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前言

伴随着通信的飞速发展和电话普及率的日益提高,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位置偏远的山区安装电话,在铺设最后一段用户线的时候面临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铜线和双绞线的长度在4-5公里的时候出现高环阻问题,通信质量难以保证:山区、岛屿以及城市用户密度较大而管线紧张的地区用户线架设困难而导致耗时、费力、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个所谓的“最后一英(公)里”的问题,达到安装迅速、价格低廉的目的,作为接入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无线接入技术便应运而生了。

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无线接入是指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之间,部分或全部采用了无线手段。典型的无线接入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操作维护中心、基站、固定用户单元和移动终端等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如下。

1.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其提供的与交换机、基站和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口与这些功能实体相连接。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用户的呼叫(包括呼叫建立、拆线等)、对基站进行管理,通过基站进行无线信道控制、基站监测和对固定用户单元及移动终端进行监视和管理。

2.操作维护中心

操作维护中心负责整个无线接入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其主要功能是对整个系统进行配置管理,对各个网络单元的软件及各种配置数据进行操作:在系统运转过程中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并告警。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3.基站

基站通过无钱收发信机提供与固定终接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并通过无线信道完成话音呼叫和数据的传递。控制器通过基站对无线信道进行管理。基站与固定终接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接口可以使用不同技术,并决定整个系统的特点,包括所使用的无线频率及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4.固定终接设备

固定终接设备为用户提供电话、传真、数据调制解调器等用户终端的标准接口――Z接口。它与基站通过无线接口相接。并向终端用户透明地传送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和功能。固定终接设备可以采用定向天线或无方向性天线,采用定向天线直接指向基站方向可以提高无线接口中信号的传输质量、增加基站的覆盖范围。根据所能连接的用户终端数量的多少;固定终接设备可分为单用户单元和多用户单元。单用户单元(SSU)只能连接一个用户终端;适用于用户密度低、用户之间距离较远的情况;多用户单元则可以支持多个用户终端,一般较常见的有支持4个、8个、16个和32个用户的多用户单元,多用户单元在用户之间距离很近的情况下(比如一个楼上的用户)比较经济。

5.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从功能上可以看作是将固定终接设备和用户终端合并构成的一个物理实体。由于它具备一定的移动性,因此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系统除了应具备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移动性管理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如果在价格上有所突破,移动终端会更受用户及运营商的欢迎。

无线接入系统的接口

无线接入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实体通过一系列接口相互连接,并通过标准的接口与本地交换机和用户终端相互连接。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接口是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和基站与固

定终接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口。除此之外,无线接入系统所包含的接口还有器与基站之间的接口、控制器与网管中心之间的接口以及固定终接设备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接口。下面对这些接口作一个介绍。

1.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

这个接口目前已经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式接口,即V5接口。这个接口的标准化极大地促进了接入网的发展,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交换机和接入网设备的互连互通变得非常容易,有利于运营商选择功能更完善、价格更低廉的设备。

V5接口包括两种类型;V5.1接口和V5.2接口。

V5.1接口由一个2048kbPS的链路构成。可以支持下列接人类型;模拟电话接入、基于64kbPS 的ISDN基本接入和用于半永久连接的无带外信令信息的其它模拟接入或数字接入。

V5.2接口可以根据需要由1到16个2048kbPS链路构成,可以支持下列接人类型;模拟电话接入、ISDN基本接入、ISDN一次群速率接人和用于半永久连接的无带外信令信息的其它模拟接入或数字接入。目前国内已经制订出了V5.1和V5.2的接口规范,并且中国电信要求所有入网的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系统必须提供复合中国标准的V5接口。

2.基站与固定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

这个无线接口根据使用的技术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比如根据多址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FDMA、TDMA、CDMA和具有空分多址的SCDMA等几种。采用不同无线接口技术的系统所使用的无线频率不同,并且根据其特点而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3.控制器与基站之间的接口

这个接口是系统内部接口,物理上可用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微波等传输介质,可以采用不同的信令协议。比较常见的是采用ISDN双绞线的连接,可以采用多对双绞线

(2B+D/每对)。

4.控制器与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口

控制器与操作维护中心通过内部接口相连,一般下层可以采用X.25等作为承载传输。另外还有一种经过PSTN的连接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控制器可以使用MODEM与市话线路连接,这样操作维护终端就可以在任何地点用MODEM拨号方式与控制器连接进行各种远程监控与操作。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对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无线接入系统的维护、软件升级、收集系统信息。5.固定终接设备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接口

固定终接设备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接口为标准的Z接口。

无线接入支持的业务

无线接入支持的基本业务主要是电话、话带数据、才回窄带ISDN业务。同时应能透明提供它所连接的交换节点提供的各种补充业务。

由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用户终端为固定电话,因此要求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所提供业务的服务质量要与有线相当;尤其是必须具备话音呼叫中使用的各种信号音。

无线接入技术的种类及频率分配

无线接入的实现主要基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技术;

1.蜂窝技术

采用蜂窝技术的无线接入系统技术成熟,比较易于实现且覆盖范围比较大,比较适

合于农村等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使用。比较典型的有450MHZ系统、基于GSM和CDMA的系统等等。

2.数字无绳技术

采用数字无绳技术的无线接入系统由于采用了32kbPs的ADPCM话音编码技术,话音质量已基本接近有线的话音质量。而且由于采用微蜂窝组网(基站覆盖半径一般为几百米),频率规划简

单、频率复用率高、系统容量大,比较适合城市人口稠密管线紧张的地区如宾馆、饭店、写字楼以及出于竞争考虑需要快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情况。

3.点对点微波技术

这是一个传统的技术,对于距离超过40公里以上的分散用户可以采用基于该技术的系统。4.卫星技术

对于特别偏远的地区以及偏远的山区,卫星技术的优越性是前面介绍的几种技术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对于山区分散的用户,如采用微波技术可能需要经过多个中继接力站才能进行覆盖,会导致工程费用高、施工困难以及日常维护困难的问题。而采用卫星覆盖的方式,只需在地面建立与固定网连接的关口站,即可在卫星辽阔的覆盖区通过架设卫星小站提供话音业务。

国家无线电管理局规定将1900~1920MHz分配给采用TDD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主要有TDMA、CDMA以及两种有代表性的数字无绳系统uu日本的PHS和欧洲的DECT。根据无线电管理局的规定,TDMA、CDMA无线接入系统使用1908-1915MHZ频段,在农村、边远地区及山区如果不会干扰PHS、DECT系统,也可以使用1900~1915MHZ频段。由于国际电朕己将1885一2025MHZ/2110-2200MHZ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频段,因此国家无线电管理局规定原用于FDD方式无线接入系统的频段1890―1900MHZ/1970-1980MHZ使用有效期截至2002年底。

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

经过电信总局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组织的无线接入网实验以及许多市、县投入商用的无线接入设备的实际运营,对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问题,无线接入设备在国内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无线接入技术在一些环境的应用中有着有线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无线接入系统的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组网灵活、适应性强,由于采用无线方式,不需要对用户的精确定位,可以克服一些地理环境的限制(如山区和多湖泊地区)进行网络覆盖,因此网络规划难度不大、网络建设速度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为用户开通服务。

由于无线接入系统的扩容非常容易,因此在建网初期用户较少时只需要较小的投资规模,在用户量增加的时候随时进行扩容,可以有效利用运营商的投资,更快地收回成本并开始赢利。

同时无线传输的方式,减少了维护人员的数量,设备的操作维护、监控及软件升级均可通过操作维护中心进行,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无线接入系统的拆装都非常容易,这就使得老少边穷地区作为临时解决方案的设备在通信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之后,可以将系统用于其它需要的地方,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当然,无线接入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主要是目前的每线价格还比较高,不过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颁布、无线接入产品的不断完善以及成本的不断下降,这些问题会逐步解决。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线接入技术也不再满足于只提供基本的话音业务,而向着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新的接入手段不断出现,LMDS(本地多点分配系统)作为宽带无线接入的一种解决方案,产品也日益成熟;在国内多个省市进行了现场实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宽带化将是无线接入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在未来的通信中,无线接入技术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无线接入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无线接入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是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5G系统中无线接入网中接口的定义和功能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5G系统无线接入网中常用的几个接口。5G哥尽量将这些概念简单化一些,要不,沉下心来看的人就不多了。 NG接口 NG接口:无线接入网和5G核心网之间的接口。 NG接口是一个逻辑接口,规范了NG接口,NG-RAN节点与不同制造商提供的AMF的互连;同时,分离NG接口无线网络功能和传输网络功能,以便于引入未来的技术。 从任何一个NG-RAN节点向5GC可能存在多个NG-C逻辑接口。然后,通过NAS节点选择功能确定NG-C接口的选择。从任何一个NG-RAN 节点向5GC可能存在多个NG-U逻辑接口。NG-U接口的选择在5GC 内完成,并由AMF发信号通知NG-RAN节点。 NG接口分为NG-C接口(NG-RAN和5GC之间的控制面接口)和NG-U 接口(NG-RAN和5GC之间的用户面接口)。 NG接口的功能 寻呼功能 寻呼功能支持向寻呼区域中涉及的NG-RAN节点发送寻呼请求,例如UE注册的TA的NG-RAN节点。 UE上下文管理功能

UE上下文管理功能允许AMF在AMF和NG-RAN节点中建立,修改或释放UE上下文,例如,以支持NG上的用户个体信令。 移动管理功能 ECM-CONNECTED中的UE的移动性功能包括用于支持NG-RAN内的移动性的系统内切换功能和用于支持来自/到EPS系统的移动性的系统间切换功能。它包括通过NG接口准备,执行和完成切换。 PDU会话管理功能 一旦UE上下文在NG-RAN节点中可用,PDU会话功能负责建立,修改和释放所涉及的PDU会话NGRAN资源以用于用户数据传输,NGAP 支持AMF对PDU会话相关信息的透明中继。 NAS传输功能 NAS信令传输功能提供通过NG接口传输或重新路由特定UE的NAS 消息(例如,用于NAS移动性管理)的手段。 NAS节点选择功能 5GS架构支持NG-RAN节点与多个AMF的互连。因此,NAS节点选择功能位于NG-RAN节点中,以基于UE的临时标识符确定UE的AMF 关联,该临时标识符由AMF分配给UE。当UE的临时标识符尚未被分配或不再有效时,NG-RAN节点可以改为考虑切片信息以确定AMF。

ZigBee无线传输技术综述

ZigBee无线传输技术综述 0 引言 ZigBee的基础是IEEES02.15.4,这是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工作组的一项标准,被称作IEEES02.15.4(ZigBee)技术标准。ZigBee协议由五家公司共同提出:Honeywell、Invensys、三菱电气、摩托罗拉和飞利浦。IEEF802.15.4工作组为ZigBee定义了三个免受权频段:2.4GHz(全球应用),915MHz(美国)和868 MHz(欧洲)。 ZigBee采用DSSS技术,与蓝牙等无线通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 (1)功耗更低:ZigBee Alliance网站公布,以一般电池电力而言,ZigBee产品可使用数月至数年之久。它非常适用于那些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需更换电池的设备(如典型的监控设备)。 (2)接入设备多:ZigBee的解决方案支持每个网络协调器带有255个激活节点,多个网络协调器可以联接大型网络。2.4GHz频段可容纳16个通道,每个网络协调器带有255个激活节点(蓝牙只有8个),ZigBee技术允许在一个网络中包含4千多个节点。 (3)成本更低:ZigBee只需要80C51之类的低档处理器以及少量的软件即可实现,无需主机平台。从天线到应用实现只需1块芯片即可。蓝牙需依靠较强大的主处理器(如ARM7),芯片构架也比较复杂。 (4)传输速率更低:ZigBee的低功率导致了低传输速率,其原始数据吞吐速率在2.4GHz(10channels)频段为250kbps,在915MHz(6cha-nnels)频段为40 kbps,在868MHz(1channel)频段为20kbps。传输距离为10~20m。 1 ZigBee协议栈 ZigBee标准采用分层结构,根据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模型,从上往下具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支持子层和应用层。从网络层以上的协议有ZigBee联盟制定,IEEES02.15.4标准定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1 物理层(PHY) 物理层是协议层的最底层,主要工作是要启动与关闭无线传输接收器、传输与接收数据、使用频道的选择、在目前频道上做讯号能量侦测、数据调变传输与接收解调、空闲频道评估(CCA)和针对接收的封包执行链路品质指示(LQI)。 IEEE802.15.4定义了两个物理层标准,分别是2.4GHz和868/915MHz物理层。2.4GHz 的物理层通过采用16相调制技术,能够提供250 kbps的传输速率。868 MHz的传输速率为20 kbps,916 MHz上的传输速率则是40 kbps。 物理层提供两个服务:数据服务和管理服务。数据服务:在物理无线信道上接受和发送物理协议数据单元。管理服务:维护一个由物理层相关数据组成的数据库。 物理层负责下面的任务: (1)无线收发信机的激活和去激活。 (2)在当前信道上的能量检测。 (3)链路质量指示,用在接受的数据包上。 (4)清除信道估计算法用在CSMA/CA技术中。 (5)信道频率选择。 (6)信道数据的接受。 1.2 数据链路层(MAC) 物理层之上的数据链路层基于物理层所提供的服务,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确认模式的帧传送与接受,信道接入控制,帧校验,预留时隙管理和广播信息管理。IEEE802.15.4的MAC层可足够灵活地来处理这些数据通信。MAC层有两种信道访问

5G无线通信网络中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5G无线通信网络中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摘要】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已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研发的热点。随着5G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也必将给人们带更好的通信网络体验。因此,需对5G主要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5G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趋势 随着4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已成为全球研发的热点。5G时代无线通信也将会进一步的完善,从稳定性、传输速度等方面向有线通信看齐,甚至会超越有线通信。分析归纳5G主要关键技术,对其发展趋势的进一步探讨,对于5G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5G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1)大幅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在5G技术中,通过技术创新,其数据传输的速度可以高达每秒几十GB。以 28GHz…波段为例,4G技术无线传输速率是75Mbps,而5G 技术无线传输速度已经可达到1Gbps,并且有高于2Mb/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2)兼容性更强。5G技术涉及到Wi-Fi、NFC以及BLUETOOTH等的无线技术,并且包含是集多种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通信系统,其对其他技术和设备的兼容性

更强,在网络支付的时代,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3)低功耗。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应用过程,应用程度的持续运行需要较多的小任务来支持,比如电子邮件程序,为了保证电子邮件能够实时更新,会向服务器发持续发送请求。在5G技术中,会对浪费电量的应用进行快速、自动的审核,对无用应用发出的请求进行阻止,从而减少对电量的浪费,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二、5G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1、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5G无线通信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从而实现在当前多天线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天线数量的增加,达到对数十个独立空间数据流的支持,对多用户系统的频谱效率大幅提升,也为5G系统速率需求和容量需求提供了支持。在大规模天线阵列对5G通信技术中信道测量与反馈、天线阵列设计、参考信号设计、低成本实现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支持。 2、超密集组网技术。为了实现无线通信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超密集组网技术可以提高基站部署密度,从而对频率复用效率实现巨大提升。但在此技术的应用方面,因部署成本、站址资源、频率干扰等因素影响,超密集组网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局部热点区域应用,可以达到通信容量百倍级的提高。在超密集组网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其重点研究方向应体现小区虚拟化技术、干扰管理与抑制、回传与接回联合设计等方面,从而更好促进超密集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内、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

接入网技术期末复习题

1.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会。挑战主要体现在:a、争抢用户,满足多业务需求;b、提高服务质量;c、提供新业务;d、发展各种宽带接入技术e、可能会被淘汰机会主要体现在:a、给新运营商带来契机;b、庞大的市场、高额的利润。 https://www.doczj.com/doc/d512346198.html,st mile和First mile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Last mile是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First mile 是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3.推动接入网发展有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参考答案:需求牵引,技术推动,规制开放,竞争激励. 4.简述电信接入网与核心网的区别? 参考答案:(1)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用户驻地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2)在结构上,核心网结构稳定、规模大、适应新业务能力强;而接入网结构变换大,规模小,用户类型复杂,连接入网的网径大小不一; (3)在业务上,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送,而接入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各种业务的接入; 5.选择电信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 (1)经济性,即网络建设费用; (2)系统可靠性; (3)重新配置难易程度,即适应性、灵活性; (4)网络维护难易程度。 6.Y.1231与G.902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参考答案:1)Y.1231建议的接口抽象为统一的接口RP,更具灵活性和通用性,而G.902建议由UNI、SNI和Q3接口界定;2)Y.1231具有独立且统一的AAA用户接入管理模式,适于各种接入技术,G.902必须通过Q3接口由电信管理网管理,受制于电信网体制;3)Y.1231建议除具有复用、连接、传送,还具有交换和记费功能,G.902建议只具有复用、连接、传送,无交换和记费功能;4)Y.1231建议解释用户信令,IP用户可以自己动态选择IP业务提供者,业务与传送相对独立,符合下一代网络:业务、传送、控制相对独立的趋势,G.902建议不解释用户信令,UNI和SNI只能静态关联,用户不能动态选择SN,接入网与SN不能完全分开。 7.电信接入网的定界接口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用户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SN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电信管理接口Q3,连接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他部分的标准接口 8.简单描述的IP接入网的三大功能 参考答案:运送功能,承载并传送IP业务接入功能,对用户接入进行控制和管理(AAA)系统管理功能,系统配置、监控、管理 9.对于以太接入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有什么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实现用户隔离的措施:用VLAN交换机或使用接入专用交换机实现用户隔离。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用户接入需要身份认证,验证不通过不允许接入;MAC地址、端口、

G无线通信网络蜂窝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

5G 无线通信系统:前景和挑战 5G 无线通信网络 蜂窝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 演讲人:蓝之远 小组成员:蓝之远、孔胜、黄栋、刘威阳、 刘冰、徐迪、徐明月、赵晓通 2014年10月

目录

一、摘要 第4代无线通信系统已经部署或即将被部署在许多国家。然而,随着无线移动设备和服务爆炸式的发展,它们仍然面临着甚至4G不能调解的一些挑战,例如,频谱危机和高能耗。无线系统设计人员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高数据率和移动性要求的需求的新的无线应用。因此,已经开始研究第五代无线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部署。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个潜在的蜂窝体系结构,分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并讨论5G无线通信系统各种有前途的技术,比如,大规模MIMO,节能高效通信,认知无线电网络和可见光通信。还讨论了未来面对这些潜在的技术的挑战。 二、介绍 创新和有效的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已在提高世界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无线通信网络在全球ICT战略中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是许多其他工业的支柱。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欧洲移动天文台报道称:移动通信业在2010年有总计1740亿欧元收入。一举超过了航空工业和制药业。无线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沟通能力、在商业活动和社交活动中的生活。 无线移动通信显着的成就反映技术更新快速步调。从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2G)在1991年的初次露面到3G系统在2001年首次着手进行,无线移动系统从一个单纯的电话系统已经变换成一个能传输丰富多媒体内容的网络。4G无线系统设计满足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MT-A)的需求,利用IP协议提供所有服务。在4G系统,采用一种高级无线电接口,是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链路适配(或自适应)技术。4G无线网络可以支持在低速移动中1 Gb/s速率,例如漫游/本地无线接入;在高速移动中最高100Mb/s,例如移动接入。长期演进(LTE)和它的延伸,先进的长期演进系统,作用可实现的4G系统,最近已部署或很快将在全球部署。 然而,订制移动宽带系统的用户数量每年都在以引人关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更快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时尚的手机,总的来说,与他人或获取信息的即时通信。当今更强大的智能手机和便携式电脑越来越受欢迎,它追求先进的多媒体功能。这导致了无线移动设备和服务的爆发。EMO指出,从2006年以来移动宽带每年以92%的速度增长。它已被无线世界研究论坛的预测(WWRF)到2017年时有7万亿无线设备服务于7亿人口;换句话说,连接网络的无线设备将达到世界人口的1000倍。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无线上网,很多研究需要面临解决的挑战。 最关键性的挑战之一是物理上为蜂窝通信分配的射频(RF)频谱十分稀缺。蜂窝频率使用超高频段的手机,通常范围从几百MHz到几GHz。这些频谱大量被使用,使运营商获得更多的频谱很困难。另一个挑战是,先进的无线技术的部署是以高能耗为代价。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能量消耗的增加会间接的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目前被认为是对环境的一大威胁。此外,它已被报道,蜂窝运营商基站(BSS)的能耗占他们的电费账单70%。事实上,节能高效的通信不在4G无线系统的初始条件之一,但它是后一阶段的问题。其他挑战,例如,平均频谱效率,高速率和高移动性,无缝覆盖,不同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和分散的用户体验(不同的无线设备/接口和异构网络不兼容性),仅举几例。 所有上述问题给蜂窝服务供应商施加更多压力,他们正面临着不断增加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大的网络容量,更高的频谱效率,更高的能源效率,高流动性的新的无线应用所需

基于4G技术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解决方案

基于3G/4G技术的移动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一、引言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随着3G在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商用,传输速率在支持静止状态下为2Mbit/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为384kbit/s,高速移动下为144kbit/s,定位于多媒体IP业务。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是支持高速数据率(2~20Mb/s)连接的理想模式,上网速度从2Mb/s提高到100Mb/s,具有不同速率间的自动切换能力。第四代移动通信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4G是多功能集成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特点主要有: 1)数据传输速率高,其系统传输带宽可在1.5~20 MHz 范围内灵活配置, 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ps,峰值传输速率上行可达50 Mbps,下行达到100 Mbps。 2)真正的无缝漫游,能使各类媒体、通信终端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 3)采用智能技术,可以自适应的进行资源分配。采用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 对不同信道条件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有很强的智能 型、适应性和灵活性。 4)达到用户共存,4G能够根据网络的状况和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 低、高速用户和各种设备并存与互通,从而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 5)具有业务上的多样性,4G能提供各种标准的通信业务,满足带宽和综合 多种业务需求。

《接入网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谁提出接入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关于接入网的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规定,描述了接入网功能结构、接入类型、业务节点及网络管理接口等相关内容,接入网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认定。 公用电信网:长途网、接入网、中继网 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接入网可以经由Q3接口经行配置和管理。 3个接口界定:网络侧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业务节点接口(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业务节点接口(SNI)是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直接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参考模型: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电路层CL、传输通道层TP和传输介质层TM,TM 可划分为段层和物理介质层) 模型体现接入网的重要特性: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电信管理网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接入网主要功能:用户端功能、业务端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 用户端功能U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 业务端功能S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于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核心功能CF处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将个别用户端口承载童虎或业务端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还包括为了通过AN传送所需要的协议适配和复用所进行的协议承载通路处理。 传送功能TF为AN中不同地点之间公用承载通路的传送提供通道,也为所用传输介质提供介质适配功能。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的主要作用是协调AN内UPF、SPF、CF和TF的指配,以及操作和维护;也负责协调用户终端和业务节点的操作功能。 拓扑结构:物理配置结构/逻辑配置结构,五种类型:星型结构、双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树形结构。 接入网分类:有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固定无线接入网/移动无线接入网(蜂窝通信、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接入网、无线接入网

无线充电技术综述

无线电能技术综述 微航磁电技术有限公司 简要:叙述了无线电能传输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着重对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三种无线电能传输进行了详细分析;电磁感应式传输距离近、效率低且需要补偿;电磁共振式是对感应式的突破。可以在几米的范围内传输中等,其研究前景较好;电磁辐射式传输距离远,功率较大,但传输较远距离时需要高效整流天线和高方向性天线,其研制难度较大。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电磁感应;磁谐振;微波 所谓无线电能传输(Wirelss Power Transmission——wPT)就是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无线输电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电磁感应可用于低功率、近距离传输;电磁共振适于中等功率、中等距离传输;电磁辐射则可用于大功率、远距离传输。近年来,一些便携式电器如笔记本电脑、手机、音乐播放器等移动设备都需要电池和充电。电源电线频繁地拔插,既不安全,也容易磨损。一些充电器、电线、插座标准也并不完全统一,这样即造成了浪费,也形成了对环境的污染。而在特殊场合下,譬如矿井和石油开采中,传统输电方式在安全上存在隐患。孤立的岛屿、工作于山头的基站,很困难采用架设电线的传统配电方式。在上述情形下,无线输电便愈发显得重要和迫切,因而它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在无线输电方面,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较欧美落后。在此旨在阐述当前的技术进展,分析无线输电原理,为我国在无线输电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 最早产生无线输能设想的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因而有人称之为无线电能传输之父。1890年,特斯拉就做了无线电能传输试验。特斯拉构想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是把地球作为内导体,把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放大发射机以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 Hz的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最终因财力不足,特斯拉的大胆构想没能实现.2 J。其后,古博(Goubau)、施瓦固(Sohweing)等人从理论上推算了自由空间波束导波可达到近100%的传输效率,并随后在反射波束导波系统上得到了验证。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的H.Yagi和S.Uda发明了可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定向天线,又称为八木一宇田天线。20世纪60年代初期雷声公司(Raytheon)的布朗(w.C.Brown)做了大量的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工作,从而奠定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实验基础,使这一概念变成了现实J。在实验中设计了一种效率高、结构简单的半波电偶极子半导体二极管整流天线,将频率2.45GHz的微波能量转换为了直流电。1977年在实验中使用GaAs—Pt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用铝条构造半波电偶极子和传输线,输入微波的功率为8 W,获得了90.6%的微波——直流电整流效率。后来改用印刷薄膜,在频率2.45 GHz时效率达到了85%。自从Brown 实验获得成功以后,人们开始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产生了兴趣。1975年,在美国宇航局的支持下,开始了无线电能传输地面实验的5 a计划 ]。喷气发动机实验室和Lewis科研中心曾将30 kW的微波无线输送1.6 km,微波——直流的转换效率达83%。1991年,华盛顿ARCO电力技术公司使用频率35 GHz的毫米波,整流天线的转换效率为72%。1998年,5.8 GHz印刷电偶极子整流天线阵转换效率为82%。前苏联在无线电能传输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莫斯科大学与微波公司合作,研制出了一系列无线电能传输器件,其中包括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器件——快回旋电子束波微波整流器。近几年,无线电能传输发展更是迅速。Wildcharge、Powercast、SplashPower、东京大学,相继开发出非接触式充电器。MIT在2007年6月宣布,利用电磁共振成功地点亮了一个离电源约2 m远的60 w电灯泡,这项技术被称为WiTricity。该研究小组在实验中使用了两个直径为50 cm的铜线圈,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两个线圈在10 MHz产生共振,从而成功点亮了距离电力发射端

无线通信技术及5G关键技术介绍

姓名:张健康学号:02121222 姓名:王晨阳学号:02121202 姓名:王李宁学号:02121209

[摘要] (2) 1.引言 (3) 2.无线通信技术概念 (3) 2.1 3G即将成为过去 (3) 2.2 4G 是现在 (4) 2.3 5G是未来 (5) 2.4各国研究进展 (6) 3.5G性能指标 (7) 4.5G关键技术 (8) 4.1 新型多天线技术 (8) 4.2 高频段的使用 (9) 4.3 同时同频全双工 (9) 4.4终端直通技术(D2D) (9) 4.5 密集网络 (9) 4.6新型网络架构 (10) 5.结束语 (10) 中国--机遇与竞争并存 (11) 参考文献: (11) [摘要] 第五代通信系统是面向2020年以后人类信息社会需求的无线移动通信系

统,它是一个多业务技术融合的网络,通过技术的演进和创新,满足未来广泛的数据、连接的各种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提升用户体验。本文首先介绍5G的概念,然后阐述了5G的性能指标,重点对5G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这些关键技术包括新型多天线技术、微波段的使用、同时同频全双工、设备间直接通信技术、自组织网络。 [关键词] 5G;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1.引言 4G网络部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关于5G的研究也拉开了序幕。2012年,由欧盟出资2700亿欧元支持的5G研究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2020Information Society)[1]正式启动,项目分为八个组分别对场景需求、空口技术、多天线技术、网络架构、频谱分析、仿真及测试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英国政府联合多家企业,创立5G创新中心,致力于未来用户需求、5G网络关键性能指标、核心技术的研究与评估验证;韩国由韩国科技部、ICT和未来计划部共同推动成立了韩国“5G Forum”,专门推动其国内5G进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共同成立IMT-2020推进组,作为5G工作的平台,旨在推动国内自主研发的5G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可见,对于5G的研究,许多国家或组织都在积极地进行中,未来5G技术将使人们的通信生活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2.无线通信技术概念 GSM是第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 为模拟技术,采用的是频分多址方 式,频谱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下。GSM 诞生之初的目的为使用数字技术取 代模拟技术,提高语音通话的质量, 提高频谱利用效率,降低组网成本。 GSM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全球漫游。 GSM主要解决的是语音通话问题,而 随着对移动数据的要求提高,提出了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2.1 3G即将成为过去

12种无线接入方式简析

12种无线接入方式简析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的GSM不同的是,CDMA并不给每一个通话者分配一个确定的频率,而是让每一个频道使用所能提供的全部频谱。因此,CDMA数字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效的频带利用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简化的网络规化、通话质量高、性及信号覆盖好,不易掉话等。另外,CDMA系统采用编码技术,其编码有4.4亿种数字排列,每部手机的编码还随时变化,这使得盗码只能成为理论上的可能。 3、GPRS接入技术 相对原来GSM的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由于使用了“分组”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断线的痛苦情形大概就跟使用了下载软件NetAnts差不多。此外,使用GPRS上网的方法与WAP并不同,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线,但GPRS就较为优越,下载资料和通话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从技术上来说,如果单纯进行

最新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要点-精品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要点 摘要:21世纪已经是一个信息社会,各个行业对信息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也不断展开信息之间的较量,而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质量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对各国的实质性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会对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即毫米波通信技术以及大规模MIMO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关键词:5G无线通信;物理层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5-0030-0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最初的模拟调制通信技术到数字调制通信技术,再到2G、3G 移动通信时代,直到今天的4G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技术一直不断发生着重大的变革。 1 毫米波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频谱资源的利用,目前对频谱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300MHz到3GHz的?l段,对毫米波的利用非常有限,毫米波中包含大量的频谱资源。对毫米波中的频段资源进行利用也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内容。其中,对毫米波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路径损耗、建筑物穿透损耗以及雨衰等。 1.1 路径损耗发射功率的敷设扩散以及信道对传输的影响作用是导致路径损耗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遇到干扰、噪声以及其他信号的影响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情况,除此之外,信号的自身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研究表明,频率越高,损耗越严重,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其他波段,毫米波的损耗情况更严重,这也是毫米波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困难。在实际中,在高频段通过使用大规模的接受发射天线,可以对能量进行一定的聚集,获得较好的增益情况,进而改善毫米波损耗过大的情况。 1.2 建筑物穿透损耗在对通信技术进行研究时,发现当信号通过建筑物时,会发生一定的损耗,并且这种损耗跟频率有关,通常低频段的信号可以在穿透建筑物时,保留较好的信号强度。毫米波在这方面的损耗要更大些。这就意味着使用毫米波进行信号传输时,很可能由于信号损耗过大导致失真,不过目前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可以在室内的有效范围之内使用WIFI增加信号强度,保证信号质量。 1.3 雨衰 对传播特性的研究也是毫米波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雨衰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不得不提。雨衰能够对无线系统的传播路径长度进行影响,进而使信号的可靠性下降,这样就会对高频段的微波链路造成一定的限制。随着雨量的增大,对毫米波系统的干扰效果会越来越明显。其中雨滴的作用还会使信号发生散射,使信号的质量严重下降。 2 大规模MIMO技术作为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的另外一个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该技术的研究主要会通过对大规模MIMO技术的简单介绍,该技术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式以及大规模MIMO在高频段的应用进行。 2.1 大规模MIMO简介不同于传统的MIMO技术,大规模的MIMO技术可以降低硬件的复杂程度、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以及降低能量损耗,同时还可以降低租赁成本。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MIMO技术已经面临淘汰的边缘。当前对信息的需求量以及信息的处理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基于大规模MIMO的几大优势如:提高系统容量、降低成本以及增强抗干扰能力,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5G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工作。 2.2 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大规模MIMO技术尽管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研究过程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篇一:成都阳城大厦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 波迅WBS无线网络 Wi-Fi通信系统 成都阳城大厦 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 ...................................... - 2 - 商务中心无线网络 ................................................ ................................................... ................. - 2 - 厂商介绍 ................................................ ................................................... ................................. - 2 - 项目概况 ................................................ ...................................................

................................. - 3 - 第二章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方案设计 ................................................ ................................................... ................................... - 5 - 第三章工程实施配套要求 ................................................ ................................................... .......... - 10 - 设备安装方式 ................................................ ................................................... ....................... - 10 - 接

UTRAN和CDMA 2000无线接入网体系结构

UTRAN和CDMA 2000无线接入网体系结 构研究 姓名:

摘要:UTRAN 是一种全新的接入网,是UMTS 最重要的一种接入方式,适用范围最广,其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构成。另外,UTRAN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CDMA2000是以1.25MHz带宽为基础。1X使用一个载波,3X使用三个载波,以此类推。其较大的技术进步包括:反向导频,反向相干解调;前向快速功率控制,传输发射分集(OTD)。 关键字:UTRAN体系结构;CDMA2000;无线网络 Abstract:UTRAN is a new access net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UMTS access mode, the widest scope, which is composed of NODE B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Besides,UTRAN is divided into wireless and wireless-related two unrelated parts,wireless complete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CN,provid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user and network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 user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for QOS guarantee,wireless relevant part treat with the UE radio access (user information transfer, radio channel control, resource management, etc.) CDMA2000 is a 1.25MHz bandwidth basis. 1X using a carrier, 3X using three carriers, and so on. Gre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clude: Reverse pilot, reverse coherent demodulation; forward fast power control, transmission transmit diversity (OTD). keywords:UTRAN architecture; CDMA2000; Wi-Fi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论文

UMB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 荣华智 10950124 通信工程一班E-mail:1019584755@https://www.doczj.com/doc/d512346198.html, 摘要:UMB(超移动宽带)是 CDMA2000 系列标准的演进升级版本,该技术能够带来更大的带宽、频段和波段选择范围,以及网络的可升级性和灵活性。UMB以正交频分复用接入(OFDMA)技术为基础,引入了复杂的控制与信令机制、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RRM)、自适应反向链路(RL)干扰控制,以及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空分多址(SDMA)和波束赋形等先进的多天线技术,使系统可以在达到更高传输效率的同时经济有效地支持各类具有服务质量(QoS)要求的应用。本文简述UMB的技术背景,并介绍其物理层关键技术。 关键词:超移动宽带;超帧;正交频分复用接入;多输入多输出;功率控制中图分类号:TN929.5 移动通信 UMB system physical layer key technologies Ronghua Zhi 10950124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one E-mail: 1019584755@https://www.doczj.com/doc/d512346198.html, Abstract: UMB (Ultra Mobile Broadband) is the evolution of CDMA2000 family of standards upgraded version, the technology can bring greater bandwidth, frequency bands and band selection, and network scalability and flexibility. UMB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technology,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lex control and signaling mechanism, efficient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adaptive reverse link (RL) interference control, and including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and beamforming other advanced multi-antenna technology, the system can achieve high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hile cost-effectively support a variety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background of UMB, and describes the physical layer of key technologies. Keywords: Ultra Mobile Broadband; superfram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ulti-input multi-output; power control CLC: TN929.5 Mobile Communications 1.引言: 从 2006 年初 3GPP2 征集候选技术开始,UMB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历时一年半多。作为CDMA2000 的演进技术,UMB可升级至 20MHz 的带宽,可在现有或新分配的频段中部署[1]- [3]。UMB系统中基站之间可以不保持同步,但是通常来说,同一个基站内的各个扇区是同步的。一个基站可以同时服务多个移动台,并且一个移动台也可同时由多个基站提供服务,当几个基站同时为一个移动台服务时,移动台与各个基站间都有独立的协议栈。基站可以同时处于单播、广播和多播的模式下。通过加密和信息完整性的保护,空中链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4]。UMB系统架构如图 1 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