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含粘性土的粗集料的颗粒组成

粗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称为级配,它是影响集料空隙率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级配要求空隙最小,总表面积也不大,从而使骨料本身嵌挤紧密,且用料节约。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

粗集料的筛分试验有水洗法和干筛法两种。用于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确定0.075mm通过率。因为干筛集料时,粘附在集料上的小于0.075mm 的颗粒无法筛下,则0.075mm通过率不能准确确定。这对水泥混凝土来讲问题不大,但却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矿粉的添加量,进而影响沥青用量及混合料质量。因此,用于沥青路面的粗集料应分别用干筛和水筛进行筛分试验。

二、仪器设备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沥青路面及各类基层集料的粒径均以方孔标准筛为准,水泥混凝土集料的粒径大于和等于2.5mm的以圆孔标准筛为准,小于2.5 mm的以方孔标准筛为准。

2.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3.其他: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每种试样准备两份,分别供水洗法和干筛法筛分使用。对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如果没有要求,也可不进行水洗,只进行干筛筛分。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四、试验步骤

1.用水洗法测定集料中小于0.075mm的细粉部分质量。

(1)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 0,准确至0.1%。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mm 标准筛,上部为2.36mm 或4.75mm 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倒出,经过套筛流人另一容器中,尽量不致将粗集料倒出,损坏标准筛筛面。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n 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5)重复I - IV 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6)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全部回收在一个搪瓷盘中,容器上不得有沾附的集料颗粒,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 2),准确至0.1%。

2.用干筛法测定粗集料各个粒级质量百分率。

(1)取另一份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 0),准确至0.1%。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 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为止。采用摇筛机筛分后,应该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以确认1min 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 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顺粒,但不得逐颖塞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总质量M 0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0.5%。

五、结果整理

1.集料中通过0.075mm 的含量按下式(1)计算,准确至0.1%。

120.0751100m m P m -=?

(1)

式中:075.0P ——集料中小于0.075mm 的含量(通过率),%;

m l ——用于水洗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

m 2——集料水洗后的干燥质量;g 。

2.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按下式(2)计算,但0.075mm 筛不计算分计筛余,准确至 0 .1%。

0100i i m P m =

?

(2)

式中:i P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m 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

i ——依次为0.15mm ,0.3mm ,0.6mm ,……,至集料最大粒径。

3.累汁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但0.075mm 筛不计算累计筛余,准确至0.1%。

4.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但0.075mm 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即为p 0.075,准确至0.1%。

粗集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

技术性质 粗集料技术性质所包含的内容:①物理性质:物理常数(各种密度、空隙率)、级配、坚固性;②力学性质:压碎值、磨耗性、冲击值、磨耗值、磨光值;③化学性质:有害杂质含量、碱集料反应。 (1)集料物理性质 a密度 堆积密度: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 表观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价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表干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饱和面干质量。 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b吸水性和耐候性 吸水性:两个指标,吸水率(石料吸收水份的能力)和饱水率。 耐候性:包括抗冻性和坚固性。指集料抵抗最不利季节(干湿交换、冻融徇环、温度变化等)影响的能力。 砂石材料空隙率对耐候性的影响:空隙率大,冬季产生冻融破坏,耐候性降低。 c颗粒形状 针片状颗粒对集料应用所造成的影响:针片状含量多,集料抗压碎能力低。 定义方法:规准仪法(适用于水泥砼4.75㎜以上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使用专用规准仪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 尺寸之比小于一定比例的颗粒。游标卡尺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用游标卡尺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倍的颗粒。 影响试验的重要因素:采用规准仪进行颗粒形状判断时,首先要通过标准筛将粗集料进行分级,不同粒级的颗粒要对应于规准仪相应的孔宽和间距来判定,不可错位;采用游标卡尺对集料颗粒进行甄别时,首先要确定好颗粒基准面,然后再测量其厚度和长度等相应尺寸。 (2)力学性质

集料及级配的选择

②集料及级配的选择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的级配形式AC-1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AC-25。矿料的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方孔筛)如下表所示: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沥青 用量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细粒式沥青砼AC-13 100 90~1 00 68~8 5 38~6 8 24~5 15~3 8 10~2 8 7~20 5~1 5 4~8 4.0 中粒式 沥青砼AC-20 100 90~10 70~9 2 60~8 34~6 2 20~4 8 13~3 6 9~26 7~18 5~1 4 4~8 4.0 ③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试验法进行,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拌沥青混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项 目 沥青混合料类型击实次数 (次)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空隙率 (%) 沥青饱和度 (%) 中粒式沥青 砼 两面各75 >7.5 20-40 3-6 70-85 粗粒式沥青 砼 两面各75 >7.5 20-40 3-6 70-85 (2)基层及底基层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基层(石灰:粉煤灰:碎石=7.5:17.5:75),底基层采用石 灰土(含灰量10%).石灰质量应符合GB1594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 的技术标准,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粉煤灰质量的SIO2、AI2O3和Fe2O3 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20%,集料压碎值<30%。二灰碎石集料的级配 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结构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粗、细集料技指标

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 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

规定。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砂的分类 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Ⅰ区可放宽到100%~85%,Ⅱ区可放宽到100%~80%,Ⅲ区可放宽到100%~75%。 3、Ⅰ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Ⅱ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Ⅲ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4、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在于15%,300u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6.4粗集料 6.4.1粗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水率水的碎石或卵石,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4.1的规定。 表6.4.1粗集料技术指标

粗细集料技指标

粗细集料技指标

————————————————————————————————作者:————————————————————————————————日期:

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 一、细集料 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 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 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 3或600t 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 3或300t 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 为一验收批。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项 目 技术要求 Ⅰ类 Ⅱ类 Ⅲ类 有害物质含量 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轻物质(按质量计,%) ≤1.0 ≤1.0 ≤1.0 有机物(比色法) 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 3质量计,%) ≤1.0 ≤1.0 ≤1.0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0.01 <0.02 <0.06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5 ≤1.0 ≤2.0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 (按质量计,%) 亚甲蓝试验 MB 值<1.4或合格 ≤5.0 ≤7.0 ≤10.0 MB 值≥1.4或不合格 ≤2.0 ≤3.0 ≤5.0 坚固性 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合的质量损失,%) ≤8 ≤8 ≤10 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表观密度(kg/m 3) >2 500 松散堆积密度我(kg/m 3) >1 350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混凝土强度等级级配粗骨料粒径选用范围

混凝土强度等级,级配、粗骨料粒径选用范围 ★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的部位常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我国混凝土工程目前水平情况下,一般选用范围如下: ①C10~C15——用于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 ②C20~C25——用于梁、板、柱、楼梯、屋架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C25~C30——用于大跨度结构、要求耐久性高的结构、预制构件等; ④C40~C45——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吊车梁及特种结构等,用于25~30层; ⑤C50~C60——用于30层至60层以上高层建筑; ⑥C60~C80——用于高层建筑,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⑦C80~C120——采用超高强混凝土于高层建筑。??将来可能推广使用高达C130以上的混凝土。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的粗骨料粒径范围: 一级配:5~20mm,最大粒径20mm; 二级配:5~20mm、20~40mm,最大粒径40mm; 三级配:5~20mm、20~40mm、40~80mm,最大粒径80mm; 四级配:5~20mm、20~40mm、40~80mm、80~120mm,最大粒径120mm。混凝土中有粗骨料(碎石)和细骨料(砂),混凝土的级配就是按照碎石的级配来划分的。 ★水工建筑物中常用的是二级配和三级配混凝土。 二级配一般是一些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就是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二级配。三级配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等级是结构强度需要,级配是施工工艺、经济性、温控需要;可以采用多级配就一般不用二级配,这是强调经济性;泵送混凝土和非大体积混凝土只能采用一、二级配,这是工艺要求;混凝土重力坝、拱坝采用四级配,这是温控和经济性要求。

11 粗集料颗粒级配

试验技能答辩综合考核打分表 (粗集料颗粒级配) 序 号 考核内容考核情况优秀满意合格较差 1 目的测定粗集料的颗粒组成(水泥混凝土用碎石可采用干 筛法,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碎石必须采用水洗法), 判定颗粒组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0 9-7 6-4 3-0 2 原理采用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寸规格要求的样品筛,按照一 定规律筛取筛余量。 20 19-15 14-10 9-0 3 主要设备1、烘箱,能控制温度(105℃±5℃),向学…员提问 烘箱的控温温度;2、摇筛机;3方孔筛;4、电子台 称(10kg,感量1g;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公 路))。 10 9-7 6-4 3-0 4 环境条件试验室温度20±5℃。10 9-7 6-4 3-0 5 取样制样料堆:上中下不同部位取样大致等量(15份GB,公 路若干份能具有代表性) 轮船、汽车: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取样大致等量(16 份,公路若干份能具有代表性) 皮带:出料处等皮带宽取样大致等量(8份,公路间 隔3次以上能具有代表性) 四分法缩分至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常 用:GB:9.5m 1.9kg;16m 3.2kg;19m 3.8kg; 26.5m 5kg;31.5m 6.3kg;37.5m 7.5kg;公路: 9.5m 1kg;16m 1kg;19m 2kg;26.5m 2.5kg; 31.5m 4kg;37.5m 5kg;),根据最大粒径确定称取 试样的质量。) 15 14-11 10-6 5-0 6 试验步骤称取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至1g,准备组合套 筛。机筛10min,再逐个手筛至达到要求为止。逐个 称取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值精确到1g。计算分计 筛余百分率,计算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 率。精确到1%。所有筛余和筛底筛余量之和与原试 样质量差1%时,须重新试验。(JTJ:1min通过筛的质 量应小于筛上质量的0.1%,GB:通过筛的质量应小于 式样总量的0.1%) 20 19-15 14-10 9-0 7 记录、报告 及结论 公路标准:损耗率超过0.3%重新试验,两次P0.075相 差超过1%重新试验,累计0.1% 15 14-11 10-6 5-0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级配与骨料粗细划分: 一级配:5~20mm,最大粒径20mm; 二级配:5~20mm、20~40mm,最大粒径40mm; 三级配:5~20mm、20~40mm、40~80mm,最大粒径80mm; 四级配:5~20mm、20~40mm、40~80mm、80~120mm,最大粒径120mm。 衡量人工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性及经济指标; 砂的规格: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Mx )分为粗,中,细三种。其中: 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7~3.1 中砂的细度模数为3.3~3.0 细砂的细度模数为2.2~1.6 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MX=[(A0.15+A0.3+AO.6+A1.18+A2.36)-5A4.75]/(100-A4.75)或MX=(A0.15+A0.3+AO.6+A1.18+A2.36+A4.75)/100 MX -细度模数;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o.5mm以上。 中砂:纫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o.5—0.35mm。 细砂:纫度模板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o.7,平均粒径为o.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级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水工建筑物常见的应该是二级配和三级配混凝土,二级配一般是一些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就是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二级配;三级配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等级是结构强度的需要,级配是施工工艺、经济性、温控需要;可以采用多级配一般就不用二级配强调的是经济性;泵送混凝土和其他非大体积混凝土只能采用一二级配是施工工艺的

级配

规格不同的集料按一定比例配合起来,一般是指把几个规格不同的(有大有小)的集料组合起来形成混合料,混合料各筛孔通过率即为级配。简单地说级配就是集料筛分之后一系列筛孔的通过率。 集料基本概念 一、粗集料 1、基本概念 集料定义:是指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砾石、石屑、砂等。 标准筛的概念:对颗粒性材料进行筛分试验用的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寸规格要求的系列样品筛。标准筛筛孔为正方形,筛孔尺寸依次为75mm、63mm、37.5mm、3.1.5、26.5mm、19mm、16mm、13.2mm、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 集料的划分:根据集料形成的过程可分为经自然风化、地质作用形成的卵石、砂砾和人工机械加工而成的碎石;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又称砂);根据化学成分分为酸性集料和碱性集料。 集料粒径: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在水泥砼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4.75㎜的碎石,砾石和破碎砾石. 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的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 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二、细集料 1、砂的技术性质 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在水泥砼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和人工砂。 砂的技术性质涉及范围:物理常数、级配、粗度、有害物质。 筛分和级配的概念:级配是集料中各级粒径的分配情况,通过筛分试验确定粗细集料颗粒粒级的分布状况。砂的筛分试验是称取一定数量的砂样,在规定的标准套筛上进行筛分,分别称出砂样在各个筛上的存留质量,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出与级配有关的参数。 分计筛余百分率: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是指某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和大于该筛号的各筛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通过百分率:是指通过某号筛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在数值上等于100减去某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粗度:是评价砂粗细程度的一种指标,通常用细度模数表示,该细度模数由规定的数个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计算得到。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的颗粒越粗。 砂中有害成分的类型:包括泥和泥块、有机质、云母、轻物质以及三氧化硫等。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含粘性土的粗集料的颗粒组成 粗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称为级配,它是影响集料空隙率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级配要求空隙最小,总表面积也不大,从而使骨料本身嵌挤紧密,且用料节约。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 粗集料的筛分试验有水洗法和干筛法两种。用于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确定0.075mm通过率。因为干筛集料时,粘附在集料上的小于0.075mm 的颗粒无法筛下,则0.075mm通过率不能准确确定。这对水泥混凝土来讲问题不大,但却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矿粉的添加量,进而影响沥青用量及混合料质量。因此,用于沥青路面的粗集料应分别用干筛和水筛进行筛分试验。 二、仪器设备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沥青路面及各类基层集料的粒径均以方孔标准筛为准,水泥混凝土集料的粒径大于和等于 2.5mm的以圆孔标准筛为准,小于2.5 mm的以方孔标准筛为准。 2.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3.其他: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每种试样准备两份,分别供水洗法和干筛法筛分使用。对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如果没有要求,也可不进行水洗,只进行干筛筛分。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公 称 最 大方 孔 7 5 6 3 3 7 3 1 2 6 1 9 1 6 9 . 4圆 孔 8 6 3 4 3 1 2 5 2 1 6 1 5 试样质量 不少于(kg)1 8 5 4 2 . 5 2 1 1 四、试验步骤

《桥规》粗集料的技术标准

.粗集料的技术标准 普通混凝土中采用的粗集料,主要是碎石和卵石。混凝土用粗集料的质量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1)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压碎值、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压碎值、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1的规定。 注:①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必要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且火成岩强度不宜低于80mpa,变质岩不宜低于60m pa,沉积岩不宜低于30mpa。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及小于c10级的,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放宽到40%。 (2)粗集料的坚固性 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是指集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碎裂的能力。为保证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选用的粗集料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以抵抗冻融和自然因素的风化作用。混凝土用粗集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3-2的规定 注:①寒冷地区系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低于-5℃的地区; ②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等要求的集料,或混凝土强度大于c40时,其集料的质量损失率应不大于8%。 ③若发现粗集料有显著缺陷时(指风化状态及软弱颗粒较多),应进行坚固性检验; ④对同一产源的碎石或卵石,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已有可靠经验时,可不作坚固性检验

⑤当坚固性不符合本指标要求时,可作混凝土抗冻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粗集料的有害杂质含量 粗集料中常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粘土、淤泥、云母、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质),能够防碍水泥的水化反应,降低集料与水泥的粘附性。粗集料的有害杂质主要应控制其硫化物和硫酸盐,以及卵石中有机质的含量符合表3-2的规定。 (4)粗集料颗粒级配 粗骨料颗粒级配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经济效果,因而粗集料级配的选定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级配应符合表3-3的规定。

粗骨料的级配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 1. 仪器设备 (1)试验筛——孔径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0 和2.50mm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子各一只,其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GB6003——85《试验筛》的规定(筛框内径均为300mm);(2)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0.1%左右;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浅盘、毛刷。 2. 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前,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略重于表6.1.3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注:公称粒径的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四分法:土壤采样时,一般每个混合样品约需一公斤左右,如果样品取得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四分法的做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膜上弄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保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对角的两份达到所需数量为止。 3.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表6.1.3的规定称取试样; (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 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2)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粗集料级配试验方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含粘性土的粗集料的颗粒组成 粗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称为级配,它是影响集料空隙率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级配要求空隙最小,总表面积也不大,从而使骨料本身嵌挤紧密,且用料节约。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 粗集料的筛分试验有水洗法和干筛法两种。用于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确定0.075mm通过率。因为干筛集料时,粘附在集料上的小于0.075mm 的颗粒无法筛下,则0.075mm通过率不能准确确定。这对水泥混凝土来讲问题不大,但却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矿粉的添加量,进而影响沥青用量及混合料质量。因此,用于沥青路面的粗集料应分别用干筛和水筛进行筛分试验。 二、仪器设备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沥青路面及各类基层集料的粒径均以方孔标准筛为准,水泥混凝土集料的粒径大于和等于2.5mm的以圆孔标准筛为准,小于2.5 mm的以方孔标准筛为准。 2.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3.其他: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每种试样准备两份,分别供水洗法和干筛法筛分使用。对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如果没有要求,也可不进行水洗,只进行干筛筛分。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四、试验步骤 1.用水洗法测定集料中小于0.075mm的细粉部分质量。

(1)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 0,准确至0.1%。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mm 标准筛,上部为2.36mm 或4.75mm 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倒出,经过套筛流人另一容器中,尽量不致将粗集料倒出,损坏标准筛筛面。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n 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5)重复I - IV 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6)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全部回收在一个搪瓷盘中,容器上不得有沾附的集料颗粒,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 2),准确至0.1%。 2.用干筛法测定粗集料各个粒级质量百分率。 (1)取另一份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 0),准确至0.1%。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 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为止。采用摇筛机筛分后,应该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以确认1min 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 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顺粒,但不得逐颖塞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总质量M 0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0.5%。 五、结果整理 1.集料中通过0.075mm 的含量按下式(1)计算,准确至0.1%。 120.0751100m m P m -=? (1) 式中:075.0P ——集料中小于0.075mm 的含量(通过率),%; m l ——用于水洗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 m 2——集料水洗后的干燥质量;g 。 2.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按下式(2)计算,但0.075mm 筛不计算分计筛余,准确至 0 .1%。

建筑用砂石质量技术指标

建筑用砂石质量技术指标 1.2.1 砌体用石材 1. 1. 天然石材 (1) (1) 常见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可参 照表 1-6。 (2) (2) 风化、剥落和裂纹。 (3) (3) 时,抗压强度可参照以下数值: 毛石、毛料石 粗料石、半细料石、细料石 40MPa 2. 卵石 卵石规格应基本一致,并应无脱层、 蜂窝,外形应呈扁平状。呈圆球状、针 3. 毛石 小于15不小于20㎝)。 常见天然石材主要技术性能 注:石灰岩的耐热、耐酸性较差,故高温及含有大量碳 酸气或酸性废水的构筑物不宜使用。 料石表面加工质量要求

注:乱毛石系指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平毛 石系指形状不规则,但有两个平面大致平行的 石块。 4. 4. 料石 (1) (1) 料石表面的加工,应符合表1-7 的要求。 (2) (2) 各种砌筑用料石的宽度、厚度均 不宜小于20㎝;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4倍。 料石规格尺寸的加工允许偏差符合表1-8 要求。 1.2.2 混凝土用石子 1.混凝土用石子的技术要求见表1-9。 注:1.相接周边的表面系指叠砌面、接砌面与外露面相 接处2~3㎝范围内的部分。 2. 有装饰层的料石表面,其加工应符合装饰施工的要求。 料石规格尺寸加工允许偏差 注:如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加工。 混凝土用石子的技术要求

注: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 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针状颗粒定义:颗粒枨度大于该颗粒级平均粒径的2.4倍;片状颗粒定义;厚度小于该粒 级平均粒径的0.4倍。 2.石子的颗粒级配标准应符合表1-10要求。 卵石、碎石的颗粒级配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