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印刷中的半色调技术及色彩管理技术研究

数字印刷中的半色调技术及色彩管理技术研究

数字印刷中的半色调技术及色彩管理技术研究

数字印刷中的半色调技术及色彩管理技术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印刷技术正逐渐走向成熟,相应地,数字印刷正在逐步占领传统印刷的市场。由于具有环保,灵活,高效,精细,智能的优势,数字印刷毫无疑问是印刷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印刷品的颜色准确性通过色彩管理得到保证,而CIEL*a*b*色彩空间注1和CMYK色彩空间注2之间的颜色转换算法是色彩管理的关键技术。本文对CIEL*a*b*色彩空间和CMYK色彩空间的前向和反向转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前向转换的研究中,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平面呈色规律的转换算法和著名的开源色彩管理软件Argyll CMS中的正规化线性样条(Regularized Linear Splines)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层B样条的转换算法,并设计实验来对比三者的转换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转换精度明显高于基于平面呈色规律的转换算法,略低于正规化线性样条算法,但本文算法建立前向转换关系的速度比正规化线性样条算法快,因此在一些需要实时建立转换关系的场合更有实用价值。在对反向转换关系的研究中,本文分析了Argyll CMS中使用的反向重心插值算法的原理,并测试其转换精度,结果表明,其转换精度可以满足一般印刷品的要求。数字半色调算法决定着数字印刷设备最终输出图像的质量,在数字印刷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重点研究了蓝噪声蒙版半色调算法,基于对void-and-cluster算法和ACBNOM(Algorith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lue Noise Mask)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使用直接二值查找法来构造蓝噪声蒙版,所构造的蒙版满足堆叠约束,具有

回绕特性和良好的蓝噪声特性,加网效果和void-and-cluster算法构造的蒙版的加网效果非常接近。本文还研究了彩色蓝噪声蒙版的构造算法。深入分析了惠普实验室的Qian提出的使用直接二值查找构造彩色蓝噪声蒙版的算法。研究发现,该算法提出的评价半色调图像的色彩波动的算式中并没有考虑墨点分布改变对色彩均值的影响,而这会导致半色调图像质量的下降,因此,本文对Qian的算法改进,将这种影响引入蒙版的构造过程中。对比本文算法构造的蒙版的加网效果与Qian的蒙版的加网效果,可以看到彩色半色调图像中的色彩的波动明显减少,加网效果更加细腻。

印刷中的色彩管理几点体会

印刷中的色彩管理几点体会 彩色图像在复制过程中,要做到从扫描、显示、输出到印刷的颜色统一性,要实现颜色的统一性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的色彩管理。所谓标准化,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用标准的原材料,印刷设备在标准的印刷状况下运转,标准数据进行生产;规范化是指生产工艺按一定的程序规范加工;数据化是标准化和规范化须执行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一切以数据值表示,三者相辅相承,整体科学地结合起來,达到印刷品生产时印刷品的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 色彩管理包括:1、输入设备之间的颜色匹配;2、印刷原稿与显示器颜色之间的匹配;3、输出设备之间的颜色匹配;4、显示器与数码打样及最终印刷成品之间的颜色匹配。5、印刷品原材料的稳定;6、印刷机运转的状况稳定;7、原稿与印刷品之间的颜色匹配。色彩管理就是要解决各种设备之间颜色匹配问题。 要进行色彩管理首先要建立标准光源,现行国际标准光源的色温是5000K (D50),使用標准光源对样张进行观测的同时也要求室内光源恒定,以达到观测检测印刷品的一致性。然后选择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CIE LAB),利用独立的与设备无关的物理量CIE L*a*b*,沟通和推算出原稿色、屏幕色和印刷色在色域空间的对应关系,达到颜色在视觉上的一致,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色彩转换,简化了匹配转换的复杂性。 一、色彩管理的3C工作程序:1、设备的校正,只有对设备正确的校正,才能保证印刷品从原稿、数码打样及最终印刷品之间的一致性。从显示屏幕的校正(屏幕ICC的生成)、数码打样的校正(打样机的选择,耗材的正确选择,测量仪器的选择,最终产生数码打样的ICC特征文件)、印刷机的校正(纸张、油墨、色序、加网方式的选择,标准的确定,网点扩大、叠印率的收集,最终产生印刷ICC曲线)。 二、印刷的标准:1、国际标准 2、国家标准 3、行业协会推荐的标准 4、企业自定标准。企业应制定自已的标准,尽量和国际标准接轨,以更优势的产品、更稳定的质量、更完善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下表是各类纸张Lab色域空间的印刷颜色的国际化标准:

印刷色彩管理与实施

印刷色彩管理与实施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色彩管理技术也应运而生。色彩管理技术不仅用于印刷行业,在其他与颜色信息复制和传递相关的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色彩管理,是指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管理和调整颜色,以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颜色的一致性。 一、色彩管理的意义 色彩是光刺激人眼的视觉特性。因此,对色彩进行定量的描述和控制是一个重要而艰难的工作。就彩色复制技术而言,色彩管理是在整个图像复制工艺流程中包装安全,对色彩信息进行正确解释和处理的应用技术。 色彩管理的目标是: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对色彩传递进行精确的控制与管理,真正做到色彩再现与所使用的设备无关,即相同的色彩数据,用任何系统输出,都会获得理想的色彩复制效果。 色彩管理的意义是:将色彩处理、控制技术和相应的软、硬件结合起来,简化控制与操作,让经验不足的操作者能轻松、准确、迅速地完成彩色复制。色彩管理系统还能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减少工作时间和支出量。它可让操作者在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上进行色彩搭配。所以,要想获得“所见即所得”的印刷效果,就必须利用色彩管理系统对整个印刷流程进行控制。 二、色彩管理的应用 目前色彩管理技术在彩色印刷复制工艺中主要应用在印前三个方面: 1.分色技术 首先出版印刷,对于一幅有正常色彩的原稿,先用扫描仪对其进行扫描输入,由于扫描仪的特性文件,提供了扫描仪上的色彩(即红、绿、蓝)与CIE1976Lab色度空间的对应关系,因而应用软件系统可以按照这一关系获得原稿颜色的色度值Lab。 由于系统已经掌握了Lab色度值与显示器上的红、绿、蓝驱动信号的对应关系,因此按照显示器的特性文件给出的转换关系,在屏幕上能正确显示原稿色彩。这样就确保了显示器上显示的色彩与原稿颜色相匹配。 操作者观察到准确的图像色彩显示后,可根据客户要求,依照屏幕色进行图像调节处理,又由于含有印刷设备的特性文件,在图像分色以后,可以在显示器上观察到印刷以后的正确颜色。当操作者对图像的颜色满意后,对图像进行分色并存储。分色时,按照印刷设备的特性文件携带的颜色转换关系,得到正确的网点百分比。 2、屏幕软打样 所谓屏幕软打样柔印,是在屏幕上仿真显示印刷输出效果的打样方法,这种打样技术是除在纸张上打样以外的另一种打样技术。 屏幕软打样通过专用软件,结合设备特性文件,通过显示设备校正,完成图像色彩在显示器上的模拟。 屏幕软打样技术要求操作者熟练地应用色彩管理技术纸品包装,进行色彩匹配,从而实现印刷样张的模拟。 3、数码打样 数码打样的工作原理与传统打样工作原理不同,数码打样是以数字出版印刷系统为基础,利用同一页面图文信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来再现彩色图文的效果。 三、色彩管理的实施 1、印刷工艺的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根据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制定承印物,油墨等原辅材料的标准北人股份,还有设备、环境光源、检测的标准并制定标准化管理文件。 规范化: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特别关注控制点及控制要素。 数据化:在标准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量化,凡是可用数据表示的方方面面,都要通过测试手段,尽可能用数据表示数码印刷,三者相辅相承,从而达到稳定的质量标准 2、显示器校正 显示器是人和计算机对话的窗口,是印前色彩管理的软打样工具。是色彩控制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校正步骤﹙使用专业软件﹚:

色彩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

色彩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色彩管理技术是实现图像色彩一致性的关键技术,本文浅析了色彩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并对色彩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色彩管理,ICC标准、色彩管理系统 对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认识和认可,都有一个时间的过程,色彩管理也是一样,色彩管理在中国的推广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起初大家对色彩管理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近几年随着色彩管理技术的日益成熟,色彩管理软件的日益增加,色彩规范的日益完善,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应用色彩管理,但有很多业内用户只是把色彩管理看作一个软件或者一台仪器,并不清楚色彩管理的真正含义所在。那么什么是色彩管理呢?为什么要进行色彩管理呢? 一、色彩管理的含义 不同的色彩设备使用不同的颜色空间,相同的颜色空间在不同设备上也有不同的再现特性,因此不同的输入、输出和显示设备具有不同的色彩再现能力,色彩管理就是在颜色失真最小的前提下将图像的色彩数据从一个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色空间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不同色空间的转换,以保证相同图像的色彩在采集、输入、显示、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外观尽可能匹配,最终达到原稿与复制品的颜色和谐一致,也就是常说的WYSI-WYG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所得”)。 二、色彩管理的现状 应用现状。随着色彩管理技术的逐渐成熟,20世纪初色彩管理在我国进入了实用化阶段,不仅印刷行业使用,其他与颜色信息复制和传递相关的领域也都在使用。具有实施色彩管理条件的企业非常多,很多企业都购买了色彩管理的软硬件设备,尤其是购买了CTP(Computer-to-plate脱机直接制版)设备的企业,几乎都配套购买了色彩管理设备,更多的企业虽然还没有实行色彩管理,但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似乎色彩管理已经深入人心,但事实上中国目前的色彩管理应用现状还是有些“曲高和寡”,色彩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现代化的先进企业,以色彩管理为纲,实施印前、印刷全程色彩管理,有些企业只在部分生产环节采用了色彩管理,还有多数的企业根本就没有使用色彩管理,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认识上受传统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转变到现代化生产方式上来;二是受技术水平和操作人员对色彩管理技术掌握上的制约,仅仅在设备安装时做了色彩管理,而缺少平时的技术维护。 三、色彩管理的发展 传统的色彩管理的实现在应用层上,每个应用有特定的模块处理从一个颜色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色彩匹配。颜色值的指定直接与它们在特定设备上的表示相关,但是,系统中相关变量和条件的任何改变都将导致应用中所有色彩匹配模块的修改。这种实现方法简单、费时且开销比较大,随着大多数行业使用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开始,色彩测量技术和标准也得到了很大改进。 (一)色彩管理工具的发展。 色彩管理技术的发展使色彩管理工具尤其是软件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使色彩管理的效果得以不断提高。ICC国际色彩联盟规定了一个统一的色彩管理标准。色彩管理的工具都是以国际色彩协会( ICC)发布的标准为基础的,如:Adobe Photoshop的色彩管理系统。爱克发公司的用于创建ICC特性描述文件的

色彩管理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色彩管理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中广网2008-02-25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大中小] [关闭] 颜色管理的过程非常复杂,但是色彩管理的原理并不复杂,它只是用一句话就能说明:色彩管理就是使用不同的色域转换策略,处理采集、显示、输出之间色域不匹配的问题。再浓缩一点更简单:用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设备上还原再现相同的颜色。 图5-18 色彩管理并不是万能的,没有人吹嘘的那么好,没有一种转换方式的影调、层次、压缩、扩展或复制的方案是十全十美的,任何色彩管理都离不开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对色彩的最终的判断是人的评价,人眼是最精密的仪器。色彩除了数据外观之外,还受哲学、心理、艺术等因素影响,它是综合的。色彩管理只是管理了一些数字,与我们真正的高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色彩管理的科学研究非常有价值,它引导我们沿着正确的再现方向前进,明确地传递了色彩的外观。如果用一个比例来界定,色彩管理可以使80%的色彩得到80%的准确再现度,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色彩管理

的色彩转换过程如下。 把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或其他形式获得的影像与PCS对应,PCS使用CIE XYZ或CIE Lab 独立色彩空间认识其真实的色彩,确定它的色彩感觉,具体的运算是:运用相对意图,建立颜色对应表,也就是数学换算方式,如图5-18所示。 PCS再与输出设备的ICC对应,运用独立色彩空间,与输出的CMYK或者是RGB相关联,并且建立颜色对应表,计算出还原真实颜色应该在什么颜色上使用什么数据才能够再现色彩原有的外观(图5-19)。一般要指定再现意图。 图5-19 自主选择或自动选定CMM转换模块,可以从源文件到目标文件由PCS直接将两个颜色转换表联接在一起,建立一个从采集设备到输出设备的转换表(图5-20)。

印刷流程的色彩管理办法

印刷流程的色彩管理办法 首先,我们先从印刷厂中怎么样的去做色彩管理的一个架构来看:我们这次实际的去做了一个实验,所使用的工具包括: ●上海印刷厂的罗兰五色印刷机700+Pecom ●爱克发的色彩管理系统ColorTunePro3.02 ●海得堡的色彩管理系统PrintOpen3.0 ●爱克发印前流程管理系统Apogee ●台湾巴而可屏幕及色彩管理系统 ●爱克发印前校样设备ApogeeSherpa43 ●标准光源D65灯箱 在这样的一个架构之下,我们就产生一个印刷的色彩管理流程。 (一)在整个色彩管理流程中最重要,也是色彩管理最后想达到的目

标,就是最后要印刷的印刷品,所以我们针对这个部分,必须要先做PrinterProfile(印机的色彩描述档),为什么要先做PrinterProfile因为我们希望我们色彩仿真的对象是根据最终要去交货的印刷品,先做PrinterProfile这样才会有一个依据,因此在整个色彩管理流程中,印机的色彩描述档,必须要先去做,做完之后才可以往前、往下去做,继续推演每一个流程你应该去取得的一个参数。所以我们做的流程是利用IT8-7/3的一个电子稿直接送进底片输出机,晒成版或利用CTP直接制成印版,在印刷机上利用一个标准印刷条件,这个印刷条件是依据SID(满版印墨浓度)、及DG(网点扩大)来控制的,这两个参数一定要先设定在一般工厂生产的常用值,在这样的设定下去求取印刷机的色彩描述档,而在IT8-7/3的原稿中共有928个色块,利用色度计去量取,就可以得到印刷机的色彩描述档。 (二)另外,我们在仿真印刷机方面利用喷墨打样机直接做出印刷机的打样,在这一个部分我们在喷墨打样机的SID、DG部分必须要先做一个“线性的校正”,让喷墨打样机符合我们印刷机所能印刷出来的色域,而这个“线性校正”所根据的就是之前所说的印刷生产的常用值,否则喷墨打样的样张就可能是印刷机所无法印刷的颜色,经过这样的流程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ProoferProfile(喷墨色彩描述档) (三)屏幕是大家在看档案的一个依据,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做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艺中的应用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艺中的应用 [摘要]一张包括图文的原稿,往往要经过多种设备的处理才能得到其复制品。这些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图形及图像处理设备、输出设备等。由于数字化印前图文信息处理系统是开放的,并不受限于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过程,各种品牌、类型和颜色特征的设备呈色特征的多样性增加了颜色准确再现的难度,造成显示器看到的与最终印刷品颜色不一致,数码打样与显示器显示和印刷成品颜色有区别。要正确而完善地复制原稿,使整个生产流程过程中呈现颜色显现的一致性,必须有一种对色彩转换和传递进行控制的机制,这就是色彩管理。 [关键词]色彩管理;设备特性化;颜色转换 色彩管理简称CMS(Color Mangement System),它首先是一个色彩空间的问题,即基于哪个色彩空间来进行色彩的控制。显示器、数字相机、扫描仪等都工作在RGB的色彩空间;打印机、打样机、印刷机等都工作在CMYK的色彩空间中,同一幅图像在这些设备上输出时,最后的颜色效果完全有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处于不同的色彩空间的缘故,出现色彩表达上的差异。通过色彩管理方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一、色彩管理的意义 色彩是光刺激人眼的视觉特性。就彩色复制技术而言,色彩管理是在整个图像复制工艺流程中对色彩信息进行正确解释和处理的应用技术。 色彩管理将色彩处理、控制技术和相应的软、硬件结合起来,简化控制与操作,让经验不足的操作者能轻松、准确、迅速地完成彩色复制。色彩管理系统还能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减少工作时间和支出量,它可让操作者在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上进行色彩搭配。所以,要想获得“所见即所得”的印刷效果,就必须利用色彩管理系统对整个印刷流程进行控制。 二、色彩管理的实施过程 进行色彩管理必须遵循一系列规定的操作过程,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色彩管理过程有三个要素,简称“3C”(即“Calibration”、“Characterization”及“Conversion”)。 1、Calibration(标准) 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对输入设备、显示设备、输出设备进行校正,以保证它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输入校正 输入校正的目的是对输入设备的亮度、对比度、黑白场(RGB三原色的平衡)进行校正。以对扫描仪的校正为例,当对扫描仪进行初始化归零后,对于同一张原稿,不论什么时候扫描,都应当获得相同的数据。 (2)显示器校正 显示器校正使得显示器的显示特性符合其自身设备描述文件中设置的理想参数值,使显示卡依据图像数据的色彩资料,在显示屏上准确显示色彩。 (3)输出校正 输出校正是校正过程的最后一步,包括对打印机和照排机进行校正,以及对印刷机和打样机进行校正。依据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设备描述文件,对输出设备的特性进行校正,使该设备按照出厂时的标准特性输出。在印刷与打样校正时,还必须使该设备所用纸张、油墨等印刷材料符合标准。 2、Characterization(特性化)

有关色彩管理的基本知识介绍

有关色彩管理的基本知识介绍 工业产品色彩质量的管理。内容包括材料的选定、试验、测色、判定完成色彩之好坏、限定与色样本的误差允许范围、色彩的统计及整理等。在各种色彩材料、印刷、涂饰、染色、彩色电视、彩色照片、色彩调节等的生产和应用中,严格色彩管理至为重要。方法有测色学的色彩管理(用测试的办法)和现场的色彩管理(使用色标)。 所谓色彩管理,是指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管理和 调整颜色,以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颜色的一致性. 色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不同输入设备间的色彩匹配,包括各种扫描仪、数字照相机、PhotoCD等;实现不同输出设备间的色彩匹配.包括彩色打印机、数字打样机、数字印刷机、常规印刷机等;实现不同显示器显示颜色的一致性,并使显示器能够准确预示输出的成品颜色;最终实现从扫描到输出的高质量色彩匹配. 色彩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所见即所得。 色彩管理的过程 进行色彩管理,基本需要顺序地经过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称为“3C”,即“Calibration”(设备校正),“Characterisation”(设备特征化)及“Conversion”(转换色彩空间). 色彩管理的方法 1、输入设备的校正与特征化; 2、显示器的校正与特征化; 3、印刷打样设备的校正与特征化; 4、色彩转换。 色彩管理系统是以CIE色度空间为参考色彩空间,特征文件记录设备输入或输出 的色彩特征,并利用应用软件及第三方色彩管理软件作为使用者的色彩控制工具,其 核心是用于标识彩色设备色彩特征的设备特征文件,而设备特征文件必须在一定的标 准基础上建立,才能达到色彩管理的目的.ICC国际色彩聪明为了通过色彩特性文件进行色彩管理,以实现色彩传递的一致性,建立了一种跨计算机平台的设备颜色特性文 件格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包括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PCS(Profile Connection Space),设备颜色特性文件的标准格式(ICC Profile)和色彩管理模块CMM(Color Management Modle)的系统级色彩管理框架,称为ICC标准格式,其目标是建立在一个可以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交流和处理图像的色彩管理模块,并允许色彩管 理过程跨平台和操作系统进行.

印刷色彩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印刷色彩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印刷时色彩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印刷色彩管理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昇华印务在这里给大家详细讲解。 不少中小型印刷企业了解到色彩管理可以让印刷生产和业务的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希望在本企业实施色彩管理。为了帮助提高成功率,本文总结了做色彩管理的两个基础条件和四个关键点供印刷企业做参考。 ①色彩管理专家团队 色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做的过程当中还会涉及到印刷企业的人员培训、设备保养与维护、印刷耗材的选择、制度的建立、仪器工具使用等很多方面,色彩管理专家就是指导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总工程师。甚至可以说,有了负责任、懂印刷理论、有实践经验、能培训授课的印前与印刷专家团队,实施色彩管理已经成功了一半。 ②重要的硬件与软件 做色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把印刷生产当中的变量按一定印刷标准进行数据化控制而得到符合标准的产品。从印前到印刷的各生产环节色彩管理专家都有数据给企业员工按标准进行操作,除了人工放墨。传统上,放墨对操作人员而言只能凭经验,没有数据。而要想让整个生产环节全部数据化就要依靠自动放墨软件(它可以在印前计算生成每一个印件的油墨覆盖率),通过印前与印刷机的连线传输数据且自动转换成印刷机能识别的墨

键开度及墨斗辊转幅,从而完成印刷生产最重要环节的数字化。所以要使色彩管理长期稳定且较少依赖于人为因素,相关印前软件与CTP设备、印前与印刷机的连线、自动放墨是重要的条件。 讲解了这些,大家了解到了嘛?了解更多印刷相关信息,可以咨询成都市昇华印务有限公司。 成都市昇华印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坐落在美丽的成都,现员工80人,我们秉承“诚信、务实、完美”的经营理念,立足印刷行业的专业品质,凭借丰富的中高端商务领域管理服务经验,形成以精品彩印为主体,集策划、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于一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解决方案的优质服务体系! 昇华印务拥有多台全新海德堡速霸CP2000印刷机,全套电分及制版设备,可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主要印刷设备包括海德堡新对开机、海德堡印刷机速霸系列CP2000-CD102对开四色机、SM74四开四色机、SM52六开四色机、海德堡斯塔尔、日本正荣折页机、数控切纸机,瑞士马天尼胶装机及其它辅助设备。公司印务部主要针对客户的需求对其产品进行订做、加工、印制、制作等工艺。更灵活的是在本公司您可以感受到一站式的服务,为客户的需求提供****的选择。给我一个理念;还您一份精品!

印刷企业中的色彩管理

印刷企业中的色彩管理 一张包括图文的原稿,往往要经过许多设备的处理,才能得到其复制品。这些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图形及图像处理设备、输出设备等。由于数字化印前图文信息处理系统是开放型的,并不受限于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过程。各种品牌、类型和颜色特征的设备的呈色特征的多样性增加了颜色准确再现的难度。图文信息在这些设备的传递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信息损失,使复制出的图像与原稿无论在色彩、层次及饱和度上均相去甚远,严重的甚至使整幅图像面目全非。要正确而完善地复制原稿,必须有一种对色彩转换和传递进行控制的机制,这就是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简称CMS(Color Mangement System),它首先是一个色彩空间的问题,即基于哪个色彩空间来进行色彩的控制。显示器、数字相机、扫描仪等都工作在RGB的色彩空间;打印机、打样机、印刷机等都工作在CMYK的色彩空间中,同一幅图像在这些设备上输出时,最后的颜色效果完全有可能不同。这就是因为它们处于不同的色彩空间的缘故,出现色彩表达上的差异。 色彩管理需要建立在一个与任何具体的设备、材料、工艺无关的颜色空间的基础上。目前,在色彩管理技术中,所谓的颜色特征连接空间,是采用CIE 1976 Lab的色度空间,任何设备上的颜色都可以转换到此空间上,形成“通用的”描述方式,然后进行色彩的匹配转换。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内部,实施色彩匹配转换的任务是由“颜色匹配模块”完成的,它对颜色转换的可靠与否,对颜色是否匹配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实现色彩在“通用的”色彩空间中传递,实现颜色的无损或尽可能少的损失呢?这就要求每一套设备生成一个profile,即设备的颜色特征文件。我们知道,在呈现和传递颜色时,各种不同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流程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性。在色彩管理中,要将一种设备上呈现的颜色高保真地呈现在另一种设备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色彩在各种设备上的颜色呈现特点。由于已经选定了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即CIE 1976 Lab色度空间,设备的颜色特征就表现为:该设备的描述数值与“通用的”颜色空间的色度值的对应关系,这个对应关系即为该设备的颜色描述文件。 色彩管理技术中,最常见的设备颜色特征描述文件有三类。第一类是扫描仪特征文件,它提供了柯达、爱克发、富士公司的标准原稿及这些原稿的标准数据,利用扫描仪输入这些原稿,扫描数据与标准原稿数据的差值反映了扫描仪的特性;第二类是显示器的特征文件,它提供了一些软件,可测出显示器的色温,然后在屏幕上生成一色块,这些色块信息反映出了显示器的特征;第三类为打印设备的特征文件,它也提供了一套软件,该软件在计算机中生成一个含有数百个色块的图形,然后将图形在输出设备上输出,如果是打印机就直接打样,印刷机就先出胶片、打样再印刷,对这些输出的图像进行测量即反映出打印设备的特征文件信息。 生成的profile,即颜色特征文件,其格式是由文件头、标记表和标记元素数据三大部分构成的。文件头,它包含了该颜色特征文件的基本信息,如文件大小、色彩管理方法的类型、文件格式的版本、设备类型、设备的颜色空间、特征文件的色度空间、操作系统、设备制造厂商、色彩还原目标、原稿的介质、光源色度数据等,文件头共占128个字节。标记表,它包含了标记的数量名称、存贮位置、数据大小的信息,而不包含标记的具体内容,标记的数量名称占据4个字节,而标记表的每1项占12个字节。标记元素数据,它是按照标记表的说明,在规定的位置上存储色彩管理需要的各种信息,根据标记信息的复杂程度、标记的数据量大小各异。 对于印刷企业中的设备的颜色特征文件,图文信息处理的操作员有两种途径获得。

印刷色彩管理

印刷色彩与色彩管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在显示器上观察图像时,周围的颜色最好选( B ) A:红色;B:灰色;C:蓝色;D:绿色 2、红色植物和品红色油墨在蓝色灯照射下,呈(C ) A:黑色和蓝色;B:红色和蓝色;C:红色;D:黄色3、白炽灯和荧光灯光源相对比,荧光灯相对来说偏( B ) A:黄;B:蓝;C:红;D:绿; 4、光谱组成不同,但颜色感觉却相同的现象叫做(A) A:同色异谱;B:同色同谱;C:异色同谱;D;异色异谱 5、L a b颜色立体中a 的取值范围是( C) A:0-100;B:0-120 ;C:-120-120 D:-120-0。 6、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是(C) 。 A:RGB B:CMYK C:Lab D:RGB和CIE XYZ; 7、测量黄色实地油墨的密度值,应该采用( C ) 滤色片。 A:红色B:绿色;C:蓝色;D:黄色 8、1993年由八大电脑及电子影像发展商所组成的国际色彩联盟简称( A ) 。 A:ICC B:ICM C:WCS D:DMC 9、在CIE标准中,色差的单位是( B ) 。 A:LU;B:NBS;C:MBS;D:CD

10、MAC OS操作系统中的色彩管理软件是(A ) 。 A:ColorSync;B:ICM ;C:WCS;D:EFI。 11、在测量印刷油墨的色彩密度值,在普通密度计中应加入( A ) 。 A:滤色片;B:分光镜C:偏振片;D:光源 12、两异谱颜色如要成为同色异谱,则其光谱反射曲线在可见光谱波段上至少应该有( D ) 个交点。 A:6;B:5;C:4;D:3 13、分光光度计测量的是待测样品的( D) 。 A:色温;B:分光率;C:光谱值;D:光谱反射率14、印刷品上颜色的深浅通过(B ) 表达。 A:网点形状;B:网点大小C:网点角度D:网点线数 15、在色彩管理转换时,在扫描的时候就将图像文件直接转换到最终输出的色空间,或者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将图像文件转换到最终色空间,称为(C ) 。 A:前期转换B:后期转换;C:中期转换;D:过渡转换16、Indesign中色彩管理设置在( A ) 菜单的“颜色设置”命令下。 A:编辑;B:视图;C:文件;D:混排。 17、Photoshop的色彩管理设置功能都是在( A) 菜单下设置的。

高仿真复制色彩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高仿真复制色彩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高仿真复制色彩管理应采用标准的环境光源保持室内光线恒定,使艺术品原作的颜色与屏幕颜色及涂布宣纸印刷颜色基本一致。选用光源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较好的色温,国际标准标准中将基本的观察照明推荐为与相关色温在50000 K的日光光谱分布相匹配的CIED50标准化光源。二是具有较高的显示指数,R值应大于95%光谱显示特性的荧光灯管。实验采用德国JUS公司的荧光灯管显示指数为97%能完全反射被照明物的真实色彩。 (一)扫描仪的色彩管理 艺术品高仿真复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于对原作进行实物扫描,从一开始在扫描时就从原作中获得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对扫描仪进行校准。 扫描仪校准的目的是对扫描设备的亮度、对比度、黑白场进行校正,以保证当扫描仪初始化归零后,对于同一份原稿,无论什么时候扫描,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图像数据。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扫描仪特性文件。扫描仪的校准和特性文件生成借助于1T8.7/1(扫描用标准透射稿)或1T8.7/2(扫描用标准反射稿)标准原稿和扫描仪特性文件生成软件来完成。以下是借助于扫描仪特性文件生成软件Scanopen 进行扫描仪的校准和特性文件的生成的具体步骤。

1.提前30分钟打开扫描仪与热管,以保证灯管的发光达到正常稳定的状态。 2.清洁平板扫描仪载物台的玻璃。 3.使用平板扫描仪时注意将色卡的边缘与载物台的边框对齐,防止扫描影像倾斜。 4.启动扫描应用程序,清除扫描仪的所有色彩调整、控制与管理的选项,设置扫描仪,并详细记录扫描仪的设置状态。 5. 打开Scanopen,点击“开始生成特性文件”,按照提示框选整个色卡,然后点击“扫描”按钮扫描色卡图片。 6.根据提示勾选色卡的“左上角”、“右上角”、“右下角”。 7.点击“创建特性文件”按钮,创建一个扫描仪的ICC特性文件,特性文件制作完成。 8载入测试文件与参考文件:再次打开色彩管理应用软件,进入扫描仪色彩管理的选项,输入扫描卡所得到的数字影像,即测试文件,然后在参考文件夹中选取相应的参考文件,点击“打开”按钮,将选定参考文件送入色彩管理应用软件中。 9.建立并保存配置文件:单击“创建配置文件”按钮,弹出保存配置文件对话框。 (二)微喷打印机的色彩管理

海德堡印刷色彩管理

系统服务 印刷色彩管理 标准化、工艺校正、特征文件生成

印刷色彩管理 标准化 客户信息: 公司名称 城市 联系人 海德堡咨询人员 印刷机型 印刷机控制系统 系列号 生产日期 注意:请确保印刷机在进行印刷测试前已经按照海德堡公司的指导进 行了相关设定。

第一部分:设备状态预检查 印前 制版 印版生产率 自定例 CtP X CtF CtP 自定例 输出印版设备SupraSetter RIP版本Meta Dimension V6.0 印版类型/名称SuperDot 印版厚度0.3mm 印版控制条HD CtP Tools 加网类型(调幅/调频)AM-IS CMYK+7.5o 网形Smooth elliptical 网线175 网点还原阶调(1%,50%,99%) 1%,47%,99% 当前使用的PCA曲线Suprasetter_Ele_175 显影液的品牌 显影液的参数设定温度/速度/导电度/补 充 冲版机的过滤器功能 印前连接 连接类型 自定例 CPC32/印前接口V3.2 是否与印刷机连接 没有连接 Job Memory Card效用

CtF 自定例 照排机Signasetter RIP版本Meta Dimension V3.0 菲林类型/名称Kodak 2000/正片 菲林密度>4.0 菲林线性化曲线线性化 加网类型(调幅/调频)AM-IS CMYK+7.5o 网形Smooth elliptical 网线175 当前使用的PCA曲线Signasetter_Ele_175 显影液及定影液的品牌RA2000/RA3000 显影液及定影液的参数设定温度/速度//补充量 冲版机的过滤器功能 传统制版 自定例 晒版机赛克 二次曝光有 印版类型Kodak 2000/正片 菲林密度>4.0 网点还原(3%,50%,97%) 1%,45%,96% 加网类型(调幅/调频)AM-IS CMYK+7.5o 网形Smooth elliptical 网线175 当前使用的PCA曲线Signasetter_Ele_175 显影液品牌RA2000/RA3000 冲版机参数设定温度/速度//补充量 冲版机的过滤器功能

色彩管理-印刷色彩管理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管理》教学大纲 Printing Color Management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印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讨论各种颜色的空间的转换,设备的色彩管理,颜色的描述与表达。本课程的前课程是《印刷色彩学》,后课程是印前与印刷工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色彩转换技术,管理各种设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全面系统的掌握色彩的描述与表达方法,掌握各种色彩转换技术;掌握各种设备的特征与特点,以便能有效地解决生产实践中发生的问题。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色彩的表达与转换技术,教学的难点是各种设备之间的转换。 四、本课程的特色 本课程是印刷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教学法,辅之以必要实践,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容易理解专业课程的有关操作。 五、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第一章色彩的形成与色觉 教学内容:色觉的形成,物体色的形成,颜色感觉标准的观察条

件。 教学要求:掌握色觉的形成,物体色的形成原理。 第二章色彩的描述 教学内容:色彩的表示法,色彩测量与测色仪器。 教学要求:掌握测色仪器的原理 第三章色彩空间与色彩转换 教学内容:设备相关色彩空间,设备无关色彩空间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空间与无关空间的原理,掌握各种色彩转换技术。 第四章色彩复制工艺与质量评价 教学内容:印刷色彩复制工艺系统,印刷工艺中影响颜色的因素,彩色印刷品质量评定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色彩复制工艺系统的原理,掌握质量的方法。第五章色彩管理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ICC国际色彩联盟,色彩管理系统的3C。 教学要求:了解ICC,掌握色彩管理系统的原理。 第六章色彩管理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ICC设备特征文件,色彩转换引擎。 教学要求:掌握ICC设备特征文件与转换引擎。 第七章扫描仪及其特征化 教学内容:扫描仪特点,扫描仪的校正,扫描仪的特征化,扫描仪的特征文件的应用。

印刷色彩管理系统

印刷色彩管理学习心得 1.漂亮时尚的最佳色彩管理系统——ColorMunki Photo by深白色彩管理网 摘要:ColorMunki Photo 色彩管理套装将校准色彩标板、显示器校正、打印机校正以及环境光测量等功能全部集成在手掌大小的产品中,操作简约。软件的内容包括数字产品的校对操作软件、强大的自定义色彩选择和采集功能,还具有与爱色丽高端设备及印刷流程进行数据交流的性能。 功能一:显示器校色,分为“基本”和“高级”两种模式。 “基本”模式主要是实现常规的显示器校色,具体的设置都是由电脑自动来完成的,操作者仅需将ColorMunki Photo硬件挂置于显示器的指定位置后,按照软件的要求,点击“下一步”开始校色,其后它会自动生成ICC色彩配置文件。 “高级”模式可以自主调节很多参数,比如白点测试、屏侧环境光测试、预测试等等。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在测试前,对显示器进行硬件的指示调整,其中包括对RGB三原色数值、亮度和对比度进行相应调整。ColorMunki Photo不仅仅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显示器进行校色,还可以校正投影仪的色彩。 功能二:打印机校色。 首先按照要求连接电脑和打印机,然后对最终生成的ICC色彩配置文件进行命名。再开始打印测试文件,ColorMunki Photo的测试页仅仅用100个大色块进行数据采集。虽然数据采集量相差很多,但是所生成的ICC色彩配置文件的精度却差异不大。 ColorMunki Photo采取的方式是先对第一张50个色块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生成一个ICC配置文件,然后再将这个ICC配置文件加载到第二张测试页中再进行打印,最后对第二张进行测试,最终生成该打印机的ICC色彩配置文件,经过两次差值计算,电脑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结果。最后在生成打印机的ICC色彩配置文件后,软件会有一个选项,让电脑以后再使用相应打印机的时候,自己加载ICC配置文件。 特色软件:图片调色板(ColorPicker)和Digital Pouch。 图片调色板主要功能有两个,分别是颜色的采集和创建。它可以自动从任何图片的图像中分析采集出该图的所有主要色彩,也可以在图像的任意位置进行颜色采集。它从一个原有采集色,可以通过变化,衍生出数十种相关色彩,生成一个主题调色板。由于有分光光度计这个硬件的支持,该软件不仅可以对电子图片进行逐点的采集,还可以对其他介质上的颜色进行采集,如纸张上的颜色,该软件可以用分光光度计进行直接的颜色拾取。该软件的调色板生成创建功能也很强大,在你新建一个调色板后,可以将任意颜色添加进去,所生成的新调色板进行保存后,可以导入所有Adobe系列软件的调色板中,如最常用的Photoshop和Adobe InDesign等。

第三章 色彩管理原理复习题

复习题 1、印刷品质量的定义:印刷品质量是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 2、全面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 3、印刷品复制质量的内容: 4、评价印刷质量的方法: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主观评价:评价者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爱好等对印刷品作出综合性评 价。 客观性评价:用适当的测量方法以数据的方法作为客观评价量对印刷品给 于综合性评价。 5、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把峰值(555nm)归一化为1的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产生光亮度的效率,用V(λ)表示。 6、在以波长λ为中心的微小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与该波长的宽度之比称为光谱密度。 7、φc(λ):辐通量,表示某一波长为λ的光波的辐射能大小。 8、φv(λ):光通量,表示某一波长为λ的光波刺激人眼后所感觉到的明亮程度。 9、光源的光通量: φv(λ)=Km ∫φc(λ) V(λ)dλ 11、实现卢瑟条件的两个方法:模板法和光学滤色片法! 14、什么是同色异谱色? 15、尤尔尼尔森系数n的大小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1.色彩管理中色空间匹配的方式通常采用哪几种方法。 感知的再现意图;饱和度优先的再现意图;相对色度的再现意图;绝对色度的再现意图 2.设备特性文件的数据结构有哪两种形式。 1、基于矩阵:只适用于扫描仪、数码相机、显示器(CIEXYZ,相对色度再现意图) 2、基于查找表:输出设备只能基于查找表(CIELAB,一般有感知、饱和度和相对色度三种再现意图)。 3.印刷色彩管理中,通常涉及到的色空间有哪些? LAB色域空间,天然色正片色域空间,RGB色域空间,CMYK色域空间

4.色彩管理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 色彩管理系统必须能指出RGB和CMYK数值所表的是什么样的颜色感觉;色彩管理系统必须保证那些颜色数值在设备间传递时,保持颜色感觉的一致性。 5.ICC色彩管理框架的四个组成部分 (1)个与设备无关的色空间(特性文件连接颜色空间,简称PCS,ICC选择CIEXYZ,CIELAB 作为PCS) (2)用于描述设备颜色特征的特性文件——Icc profile文件 (3)一个色彩管理模块——CMM (4)再现意图 6.色彩管理的三大步骤 校准,特征化,转换 7.设备特性文件的三个主要信息 色域:原色的颜色和亮度值所确定的范围。 密度动态范围:白场与黑场的颜色和亮度值所的范围。 阶调复制特性:实质是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曲线。 8.建立扫描仪的特性文件的标准色标包括哪两个组成部分 (1)一个可供扫描或拍摄的物理原稿 (2)保存该物理原稿中各色块颜色测量值的电子文件,称为色标描述文件(Target Description File)简称TDF。 9.如何理解与设备有关的色空间? 与设备有关的色空间就是其数值不能确定实际的颜色感觉,还与设备特性有关的色空间。 10.什么是与设备无关的色空间? 与设备无关的色空间是其数值表示的是具体的人类的颜色感觉,与设备特性无关的色空间。 11.显示器校准时定标的内容有哪几项? 白场亮度(85~95cd/m2);黑场亮度:比完全没有信号时亮一点点(有软件目视控制);色温:6500K;阶调曲线(伽玛值) 12.请说明RGB打印机生成设备特性文件的过程 1、打印机线性化 2、打印色标 3、测量数据LAB值,建立打印机Profile

印刷公司色彩管理作业指导书

印刷色彩管理

目录 题目页码PCM:即印刷色彩管理:其目标是将印前设备和印机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生产力,并保证色彩在印刷工作流程中得准确复制。2附录 1. 目的 将印前及印刷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保证XXX印务印制的产品,色彩稳定一致,达到印刷ISO12647-2 国际标准,同时加快印刷调机时间,减少纸张浪费,降低停机时间,提高印刷速度。 2. 执行标准 ISO12647-2:2004 国际印刷标准 3. 生效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X印务有限公司印制的所用产品,本程序管理印前、印刷相关的工作。规则适用于以下方面: 1.印前色样的制作及制版工作 2.印刷色彩的控制 3.原材料的变更 4.设备的维护、保养 5.检测仪器的校准 4. 术语释义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PCM:即印刷色彩管理:其目标是将印前设备和印机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生产力,并保证色彩在印刷工作流程中得准确复制。 CIP3:基本概念是制造—个包含每个生产阶段资料的数字档案。它就象一张工作传票,这些数据会跟随印刷工作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在一个CIP3工作流程中,有关所有部门的数据仅需输入一次,然后每个部门便可以使用这些资料,从而缩短工作周期、减少浪费和提高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Prepress Interface: 用于联接印前、印刷、印后的软件,在PCM中其生成可供印刷机使用的订单信息和墨色数据文件。 Image Control:用于检测印刷品色彩的大型分光光度计,通过与印刷机联接,可将偏差数据传递回印刷机,辅助印刷机实现墨量的调整。 5.过程说明 在实施印刷色彩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以下步骤的工作,首先固定印前、印刷的设备和材料,过程中不更换其品牌和型号等;其次通过检讨当前生产流程中影响效率与质量的因素,并通过以往的数据,确定印前和印刷的设备、材料、作业的标准参数;并通过对印刷机的校准,严格的色彩控制和检测,可行的印前、印刷设备保养计划,来保证公司印刷色彩稳定一致,达到 ISO12647-2:2004 的标准。如果设备、材料发生改变,需重新进行色彩管理工作。 5.1印刷色彩管理控制流程图 印前部门在完成生产订单后,通过印前工作流程生成CIP3数据文件,并将CIP3文件传递到Prepress Interface,Prepress Interface 根据不同的印刷机对CIP3数据进行转换,使其可被准确识读,印刷机接受CIP3订单和墨色数据信息,进行样品印刷,印刷的产品被拿到 Image Control进行色彩检测,通过印品上的标准测控条,Image Control 可以准确检测出印品的色差、网点扩大、重影等问题,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印刷机的墨量设置,直至达到色差要求,每一次印品的检测结果被Image Control记录下来,并返回给印前,通过对比数据,调整现有ICC文件,使得ICC文件更加准确的描述印刷机色彩特性,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 色彩控制流程。流程如下图所示:

彩虹色彩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彩虹色彩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数码打样的首要任务在于解决数码样张对印刷色彩模拟的准确程度,因此控制打印色彩的色彩管理数据集成模块成为数码打样技术中的关键。在数码打样系统中,彩虹色彩管理数据模块基于ICC这个用于彩色管 理的、跨平台的、开放式的标准,把以ICC为标准的色彩管理技术作为我们色彩管理的核心。按照ICC国际标准格式,运用色度学知识,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采用印刷标准化工艺管理控制数据,建立了多种不同条件下,大量的各种不同印刷设备和打印设备的经过精确校正的ICC Profile,即色彩特征描述文件,这样就确定了印刷机和彩色打印机准确色空间转换的色彩特性以及补偿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颜色的精确编辑、运算、转换。从而形成了彩虹色彩管理数据模块。 彩虹色彩管理的前提是用专业光学测量设备帮助用户准确、详实地测 量印刷工艺参数,得到完整、可靠的印刷特性ICC文件,及打印机在不同的数码打样纸张上的纸张特性ICC文件,通过精确编辑和修改,减少数码打样与实际印刷品之间的色差,彩虹色彩管理的色彩还原指标为平均ΔE 值小于3.0,远远高于一般数码打样平均ΔE值小于4.0的指标,彩虹色彩管理数据模块已通过印刷行业专家的论证,被评为真正满足印刷行业使用的色彩管理数据模块。 数据模块中的每一组数据,都是使用专业的数码打样软件结合其他的 色彩管理软件,对色彩空间转换进行精细校正的结果。模块中的各组数据包括了准确反映印刷适性和打印适性的ICC Profile,还包括根据物理测量值的偏差与人眼视觉的偏差对ICC文件进行编辑、修改的数据组合。 这些数据集中了国内通常使用的印刷材料和工艺,包括胶印、凹印、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