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马基原理复习重点.docx

(自考)马基原理复习重点.docx

(自考)马基原理复习重点.docx
(自考)马基原理复习重点.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

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

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

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五、发展的知识点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②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③ 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

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六、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

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

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

八、量变,质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

变化,体现了事

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九、肯定,否定

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十、意识的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1:绪论 一、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p1-3 二、产生与发展p4—13: (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得条件与基础?阶级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继承与创新 (三)实践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得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一)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鲜明得政治立场 (三)重要得理论品质 (四)崇高得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得指南 第一章世界得物质性及其规律 §1、1:物质世界与实践 一、物质世界得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 1)哲学得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 2)其她思潮&马恩诞生?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 3)对于基本问题得回答 4)社会历史观得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 6)马哲得解答 (二)物质得客观实在性:p30

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 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 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 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 (三)世界得物质统一性:p32 1)运动&物质?世界就是物质得,物质就是运动得,运动就是有规律得,规律就是可以被认识得 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 2)绝对得运动,相对得静止 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得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哲之前得物质观 5)社会得物质性表现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 (一)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得物质活动p35 1)实践得基本特征 2)实践得具体形式 3)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得本质p37 1)把握两大方面?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人类社会得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 2)社会生活得实践性表现在 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客观性p40 事物发展中得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 1)规律得特点——本质、必然、稳定 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 不依赖与人得意识,意识受规律支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二)意识得能动作用——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p41?积极反映&改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7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卷 ( 课程代码 00449) 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引 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 A C .一种活动B.一种原则.一种资源约束D.一种资源分配 2.德国的行政学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是研究管理国家的科学,其研究的管理手段主要是 A.服务手段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D.技术手段 3.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 A.基本法则B.基本规律 C.基本原则D.基本途径 4.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职能,应该是 A. 监督型管理职能B.指导型管理职能 C.计划一指令型管理职能D.指导一监督型管理职能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教育管理的 A.权力性原则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6.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是教育政策方案完整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作为行动准则的教育政策,必须做到 A .对象、目的、手段三位一体C .观念、行动、方法三位一体B.方针、策略、途径三位一体D.制定者、被执行者、内容三位一体 7.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是一个国家有关教育的总法。其形式称谓是A .宪法B.教育基本法 C .单行教育法D.教育行政法 8.关于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定义 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宽心丸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增,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问答 1管理基本特征?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掌握管理两重性意义? 答:①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③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特点? 答: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4管理学内容? 答: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 5学习管理学意义及方法? 答:意义:①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疲惫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②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③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什么是系统及系统特点? 答;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点: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定义 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宽心丸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问答 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箅“第一流的工作”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完整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专业

教育管理原理资料(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 1.管理的含义: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管理的属性:A非政治性(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B政治性(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联系的属性) 3.管理的特点:A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B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C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D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4.教育管理的含义:是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全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宏观:教育行政;微观:学校管理) 5.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6.教育管理的产生: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进入19C,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的教育部脱离了内政部而独立;1828年法国也设立了教育部;中国在1905年也设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7.世界各国纷纷在19C设立教育部的原因:A从需要方面来说,在政治上,19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兴盛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重视人的培养问题;在经济上,为增进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就有由政府统筹计划的必要;就教育本身来说,自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公共教育后,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来解决,于是建立国家管理教育的制度就不可避免了。B从可能方面来说,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她人并与她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经过协调她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进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正确,没有绝正确集权也没有绝正确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马基试卷8(选择题)

试卷8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和动力 B.状态和过程 C.方向和道路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社会精神文明包括 A.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 B.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C.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4.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 5.国家的职能是由 A.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B.国家的大小强弱决定的 C.国家的形式决定的 D.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6.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的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8.阶级对立的根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 A.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 B.价值观念的根本对立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D.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9.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高水平的社会意识 C.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正确反映 D.对社会生活过程的错误反映 10.事物的度是 A.事物发展的一定程度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C.质要求量达到的高度 D.量要求质达到的深度 11.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国家类型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B.君主立宪国家和民主共和家 C.剥削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2.物质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C.某些不可知论也承认的观点 D.某些唯心主义也承认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 A.一元论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6.唯心主义否认联系的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17.列宁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辨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揭示了 A.矛盾的客观性 B.矛盾的主观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收入的来源忽然收入的多少

2012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法治的方法、预测规划的方法、经济的方法以及 A.计划的方法和行政的方法 B.组织调度的方法和激励的方法 C.指导的方法和权变的方法 D.科学的方法 2.在教育管理学产生以后的一段时间(20世纪初)受孔德和斯宾塞科学观的影响,教育管理研究颇看重 A.演绎的方法 B.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 C.文献方法 D.归纳的方法 3.不少国家注重建立庞大的信息咨询中心,为地方教育提供丰富的统计数据和教育资料,进行各种教育咨询,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计划职能 B.指导职能 C.服务职能 D.经营职能 4.避免教育经费预算中随意性的关键是 A.制定政策 B.遵守法律 C.积极创收 D.加强管理 5.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德尔菲预测法的提出者是 A.达顿和斯奈登 B.达尔奇和赫尔默 C.卡伯利和佩恩 D.雪恩和克里奇

全国2011年01月00449自考《教育管理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上,有的国家强调要削弱中央控制地方教育的权力,扩大地方办教育的自主权,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令并不强制地方一律执行,有的在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中成立各种审议机构,对当局的教育政策实行审议和监督,这一特点体现的是 1-8 ( A )A.民主化 B.相对集权化 C.科学化 D.效率化 2.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涉及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一种系统的理性的认识的是 ( C )1-12 A.教育管理的体制 B.教育管理的活动 C.教育管理的观念 D.教育管理的机制 3.现代教育管理学既研究国家政权如何干预教育行政活动,又研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有两大源流,一是美国的行政学,二是( B )1-20 A.法国的行政学 B.德国的行政学 C.英国的管理学 D.日本的管理学 4.就教育管理的监督职能而言,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强调(D )2-38 A.计划监督 B.行政监督 C.审计监督 D.法律监督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这是教育管理的( A )3-43 A.方向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规范性原则

6.行政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的,是为了推行国家政务而进行的活动,行政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二者的关系是( B )7-136 A.行政的范围较管理大 B.行政的范围较管理小 C.行政的范围与管理的范围一样 D.行政的范围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7.我国教育人事制度中,培训制度和交流制度属于(C )7-149 A.用才方面的制度 B.求才方面的制度 C.养才方面的制度 D.代谢方面的制度 8.一般将教育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叫做( A )4-70 A.教育法律 B.教育文件 C.教育规范 D.教育法规 9.2006年,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了( B )4-教材上没有标准答案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0.通过研究动态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化过程来推测随机变化的一种数字预测方法是 ( D )5-93 A.德尔菲预测法 B.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 C.回归预测法 D.马尔柯夫预测法 11.整个教育机构系统中,承担实施教育培养任务的机构是( B )6-109 A.各级各类教育行政 B.各级各类学校 C.学校班级 D.学校教研室 12.实行工作岗位责任制最重要的是做到( C )6-134 A.重视物质利益 B.激励工作士气 C.做到职权责统一 D.明确岗位责任 1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根据地方财力,在制定预算时逐步实行(A )8-160 A.定额加专项的办法 B.定额加效益的办法 C.定额加公平的办法 D.项目加重点的办法 14.学校管理的客体“四因素”说是指学校管理活动中的( C )13-301 A.人、财、物、地点 B.人、财、物、时间 C.人、财、物、事 D.人、财、信息、事 15.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学校教育质量紧密相联,这体现了( C )

2018年10月自考《管理学原理》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管理学原理》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某汽车公司生产车间工作小组的主管人员是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D .综合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2.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必须通过工时和动作研究制定岀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是下列哪个原理的内容? A.标准化原理 B.职能管理原理 C.工作泄额原理 D.例外原理 3「成为最优秀的商用计算机和商用讣算机服务器的供应商”,该表述体现的企业 A.企业精神 B.企业使命 C.企业道徳 D .企业制度 4.管理道徳规范必然随着管理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这体现了管理道徳的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变动性 D .社会教化性 5.提岀决策"满意标准”的学者是 A.泰勒 B.韦伯 C.西蒙 D.马斯洛 6.在下列计划的表现形式中,哪一种是针对反复出现的业务而制左的? A.目标 B.程序 C .规划 D.预算 天华公司计划在明年一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70万元,利润率达到3.5% ,这种计划类型属于 A.短期计划 B冲期计划 C.长期计划

D.战略计划 8.宏达机械公司是一家以机床制造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目前,公司设有设计部、工艺部、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人事部等部门。该公司部门划分采取的是 A.职能部门 B.产品部门 C.区域部门 D.工艺部门 9.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爷实很天射静,气去的岛气独怎我健旗口举 A.不利于相互协调 B.多头领导导致下属无所适从 C.不利于培养人才 D.不利于新项目开发 10.根据岗位要求选拔具备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人员,这体现了人员配备中的哪个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才适用 C.动态平衡 D.因人择事 11.下列不属于组织变革过程的是 A.解冻 B.变革 C.再冻结 D.融化 12.领导方式应针对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是下列哪种理论的基本观点? A.领导特质理论 B.人性假设理论 C.领导方式理论 D.领导权变理论 13.小李和小张任职于公司同一部门,工作业绩相同。去年小李得到5千元的年终奖金,他非常高兴。无意间小李得知小张的年终奖却是8千元。那间小李由之前的高兴转为疑惑和不满,进而影响工作态度。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种理论解释?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归因理论 D.强化理论 14.如果一个信息在高层管理者那里的正确性是100弔,经过五级传递,到了信息接收者手里可能只剩下20$ 的正确性。这种信息沟通中的障碍来源于 A.信息过量 B.组织文化 C.社会环境 D.组织结构 15.控制的范用、程度和频度应该恰到好处,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这反映了控制的哪项原则?

(09年下)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09年下)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0-03-10 浏览次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开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 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 2.“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3.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4. 人的本质在于人自身。 5.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因此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 请分析一下这段话的内涵。

2.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简要分析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主要原因。

4.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三、论述题(20分) 针对金融危机的产生以及中国的应对,联系马克思主义某些基本原理加以论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和综合给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完整版)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2011年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多处于( b) A.无组织有政府的状态 B.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 C.独立的状态 D.有组织无政府的状态 2.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A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末 3.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C ) A.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B.教师的主导地位 C.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D.学校领导的主体地位 4.使教育管理活动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职能是(D ) A.计划职能 B.监督职能 C.经营职能 D.法治职能 5.教育管理原理的体现是指(B ) A.教育管理方法 B.教育管理原则 C.教育管理对象 D.教育管理职能 6.从生产关系的变化来看,教育管理方法的特点是( C) A.差异性与稳定性 B.发展性与稳定性 C.差异性与发展性 D.相对平衡性 7.第一次提出了我国近代的教育宗旨的是( B) A.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B.1906年《奏定宣示教育宗旨折》 C.1912年《对教育方针之意见》 D.1915年《颁定教育宗旨》8.提出我国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A ) A.《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B.《政府工作报告》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教育预测中的中心环节是(B ) A.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 B.实施预测 C.明确预测的目的 D.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10.教育机构个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是( B) A.教育机构 B.教育机构 C.教育行政体制 D.学校教育体制 11.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由(B ) A.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 B.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体制 C.地方政府合作管理的体制 D.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合作管理的体制 12.教育行政的核心内容是(C ) A.教育财务行政 B.教育信息及其管理 C.教育人事行政 D.人 13.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标准是( C) A.才能 B.勤奋 C.德才兼备 D.品德 14.教育财务行政的首要职能是(A ) A.筹措教育经费 B.配置教育资源 C.改善教育投资效益 D.增设投资渠道 15.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是( C) A.征收教育附加费 B.学校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 C.国家教育财政拨款 D.捐资助学 16.教育行政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经反馈到再次输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行政工作实际上就是以(B ) A.事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B.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C.人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D.时间、空间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17.每个单位或个人都与其他四个单位或个人沟通的形式,称为(D) A.树形沟通 B.聚合形沟通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题库-简答题

简述题 1.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 和职能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活动存在具备的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3.管理活动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 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掌握管理的两重性的重要意义: 认真总既然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和运用。 5.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6.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生产力方面:合理配置和使用组织中的财物;生产关系方面:处理组织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层建筑方面:组织内部黄精与组织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7.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赖性、控制性。 8.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 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的观点、等效的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 要性;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如何在管理活动中运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管理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并指 导实践,同时管理实践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管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以及带着问题学习等多种方式、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往往能够提高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效果。 11.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代表人物(泰罗、卡尔乔治巴思、亨利甘特、杰尔布雷斯夫妇、 哈林顿) 12.管理的十四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报酬、集中化、 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13.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明确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教育和考评、职业 管理人员、遵守纪律和规则、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14.霍桑实验的结论:主要有四点: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 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15.大质量和小质量的对比:(看书) 16.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 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7.卓越绩效标准的7各类目:领导、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测量、分析和知识 管理;对人员配备的注重、过程管理、经营结果。 18.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看书) 19.学习型组织的特点:要有领导远见、要讲求战略、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或水平化、信息 在组织内分享、有强的组织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1: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 二、产生和发展p4-13: (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阶级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继承和创新 (三)实践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1.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 1)哲学的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 2)其他思潮&马恩诞生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 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 6)马哲的解答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 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 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 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 1)运动&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 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 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的具体形式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 1)把握两大方面 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 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 明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 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客观性p40 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 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 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

月全国自考《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全国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工作机构和方式都是以 A.执行国家的既定政策为目的B.执行政党的既定政策为目的 C.执行教育的既定政策为目的D.执行校长的既定政策为目的 2. 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设置的通习学科为 A.教育制度B.教育政令机关 C.教育法令D.教育政策 3. 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这说明系统具有 A.集合性B.目的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4. 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 方向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规范性原则 D. 有效性原则 5.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体现了教育行政执法的 A.合法性原则 B. 合理性原则 C.应急性原则 D. 越权无效性原则 6.对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功能、教育形式、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等内容进行的预测从类型上属于 A.宏观教育预测B.定性教育预测 C.长期教育预测D.多对象教育预测 7.教育规划的主要特点包括 A.系统性、发展性、客观性B.系统性、预见性、主观性 C.长期性、预见性、客观性D.系统性、预见性、客观性 8.教育的规范体系是建立并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规定着教育机构的职责权限和机构内人员的 A.工作职级B.岗位贵任 C.职务高低D.权利性质 9.根据国家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教育预算,应采用的编制办法是 A.学生加专项B.师生加专项 C.定额加人数D.定额加专项 10.国家教育财政拨款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 A.主渠道B.辅助渠道 C.唯一渠道D.专项渠道 11.教育行政部门的横向沟通,一般以商榷和协调为主,不带有命令色彩而具有相互支持的性质,所以一般采用的沟通途径是 A.星形途径B.轮形途径 C. 树形途径D.矩形途径 12.督学人员的职权受法律保护和支持,由 A. 法律授予B.政府授予

自考管理学原理超实用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 内部资料 目录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 第一节管理概述 (5)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6) 第一节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6)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6) 第三节行为科学的兴起 (6)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7) 第一节组织环境概述 (7) 第二节组织环境分析 (7) 第三节组织文化 (8)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8) 第一节管理道德概述 (8) 第二节社会责任 (9) 第五章决策 (9) 第一节决策概述 (9) 第二节决策的原则、标准与影响因素 (10) 第三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10) 第六章计划 (11) 第一节计划概述 (11) 第二节战略计划 (12) 第三节计划的方法与技术 (12) 第七章组织 (13) 第一节组织概述 (13) 第二节组织设计 (13) 第三节组织结构的类型 (14) 第八章人员配备 (15) 第一节人员配备概述 (15) 第二节人员配备管理 (15) 第九章组织变革 (16) 第一节组织变革概述 (16) 第二节组织变革的过程与阻力 (16) 第十章领导 (17)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 (17) 第二节领导理论 (17) 第三节领导艺术 (18) 第十一章激励 (18) 第一节激励概述 (18) 第二节激励理论 (18) 第三节激励的原则与方法 (19) 第十二章沟通 (19) 第一节沟通概述 (19) 第二节沟通的基本类型 (20) 第十三章控制 (21) 第一节控制概述 (21) 第二节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21)

第四节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22)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 1.(1)管理的必要性:①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②管理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③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二、管理的概念 1.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三、管理的特性 1.管理的特性:(1)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2)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四、管理的职能 1.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从事的活动。尽管不同的学者对管理职能有不同的归纳,但在管理基本职能认识上达成了共识,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任何活动开始之前,首先就要制定计划,计划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研究组织活动的内外条件、制定组织目标、制定战略及战术决策、编制行动计划。(2)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3)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4)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1.(1)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2)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 1.(1)管理者的分类:①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是指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总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基层管理者所关心的主要是具体的战术性工作。②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角色 1.(1)所谓角色就是出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所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不同的角色,管理者通过这些角色的履行影响组织内外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这十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大类: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2)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管理者在处理与人的关系时便扮演这种角色,具体包括挂名领导、领导者、联络者。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种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而高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往往只需要一般的了解。(2)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有效管理者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激励人们使其融合为一个团结一致的团队。(3)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能感知和发现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权衡不同方案的优劣和内在风险。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则不太重要。 高频考题 【单选题】 1.管理者所拥有的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属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