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抗凝剂,又称为抗凝血物质,是一类药物或化学物质,它们的作用是抑制血液

凝结过程,防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结是人体一种自然反应,它在创伤修复、手术、生理状态的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凝血反应过度或异常时,可导致血栓的形成,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抗凝剂的分类和机制

目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分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抑制凝血系统的

抗凝药物两类。

1.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

用来防止血栓的形成。这类药物适用于预防或治疗血小板粘附、凝聚所致的血栓形成,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主要有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

凝血系统的不同环节,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抗凝药物的使用较为广泛,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房颤动等。

二、抗凝剂的临床应用

1.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各国常见的疾病,而血栓的形成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之一。抗凝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可以用来预防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发生,而抗凝药物则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预防恶性心搏失常等并发症。

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很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并发症,尤其是长时间行程

或手术后的患者容易发生。抗凝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系统的活化,可以预防和治疗DVT和PE,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3. 血透和血液净化治疗

在血透和血液净化治疗中,患者的血液会被动态循环穿过血液净化器进行净化。这个过程容易引发凝血和血小板聚集。为了保证治疗的安全和减少并发症,一般会给患者使用抗凝剂,如肝素等,来预防血凝块形成。

三、抗凝剂的副作用和风险

抗凝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这是使用抗凝剂时需要密切关注的

一个问题。不同类别的抗凝剂在此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抗血小板药物在一般剂量下可能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但部分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则具有明显的出血风险。因此,在应用抗凝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权衡利弊,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结论:

抗凝剂作为一类能够抑制血液凝结过程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及DVT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抗凝剂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它

们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在使用抗凝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和控制用量,以确保药物的疗效与安全兼顾。

实验诊断学习题

病原体检查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ESBL 3、TORCH 二、填空 1、NCCLS推荐的药物敏感试验的首选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输血前临床常做的传染病检测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SBL常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细菌中检出。 4、检查新型隐球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__________;检查结核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_____。 5、肝炎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各型肝炎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临床称为“大三阳”的乙肝标志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性。 7、机体感染HAV后,可产生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抗体。 8、医院感染定期监测的对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毒灭菌效果。 9、为防止院内感染,医务人员推荐洗手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做血液细菌培养时,为提高阳性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时间段、多部位采集 B.寒战初期或发热高峰期后采集 C.应用抗生素前采集 D.同时做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 E.采血量一般为培养液的10%左右 2、做细菌培养,关于标本采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尿液一般采集中段尿 B.婴幼儿可用直肠拭子取粪便 C.伤口分泌物从创面表面采集 D.痰液清晨漱口后采集 E.厌氧培养时,标本采集后置于厌氧培养运送管中 3、下列不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是() A. MRSA B. PRP C. MSSA D VRE E ESBLS 4、乙肝三系统中,下列哪项标志物具有保护性() A.HBsAb B.HBeAb C.HBcAb D.HBeAg E. HBsAg 5、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是() A.尿路感染 B.皮肤感染 C.胃肠道感染 D.下呼吸道感染 E..血液感染 四、简答题 1、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原则有哪些? 2、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是睑板原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睑板原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泪膜:是通过眼睑的瞬目运动,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um厚的超薄层,其构成由外向内分别为脂质层,水样层,粘蛋白层。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视野: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距注视点30°以内范围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睑腺炎:是常见的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外睑腺炎;若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角膜斑翳:角膜炎愈合后瘢痕性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见透见虹膜。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穿孔后,愈合过程中,角膜白斑的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障碍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操作,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民间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并发性白内障:指眼内疾病,如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障碍,导致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发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更常见,男女之比约为1:2,病人常有远视。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 干性AMD:主要有玻璃膜疣和RPE 异常改变。 湿性AMD:玻璃膜疣、Bruch膜损害及巨噬细胞浸润,能诱发脉络膜毛细血管向外长出新生血管,或高网膜感觉层下及胶质化。 高眼压症:临床上部分病人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称高眼压症。正常眼压青光眼(NTG):临床上,部分病人眼压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青光眼曲型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称。。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症(ICE):可能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单眼发病,包括进行性虹膜萎缩,虹膜痣综合征和Chandler综合征,这三种相关疾病均有角膜内皮病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前房角和虹膜表面内皮化,继发性青光眼是ICE的生要特征。 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前房闪辉(Tyndall征):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的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白色的光束。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视网膜坏 死,以视网膜动脉炎为主的血管炎, 玻璃体混浊和后期视网膜脱离玻璃 体后脱离(PVD):指玻璃体后皮质从 视网膜内表面分离,通常在玻璃体液 化的基础上发生。 黄斑囊样水肿(CME):黄斑区由于 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液体聚集 形成特殊的花瓣状外观,称。。。 皮质盲:外侧膝状体以上两侧性损害 包括枕叶和视放射两侧的病变,其临 床特征为:双眼全盲,瞳孔光反射完 好,眼底正常,视觉诱发电位(VEP) 检查异常。 眼的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 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 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 清晰的像,这种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 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 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 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 前称为近视。 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 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 光状态,称为散光。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 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 弱,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 降。 称为。。。 感觉融像:将双眼住处融合成单一像 的功能称为。。。 隐斜:在双眼注视状态被干预下出现 的偏斜,即当一眼被遮盖时,被遮盖 眼将移至休息的斜视位置一旦遮盖 被去除,双眼立即协同一致。 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 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 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炎性假瘤:原发于眼眶组织的非特异 性增殖性炎症,因其临床症状类似肿 瘤,组织学表现属于特发性炎症,故 名炎性假瘤,双称眶炎症综合征。主 要发生于某一特定部位,如眼外肌, 泪腺,巩膜球筋膜,视神经鞘。 视盘(视乳头):距黄斑鼻侧约3mm 处有一约1.5mmX1.75mm大小,境界 清楚的橙红色圆形盘状结构,称视乳 头,又称视盘。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 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 主要疾病之一。 角膜云翳:角膜炎愈合后,浅层的瘢 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 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角膜白斑:角膜炎愈合后,瘢痕性混 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 晶状体脱位:如果晶状体悬韧带部分 或全部破裂或缺损,可使悬挂力减弱 或不对称,导致晶状体的位置异常, 若出生后因先天因素,外伤或一些疾 病使晶状体位置改变,称为晶状体脱 位。 前房积脓:房水中大量炎症细胞沉积 于下方房角内可见到液平面,称为前 房积脓。 Fuchs综合征:是一种以虹膜脱色素 为特征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多为单眼受累。 飞蚊症: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尤 其看白色明亮的背景时症状更明显, 还可能伴有闪光感,玻璃体液化和后 脱离是飞蚊症的主要原因。 Weiss环:由于玻璃体与视盘边缘有 紧密的粘连,分离后在视网膜前出现 一个如视盘大小的环形混浊物, 称。。。 Uhthoff征:有的患者感觉在运动或 热水浴后视力下降,此称为。 视神经炎:泛指视神经的炎性脱髓鞘 感染,非特异性炎症等疾病,因病变 损害的部位不同而分为球内段的视 乳头炎及球后段的球队后视神经炎。 复视:眼位偏斜时,所注视物体的像 落在注视眼的黄斑区,同时落在非注 视眼(偏斜眼)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 上,此时如不能融合为单像,称为复 视。 眼球震颤: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 眼球摆动,按其震颤方向分小平型, 垂直型,斜向型,旋转型和混合型。 视网膜震荡:指在挫伤后,后极部出 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 白,视力下降。 Stargardt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也可为显性遗传。病理特征是在RPE 水平有弥漫性黄色圆形斑点。 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的鉴别。结膜充 血1、起源于表面的结膜血管,呈鲜 红色,越靠近穹窿部越明显,2、当 用手指推动结膜时,充血的血管可随 之移动3、结膜囊滴入0.1%肾上腺素 后充血消失。睫状充血1、起源于角 膜缘深层血管网,呈深红色,越靠近 角膜缘越明显2、充血的血管不随结 膜移动3、结膜囊滴入0.1%肾上腺素 后,充不消失。 沙眼的临床表现和分期。急性期:眼 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粘液脓性 分泌物,伴耳环前淋巴结肿大,睑结 膜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布满滤 泡。慢性期:结膜充血减轻,结膜肥 厚,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滤泡可发 生坏死,愈合后留下明显瘢痕,早期 即可出现角膜血管翳。晚期:发生睑 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 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 角膜混凝土浊等并发症。我国1979 年分期法:I期(进行活动期):上睑 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 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II期(退行 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 部分变成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III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 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 染性。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表。1、眼红,疼 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异物感。2、 体征:①角膜基质致密灰白色混浊 (浸润),有羽状边界,浸润面上皮 高于周围角膜表面病灶呈灰白色,牙 膏状外观,或形成上皮缺损和基质变 薄(角膜溃疡),病灶区的内皮面有 “苔”样脓性渗出物,角膜浸润周围 有卫星灶②结膜充血,粘液脓性分泌 物③前房积脓。PS:治疗:①抗真菌 药物②角膜溃疡创面搔刮,碘灼,涂 用抗真菌药粉③如并发虹膜睫状体 炎,需给予散瞳剂④禁忌局部或全身 应用糖皮质激素⑤穿透性角膜移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表。一、 原发感染:1、常见于幼儿2、唇部及 头面部皮肤单纯疱疹感染,伴耳前淋 巴结肿大发热3、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膜性结膜炎4、点状角膜炎,树枝状 角膜炎。二复发感染:1、树枝状角 膜炎2、地图状角膜炎3、角膜基质 炎4、角膜坏死性基质炎。PS治疗: 1、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2、如果 有前房反应,给予散瞳剂3、基因工 程干扰素滴眼液,有广谱抗病毒疗 效,与抗病毒药有协同作用4、人工 泪液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角膜上 皮(树枝状,地图状)病变禁用糖皮 质激素6、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的临床表 现。一、临床前期:1、为双侧性眼 病,当一眼急性发作被确诊后,另一 眼只要具备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 窄等表现,即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也可以诊断为急性ACG临床前期。2、 在急性发作前,可没有症状,但具有 前述结构特征和家族史,诱因下眼压 明显升高,也属本期。二、先兆期: 1、一过性雾视,虹视,可有患侧额 痛,即刻测眼压常在40mmHg以上2、 眼局部轻度充血或不充血,角膜上皮 水肿呈轻度雾状,前房极浅,房角大 范围关闭,瞳孔稍扩大,光反射迟钝 3、可反复多次小发作,小发作缓解 后,除浅前房外,无永久性损害。三、 急性发作期1、起病急,剧烈头痛, 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 常降到数指或手动2、可伴有恶心, 呕吐等全身症状3、眼压常在50mmHg 以上4、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角膜 上皮水肿,色素性KP,前房极浅5、 虹膜可有严重缺血坏死房水混浊,甚 至出现絮状渗出物6、瞳孔中等散大, 常呈竖椭圆形,光反射消失,可有局 限性后粘连7、房角完全关闭,常有 较多色素沉着8、眼底可见视网膜动 脉脉搏动,视盘水肿或视网膜血管阻 塞9、眼前段永久性损伤,KP,扇形 虹膜萎缩,色素脱失局部后粘连,瞳 孔大且不圆,房角广泛性粘连,晶状 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 (青光眼斑)。四、间歇期:1、可无 症状,但有明确的小发作史2房角开 放或大部开放3不用药或单用少量缩 瞳剂,眼压稳定在正常水平。五、慢 性期:1、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 后,房角广泛粘连,小梁功能严重损 害2眼压中度升高3青光眼性视盘凹 陷4相应视野缺损。六、绝对期:1、 高眼压持续过久,视神经严重破坏, 视力完全丧失。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急性虹膜睫状 体炎的鉴别要点。1、角膜后沉着物 为棕色色素而不是灰白色细胞2、前 房极浅3、瞳孔中等扩大而不是缩小 4、虹膜有节段性萎缩 5、可能有青光 眼斑6、以往可有小发作病史7、对 侧眼具有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 窄等解剖特点8、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一般无角膜上皮水肿,眼压也常偏 低。 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前 葡萄膜炎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和前部睫状体炎三种类型,其临床症 状有: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 视力下降,眼部检查可发现以下体 征。一、睫状体充血或混合性充血, 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 二、角膜后沉着物(KP):1、KP的形 状类型:尘状KP:非肉芽肿性前葡萄 膜炎;中等大小KP:Fuchs虹膜异色 性葡萄膜炎和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伴 发的前葡萄膜炎。2、角膜区分布, 见于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青 睫综合征,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伴发的 前葡萄膜炎3、角膜后弥温性分布, 见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单疱 病毒性角膜炎伴发的前葡萄膜炎。 三、前房闪辉: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 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裂隙灯检查时 表现为白色的光束前房闪辉并不一 定代表有活动性炎症。四、前房细胞: 葡萄膜炎时主要为炎症细胞,炎症细 胞是反映眼前段炎症的可靠指标。 五、虹膜改变:1、虹膜水肿,纹理 不清2、虹膜后粘连3、虹膜膨隆4、 虹膜前粘连5、虹膜结节:①Kocrpe 结节:瞳孔缘的灰白色半透明结节, 见于非肉芽肿性炎症②Busacca结 节,虹膜实质内的白色或灰白色半透 明结节,见于肉芽肿性炎症③虹膜肉 芽肿:虹膜实质中的单个粉红色不透 明的结节,见于结节病所引起的前葡

临床检验基础名词解释

1、血清(serum)血液离体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 2、血浆(plasma)全血抗凝离心后去除血细胞剩下的成分。 3、抗凝剂(anti coagulant)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4、红细胞计数(RBC)是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项目,常作为诊断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的主要指标之一。 5、血红蛋白(hemoglobin,Hb)RBC 的运输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肺部的氧气,并输送至全身各组织。 6、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成熟的红细胞是无细胞核的,成分是蛋白质和铁,有运输氧的功能。但是人体内细胞生长不可能没有细胞核,所以有核红细胞实际上是未成熟的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所占比例很少。 7、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红细胞中心部位染色较深,周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有的中心深染区不像孤岛而像从红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态或柄状,而成不典型的靶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直径可比正常红细胞大或正常,但厚度变薄;靶形红细胞常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尤易见到。 8、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tc)介于成熟RBC和晚幼RBC之间的细胞,略大于成熟RBC,其胞质中含有少量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用煌焦油蓝染色时成网状故名网织红细胞。 9、嗜碱性点彩RBC(basophilic-stippling cell)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存的核酸变性、聚集形成颗粒,经碱性染料染色后,细胞内可见到深染的颗粒;若以瑞氏染色,则在粉红色的胞质中见到紫红色或蓝黑色颗粒。 10、豪焦小体(Howell-Jolly body)又称染色质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见于脾切除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减低、红白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 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 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是反 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12、白细胞计数(WBC)是指计数单位 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 13、白细胞分类计数(DC)是在显微 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上的白细胞 形态,并进行分类计数,求得各种WBC 的比值和绝对值。 14、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在严 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时中性粒细胞内 出现的比正常中性粒粗大、大小不等、 分布不均的染成紫黑色的颗粒。 15、异性淋巴细胞(lymphocyte)在某 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 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 异型淋巴细胞。 16、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外周血中 性粒细胞杆状核增多,或者出现晚幼粒 细胞,中幼粒细胞等。常伴中毒颗粒等 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17、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五叶以 上大于3%。常伴有WBC减少,造血功 能衰退表现。主要见于巨幼贫,恶性贫 血。 18、棒状小体(Auer body)白细胞浆中 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 1条或数条不定,是初级嗜天青颗粒结 晶化的形态。棒状小体对鉴别急性白血 病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19、晨尿(first morning urine)指清晨 起床,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派出的尿 液。 20、随机尿(random urine)指患者无 需做任何准备,不收时间限制,随到随 留的尿液标本 21、中段尿(midstream urine)指临床 上尿液培养中,采取小便时,让开始的 小便将尿道冲洗干净后,截取中间小便 作样品进行培养。目的是防止尿液被污 染。 22、多尿(polyuria)24 小时尿量大于 2.5L 称为多尿。(1)内分泌病:如尿 崩症、(2)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23、少尿(oliguria)24 小时尿量少于 0.4 L 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 称 为少尿。病理性少尿可见于:(1)肾前 性少尿(2)肾性少尿:因肾实质病变导 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3)肾后 性少尿:尿路梗阻引起。 24、无尿(anuria)24小时尿量小于0.1L, 或在24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进 一步排不出尿液,称为尿闭,其发生原 困与少尿相同。 25、蛋白尿(proteinuria)一次随机尿 中蛋白质为0~80mg/L,尿蛋白定型试 验为阴性,当尿蛋白超过150mg/24h或 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实验为阳 性,称为蛋白尿。 26、功能性蛋白尿(functional proteinuria)指在健康人的尿中出现了 暂时性、轻度、良性的蛋白尿。 27、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尿液 游离Hb>0.3mg/L,而镜下未见完整 RBC,外观为棕色或酱油色, OBT(+)。 28、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 为尿中含有 大量的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 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若在空气中久臵 可因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而使尿液 外观呈棕绿色。 29、本周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浆细胞 病,体内产生过多的Ig轻链,该蛋白加 热至40~50℃发生沉淀,继续加热则重 新溶解又称凝溶蛋白 30、血尿(hematuria)离心沉淀尿中每 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 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 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 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则称为血 尿。 31、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 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 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 32、肉眼血尿(macroscopic hematuira) 1L尿液中含1ml以上的血,肉眼能辨认 出尿呈红色。 33、脓尿(pyuria)脓尿是指尿液中含 有大量的脓细胞即白细胞,临床上指的 脓细胞就是变性的白细胞,故该病又称 白细胞尿。 34、镜下脓尿(microscopic pyuria)离 心沉淀后的尿液每高倍视野中平均见 到5个以上的白细胞和脓细胞。 35、肉眼脓尿(macroscopic pyuria)尿 中含大量白细胞,呈乳白色,甚至出现 块状。 36、结晶尿(crystalluria)产生尿结晶的 现象称晶结晶尿

兽医药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 1. 药物(drug):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广义:凡能通过化学反应影响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器官功能及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 2. 兽药(animal drug) :以动物为使用对象的药物;包括能促进动物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 物质。 3. 毒物(poison):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4. 药物剂型(Dosage Form):用原料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适合临床应用的一种药物形式。 Eg. 粉剂、片剂、注射剂等。 5.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具体的某一种剂型则称为制剂。 Eg, 土霉素片,葡萄糖注射液等 6.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7.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 科 8.生药学(Pharmacognosy):研究各种天然药物的来源、性状、有效成分、作用、应用、加 工的学科。 生药:是指动物、植物、矿物经简单加工调制而成的药物。 9.药剂学(Pharmacy):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 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10.药物化学(Pharmaceutical chemistry):研究药物的制备原理、方法及药物的化学结构 与药理作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药理学(pharmacology):药物的作用机理 药物治疗学(Pharmacotherapeutics):侧重于药物的应用研究,即研究疾病防治中药物的 应用问题。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毒物的毒性、入侵途径、中毒机理、病理过程、避免中毒 发生的学科。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1.突触(synapse):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并完成信息传递的重要结 构。 2.拟似药或激动药(agonist):结合后能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相似作用的药物。 拮抗药或阻断药(antagonist):结合后不激动受体,而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与递质 相反作用的药物。 3. 拟胆碱药:作用与Ach相似或与胆碱能神经兴奋效应相似的药物。 拟肾上腺素药:化构和药理作用与AD相似,也称拟交感胺。可兴奋A-R或促进AD释放,发挥与AD能神经兴奋相似的作用。 阿托品肾上腺素(AD) 抑腺解痉治绞痛,兴心扩管抗休克。舒缩血管兴心脏,过敏休克首选用。 散瞳调麻眼压升,农药中毒早足量。松弛气管促代谢,心跳骤停哮喘灵。 4.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指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暂时地、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的冲动和传 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的痛觉和感觉消失的药物。

临检

一、名词解释 1.抗凝(anticoagulation)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 2.抗凝剂(anticoagulant)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7.白细胞毒性颗粒(toxic granulation)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称中毒颗粒。 9.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象称为~ 12.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 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 1.血细胞比容:一定体积的全血(毛细血管和静脉血)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相对比例。 2.红细胞沉降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3.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源自有核红细胞。 10.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计算公式是:平均红细胞体积(fL)=HCT/RBC ×1015 1.血型:是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表现形式的一种遗传性状,血型由血型基因决定,是血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3.血型物质:组织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水溶性A、B、H血型抗原多为半抗原,称为血型物质。 9.血尿:是指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 10.肉眼血尿:如果1L尿中含血量在1mL 以上,肉眼能观察到尿呈红色,称为~ 11.镜下血尿:尿液离心沉淀后,如镜下红细胞>3/HP,此时肉眼不能看到尿液显血色,称为~ 14.尿比重: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 16.蛋白尿:当一次随机尿中尿蛋白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 21.糖尿: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 1.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主要由阴道黏膜、宫颈腺体、前庭大腺及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 2.阴道清洁度:是利用显微镜对阴道分泌物湿片和染色涂片检查,观察其清洁度和有无特殊细菌及细胞等,确认阴道清洁度,判断阴道有无炎症,还可以进一步诊断炎症的原因。 3.线索细胞:阴道鳞状上皮细胞黏附了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小杆菌而形成巨大的细胞团,上皮细胞表面毛糙,有斑点和大量细小颗粒。P250 4.精液液化时间:精液由胶冻状转变为流动状所需时间即精液液化时间。 5.精子活动力:精子前向运动的能力。 6.生精细胞:即未成熟生殖细胞,指各阶段发育不全的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发育不全精子细胞。 7.精子低渗肿胀试验:人精子低渗肿胀试验,简称为HOS,是目前不多的几个评价精子膜功能的检测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当中。精子代表了男性的生殖能力,而对于一个精子而言,其精子膜的功能十分重要,与精子获能、顶体反应、精卵融合等生殖过程有直接联系。采用HOS 就可评价精子膜功能的完整性,该方法简便、经济而可靠 8.顶体酶:顶体酶存在于精子顶体内膜及赤道部膜上,通常以无活性形式存在,当 精子头部进入卵透明带时,顶体酶原才被 激活为顶体酶。此酶是受精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一种中性蛋白水解酶,使精子与卵子 融合;它还能促使生殖道中激肽释放,从而 增强精子的活力和促进精子的运动。 9.AsAb:抗精子抗体(AsAb)是一个复杂 的病理产物,男女均可罹患,其确切原因 尚未完全明了。男性的精子、精浆,对女 性来说皆属特异性抗原,接触到血液后, 男女均可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 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而致不孕。 10.SPIM: 11.卵磷脂小体:为磷脂酰胆碱成分,呈圆 形或卵圆形,折光性强,大小不均,形似 血小板,但略大。 12.前列腺颗粒细胞:体积较大,可能是吞 噬了卵磷脂小体的吞噬细胞。 13.淀粉样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似 淀粉样颗粒。 1.漏出液:漏出液是非炎性积液,是由于: ①血浆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肾病综合 征、重度营养不良性贫血;②血管内压力 增高,如慢性心功能不全;③淋巴管梗阻, 如丝虫病肿瘤压迫等。渗出液是炎性积液, 常见于细菌感染。 漏出液外观多为淡黄色、稀薄、透明状。 漏出液颜色不一,多混浊。漏出液比重常 小于1.018,漏出液一般不会自行凝结。 粘蛋白试验(李氏试验)为阴性。非炎性 的漏出液中细胞数量少,常少于300个μl。 漏出液为非炎症因素所致。 2.渗出液:渗出液外观多为深黄色浑浊、 血性、脓性;比重常大于1.020。渗出液 由于含有纤维蛋白原和组织、细胞破坏放 出的凝血活酶,易凝结。粘蛋白定性检查, 浆膜上皮细胞在炎性反应刺激下使粘蛋白 分泌增加,所以渗出液中粘蛋白试验为阳 性。显微镜检查,炎性的渗出液中细胞数 量多,常大于500个μ1。渗出液多为炎症 性因素所致。 漏出液多为单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 填空 5.选择采血部位时,一般成人选择_肘正 中静脉/手指或耳垂_,婴幼儿选择颈/股静 脉、足跟。 6.静脉采血时,止血带压迫的时间应小于 __1min__,如果止血带结扎超过_3min_, 则会因血液和组织夜之间成分的交换,导 致血液部分检查结果不准确。 7.供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计数的EDTA 抗凝全血应保存于室温,但不宜超过 _24_h。 8.瑞特染液是由酸性染料_伊红_和碱性染 料_美蓝/亚甲蓝_组成的复合染料,前者通 常为_红色嗜碱性物质_,后者通常为_蓝色 嗜酸性物质_。 14.Wright染液中甲醇的作用有溶解和 固定。 15.Wright染色缓冲液的pH值应为 _6.4-6.8__,作用是_调节染色时的PH,以 达到理想染色效果_。 1.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从血涂片染色后, 红细胞的_大小_、_形状_、_染色性质_及_ 内容物_等几方面来观察。 5.显微镜下根据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可将 白细胞分为_中性粒细胞_、_淋巴细胞_、_ 单核细胞_、_嗜酸性粒细胞_和_嗜碱性粒 细胞_。 6.异型淋巴细胞包括:Ⅰ型,即_空泡型又 称泡沫型或浆细胞型_;Ⅱ型,即_不规则 型又称单核细胞型_;Ⅲ型,即_幼稚型又 称未成熟细胞型或幼淋巴细胞型_。 7.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包括_大小不均 _、_中毒颗粒_、_空泡形成_、_杜勒小体_ 和_退行性变_,其中最常见的是_?_。 8.中性粒细胞核变性包括_多分叶核中性 粒细胞_、_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巨多分 叶核中性粒细胞_及_双核粒细胞_等。 9.轻度核左移的杆状核粒细胞比例大于 _>5%_;中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比例大于 _>10%_并有少数_中性晚幼_粒和_中幼_粒 细胞;常伴有明显的_?_、_?_和_?_等 质的改变。 10.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_一过性_核右 移,在患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提示_ 预后不良_。 11.血液由_血浆_和_血细胞_组成的红色 粘稠混悬液。血细胞成分包括_红细胞_、_ 白细胞_和_血小板_。 12.正常人偶见不规则和畸形血小板,数 量少于_2%_,比值超过_10%_才有意义。 16.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多时,红 细胞表面负电荷_减少_,斥力_减小_而相 互连接如_缗钱状_,常见于_?_。 17.正常红细胞形态呈_双凹圆盘状_,细 胞大小均一,平均直径_7.2_μm,瑞—吉 染色为_淡粉红_色,血红蛋白充盈良好, 中央部位为_生理淡染区_,大小约为直径 的_1/3_,胞浆内无_异常结构_。 18.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人们形象的将 粒细胞群划分为_分裂_池、_成熟_池、_贮 存_池、_循环_池和_边缘_池。 2.人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表面A、B血 型抗原和血清中抗A、抗B血型抗体共 同决定的。 3. ABO血型系统有 6 种基因型, 4 种表 现型。 6. ABO血型系统抗体原因依据产生可分为 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 10.血型定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原 因和?非人为原因。 12.常用的Rh血型定型试验有酶介质法、 抗球蛋白试验和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 方法。 13.交叉配血试验一侧或二侧出现凝集 或溶血,均为不相合应查找原因。 18.ABO血型不和溶血病发生于第一胎, Rh血型不和溶血病发生于第二胎。 19.ABO血型不和溶血病发生于 O 型母亲, Rh血型不和溶血病发生于 Rh(D) 型母亲。 5.首次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标 本,尿液较为?浓缩和?,适于管型 、结晶及细胞等有形成分检查。 17.尿酮体是指尿液中乙酰乙酸、β-羟 丁酸、丙酮的总称。 1.正常粪便水份约占75% ,固体成分约占 25% ,主要由蛋白质、脱了水的消化液残 余、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无机物、 死掉的细菌等组成。 2.粪便的异常颜色有淡黄色、绿色、白 色/灰白色、红色、果酱色、黑色/柏油 色。 3.粪便某些病理因素下的性状改变细条 状/扁片状、粗棒状/球状便、白色粘 液便、脓血便、鲜血便、溏便、胨 状便、糊状稀液样便、米泔样便、乳 凝块。 6.鲜血便可见于结肠癌、直肠息 肉、肛裂和痔疮等。 8.正常人粪便因含粪胆素而呈黄色或 褐色,婴幼儿粪便因含胆绿素而可呈黄绿 色。 11.小肠炎症引起的黏液便,其黏液分布 于粪便中。大肠炎症引起的黏液便其 黏液分布于粪便表面。 13.粪便标本的采集应首先挑取_黏液或脓 血部分_部分,如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可在 _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_部位取材。 2.漏出液常见的原因和机制有:毛细血管 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淋 巴回流受阻、纳水潴留。 4.渗出液是一种单侧性炎性积液,多数为 感染所致,少数见于非感染原因 (如?)或浆膜腔受到化学物质刺激 等。 5.浆膜腔标本采集时理学检查、细胞学检 查和化学检查应各留取 2 ml,细菌学检验 留取2?ml,厌氧培养留取 1 ml,结核 杆菌培养留取 10 ml为宜。 选择题 1.婴幼儿皮肤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C ) A. 手背 B. 颈部 C. 足跟 D. 手指 E. 耳垂 2.成人静脉采血最佳部位是( B ) A. 手背静脉 B. 肘正中静脉 C. 颈静脉 D. 外踝静脉 E. 股静脉 4.能增强抗凝血酶活性,从而具有阻止凝 血酶的形成的抗凝剂是( B ) A. EDTA B. 肝素 C. 氟化钠 D. 枸橼酸钠 E. 双草酸盐 5.参与血液抗凝,但与Ca2+作用无关的 是( B ) A. EDTA B. 肝素 C. 氟化钠 D. 枸橼酸钠 E. 双草酸盐 7.常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和血液保养液 的抗凝剂是( C ) A. 草酸钠 B. 肝素 C. 枸橼酸钠 D. EDTA—K2 E. EDTA—Na2 8.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用抗凝剂是( A ) A. EDTA—K2 B. EDTA—K3 C. EDTA—Na2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9.关于皮肤采血法,下列正确的是( A ) A. 耳垂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红细胞比积结果均比静脉血低10%左右 B. 耳垂采血时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即 可用于检查。 C. 婴幼儿宜用耳垂或手指采血。 D. 成人要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 比较恒定 E. 如血流不畅可在穿刺处周围用力挤压 10.关于肝素的性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D ) A. 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 B. 存在于血管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的颗粒中 C. 可阻止血小板聚集 D. 可促进凝血活酶及凝血酶形成 E. 其抗凝血常用于生化和免疫检验 22.血涂片制备过程中不会影响血片质量 的是:( D ) A.血膜厚薄 B.静脉血标本 C.新玻片 D.染料pH E.低温 23.瑞—吉染色时,如果缓冲液的pH偏碱, 则红细胞会呈现( A ) A. 灰蓝色 B. 粉红色 C. 橙红色 D. 紫黑色 E. 黄色 2.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E ) A. 平均寿命为100天 B. 人红细胞来自骨髓和脾脏 C. 红细胞主要在肝脏破环 D. 细胞膜表面带正电荷 E. 晚幼红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 7.红细胞大小不均,大细胞易见,提示 ( B )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1.计数域误差:这种由于每次充池后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误差 2.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中毒颗粒:在严重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的颗粒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5.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常伴有白细胞增高 6.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 7.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若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则称为~ 8.HCT/PCV(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比值 9.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10.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11.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 12.LE细胞: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了1个或多个云雾状的、染成淡红色的圆形和椭圆形均匀体,其本身的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13.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14.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15.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法对血细胞进行测量,以细胞体积fl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构成的图形 16.散点图:血细胞分析仪通过联合使用多项技术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得到各类白细胞的散点状分布图 17.RDW:指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体积后,计算求得的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 18.Ret: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RNA,活体染色后,构成网织状,此红细胞为网织红细胞 19.活体染色:指细胞未经过固定,保持生物活性情况下进行染色方法。 20.点彩红细胞:某些重金属中毒时,胞质中残存的碱性物质(RNA)变性而形成沉淀,用瑞氏染液,可见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 21.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离体抗凝血在静置过程中,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度。 22.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有些液体的黏度值为一常数,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牛顿流体 23.非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黏度值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非牛顿流体。 二.选择题 项目一任务二 1.关于白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计数范围大,固有误差愈大 白细胞计数标准差SD= M1/2 计数细胞愈多,固有误差愈小 实际计数时,其误差范围有95%在M±2SD内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抗凝剂,又称为抗凝血物质,是一类药物或化学物质,它们的作用是抑制血液 凝结过程,防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结是人体一种自然反应,它在创伤修复、手术、生理状态的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凝血反应过度或异常时,可导致血栓的形成,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抗凝剂的分类和机制 目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分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抑制凝血系统的 抗凝药物两类。 1.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 用来防止血栓的形成。这类药物适用于预防或治疗血小板粘附、凝聚所致的血栓形成,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主要有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 凝血系统的不同环节,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抗凝药物的使用较为广泛,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房颤动等。 二、抗凝剂的临床应用 1.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各国常见的疾病,而血栓的形成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之一。抗凝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可以用来预防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发生,而抗凝药物则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预防恶性心搏失常等并发症。

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很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并发症,尤其是长时间行程 或手术后的患者容易发生。抗凝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系统的活化,可以预防和治疗DVT和PE,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3. 血透和血液净化治疗 在血透和血液净化治疗中,患者的血液会被动态循环穿过血液净化器进行净化。这个过程容易引发凝血和血小板聚集。为了保证治疗的安全和减少并发症,一般会给患者使用抗凝剂,如肝素等,来预防血凝块形成。 三、抗凝剂的副作用和风险 抗凝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这是使用抗凝剂时需要密切关注的 一个问题。不同类别的抗凝剂在此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抗血小板药物在一般剂量下可能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但部分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则具有明显的出血风险。因此,在应用抗凝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权衡利弊,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结论: 抗凝剂作为一类能够抑制血液凝结过程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及DVT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抗凝剂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它 们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在使用抗凝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和控制用量,以确保药物的疗效与安全兼顾。

检验基础期末名词解释

血小板:由骨髓中成熟聚合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来。 抗凝: 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抑制或除掉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抗凝剂: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染料: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使生物学染色剂产生颜色和被染组织亲和。 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正规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固有误差:在显微镜细胞计数法中包括计数域误差,吸管误差和计数池误差。 红细胞计数(RBC):即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即反应红细胞大小不均的客观指标。多采用RDW-CV和RDW-SD表示。 白细胞计数(WBC):指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总称。 白细胞分类计数(DLC):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上白细胞的形态,并进行分类计数,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和绝对值。 血红蛋白测定(Hb):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 血小板计数(PLT):即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指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量红细胞体积计算求得反映外周血血小板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 血细胞比容(HCT):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 血沉(ESR):又称红细胞沉降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网织红细胞(Ret,RET):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源自有核红细胞,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粒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 碱性点彩红细胞: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内出现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属未完全成熟红细胞。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可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核左移:外周血液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象。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五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的现象。 核变质:包括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 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性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又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中。 退行性变: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他亦见于单核细胞中,常见于严重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在病毒、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疾病、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细胞化。 出血时间(BT):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血液自行流出到自然停止的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PT):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用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用时间。 凝血活酶:亦称凝血酶原激酶。共同途径所形成的活化凝血酶的蛋白质复合物。 凝血酶时间(TT):反应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前纤维蛋白的筛检指标之一。 D-二聚体(D-D):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 一期止血缺陷: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常用筛检试验有BT和PL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