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文章通过对现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与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利用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此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等方的巨大转变。并且高学历、高薪金已成为众多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和激烈竞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大批独生子女进入大学,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过分脆弱,面对着知识观念的瞬息万变和越来越严酷的就业状况,当代大学生活力与压力并存,选择与迷茫并存,如果不注意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其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恐怕连生存与发展都会遇到困难。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严峻的已成为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智能、技能的开发,有的甚至可以危害社会。

二、如何利用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有目的引入体育教学中,

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特殊优势,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从整体上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则必须重视学生不良心态的疏导和心理障碍的消除,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心理调整、心理训练的基本技巧,贯穿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并有阶段性的定期检查。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大脑神经系统支配的,生理变化影响

心理活动,而心理品质也会引起生理的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理舒畅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运动、体育活动在促进人体健康的同时,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体育竞技运动的本质特点就是在于“竞

争”,在于追求卓越性的这种努力。个人和个人、集体和集体的竞争使体育竞技运动和竞争处于不可分离的关系。一般说来,当有两个以上的人都想达到同一目标,且都认为自己有成功的机会时,就会发生竞争。而体育的竞赛活动是靠规则提供对等的条件进行竞争的,以体验—452—其过程和结果的乐趣。根据竞争的结果可以把学习的目标具体化,使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更加明确。在从事体育竞赛活动时,自己给自己定任务,乐于向这个任务挑战,并通过这种自身的开发而感到喜悦。

三、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参加体育活动,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培养人才的勇敢、果断、沉着、机敏、坚毅的性格和精神。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紧张焦虑的心情得到放松,使人忘记忧愁和烦恼,保持心情轻松舒畅,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实践证明参加体育活动能使身体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活动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身体自尊至关重要。学校体育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意志,团结互助勇于进取的精神,增强社会适应的能力,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悦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强力运动可以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人在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优势兴奋中心是一种展示自我的体验,其它各种时时困扰的思绪、观念、意愿都会悄然退去,进而激发精神上的振奋之情。因而体育运动远比目前流行的个别心理治疗及认知心理治疗更易为大学生接受。

(一)体育活动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巴斯奇曾调查两种体育活动方式对于医疗严重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

慢跑组患者在抑郁感觉和身体症状方面明显减轻,并报告自尊感增强,身体状态明显好转。众多资料显示,有氧活动或不强烈的身体活动有助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程度的降低。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是保持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体育活动能使大学生常见的环境适应性心理、社交恐惧心理障碍,精神紧张性心理障碍,精神衰弱等疾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二)体育活动能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自立能力教育与挫折教育。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三高三强三弱”。心理期望值高、对生活质量要求高、自我评价高;成

才意识强、参与意识强、自主意识强;但自立能力弱、吃苦精神弱、心理承受力弱。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心理素质。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大学生应主动、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克服个性中的弱点和缺点,强化个性中的优良品质,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和完整的个性。明确心理素质与成才的关系,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能较好的认识自我,把自己的理想、需要和行为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保持胸襟坦荡,以健康的心态和理念去对待一切。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要不断克服外在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自身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大学生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越是能增强心理耐挫力,提高为自己目标奋斗的能力。

(三)体育活动对智能的影响

体育学习和认知活动一样,依赖于学生的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综合认识能力,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让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使脑力得以迅速恢复,可以改善智力和提高学习效果。良好的体育教育和训练,能提高人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反映和想象能力,从而为认知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就一般人而言智力因素相关甚小,而非智力因素却相关甚大,且潜力无穷。大学体育教学过程是融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和团结协作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它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促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的作用。(四)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竞争性强的特点,它可以同时或交替的引起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

识。如: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既有个体练习,又有集体互相配合的练习活动;既有接受别人的帮助和保护,又有主动帮助与保护别人的责任;既有个体的自我竞争,又有与他人或其他团体的比赛活动,体育活动的合作与竞争特点,对培养大学生的勇于进取,激发个人—552—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动机,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全个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尤其是体育

集体项目的比赛和游戏,以其激烈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吸引着大学生积极地参与,能让大学生在运动中明白人与物,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行为规范。较好的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健全人格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益的。

大学生除了专业学习以外,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促进大学生个性化的完成。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中频繁的人际交往,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合作精神。有助于克服孤独感,尤其是大学生在受到挫折时,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转移或替代,或者发泄,把消极情绪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使积极的情绪总居于优势地位,并经常保持乐观、满足的情绪体验,保持愉快的心境。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让个体适应其他个体和团体,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小结

高校利用体育教育、训练、竞赛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与教育,在心理调适中促进心理素质

的改善与提高,编制出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实施程序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或有意识地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并要有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超前性,以保证学校体育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以及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和监护机制是是最重要的。

书法与传统文化

一、书法与文学 中国的书法与文学,作为艺术大观园里的两朵奇葩,犹如并蒂之莲;作为中国艺术的两座高峰,几千年来双峰并峙、高耸入云。 书法与文学的关系,以诗歌为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照。 首先是以书论诗。书法是通过视觉传达的艺术形式。人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幅作品娴熟的笔墨技法和构思巧妙的章法布局,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带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和熏陶,所以书法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比较直观,因此古人也常常借助书法来谈论诗歌。如苏轼在他的《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就是以书喻诗: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这一段话是说书法。进而由此转到论诗,苏轼云:“至于诗亦然”。可见在苏轼看来,诗歌和书法的本质或者说内核是一样的。又如,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提到:坡谷(苏轼和黄庭坚)诸公之诗,如米元章(米芾)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其次便是以诗论书,也就是用诗歌来谈论书法,这种诗歌叫论书诗,有些写得好的论书诗是用诗歌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书法艺术的魅力,如李白的《草书歌行》对怀素草书创作的描绘:“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用天马行空般的语言,描绘出一代草书大家怀素挥毫时的情态,实在是生动之极!同样,诗圣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也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将唐代另一大草书家张旭酒后放荡不羁,于王公贵族面前脱帽露顶,挥毫泼墨的情景用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读后恍恍然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还有一些论书诗,在不伤及诗歌的艺术性的前提下,又道出关于书法的种种精辟见解来。如苏轼的《次韵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其中的“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常常被引作宋人书法“尚意”的力证。如果结合他反复强调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观点来理解,就能明白东坡所谓的“意”,是法度之中的“意”。“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是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一种肯定。再如东坡在《石苍舒醉墨堂》一诗中的“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不异逍遥游”,这其实是对书法艺术创作的自娱性的生动阐释。诗中又提出“我书造意本无法”,是在得法之后忘法的一种状态。 书法与文学之所以互通,就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载体,那就是中国文字。二者都与文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是用文字来抒情的艺术,东汉蔡邕在其《笔论》中即云:“书者,抒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可见,书法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其中一种表达方式。同样,文学也是以文字为形式,表达作者内在情志的艺术,孔子即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谓“诗言志”即是这个道理。而且,不但“诗言志”,其他文学形式也能“言志”,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书法艺术而言,整幅作品飘逸灵动,笔断意连,顾盼生姿。就文学艺术而言,通过文中精美的语言所表现出的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晋人风度也瞬间跃然纸上。又如杜牧的《张好好诗并序》,杜牧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一起被称为“小李杜”,其诗名为人所周知。然而,其手写的《张好好诗并序》,也堪称是一幅诗歌与书法俱佳的珍品。《宣和书谱》即称杜牧的书法“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再如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在东坡诗集中此诗可能并非上乘之作,但这件书法作品却作为他的代表作而被千古称颂,极为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 2(1)

2013/2014学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 分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递交时间:

亲爱的同学: 反思和分析自我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本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们从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意识、自我概念、健康人格、人际沟通、爱情心理、情绪管理、挫折应对、全面提升自己等方面共同探讨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对自己有些什么样的反思与分析呢请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你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和课堂互动,写一份自我成长报告,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内容包括: 1.你对自己的认识,包括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优势劣势、自我健康状况评估等; 2.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者在人际关系、恋爱、情绪等方面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此有什么新的看法以及新的应对方式; 3.目前还有哪些事情感到苦恼,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4.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优化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哪些打算; 5.通过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上课环节,并说明理由。 行文要求 标题设置为三号黑体;下空一行后为正文,仿宋,小四,20磅行距。 报告递交 2014年6月20日前以A4打印稿上交给任课老师。 评分标准 1.优秀(90—100分):具有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强;人格水平改善显著;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2.良(80—8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教强;人格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3.中(70—7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人格水平得到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4.及格(60—69分):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有一定合理性;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能有意识的去处理;行文不够讲究,字数及格式接近要求。 5.不及格(60分以下):无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不客观、不全面;行文不符合中文写作规范,字数及格式不符合要求。

中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体育运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使中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也早在2000年秋季就提出:首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把心理健康列为应当实现的具体目标。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对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在现代临床心理学中,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体育运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对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概括起有: 1.体育运动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

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的组合,也就是它是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各种能力的综合。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功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体育运动提高了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提高脑细胞的工作效率和大脑两半球的开发,对提高人脑活动的强度、准确性和持续性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能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党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给人以愉快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开发了大脑右半球的潜在功能,活跃了形象思维,促进大脑的创造性活动。美国t·r·布莱克斯利指出:大多数的小孩子,都能在一天内成为一个真正“高明”的滑雪者。但当一个人成年之后,他就会越来越依靠言语的分析来学习,而越来越少地依赖“直觉”。其结果便是大多成年的滑雪者都不愿意依赖他们的直觉去驾驭滑雪。此外,体育运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2.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中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育运动在个体的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健身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运动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论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日常人际关系

论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日常人际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高节奏地发展,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远离了家庭和原来熟悉的环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人际交往中优势地位的丧失,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加之学业与未来前途的渺茫带来的困惑与压力,使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两者的关系。闭锁性与强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本文将在这里分析心理压力的产生,剖析人际交往的窍门,并试图解决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压力;人际交往 正文: 古人对21世纪的预言是我们将会拥有汽车,飞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惬意,更加舒适,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历史,我们更有时间去结识朋友,分享生活。但是,相反的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

会的风风雨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

智慧树知到《翰墨润心田书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翰墨润心田书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019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判断题】 (1分) 焦虑和抑郁的主要来源挫败感。(对) 2、【多选题】 (1分) 社会需要学生拥有哪些能力?(全选) 3、【判断题】 (1分) 五四运动提出的是砸烂孔家店的想法。(对) 4、【判断题】 (1分) 早期欧洲大学注重的是博雅教育。(对) 5、【判断题】 (1分) 博雅教育主要重视的是全面素质的提升。(对) 第二章 1、【判断题】 (1分) 在心理学方面,中方和西方都讲群体。(错) 2、【判断题】 (1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的是个人潜能、选择和经验。(对) 3、【判断题】 (1分) 1879年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冯特建设的。(对) 4、【判断题】 (1分) 行为主义前阶段就是构造主义。(错) 5、【判断题】 (1分)

书法能达到修身的作用。(对) 第三章 1、【判断题】 (1分) 卡特尔编制了26种人格因素测验(错) 2、【判断题】 (1分) 弗拉维尔元认知理论包括认知、体验两部分。(错) 3、【判断题】 (1分) 唐太宗推崇的书法家是颜真卿。(错) 4、【多选题】 (1分)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固态人格?(能力;性格;气质) 5、【判断题】 (1分) 《天发神谶碑》是庙堂气的书写方式。(错) 第四章 1、【判断题】 (1分) 焦虑指的是人们无指向担心的行为。(对) 2、【判断题】 (1分)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出自《兰亭集序额》(错)3、【判断题】 (1分) 终身养性可以通过书法训练来锻炼。(对) 4、【判断题】 (1分) 天下三大行书是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对) 5、【判断题】 (1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中,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难解难分。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如果缺乏传统文化的修养,或对传统文化缺乏比较深刻的认识,就难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 要全面剖析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这里,我仅想采用简单化的方法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给了些什么。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来说: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这对书法艺术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中国书法艺术就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所以绝对离不开汉字。汉字基本上不象形,但因其特殊的笔画和结构,比其他文字更有艺术的可塑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加工成艺术形象。汉字在其历史发展中又有篆、隶、正、草等字体变化,这也决定了书法艺术形象之丰富多彩。汉字本身既是汉民族的重大文化创造,又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形象中早已积存并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国人的感情色彩乃至心态投影。故而中国人看到汉字往往能引发一定的联想和微妙的情思活动。所以,写字一定要把字写准确,不能写成错字、别字。例如福、芙、伏、符是同音字,富、复、付、副也是同音字;这些字出现在书法艺术作品中都不能混用或写错;如果写得不准确,就会削弱乃至破坏相应的联想与情感效应,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之,汉字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硬件”,书法家和习作者应万分珍视汉字,特别注意于准确的运用。 “硬件”的第二项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不仅给书法家以思想和艺术的滋养,提高其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而且还提供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使书法家得到启示,吸取形象,并巧妙地融入书法创作。大量的诗词作品和警语格言,还往往与书法艺术互为载体,从而在审美感染中相互生发,在艺术上相得益彰。 “硬件”的第三项是传统文化中种种特有的器物,如甲骨钟鼎、竹简帛书、碑版铭志、匾对条幅等等,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表现空间,在书法的发展与流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硬件”的第四项就是纸、墨、笔、砚“文房四宝”。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正是借助了这些创造物,才能创作出大有艺术特殊性的书法作品 说了“硬件”再说“软件”。这是指思想方面的滋养与影响。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思想影响太丰富复杂了,只能说说主要的。 我历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四个最主要的思想,我称之为“四大思想支柱”:一是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二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关于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是关于如何对待自身的“克己修身”思想。这四个思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深刻的渗透与指导作用。 第一,“阴阳”思想及其展布表现了极为生动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的深入渗透,派生了书法艺术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呼应、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正是通过对这些辩证关系的千变万化的精妙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竟成为精深的艺术。 第二,“天人相应”思想的渗透,使书法艺术追求“得天趣,通自然”,以“天真罄露”、“不落斧凿痕迹”为极高境界。这种境界的追求也往往是书法家在美学理想和创作实践上进入精深层次的表现。 第三,“中庸之道”决不是“折半以取中”,它是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与和谐的状态,即所谓“中和”。这个思想深刻指导了书法家对艺术准确性的追求,在创作中处理任何一种关系都不要“不足”,也不要“太过”,以达到既不稚嫩,也无“火气”的精练与和谐。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教学内容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1、现在开始上课。大家好!和大家一起探讨心理健康的话题。首先恭喜大家进入大学阶段 生活,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大家对大学生活应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学生会招聘、各式各样的竞赛、征文、演讲、校园歌手大赛、街舞比赛、书画比赛等等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少展示自己的舞台。另外还有相对不那么紧张的学习,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远离父母身边,与室友朝夕相处的寝室生活…… 同学们应当体会到了大学和高中的一些区别。大学不是高中。高中是为了参加高考读大学,那么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 2、“为什么读大学?”读大学和没读大学有什么不同?有的答案是为了找工作,改变命运, 长见识,为了赚钱,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考研,出国,谈恋爱……我们知道,目标决定结果,如果读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有用”,那么许多有趣的相对无用的事情就会变得苍白,比如被某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击中,比如感悟我们文明的洪流,比如理解生命,比如眺望永恒的星空,比如谈恋爱(除非你的谈恋爱是功利性质的)。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进入大学,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同时,这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拥有较高的可塑性,能全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系统的接受教育。这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期,是把“校园学习”和“进入社会”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是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时期。在这个震荡过程中必定包含了那些看似无用,实则奠定了未来基础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决定了你是谁。而你是谁决定了你要到哪里去,决定了未来做什么工作,是不是出国或者读研等等。因此,可以说,读大学就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3、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想强调一下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性。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 泊桑曾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流泪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4、那么,有了清晰的目标,为了成为自己,在大学里应该学些什么呢?有人认为大学应该 学七件事:①自修之道:学会学习,不断思考、总结,培养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的自学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除了记住、理解、还要有批判精神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从各个途径吸收知识和方法。②储备知识:从心理上来看“知识就是力量”是指,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识能使人不慌乱,是形成大智慧的基础,能提供给人稳定感和自信心。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英语。它是21世纪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学习好英语,在现代地球村里不管是阅读文献还是对外交流都将如鱼得水。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尽量阅读原版的英文文本,练习口语和听力,持之以恒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另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等等。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些知识和以后工作未必一致,我建议大家把这些知识看成是磨刀石,只要把刀磨快了,砍什么都不费劲儿了。③实践贯通:常言道“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明白”。④培养兴趣:首先是培养专业的兴趣。乔帮主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事业。就算是目前你不喜欢这个专业,但一个专业包含N个领域方向,你完全有可能培养起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其次是勇于尝试,培养多样的兴趣。其实,人对学习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冲突区的资源,但是我们人为的附加了很多物质刺激。也就是说,我们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本能。保护这种好奇心,并且有意识地发展它,寻找终生志趣,将会使人生变得有生气。⑤积极主动:成为你自己,首先就是要让你对你自己负责。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没有人能替代你的成长。 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因为大学四年将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积极主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 我维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认知自我维护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所以,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

在书法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书法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白城一职高中贾天英 前苏联美学家尤·鲍列夫说:“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书法作为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对于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养成,是有极大裨益的。黄庭坚说:“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古来许多书法大家,都有高尚的品德,它们都以独特的形式熔铸于书作之中,学生学习书法,能从历代书家的高风亮节中得到熏陶。书法教育同样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书法教育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进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形成完美的人格。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那么,在书法课堂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制定重合理、激发学生兴趣。 唯有符合学生接受能力、轻松活泼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积极的心理情绪,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期待。书法教学内容不外乎笔画、结构、章法三大类,其中笔画是练好书法的基础,通过笔画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笔画的运笔方法和书写技巧。但笔画教学必须着重结合字来练习,才能避免学生学习书法的枯燥心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字形、结构的掌握和理解。例如教学长横,例字可安排“二、三、土、上、王、工、正”等;教学垂露竖和悬针竖时,可安排例字“干、下、十、牛、午、中”等,既复习巩固了横画,又为短撇和横折教学

作了铺垫;横折的教学也可随之而出现,例字如“口、早、日、车、白、目、田、百、昌、旦、自、聿”等,这些字的练习使学生对于横画与竖画又有了进一步理解和强化,许多字的出现可避免单调重复,然而反复的训练,又可使学生对横竖画的笔意得到真正理解和巩固;随后便可进行撇画、捺画、点画等其它笔画的教学。 ` 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变化。例如:我在教学长撇时,启发学生找出长撇与悬针竖之间的联系是起笔、运笔、收笔有相似之处,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斜度和弯度不同。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理解了长撇的写法,并巩固了悬针竖的写法。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对它们没有丝毫畏难心理,诱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入到训练之中。 二、教学过程重参与,丰富学生情感 书法的兴趣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实践,并对书法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后,才会产生的。而练字的最初往往要经过一段比较枯燥、比较艰苦的阶段,这段时间往往是最简单的基本笔画练习,很枯燥、很乏味,然而就像达芬奇画鸡蛋一样,开始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同学最难度过的就是这段时期,许多同学对一笔一画都有严格要求的基础笔法兴味索然,有的同学甚至干脆放弃,不愿再费这个劲儿,交作业时随便应付或干脆不交,在学书法的第一阶段败下阵来。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定得过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有一个大的飞跃是不现实的,应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求快、多,力争少而精,使学生能学一个会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学生能够从亲手写成第一个端正、美观的字开始,逐渐对书法产生兴趣。学生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高职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主体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

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能力要求: 1.自我认知能力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宣传活动和团体训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客观地评价;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2.环境适应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认识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并学习使用倾听和共情两个最基本的技巧;要能够准确表述个人想法或意愿,并能以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目的。 3. 心理调适能力 要求:了解常见心理障碍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会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掌握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技巧,能够宣泄自己的困惑,及时调节情绪;能够辨证看待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学会写心理日记。

学校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09-11-04T10:30:10.70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第9期供稿作者:刘二成 [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刘二成(徐水县义联庄乡中心小学河北徐水 072550) 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出於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出於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当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1.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著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摆正体育卫生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同时从实质上加强体育与卫生工作的相结合;三是处理好与德育的关系,既不能用体育中德育代替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取代体育中德育。 2.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2.1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1.1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它能为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 2.1.2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2.1.3体育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和谐。体育运动让群体中成员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 2.1.4体育运动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竞争又使自己的社会价值被认可。 2.1.5体育运动促进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 2.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2.3体育运动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於自我教育。在较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2.4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解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与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步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於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於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2.5体育运动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无法替代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 ——苏格拉底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班级:测绘10-2班 姓名:刘航 学号:10721432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测绘10-2班刘航014010) 【摘要】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需要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正文】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特别是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弹指之间,在时光的洪荒里已经沉浮了二十余载。从宏观尺度来看这当然只是惊鸿一瞥,而作为个人生命体验来讲,这已经是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心理学上看,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型,余生只是这个内核的延伸和实现。因此,尽管有人说回忆是衰老的表现,在这种时刻还是有必要做个简要的回顾。

笔迹与心理健康

笔迹与心理健康 从一个人字迹我们大致可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比如性格刚强的人一笔一划都显得干净利落、方正坚硬;而性情软弱的人,则字体就相对无力,柔弱得多。我国西汉文学家杨雄就曾说:“书,心者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 笔迹心理学家还认为笔迹与心理健康之间也有着显著的联系。他们通过分析字的力度与斜度、字体与字结构、空格与空白、签名风格等,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书写者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笔迹家雅曼把笔迹学研究的成果分为七个大类: 1、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 2、笔画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3、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 4、连笔程度反映了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 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社会关系的反映。 6、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占有方式。 通过笔迹探索性格与心理健康,是一门尚年轻的学问,但它也是一项有趣而充满活动力的事业,相信它在不远的将来,能为我们带来新的讯息。 笔迹与心迹 也许将来某一天,当你向求职单位递上打印得整整齐齐的履历表时,却会被要求必须提供一份手写的材料。别奇怪,因为专家要对你的笔迹进行分析,以便用人单位能更多地了解你的性格和心理状况。 中国古代就有字如其人、识人不如相字的说法。但通过笔迹真能了解一个人吗?前不久,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间教室里,我现场观看了笔迹心理学家徐庆元的演示: 一位女学员在黑板上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行大字和几个阿拉伯数字,徐庆元观察片刻后说:她的书写速度快,线条流畅,笔触重,这三者是和谐统一的,可以看出这个人快人快语,单纯而不复杂,即便是坏事,也能用好的眼光去看,很难被污染;喜欢直言,批评人比较严,属于刀子嘴,菩萨心…… 徐对着笔迹思忖了一会儿,又说:她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男性般独立;也能包容,有热心,爱帮忙,有慈悲心;她喜欢做亲自动手的工作、技师型的工作,比如医生;但她还有艺术方面的才能,可能要通过业余发展起来……最后,似乎迟疑了一下,徐先生在黑板上写下文学两个字。 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被徐庆元分析的这个人,正是作家毕淑敏。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曾在西丨藏阿里当过军医。毕淑敏说,徐的分析还是很准确的。 为什么从字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来呢?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说,写字也是一种行为表现,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投射。 我们知道,人的稳定型行为,比如言谈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都表现出人的个性特征。就像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同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笔迹也不相同。美国心理学家爱维认为: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 徐庆元从14岁起就开始研究笔迹了。他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写字很慢,进了中学,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