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的学习内容,通过以上五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方法和原则,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等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购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2)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3)能胜任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识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原则和方法;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方法;

(3)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计算机系统测试等知识。

3.态度目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展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计算机调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维护三个岗位在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上,结合实际操作来设计的。

本课程分为五个课程模块来组织教学,具体为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如下特点:以岗位要求为主线;课程单元设计保持紧密联系;能力训练追求实用性;与计算机调试工、计算机销售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岗位融通。

针对不同的课程单元,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师生互动启发法、现场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2.课时分配

3、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模块一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

课程模块二计算机硬件系统

课程模块三计算机软件系统

课程模块四系统维护维修

课程模块五综合实训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1.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18个项目的项目考核(在线测试)和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展示的评价等。

项目考核。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相关项目教学活动完成后,按照项目操作考核细则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该项目考核得分,一般采用网上在线测试方式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后,学生在课程网站上参加本项目的在线测试,评定在线测试成绩。

学习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学习态度、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成效、展示学习的方式方法等,主要由教师给出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给出。

2.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核是指学期结束前的网上考试和实训室内的综合技能考核。

网上考试。课程网上设计有考试系统,在学习内容全部结束后,学生可尝试网上考试,通过申请,再参加统一组织的网上考试。

综合技能考核。本课程设计了综合技能考核方案,学期结束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综合技能考核,取得考核资格;教师指定考核的时间与地点,学生凭学生证及相关证明到指定地点参加考核;在考核地点领取技能考核题目后,教师对考生进行分组,并登记考生信息;分组进行操作考核,教师记录操作时间,并现场对学生考核情况进行评分。

(二)课程成绩形成与比例分配

课程成绩=项目考核(20%)+学习评价(20%)+网上考试(30%)综合技能考核(3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学分:4 总学时:52 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本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本课程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根据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等知识内容,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实施情境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方法与社会能力。 3、典型任务 计算机维修和维护是经验性很强的一门技术,作为计算机维修工程师要掌握它必须将许多软、硬件知识集于一身,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多实践,不断积累自己的维修经验,才能处理各种千奇百怪的计算机故障。所以“实践+经验”是本门课程的灵魂所在。 在解决实际故障的过程中,首先要详细了解故障现象,找到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遵循“先软后硬”的原则,根据软件故障检修思路和硬件故障检修思路,制定可行的排除故障的方案。 计算机维护工程师根据用户的需求可对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科学的维护和优化,还可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400074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 适用专业:网络技术学时:64 编写人:徐辉审定负责人:孟云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体系包含二两主干课程。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实施次序中排第二,位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本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组装、机房管理、计算机售后服务、产品质检、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课 程。本课程一共分为7个模块,通过具体的任务分别介绍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选购、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的设置和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等知识。 (一)课程理念 1、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2、适合专业:各专业 3、教学时间安排:第2学年第1学期 4、计划课时:32 5、对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要求: ①能认识常见的电脑主机与外设; ②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写字板、word等工具软件; ③能运用Powerpoint进行简单的演示文稿设计; ④具有基本的美学知识、数学知识、语文知识、英语知识。 6、对教师的资格要求: ①熟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整个过程; ②具有电脑硬件识别的实践经验; ③具有电脑配机的实践经验; ④具有电脑组装(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的实践经验; ⑤具有计算机硬件及整机评测的实践经验; ⑥具有电脑维护维修的实践经验; (三)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根据地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从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教学案例,形成“课堂案例—软硬件功能解析—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连贯思路,课程安排上突出学生教学主体作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综职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前修课程是《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笔记本电脑维修与维护》等。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维护计算机和主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能够对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分析检测和主要部件的更换等专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方式、采取行动为导向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学生学习后能达到计算机中级或高级维修工的资格。 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程模式。根据本课程的在计算机维护专业的定位,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遵循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 本课程是以计算机维护专业就业面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维护、计算机设备的销售等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为依据设计的。遵循计算机部件的选购、组装、使用和维护的路径,选择以工作过程作为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能体现本专业各种岗位的要求。 学习子情境设计的逻辑线索

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根据工作岗位和专业的需要,按计算机部件的类型、 性能、基本结构、使用和维护维修工作步骤,设计四个学习子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环上升。理论知识的选取则以够用为度。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劳动制度的要求。 2.了解调查客户的要求,尽可能满足客户要求。 3.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类型和性能,正确选购使用计算机的部件。 4.掌握部件的拆卸、组装和调试计算机的部件。 5.熟悉正确使用维修计算机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6.掌握正确的拆卸工艺进行整机的软、硬件安装和调试。 7.掌握安装、调试、维护和使用计算机主要外部设备。 8.理解在工作中自觉提高安全和质量意识,遵守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 9.了解进行检查、评价组装、维护的质量并填写工作记录单。 10.理解与同事、客户、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 2.2 能力目标 2.2.1 专业能力: (1)能做到正确使用计算机维护维修的工具和测试软件; (2)会做根据性能价格比高的原则合理选择计算机的各种部件; (3)具备正确的工艺组装计算机各种部件; (4)会做到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的主要外部设备; (5)具备排除上网日常故障能力; (6)具备排除日常各种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能力。 2.2.2 社会能力: (1)工作中与职员、技术人员和领导交流、合作能力; (2)决策和执行能力; (3)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4)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5)尊纪守法、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的学习内容,通过以上五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方法和原则,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等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购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2)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3)能胜任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识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原则和方法;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方法; (3)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计算机系统测试等知识。 3.态度目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展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计算机调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维护三个岗位在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上,结合实际操作来设计的。 本课程分为五个课程模块来组织教学,具体为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如下特点:以岗位要求为主线;课程单元设计保持紧密联系;能力训练追求实用性;与计算机调试工、计算机销售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岗位融通。 针对不同的课程单元,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师生互动启发法、现场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2.课时分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对应于计算机维修员,计算机销售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培养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本课程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适时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能识别计算机硬件设备; 2.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 3.能熟练组装计算机; 4.能熟练安装操作系统和补丁; 5.能熟练安装板卡驱动程序; 6.能熟练安装应用软件和补丁; 7.能熟练安装和使用防病毒软件; 8.能熟练安装和使用软件防火墙; 9.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主机故障; 10.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外设故障; 11.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 (2)知识目标 1. 知道组成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 2.知道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等的品牌,性能以及选购技巧; 3. 知道计算机组装及与外设的连接方法; 4. 知道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 5. 知道计算机主流设备的性能参数、作用及市场参考价位; 6. 能设计出满足需求、性价比及稳定性好的计算机配机方案; 7. 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课程编码:012 开设时间:第一年第2学期课时数:108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体系包含二门主干课程。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实施次序中排第二,位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本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组装、机房管理、计算机售后服务、产品质检、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一共分为7个模块,通过具体的任务分别介绍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选购、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的设置和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等知识。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独立收集资料; 2)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3)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4)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和协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硬件的特点,根据现有的操作条件分析操作的可能性和注意事项,正确选择组装配件与装接工具; 2)能够识别各配件,按照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各配件的插装与数据线及信号线的连接;

3)会使用常用的组装工具、开机运行并按客户的要求进行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 4)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和维护。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之前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已具备了对计算机各硬件的认识能力。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根据职业岗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7个项目。 表1 课程情境与学时分配表 编号情境名称情境内容主要教学知识点学习目标学 时 备 注 P1-1 认识计算 机的硬件 1、认识主板 2、认识CPU 3、认识硬盘 4、认识内存 5、认识显卡 6、认识显示器 7、认识机箱和电源 8、认识光驱和刻录机 9、认识键盘、鼠标 1、主板的类型、构架、品牌 2、CPU的作用、品牌及类型 3、硬盘分类、生产厂商 4、内存的作用、类型 5、显卡的类型、参数 6、显示器的类型、品牌 7、机箱的构造、电源的认识 8、光驱的类型、品牌 9、键盘、鼠标的类型 具备识别计算机各主 要部件的能力。 10 P1-2 计算机硬 件组装 1、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2、组装计算机的步骤 3、组装计算机过程中的注 意事项 4、组装计算机 5、组装后的检查和调试 1、组装计算机的主要步骤 2、组装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3、组装计算机 4、组装后的检查和调试 1、熟悉计算机组装前 的准备工作程序和组 装的基本步骤 2、具备熟练拆装计算 机的能力,并能进检查 和调试 24 P1-3 BIOS设置 和硬盘分 区 1、BIOS概述 2、CMOS设置程序主菜单 3、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 4、实训 1、BIOS的设置 2、CMOS的主菜单及设置 3、用Fdisk对硬盘分区 4、用Format对硬盘格式化 会区分BIOS与CMOS 两个概念,会用Fdisk 和Format对硬盘进行 分区和格式化 8 P1-4 安装操作 系统和驱 动程序 1、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 安装 2、驱动程序的获取和安装 1、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2、常用驱动程序的安装 具备安装操作系统的 能力;掌握常用驱动程 序的安装 8 P1-5 系统测试1、系统测试的概述 2、整机测试 3、实训 对组装后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测 试 掌握系统测试的方法 8 P1-6 系统维护1、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2、用Ghost(还原精灵) 制作和恢复镜像 3、反病毒、蠕虫和木马 4、备份和恢复注册表 5、制作系统还原点,用系 统还原点恢复系统 6、清理冗余的注册信息和 垃圾文件 1、软件的安装、卸载 2、使用Ghost 3、防杀毒软件的使用 4、备份和恢复注册表 5、系统还原点的制作 6、清进冗余和垃圾文件 7、磁盘的优化 8、开机的优化 掌握常用软件的安装 与卸载,会使用Ghost 和防杀毒软件,对系统 进行优化 32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为了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硬件组成、选购与组装、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故障排查与解决等。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大纲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础知识 1、硬件组成: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 2、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频率、缓存、内存容量等 2、计算机配件的选购与组装 1、配件选购: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配件,考虑性价比等因素 2、硬件组装: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保证正确连接电源和信号线

3、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 1、硬盘分区与格式化 2、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3、软件安装与调试 4、故障排查与解决 1、常见故障诊断:了解常见故障的表现形式,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原因 2、故障处理:掌握常用的故障处理方法,如重新安装驱动程序、更换硬件等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操作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评估方式 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2、实际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估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五、总结 本课程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评估方式的多样化保证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评估。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实训》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实训》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实训》是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动手性。该课程依托现有的实训条件与实训基地,侧重培养学习者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的操作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专业知识 (1)掌握计算机主机部件与外设的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和选购方法; (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 (3)掌握BIOS的基本设置与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 (4)掌握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和处理; (5)掌握常用测试软件和维护软件的使用方法。 2、专业技能 (1)具备正确选购计算机配件的能力; (2)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和检测能力; (3)具备处理常见BIOS错误信息能力。 (4)具备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安装操作系统的能力; (5)具备分析处理计算机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的能力; 3、职业素质 (1)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操作规范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分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实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前后衔接情况等,明确该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结合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与我院实际情况,决定以实验室+实际项目为学生锻炼平台,突出应用为主的知识点体系,并将所有知识体系用4个项目贯穿。选取硬件组装、软件安装、故障处理等典型任务作为教学项目,突出实用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方法上变传统的“讲授”型教学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实验室即课堂,课堂即实验室,通过项目演示——独立操作——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反馈等环节真正做到以行动导向为理念的项目制教学。 四.课程内容设计和学时分配要求 1、教学内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交通通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原理、主要硬件知识、计算机的配置与选购、计算机的组装、操作系统的安装、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和笔记本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开设的实训课程,能对计算机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做出判断和处理。 2.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微机的硬件组装过程和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了微机常见故障维修维护知识的基础上,能判断和处理常见故障,能够适应信息服务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安装维护岗位,以及其它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 从企业的工作实际出发,以班为单位进行公司实体运营化,以组为单位进行企业部门实体化,每个工作任务都是遵从提出任务、效果展示、解决方案、操作步骤的过程,带领学生逐步完成,通过这些任务全面训练学生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构成和安装,基本部件原理和技术指标,操作系统概况和维护工具,系统维护维修技术和硬件软件故障诊断排除方法等内容。 教学难点:计算机整机的拆卸及安装,各种跳线的安装,硬盘的开盘操作,网线的掐设,BIOS启动次序的设置及完全版操作系统的安装,ghost软件包的使用。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相关课程的衔接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以下能力: 1. 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各部件功能及相互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工作。 3. 问题解决,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具备较强的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 4.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硬件接口标准等。 2. 计算机组装技术,包括计算机组装的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3. 计算机维护技术,包括计算机维护的基本原则、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硬件升级和更换等。

4. 安全与环保知识,包括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环保要求等。 5.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技能。 三、教学要求。 1. 知识扎实,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 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问题解决,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进行问题诊断和解决。 4. 创新意识,学生应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实训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故障排除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考核方式。 1. 考试,通过笔试、机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施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常见计算机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就业所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脑销售员、电脑技术服务员、计算机硬件维修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总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强调实践。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相关知识;能组装计算机并安装软件系统;能对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进行维护;具备组建机房的相关技能。 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组成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作用;了解各部件的工作原理或过程。 2.掌握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等的品牌,性能参数知识以及选购技巧。 3.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及与外设的连接方法,组装的要点。 4.明确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知道组装完成后测试的方法。 5.理解计算机主流设备的性能参数、作用及市场参考价位。 6.能设计出满足需求、性价比及稳定性好的计算机配机方案。 7.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8.掌握BIOS参数设置相关知识;CMOS知识。 9.理解硬盘分区技术相关知识。 10.掌握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相关知识。 1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 12.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别CPU、内存、主板等计算机各部件以及各部件相关参数。 2.根据客户需求填写《计算机组装配置单》,能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 3.能正确识读各部件使用说明书。 4.能熟练组装计算机。 5.能熟练识别不同类型计算机开机画面并熟练设置BIOS参数。 6.能根据用户需求熟练进行分区规划并熟练掌握常见的几种分区工具的使用、分区维护 操作。 7.能根据客户需求熟练安装常见的操作系统;进行系统优化处理进行系,统安全设置。 8.能熟练进行各种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更新、升级、维护操作。 9.能熟练安装卸载应用软件,熟练安装和使用防病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应用软件并进 行相应设置和调试。 10.能运用GHOST克隆技术,根据客户需求熟练地备份、还原操作系统。 11.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主机故障,外设故障。 12.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阐述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和功能。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此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程生点记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选购、安装、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修、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调试与信息安全等能力,能够在信息服务类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使用维修维护工具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前续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等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跟IT行业发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根据IT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2 学分:6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续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组建与应用》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主要部件的作用、硬件的选购、组装、维修和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的安装与调试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常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与调试,常见硬、软件故障的检测与排除,小型局域网的连接和常见网络连接故障的排除,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杀除, 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规范、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计算机维修调试中级工职业能力。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计算机维修调试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时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适用专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专业必修课..该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所含专业..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国家“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让学生毕业后不需要企业另外对其培训就能上岗.. 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这些能力是计算机售后服务岗位最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应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 经过课程建设小组同联想、国储电脑城等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多次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依据计算机售后服务岗位群→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实际的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教学项目的思路;将整个教学设计成11个典型工作任务和综合实训项目..些典型工作任务主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同时融合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CompTIA A+、联想技术工程师等职业

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综合实训过程中利用本地市场及企业资源;派遣学生走访本地市场;走上企业工作岗位;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实现课堂、实训基地及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递进式编排模式..如:先认识和安装维护单个设备;再对单个设备进行整体安装;再对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进行安装;然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及设置;最后是对系统整体维护.. 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24学时;2学分..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在认知和实际操作上;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计算机拆装、系统优化、故障诊断和排除、对等网络组建的基本职业技能;并倡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为提高学生各专业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及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如下: 2.1 能力目标: 1. 能识别计算机硬件并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 2. 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3. 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4. 初步学会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 护.. 2.2 知识目标: 1. 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 2. 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 3.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 4. 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3素质目标: 1、明确职业岗位所处的重要位置;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2、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28 【教材】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以及系统维护,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组装与调试、使用、维护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和主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能够对计算机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分析检测和排除和主要部件的更换等专业能力。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案例与实训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商品信息采编的相关内容,全面培养学生商品信息采编的能力。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在“定向对接,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指导下,以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贯穿课程始终,突出实践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针对市场需求,以学生为本,选取循序渐进的典型工作项目“学习包”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装机步骤。 (3)市面常见计算机硬件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 (4)计算机机组装与CMOS 设置,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10506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职业能力课 课程学分 4 课程学时60 修读学期第2学期核心课程是 合作开发企业福建新中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中教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笔人陈国先、曾世杰(企业)审核人赵湘纹 1.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前修课程是《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笔记本电脑维修与维护》等。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维护计算机和主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能够对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分析检测和主要部件的更换等专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方式、采取行动为导向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学生学习后能达到计算机中级或高级维修工的资格。 1.1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程模式。根据本课程的在计算机维护专业的定位,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遵循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2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 本课程是以计算机维护专业就业面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维护、计算机设备的销售等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为依据设计的。遵循计算机部件的选购、组装、使用和维护的路径,选择以工作过程作为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能体现本专业各种岗位的要求。 1.3学习子情境设计的逻辑线索

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组装、维护能力,成为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课程适用于信息技术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方向、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共计32个学时,两个学分。教 学团队由具有研究生学历和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 本课程定位于计算机销售、售后服务等职业岗位,与《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衔接,旨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同时,研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

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发展特点,熟悉各部件主流厂家和产品,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硬件、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够处理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具体目标包括掌握计算机各种硬件的基础知识、硬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硬件的主要性能参数与选购方法、硬件组装时的接口识别和注意事项、有关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设置安装方法。能力目标包括熟悉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掌握硬件组装的过程、熟悉BIOS设置方法和掌握硬盘分 区方法。 建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要鼓励学生吃苦耐劳,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组织方法,如任务驱动、讲解、演示等。例如,在研究“软件系统安装”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首先提出任务,然后分解成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安装及应用软件安装三个小任务。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这堂课的任务,带着任务听讲,充分调动学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目标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以及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主要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的安装与设置。 3、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包括硬件的连接、BI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等。 4、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方法。 5、网络安全与维护:包括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实施建议: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