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解读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解读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解读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解读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率Γ=250/f'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图1-02凸透镜放大原理(实象)

注:f-焦距,F-焦点

由图可知,当物体处于2F一F之间时,所成的像有放大作用,且越是靠近F点其放大倍率越高。例:如图AB和CD是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经凸透镜成像后,分别成像是A’B’和C’D’。由于CD更靠近F点,所以像C’D’>A’B’但事实上操作起来,由于物体须在2F一F之间,所以距离放大镜较远。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要用附加设备才能使之正立,不容易直接视像,但通过光屏能接受到,我们称其为实象。所以手持放大镜不采用此种放大原理。

图1-03凸透镜放大镜原理(虚象)

注:f-焦距,F-焦点

当物体在F以内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是发散的,不能另一侧会聚成像,如图1-03,AB不能在对侧成像。但当人眼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时,由于发散光线反方向会聚的原因,在物体的一侧,仍能看见该物体的像,也具有放大效果,正立的像,这种像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我们称之为虚象,如图AB不能在对侧成像,但能在同侧成一个虚象A’B’.且当物体靠近F点,其两条发散线夹角越小,反方向会聚点越远越高,所成的虚象越大,由图可知,CD较AB更靠近F点,所成的像C’D’>A’B’利用凸透镜成虚象原理时。物体只须在F内,因而放大镜离物体较近,而且虚象是正立的,不用使用附加设备,能够很方便使用。由此可知,放大镜采取的是凸透镜成虚象的原理。

放大镜的放大倍率只决定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当物体在F内时,越靠近F,其倍率越大。凸透镜的屈光度只决定f的大小,也就是限制物体移动的范围,如果凸透镜的屈光度比较小,要有明显的放大效果,放大镜要移动较大距离,

这样离物体较远,不方便使用,如果屈光度太大,物体又离镜太近,同样不方便,所以放大镜的屈光度一般为10D左右。

放大镜的直径决定物体的可视范围,直径越大能同时有放大效果的视野也越大,所以阅读是尽量选用直径较大的放大镜。

2019中考物理:放大镜成像原理

2019 中考物理: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成像原理 成像特点: 1 .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实像与虚像的比较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虚像 1.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A 【解析】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应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2.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当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一直变大,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 .一定小于L

B .一定大于L C .可能等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A 3.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处的 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C 4.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相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相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 1 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猜想 2 是否准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实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 2 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 3 是否准确,简述你的实验方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率Γ=250/f'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图1-02凸透镜放大原理(实象) 注:f-焦距,F-焦点 由图可知,当物体处于2F一F之间时,所成的像有放大作用,且越是靠近F点其放大倍率越高。例:如图AB和CD是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经凸透镜成像后,分别成像是A’B’和C’D’。由于CD更靠近F 点,所以像C’D’>A’B’但事实上操作起来,由于物体须在2F一F之间,所以距离放大镜较远。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要用附加设备才能使之正立,不容易直接视像,但通过光屏能接受到,我们称其为实象。所以手持放大镜不采用此种放大原理。 图1-03凸透镜放大镜原理(虚象) 注:f-焦距,F-焦点 当物体在F以内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是发散的,不能另一侧会聚成像,如图1-03,AB不能在对侧

成像。但当人眼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时,由于发散光线反方向会聚的原因,在物体的一侧,仍能看见该物体的像,也具有放大效果,正立的像,这种像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我们称之为虚象,如图AB不能在对侧成像,但能在同侧成一个虚象A’B’.且当物体靠近F点,其两条发散线夹角越小,反方向会聚点越远越高,所成的虚象越大,由图可知,CD较AB更靠近F点,所成的像C’D’>A’B’利用凸透镜成虚象原理时。物体只须在F内,因而放大镜离物体较近,而且虚象是正立的,不用使用附加设备,能够很方便使用。由此可知,放大镜采取的是凸透镜成虚象的原理。 放大镜的放大倍率只决定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当物体在F内时,越靠近F,其倍率越大。凸透镜的屈光度只决定f的大小,也就是限制物体移动的范围,如果凸透镜的屈光度比较小,要有明显的放大效果,放大镜要移动较大距离,这样离物体较远,不方便使用,如果屈光度太大,物体又离镜太近,同样不方便,所以放大镜的屈光度一般为10D左右。 放大镜的直径决定物体的可视范围,直径越大能同时有放大效果的视野也越大,所以阅读是尽量选用直径较大的放大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他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那个规律: 照相机,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倍数

放大镜倍数 文章简介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的一种使用,它是使物距小于焦距,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规律是:1/物距+1/像距=1/焦距。对于放大镜使用又规定:使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 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能推导出以下公式:放大倍数=1+25/f。其中f 是焦距,单位是厘米。文章详细内容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的一种使用,它是使物距小于焦距,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规律是:1/物距+1/像距=1/焦距。对于放大镜使用又规定:使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 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能推导出以下公式:放大倍数=1+25/f。其中f 是焦距,单位是厘米。用以上公式可以算出:1、30 倍的放大镜,焦距f=0.86 厘米;2、焦距2cm 的放大镜,倍数是13.5 倍。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放大镜标称的解释:例如:标有10X21MM 标志的,10X 是10 倍,21MM 放大镜镜片的直径。放大镜焦距解释:眼睛看到最清楚时,镜片离被看物的距离。放大镜视野解释:眼睛看到最清楚时,被看物成像边缘无畸变范围的直径。带有调节焦距装置的光学放大系统称为显微镜。不带有调节焦距装置的光学放大系统称为放大镜。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焦距不同,焦距越短的倍数越大,焦距越长的倍数越小。放大镜视野也与倍数成一定比例,倍数越大的视野越小,倍数越小的视野越大。一个标准10 倍的放大镜,它的标准

焦距为25MM,达到最大的视野是23MM 左右,而一个标准30 倍的放大镜,它的标准焦距为8MM,达到最大的视野也就6MM 左右。如果一个放大镜标有30 倍,但实际焦距并不是8MM,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件放大镜是假的30 倍。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 倍以下,双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20 倍以下。成像好的,无像差、无色差、无畸变的放大镜,要用三层或三层以上胶合的高品质光学镜片制成,才能达到效果。一般,因标准焦距的限制,放大镜做到30 倍已经最大的了。标准倍数达到30 倍(不含)以上的放大镜,必须加上调焦装置才可以看清楚。如果一件不带调焦装置的放大镜,标称35 倍、40 倍或者更高的倍数,那么可确定此放大镜为假倍率的放大镜,倍率要求高时,就需要用到显微镜了。不同场合需要用到不同的倍率,并不是倍率越高越好,倍率高意味着视野小,在有些场合视野更重要。显微镜的焦距非常短小,不管是便携式显微镜还是台式的显微镜,设备上都会有调节焦距的装置,这样可以稳定成像效果,达到最清晰。放大镜倍数的选择需要根据使用的条件来选择。如用于用于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的阅读放大镜,可以选用2-5 倍的放大镜倍数。若是用于鉴定识别细微的物体就得用高倍放大镜了,如珠宝鉴定、玉器鉴定、瓷器鉴定、邮票鉴定、字画鉴定等需要用到10 倍左右到20 倍之间的放大镜倍数。放大镜是一种光学设备,其实是一种高精度的光学设备。廉价的放大镜,成像模糊,特别是 放大镜边缘的成像非常模糊并且变形。长期使用,会影响人的视力。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06?潍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 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 清晰的放大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向透镜移动,光屏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向透镜移动 2、(2008?柳州)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成一 缩小实像,然后只将蜡烛向透镜逐渐移近,那么() A、光屏上出现等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 D、透过凸透镜可能会看到放大的像 3、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 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 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 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2010?乌鲁木齐)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

A、B、C、D、 5、(2009?江西)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6、(2006?沈阳)在阳光充足的教室内.小阳手持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可以在墙上看到窗户的像,这个像是() A、倒立、等大的 B、倒立、缩小的 C、正立、放大的 D、正立、缩小的 7、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8、(2010?河南)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9、(2008?辽宁)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 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鉴定放大镜

鉴定放大镜 文章简介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珍贵的瓷器、字画、玉器、珠宝等艺术作品。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保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详细内容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珍贵的瓷器、字画、玉器、珠宝等艺术作品。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保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放大镜是一种光学设备,其实是一种高精度的光学设备。廉价的放大镜,成像模糊,特别是放大镜边缘的成像非常模糊并且变形。长期使用,会影响人的视力。短时使用,比如使用超过1分钟,廉价的放大镜,由于成像不稳定,会让人有恶心的感觉。 放大镜原理 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首先说明几个概念: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汇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与光心(凸透镜的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当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以内,呈一个正位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1倍至2倍焦距之间,呈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仃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呈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我们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在1倍焦距以内)。 放大镜历史 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显示放大镜是何时发明的,但可以肯定是不晚于十三世纪末发明的。早于千多年前,人们已把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 有传闻这项杰作是某些人于13世纪末发明的。1260年,马可波罗曾描述过中国老人家们看字时,戴着眼镜加大字体,大椭圆形,把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制成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眼镜脚一用铜制卡在鬓角上,二把细绳栓在耳朵上,三将镜脚固定在帽子上。这种放大镜造价不斐,身份地位的象征,曾有记载一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 在全球,知名的国际品牌主要集中在欧洲,全球前三大知名品牌都在欧洲。在美国和日本基本没有知名的放大镜品牌。 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三个知名的欧洲牌子,如果你要选择优秀的放大镜品牌,从这三个品牌中选一个就OK,三个品牌在国外的售价基本相当,国内的售价也许是由于代理渠道的不同,三个品牌的价格有一定的差异。 1.英国COIL柯尔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原理 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 A'B'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B''的位置取决于F2和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B'位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B'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 凸透镜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折叠 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等。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 数值孔径数值孔径简写N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其数值的大小,分别标刻在物镜和聚光镜的外壳上。数值孔径(NA)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n)和孔径角(u)半数的正弦之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NA=nsinu/2 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值就能大于1。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归率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重点: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

(u ) 倒正 实虚 放大或缩小 (v) u >2f 倒立 实像 缩小 f <v <2f 照相机 u=2f 倒立 实像 等大 v=2f 特点:实像大小转折点 f <u <2f 倒立 实像 放大 v >2f 幻灯机 u=f 不 成 像 特点:像的虚实 转折点 u <f 正立放大虚像 v >u 放大镜 规律方法指导: 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作法:

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 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 ⑤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 ⑦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 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 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原理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五、口诀记忆法 总结归纳口诀,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口诀,有的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 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近的,成像远,而且放大,反之) 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缩小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 (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虚像) 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也设计了适合自己的口诀。由此推广,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大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七、辅助线记忆法 作辅助线,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把像点的运动轨迹用辅助线描出来,具体辅助线的作图方法是:过倒立、等大实像的顶端和焦点画出辅助线,所有的像的顶端的轨迹都在这条线上。详细图作图如下: 辅助线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后引入,可以解决一些变化类题型。

透镜成像原理图

(2)把烛焰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外(这里我们可以同太阳光粗测透镜焦距。做法是把凸透镜放在太阳光下在纸上得到一个很亮的光斑,测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即透镜的焦距,原理是平行光会聚在焦点上。 (3)移动光屏,直到接收到清晰的蜡烛的像。 我们还可以把蜡烛放在f~2f 之间,并移动光屏可得到与刚才不同的像。当物体移到一倍焦距以内后,怎样移动光屏也接收不到像了,而用眼睛从光屏处向透镜望去可看到一个 像,是因为成的是虚像。 ②当f

物体在2f以外,像在f~2f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成像在底片上。照相机暗箱的长度是指镜头到底片间的距离。 例2幻灯机 例3放大镜 我们可以通过透镜成像原理图看看, 当u=2f时及v=f时的成像特点 可见当u=2f时,v=2f且通过全等三角形 可证出AB=A'B' 所以u=2f时物体成等大倒立实像。 当u=f时物体各点发出的光经透镜折射 后不能会聚是平行的,反向延长线也不能 会聚所以不能成像。 最后我们把透镜成像特点总结如下表。

我们还可以看出u=2f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一个分界点,u =f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一个分界点。 二、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可复合成复色光——白光这 部分内容大家了解一下即可。 三、重点题型分析 例1从P点发出光经透镜折 射后方向是①②③④哪一个呢? 我们知道平行光折射后过焦点F2,从焦点发出的光折射后会平行,从P点发出的光介于平行光和焦点发出的光之间,那么折射光线也会介乎于①③之间,所以可能是②。 如图

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放大镜大家都很熟悉。通过水、玻璃杯和一张报纸。在杯子当中盛入大半杯清水,这样,玻璃杯就使水有了一个弯曲的表面,就像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一样的。左手拿起一张报纸,右手拿起水杯, 透过玻璃杯中的水仔细地看看报纸上的字。这些字会有什么不同呢? 透过玻璃杯看报纸,报纸的字都变大了许多,同使用放大镜看东西是一样的。这个现象是由于光线的折射造成的。光线进入到玻璃和水后,会发生折射。透明体的表面则是弯曲的,折射出来的光线的角度不同,看起来物体就会有着不同的变化。而把玻璃制成了凸透镜的时候,就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原来的还要大。 放大镜一旦制成了,它的焦距是不能够改变的。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当物体移动到放大镜的一倍的焦距以内的时候,在镜的同侧生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通过调整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调整物距)得到的最大、最清晰的图像的时候停下来,再仔细观察。我们知道普通放大镜的镜片是一个凸透镜,一般由无色透明的玻璃制成的。它的焦距是由凸透镜的镜面的球面的半径来决定的。 放大镜有什么作用?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在观察细小目标的时候,放大镜的作用尤其突出。 说到放大镜不得不说的是著名的全球第一大放大镜品牌英国COIL柯尔。 COIL柯尔简介 自1936年以来,COIL公司一直坚持制作精密优质的光学产品。COIL公司产品均采用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最优质的材料生产制造,以其创新的设计和卓越精湛的质量,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声誉。COIL公司生产的光学产品质量优良,性能可靠,这都利益于公司多年的丰富经验,符合各类专业市场及需要高安全性要求的市场苛刻的标准。 与领先的工业、科学和研究组织的紧密合作,铸就了COIL产品优异的性能和出色的品质。优秀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功能的总体理解基础之上的。COIL公司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在各种医疗产品、光学产品和科学产品的持续开发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积累。 COIL是全球第一大放大镜品牌,根据欧盟2014年2月发布的贸易白皮书,COIL放大镜2013年全球销量达到1000万具以上,占据了全球近40%以上的放大镜市场份额。这是COIL放大镜连续10年蝉联全球放大镜销量冠军。 COIL公司座落于英国的伯金翰,欧洲规模最大,最有活力的工业基地之一。COil总部离伦敦的希思罗机场仅仅15分钟车程。于1936年由Arthur Kingston公司并购了Optical Industries公司而成并成为塑料光学原件的引领者。公司率先使用精密注塑技术来成型塑料光学元件,当越来越多的低视力产品进入市场,COIL 品牌也逐渐被全球市场认知,通过全球超过600家经销商在30多个国家销售COIL产品。

放大镜的用途

放大镜的用途 放大镜的用途,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放大镜大家都很熟悉。通过水、玻璃杯和一张报纸。在杯子当中盛入大半杯清水,这样,玻璃杯就使水有了一个弯曲的表面,就像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一样的。左手拿起一张报纸,右手拿起水杯, 透过玻璃杯中的水仔细地看看报纸上的字。这些字会有什么不同呢? 透过玻璃杯看报纸,报纸的字都变大了许多,同使用放大镜看东西是一样的。这个现象是由于光线的折射造成的。光线进入到玻璃和水后,会发生折射。透明体的表面则是弯曲的,折射出来的光线的角度不同,看起来物体就会有着不同的变化。而把玻璃制成了凸透镜的时候,就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原来的还要大。 放大镜一旦制成了,它的焦距是不能够改变的。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当物体移动到放大镜的一倍的焦距以内的时候,在镜的同侧生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通过调整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调整物距)得到的最大、最清晰的图像的时候停下来,再仔细观察。我们知道普通放大镜的镜片是一个凸透镜,一般由无色透明的玻璃制成的。它的焦距是由凸透镜的镜面的球面的半径来决定的。 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在观察细小目标的时候,放大镜的作用尤其突出。 目前市面上放大镜的品牌众多,价格差异也非常的大,价格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购买放大镜到底应该选什么牌子,放大镜什么牌子好呢?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大镜的品牌。 一.尽量不要去购买廉价的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种光学设备,其实是一种高精度的光学设备。廉价的放大镜,成像模糊,特别是放大镜边缘的成像非常模糊并且变形。长期使用,会影响人的视力。短时使用,比如使用超过1分钟,廉价的放大镜,由于成像不稳定,会让人有恶心的感觉。 所以作为长期使用人群,比如老人,一定要购买国际品牌的放大镜,价格一般在200元以上。老年人使用廉价的放大镜,会严重影响视力,特别是有白内障的老人,廉价放大镜对眼睛伤害会更大。 作为鉴宝爱好者,更是需要购买高品质的放大镜,廉价的放大镜在这时不仅会伤害你的眼睛,而且无法看清宝物细节,有可能导致你判断失误,这样的损失就巨大了。所以专业的鉴宝人员都使用价格在500元以上的专业顶级品牌的放大镜。 二.放大镜主要牌子 优质的放大镜,主要为国外品牌。国内基本没有著名品牌,国内品牌主要生产价格在100元以内的低端放大镜,这类放大镜只适合临时使用以下,不适合长期使用。 在全球,知名的国际品牌主要集中在欧洲,全球前三大知名品牌都在欧洲。在美国和日本基本没有知名的放大镜品牌。 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三个知名的欧洲牌子,如果你要选择优秀的放大镜品牌,从这三个品牌中选一个就OK,三个品牌在国外的售价基本相当,国内的售价也许是由于代理渠道的不同,三个品牌的价格有一定的差异。 1. 英国COIL柯尔放大镜 COIL是全球第一大放大镜品牌,根据欧盟2014年2月发布的贸易白皮书,COIL放大镜2013年全球销量达到1000万具以上,占据了全球近40%以上的放大镜市场份额。这是COIL放大镜连续10年蝉联全球放大镜销量冠军。 COIL公司座落于英国的伯金翰,欧洲规模最大,最有活力的工业基地之一。COil总部离伦敦的希思罗机场仅仅15分钟车程。于1936年由Arthur Kingston公司并购了Optical Industries公司并成为塑料光学原件的引领者。公司率先使用精密注塑技术来成型塑料光学元件,当越来越多的低视力产品进入市场,COIL品

放大镜倍数

放大镜倍数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的一种使用,它是使物距小于焦距,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规律是:1/物距+1/像距=1/焦距。 对于放大镜使用又规定:使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能推导出以下公式:放大倍数=1+25/f。其中f是焦距,单位是厘米。 用以上公式可以算出: 1、30倍的放大镜,焦距f=0.86厘米; 2、焦距2cm的放大镜,倍数是13.5倍。 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 放大镜标称的解释:例如:标有10X21MM标志的,10X是10倍,21MM放大镜镜片的直径。 放大镜焦距解释:眼睛看到最清楚时,镜片离被看物的距离。 放大镜视野解释:眼睛看到最清楚时,被看物成像边缘无畸变围的直径。 带有调节焦距装置的光学放大系统称为显微镜。不带有调节焦距装置的光学放大系统称为放大镜。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焦距不同,焦距越短的倍数越大,焦距越长的倍数越小。放大镜视野也与倍数成一定比例,倍数越大的视野越小,倍数越小的视野越大。 一个标准10倍的放大镜,它的标准焦距为25MM,达到最大的视野是23MM左右,而一个标准30倍的放大镜,它的标准焦距为8MM,达到最大的视野也就6MM左右。如果一个放大镜标有30倍,但实际焦距并不是8MM,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件放大镜是假的30倍。 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倍以下,双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20倍以下。成像好的,无像差、无色差、无畸变的放大镜,要用三层或三层以上胶合的高品质光学镜片制成,才能达到效果。 一般,因标准焦距的限制,放大镜做到30倍已经最大的了。标准倍数达到30倍(不含)以上的放大镜,必须加上调焦装置才可以看清楚。如果一件不带调焦装置的放大镜,标称35倍、40倍或者更高的倍数,那么可确定此放大镜为假倍率的放大镜,倍率要求高时,就需要用到显微镜了。不同场合需要用到不同的倍率,并不是倍率越高越好,倍率高意味着视

2019中考物理:放大镜成像原理

2019中考物理: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成像原理 成像特点: 1.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实像与虚像的比较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虚像 1.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A【解析】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 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应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2.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 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 光斑并不是最小,当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一直变大,就测出了光斑 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A 3. 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处的 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C 4.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 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相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相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 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及特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A.5cm B.10cm C.15cm D.30cm 3.如下中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A.0.1m B.0.2m C.0.3m D.0.5m 4.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下右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5.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6.“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__(上/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左 /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 (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_________(左/右)移.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生姓名:班级: 复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知识储备: 2.思考与讨论: (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有哪些? (2)请找出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3)所成实像中,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请找出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4)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像是逐渐靠近凸透镜还是逐渐远离凸透镜? 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怎样变化? (5)成虚像时,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像是逐渐靠近凸透镜还是逐渐远离凸透镜? 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又是怎样变化的? 总结: 3.拓展与提升: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成实像时,透镜不动,上下移动蜡烛,观察像的移动方向与蜡烛的移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蜡烛与光屏不动,上下移动透镜,观察像的移动方向与透镜的移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3)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一部分,观察是否能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 总结: 专题训练一: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判定 例1.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 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针对性训练一】 1.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2.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e 点处,其中蜡烛放在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专题训练二: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判定 例2. 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记录,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A、f A>f B>f c B、f c>f A>f B C、f A<f B<f c D、f B<f c<f A 已知某透镜的焦距为12cm,烛焰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0cm ,则该透镜可能是 A、B、C三块透镜中的哪一块? 【针对性训练二】 1.当烛焰离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 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厘米 B、4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专题训练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 使用 【思考与讨论】: 照相机: (1)成像原理是什么? (2)用照相机拍照时,物距与像距分别指的是哪部分距离?

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透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实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实像,同样是倒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与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当物距无限远时,所成的像无限接近1倍焦距,但始终比1倍焦距远 编辑本段镜像区别 结构不同 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 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 对光线的作用不同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成像性质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