构成,系统中在此定义。 场地信息 堆场图形位置定义:定义堆场内部各区域的图形位置,以便系统中按实际堆场布局显示堆场信息。 部门信息 定义码头内部各部门的具体信息。 设备资料 定义码头内部主要操作设备的基础资料。 系统流程图 2、计划模块 系统功能描述 计划部门负责在船舶到港前,预先调配场位、设备、人员等相关资源,对整个码头即将发生的集装箱进出口业务进行资源分配,使装卸船、收发箱、堆场内部操作等业务

发生时能够按照计划进行。 根据商务合同生成长期船舶预报(班轮)计划。 根据船公司发来的船舶到港预报信息登记近期船期计划(确报)。 相关重要信息包括: 海关十六位舱单号码录入(进口航次、出口航次),其中船舶编码为12位,航次编码为4位; 船舶资料、航线信息、来去港、预计装卸量; 进出口船公司; 进出口航次; ETA、ETD; 是否需要联检。 根据船期计划及泊位分配利用情况,对预计靠泊的船舶指定停靠泊位,通过将泊位分配情况按照船舶预计到港时间(ETA)排序,形成泊位计划图(BA),该图用以观察码头泊位利用情况。 设备及人员分配计划 根据泊位计划及船期计划信息,对船舶装卸作业所需要的资源进行预分配。 包括: 按贝及设备情况划分船舶作业线; 按作业线、贝分配岸边作业设备(门机、岸桥); 分配场内作业设备 (场桥、叉车); 指定人员作业班次及具体作业人员。 堆场计划 码头日常业务运作中,堆场的合理堆放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在进出口业务、外堆场业务发生前,计划人员需要及时制定堆场计划,按照业务要求(船名、航次、船公司、箱主、尺寸等),指定堆存区域,以便在收发箱、装卸船、堆场内部操作时,系统根据集装箱属性查找堆场计划,从而自动指定堆存区域,使整个堆场箱的堆放符合堆场计划的要求,达到提高堆场利用效率、降低捣箱率的目的。 计划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随时根据现场运作情况及业务预报管理堆场计划,在船期计划、外堆场收发箱计划制定后,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及船舶到港时间、收箱时间制定堆场计划。因此,计划人员应具备对整个堆场布局的掌握与调控能力,以便使堆场计划能够满足将要进场箱的堆场要求。 可指定值的具体属性:船公司、箱主、进口船名、进口航次、出口船名、出口航次、ISO代码、卸货港、目的港、重量级别、箱型、尺寸、空重、箱字头、冻柜、危品。 每个属性可选择多个值,使不同值的集装箱能够摆放到同一场位。 指定堆存场位。 设定堆场计划有效期间,堆场计划在有效期间激活。 移箱计划 在堆场操作中,常常需要将单个或批量的集装箱移动场位,此类作业与杂项作业一样,需要预先明确目标场位。 在堆场BAY图上通过拖拉移动单个集装箱; 批量移箱: 选定移动方式:按层从左往右、按层从右往左、按列从上到下、按列从下到上;

新型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工艺方案探讨_林浩

新型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工艺方案探讨 林浩,唐勤华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摘要:分析国外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发展情况及其主要技术特点,针对当今自动化码头存在的作业效率和稳定性不够理想的状况,就大幅提高自动化码头作业系统的效率、工作可靠性和营运经济性的技术路线,介绍国内自主研发的全轨道式新型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装卸工艺方案。 关键词:集装箱;自动化;高架式轨道穿梭系统;双40′岸桥中图分类号:U 656.1+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72(2011)01-0158-06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chnological schemes for new type automatic container terminals LIN Hao,TANG Qin-hua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Co.,Ltd.,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jor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atic container terminals in foreign countries,and presents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chnological schemes for track-pattern new -type automatic container terminal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inadequat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automatic terminals and the way to grea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operating reliability,and economical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automatic terminals. Key words:container;automation;overhead track shuttling system;double 40′shore bridge 收稿日期:2008-09-08 作者简介:林浩(1960—),男,教授级高工,从事装卸工艺、机械专业。 随着世界集装箱海运量的大幅增长和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如何有效地提高码头装卸船效率、降低营运成本已成为业内港口规划、建设和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 欧洲由于其高昂的人力成本和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一些大型集装箱港口的建设选择了自动化方案,先后建成了荷兰鹿特丹的ECT 集装箱码头、德国汉堡的HHLA 码头和最新的鹿特丹EUROMAX 集装箱码头等一些较典型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它们代表了世界集装箱自动化作业系统的发展历史和最新技术水平。这些码头在集装箱装卸系统、平面布置等方面开发了一些值得称道的创新工艺方案:汉堡HHLA 码头采用了自动化 程度较高的双小车岸桥,将码头上自动导行车(AGV)的作业车道布置在岸桥的后轨后面,避免了早期鹿特丹ECT 集装箱码头将AGV 作业车道布置在岸桥轨内,AGV 需从泊位的两端进出容易造成交通拥挤的问题;堆场采用垂直布置的大小跨套叠的轨道场桥方案解决了大型、高密度集装箱堆场需要2台堆场设备在同一箱区内作业的互相穿越问题。最新的鹿特丹EUROMAX 集装箱码头采用了AGV 直接深入垂直布置的轨道场桥堆场,在解决同一箱区内作业堆场设备互相穿越问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避免了HHLA 码头方案需轨道场桥带箱高速运行带来的对能耗和作业效率的影响。从这些自动化码头的运行情况看,后 2011年1月 第1期总第449期Jan.2011 No.1Serial No.449 水运工程 Port &Waterway Engineering

集装箱码头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54707498.html, 集装箱码头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 作者:孙凯 来源:《集装箱化》2013年第07期 随着集装箱船舶日益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双40英尺岸桥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国内外大型集装箱码头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日臻完善,为提高码头作业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及提升码头核心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本文以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盛东码头)和高雄高明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高明码头)为例,分析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以期为集装箱码头成功应用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提供参考。 1 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应用概况 1.1 双40英尺岸桥作业效率 盛东码头共有34台岸桥,其中双40英尺岸桥13台;高明码头共有8台岸桥,全部为双40英尺型。这2个码头的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均非常成熟,作业箱量占各自作业总箱量的30%以上,主要用于装卸空箱和40英尺重箱,在不超重的情况下偶而进行4个20英尺重箱的同时作业。盛东码头双40英尺岸桥的平均作业效率为每小时35个自然箱,干线船的卸船效率和装船效率分别不低于每小时50个自然箱和每小时40个自然箱;高明码头双40英尺岸桥的平均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45个自然箱。 1.2 双40英尺岸桥与普通岸桥比较 (1)初始投资振华重工生产的普通岸桥的价格约600万美元,双40英尺岸桥的价格约900万美元。 (2)能耗盛东码头普通岸桥的单箱耗电量为/TEU,双40英尺岸桥的单箱耗电量为 h/TEU;因此,双40英尺岸桥的作业效率必须比普通岸桥提高至少20%以上才能抵消其所增 加的运营成本。 (3)故障率根据盛东码头和高明码头双40英尺岸桥的使用情况,在最初使用的6个月内,双40英尺岸桥的故障率约为普通岸桥的2~3倍;使用1年后,双40英尺岸桥的故障率逐步趋于平稳,但仍高于普通岸桥约20%。在双40英尺岸桥发生的故障中,60%属于吊具故障,40%属于双起升系统故障。 2 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主要影响因素 2.1 箱型结构

集装箱装卸工艺

目录

一、集装箱吊具------------------------------- ------------ 3 二、集装箱装卸船机械------------------------- -------- 6 三、集装箱水平运输机械----------------------- ------- 13 四、集装箱堆场作业机械----------------------- ------- 14 五、集装箱的结构----------------------------- ----------- 21 六、集装箱的标识----------------------------- ----------- 23

第一节、集装箱吊具 一、集装箱简易起吊方法 当在非集装箱专用码头上装卸集装箱时,可以采用钢丝绳用吊钩起吊。 其中a)、b)、c)种方式由于受力状态不好,一般只适用于轻箱、小箱。图4-5 d)使用的 α有如下的要求方法在起吊大箱时,对夹角min α min

二、集装箱专用吊具 集装箱专用吊具(Spreader)是用于起吊集装箱的属具,主要有3种类型:固定式、组合式和自动式。 1.固定式吊具:是一种只能起吊一种集装 箱的吊具(见图4-6),其特点是结构简单、自重轻,价格便宜,但是对箱体类型的适应性较差。更换吊具往往要占用较多时间。 2.组合式吊具:将起吊不同尺寸的集装箱的 吊具组合使用的一种集装箱专用吊具。其特点是结构简单,自重较自动式要小(一般为4- 7t)这种吊具多用于跨运车和正面吊上。

3.自动式吊具:通过伸缩臂,可以改变吊具的臂长,以达到起吊不同尺寸集装箱的要求。特点:使用灵活,自重较大,9—10t。集装箱装卸桥广泛使用。 4.双箱吊具:用一个集装箱吊具可同时起吊两个20ft的集装箱的一种专用吊具,双箱起吊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船舶的装卸效率。

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笔记

集装箱港口设施 泊位,是指在港内为了进行装卸,给船舶停泊靠岸,并有一定长度岸壁(Quay)的地方。船舶靠/离泊时,所需的岸壁线的有效长度一般为船舶长度的1.2倍。泊位的长度根据停泊船的大小而不同,标准泊位长度为250米和300米。 码头前沿,是指沿码头岸壁线,从码头岸壁到堆场这一部分的码头面积。 集装箱堆场,一般有两种含义:广义的集装箱场可理解为进行装卸、交接和保管重箱、空箱的场地,包括前方堆场(MasrhailngYdar)、后方堆场(Bakc一PuYdar)和码头前沿在内;狭义的集装箱堆场是指除码头前沿以外的堆场。其中也包括存放底盘车的场地在内。 集装箱货运站,指船公司接受货主的委托进行装箱、拆箱工作,并完成货物的交接、分类和短时间保管等辅助工作的场地和仓

库。主要用于装/拆箱作业,一般建于码头后方、靠近码头外公路或铁路的区域。 控制室,一般设置在办公楼的最高层,以便于看到整个码头上各作业现场的地方。 检查口,俗称道口(检查桥、闸口、大门等),是集装箱码头的出入口。 集装箱维修车间,一般设置在不影响集装箱码头作业的后方或在保养区附近。 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的特点 由于集装箱码头在物流运输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码头装卸生产的一些特点。 (1)生产的连续性。码头装卸生产通常是昼夜24小时连续作业的。通过码头的集装箱,其目的不是要逗留在码头内,而是要尽快地转运出去,交给货主。作为服务性行业的集装箱码头,其生产本身

就要求迅速、准确、及时,以满足船公司和货主的需要。因此,为缩短货物在码头的逗留时间,其生产必须保持连续性。 (2)组织的协作性。集装箱码头是集装箱水陆运输的枢纽,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汇聚点,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从外部来说,其生产组织要同一关三检、边防、船公司、租箱公司、代理、外贸公司、引航、港监、船舶供应、保险、铁路、公路汽运等部门协作,因此应巧作时间与空间的安排;从内部来说,码头生产要协调作业人员、机械、堆场、理货等部门各工种的作业,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环脱节,就会严重影响整个码头的作业效率。所以,集装箱码头生产组织是多部门、多环节、多工种、内外协作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协作性。 (3)生产任务的不平衡性。这是运输企业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而在集装箱码头企业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集装箱进出口箱量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性;进出口集装箱在种类箱型上的不平衡性:船舶

集装箱码头装卸实务

第四章集装箱码头装卸实务 第一节集装箱码头概述 集装箱码头的功能 (1)集装箱码头是海运与陆运的连接点,是海陆多式联运的枢纽。 (2)集装箱码头是换装转运的中心。 (3)集装箱码头是物流链中的重要环节。 集装箱码头的特点 1、码头作业的机械化、高效化 一艘3000——4 000TEU的集装箱船,可以当天到港、当天离港。目前,国际先进的集装箱码头装卸桥的作业效率已超过60TEU/MOVE,随着装卸机械和装卸工艺的不断改进,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效率仍可进一步提高。 2、码头生产管理的计算机化、信息化 3、码头设施的大型化、深水化 集装箱码头的基本条件 1、具有供集装箱船舶安全进出港的水域和方便装卸的泊位 泊位水深应能满足挂靠的最大集装箱船的吃水要求泊位长度一般为为350m。 2、具有一定数量技术性能良好的集装箱专用机械设备。 3、具有宽敞的堆场和必要堆场设施。 4、具有必要的装拆箱设备和能力。 目前,我国集装箱运输中绝大部分采用CY一CY交接方式,但CFS—CFS 交接方式仍不断出现,集装箱码头仍应保留必要的装拆箱的设施和能力,以满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要求。 5、具有完善的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 6、具有通畅的集疏运条件 7、具有现代化集装箱运输专业人才 集装箱码头的布局和基本组织 (一)泊位 泊位是供集装箱船舶停靠和作业的场所。通常有三种形式:顺岸式、突堤式和栈桥式。集装箱码头通常采用顺岸式。泊位除足够的水深和岸线长度外,还设系缆桩和碰垫。 (二)码头前沿 码头前沿是指泊位岸线至堆场的这部分区域,主要用于布置集装箱装卸桥和集装箱牵引车通道。 (三)堆场 堆场是集装箱码头堆放集装箱的场地,为提高码头作业效率,堆场又可分为前方堆场和后方堆场两个部分。

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动态调度方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工业工程 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动态调度方法 绪论 本文通过对相关中外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归纳并提炼出各文献的主要内容,阐述了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动态调度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形状;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调度方法的一般方法。并对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车动态调度方法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1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集装箱运输起源于英国。早在1801年,英国的詹姆斯·安德森博士已提出将货物装人集装箱进行运输的构想。1845年英国铁路曾使用载货车厢互相交换的方式,视车厢为集装箱,使集装箱运输的构想得到初步应用。19世纪中叶,在英国的兰开夏已出现运输棉纱、棉布的一种带活动框架的载货工具,这是集装箱的雏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外港航企业的抢滩登陆,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十分激烈。研究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竞争力,对我国的港航运输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的因数有:1.构建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评价的原因;(1)针对性。针对性要求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各港口的竞争力现状与差异。(2)可比性。可比性要求各指标必须意义明确,测定方法标准,计算方法规范。通过使用现代数理统计理论结合专项调查和查证、定性定量分析,能够得出合理、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3)互斥性;(4)时效性[1]。 集卡车做为集装箱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如何使集卡车的调度更加效率化,是如今集装箱运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排队论对集装箱码头集卡作业模式进行研究,提出突破“作业路”的界限,并从理论和计算机仿真中分析其优越性。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进出口量的迅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集装箱货源地。为了适应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集装箱码头迫切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率集装箱集疏运体系及流畅的集装箱进出港运输系统。要在码头生产现场充分利用好集卡资源!必须解决每条作业路按实时作业情况动态就近分配集卡!既要保证作业路的效率!又确保集卡行驶的安全性[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