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制度】混凝土企业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混凝土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

原材料管理制度

一、水泥

1、配制商品混凝土所用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水泥质量应符合GB175、GB1344及其他相应标准的规定。

2、水泥进厂时,必须附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

3、水泥试样的采集应按相关标准的程序进行。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散装水泥。以一次进站的同一出号的水泥为一检验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吨。当采用同一旋窑厂生产的质量长期稳定的、生产间隔时间不超过天10的散装水泥,可以500吨为一检验批。

4、对所用水泥,应按批检验其强度和安定性。需要时还应检验其凝结时间和细度。

5、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和细度等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6、水泥试样的采集应按规定进行。当水泥来源固定,水泥质量稳定。又掌握其性能时,可不定期地采样进行强度检验。如有异常情况应作相应项目的检验。

7、水泥在运输、存储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务,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应分别运输、装卸并应做好明显标志,严防混淆。更换不同品种、标号水泥时,螺旋机、提升机、筒仓等运输、储存设备必须撤空。

8、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司怀疑或存放期超过三个月,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9、选用新的水泥品种时,必须进行试配试验,并和外加剂作相容性试验,确认符合本单位要求和匹配后方可使用。

二、砂

1、天然砂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2、对已运进场内的天然砂,在料堆上取样时,对集中生产的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验收批。对同一产地的同一生产厂家能连续供应质量稳定的,可一周至少检验一次。

3、天然砂在运输与储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使用凝结与硬功夫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碎卵石、水泥及掺合料等混入。当运输工具交替装运天然砂与其他物质时,应注意清扫运输工具,勿使混入有害物质。堆场应有明显标志。

4、预拌混凝土用砂宜使用中砂。C50以上预拌混凝土宜选项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天然砂,其细度模楼宜大于2.6,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15%,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5%,含泥量≤2%,泥块含量≤0.5。

5、存在质量缺陷的天然砂,生产经营科在获取技术质检科的确认后,应及时向供方作出退货或让步验收的处置。

6、让步验收的天然砂,须由技术质检科制定相应措施和明确的使用范围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碎石

1、碎石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2、进场碎石的验收批划分同砂的规定。

3、每批碎石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及针片状颗粒检验,对特殊工程或重要工程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测项目。

4、C50等级以上(含C50)混凝土应选用质地坚硬的岩石,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压碎指标注不应大于10%,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5、碎石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同品种、规格的碎石必须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四、水

1、拌制各种混凝土的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凡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可用以拌制混凝土。

五、粉煤灰和掺合料

1、作为预拌混凝土掺合料使用的粉煤灰应有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规定。

2、粉煤灰应具有质量证明书。选用的粉煤灰,应使用混凝土达到预定改善性能的要求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取代水泥。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的量最大取代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JGJ28)。

3、粉煤灰应以连续供应200吨同一等级为一验收批,不足200吨也为一批。

4、粉煤灰应每批检验细度、含水率和烧失量,同一单位供应的粉煤灰每月检验一次需水量比,有需要时还得检验其他指标。

5、粉煤灰等掺合料在运输与储存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或不同规格或不同品种等其他粉状料混淆。

6、当采用其他品种掺合料时,必须经过鉴定,并应在使用前进行使用证。

7、当采用UEA型、HEA型等混凝土膨胀剂时,其掺量及施工方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外加剂

1、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的规定。

2、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的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储存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并应防止其质量发生变化。

3、对所的外加剂,应按批检验其匀质性指标、PH值和砂浆减水率,需要时还应检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经验证确认对混凝土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

4、外加剂检验批的划分按同一厂家、同一品种一交供应10吨为一批,不足10吨者亦按一批论。

5、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6、泵送混凝土中所使用的外加剂主要是混凝土泵送剂。泵送剂应能满足以下要求:改善拌合物的合易性和流动性:减少泵送时的摩擦力;引入少量微气泡;对水泥有较好的分散作用;在普通混凝土用水量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有较好的缓凝效果;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尽可能小;在泵送压力下混凝土不离析不泌水;不应除低混凝土的龄期强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任务单制度

1、生产任务单上要注明:工程名称、工程部位、送货地点日期及混凝土标号、数量、石子粒径、坍落度和特殊要求等各种质量要求。

2、材料部门按生产任务单的要求,做好合格原材料的供应工作。

3、试验室要及时进行混凝土级配设计,向拌台下达混凝土级配通知单。

4、混凝土级配单当天有效,因客户变更混凝土技术要求时,应立即收回并重新开出混凝土级配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制度

1、混凝土配合比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55)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JGJ107)的规定,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配确定。定出即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又比较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

(1)合同有要求时;

(2)所用原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显著变化时;

(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4)生产大方量混凝土时;

(5)根据统计资料反映的信息,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教练员度设计等级、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和经济性合理选择水泥标号品种,普通混凝土C30及以下宜采用42.5级水泥,C35以上宜采用52.5级水泥。

4、泵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选择即要考虑输送管的管径,也应依据结构截面与钢筋净距,并应随泵送高度的变化适当递减,泵送混凝土用碎石,其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为:

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不宜大于1:3

泵送高度在50m-100m时,宜在1:3-1:4之间

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1:4-1:5之间

还应符合泵车技术条件的要求,在泵送高度超过50m时,碎石最大料径不得超过25mm。

5、泵送混凝土不应使用间断级配的粗骨料。

6、泵送混凝土用细骨料宜选用中砂,混凝土砂率可比普通混凝土提高5%

左右,其幅度可按每增加20mm坍落度,砂率增大1%考虑,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38-45。

7、泵送混凝土用水量可略大于普通混凝土,但严禁单独采用加大用水量的方法提高混凝土流动度。可以通过选择泵送剂或减水剂,并调整其掺量来控制用水量。但预先应进行试配以测定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用水量一般增大5kg,坍落度相应增大20mm。

8、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其砂率可比一般泵送混凝土减少2%-6%,水灰比可适当减少,但一般不小于0.45,且宜同时使用减水剂或泵送剂。

9、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且没有防寒和早强措施时,泵送混凝土不得掺入粉煤灰,当钢筋混凝土使用低于32.5级水泥时,不宜再掺粉煤灰。

10、为满足混凝土流动度的要求,应根据所需坍落度及所用水泥的品种质量和混凝土等级强度,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1)坍落度在80-150mm或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宜掺用普通型减水剂或泵送剂。

(2)坍落度150㎜或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的混凝土宜掺用高效减水剂或泵送剂。注:坍落度值为现场出罐值。

11、配合比设计时,应在试配时作坍落度轻时损失值的试验。出厂坍落度的控制须充分考虑气候条件、运距、钢筋密度、泵送垂直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情况、泵送设备条件等因素。

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规定的设计程序确定后,小于C60的混凝土应由技术科或试验室主任签证,C60的混凝土级配由主任工程师签证,C60以上或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混凝土级配由公司总工程师签证。

13、混凝土级配会签所要审核的内容主要为级配的正确性、合理性、可靠

性、经济性等。

14、混凝土级配经计算、试配及确认后,应严格按照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在连续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试验室应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并出具调整通知单。

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拌资料,按月与其他试验资料编号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一、材料计量

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均应按重量计,各组成材料按重量计量偏差,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注:累计计量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该项指标仅适用于采用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

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器具应经计算部门检定合格并保持灵敏、可靠的良好工作状态,并应有定期的校核检修制度。电子称应每季至少校核一次。使用的料斗应注意保持清洁,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性。

二、混凝土搅拌

1、投料前,试验室须向搅拌楼操作室递交核准的混凝土级配单,拌机操作工必须严格按照执行,并按级配单的数据输入电脑,准确操作。

2、拌制混凝土期间,每一工作班应至少测定砂、石含水率一次,遇雨雪天气,应增加测定次数。试验室应及时根据砂石含水率及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情

况,及时调整所用砂、石和水的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符合设计要求,并书面填写好混凝土级配调整通知单。

3、在每次应用搅拌机和第一罐混凝土前,应先开动搅拌机空车运转,运转正常后,再加料搅拌,拌第一罐混凝土时,宜按配合比多加入10%的水泥、水、细骨料的用量;或减少10%粗骨料用量,使富裕的砂浆布满筒内壁及搅拌叶片,防止第一罐混凝土拌合物中砂浆偏少。

4、在每次开拌之始,应注意监视与检测初始前二、三罐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如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分析情况并处理,直至拌合物的和易性符合要求,方可持续生产。

5、当开始按新的配合比进行拌制或原材料有变化时,应注意开拌时监视与检测工作。

6、混凝土搅拌时间系指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少于60秒。以地掺有外加剂或掺合料时,搅拌时间要适当延长;冬期的搅拌时间应比规定时间延长50%。

7、混凝土拌合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

(1)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应在每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检验不得少于一次,当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m3时,其取样检验亦不得不少于一次。评定时应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从出料起至浇筑入模时间不超过15分钟时,其稠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2)在检测坍落度,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质粘聚性和保水性。

(3)根据需要,尚应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其他质量指标;

混凝土含气量的检测方法按规定进行。检测结果与要求值的允许偏差范围

应为15%。

混凝土拌和物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的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允许偏差内。

三、拌合物的运输与泵送

采用搅拌车运送混凝土时,拌筒应保持低速转动。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稠度。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下表规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注:掺有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延续时间应试验确定)

混凝土的运送时间系指从第一盘混凝土由搅拌机卸出开始至运输车开始卸料为止,运送时间应满足合同规定。当合同未作规定时,采用搅拌车运送的混凝土,宜在1h内卸料。当最高温度低于25℃时,运送时间可适当延长0.5h。

搅拌运输车出料前,应高速转道30S,然后反转出来。出料时,如发现混凝土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出料,且采取下列措施:

(1)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有沉淀时,应将拌筒高速顺转3-4分钟,然后方可出料。

(2)混凝土粘罐不很严重时,可在喂炎同时,将泵机反泵,把泵管中的混凝土抽回料斗,再混合搅拌后泵送。

(3)混凝土坍落度过小,喂料有困难时,可在拌筒内加入与混凝土相同水灰比的水泥浆,经充分搅拌后喂料。严禁用加水方式增加混凝土坍落度。

泵机或泵车的受料斗上应设置金属网栅,不使过大粒径的骨料和异物进入,并应有专人监视喂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