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新媒体传播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探讨新媒体传播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探讨新媒体传播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探讨新媒体传播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探讨新媒体传播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网络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移动新媒体、娱乐新媒体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创新不断的新媒体技术与形态,创造着新媒体一个又一个奇迹和惊喜。然而也就是这种奇迹和惊喜的传播,一步一步的影响着社会生活。

一、新媒体的概论及分类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己有它自己的特点。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和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等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的建立关系,同时他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节目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二、新媒体传播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诞生和流行,改变着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形态。在我

国,手机短信的流行更是旗帜鲜明地区分了两代甚至三代人之间的界限。老一辈人很多不擅长发短信,新一代人则对短信乐此不疲,年轻一代的交往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年轻一代正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来创造自己的社交网络。

新媒体传播具有中介化人际沟通功能。瓦尔泽(Walther,1996)指出,网络交流同时具有非个人化和超人际的特点。网络交流的超人际化特征在塑造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形态时,具有把传者理想化的特点,所以,这种社交所塑造的印象相比较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所塑造的印象,更有欺骗性。在新媒体作为中介的传播的过程中,传者可以更好地、更有控制性地来表现自己,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弱化或者隐藏掉。这就会让受者将网上沟通对象按照传者希望的那样理想化,从而导致传者传播的形象缺乏真实性。

新媒体传播在给人们的沟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我们经常误解别人的动机或意图,因为我们互相发送的信息无法传达那些细微复杂却又极端重要的语气、神态等信息。E-MAIL、MSN、手机短信等新媒介传播手段的丰富性,表面上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护更加方便、快捷,实际上它也间接创造了人际关系的一些危机和误解。比如一个常有的误解就是认为中介化人际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是等价的。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功能替代关系。

三、新媒体传播对于人类的文化兴趣的影响

受众传统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人们的信息接受习惯被新媒介慢慢改变,新的观看、阅读思维方式和传统思维方式发生冲突,但人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例如:部分观众观看电视的习惯也已经被下载或者在线观看网络电影、电视节目的方式所取代。“拖着”或者“跳着”在网上看电视连续剧或者视频成为习以为常的观看方式,因为人们没有耐心等待一集电视剧或者一个节目慢慢进行,人们需

要快速观看个人觉得精彩的部分或者知道故事结果。

新媒体的自由度、互动性及参与的广泛性,使得当下的文化趣味日益娱乐化、流行化、大众化。现在成千上万的人利用各种新媒介工作、形成社会关系、建立新身份并发展新文化。英国牛津大学牛津网络学院发布的《2009英国网络发展报告》(The Internet in Britain 2009)指出,网络已成为英国人获取信息的第一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65%的人在获取信息时都首选网络。为了吸引大众,在大众文化消费的竞争中胜出,互联网上的新闻趋于趣味性与娱乐性,文化趣味的改变使得文化从追寻意义建构的现代文化过渡到无根性的后现代文化。文化的根本转变,来源于文化趣味的变化。而文化趣味的变化,又与新媒介传播的方式与特点密不可分。

四、新媒体传播对于人类居家的影响

新媒体传播促使“宅”一族流行并引发对其的反思。进入新世纪后,“宅”这种居家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尤其盛行。如果说电视奠定了“宅”一族形成的基础,那么网络等新媒体则促成了其流行。“宅”一族沉浸于虚拟的世界,对于真实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往往漠不关心。他们因为长时间不参与社会活动,在心理、生理和人际关系上都出现了问题。许多学者对“宅”一族表示了担忧和批判,认为是新媒体内在技术改变了人的主体性,这是技术的反人道主义倾向。

翟振明先生认为,技术可分为两类,以往的技术,基本上是客体技术,也就是通过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来改造自然客体的技术,而另一种技术是主体技术,其不是用来制造工具,而是用来改变人自身的,这种技术的出现对人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而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技术就是主体技术。“宅”行为中的电脑自身的技术特性是典型的反人道主义的。其强大的虚拟世界呈现能力往往给人

以错觉,认为自己认识了真实世界,但事实上,在虚拟空间中,许多东西都是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的信息组成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比例是不等价的。生活在媒介构造的世界中的结果是把媒介对现实的拟像与仿真当成了真实世界,混淆了二者的界限。当“宅”一族的头脑中拟像和仿真变得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时候,他们不会再眷顾真正的真实世界,“宅”一族沉浸在网络等的虚拟环境中,并且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从而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方式,禁锢了在社会中真正与人交往的自由,主体性受到改变,导致人在某种程度上被技术宰制而不自知。

固然,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中揭示新媒体传播对人们产生的所有的影响是不可能也不实际的。但鉴于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揭示现实生活中由媒体传播尤其是新媒体传播等各种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与改变,帮助人们认识到这些新媒体传播引发的显在或隐在的影响,提醒人们注意、反思这些影响。所以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及生存在其中的新媒体环境,更加健康地生存、发展。

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新媒体是新媒体中的主导,它越来越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并将持续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它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飙升,并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正式宣布,互联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新媒体不但集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而且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

首先,从传播技术来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高新技术孕育了网络媒体的诞生,并伴随其成长。没有全球范围的互联网,没有高速运转的芯片,没有

迅速扩展的宽带,没有成熟的数字压缩技术和存储、检索技术,便没有第四媒体;

其次,从传播方式看,第四媒体不仅融合了以往各种大众传媒的优势,能从文字、图像、声音同时发送信息,而且还具有了各种大众传媒所不具备的特点:如跨时空性、可检索性、超文本性、和交互性等。过去,人们只能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现如今在电脑面前人们既可以读,也可以听,还可以看;特别感兴趣的信息,点击鼠标,就可以下载、录音、录像,还可以进行存储、整理、评说、复制、裁剪;并可以自由地调用和发送信息,更加接近自然的人际传播,使传播传媒带来的传播距离感大大减小。从第四媒体传播的功能看,它能使信息传播具有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超时空、超文本的特征,既可同步传输,也可异步传输,由于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传媒受时空限制的因素,变得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网民可以通过网上大量的超文本链接,对阅读的进程方向和结果进行选择,也可以从网上存储的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查询,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这些是传统传播传媒无法比拟的。从传播的方向和机制看,第四媒体突破了以往大众传媒单向传播的模式,能使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传播的特性。传统的三大媒体,无论形式如何多样,与受众之间也只是一种单向联系,受众只能看、听,最多可以通过电话交流,而网民则可以上网交流,发表意见,看法。这种被称为“交互性”是第四媒体最独特的特点之一。

除此,第四媒体还突破了大众传媒使受众被动接受收信的局限,实现了受众驱动式传播,网民将在信息传播系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网络多媒体必须千方百计地围绕网民的需求,因此有人自豪地说,第四媒体给予网民前所未有的主动权。纵观我们面前的网络发展,尽管还处于一种早期的发展雏形阶段,技术的完善、普及与发展等都需要时间,在它刚刚起步的时候对生活的影响远不如成熟以后

大。

总之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它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同时随着新媒体的使用,人们生活在一个“符号世界在形式与内容上发生了变化”的新媒介传播环境里。新媒体传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诸多影响,进而影响着社会生活。

小草急急忙忙的返青依旧;细雨迷迷濛濛的飘洒依旧。

盈盈月下来,照亮你的山歌依旧;灿灿星升起,白杨树绿影婆娑依旧。

好风似水,不惊你安眠依旧;鸟儿呢哝,爱的春天依旧。

可我,望尽了我的花季,望尽了长长的一路落英缤纷呵!岑凯伦的绵绵春雨依旧,戴望舒的深深雨巷依旧!

漂泊的船,寻找一个温馨港口;孤寂的心,渴望一声温暖问候。

是你在我最落寞的时候,把亲切放在我左右;是你在我最失意的时候,把慰藉放在我心头。

红酥手,黄藤酒;春如旧,人空瘦。蝴蝶双飞影孤单,泪痕红浥鲛绡透!

那一叶小舟,那一双眼眸,望穿了几层山水几层楼?那一缕相思,那一缕离愁,孤独了多少暮风晨雨后?

春风依旧,桃花依旧;春水依旧,明月依旧;渡口依旧,时光依旧。前世的情缘,今生的守候,多少次梦里相逢,追忆难收,点点相思堆成无言的愁。

红尘多少爱,化作春水流。时光悠悠,岁月悠悠;韶华易逝真情难留。

忘情川上谁因离恨泪流?三生石前谁为痴情消廋?

纵然我望断天涯孤独依旧,在桃花飘落的渡口,我依然会为你采撷相思的红豆;在海鸥飞翔的码头,我依然会为你升起祝福的星斗。

你若微笑,我青山妩媚;你若安好,我绿水无忧!

你若想我,我春风盈袖;你若念我,我春住心头!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网络广告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个必然产物,网络广告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其发展前景极好。网络广告发展史已经成为了广告主关注的一个基本知识,以致广告界甚至认为互联网络将成为传统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飞象学院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局限于一种或几种符号,手段的传播方式,不仅整合了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的优势,融文字,声音,图像等与一体,甚至还综合了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录像机,录音机,打印机等各种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优点,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优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媒体。

随着时代的前进,新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媒体将与我们的社会、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研究尤其是网络研究依然会是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企业将招聘大量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为其公司的发展加砖添瓦。飞象学院的院长孙静博认为我国新媒体研究未来发展会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新媒体发展将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现今的媒体内容主要以音频、视频、动漫、文字、为主,因为缺乏一致的结构化界面。采用高新技术应用到整个媒体产业链,让新媒体不同的媒体形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在未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想要在世界经济中有立足之地,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科技是经济的助力,但并非是万能的,只有将科技水平同人们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起到改变未来生活的作用。我们必须参考我国本土国情和消费对象的实际消费水平进行发展科技,这样才能的真正发挥能量。

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研究 在当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传播也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载体得以广泛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以电子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手段等新兴媒体进行传递信息的传播环境即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与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尤以网络与手机传播的形式最为显著。此时此景,文化传播就面临着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其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达便拥有前所未有的平台和未曾面对的困难,笔者以广西桂剧的发展为例,通过透视广西桂剧的发展现状、展望桂剧的未来前景,探讨桂剧如何借助当下新媒体载体达到创新与传承的双赢。 一、桂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桂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中极具代表性的戏剧,它运用桂林方言演唱,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的手眼身法步著称,以生活化的表演手段塑造人物角色。其代表作品有《梁红玉》、《打金枝》、《断桥》、《大儒还乡》、《烽火南欧》等。 随着当下E时代的到来,图片、视频、网络各种承载文化信息的新兴媒体充斥着当众的眼球,如网络视频、微博、

微视、微信等与传统的桂剧角逐市场,竞争激烈,与此同时,桂剧本身面临演员老龄化、人才断档、创新不足、观众减少、传统流失、剧目和技艺失传、艺术特色日渐淡化的尴尬境遇。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与致力于桂剧的艺术家们共同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在这一古老的戏剧文化上,不仅在2006年将桂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桂剧艺术家们在对原生态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之上,融入创新的新元素,从剧本的编排、舞台的设置、演员的表演手段、戏剧的传播发行、观众传承等发面着手,创作了一批精品桂剧,如《大儒还乡》、《风采壮妹》等。桂剧以其独到的戏剧张力与魅力在中华传统的戏曲百花园中大放异彩,为此,桂剧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新媒体时代下桂剧的传承 (一)推陈出新,适应现代审美追求 精品桂剧的涌现,彰显了桂剧能够顺应时代的步伐。 首先要在义不容辞地保护与发扬传统的古老艺术、肯定传统的沉淀的前提之下推陈出新,以多元化的表演形式来对传统艺术进行发展,并充分发掘传统戏曲的文化价值。其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作出符合新时代气息,贴近观众生活的好剧目,努力打造精品剧目,提升艺术质量,扩大桂剧的影响力,融入时代新元素,拓展吸引新一代观众群。 与此同时,桂剧的“变脸”应从编剧理念、舞台设计上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如何驾驭和把握新媒体的两面性,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育和管理服务,是当前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新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主体自由平等、娱乐时间碎片化、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我;拓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十分繁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如果接受大量不良信息,必然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探索 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推动大学校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任,承载着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功能,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探索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分析、判断能力与运用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①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比较欠缺,比如媒介相关知识及运用能力不够、媒介批判能力欠缺、媒介行为失衡、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自律意识薄弱等。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缺乏应有的重视,除了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外,非新闻专业的学生难以参与其中。 事实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于非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他们认识、利用、评价媒介的能力。第二,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包括职业道德等。②对于占绝对多数的非新闻专业学生而言,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第二,学习媒介信息传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第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分析 引言: 处于新时代,和互联网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了。或者说可以把以前的文盲换个词汇问问新时代大学生是否有互联网盲了。互联网用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等特点迅速俘虏了新时代的心,用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互联网是新时代下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最有效快捷的放大器。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常常接触的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悄无声息润物无声的姿态潜移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了解新时代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认知世界的角度有重大意义,进而对于学校社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现状及其影响 调查总体上显示出了如下特点:接触时间早,上网时间长,信息获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观多参与少,信息浏览较健康等五大特点。 具体阐述如下:大部分大学生在他的初中时期甚至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基础的厚实,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几乎人手一3G手机,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大大提前。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自身从互联网获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简单的去相信网上的言论。依赖于用互联网来获取新闻等信息,只是鉴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及时和信息检索的便捷。但是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活动(譬如人肉搜索、恶搞图片、散步虚假或恐怖消息、网上言语谩骂或攻击等行为)采取的多是冷眼判旁观的态度。有骑士透出冷眼,看热看闹的鲁迅笔下无形中提起的脖子的国民(网民)形象。对于不良信息(各种门事件、未删节版)具有选择性拒绝。对于新兴词汇,60%的学生有较清楚的了解,说明时代学生时刻关注网络新动态,做到知道了解却不参与的姿态。对于网络,当代学生报的是什么态度呢?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但以诚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害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报纸和影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指在计算机 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和第五媒体: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新媒体各有特点,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彼此不断地相互渗透、兼容、融合,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一、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迅猛进展, 社会对新闻信息需求剧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 1、多媒体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进行新闻传播,打破了与传统媒 体之间所有的界限,使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改变了报纸、杂志等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使得新闻能够在视听等方面让受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实现了新闻多媒化的信息传播。 2、双向互动性。传统媒体将新闻信息硬“推”给受众,而在新媒体上,受众可以按自 己意愿进行选择,“拉”出所需新闻信息,彻底改变了“传、受者”的关系。受众可以通过链 接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人际”传播信息的状态。新 传媒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有效快捷的沟通。但在新媒体上,从先进的信息技术上讲,能够做到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可以浏览信息。 3、信息容量巨大。新媒体提供了受众接受更多新闻信息和自愿发布新闻信息的机会,实现了社会化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突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信息发布滞后和不全面的缺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方向新闻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实现通过制做相关新闻、再制作新闻专题、在制作新闻资料,一步步地把由新闻引发的社会效果做得完整而且深入。除了新闻信息容量大之外,新媒体还有很多其它特点,比如:可以准确快捷的查询以前的新闻信息、查询相关的新闻新闻和背景材料等等都非常方便。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512653609.html,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 作者:常敏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8期 摘要:新时期,在互联网科技的强势推动下,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层出不穷,不仅 在媒体界掀起一股热潮,而且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新的变革。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致使传媒媒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的新契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实现新的突破呢?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已然成为媒体人新的课题。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传播效果;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2 现如今,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所向,且未来媒体信息平台也必定会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基准,推出更生动多元化的信息,向人们时刻传递着正能量。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望对促进媒介完美融合有指导性的意义。 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层次较为低级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然而二者的内在含义又不尽相同。传统媒体的信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公信力强,但是传播的范围小。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依托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其反映的信息存在诸多的虚假成分,且内容缺乏内涵,尽管拥有较多的用户群体,但是终究不能得到用户的完全信赖。为此,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强化新媒体平台的公信力,而新媒体平台又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广范围地传播信息,从而扩大影响力。但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便不难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于生硬,例如只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信息以版块的形式发布于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缺乏创新元素,所以依然不能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 (二)资源匮乏和信息错误 现今,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每天都可以享受最新鲜的快讯,但是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相对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况且微信微博作为当下时兴的新媒体平台,最讲究的莫过于时效性,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多元化的信息供用户浏览,但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为公众及时更新事件的进展,这就直接影响了二者的融合。此外,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大多是人为采集发布,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媒介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发展史。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受众被动接收的消费习惯,同时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技术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介外形的固有印象。在新媒体模式下,受众不再是媒体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和消费者,而是媒体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介技术赋予并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利。网络传播还扩大了受众近用媒体的权利。此外,网络还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受众可以根据网上获得的多方信息对大众媒体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新媒介技术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使个人化消费趋势加剧。网络媒体使“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可以根据个体的个别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所带来的理论上的结果。 新媒体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影响和阻碍着社会积极的发展。现在互联网侵权盗版现象仍十分猖獗,很多网站都依靠大量转载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来增加点击率,但很多都未经授权,且没有支付费用。日益红火的网络博客也成为侵权灾区,公民在博客上发表的文字、照片应受到法律保护,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站,如果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照片、文字,属于侵权行为。同时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如垃圾邮件、虚假信息、失实信息、过时信息等。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积极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新媒体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的发展新媒体,我们要积极正确运用新媒体,尽最大努力发展新媒体的正面作用,限制约束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xxxx年,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曝喷趋势,内容付费更是开创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风口。很多传统的广告人活跃在新媒体之上,于是更多的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目标,申请账号,通过写稿发文去提高阅读量和粉丝量,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王国! 然而在时代的大潮之下,新媒体的发展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实力雄厚者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所以我们来大胆预测一下:xxxx年,新媒体将经历9大趋势! 1、阅读量的剧烈下滑 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说,现在很多公众号的阅读量都在持续下降,粉丝增长更是难上加难。在缺乏热点的情况下,一旦标题不够内涵刺激,打开率会跌倒到让你怀疑人生。所以未来公众号的阅读量剧烈下滑早已成为行业的痛点。 2、优质内容的稀缺 对于公共号来说,一个热点能激活数以万计的推送,重点只有极少数对热点的深度分析,其中大多数都是胡乱拼凑的标题党。无用的信息在媒体上到处泛滥,接下来,新媒体“去粗取精”的速度还会加快,原创和优质内容跟不上的新媒体就会成为首先被淘汰的对象。 3、原创内容+运营的价值更凸显

之前说的“加速淘汰期”,不是指公众号不能成功运营,而是需要更多更精准的运营投入。在这个“流通为王”的时代,精耕细作的原创内容离不开运营,所以原创内容+运营的价值才能凸显。 4、音视频的异军突起 中国网民已超过7亿,由于用户数量不再持续高速增长,占有用户时间便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竞争的焦点。音频、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更能让用户沉浸,所以制作精良、有创意的音视频节目会成为爆款图文后吸引流量的最佳手段。 5、多平台、有侧重的投放 内容创业与流量平台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新媒体内容影响着平台的规模与影响力,而平台的分发能力也影响着内容传播的效果。据企鹅智库发布《xxxx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近六成以上的新媒体可以入驻四个以上的流量平台。同时,相较个体而言,多平台有计划有侧重的“智能分发”将成为获取流量和收入的最佳手段。 6、从个体走向矩阵化 现在,新媒体账号的数量越来越多,凭借个人努力迟早会碰到天花板。做得很牛的账号,几乎都由团队实行机构化操作,而且越来越趋于矩阵化! 7、内容营销要拼创意

新媒体传播方式特点

新媒体传播是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 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特点。 1、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的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 2、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 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 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 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 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3G\4G技术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 性。 4、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的传播: 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 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音频的实时传 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的最小。 5、从单一到交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 此同时交融性还表现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 的融合为基础的。 另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通过以上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介绍,相信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要获取更多信息,欢迎访问新兴专 题或者广告百科。

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新闻、网络、媒体、传播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随着物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渠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那么,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研究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其对社会的影响便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学习和思考目标。 作为自媒体的头牌,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明显:微博赋权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促使网民“发声”。同时,随着500条司法解释的出台,网络公司的自律以及网民素质的提高使微博舆论场的公共性和正义性都随之提升。而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问政、网络商业化以及网络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既是信息的传递者,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舆论空间。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远远不止是简单的一个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更多的人则是深深地受到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营销的影响。随着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的推广和发展,初步并且有效地解决了我们此前动漫游戏产业在融资、维权、管理、创作等方面的困难,成功带动了动漫、网游的发展。除了娱乐网络还把大众文化普及开来,以其传播的优势前所未有地打开了文学创作的大门。另外网络网络营销已经把它的优势无限放大,让网络购物成为了大势所趋,甚至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新媒体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早在19世纪末,日本一个著名新闻学者松本君平所著的《新闻学》中就提到:传媒人如预言者,讴国民之运命;如裁判官,断国民之疑狱;如大哲学家,教育国民;如大圣贤,弹劾国民之罪恶;如救世主,察国民之无告苦痛而以救济之途。诚然,新媒体也有他的负面作用,但我个人认为它的正面作用要远大于负面作用,今天,新媒体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大的运作空间,也给民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声空间。 当下,一提到新媒体便想到和报纸、广播等传播上的旧媒体相对,提供一种新颖,前卫的传播媒介。其实,新媒体的作用不仅仅信息传播,将旧媒体取而代之,它更多是走进我们的生活,通过信号、网络等方面带我们迈向新的时代。我相信新媒体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新媒体地传播特征

单元编号:010102 单元标题:导论 知识点标题:“公共”概念透视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学习目标:理解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建议时间:4 小时 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讲授 学习内容: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具有 信息量大、使用方便、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并茂、互动性强,信息通过计算机网 络高速传播,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并且具有计算机检索功能、超文 本功能,是一种具有 强大生命力的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传播允许读者与作者之 间进行网络交流,能及时反馈,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 步骤一:回顾新媒体及相关概念。 步骤二: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具体的说,新媒 体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它将一定的信息转成数字,经过转播,数字在操 作平台上还原为一定的信息。。 更新速度快,而且更新成本低。新媒体传播的更新周期却可以分秒计算,而电视、广播 的周期可以天或小时计算,纸质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纸质期刊与图书的更 新周期更长。 新媒体传播可以做到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统一。新媒体传播的即时刷新提高了新 闻的时效性,其本身“接收的异步性”又方便受众随时随地的接收。接收的异步性可 以使受众不需受媒体传播时间的限制,可按自己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 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互联网能够使用户共享全球信息资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信息量上可以与海量 信息的网络媒体相提并论。报纸若多印 1 万字内容,就需增加一个版,给印刷、排版、发 行、成本带来很多问题。广播、电视更是这样,内容要准确到几十秒、几秒时间,字有时要算 到 几十个。新媒体传播不同,存储数字信息的是硬盘。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新媒体的特点,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是面对网络时代新挑战,开创舆论引导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博客、播客、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楼宇电视、分众媒体、电子杂志、IPTV等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而言的,在互联网条件下,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诸如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等现代化新型传播媒体,有人亦将此称之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舆情载体的多样性,传播主体的互动性,民意表达的真实性,舆情危机形成的突发性,意见观点的偏颇性。 二、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新媒体同所有社会现象一样,在其纷繁多样的表象之后是有规律可循的。目前,人们对于网络舆情规律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其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规律。网络等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传播新闻信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作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互联网无疑为社情民意的传达和反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但同时不良的网络舆情极易激 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走向现实推波助澜。现实社会上的许多热点事件会最先在网络上进行炒作,而且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舆情来源的“自媒体”规律。近年来,互联网不仅日益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舆论的基本走向。例如微博的井喷式发展却又一次显示了自媒体的力量,不仅刷新了网络传播的格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中国媒体的整体生态。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还是在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激荡。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今中国,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民意表达渠道、社会互动场所。 其三,传播主体的平等性规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可以通过无线、有线,计算机、手机等一切可以连入互联网的设备传播信息、表达意愿。不论通过何种网络设备,用户都可以平等的享有网络使用权限。 其四,传播方式的“六度分隔”规律。六度分隔理论指的是:假如每个人跟自己认识的人之间是一步的距离,跟自己不认识而身边有人认识的人之间是两步的距离,那么地球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最多也就六步之遥。原本根本不可 收稿日期:2013-03-08 作者简介:高武(1966-),男,江苏铜山人,宁夏广电总台经济频道副总监,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和媒体管理研究。 88

新媒体对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影响.docx

新媒体对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近期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热议,报道称:第21 号台风“莎莉嘉”即将袭琼,三亚超市被一抢而空。“三亚市民台风 前夜哄抢超市产品”,但事实是除个别超市蔬菜补给不足,日常生活 必需的矿泉水、饼干面包、方便食品等库存充足,市民可按需前往超市、商行等地选购。“台风天超市抢购”的消息,就如同前几年“食 盐抢购”、“启动事件”等有着相同之处——非群体性暴力事件。而导致这些传言和消息广而流传的,就是我们现在每天都看着的“新媒体”,简称“两微一端”。两微,就是微博和微信;一端,就是我们智能手 机的客户端。 新媒体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应运而生,逐步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在人们思维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进而对人们的社会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阶段,新媒体主要从思维意识层面和认知层面,对社会价值观造成了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扩宽了传统媒体传播渠道,但为博取高额点击率和社会关注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舆论炒作、不实信息等,也诞生了许多“标题党”、“水军”、“网络打手”等;更让人避之不及的是,这些网络不实不良的信息对思维意识的形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提及公务员就联想到腐败、谈到网瘾教育就与“杨永信”挂钩;就如近期的“台风天超市抢购”一样,人们在看到了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后,很快就联想到了各种断水断粮的场面。这类的不实信息和虚假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另一方面,新媒体作为现代人打开认知面的重要手段,即: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交流,具备引导、植入、重塑认知能力的作用,对人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产生了影响。比如:对某一个微博大V产生思维依赖性,思维定势,最终丧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被“扭曲”的认知能力自然无法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虽然能够传播得更快更广,让群众充分了解到我们国家的大事、小事、重要事,但是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基于此,我国政府部门首先要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和体制,严守绿色、健康网络底线,防止恶意造谣、网络暴力,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其次,网络监督职能部门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实时监控,构建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和谐环境,遏制不实言论的扩散;最后,对于每一个新媒体用户来说,要善于分析事物的正反面,不轻信网络传言,不传播不良信息,多学习勤思考,防止自己落入网络信息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心理负担。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学习

xxxx年,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曝喷趋势,内容付费更是开创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风口。很多传统的广告人活跃在新媒体之上,于是更多的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目标,申请账号,通过写稿发文去提高阅读量和粉丝量,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王国! 然而在时代的大潮之下,新媒体的发展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实力雄厚者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所以我们来大胆预测一下:xxxx 年,新媒体将经历9大趋势! 1、阅读量的剧烈下滑 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说,现在很多公众号的阅读量都在持续下降,粉丝增长更是难上加难。在缺乏热点的情况下,一旦标题不够内涵刺激,打开率会跌倒到让你怀疑人生。所以未来公众号的阅读量剧烈下滑早已成为行业的痛点。 2、优质内容的稀缺 对于公共号来说,一个热点能激活数以万计的推送,重点只有极少数对热点的深度分析,其中大多数都是胡乱拼凑的标题党。无用的信息在媒体上到处泛滥,接下来,新媒体“去粗取精”的速度还会加快,原创和优质内容跟不上的新媒体就会成为首先被淘汰的对象。 3、原创内容+运营的价值更凸显 之前说的“加速淘汰期”,不是指公众号不能成功运营,而是需要更多更精准的运营投入。在这个“流通为王”的时代,精耕细作的原创内容离不开运营,所以原创内容+运营的价值才能凸显。 4、音视频的异军突起 中国网民已超过7亿,由于用户数量不再持续高速增长,占有用户时间便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竞争的焦点。音频、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更能让用户沉浸,所以制作精良、有创意的音视频节目会成为爆款图文后吸引流量的最佳手段。 5、多平台、有侧重的投放 内容创业与流量平台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新媒体内容影响着平台的规模与影响力,而平台的分发能力也影响着内容传播的效果。据企鹅智库发布《xxxx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近六成以上的新媒体可以入驻四个以上的流量平台。同时,相较个体而言,多平台有计划有侧重的“智能分发”将成为获取流量和收入的最佳手段。 6、从个体走向矩阵化 现在,新媒体账号的数量越来越多,凭借个人努力迟早会碰到天花板。做得很牛的账号,几乎都由团队实行机构化操作,而且越来越趋于矩阵化! 7、内容营销要拼创意 广告是大多数新媒体的主要营收方式。随着公共号营销价值的下滑,广告带来的收益增长也逐渐放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垂直细分或具有独创性的公号仍然能获得品牌主的青睐。暴利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新媒体内容营销将以更加激烈,垂直、独具创意的展现形式而存在。 8、政策规范增多 政策的收紧可谓是新媒体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在当前的移动端泥沙俱下的内容创作环境下,新媒体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政策的加强会使新媒体越来越趋于规范化。 9、线上线下联动趋势增强 管理学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媒体也一样,从线下走到线上,再从线上走向线下,也是新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在未来,线上+线下的联动会越来越强。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网红被人们所熟知,所谓的“网红经济”也应运而生,来势汹汹。本篇论文将在新媒体背景下对网红传播现象进行研究。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背景介绍,描述网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今社会网红传播现象,第二部分将通过举例分析国内国外网红传播的模式和特点,第三部分将从多个主体角度论述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网红经济。 关键词:新媒体网红网红经济 广义的网红是指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粉丝群体的草根明星,而很多人心中狭义的网红是指那些年轻貌美并通过开淘宝店盈利的美女。如今我们所谈论的“网红”,是指那些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个性化的内容传播获取点击率并且能够迅速变现为资本的网络红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早期的安妮宝贝,痞子蔡再到芙蓉姐姐、凤姐再到现在利用长相圈粉的颜值派、以内容IP取胜的实力派、迎合网民猎奇心理的个性派,网红经历了1997-2003年的网红1.0时代、2005年的BBS 时代,2008年至今三个时代。根据企鹅智酷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超过五成用户于2015年或者更晚开始关注网红。这说明2015年是网红发展的一个高潮,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网红,网红也因此被评为年度热词。 随着网红多元化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也不断被发掘,网红经济应运而生。根据企鹅智酷的分析可以得知:网络红人的产品特点,其一是内容方面,话题选择是否侧重时效性,是否切合关注者共鸣点,是否满足普适性的笑点或价值观,个性化定位、愉悦感和价值感的权衡;其二是表现形式,网络红人把握碎片化传播特点,采取易形成围观和互动的形式。关于推广运营,分为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通过营造良性的互动,促进分享传播,进一步涨粉,从而大量提升粉丝关注粘性,引导和细分具有付费倾向的群体。独特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化的产品相辅相成,加深粉丝印象,更容易形成品牌化发展路径。而要实现这些,网红背后往往需要一专业的团队来深耕内容和推广运营。于是乎就产生了网红经济的衍生品:网红孵化器和网聚红人平台。网红孵化器多数是以淘宝店起家,是连接网红、粉丝与电商的桥梁。据一位在网红孵化器公司工作的朋友介绍,网红孵化器培养新人的程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媒介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发展史。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受众被动接收的消费习惯,同时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技术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介外形的固有印象。在新媒体模式下,受众不再是媒体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和消费者,而是媒体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介技术赋予并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利。网络传播还扩大了受众近用媒体的权利。此外,网络还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受众可以根据网上获得的多方信息对大众媒体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新媒介技术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使个人化消费趋势加剧。网络媒体使“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可以根据个体的个别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所带来的理论上的结果。 新媒体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新媒体的优势、特点和发展趋势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 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与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 ①传播状态的区别:

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型,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型。 ②主导状态的区别: 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变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 ③受众状态的区别: 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型,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型。二、新媒体的优势 1、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即IPTV,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视频节目服务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也就是说,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户使用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加装IP机顶盒的电视机,也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网络电视的最大优点是: 2、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 手机电视的最大优点是: 它的节目包括电视、广播、网页和游戏,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收看,随处收看,随意收看,被称为装在口袋里的电视机,也被称为“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流媒体”,是继家庭电视机和电脑之后的“第三块”影像屏幕。 3、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可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的电视,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轮渡、轨道交通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