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期末复习》管理学总结.docx

《管理学期末复习》管理学总结.docx

《管理学期末复习》管理学总结.docx
《管理学期末复习》管理学总结.docx

总论

1、管理

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决策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利用机会的过程。

3、战略计划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吋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计划。

4、沟通

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屮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5^激励

利用某种外部因素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和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趋向于固定目标的活动或过程。

1、控制工作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他们是确立标准____________ 、

________ 衡量成效______ 和____ 纠正偏差________ 0

2、1947年密执安大学在研究有效领导方式时发现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即_______ 生产—

导向型领导行为和—员工______ 导向型领导行为。

3、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主要有工作轮换、设置—临时—职务和—助理__________ 职务。

4、组织内的职权分为三种形式,即_直线_______ 职权、_参谋________ 职权和职能职权。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____ 的需要、_____ 尊重____ 的需要和自我实现_____ 的需要。

6、在对人的激励方面,赫兹伯格提岀了双因素理论,这两个因素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7、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可以用公式S=f (L, E, E)来表示,英中L代表领导特征,F代表追随者特征。

8、控制点是指个体对环境变化影响自身行为的认识程度。根据这种认识程度的大小,可分

为内部控制点和外部控制点两种。

9、成就需要论认为,人的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敢于冒险,倾向成为创业者的人有着

强烈成就需要;而经常有较多的机会晋升到组织的高级管理者

是有着强烈权力需要的人o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罗

主要观点:通过科学方法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生产率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定额。要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

(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3)能力少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泰罗认为,工人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酬制度不合理。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罗认为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法约尔

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管理只是其中的一种。这六种基本活动是: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4.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6.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管理的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集权和分权;9.等级链和跳板;10.秩序;11.公平;

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行为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梅奥

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2)企业屮存在着非止式组织。

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

(3)生产率主要取决丁-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梅奥认为提髙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髙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如果满足度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调精神就高,生产率就

高。

决策

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行为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対未來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所谓知觉上的偏差,是指由于认知能

力有限,决策者仅把问题的部分信息当作认知对象。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了解全部,决策者

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

案可能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1.决策者不注意发挥自己和别人继续进行研究的积极性,只满足于在现有

的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2.决策者本身缺乏有关能力,在有些情况下,决策者出于某

些个人因素的考虑做出自己的而选择;3.评估所有的方案并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需要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可能得不偿失。

(大题)决策过程

决策问题的性质:

(1)问题的紧迫性;

(2)问题的重要性

决策主体的因素:

(1)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2)个人能力

(3)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决策方法

集体决策方法

㈠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该决策方法的原则是:

(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广2小时,参加者以贰6人为宜。

㈡名义小组技术

㈢德尔菲技术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该方法认为,在确定某个单位经营活动方向时,应该考虑它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率两个维度。相对竞争地位经常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它决定了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额和赢利能力;而业务增长率反映业务增长的速度,影响投资的回收期限。

(1)“瘦狗”型的经营单位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

(2)“幼童”型的经营单位业务增长率较髙,目前市场占有率低。

(3)“金牛”型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多的利润,同吋需要较少的资金投资。

(4)“明星”型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代表着最高利润增长率和最佳投资机会,企业应该不失时机地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政策指导矩阵(P96)

定量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小屮取大法:决策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以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情况。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低利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

(2)大屮取大法:决策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情况。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高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决策者在选择了某方案后。若事后发现客观悄况并未按自己预想的发生,会为自己事前的决策而后悔。

步骤:乩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后悔值二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一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b.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c.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P101-102 例题)

计划

计划的概念:计划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并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的过程。(值得商榷)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

愿景和使命的陈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1)核心意识形态;

(2)远大的愿景。核心意识形态是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远大的愿景由10~30年的宏伟大胆冒险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

行业环境

主要人物:波特

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图见P127):

(1)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1?现有竞争者的 力

量和数量;2.产业增长速度;3.固定或库存成本;4.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

5. 生产能力增加状况;

6.竞争对手类型;

7.战略利益相关性;

8.退出成本。

(2) 入侵者研究。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行业的进入障碍。影响行业进入 障

碍的因素主要有:1?规模经济;2.产品差别化;3.转移购买成本;4.资本需求;

5.在位优势;

6.政府政策。

(3) 替代品生产商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第一,判断哪些是替代品;第二,判断哪 些

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

(4)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2. 买方

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3.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

4. 买方而临的购买转移成本的大小;

5.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书买方在生产经营 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

6.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策略;

7.买方行业获利状 况;

8.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

(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其影响因素主耍有:1?耍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

3.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

4.要素是否 为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

5.要索是否存在差别化或其转移成本是否低;

6.要素供 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战略性计划选择

基本战略:

1. 成本领先: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 中

的低成本厂商。

2. 特色优势: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被产业内许 多

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3. 目标集聚: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他们服务而不 是

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成长战略I (即核心能力企业内扩张):

1. 一体化战略:

① 前向一体化:企业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② 后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③ 横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与自身生产同类产品的竟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2. 多元化战略:

① 同心多元化: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有业务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② 混合多元化: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有业务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3. 加强型战略:

企业通过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企业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的区域市场

企业通过改进或改变产品或服务而提高销售

4. 成长战略II (即核心能力企业外扩张):

① 战略联盟: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等价值活动中进行合作。 相

① 市场渗透 ② 市场开发 ③ 产品开发

互利用对方资源

②虚拟运作:企业通过合同、参少数股权、优先权、信贷帮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同其他企业

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从而将企业价值活动集中于白己的优势方面,将其非专长方面外包出去

③出售核心产品:企业将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少数优势放面,产出产品或服务,并将产品或

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出售给其他生产者作进一步的生产加工

5.防御战略:

①收缩战略:通过减少成本和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加强企业所具有的基本的和独特的竞争

能力

②剥离战略:企业出售分部、分公司或任一部分,以使企业摆脱那些没有盈利、需要太多资

金或与公司其他活动不相适宜的业务

③清算战略:企业为实现其有形资产的价值而将公司资产全部或分块出售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㈠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⑴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

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⑵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的共同的目标,确定

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⑶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

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⑷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

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來指挥和控制。

⑸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㈡目标的性质

⑴目标的层次性

⑵目标网络

⑶目标的多样性

⑷目标的可考核性

⑸目标的可接受性

⑹目标的挑战性

⑺伴随信息反馈性

㈡目标管理的过程(建议具体看P136)⑴制定目标

⑵明确组织的作用

⑶执行目标

⑷评价成果

⑸实行奖惩

⑹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组织设计的任务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图P152)

为了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需要完成一下儿项工作:

1.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

2.部门设计

3.层级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

1.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控制幅度原则

4.权责对等原则

5.柔性经济原则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组织规模

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程度

2.集权化程度

3.复杂化程度

4.人员结构比率

生命周期

组织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是:

1.创业阶段

2.集合阶段

3.规范化阶段

4.精细阶段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图P163-170)

1.职能部门化

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3.地域部门化

4.顾客部门化

5.流程部门化

6.矩阵型结构(图P167)

7.动态网络型结构

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性

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是反比关系。(图P169)

扁平式组织结构的优点: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较快,信息失真度比较低;同时,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制也不会太呆板,这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的难度,同吋,下属也缺少了更多的提升机会。

锥型式组织结构的优点: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多,管理幅度比较小,每一管理层级上的主管都能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控制;另外,层级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密,这有利于工作任务的衔接,同吋也为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提升的机会。

缺点:过多的管理层级往往会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信息失真度可能会比较大,这又会增加高层主管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1.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3?工作条件;4.工作环境

员工招聘的标准

(一)管理的愿望;

(二)良好的品德

(三)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较高的决策能力

员工招聘的来源

(一)广告应聘者

(二)员工或关联人员推荐

(三)职业介绍机构推荐

(四)其他来源

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一)工作轮换

(二)设置助理职务

(三)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某个人被提拔担任管理工作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只能表现平平,甚至有点不自在。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业绩不断改善。

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的作用

(-)绩效评估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绩效评估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绩效评估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四)绩效评估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五)绩效评估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步骤:

(一)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

(二)确定考评责任者

(三)评价业绩

(四)公布考评结果,交流考评意见

(五)根据考评结论,将绩效评估的结论备案

方法:

传统绩效评估法:个人自我评价法、小组评议法、工作标准法、业绩表评估法、排列评估法、平行对比评估法

现代绩效评估法:目标管理法

组织变革中的阻力及其管理

组织变革产生阻力的原因可能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组织惯性,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对变革不确定后果的担忧

1.个人阻力

(1)利益上的影响。

(2)心理上的影响。

2.团体阻力

(1)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2)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1.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2.创新组织文化

3.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压力的定义

所谓压力是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压力的起因及其特征(P202)

1.组织因素

2.个人因素

压力的特征:

(1)生理上的反应。

(2)心理上的反应。

(3)行为上的反应。

压力的解释(P202-203)

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显现层。

1.潜层次的精神层

这是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等。

2.表层的制度系统

它又称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插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它是组织文化核心层(内隐部分)与显现层的屮间层。是由虚体文化(意识形态)向实体文化转化的屮介。

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

它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它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如带有木组织色彩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图书馆、俱乐部等等。显现层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感知的部分。

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包插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和组织素养等。

1.组织的价值观

组织的价值观就是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包括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组织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与作用、组织中的各层级和各部门的各种不同岗位上的人们的行为与组织利益之间的关系等等。每一个组织的价值观都会有不同的层次和内容,成功的组织总是会不断地创造和更新组织的信念,不断地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

2.组织精神

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努力奋斗和长期培养说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里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特征、形象、地位等的理解和认同,也包含了对组织未来发展和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组织精神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

3.伦理规范

伦理规范是指从道德意义上考虑的、市社会向人们提出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通过社会公众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组织文化内容结构屮的伦理规范既体现组织自下而上环境屮社会文化的一般性要求,乂体现着本组织各项管理的特殊需求。因此,如果高层主管不能设定并维持高标准的伦理规范,那么,正式的伦理准则和相关的培训计划将会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以道徳规范为内容与基础的员工伦理行为准则是传统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的补充、完善和发展。正是这种补充、完善和发展,使组织的价值观融入了新的文化力量。

领导的作用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它们既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利, 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來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li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要具有指挥、协调

和鼓励

三个方面的作用。

指挥作用,系指在组织活动中,蛊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嘱、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坏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协调作用,系指组织在内外的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Z间的关系和活动, 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激励作用,系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I'可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领导权力的來源

1.法定性权力

2.奖赏性权力

3.惩罚性权力

4.感召性权力

5.专长性权力领导风格类型一一按思维方式划分

1.事务型领导者

事务型领导者也可称为维持型领导者。这种领导者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活动,并且尽量考虑和满足下属的社会需要,通过协作活动提高下属的生产率水平。

2.战略型领导者

战略型领导者的特征是用战略思维进行决策。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决策和计划过程,战略追求的是长期目标,行动过程是以战略意图为指南,以战略使命为目标基础。

领导特性论

有效的领导者具有的共同特性:

1.努力进取,渴望成功

2.强烈的权力欲望

3.正直诚信,言行一致

4.充满自信

5.追求知识和信息领导行为论

(一)密执安大学的研究

有效的领导方式:

1.工作(生产)导向型的领导行为

2.员工导向型的领导行为

(二)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领导方式分为两个维度:

1. 关怀维度:代表领导者对员工以及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对相互信任、尊重和友 谊

的关注,即领导者信任和尊重下属的观念程度。

2. 定规维度: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Z 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 为

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三) 管理方格论

(1, 9)型,乡村俱乐部型管理;(1,1)型,贫乏型管理;(5, 5)中庸之道型管理; (9, 1)型任务型管理;(9, 9)型团队型管理

领导情境论

(一) 菲德勒权变理论(P231)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 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S=f (L, F, E )

S 代表领导方式,L 代表领导者特征,F 代表追随者的特征,E 代表坏境。即领导方式是领导 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二) 路径一目标理论(P233)

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li 标与 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所谓“路径一冃标”是指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 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P234)

理论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最因素,认为依据下展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 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

生命周期论提出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两种领导维度,并且将每种维度进行了细化,从而组 合成四种具体的领导方式:

激励的概念与概念

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激励的对象是人,或者進确地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激励的需要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 他

(1)

(2)

(3)

(4) 指导型领导(高任务一低关系), 及在何时何地做。 推销型领导(高任务一高关系), 参与型领导(低任务一高关系), 供便利条件和沟通。 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一低关系), 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 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行为与支持行为。 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角色是主要是提 领导者提供不多的指导或支持。

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另一个基本论点是: 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五个层次需要:

(1)生理的需要;1

(2)安全的需要;了低级需要

(3)社交的需要;「

⑷尊重的需要;卜较高级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丿

双因素理论

也叫“保健一激励理论”

赫兹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那列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成就需要论

成就需耍论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

(1)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就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

超过别人;

(2)依附的需要: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

(3)权力的需要:指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

激励的强化理论

强化方

1.正强化

2.负强化

式:

H标管理

个体目标设定过程推理的四个阶段:

(1)确定要达到的标准;

(2)判断这个标准能否达到;

(3)判断这个标准与个体目标是否相匹配;

(4)接受标准,目标随之确定,开始为实现目标采取行动。

目标管理理论将目标的具体性、参与决策、明确时间规定、绩效反馈作为目标激励的诗歌部分。

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屮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來使个人和/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沟通的类别按照功能划分:工具式沟通,感情式沟通

按照行为主体划分:个体间沟通,群体间(或团队间)沟通

按照所借助的中介或手段来划分: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比较-表P257)

按照组织系统: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按照方向: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按照是否进行反馈: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国际商务管理学复习要点(0087)

国际商务管理学复习要点 补充名词解释: 1、电子商务P154 2、敏感性分析P224 3、第三方评估P225 4、投标P236 5、政府采购招标P237 6、准合同P247 7、主场谈判P248 8、国际商务合同P256 9、承诺P257 10、国际贸易纠纷P276 11、预期违约P266 12、仲裁协议P284 13、国际货物销售合同P293 14、溢短装条款P297 15、中性包装P298 16、定牌P298 17、滞期费P317 18、速遣费P317 19、运输单据P321 20、CIF P337 21、CFR P339 22、寄售P371 23、技术咨询服务P384 24、直接补偿P387 25、间接补偿P388 26、部分补偿P388 27、分包合同P403 28、二包合同P404 29、间接出口P412 30、合同打入模式P413 31、投资打入模式P413 32、产品差异化P425 33、国际产品P436 34、国际市场销售渠道P444 35、选择分销P457 36、独家分销P458 37、最小规模效率P458—486 38、MRP P487 39、多边净额P501

40、股利返回P502 41、交易风险P504 42、会计风险P505 43、经营风险P505 补充考点 1.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P3-4 2.技术进步带来的国际商务模式的主要变化P152 3.北美自由贸易区时间核心国定位达标时间欧盟时间国家数:前15 后加10 定位 东盟时间国家数成立地点定位达标时间 南美巴西阿根廷P188 4、评价交易对象的基本方法——加权平均积分法P196 5、市场调研的四种类型P209—210 6、国际商务项目调研代理的优势P219 7、项目评估流程P225—226 8、项目评估遵循的原则P226—228 9、谈判的5个特点P244 10、谈判过程的组织P250—251 11、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P253 12、在什么情况要约失去效力P257 13、常见合同形式种类P258 14、合同成立方式和成立条件P260 15、可中止履行合同的条件P263 16、解决国际商务纠纷的原则P277 17、仲裁特点p281 18、仲裁程序P283 19、强制执行仲裁决议的两个条件P285 20、信用证的特点P307 21、象征性交货P339 22、国际保理P359 23、福费庭P362 24、对外加工装配业务P363 25、加工装配贸易与费料加工贸易的区别P363 26、代理分类P369 27、拍卖的竞价方式P373 28、纳入技术贸易的技术类型P376 29、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P377 30、国际许可证协议类型P378 31、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技术转让策略P394 32、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程序P400 33、按照承包方式划分P403 34、FIDIC条款P405 35、制定产品市场打入策略包括P411 36、国际经营发展的四个阶段P414

2016河南专升本管理学考点汇总

有梦就去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永远不会太迟。 ——明天、你好 河南专升本管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在河南专升本考试中,管理学的备考重点就是那些常见考点,只要大家把握住了常见考点,备考管理学就会事半功倍。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 2、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的活动过程,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果。 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答: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成效。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能相信“管理象征论”。 5、管理活动与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区别是什么,认识这些区别的意义? 答:(1)管理活动是一种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由管理活动进行协调他人的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2)区别:①活动的主体不同: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者; 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主体是被管理者 ②活动的内容不同: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全局性; 而业务活动具有特殊性和局部性

阿根廷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

阿根廷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LOMAS DE ZAMORA、FACULTAD DE INGENIERIA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53397685.html,.ar 阿根廷洛马斯大学外景 学校概况 年轻的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成立于1972年,是阿根廷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学府。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不断与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接轨,显示出蓬勃的生机。本着创新,发展的教育宗旨,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在阿根廷高等教育届有着重要的地位。除传统专业之外,在阿根廷高等教育单位中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最具备权威性的三大学科包括:国际商务管理学,生物工程学和社会关系学。 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除了在阿根廷国内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和博士生培

养方面一直享有很高的声望外,其面向各国的留学生培养体系也非常富有成果,并享有很高的声誉。曾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莱格伊尔曾出自这所大学,同时它还培育出了众多的阿根廷政界要人,其中包括一位总统。 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与哈佛大学互派教授及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平均每年新生入学人数9000人,日常在校生大约35000人,日常授课教师(外聘教师除外)2300名;获得毕业资格的该院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南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洛马斯大学图书阅览室一角 多年以来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已经建立了一套坚实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因地制宜地根据教育形势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 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地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南部地区,校舍所在地主要包括:圣日前特琳娜的教学区和洛马斯地区的大学城,延伸至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其他几个地区。 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有:工程系,法律系,经济科学系,社会科学系、生物系等学科。还拥有覆盖整个美洲地区的远程教育体系和藏书丰富、管理先进的中央图书馆。 洛马斯德萨莫拉国立大学高等教育的实力在整个南美都得到了鉴证,尤其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绪论 (一)国际旅游学研究 1.旅游学研究开端 2.功利性阶段 3.综合化方向 4.后旅游研究阶段 5...特点总结 ....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 1.开展时间较短 2.以翻译借鉴为主 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 旅游研究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法 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 2)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 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 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基本特征 三体 六要素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本质途径 类型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中转过境旅游者"途经该国而不做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经该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中转旅客。 国际旅游者(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足够的支付能力(可自由(随意)支配收入)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收入、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状况

国际商务管理学试题标准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商务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国际商务最基本的形式是(p2) A.国际投资 B.国际贸易 C.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D.特许经营 2.服务商品与有形商品相比,其自身的特点是(p3) A.生产与消费不同时进行 B.货物与货物的交换 C.价值与使用价值分离 D.以实物形式来满足需要 3.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各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那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总体趋势是(p ) A.就业人口从农业和工业向服务业转移 B.就业人口从农业向服务业和工业转移 C.就业人口从农业和服务业向工业转移 D.就业人口从服务业向工业和农业转移 4.在其他国家境内的本国律师事务所、银行分支机构提供的服务属于服务贸易中的(p3) A.越境提供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移动 5.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产活动的数量和种类是由(p13) A.价格体系的变化决定的 B.消费者决定的 C.厂商决定的 D.供求关系决定的 6.属于国家指导经济的国家是(p14)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7.认为中国工业产品已经具有充分的竞争力,从2003年起不再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的是() A.欧盟 B.日本 C.加拿大 D.美国 8.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是(p28) A.美国 B.加拿大 C.巴西 D.墨西哥 9.东盟成员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p175) A.马来西亚 B.菲律宾 C.泰国 D.印度尼西亚 10.个人主义文化最盛行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印度 D.中国 11.由于教育的差异,会导致() A.对不同消费品的偏好相同 B.对同一消费品的偏好相同 C.对相同的产品的接受程度相同 D.对相同的产品的接受程度不同 12.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观念,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是(p85) A.天主教 B.伊斯兰教 C.印度教 D.新教 13.以下行为中不属于政治风险的是(p110) A.国有化 B.外汇管制 C.劳工政策 D.通货膨胀 14.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对进口商品实行反倾销制裁有三个基本条件,不属于这三个基本条件的是(p124) A.出口方有倾销行为 B.进口方企业受到侵害 C.进口方消费者受到侵害 D.倾销行为与该侵害存在因果关系 15.EDI是指(p154) A.电子政务 B.电子数据交换 C.电子订货 D.电子邮件 16.在合同的数量条款中明确规定交货数量的增减幅度的条款称为() A.溢短装条款 B.包装条款 C.支付条款 D.运输条款 17.关于CIF与DES的区别,除了交货地点和交货方式不同外,表述最准确的是(p333) A.只有风险划分的界限不同 B.只有运输方式不同 C.风险划分与费用负担都不同 D.只有费用的负担不同 18.下列运输方式中,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的运输方式是(p319) A.管道运输 B.航空运输 C.大陆桥运输 D.集装箱运输 19.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出口部门负责产品的出口,但这一出口部门在财务、计划、人事等重要职能上不具备独立性,直接接受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这种组织形式称为(p416) A.国际部 B.出口部 C.区域部 D.全球组织 20.在D/P远期、D/P即期和D/A三种支付方式下,就卖方风险而言,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应为() A. D/P远期>D/P即期>D/A B. D/A>D/P即期>D/P 远期 C. D/P远期>D/A>D/P即期 D. D/A>D/P远期>D/P 即期 21.银行审单议付的依据是() A.合同、信用证 B.合同、单据 C.单据、信用证 D.信用证、委托书 22.CIF合同的货物在装船后因火灾被焚,应由(p337) A.卖方负担损失 B.卖方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C.买方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D.买方负担损失并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管理学罗宾斯考研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三版本章小节,为考试做准备! 解释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 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 第二,管理者是组织完成任务的关键。 第三,管理者对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有贡献;员工被管理的方式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财务绩效,事实表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很重要。 阐释谁是管理者,他们在何处工作。 管理者协调和监管别人的工作,这样组织目标才能实现。非管理雇员直接处理工作或任务,没有人向他们汇报。在传统结构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在其他架构较为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该角色。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这是人为的刻意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 组织有三个特点: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现在很多组织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变化。

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管理是管理者做的事,涉及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成效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的四种职能包括:计划(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和开发计划)组织(安排和建构工作) 领导(与人工作以及通过人工作)和控制(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 名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其他礼仪性/象征性职责(名义领袖、领导者和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收和传播信息(监管人、宣传人和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涉及作出决策(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卡茨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与他人及团队良好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对抽象复杂情况的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

国际商务管理学总结

国际商务管理学总结

《国际商务管理学》课程考试说明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加入时间:2005-05-24 点击数:175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教 育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命题工作是自学考试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环节,为做好《国际商务管理学》课程全国统一命题工作,特制定本课程考试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 1、课程性质 《国际商务管理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商务管理专业(本科段)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商务沟通理论、市场营销学等一系列经济学、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商务活动的环境、业务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强调国际商务活动的事务层面,即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程序。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和

程序性的特点。 《国际商务管理学》课程的任务是:使自考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从中了解到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国际商务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国际商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国际商务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解决国际商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国际商务工作的需要。 2、考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 (1)掌握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充分认识国际商务活动的复杂性、特殊性。 (2)将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具体的国际商务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具备独立完成国际商务全部活动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以课程考试大纲为依据。其内容为: 教材第一章是对国际商务管理内涵的介绍,需要掌握的内容是国际商务管理的概念、特殊性,国际商务的发展历程。 教材第二章是对国际商务管理的经济环境 分析,着重掌握的内容是经济体制的不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主要国际经济贸易组织。 教材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对国际商务管理的 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的介绍。要求掌握文化及其基本构成要素,行为方式与商业文化,文化特征与经济发展主要法律制度的类型,政治环境的主要考察内容,技术环境的影响。 教材第六章介绍的是国际区域市场,要求重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国际商务管理学历年试题答案全

04年-07年7月份国际商务管理学试题+答案全国2007年7月国际商务管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9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经济联盟组织的产生(A)P27 A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结果B减少了市场的复杂性C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D非成员国企业进入联盟的难度提高 2.根据人均收入(人均GNP或GDP)的差异,世界各国和地区可分为(A)P20 A.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B.计划经济国家与市场经济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D.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3.在其他国家境内的本国律师事务所、银行分支机构提供的服务属于服务贸易中的(C)P3 A.越境提供B.境外消费C.商业存在D.自然人移动 4.商业文化的核心因素是(D)P95 A.激励动机B.时间观念C.空间文化D.工作态度 5.以下国家中,时间观念最差的国家是(C)P80 A.美国B.德国C.巴西D.俄罗斯 6.美国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待遇是指(B) A.普通关税待遇B.最惠国关税待遇C.特惠税待遇D.普遍优惠制税待遇 7.世贸组织协议的范围(D)P33 A.只包括商品B.只包括服务C.只包括政府采购D.同时包括商品、服务和政府采购8.非关税壁垒(C)P A.必须通过立法规定B.使用时是很僵化的C.具有很大的针对性D.很难具有隐蔽性 9.初涉国际商务活动的中小企业,要建立国外客户关系,适于通过哪种渠道寻找交易对象?(A)P192 A.公开出版物B.请国外银行介绍客户C.参加国外展览会建立关系D.利用国外专业咨询公司介绍客户 10.关于政府采购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P237 A.采购规模大B.采购过程规范C.通常优先购买本国产品D.通常采取邀请招标的形式11.招标业务最早起源于(B)P236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12.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普遍规定对政府采购或重大项目采购采取的形式为(A)P236 A.公开招标B.非公开招标C.邀请招待D.有限竞争招标 13.在双方所在地之外的第三地进行的谈判叫(D)P249 A.不求结果的谈判B.主客场轮流谈判C.封门性会谈D.中立地谈判 14.合同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书面合同、口头合同和(C)P258 A.法定合同B.议定合同C.行为合同D.商务合同 15.关于承诺的生效时间,英美法系的国家实行的原则是(B)P258 A.到达生效B.投邮生效C.签订合同时生效D.双方约定生效 16.国际商务纠纷的调节按照第三方的不同可以分为(B)P280 A.工人调解B.官方调解C.行会调解D.协会调解 17.在对外贸易中,按FOB条件成交的,办理保险的通常是(B)P335 A.出口商B.进口商C.发货人D.委托人 18.补偿贸易中的直接补偿也称(C)P387 A.间接补偿B.部分补偿C.产品返销D.产品回购 19.在国际经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属于第一阶段的是(A)P414

国际商务

一国际商务从事的岗位有哪些? 具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中外合资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际贸易运输、保险、报关等各种代理业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外贸专业公司储运和制单部门的业务人员;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部门的初级管理和业务人员;有外贸经营权企业的外贸部门的管理和业务人员。 二从事国际商务有哪些专业素质? 1角色认知能力 职业经理既是企业高层的下属,又是下属的上级,同时与平行部门又是同级关系,另外还是外部的供应商和客户。因而,职业经理实际上需要经常转换角色,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角色认知能力在其管理作用的实现方面起到基础作用。 2.时间管理能力 优秀的经理人和糟糕的经理人的效率可能会相差十倍以上。导致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对时间管理的不同。职业经理处在企业的枢纽地位,对时间的管理不仅影响其本身的效率,也会影响他的上级、同级和下属。因而,高效的时间管理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 3.沟通能力 关于沟通存在两个“70%”的说法:第一个说法是经理人把70%时间用于沟通方面,第二个说法是企业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这两个说法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职业经理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沟通的问题。 4.目标管理能力 假设一个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没有共同的目标,那么企业就很难发展。目标管理就是要实现大家一条心,共同为企业的目标努力。 5.激励能力 企业里的激励手段一般由高层提供,如提高薪酬、晋升、股票期权、显示地位等方式,而在职业经理队伍中占大部分的中层经理却没有这么多权力或者资源为其下属提供这些激励,所以,对于职业经理的激励能力就有着更高的要求。 6.绩效评估能力 企业每年都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目的是评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并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人事决策,这个考核关系到员工的薪酬调整、职位升迁、任免等各个方面。过去,职业经理在这个过程没有多大作用,但是现代的管理要求职业经理必须和下属保持绩效伙伴的关系,也就是要为下属的工作绩效的提升负责。 7.领导能力 关于领导能力存在这样的误区:有一些职业经理,尤其是资深的职业经理,习惯于通过直接下命令的方式来实现其领导作用。实际上,领导能力是一种影响力,它的最高境界是使下属自觉自愿的为公司的目标去努力工作。 8.教练技能 在企业里,员工70%的能力来源于他的上司,是他的上司在工作当中辅导或教练来的。另外的30%可能才来自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活动。这就意味着,如果职业经理不懂得如何去教练、培养、辅导自己的下属,就意味着下属很可能不具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①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②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③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④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精品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 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

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至U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 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定价策略

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定价策略 内容摘要: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策略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这其中,定价策略在企业市场营销策划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和顾客关系紧张与否的关键,同时又是争夺市场份额的武器,因此定价作为市场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已经越来越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并且出现了很多细分的正确的定价策略。细分的定价策略不仅能使企业产品容易被消费者认可,成功进入市场,而且能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正确的定价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能否畅销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有些定价问题甚至涉及到战略决策等方面。文章主要对竞争环境下的定价策略进行简要介绍,并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对如何制定合理的价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措施。 关键词:竞争环境定价策略战略战术 一、引言 企业在一定的营销组合条件下,要想做到所定价格既能被用户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就需要运用定价策略和技巧。所以,企业制定价格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定价作为市场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已经越来越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并且出现了很多具体的细分的定价策略,如房地产公司的定价策略,有实力的公司,为了应付或避免战争,或为了稳定市场以利其长期经营,往往以同行业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的价格为标准,来制定本企业的商品房价格;再如航空业和旅馆业的定价策略,因为飞机和旅馆的位置和房间数是有限的,而且具有时效性,飞机起飞以后未售出的位置就闲置了,同时要注意到这类行业的固定成本大于变动成本,因此一种新的理念—收益管理随之而生了;又如超市生鲜食品或者空调等一些季节性或者我们称之为易逝品的商品的定价同样很受研究人员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多?当然更多的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并不具有上述商品的特性,而这部分商品占的实际比重却又很大,因此如何决策出合理的定价策略从而能够进一步随时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是营销人员甚至公司高层所关注的。下面我们将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进行展开讨论? 二?战略性定价策略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如何确定合适的价格来获取最大的利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战略的角度来说,决定定价策略的因素大致有五个方面:竞争环境?生命周期、市场占有率、利润目标?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等;其他的因素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如何合理的权衡这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帮助企业合理定价的首要条件?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根据各级各部门的业务活动需要,合理调配使用人员,使人员既 能保证计划完成的业务量,又能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人员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劳动成本的全过程。 2.作业计划:根据经营方针和市场调查结果,在指标预测的基础上,对完成计 划年度内和目标及其实现措施所做出的计划。它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及大致的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生产单位,在每个具体时期内的生产任务做出详细规定,使年度生产计划得到落实。与生产计划相比,生产作业计划具有计划期短、计划内容具体、计划单位小等三个特点。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生产作业准备的检查;制定期量标准;生产能力的细致核算与平衡。 3.客房清洁计划:客房计划卫生是指在日常的清洁卫生的基础上,拟定一个周 期性清洁计划,采取定期循环的方式,将客房中平时不宜清扫或者清扫不到,不彻底的地方全部打扫一遍。 4.鸡尾酒:鸡尾酒是一种量少而冰镇的酒。它是以朗姆酒(RUM),琴酒(GIN)、 龙舌兰(Tequila)伏特加(VODKA)威士忌(Whisky)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Bitters)、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最后还可用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5.油类火灾:由已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 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乙醛,等引起的火灾。6.饭店计划管理:饭店根据内外环境条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对计划的 编制、执行、控制和确定饭店的经营目标,来指导饭店的经营业务活动,保证饭店取得双重效益的管理活动称为计划管理。 7.菜单:一份带价目表的菜肴清单。是餐厅将自己提供的具有各种不同口味的 食品,饮料按一定的程式组合排列与专门的纸上,供顾客从中进行选择,内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的品种和价格。 8.饭店设备:是饭店接待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针对不同场所不同服务项 目的功能,保证功能需要,符合饭店等级的设施。 9.饭店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自由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个人 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10.高价房: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生活环境的变化 2、工作性质的变化 3、阶级关系的变化 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铁路之父:乔治·史蒂文森费用低速度快 运力大通达范围广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1、1841年的创举:团体旅游活动 特点:公众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2、1845年的商业尝试:团体消遣旅游 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线路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3、其他开创性工作 推出一种代金卷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巨头”:20世纪初 1.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 2.美国运通公司 3.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第六节二战后的现代旅游 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世界人口的增加 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 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第七节我国的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一、旧中国的旅游业:民族银行家陈光甫1927年中国旅游社 二、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1949年华侨服务社改为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这一时期的特点: 背景环境:建国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对外封闭锁国;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基本任务: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发展类型:有选择的入境旅游 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入,突出表现在“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套人马

自考国际商务管理学真题讲解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商务管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9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国际经营发展中的四个阶段中,属于第三阶段的是( A.间接出口 B.直接出口 C.国际化经营 D.全面的跨国经营 C 2.非关税壁垒( A.必须通过立法规定 B.使用时是很僵化的 C.具有很大的针对性 D.很难具有隐蔽性 C 3.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第二阶段的是( A.创新阶段 B.成长阶段 C.成熟阶段

D.衰退阶段 B 4.国际贸易中使用的票据主要是( A.汇票 B.本票 C.支票 D.期票 A 5.以下属于银行信用的是( A.汇款 B.托收 C.汇付 D.信用证 D 6.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时间是( A.1905年 B.1946年 C.1950 D.1988年

B 7.离岸货币指存放于货币发行国之外的货币,又称为( A.国际货币 B.欧州货币 C.关键货币 D.世界货币 B 8.国际企业不适合将生产地点选择在(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汇率稳定的国家 D.贸易壁垒比较大的国家 D 9.企业采取跨国战略的基本着眼点是在全球范围内( A.形成价格竞争力 B.转移核心竞争力 C.转移利润 D.形成新的市场需求 B

10.一个公司打入国际市场的途径中,出口打入模式主要是指( A.有形商品贸易 B.无形商品贸易 C.技术贸易 D.许可证贸易 A 11.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是( A.差异特小 B.综合性弱 C.项目周期短 D.风险大 D 12.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一般是( A.进口商 B.出口商 C.开证行 D.议付行 A 13.我国正式加入(纽约公约的时间是(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