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胶与化学脱胶精干麻纤维性能对比

脱胶与化学脱胶精干麻纤维性能对比

脱胶与化学脱胶精干麻纤维性能对比
脱胶与化学脱胶精干麻纤维性能对比

苎麻脱胶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

苎麻脱胶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 【摘要】概述了苎麻脱胶废水处理各个环节中采用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尤其对生物处理的分步厌氧技术、后处理的光催化氧化技术进行了着重介绍,对工程实际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苎麻;脱胶废水;处理 Treating Methods and Progress in Ramie Degumming Waste Water LIUQiang1LIUMing-yue2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w progress of treatment methods for ramie degumming wastewater were reviewed.The applications of new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such as fractional anaerobic,photocatalytic oxid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thods,the treatment of ramie degumming wastewater will be more efficiently. 【Key words】Ramie;Degumming wastewater;Treatment 0.前言 我国苎麻资源丰富,苎麻产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1]。苎麻的主要化学组成是纤维素,占原麻的65%~70%,其余为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脂腊质、灰分等。除纤维素外,其它各种成分必须从苎麻中脱除才能得到精干麻用于纺织。目前国内工业生产应用较多的是化学法脱胶,按生产每吨精干麻产生约60吨废水计,每年排放的脱胶废水量约600万吨左右,COD排放量约12000吨[2]。长期以来,由于苎麻加工工艺落后及苎麻脱胶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苎麻纺织业的发展。 苎麻脱胶废水色度深、COD浓度高、碱性强、水质波动大[3] 。煮炼脱胶废水中脂蜡质、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含量高;废水呈黑色、有臭味、可生化性较差,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4]。近年来,科技工作者为探索处理苎麻脱胶废水进行了不少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了给苎麻脱胶行业提供直观的废水处理方法,使这些方法能更有效的得到实际应用,我们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希望能更有效的处理苎麻脱胶废水,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苎麻脱胶工艺简介 目前国内典型的脱胶工艺生产排放的废水有浸酸废水、酸洗废水、一煮废水、一煮洗水、二煮洗水、拷麻废水,各种废水的水质、水量见表1[5]。

苎麻的化学脱胶

苎麻的化学脱胶 1.方案 二煮一漂化学方法脱胶 2.工艺流程 原麻拆包、拣麻。扎把—浸酸—水洗—一次碱液煮练—热水洗—二次碱液煮练—水洗—打纤—漂白—酸洗—水洗—脱水—给油—脱水—抖松—干燥,得到精干麻。 3.工艺参数 碱液煮练工艺参数 氢氧化钠的浓度一般选择10g/l,占溶液的11%左右,化学助剂占溶液的3%到4%,压力采用147kpa,温度控制在123摄氏度左右,煮练时间大约为3小时左右,采用的浴比是1:20 浸酸工艺参数(预处理工艺) 硫酸溶液的浓度在1.5/1—2.0/1之间,温度控制在55度,浸酸时间是1小时,浴比是1:20 酸洗(后处理工艺) 硫酸浓度在1.5g/1—2.0g/1之间,只要浸泡2至3分钟,浴比采用1:20 漂白常用的有效氯浓度在1.5g/1—2.0g/1之间,实验室没有氯,所以用双氧水,浓度为30%,只要浸泡2到3分钟,浴比采用1:20. 给油工序 将已脱水并经抖松的嘛束浸入给油槽中,给油槽内的温度在85摄氏度以上,焖煮时间为4小时以上,要求给油精干麻的含油率在0.7%到1.5%之间。 机械处理工序 给油处理后麻束再经脱水、给松、干燥。 三、实验 1. 实验材料: (1)主要仪器:TG32BA型电光分析天平(最大载荷200g,分度0.1mg);PHB 一29酸度仪(pH测量范围0~14);各种大小的烧杯;Y802型八篮烘箱;HHS11

—6电热恒温水浴锅;XQ一1纤维拉伸仪;普通天平;三角量杯;酒精灯;支撑架;石棉网;火柴;电磁炉;玻璃棒;打纤槌。 (2)主要原料和化学药品 苎麻原麻;自来水;氢氧化钠固体;双氧水(密度1.11gcm);硅酸钠固体;三聚磷酸钠;渗透剂;98%浓硫酸;98%茶油。 2.实验步骤: 1. 取样 从老师提供的苎麻中选出一部分,并手工将剩余的一点点未清除的青皮去 掉,扎把后用电子天平称,称取10g苎麻。 2. 浸酸 工艺参数:①硫酸浓度:2.0g/L ②浴比:1:20 ③温度:恒温槽中,约50℃ ④时间1小时 步骤: a. 计算和准备 通过浴比计算出溶液质量为200g;利用溶液质量和硫酸浓度计算出硫酸用量为0. 4g(0.010*20*2=0.4g 因所配硫酸浓度很低,所以密度按1g/ml计算) b. 制取溶液 ⑴将干燥的空烧杯放在称重仪上,得到烧杯重量为2.9g; ⑵用滴管往烧杯中滴入一滴浓硫酸,观查屏幕变化(不可超过3.0g),未 到达3.0g则再滴入少量浓硫酸,直至到达3.0g左右,误差小于百分之一。本次实验中实际量取3.0g浓硫酸。 ⑶往烧杯中加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均匀。 ⑷将小烧杯中的溶液倒入大烧杯中,然后加入纯水,至200ml,用玻璃棒 搅拌均匀。 c. 浸泡 ⑴ 将原麻放入上述烧杯中,用玻璃棒按压和搅拌,使原麻完全浸泡在溶液中。 ⑵ 将烧杯放入恒温槽中(设定温度为50℃),约一个小时后取出(实际 为1小时)。其间不时的用玻璃棒搅拌。 实验现象:在浸酸的过程中,原麻逐渐变软并有小程度的退色,溶液也逐渐

苎麻脱胶

苎麻脱胶实验预习报告 1、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纺织加工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需要通过一定的课程设计在纺织化学加工中综合应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及实验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设计、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苎麻、亚麻、黄麻等麻纤维的化学脱胶设计。包括: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及其碱处理工艺设计等等。 3、麻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 我国苎麻品种原麻的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73.59%,半纤维13.29%,果胶物质4.04%,木质素1.19%。果胶物质、半纤维素、木质素三大物质构成胶质。 生苎麻俗称原麻,是苎麻纺纱的原料,因为生苎麻是经过剥制后的韧皮纤维,由苎麻的胶质粘结交错在一起,纤维不呈单纤维状态,不能直接用于纺纱。因此,必须先经过脱胶工艺的处理,使之脱除胶质,保持一定纤维强力,使纤维松散柔软,含有适当的残胶与油脂,色泽均匀白度适当,为纺出优质纱创造先天条件。麻纤维的脱胶方法

有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微生物脱胶等,而化学脱胶是目前最主要的脱胶方法。 利用不同成分在酸、碱、氧化剂、有机溶剂和水中的反应不同来保留纤维素而脱除胶质,使束纤维分散成为单纤维,能单独进行纺纱。主要化学成分在酸、碱、氧化剂、有机溶剂和水中的现象以及其特殊性质: 4、实验原理及各工艺参数的设定 二煮一漂法化学脱胶工艺过程: 原麻拆包、拣麻、扎把——浸酸——水洗——一次碱液煮练——热,冷水洗——二次碱液煮练——水洗——打纤——漂白——酸洗——水洗——脱水——抖松——给油——脱水——抖松——干燥——精干麻 (1)浸酸工艺浸酸是预处理工艺的主 原麻中的绝大部分胶质都会受到酸的作用而水解。然而它们对酸的作用的稳定性是不同的。半纤维素是一种混杂的多糖类物质,其中有一部分成分易被酸水解,有一部分对酸很稳定,但这部分易被氢氧化钠破坏。木质素极稳定,很难被酸破坏。 5、实验及其结论 1、实验 实验仪器设备与用品:1000ml烧杯,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氢氧化钠,硫酸,次氯酸钠等药剂及常用助剂,恒温水浴锅HH-4,电子天平,酒精灯,镊子,铁架台,石棉网等。

苎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_王军

苎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王军,夏东升,陈悟,陈洪高,曾庆福3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 苎麻生物脱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脱胶方法,相比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具有提高精干麻质量,不损伤纤维,无污染等优点。生物脱胶技术成为国内外苎麻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苎麻脱胶的主要发展方向。综述了生物脱胶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苎麻;脱胶;微生物;酶中图分类号 S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15-06517-02R esearch Advancem ent in the Biologic Degumming of R amie W ANG Jun et 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T extile Printing ,inistry of Education ,W 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 uhan ,Hubei 430073)Abstract T he biologic degumm ing of ram ie bast fibers is a kind of m eth od w ith green and environm ent 2friendly.C om paris on w ith the chem ical degum 2m ing ,the biologic degumm ing sh ows the advantages of quality im provem ent of the refined dried 2ram ie ,w ith out injury fiber and n on 2pollution.T herefore ,the biological degumm ing techn ology ,as a h otspot for ram ie researcher at h om e and abroad ,is m ain developm ent direction of the ram ie degumm ing in the fu 2ture.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degumm ing technique was summ arized.K ey w ords Ram ie ;Degumm ing M icrobiology ;Enzym e. 基金项目 武汉科技学院校青年基金(20073204);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项目(2006074)。 作者简介 王军(1976-),男,山东高唐人,讲师,从事苎麻生物脱胶 及纤维改良的教学和研究。3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8203225 我国是苎麻资源大国,其种植面积和纤维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其纤维产品具有吸湿散热快、透气好、不贴身、抗菌、挺括美观等优点,是高档天然纤维产品。苎麻的生产加工程序为:收割→刮制→脱胶→梳理→纺纱→织布→漂整→印染,其中脱胶、漂整和印染是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传统的化学脱胶方式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环境污染。《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要求推广应用促进低污染、低能耗脱胶技术。目前,生物脱胶技术成为国内外苎麻研究者研究的热点。 1 生物脱胶的方法 生物脱胶主要包括微生物脱胶和酶脱胶两种方法。微生物脱胶是把经过筛选的脱胶菌株接种到生苎麻上,以苎麻上的胶质为营养源,让脱胶菌在生苎麻上大量繁殖,在脱胶菌繁殖过程中,分泌出脱胶酶分解胶质,使高分子量的果胶及半纤维素等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而溶于水中,即在缓和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胶养菌,菌产酶,酶脱胶”的生化反应。酶脱胶是直接利用脱胶酶制剂或者脱胶菌株产生酶纯化的酶作用于苎麻上,利用酶的生物活性,降解苎麻纤维外包裹的胶质复合体,从而使纤维分离出来。常用的脱胶酶有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等,这3种酶类的组成较复杂。胶酶大致可分为9种组分,包括果胶裂解酶、果胶甲酯酶和原果胶酶等。 2 微生物脱胶的研究进展 中国在麻类微生物脱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国外开展的研究工作较少,主要是日本和印度[1]。从工业化角度研究微生物脱胶,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2-3],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脱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目前,微生物脱胶菌株大多是直接进行筛选,只有少数几例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来获取。Liangshuang Zheng 等筛选了3株嗜碱性菌株(NT 239、NT 253、NT 276)应用于 苎麻的脱胶过程,结果不仅降低了苎麻的残胶率,而且还提高了苎麻的光泽度[4]。“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成功研制,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C N95112564.8),该所通过大量野生菌株筛选并经种内质粒DNA 分子转化育种,获得一个繁殖速度快、产脱胶关键酶、培养条件粗犷的新菌株T 852260[5]。应用该菌株进行上百次苎麻脱胶试验,最终研究形成了“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 术与设备”[6] ,但是其效果众说纷纭,至今在生产应用中仍辅 以化学脱胶工艺生产的精干麻才能达到纺织工业的要求;黄俊丽等在克隆脱胶关键酶基因木聚糖酶基因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转化进黑曲霉菌株 An1的原生质体,获得黑曲霉转化子A T1[7]。甄东晓等利用PCR 技术从耐热梭状芽孢杆菌中扩增得到产耐热果胶裂解 酶的结构基因pel 9A ,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 28a 中,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受体菌E.coli B L 221,诱导后的粗酶液果胶去除率为81.00%[8]。储长流等以枯草芽孢杆菌B13为原菌株,通过紫外诱变育种法,筛选出产高活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菌株S2[9]。刘正初研究了两株脱胶菌T 66和T 1163的脱胶酶系,结果发现二者的脱胶能力相对T 852260较弱[10]。此外,武汉大学成功研究了苎麻快速生物脱胶新技术,也已申请了专利号C N89104529.5。曾莹等针对现在国内外存在筛选的微生物脱胶菌株关键酶活力不高或分泌酶系不全、苎麻经微生物脱胶处理后仍然达不到纺纱要求等缺陷,研究了脱胶菌株黑曲霉An6,通过优化脱胶条件,使脱胶麻的平均残胶率达到14.42%,再结合0.5%的NaOH 碱煮,生产的精干麻达到了纺织工业的要求[11]。对筛选的脱胶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目前只有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的融合子菌株苎麻脱胶研究。金玉娟等采用G +的芽孢杆菌B1221322和G 2的欧文氏菌E262223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获得284株融合子,经初筛和复筛获得2株脱胶能力强于 2个原始菌株的融合子菌株[12-13]。上述菌种大多是好氧菌 或者兼性菌,厌氧菌方面,何绍江从沤麻泥、麻地和菜园土采集土杨,用亨氏厌氧技术分离到5种苎麻厌氧脱胶菌,其中4种菌进行了脱胶试验和鉴定工作,结果表明总残胶可降至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15):6517-6518 责任编辑 李玮 责任校对 况玲玲

亚麻常用脱胶方法

亚麻常用脱胶方法 一、亚麻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 亚麻是韧皮纤维作物,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细度好、导电弱、吸水散水快、膨胀率大等特点,可纺高支纱,制高级衣料。亚麻的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如表1。 表1 亚麻的主要组成物质 项目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果胶% 脂肪和蜡质% 亚麻纤维70-80 12-15 2.5-5 1.43-5.7 1.2-1.8 二、亚麻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 1.吸湿性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为12%,吸湿性好,染色性较好,但色泽鲜艳度不如化学纤维。 2.强伸度单纤维强度为0.493-0.7N/tex,断裂伸长率为2.7- 3.3%,故纤维的刚性较大,回弹性较小。在2%定伸长下,瞬间回复率为65%,因此纯亚麻纤维的织物抗皱性差,手感板硬。 3.密度 1.5-1.52g/cm3. 4.色泽脱胶均匀的纤维为银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品质较次的脱胶不均匀的纤维为灰黄色、黄绿至黄褐色,无光泽。 5.光、热学性在日光的长期暴晒下,纤维中含的木质素被氧化,纤维强力下降。导热性较好,热的放散性比棉大。 6.耐酸、碱性耐碱,耐冷稀酸,浓酸和热稀酸能使纤维分解。 三、亚麻原茎的脱胶原理与种类 亚麻纤维是由若干单纤维组成的,各单纤维之间有胶质相粘,亚麻上的胶质分为将纤维束和其周围的组织粘合在一起的胶质A和将各单纤维粘台在一起的胶质B两种,沤制过程以除去胶质A为主,使纤维与木质部分离。 亚麻原茎的脱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成三大类。化学法是利用试剂溶解果胶,如原茎经化学煮练等。物理化学法是利用高压蒸汽水解果胶,如蒸汽法制干茎。微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果胶达到脱胶的目的。微生物脱胶是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脱胶方法。 四、常用脱胶方法

苎麻脱胶。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苎麻的初加工工艺设计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老 师: 日 期: 2 0 0 9 年 1 2 月

目录 一、任务书 (1) 二、前言 (3) 三、设计原理 (6) 四、实验 (9) 五、结论 (14) 六、参考文献 (17) 七、致谢(心得) (18) 八、附件 (18)

一、任务书 (一)目的 通过该课程设计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要运用所学的纺织加工化学等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设计、实验、撰写设计说明书等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简介及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纺织加工化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课程设计为一周时间。为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独立设计、计算和安排实验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课程设计要求: 1.做好设计前预习,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纺织加工化学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具有创新性。 3.能通过查阅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正确的使用仪器设备并了解设备的使用、测试原理。 4.复习和巩固化学实验的知识,能独立正确的完成试剂的配置、用具的洗涤、具体操作等等。 5.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一个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及时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6.撰写设计说明书要真实的记载设计、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讨论,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三)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纺织加工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需要通过一定的课程设计在纺织化学加工中综合应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及实验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粉针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设计、实验习惯。

苎麻脱胶工艺

湖州尤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3-11-29 第 1 页共 1 页苎麻脱胶工艺 工序流程浴比1:8 解麻--- 酶处理---碱处理---敲麻---漂酸洗---上油---抖松---烘干---打包1、酶处理 处方: 苎麻脱胶酶 JNM-2 2.0 ml/l 过氧化氢酶 JNM-6 0.5 ml/l H 2O 2 (27.5%) 2 ml/l H 2SO 4 (98%) 1.8 ml/l 注意:1.先加水升温至25±1℃→加入H 2O 2 (27.5%)和H 2 SO 4 (98%)→最后加入JNM-2和JNM-6; 搅拌均匀后再放入麻; 2.浸泡12小时以上,过程中最好通入空压机和循环泵使其充分反应,没有的话可以采用每 2小时人工搅拌的方式。 2、碱处理浴比1:8 将酶处理后的麻直接放入碱煮缸,常压煮练3小时后,湿闭3小时,干闭12小时以上;(高压煮3小时,开循环泵,温度小于80℃后放水,干闭10小时) 处方: 烧碱(30%)20 ml/l (有效5.5~6g/l左右) 泡花碱 2 ml/l JNM-SK 0.5 ~1 ml/l 3、敲麻 敲麻6~7遍后,注意清洗水量控制; 4、酸洗 注意各槽pH值的控制。弄H2SO4浓度控制在4g/l以上 5.上油浴比1:8 1.先配料油:水=14:15共29Kg在80℃充分划开, 2.将以上化好后加入上油缸中,再加入1Kg H 2O 2 (27.5%),将麻放入,烧沸45分钟,(此油 可回用一次); 注: H 2O 2 起软水作用,在此过程中不会影响强力。 6.脱水,抖松,烘干,打包入库养生 附:浸麻水泥池大小内径长*宽*高=3米*1.68米*1.0米周围用钢筋水泥砌成

麻类纤维脱胶工艺现状与展望_朱洁文

麻类纤维脱胶工艺现状与展望 朱洁文,伍 波,孙焕良 (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长沙410128) 摘 要:综述了麻类脱胶工艺的发展演变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麻类脱胶的未来发展方向。麻纤维的性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与其脱胶好坏有着直接关系。 关键词:麻;纤维;脱胶工艺 中图分类号:S56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07)05-0701-04 我国是世界麻纺织大国,包括苎麻、亚麻、红麻、黄麻、大麻等麻类作物,其种植面积约40多万公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崇尚自然,崇尚“生态纺织品”。麻纤维纺织原料作为服装面料以其特有的优异性能赢得了人们青睐。然而,麻的纺织加工技术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脱胶工艺一直制约着麻类产品加工质量,甚至影响麻纺织品的性能。因此,脱胶是麻纺织品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国内外主要采用的麻脱胶方法有以下几种:天然水沤麻法、化学脱胶法、微生物脱胶法、生物酶脱胶法、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和超声波处理法以及闪爆处理法等。 1 麻纤维的特点及与脱胶的关系 从麻杆上直接剥制下来的麻皮称为原麻,原麻中除含有纤维素成分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非纤维素成分,包括木质素、半纤维素、蜡脂质、果胶及部分水溶物和灰分等。若使原麻具有可纺性,必须把这些非纤维素成分去除,得到精干麻,即脱胶。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甚至成熟度不同的麻脱胶的效果都不同。 1.1 麻纤维的结构特点 麻纤维最初是由葡萄糖基被氧桥连接成的链状大分子平行排列,聚合成分子团系统,进而组成有空隙的纤维骨架—纤丝系统。一般的麻纤维含胶质分为3个层次:纤维与纤维之间的胶质系统、纤丝系统之间的胶质系统和链状分子团系统之间的胶质系统。 1.2 麻纤维的化学成分 麻纤维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脱胶难度和脱胶后的纤维质量。大麻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比亚麻、苎麻的含量要高许多,因此脱胶的 收稿日期:2007-10-14 作者简介:朱洁文(1983-),男,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难度也增加。不同的麻,脱胶方法选择上也有所不同。2 麻纤维脱胶方法 2.1 天然水沤法脱胶 天然水沤法是利用天然微生物、水质、麻茎等组成的脱胶体系在自然条件下对亚麻进行脱胶,也就是将麻皮扎成束,浸泡在池塘、沟渠、湖泊等天然水域中进行微生物厌氧发酵脱胶,将纤维素提取出来。据黄小龙等报道[1],含果胶分解菌丰富的塘水有利于亚麻脱胶,加入适量(15%~20%)的含氮物质(如尿素)作为脱胶助剂,能够改善亚麻的沤麻环境,提高果胶酶的活性,加快亚麻的沤麻速度。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水,在水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受到限制;并且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很大,脱胶的质量不稳定;脱胶时间较长,此方法对水域的污染严重[2]。 2.2 微生物脱胶 前面提到的“天然水沤麻”虽也属于微生物脱胶,但只是利用微生物的自然作用。微生物脱胶法用天然的或人工培养的细菌发酵作用产生酶,酶使胶质分解,获得分离的纤维束的脱胶方法[3]。 近年来不少科研人员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传统的温水沤麻和雨露沤麻两种亚麻脱胶方法,均存在着脱胶时间长、综合出麻率低、环境污染重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亚麻产业的发展。为此,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微生物脱胶或酶解亚麻非纤维素方法和亚麻脱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4~8]。 江洁等[9]报道了化学助剂法亚麻生物脱胶新技术的研究,指出加化学助剂沤麻法可明显缩短沤麻周期,提高打成麻质量。刘晓兰等[10]研究了现行温水浸渍亚麻脱胶过程中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数量和果胶酶活力变化规律,并分离筛选出了兼性厌氧菌株,表明相比温水

生化物化组合工艺处理苎麻脱胶废水

生化物化组合工艺处理苎麻脱胶废水 1. 前言 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原材料之一,因其产品具有穿着挺括、透气性好等优点而倍受人们喜爱。苎麻脱胶是麻纤维纺织的前工序,大多采用化学脱胶法,近年来,虽然生物脱胶技术逐步得到完善,一些厂家也在进行着尝试,但是尚未得到推广。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厂家仍采用化学脱胶法。化学脱胶法就是利用NaOH在高温和一定的压力下对苎麻进行蒸煮来去除苎麻纤维中的胶状物质。脱胶后的苎麻经拷麻、浸酸、水洗、漂白和烘干等工艺,即加工为精干麻。精干麻可作为纺纱、织造的纤维。 苎麻化学脱胶废水具有浓度高、色度高、碱度高和水温高等特点,其成分复杂,并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有机物。我国的苎麻生产和加工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专业脱胶厂的废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浓度极高的煮锅水,其COD值一般为8,000~ 12,000mg/L,呈棕褐色,水温为80~90℃,pH值为12~14,可生化性较好。第二类是洗麻、拷麻和浸酸等中段水,这部分水量大,其COD值一般为400~500mg/L,水质呈酸性。第三类为漂白废水,其COD值很低,一般不超过150 mg/L,并含有少量的氧化剂。三种水混合后其COD值一般为2,000~2,500mg/L,呈碱性。 2. 废水的特征及水质

该苎麻纺织厂排放的水质情况见表1和表2。 处理后水质要求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具体参数见表3。 3. 工艺工艺的选择 处理苎麻脱胶废水的典型工艺有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生物转盘工艺和氧化沟工艺等,上述处理工艺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人们对周围水体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排放污染物质的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