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机械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机械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一:机械毕业设计参考文献(大全)】

part1中文

[1] 巩云鹏、田万禄等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沈阳:东北大学出

版社 2000

[2] 孙志礼,冷兴聚,魏严刚等主编. 机械设计. 沈阳:东北大学出

版社 2000

[3] 刘鸿文主编. 材料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 理论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7

[5]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 机械制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3

[6] 孙桓,陈作模主编. 机械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高泽远,王金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沈阳:东北工学院

出版社 1987

[8] 喻子建,张磊、邵伟平、喻子建主编. 机械设计习题与解题分析.沈阳:东北大学出版

社 2000

[9] 张玉,刘平主编.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

社 1999

[10] 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化学工业出

版社

part2中文

[1]《煤矿总工程师工作指南》编委会编著. 《矿总工程师工作指南》(上).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7

[2] 严万生等编著.《矿山固定机械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5,第1版

[3]孙玉蓉等编著.《矿井提升设备》.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1,第1版

[4] 中国矿业学院主编. 《矿井提升设备》.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9,第1版

[5] 煤炭工业部制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第

1版

[6] 谢锡纯,李晓豁主编.《矿山机械与设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2000

[7] 能源部制定.《煤矿安全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8] 王志勇等编.《煤矿专用设备设计计算》.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9] 彭兆行编.《矿山提升机械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0]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王昆等主编,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6

[11] 机械设计手册/上册,《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编,化学工

业出版社,1979

[12]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中国纺织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等编,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3]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册,东北工学院《机械零件设计

手册》编写组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14]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郭奇亮等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1

[15] 机械设计标准应用手册/第二卷,汪恺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 1997.8

[16] 矿山提升机械设计,潘英编,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12

[17]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1

[18]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孔庆华、刘传绍主编,上海:同济

大学出版社,2002.2

part3英文

1、‘‘how can a bill of materials be de?ned so that all possible products can be built ef?ciently?’’ one way to answer it is to de?ne a set of components (called

modules), each of which contains a set of primary functions.

an individual product is then built by combining selected modules.

【1】 bruno agard,bernard penz. a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 based on a clustering approach to determine bills of materials for a large product family.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117 (2009) 389–401.

2、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a semantically annotated multi-faceted ontology for product family modelling that is able to automatically suggest

semantically-related annotations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repository.

【2】 soon chong johnson lim,ying liu,wing bun lee.a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a semantically annotated multi-faceted ontology for product family modelling.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5 (2011) 147–161.

3、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a methodology for an effective working of recon?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rmss). these systems are the next step in manufacturing, allowing the production of any quantity of highly customised and complex products together with the bene?ts of mass production.

【3】 r.galan,j.racero,i.eguia,j.m.garcia.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product families formation in recon?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23 (2007) 489–502.

4、a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is investigated that optimizes the operating cost of the resulting supply chain while choosing the product variants and can de?ne the product family and its supply chain simultaneously.

【4】 jacques lamothe,khaled hadj-hamou,michel aldanondo.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electing a product family and designing its supply chai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69 (2006) 1030–1047.

5、this paper presents lcp-families, a concept to develop reference rang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new product. a new product can be catalogued as

environmentally better or worse than a percentage of its competitors, depending on what position it occupies in its lcp-family.

【5】 daniel collado-ruiz,hesamedin ostad-ahmad-ghorabi. comparing lca results out of competing products: developing reference ranges from a product family approach.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8 (2010) 355–364.

6、this paper has proposed a 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optimal design of product family with multi–level commonality .

【6】 l.schulze,l.li. 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product family design.

7、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a decision framework by which

a ?rm can manage generational product replacements under stochastic technological changes.

【7】 heng liu,ozalp ozer. managing a product family under stochastic technological changes.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122 (2009) 567–580.

8、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formation search and retriev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emantically annotated multi-facet product family ontology to save time for the ontology development in design engineering.

【8】 soon chong johnson lim,ying liu,wing bun lee. multi-facet product information search and retrieval using semantically annotated product family ontolog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46 (2010) 479–493.

9、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product variety analysis (pva) approach to coordinated and synchronized fows of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among various supply chain members.

【9】 petri helo,qianli xu,kristianto,roger jianxin jiao. product family design and logistic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10、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product family design architecture that satisfies customer requirements with minimal efforts.

【10】 taioun kim,hae kyung lee,eun mi youn. product family design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11、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using semantic annotation for ontology based decision support in product family design.

【11】 soon chong johnson lim,ying liu,wing bun lee. using semantic annotation for ontology based decision support in product family design

part4中文英文

[1] 陈维健,齐秀丽,肖林京,张开如. 矿山运输与提升机械. 徐州:中国

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启广,李炳文,黄嘉兴,采掘机械与支护设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3] 陶驰东.采掘机械(修订版).北京:煤矿工业出版社,1993

[4] 孙广义,郭忠平.采煤概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5] 张景松.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之流体机械.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6]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李树伟.矿山供电.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8] 于岩,李维坚.运输机械设计.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9] 煤矿安全规程, 原国家安监局、煤矿安监局16号令2005年

[10] 机械工业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dtⅡ型固定带式输送机

设计选用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

[11]tugomir surina, clyde herrick. semiconductor electronics. copyright 1964 b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20~250

[12] developing trend of coal mining technology. ma tong –sheng. safety and production department, hei longjiang coal group, ha erbin150090,china

part5中文

[1]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m]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91

[2]机械设计手册(1—5卷)

[3]邓文英,郭晓鹏.金属工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刘品,徐晓希.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

版社,2004

[5]王昆,何小柏,汪信远.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6]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7]朱冬梅,胥北澜.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杨可帧,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搞成教育出版社,1999年

[9]孙恒,陈作模.机械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0]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2]张学政,李家枢.金属工艺学实习材料[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3]史美堂,金属材料[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14]黄常艺,严晋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m],机械工艺出版社,2005年

[15]齐宝玲.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16]张启先.空间机构的分析与检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17]史习敏,黎永明.精密机构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18]施立亭.仪表机构零件,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年

[19]农业机械设计手册 2000年

[20]相关产品设计说明书

part6中文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6).

4、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7).

5、梁俊彦,李玉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

讯,2007(9).

part7中文英文

[1] cole thompson associates.“dire

ctor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s”1999.

[2] ester dyson.adesign for living in the digital age.release 2.0:1997.

[3] 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2001,16(2):99-102.

[4] 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7.

[5] 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 裴仁清,机电一体化原理,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

[7] 李庆芬,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8] 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9] 秦曾煌,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朱龙根,机械系统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1]纪名刚,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二: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

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

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

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

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篇三:机械毕业设计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 引言数控铣床今后将向中高挡发展,中档采用普及型数控刀架配

套,高档采用动力型刀架,兼有液压刀架、伺服刀架、立式刀架等

品种,预计近年来对数控刀架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但是数控回转工

作台更有发展前途,它是一种可以实现圆周进给和分度运动的工作台,

它常被使用于卧式的镗床和加工中心上,可提高加工效率,完成更

多的工艺,它主要由原动力、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工作台等部分

组成,并可进行间隙消除和蜗轮加紧,是一种很实用的加工工具。

1.1 研究数控回转台的意义

大型飞机、轿车生产线、重型船舶柴油机这些各行各业关键装备的

加工制造,都要依靠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来完成。这些行

业要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等,都受到

了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这些“工作母机”的水平制约。

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实现制造技术和工业现代化的基石,其性能、质量和拥有量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及综合

国力的重要标志。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无不重视控制高端制造装备

这一产业制高点,重视用高技术优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支撑高

端制造,保持产业优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大力发展高档数控

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数控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数

控机车是数控技术最普遍的应用。数控回转工作台是一种可以实现

圆周进给和分度运动的工作台,它常被使用于卧式的镗床和加工中

心上,可提高加工效率,完成更多的工艺,它主要由原动力、齿轮

传动、蜗杆传动、工作台等部分组成,并可进行间隙消除和蜗轮加

紧,是一种很实用的加工工具。本课题主要介绍了它的原理和机械

结构的设计。

数控机床的圆周进给由回转工作台完成,称为数控机床的第四轴;

回转工作台可以与x、y、z三个坐标轴联动,从而加工出各种球、

圆弧曲线等。回转工作台可以实现精确的自动分度,扩大了数控机

床加工范围。

数控回转台的出现必将给数控机床带来质的飞跃,从而加工出加工

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零件,为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必将把机械制造业的发

展推向高潮。 1. 2 数控回转台的国内现状

从20世纪中叶数控技术出现以来,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加工具有如下特点: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

生产率高,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生产管理

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机电一体化的

产品,适用于加工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结构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

的零件、需要频繁改型的零件、价格昂贵不允许报废的关键零件、

要求精密复制的零件、需要缩短生产周期的急需零件以及要求100%检验的零件。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和国

防建设发展的重要装备。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机床制造业既面临着机械制造业需求水平提升而引发的制造

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

争的压力,加速推进数控机床的发展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

一个关键。随着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现

代设计技术的飞速进步,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并且

不断发展以更适应生产加工的需要。

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国外相同品种、不同结构的数控机床附件产品

也在不断出现。回转轴直接驱动的数控回转工作台已经出现,完全改

变了传统回转工作台的结构,回转速度及精度要比传统的机械结构高

得多。我国数控机床附件产品的水平与10 年前相比,应该说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当时研发此类产品主要是参照国外产品,也有引进技术生

产的。首先是从动力卡盘、分度类数控附件、数控刀架几个产品开

始的。近20 年的发展,品种不断完善,主要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提高较大。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附件产品应该说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

套需求没有问题,但在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机床附件产品方面与国

外比较差距较大,产品设计能力方面有差距,但不是很大,主要差距在于整个行业的装备制造能力和协作配套能力。因此对整个数控机床附

件产品水平影响较大,这是目前国内产品水平较国外产品水平低的主

要原因。

1. 3 数控回转台的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及由数控机床组成的制造系统以其卓越的柔性自动化的性能、高效而可靠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 3 页共 37 页的生产效率、优异而稳

定的精度、灵捷而多样化的功能,充分显示出它是改造传统产业、

构建先进的数字化企业的重要基础制造装备。因此,数控技术已成

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核心技术,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

竞争激剧化,促进数控技术的加速发展。高精度,高效率,数字化

和智能化,复合化和集成化这是其未来发展趋势。

开放式数控系统是数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技术、信息

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

的系统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和用户所认识和欢迎, 。它满足了目前技术、市场、生产组织等多方面快速变化对数控系统的柔性和通用性

提出的要求, 为将来车间自动化向更高层次的集成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世界市场竞争能力。

1. 4 数控回转台的种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数控机床的圆周进给由回转工作台来完成,可称为数控机床的第四轴:回转工作台

实现精确的自动分度,从而扩大了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可以与x、y、z三个坐标轴联动,从而可加工出各种球、圆弧曲线等。回转工

作台可以

2. 1 数控回转工作台

数控回转工作台主要用于数控镗床和铣床,其外形和通用工作台几

乎一样,但它的驱动是伺服系统的驱动方式。它可以与其他伺服进

给轴联动。

数控回转台的进给、分度转位和定位锁紧都是由给定的指令进行控

制的,工作台的运动是由步进电机经减速器﹑蜗轮蜗杆来完成的。

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蜗杆副的传动精度,因而必

须采用高精度蜗杆副。在半闭环控制系统中,可以在实际测量工作

台静态定位误差之后,确定需要补偿角度的位置和补偿的值,记忆

在补偿回路中,由数控装置进行误差补偿。在全闭环控制系统中,

由高精度的光栅尺发出工作台精确到位信号,反馈给数控装置进行

控制。

回转工作台设有零点,当它作回零运动时,先用挡铁压下限位开关,使工作台降速,然后由圆光栅或编码器发出零位信号,使工作台准

确地停在零位。数控回转工作台可以作任意角度的回转和分度,也可以作连续回转进给运动。

数控转台和分度工作台没有多大区别,但在结构上具有一系列的特点。由于数控回转台能实现伺服进给运动,所以他在结构上和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机构有许多共同之处。不同点是进给伺服机构实现直线伺服进给运动,而数控回转台实现的是圆周伺服进给运动。

数控回转台分为开环﹑闭环﹑半闭环三种类型。开环﹑闭环﹑半闭环数控转台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开环数控转台没有转动角度的测量元件,并由步进电机驱动。闭环和半闭环数控转台由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有转动角度的测量元件(圆光栅或圆感应同步器),所测量的结果反馈回去与指令值进行比较,按闭环原理进行工作,使转台定位精度更高。半闭环数控转台利用伺服电机轴端带的旋转变压器或脉冲编码盘,直接反馈的是电机轴的转速和角位移,进行半闭环控制。

回转工作台是数控铣床﹑数控镗床﹑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按照控制装置的信号或指令作回转分度或连续回转进给运动,以使数控机床完成指定的加工工序。常用的回转工作台有数控回转工作台和分度工作台。

数控回转工作台是金属切削机床配套装置,用于实现一个旋转坐标轴,具有分度和连续圆周进给功能,定位锁紧功能。本课题除具备一般数控回转台所具有的接受来自数

数控回转台的发展在机械行业十分有意义,国家应大力发展。

控系统控制指令的功能外,还能够独立与主机工作台一个直线机械位移联动的功能。

2. 2设计准则

我的设计过程中,本着以下几条设计准则:

1)创造性的利用所需要的物理性能

2)分析原理和性能

3)判别功能载荷及其意义

4)预测意外载荷

5)创造有利的载荷条件

6)提高合理的应力分布和刚度

7)重量要适宜

8)应用基本公式求相称尺寸和最佳尺寸

9)根据性能组合选择材料

10)零件与整体零件之间精度的进行选择

11)功能设计应适应制造工艺和降低成本的要求

2. 3主要技术参数

(1)回转半径:255 mm

(2)重复定位精度:0.005 mm

(4)回转台脉冲当量:1秒/脉冲

(5)总传动比:3100

(6)最大承载重量:100㎏

2. 4本章小结

主要简单介绍毕业设计题目(数控回转工作台),包括其性能和工作原理,大致的结构和一些主要参数,使我们对其有个初步了解。

3数控回转工作台的结构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